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成語大全(下)之24 —— 計 12,103

 

 

 

 


相關網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魚帛狐篝】 典出《史記·陳涉世家》:“陳勝吳廣喜,念鬼,曰:‘此教 我先威眾耳。’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又閒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卒皆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后以“魚帛狐篝”謂借助鬼神制造輿論,以便起事。

【魚帛狐聲】 見“魚帛狐篝”。

【魚封雁帖】 泛指書信。

【魚封雁帖】 見“魚封雁帖”。

【魚釜塵甑】 《後漢書·獨行傳·范冉》:“(范冉)遭黨人禁錮,遂推鹿 車,載妻子,捃拾自資,或寓息客廬,或依宿樹廕。如此十馀年,乃結草室而居焉。所止單陋,有時糧粒盡,窮居自若,言貌無改,閭里歌之曰:‘甑中生塵范史云,釜中生魚范萊蕪。’”范冉字史云,桓帝時曾任萊蕪長。后以“魚釜塵甑”謂貧窮得無糧可炊。

【魚書雁帖】 泛指書信。

【魚書雁帛】 見“魚書雁帖”。

【魚書雁信】 見“魚書雁帖”。

【魚魚雅雅】 威儀整肅貌。雅。通“鴉”。魚行成貫,鴉飛成陣,故稱。

【魚貫雁比】 見“魚貫雁行”。

【魚貫雁行】 比喻連續而進,猶如魚群相接,雁陣行進。

【魚箋雁書】 泛指書信。

【魚游沸鼎】 同“魚游釜中”。

【魚游釜中】 魚在鍋里游。比喻處境十分危險,有行將滅亡之虞。

【魚游釜內】 同“魚游釜中”。

【魚游濠上】 《莊子·秋水》:“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曰:‘儵 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后以“魚游濠上”表示縱情山水、逍遙遨游。

【魚游沸釜】 同“魚游釜中”。

【魚游沸鼎】 見“魚游沸鼎”。

【魚游沸鼎】 同“魚游釜中”。

【魚游釜底】 同“魚游釜中”。

【魚游燋釜】 同“魚游釜中”。

【魚與熊掌】 語本《孟子·告子上》:“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 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比喻俱為所欲,難于取舍之物。

【魚腸尺素】 指書信。

【魚腸雁足】 泛指書信。

【魚質龍文】 魚的實質,龍的外表。謂虛有其表。

【魚魯帝虎】 謂將魚誤寫作魯,帝誤寫作虎。泛指文字錯訛。

【魚潰鳥散】 謂像魚腐爛鳥潰散。比喻迅即崩潰,完全失敗。

【魚潰鳥離】 見“魚潰鳥散”。

【魚縣鳥竄】 魚被釣,鳥逃竄。比喻或受制于人,或飄泊流離,處境十分險 困。縣,通“懸”。

【魚龍百變】 像魚龍那樣變化多端。

【魚龍曼延】 亦作“魚龍漫衍”。亦作“魚龍曼衍”。①古代百戲雜耍名。 由藝人執持制作的珍異動物模型表演,有幻化的情節。魚龍即所謂猞猁之獸,曼延亦獸名。②喻虛假多變,玩弄權術。

【魚龍曼衍】 見“魚龍曼延”。

【魚龍曼羨】 喻世事變幻。

【魚龍混雜】 ①魚和龍混在一起。②比喻好的和壞的混雜在一起。

【魚龍漫衍】 見“魚龍曼延”。

【魚龍變化】 謂魚變化為龍。比喻世事或人的根本性變化。

【魚瞵鶚睨】 像魚和鶚那樣瞪眼注視。比喻瞠目而視。

【魚躍鳶飛】 語出《詩·大雅·旱麓》:“鳶飛戾天,魚躍于淵。”毛傳: “言上下察也。”孔穎達疏:“毛以為大王、王季德教明察,著於上下。其上則鳶鳥得飛至於天以游翔,其下則魚皆跳躍於淵中而喜樂。”后以“魚躍鳶飛”謂世間生物任性而動,自得其樂。

【魚躍龍門】 同“魚化龍”。

【魚爛土崩】 魚內腐而爛,土不實而崩。比喻內部腐敗,迅速崩潰,無可挽 回。

【魚爛瓦解】 猶言魚爛土崩。

【魚爛而亡】 魚爛自內而發。比喻因內部腐敗而自取滅亡。

【魚爛取亡】 見“魚爛而亡”。

【魚爛河決】 魚肉腐爛,黃河潰決。比喻因自身原因潰敗滅亡而不可挽救。 語出《史記·秦始皇本紀論》附錄漢班固曰:“河決不可復壅,魚爛不可復全。”

【魚驚鳥散】 見“魚潰鳥散”。

【魯人回日】 同“魯陽揮戈”。

【魯戈回日】 同“魯陽揮戈”。

【魯戈揮日】 同“魯陽揮戈”。

【魯斤燕削】 魯之削(小刀),宋之斤(斧頭),質量都很好;如易地生產, 在魯造斤而在燕制削,質量不會優良。比喻由于地域等條件限制,學習模仿達不到原來水平。

【魯連蹈海】 戰國時齊國人魯仲連不滿秦王稱帝的計劃,曾說,秦如稱帝, 則蹈東海而死。后以“魯連蹈海”表示寧死而不受強敵屈辱的氣節、情操。

【魯魚亥豕】 “魯”和“魚”、“亥”和“豕”篆文形似,以致引起誤寫錯 讀。晉葛洪《抱樸子·遐覽》:“諺曰:‘書三寫,魚成魯,虛成虎。’”《呂氏春秋·察傳》:“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與三相近,豕與亥相似。’”后以“魯魚亥豕”泛指書籍傳寫刊印中的文字錯誤。

【魯魚帝虎】 語出《意林》卷四引晉葛洪《抱樸子》:“諺云:‘書三寫, 魚成魯,帝成虎。’”按,今本《抱樸子·遐覽》“帝”作“虛”。后因以“魯魚帝虎”稱傳寫刊印中出現的文字錯誤。

【魯魚陶陰】 “魯”和“魚”、“陶”和“陰”字形相近易混。指傳抄刊印 中的文字錯誤。

【魯陽指日】 同“魯陽揮戈”。

【魯陽回日】 見“魯陽揮戈”。

【魯陽揮戈】 《淮南子·覽冥訓》:“魯陽公與韓搆難,戰酣日暮,援戈 而■之,日為之反三舍。”后以“魯陽揮戈”、“魯陽回日”謂力挽危局。

【魯陽揮日】 同“魯陽揮戈”。

【魯陽麾戈】 同“魯陽揮戈”。

【魯殿靈光】 漢代魯恭王建有靈光殿,屢經戰亂而巋然獨存。后因以“魯殿 靈光”稱碩果僅存的人或事物。

【魯衛之政】 語出《論語·子路》:“魯衛之政,兄弟也。”魯是周朝周公 的封國,衛是周公之弟康叔的封國,兩國的政治情況也像兄弟一樣差不多。因以比喻情況相同或相似。

【魯靈光殿】 ①漢代著名宮殿名。在曲阜(今山東曲阜)。②比喻碩果僅存 的人或事物。

【魴魚赪尾】 《詩·周南·汝墳》:“魴魚赪尾,王室如燬。”毛傳:“ 赪,赤也;魚勞則尾赤。”硃熹集傳:“魴尾本白而今赤,則勞甚矣。”后因以形容人困苦勞累,負擔過重。

【鮎魚上竹】 同“鮎魚上竹竿”。

【鮎魚上竹竿】 俗說鲇魚能上竹竿,但鲇魚黏滑無鱗,爬竿畢竟困難。后 因以“鮎魚上竹竿”比喻上升艱難。

【鮎魚上竿】 同“鮎魚上竹竿”。

【鮎魚緣竹竿】 同“鮎魚上竹竿”。

【鮑子知我】 《史記·管晏列傳》:“管仲曰:‘吾始困時,當與鮑叔賈, 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嘗三仕三見逐於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吾嘗三戰三走,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后以“鮑子知我”謂彼此相互了解而情誼深切。

【鮑魚之次】 見“鮑魚之肆”。

【鮑魚之肆】 亦作“鮑魚之次”。賣咸魚的店鋪。魚常腐臭,因以喻惡人之 所或小人聚集之地。

【鮮衣良馬】 見“鮮衣怒馬”。

【鮮衣怒馬】 美服壯馬。謂服飾豪奢。

【鮮衣美食】 謂衣食俱美。形容講究吃穿,生活奢華。

【鮮車怒馬】 謂車輛鮮麗,轅馬壯健。形容豪富。

【鮮車健馬】 見“鮮車怒馬”。

【鮮眉亮眼】 猶言眉清目秀。形容容貌漂亮。

【鮮蹦活跳】 謂魚、禽等亂蹦亂跳而有生氣。

【鮮艷奪目】 謂色彩鮮明艷麗而耀眼。

【鮮廉寡恥】 無廉潔之操守且不知羞恥。

【鯉魚跳龍門】 ①古代傳說黃河鯉魚跳過龍門,就會變化成龍。《埤雅·釋 魚》:“俗說魚躍龍門,過而為龍,唯鯉或然。”清李元《蠕范·物體》:“鯉……黃者每歲季春逆流登龍門山,天火自後燒其尾,則化為龍。”后以“鯉魚跳龍門”比喻中舉、升官等飛黃騰達之事。②比喻逆流前進;奮發向上。

【鯨吞虎噬】 像鯨魚和老虎一樣吞食。多比喻吞并土地財物。

【鯨吞蛇噬】 像鯨魚和蛇一樣吞食。比喻侵吞兼并。

【鯨吞蠶食】 像鯨魚吞食一口吞下,像蠶吃桑葉逐步侵占。比喻用各種毛段 侵吞。

【鯨波怒浪】 猶言驚濤駭浪。

【鯨波鼉浪】 見“鯨波■浪”。

【鯨波■浪】 亦作“鯨波鼉浪”。亦作“鯨濤鼉浪”。猶言驚濤駭浪。

【鯨濤鼉浪】 見“鯨波■浪”。

【鰈離鶼背】 喻夫妻或戀人分離。

【鰥魚渴鳳】 比喻獨身的男子急于求得配偶。

【鰥寡孤惸】 同“鰥寡孤獨”。惸,無兄弟。

【鰥寡孤獨】 語本《孟子·梁惠王下》:“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 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泛指沒有勞動力而獨居無依靠的人。

【鰥寡惸獨】 同“鰥寡孤獨”。惸,無兄弟。

【鱗次相比】 見“鱗次櫛比”。

【鱗次櫛比】 像魚鱗和梳子齒那樣密密地依次排列。

【鱗萃比櫛】 猶言鱗次櫛比。

【鱗集毛萃】 謂如魚鳥成群而至。

【鱗集仰流】 如魚群迎向上流。喻人心歸向。

【麻木不仁】 ①神經系統的病態之一。肢體發麻,沒有感覺。②比喻人對外 界事物反應遲鈍,或沒有感情。

【麻痹大意】 失去警覺,疏忽大意。

【麻痺不仁】 對外界事物反應遲鈍或沒有感情。

【麾之即去】 語本《史記·汲鄭列傳》:“使黯(汲黯)任職居官,無以逾 人。然至其輔少主,守城深堅,招之不來,麾之不去,雖自謂賁育亦不能奪之矣。”原形容性情剛直不屈,能堅持原則。后反用其語,意謂命令他走,就離開。形容服從指揮,聽候調遣。

【鹿皮蒼璧】 《漢書·食貨志下》:“上(漢武帝)與湯(張湯)既造白鹿 皮幣,問異(顏異)。異曰:‘今王侯朝賀以倉璧,直數千,而其皮薦反四十萬,本末不相稱。’”后以“鹿皮蒼璧”謂本末不相稱。

【鹿死不擇音】 指庇廕的地方。音,通“陰”。鹿到了快要死的時候,不選 擇庇廕的地方。比喻只求安身,不擇處所。亦比喻情況危急,無法慎重考慮。

【鹿死不擇廕】 見“鹿死不擇音”。

【鹿死誰手】 以追逐野鹿喻爭奪政權,意謂天下當為何人所得。后亦比喻勝 負誰屬。

【鹿走蘇臺】 《漢書·伍被傳》:“後王(淮南王)坐東宮,召被欲與計事, 呼之曰:‘將軍上。’被曰:‘王安得亡國之言乎?昔子胥諫吳王,吳王不用,乃曰:“臣今見麋鹿游姑蘇之臺也。”今臣亦將見宮中生荊棘,露霑衣也。’”后以“鹿走蘇臺”比喻國家敗亡,宮殿荒廢。

【鹿馴豕暴】 意謂一會兒像鹿一樣柔馴,一會兒像豬一樣兇暴。形容狡詐。

【鹿裘不完】 穿的是粗陋的皮裘,而且不完整。形容生活儉樸。

【麇駭雉伏】 形容驚怕躲藏。

【麇至沓來】 猶言群集紛至。

【麈尾之誨】 謂高明的教誨。

【麗句清詞】 華麗清新的辭句。

【麗句清辭】 見“麗句清詞”。

【麗藻春葩】 唐馮贄《云仙雜記·粲花》:“李白與人談論,皆成句讀,如 春葩麗藻,粲于齒牙,時號李白粲花之論。”后以“麗藻春葩”比喻美妙的言談。

【麞頭鼠目】 麞頭削骨露,鼠眼小睛圓。形容人的寒賤相。后亦多用以形容 人的面目猥瑣、心術不正。

【麟子鳳雛】 麒麟之子,鳳凰之雛。比喻年輕的穎異俊秀之人。

【麟肝鳳髓】 麟之肝,鳳之髓。極言美味佳肴。

【麟角虎翅】 麟之角,虎之翅。比喻世間不可多得的人才。

【麟角鳳毛】 麟的角,鳳的毛。比喻稀有而又難得之人才或事物。

【麟角鳳距】 麟的角,鳳的爪。比喻稀罕珍貴,但又未必用得上的事物。

【麟角鳳觜】 麟之角,鳳之觜。比喻稀有之物。

【麟鳳龜龍】 ①古稱四靈之物。②喻指美好、正確者。

【粗心浮氣】 謂辦事浮躁,不細心。

【粗衣淡飯】 粗布衣服,平常飯食。形容生活儉樸。

【粗衣惡食】 粗劣的衣食。常形容生活清苦。

【粗衣糲食】 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清苦。

【粗枝大葉】 謂文字或話語簡略概括。

【粗服亂頭】 粗劣的衣服,蓬亂的頭發。謂不加修飾。

【粗袍糲食】 同“粗衣惡食”。

【黼衣方領】 華貴的服飾。借指王公顯貴。

【黼國黻家】 謂國家文教之治,美如錦繡。

【黼蔀黻紀】 謂錦繡美好的年代。

【黼黻文章】 古代禮服上所繡的色彩絢麗的花紋。泛指華美鮮艷的色彩。

【黼黻皇猷】 猶言輔佐朝廷。

【鼎分三足】 見“鼎足三分”。

【鼎玉龜符】 舊指傳國之寶及受命之符箓。

【鼎成龍升】 見“鼎成龍去”。

【鼎成龍去】 《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 有龍垂胡曈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馀人,龍乃上去。”后以“鼎成龍去”指帝王去世。

【鼎折餗覆】 見“鼎折覆餗”。

【鼎折覆餗】 《易·鼎》:“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兇。” 孔穎達疏:“施之於人,知小而謀大,力薄而任重,如此必受其至辱,災及其身也,故曰其形渥,兇。”后以“鼎折覆餗”比喻力薄任重,必致災禍。

【鼎足三分】 如鼎之三足,各據一方。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勢。

【鼎足之勢】 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勢。

【鼎足而三】 謂像鼎足一樣,三方面并立。

【鼎足而立】 像鼎的三只腳一樣,三者各立一方。常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 局面。

【鼎食鳴鍾】 見“鼎食鳴鐘”。

【鼎食鳴鐘】 亦作“鼎食鳴鍾”。擊鐘列鼎而食。形容富貴人家生活豪侈。

【鼎魚幕燕】 《文選·丘遲〈與陳伯之書〉》:“而將軍魚游於沸鼎之中, 燕巢於飛幕之上,不亦惑乎。”李善注:“袁崧《後漢書》:‘硃穆上疏曰:養魚沸鼎之中,棲鳥烈火之上,用之不時,必也燋爛。’《左氏傳》曰:‘吳季札曰:夫子之在此也,猶燕巢于幕之上。’”后以“鼎魚幕燕”比喻處于極危險境地的人或事物。

【鼎湖龍去】 同“鼎成龍去”。

【鼎鼎大名】 形容名聲極大。

【鼎鼎有名】 見“鼎鼎大名”。

【鼎新革故】 《易·雜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舊時多以“鼎 新革故”指朝政變革或改朝換代。后泛指事物的破舊立新。

【鼎鼐調和】 相傳商武丁問傅說治國之方,傅以如何調和鼎中之味喻說,遂 輔武丁以治國。后因以“鼎鼐調和”比喻處理國政。

【鼎鑊刀鋸】 古代四種酷刑的刑具。泛指最殘酷的刑罰。

【鼎鐺玉石】 謂視鼎如鐺,視玉如石。形容奢侈。

【黑天白日】 白天和黑夜;整日整夜。

【黑天半夜】 深更半夜。

【黑天摸地】 謂漆黑一團。

【黑天墨地】 見“黑天摸地”。

【黑白分明】 ①黑是黑,白是白,兩種顏色清楚明顯。②比喻是非嚴明。

【黑白混淆】 指顛倒是非,制造混亂。

【黑地昏天】 形容極其黑暗腐朽。亦比喻黑暗腐朽的社會。

【黑更半夜】 指深夜。

【黑言誑語】 猶言胡言亂語。

【黑風孽海】 喻環境、遭遇的險惡。

【黑家白日】 不分晝夜,整天整夜。

【黑云壓城城欲摧】 原意為黑云密布城的上空,好像要把城墻壓塌似的。后 比喻惡勢力造成的緊張局面或惡勢力一時的囂張氣焰。

【黑漆一團】 ①指墨團。②形容非常黑暗,沒有一點光明。或對人對事一無 所知。

【黑漆皮燈】 不透光亮的燈。比喻不明事理。

【黑漆皮燈籠】 ①涂以黑漆的燈籠。形容社會腐敗黑暗。②形容懵然無知。

【黑價白日】 見“黑家白日”。

【黑燈下火】 形容黑暗沒有燈光的情景。

【黑燈瞎火】 見“黑燈下火”。

【默化潛移】 同“潛移默化”。

【默契神會】 謂從意識深處默默領會和揣摩事物所蘊含的精神氣韻。

【默換潛移】 暗中轉換移易。

【默默無言】 沉默不語。

【默默無聞】 不出名,無人知曉。

【默轉潛移】 暗中轉換移易。

【黔驢之技】 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驢》:“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 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虎見之,尨然大物也,以為神……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後,終不敢搏。稍近益狎,蕩倚沖冒,驢不勝怒,蹄之。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斷其喉,盡其肉,乃去。”后以“黔驢之技”比喻有限的一點本領。

【黔驢技孤】 同“黔驢之技”。

【黔驢技窮】 見“黔驢技盡”。

【點水不漏】 形容十分周到、嚴密,毫無差失漏洞。

【點手莋腳】 形容說話時兼用手勢示意。多形容說話放任不拘,或輕率地指 點、批評。

【點石成金】 同“點鐵成金”。

【點石為金】 同“點鐵成金”。

【點金乏術】 謂無點金成鐵的法術。比喻沒有辦法籌措錢財。

【點金成鐵】 ①禪門喻開示不對機,增人惑亂。《景德傳燈錄·真覺大師靈 照》:“問:‘還丹一粒,點鐵成金;至理一言,點凡成圣。請師一點。’師曰:‘還知齊云點金成鐵嗎?’曰:‘點金成鐵,未之前聞。至理一言,敢希垂示!’”后用以比喻把好文章改壞。②比喻把好事辦壞。

【點金作鐵】 見“點金成鐵”。

【點金無術】 見“點金乏術”。

【點指畫字】 指在合同文約或供詞上按手印簽字畫押。

【點指莋腳】 見“點手莋腳”。

【點胸洗眼】 指一洗塵俗,使人豁然明朗。

【點紙畫字】 指在契約或供詞上捺指模和簽押。

【點頭之交】 謂交情甚淺,見了面只不過點點頭而已。

【點頭咂嘴】 表示同意、贊賞。

【點頭哈腰】 形容恭順或過分客氣。

【點頭會意】 ①形容機靈乖覺。②表示允可、贊許。

【點鐵成金】 ①舊謂仙道點鐵石而成黃金。②比喻修改文章,化腐朽為神奇。

【黜邪崇正】 斥退奸邪,崇尚正直。

【黜衣縮食】 節衣縮食。指在生活上省穿省吃,力求節約。

【黜昏啟圣】 貶退昏庸,開啟圣明。

【黜幽陟明】 見“黜陟幽明”。

【黜陟幽明】 黜退昏愚的官員,晉升賢明的官員。

【黜奢崇儉】 革除奢華,崇尚儉仆。

【黨邪陷正】 與壞人結伙,陷害好人。

【黨邪丑正】 猶言黨邪陷正。

【黨同伐異】 與自己觀點相同的就袒護,與自己觀點不同就加以攻擊。

【黨同妒異】 猶言黨同伐異。

【黨堅勢盛】 謂團結緊、勢力盛大。

【黨惡佑奸】 偏護奸惡。

【黯晦消沉】 謂湮沒消失。

【黯然失色】 指相比之下,事物仿佛失去原有的色澤、光彩。

【黯然神傷】 心神悲沮貌。

【黯然無色】 指事物失去原有光彩,變得暗淡無光。

【黯然銷魂】 心神沮喪,失魂落魄。

【黷武窮兵】 濫用兵力,任意征討。

【黍秀宮庭】 相傳西周亡后,所有舊時的宗廟宮室盡為禾黍之地。后遂以 “黍秀宮庭”作為感慨亡國之詞。語本《詩·王風·黍離序》:“黍離,閔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於宗周,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閔周室之顛覆,徬徨不忍去。”

【黍油麥秀】 《尚書大傳》卷二:“微子朝周,過殷故墟,見麥秀之蘄蘄兮 ……曰:此父母之國。乃為《麥秀之歌》,曰:‘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我好仇!’”按,《史記·宋微子世家》亦載此事,“微子”作“箕子”。后因以“黍油麥秀”為亡國之痛的感嘆。

【黍離麥秀】 相傳西周亡后,“周大夫行役,至於宗周”,見舊時宗廟宮室, 盡為禾黍之地,觸景傷懷,無限感慨,而作《黍離》之詩。又箕子朝周,過故殷墟,見宮室毀壞,盡生禾黍,哀傷不已,而作《麥秀》之歌。事見《詩·王風·黍離》、《史記·宋微子世家》。后遂用作典故,以“黍離麥秀”為感慨亡國之詞。

【黎庶涂炭】 形容人民處于水深火熱的痛苦境地。

【黏皮帶骨】 比喻拖沓,不灑脫。

【黏皮著骨】 見“黏皮帶骨”。

【黏■繳繞】 謂膠著在一起,糾纏不休。

【鼓舌掀簧】 掉動舌頭,掀動樂器中的簧片。謂用動人的言辭蠱惑人。

【鼓舌揚脣】 轉動舌頭,張開嘴脣。形容開口說唱。

【鼓舌搖脣】 同“鼓脣搖舌”。

【鼓吻弄舌】 鼓弄脣舌。

【鼓吻奮爪】 猶言張牙舞爪。

【鼓吹喧闐】 形容音樂演奏的聲音嘈雜熱鬧。

【鼓盆之戚】 謂喪妻之痛。

【鼓脣弄舌】 同“鼓脣搖舌”。

【鼓脣咋舌】 同“鼓脣搖舌”。

【鼓脣搖舌】 鼓動嘴脣,搖動舌頭。形容利用口才進行煽動或游說。亦泛指 大發議論(多含貶義)。

【鼓眼努睛】 眼睛張大、凸起的樣子。謂使眼色。

【鼓睛暴眼】 眼睛突出的樣子。

【鼓腹含和】 吃飽肚子,和樂相處。形容太平歡樂。

【鼓腹含哺】 同“含哺鼓腹”。

【鼓腹擊壤】 同“擊壤鼓腹”。

【鼓腦爭頭】 爭著出頭;要冒尖,強出頭。

【鼓舞歡忻】 同“歡欣鼓舞”。

【鼓舞歡欣】 同“歡欣鼓舞”。

【鼓旗相當】 同“旗鼓相當”。

【鼓餒旗靡】 鼓點無力,旗幟歪倒。形容軍隊士氣不振。

【鼓樂喧天】 形容音樂演奏之聲嘈雜熱鬧。

【鼓樂齊鳴】 擊鼓聲和奏樂聲一齊響起來。形容熱鬧景象。

【黽穴鴝巢】 蛙洞鳥窩。比喻貧民的居處。

【■不及夕】 早晨不能顧及晚上。形容處境危急。

【鼇里奪尊】 猶言出類拔萃。

【鼇頭獨占】 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

【鼇擲鯨吞】 比喻文辭氣勢磅■,跌宕起伏。

【鼇擲鯨呿】 見“鼇擲鯨吞”。

【鼉鳴鱉應】 比喻聲氣相通,互相感應。

【鼉憤龍愁】 如鼉憤怒,如龍憂愁。比喻樂曲的情調悲憤。

【鼠入牛角】 比喻勢力愈來愈小。

【鼠牙雀角】 ①《詩·召南·行露》:“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誰謂女 無家,何以速我獄……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誰謂女無家,何以速我訟?”原謂強暴侵凌引起爭訟。后因以“鼠牙雀角”比喻強暴勢力。②指訟事或引起爭訟的細微小事。

【鼠心狼肺】 形容心腸陰險狠毒。

【鼠目寸光】 喻人眼光短,見識淺。

【鼠目麞頭】 同“麞頭鼠目”。

【鼠目麞頭】 見“鼠目麞頭”。

【鼠穴尋羊】 比喻沒有功效的做法。

【鼠肝蟲臂】 ①語本《莊子·大宗師》:“偉哉造化,又將奚以汝為?將奚 以汝適?以汝為鼠肝乎?以汝為蟲臂乎?”原意為以人之大,亦可以化為鼠肝蟲臂等微賤之物。后因以“鼠肝蟲臂”比喻微末輕賤的人或物。②指不可掌握的變化。

【鼠肚雞腸】 猶言鼠腹雞腸。

【鼠跡狐蹤】 比喻人行蹤鬼祟。

【鼠屎汙羹】 比喻加進了不好的東西,從而破壞了原來美的事物。

【鼠雀之牙】 指爭訟之事。

【鼠雀之輩】 蔑視他人之詞。謂鄙陋卑微之徒。

【鼠偷狗盜】 同“鼠竊狗盜”。

【鼠盜狗竊】 同“鼠竊狗盜”。

【鼠腹蝸腸】 猶言鼠腹雞腸。

【鼠腹雞腸】 比喻人器量小,不能容人。

【鼠憑社貴】 老鼠憑借土神廟逞威。比喻君主近臣依仗君主威勢橫行無忌。 語本《韓非子·外儲說右上》:“君亦見夫為社者乎?樹木而涂之,鼠穿其間,掘穴讬其中,燻之則恐焚木,灌之則恐涂陁,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今人君之左右……吏不誅則亂法,誅之則君不安,據而有之,此亦國之社鼠也。”

【鼠臂蟣肝】 猶言鼠肝蟲臂。謂或為鼠臂或為蟣肝,指人世變化無常。

【鼠竄狗盜】 像鼠狗那樣奔竄偷盜。

【鼠竄狼奔】 形容倉皇亂逃。

【鼠竄蜂逝】 形容紛紛跑散。

【鼠齧蟲穿】 鼠咬蟲蛀。

【鼠齧蠹蝕】 鼠咬蟲蛀。

【鼠■狼奔】 見“鼠竄狼奔”。

【鼠竊狗偷】 ①同“鼠竊狗盜”。②指男女之間不正當的行為。③比喻鬼祟 卑鄙。④指委瑣低劣。

【鼠竊狗盜】 ①比喻小偷小盜或小規模的搶掠騷擾。②指小股盜賊。

【鼪鼬之逕】 鼠鼬類往來的小路。引申為荒涼偏僻的小道。

【鼪鼯之徑】 同“鼪鼬之逕”。

【鼷鼠飲河】 比喻欲望有限。

【鼷腹鷦枝】 比喻欲望有限。語本《莊子·逍遙游》:“鷦鷯巢於深林,不 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鼻孔朝天】 見“鼻孔撩天”。

【鼻孔撩天】 仰起頭來鼻孔朝天。形容高傲自大。

【鼻孔遼天】 見“鼻孔撩天”。

【鼻青眼烏】 同“鼻青眼腫”。

【鼻青眼紫】 同“鼻青眼腫”。

【鼻青眼腫】 鼻子發青,眼睛腫起。形容臉部傷勢嚴重。

【鼻青臉腫】 同“鼻青眼腫”。

【鼻青額腫】 同“鼻青眼腫”。

【鼻堊揮斤】 揮舞斧頭削除鼻端之堊。比喻指正錯誤。典出《莊子·徐無鬼》: “郢人堊漫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

【鼻塌脣青】 見“鼻塌嘴歪”。

【鼻塌嘴歪】 形容臉部傷勢嚴重。

【鼻腫眼青】 同“鼻青眼腫”。

【鼻端生火】 語本《南史·曹景宗傳》:“我昔在鄉里,騎快馬如龍……覺 耳後生風,鼻頭出火。”后因以“鼻端生火”形容馬行疾速。

【鼻端出火】 見“鼻頭出火”。

【鼻頭出火】 形容意氣風發;情緒激昂。

【齊大非偶】 《左傳·桓公六年》:“齊侯欲以文姜妻鄭大子忽,大子忽辭。 人問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齊大,非吾耦也。’”后因以“齊大非偶”指辭婚者表示自己門第或勢位卑微,不敢高攀。

【齊王舍牛】 《孟子·梁惠王上》:“王(齊宣王)坐於堂上,有牽牛而過 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對曰:‘然則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后以“齊王舍牛”比喻帝王對臣民懷有惻隱之心。

【齊天洪福】 稱頌人福氣大,與天相齊。

【齊心一力】 同“齊心協力”。

【齊心同力】 見“齊心協力”。

【齊心協力】 亦作“齊心同力”。亦作“齊心亻并力”。同心合力。眾人一 心,共同努力。

【齊心亻并力】 見“齊心協力”。

【齊心戮力】 同心盡力。

【齊名并價】 有同等的名望和身價。

【齊足并驅】 謂齊頭并進,不分高下。

【齊東野語】 《孟子·萬章上》載孟子弟子咸丘蒙(齊人)問及舜為天子, 堯率諸侯北面稱臣之說是否屬實,孟子答道:“此非君子之言,齊東野人之語也。”后以“齊東野語”比喻道聽途說、不足為憑之言。

【齊軌連轡】 猶言并駕齊驅。

【齊眉舉案】 同“舉案齊眉”。

【齊紈魯縞】 古代齊國和魯國出產的白色絹。后亦泛指名貴的絲織品。

【齊煙九點】 齊,齊州,指中國。言俯視九州,小如煙點。語出唐李賀《夢 天》詩:“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

【齊家治國】 整治家庭和治理國家。語出《禮記·大學》:“所謂治國必先 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於國。”

【齊量等觀】 同“等量齊觀”。

【齊頭并進】 多方面同時前進。

【齊趨并駕】 猶言并駕齊驅。

【齊驅并進】 同“齊頭并進”。

【齊驅并駕】 同“并駕齊驅”。

【齊驅并驟】 見“齊驅并駕”。

【齊鑣并驅】 同“并駕齊驅”。

【齊心滌慮】 同“齋心滌慮”。

【齋心滌慮】 凈潔身心,清除雜念。

【齏身粉骨】 猶言粉身碎骨。

【齒牙之猾】 見“齒牙為猾”。

【齒牙為猾】 謂讒言造成災禍。

【齒牙為禍】 見“齒牙為猾”。

【齒牙馀惠】 謂幫人說好話。

【齒牙馀慧】 見“齒牙馀惠”。

【齒牙馀論】 隨口稱譽的話。

【齒少心銳】 年輕氣盛,銳意進取。

【齒少氣銳】 見“齒少心銳”。

【齒甘乘肥】 食美味,騎駿馬。形容生活豪奢。

【齒白脣紅】 形容年輕美貌。

【齒危發秀】 年高眉秀。

【齒如含貝】 同“齒如齊貝”。

【齒如齊貝】 形容牙齒整齊潔白。貝,白色螺殼。

【齒如編貝】 同“齒如齊貝”。

【齒若編貝】 同“齒如齊貝”。

【齒過肩隨】 謂尊禮長者。

【齒落舌鈍】 年老掉齒,說話不清楚。

【齒弊舌存】 謂剛者易折,柔者難毀。語本漢劉向《說苑·敬慎》:“老子 曰:‘夫舌之存也,豈非以其柔耶?齒之亡也,豈非以其剛耶?’”

【齒劍如歸】 猶言視死如歸。

【齒頰生香】 嘴邊覺有香氣生出。形容談及之事使人產生美感。

【齒頰掛人】 謂為人們所稱道。

【齒豁頭童】 齒缺發禿。指老態。

【龂齒彈舌】 齜牙咧嘴地咒罵。

【齧血沁骨】 形容極端誠信。

【齧臂之好】 舊時指男女密約婚嫁之事?

【齜牙咧嘴】 亦作“齜牙裂嘴”。①露出牙,張開嘴。形容兇狠難看的樣子。 ②形容不愉快或疼痛難受的樣子。

【齜牙裂嘴】 見“齜牙裂嘴”。

【咬姜呷醋】 猶言咬文嚼字。

【齰舌緘脣】 咬舌閉口。形容閉口不言。

【龍化虎變】 《易·革》:“大人虎變,其文炳也。”《史記·老子韓非列 傳》“(孔子)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云而上天。’”后因以“龍化虎變”比喻變化莫測。

【龍心鳳肝】 喻指極珍貴稀有的名菜。

【龍去鼎湖】 典出《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 既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馀人,龍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涘,龍涘拔,墮,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胡涘號,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后因以“龍去鼎湖”謂帝王去世。

【龍生九子】 古代傳說,一龍所生的九條小龍,往往形狀性格各異。后多用 來比喻同胞兄弟的良莠不齊。

【龍生九種】 見“龍生九子”。

【龍血玄黃】 喻戰爭激烈,血流成河。語出《易·坤》:“龍戰于野,其血 玄黃。”高亨注:“玄黃亦可讀泫潢,血流甚多之貌。”

【龍血鳳髓】 比喻高貴的血統。

【龍行虎步】 喻威儀莊重,氣度不凡。常以形容帝王之相。

【龍行虎變】 《易·乾》:“飛龍在天……云從龍。風從虎,圣人作而萬物 睹。”又《革》:“大人虎變。”孔穎達疏:“損益前王,創制立法,有文章之美,煥然可觀,有似虎變,其文彪炳。”后遂以“龍行虎變”喻帝王革故鼎新,創制建業。

【龍多乃旱】 喻人多互相依賴,反而辦不成事。

【龍爭虎斗】 見“龍爭虎斗”。

【龍爭虎戰】 同“龍爭虎斗”。

【龍江虎浪】 形容慣于興風作浪。

【龍吟虎嘯】 ①龍虎叫嘯。②喻聲音洪大。③喻詩詞聲律豪放峭拔。④喻英 雄豪杰叱咤風云。

【龍伸蠖屈】 形容筆勢飛動,書法高超。

【龍肝豹胎】 指極珍貴稀有的食品。

【龍肝鳳髓】 喻指珍奇的佳肴。

【龍言鳳語】 喻輕松悠揚的音樂之聲。

【龍虎風云】 ①《易·乾》:“云從龍,風從虎。”后以“龍虎風云”喻英 雄豪杰際遇得時。②指君臣遇合。

【龍門點額】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四》:“《爾雅》曰:‘鱣, 有也。’出鞏穴三月,則上渡龍門,得渡為龍矣,否則點額而還。”故以“龍門點額”喻仕路失意或科場落第。

【龍屈蛇伸】 喻君子受屈而小人得志。

【龍荒朔漠】 北方塞外荒漠之地。亦指在這些地方的少數民族國家。

【龍荒蠻甸】 指邊遠蠻荒之地。亦指邊遠之地的少數民族國家。

【龍胡之痛】 《漢書·郊祀志上》:“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 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龍七十馀人,龍乃上去……百姓卬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龍涘號。”后因以“龍胡之痛”指喪親之痛。

【龍威虎震】 形容氣勢奔放雄壯。常形容書法筆勢的遒勁有力,靈活舒展。

【龍威燕頷】 形容威嚴雄武的相貌。

【龍鬼蛇神】 喻奇詭怪僻。

【龍姿鳳采】 形容姿態風采非凡。

【龍首豕足】 猶言牛頭不對馬嘴。謂對書義的解釋與原旨相去甚遠,風馬牛 不相及。

【龍神馬壯】 謂像駿馬一樣的有精神。

【龍眉豹頸】 形容勇士的長相。

【龍眉鳳目】 形容貴人相貌不同尋常。

【龍拏虎跳】 猶言龍爭虎斗。

【龍拏虎擲】 猶言龍爭虎斗。

【龍拏虎攫】 猶言龍爭虎斗。喻筆勢遒勁、奔放。

【龍飛虎跳】 喻筆勢遒勁奔放。

【龍飛鳳翔】 ①謂帝王的興起。②比喻仕途得意,飛黃騰達。

【龍飛鳳翥】 形容筆勢雄奇飛動。

【龍飛鳳舞】 ①形容氣勢奔放雄壯或姿態生動活潑。②形容筆勢雄奇生動。

【龍馬精神】 比喻老而彌健的精神。

【龍睜虎眼】 形容蠻橫霸道。

【龍蛇飛動】 形容書法筆勢遒勁生動。

【龍蛇飛舞】 見“龍蛇飛動”。

【龍蛇混雜】 喻好人壞人混雜在一起。

【龍章秀骨】 喻文章秀逸遒勁。

【龍章鳳函】 喻文采炳煥。

【龍章鳳姿】 謂風采不凡。

【龍章鳳彩】 不凡的儀表風采。

【龍章麟角】 比喻珍希,不凡。

【龍陽泣魚】 《戰國策·魏策四》:“魏王與龍陽君共船而釣,龍陽君得十 馀魚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對曰:‘臣無敢不安也。’王曰:‘然則何為出涕?’曰:‘臣為王之所得魚也。’王曰:‘何謂也?’對曰:‘臣之始得魚也,臣甚喜,後得又益大,今臣直欲棄臣前之所得矣。今以臣兇惡,而得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於庭,辟人於途。四海之內,美人亦甚多矣,聞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褰裳而趨王。臣亦猶曩臣之前所得之魚也,臣亦將棄矣,臣安能無涕出乎?’”后遂以“龍陽泣魚”為失寵之典。

【龍馭上賓】 亦作“龍御上賓”。《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 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馀人,龍乃上去。”后因用“龍馭上賓”為皇帝之死的諱飾語。意為乘龍升天,為天帝之賓。

【龍御上賓】 見“龍馭上賓”。

【龍翔虎躍】 喻奮發有為。

【龍翔鳳翥】 ①喻瀑布飛瀉奔騰。②喻神采飛揚。

【龍翔鳳舞】 猶言龍飛鳳舞。

【龍翔鳳躍】 見“龍翔鳳舞”。

【龍馳虎驟】 謂群雄逐鹿。

【龍跧虎臥】 猶言龍蟠虎踞。喻山勢逶迤起伏。

【龍跳虎伏】 猶言龍騰虎臥。喻筆勢。

【龍跳虎臥】 喻文筆、書法縱逸雄勁。語本張彥遠《法書要錄》引南朝梁袁 昂《古今書評》:“蕭思話書走墨連綿,字勢屈強若龍跳天門,虎臥鳳閣。”

【龍鳴獅吼】 魯迅《古小說鉤沉》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王子喬墓在 京茂陵,國亂時,有人盜發之,都無所見,唯有一劍,縣在空中,欲取之,劍便作龍鳴虎吼。”《維摩經·佛國品》:“演法無畏,猶獅子吼。其所講說,乃如雷震。”后因以“龍鳴獅吼”喻沉郁雄壯的聲音。

【龍鳳呈祥】 《孔叢子·記問》:“天子布德,將致太平,則麟鳳龜龍先為 之呈祥。”后以“龍鳳呈祥”指吉慶之事。

【龍精虎猛】 喻精力旺盛,斗志昂揚。

【龍駒鳳雛】 喻英俊秀穎的少年。語出《晉書·陸云傳》:“云字士龍,六 歲能屬文,性清正,有才理。少與兄機齊名,雖文章不及機,而持論過之,號曰‘二陸’。幼時吳尚書廣陵閔鴻見而奇之,曰:‘此兒若非龍駒,當是鳳雛。’”

【龍樓鳳池】 指禁省,皇宮。

【龍樓鳳城】 猶言龍樓鳳池。

【龍樓鳳閣】 ①帝王的宮殿、樓閣。②喻指封建統治者的巢穴。

【龍樓鳳闕】 帝王宮闕。

【龍幡虎纛】 將帥之旗。

【龍德在田】 《易·乾》:“‘見龍在田’,德施普也。”后因以“龍德在 田”謂恩德廣被。

【龍盤虎拏】 虬曲蒼勁貌。

【龍盤虎踞】 亦作“龍蟠虎踞”。①《太平御覽》卷一五六引晉吳勃《吳錄》: “劉備曾使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嘆曰:‘鍾山龍盤,石頭虎踞,此帝王之宅。’”后因以“龍盤虎踞”形容地勢雄壯險要,宜作帝王之都。②借指南京。③喻為英雄豪杰所盤踞。④喻斑斕的紋理。

【龍盤鳳逸】 喻懷才不遇。

【龍盤鳳翥】 ①喻山勢雄壯蜿蜒。指王者的氣象。②喻書法筆勢飛動貌。

【龍盤鳳舞】 喻山川雄踞蜿蜒,有王者氣象。

【龍潭虎穴】 ①龍虎所居之處。喻兇險之處。②喻英雄豪杰聚集之處。

【龍潭虎窟】 猶言龍潭虎穴。

【龍潛鳳采】 喻英俊之士才能未展現。

【龍翰鳳翼】 喻杰出的人才。

【龍翰鳳雛】 喻杰出的人才。

【龍頭蛇尾】 比喻首盛尾衰。

【龍頭鋸角】 喻大膽冒險。

【龍戰玄黃】 見“龍血玄黃”。

【龍戰虎爭】 同“龍爭虎斗”。

【龍戰魚駭】 喻戰爭激烈。

【龍舉云興】 同“龍興云屬”。

【龍舉云屬】 同“龍興云屬”。

【龍興云屬】 《易·乾》:“云從龍,風從虎。”后遂以“龍興云屬”喻王 者興起則必遇賢臣良將。

【龍興鳳舉】 喻王者興起。

【龍雕鳳咀】 喻辭藻之美。

【龍蟄蠖屈】 喻隱居不仕。語本《易·系辭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龍蛇之蟄,以存身也。”

【龍蟠虬結】 猶言旋繞糾結。

【龍蟠虎伏】 雄踞貌。

【龍蟠虎繞】 猶言龍盤虎踞。形容地勢雄偉險要。

【龍蟠虎踞】 見“龍盤虎踞”。

【龍蟠鳳逸】 見“龍盤鳳逸”。

【龍蟠鳳翥】 謂賢者遁世歸隱。

【龍雛鳳種】 指帝王后裔。

【龍顏鳳姿】 指帝王之相。

【龍斷之登】 謂謀利求財。龍,通“壟”。

【龍斷可登】 謂可經營得利。龍,通“壟”。

【龍攀鳳附】 猶言攀龍附鳳。

【龍蹲虎踞】 猶言龍盤虎踞。

【龍韜豹略】 指兵法。

【龍騰虎踞】 勢力強盛,雄據一方。

【龍騰虎蹴】 喻勇猛沖擊,勢不可當。

【龍騰虎擲】 同“龍騰虎蹴”。

【龍騰虎嘯】 聲勢壯盛貌。

【龍騰虎躑】 同“龍騰虎蹴”。

【龍騰虎躍】 ①形容矯健有力,生氣勃勃。②形容筆勢飛動遒勁。③喻精神 振奮,有所作為。

【龍騰豹變】 喻議論風發,能言善辯。

【龍騰鳳集】 喻王業興盛,英雄會合。

【龍躍虎踞】 喻超逸雄奇。

【龍躍鴻矯】 喻高舉遠逝。

【龍驤虎步】 昂首闊步、威武雄壯貌。

【龍驤虎視】 喻氣勢威武,眼光遠大。

【龍驤虎跱】 雄踞貌。

【龍驤虎嘯】 喻氣概威武。

【龍驤豹變】 喻書法氣勢壯盛而善于變化。

【龍驤鳳矯】 龍騰鳳飛。喻指行動迅猛。

【龍驤蠖屈】 喻隨時屈伸、上下。

【龍驤麟振】 龍驤,昂舉騰躍貌。麟振,語出《詩·周南·麟之趾》:“鱗 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毛傳:“麟,信而應禮,以足至者也。振振,信厚也。”因以“龍驤麟振”喻將軍恩威兼備。

【龐眉黃發】 眉斑白,頭發黃。指老人。龐,用同“厖”。

【龐眉皓首】 同“龐眉皓發”。龐,用同“厖”。

【龐眉皓發】 眉發斑白。年老之貌。亦借指老人。龐,用同“厖”。

【龐眉鶴發】 同“龐眉皓發”。

【龐然大物】 形容體積大而笨重的東西。后多用來形容表面上很大而實際卻 很脆弱的東西。

【龔行天罰】 奉天命而討罰。語出《書·甘誓》:“予惟恭行天之罰。”

【龜毛兔角】 龜生毛,兔長角。本指戰爭的征兆。后比喻不可能存在或有名 無實的東西。

【龜玉毀櫝】 龜甲和寶玉在匣中被毀壞。比喻輔佐之臣失職而使國運毀敗。 語出《論語·季氏》:“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邢昺疏:“言是典守者之過也,以喻主君有闕,是輔相者之過也。”

【龜年鶴壽】 相傳龜、鶴壽有千百之數,因以“龜年鶴壽”比喻人之長壽。 或用作祝壽之詞。

【龜年鶴算】 見“龜年鶴壽”。

【龜冷支床】 《史記·龜策列傳褚少孫論》:“南方老人用龜支床足,行二 十馀歲,老人死,移床,龜尚生不死。”后遂用作典故,以“龜冷支床”喻壯志未酬,蟄居待時。

【龜厭不告】 謂屢加龜卜,致使龜靈厭惡,不再以吉兇告人。比喻很有效的 東西,過度使用也會失靈。語出《詩·小雅·小旻》:“我龜既厭,不我告猶。”鄭玄箋:“猶,圖也。卜筮數而瀆龜,龜靈厭之,不復告其所圖之吉兇。言雖得兆,占繇不正。”

【龜齡鶴算】 見“龜年鶴壽”。 (共23625條成語) 2000.04.05 尹小林整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版權所有 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究中心 Copyright© 2000
web@guoxue.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城口县| 辽中县| 延边| 贵德县| 鄂伦春自治旗| 泽州县| 衡水市| 磐安县| 古交市| 志丹县| 南昌市| 鲁山县| 客服| 抚顺县| 高州市| 容城县| 松原市| 上杭县| 临清市| 渝北区| 瓮安县| 乌鲁木齐县| 东乌珠穆沁旗| 仪陇县| 公主岭市| 黑龙江省| 门源| 清苑县| 商南县| 南和县| 杭锦后旗| 察雅县| 沂水县| 无极县| 南昌市| 遂溪县| 宜昌市| 汉川市| 永福县| 桓仁|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