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酒迷花】 謂沉迷酒色,留連于酒樓妓院。花,指娼妓、歌女。
【戀酒貪花】 見“戀酒迷花”。
【戀戀不舍】 形容非常眷戀,舍不得分開。
【戀戀難舍】 見“戀戀不舍”。
【床上安床】 同“床上施床”。見“床上施床”。
【床上施床】 喻無謂之重復。
【床上疊床】 同“床上施床”。
【床頭金盡】 謂錢財耗盡。
【將天就地】 謂以高就低。
【將心比心】 謂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體貼別人。
【將功折過】 同“將功折罪”。
【將功折罪】 以功勞抵償罪過。
【將功補過】 以功勞補償過錯。
【將功贖罪】 見“將功折罪”
【將本求利】 用本錢謀求利潤。
【將本求財】 見“將本求利”。
【將李代桃】 喻代人受罪或彼此頂替。
【將取固予】 見“將奪固與”。
【將信將疑】 猶言半信半疑。
【將計就計】 利用對方計策,向對方施計。
【將胸比肚】 猶將心比心。
【將無作有】 把沒有的事情當作有。
【將無做有】 見“將無作有”。
【將勤補拙】 以勤奮彌補笨拙。唐白居易《自到郡齋題二十四韻》:“救煩 無若靜,補拙莫如勤。”
【將奪固與】 語本《老子》:“將欲奪之,必固予之。”固,通“姑”。
【將蝦釣鱉】 喻占人便宜。
【將機就計】 利用機會施行計謀。
【將機就機】 隨機行事。
【將錯就錯】 已知做錯而順著錯誤做下去。
【將門有將】 謂將帥家門出將帥。
【墻有耳】 比喻秘密易于外泄。語本《詩·小雅·小弁》:“君子無易由言, 耳屬于垣。”
【墻花路草】 見“墻花路柳”。
【墻花路柳】 喻娼妓。
【墻高基下】 喻名位雖高而才德低下。
【墻頭馬上】 唐白居易《井底引銀瓶》詩:“妾弄青梅憑短墻,君騎白馬傍 垂楊。墻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后遂以“墻頭馬上”為男女愛慕之典實。
【毋翼而飛】 比喻傳播之迅速。
【母以子貴】 ①古禮,庶子繼位,其母亦因之顯榮,故稱。②泛指母親因兒 子榮貴而榮貴。
【每下愈況】 《莊子·知北游》:“莊子曰:‘夫子之問也,固不及質。正 獲之問於監市履豨也,每下愈況。’”意謂估量豬之肥瘦,越近豬的腳脛越能顯出它是否真肥。比喻越是從低微的事物上推求,越能看清“道”的真實情況。況,由比照而顯明。后用以指情況越來越差。
【每況愈下】 見“每況愈下”。
【每況愈下】 本作“每下愈況”,后多作“每況愈下”,謂情況越來越壞。
【每飯不忘】 《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文帝曰:‘吾居代時,吾尚食 監高袪數為我言趙將李齊之賢,戰於鉅鹿下。今吾每飯,意未嘗不在鉅鹿也’”后以“每飯不忘”謂時刻不忘。
【毒蛇猛獸】 ①泛指對人類生命有威脅的動物。②比喻貪暴者。
【毒賦賸斂】 橫征暴斂。
【毒瀧惡霧】 惡劣的云雨霧氣。比喻暴虐兇殘的黑暗勢力。
【毒魔狠怪】 兇惡殘忍的妖魔鬼怪。
【毓子孕孫】 繁衍子孫。
【示貶於褒】 猶言寓批評于表揚。
【祁奚之薦】 春秋晉國大夫祁奚告老,將辭中軍尉職事。晉悼公問誰可承接, 祁奚先推薦仇人解狐。復問,又薦舉其子祁午。時人因而有“外舉不棄仇,內舉不失親”之譽。后用為善于薦賢之典。
【社鼠城狐】 同“城狐社鼠”。宗廟里的鼠,城隍廟里的狐。比喻狡猾而依 勢作惡的奸人。
【社會賢達】 指不屬任何黨派而具有廣泛社會聲望的人士。
【祛蠹除奸】 驅除禍害,消除奸佞。
【祖功宗德】 謂祖有功而宗有德。古代王朝尊始祖或開國之君為祖。有開創 之功,其后有德之君則尊為宗。《孔子家語·廟制》:“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謂之祖宗者,其廟皆不毀。”
【祖武宗文】 祖襲武王,尊崇文王。謂尊崇祖先。
【祖宗成法】 指先代帝王所制定而為后世沿襲應用的法則。
【祖宗法度】 見“祖宗成法”。
【祖宗家法】 封建時代祖先制定的家族法規。
【祖龍之虐】 謂秦始皇焚書坑儒。
【神工天巧】 形容建筑、布置的奇妙,非人力所能為。
【神工鬼力】 比喻神奇超人的力量。
【神工鬼斧】 喻技藝精巧,似有神助。
【神工意匠】 形容建筑、繪畫等構思精妙,非人力所能為。
【神不守舍】 亦作“神不收舍”。形容心神不安定。
【神不收舍】 見“神不守舍”。
【神不附體】 形容心神不定。
【神不知鬼不曉】 見“神不知鬼不覺”。
【神不知鬼不覺】 謂形跡隱秘,不為人知。
【神功圣化】 指帝王的功績和教化。舊時對人君的頌揚之辭。
【神仙中人】 亦作“神仙中人”。①謂神采、儀態、服飾、舉止不同凡俗的 人。②謂像神仙一般自在快活之人。
【神乎其技】 形容技藝或手法十分高明。
【神乎其神】 謂神奇奧妙到了極點。
【神出鬼入】 ①同“神出鬼沒”。②猶言靈魂出竅。
【神出鬼沒】 ①比喻用兵的變化,或隱或現,迅速巧妙而難以捉摸。語出《 淮南子·兵略訓》:“善者之動也,神出而鬼行。”②泛指變化神奇,難以捉摸。
【神而明之】 《易·系辭上》:“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韓康伯注:“體神而明之,不假於象,故存乎其人。”孔穎達疏:“言人能神此易道而顯明之者,存在於其人。”后以“神而明之”謂表明玄妙的事理。
【神至之筆】 形容藝術作品的技法非常奇妙。
【神色自若】 神情面色鎮定如常。
【神州赤縣】 戰國時齊人鄒衍稱華夏之地為“赤縣神州”。見《史記·孟子 荀卿列傳》。唐劉禹錫《為京兆尹答于襄州第一書》:“蓋神州赤縣,尊有所厭,非他土之比。”后遂以“赤縣神州”或“神州赤縣”為中國的別稱。
【神安氣集】 精神安定,氣息凝集。
【神奸巨猾】 見“神奸巨蠹”。
【神兵天將】 比喻英勇善戰、行動迅捷的軍隊。
【神完氣足】 精神飽滿,氣息充足。
【神武掛冠】 南朝梁陶弘景“家貧,求宰縣不遂。永明十年,脫朝服掛神武 門,上表辭祿”。見《南史·隱逸傳下·陶弘景》。后以“神武掛冠”指辭官隱居。
【神抶電擊】 謂如神電之笞擊。喻進擊疾速。
【神來之筆】 指文藝創作中不期而至的精采文墨。常用以形容作品的意境和 技法奇妙絕倫。
【神來氣旺】 猶言運氣旺盛。
【神到之筆】 猶言神來之筆。
【神使鬼差】 見“神差鬼使”。
【神往神來】 指精神相通。
【神采英拔】 謂人的容貌、儀態英俊非凡。
【神采奕奕】 ①形容精神旺盛,容光煥發。②指藝術作品生動傳神。
【神采飛揚】 臉上的神態煥發有神。
【神采煥發】 精神煥發,風采動人。
【神怡心曠】 精神愉悅,心胸開闊。
【神思恍惚】 心神不定,意念模糊。
【神鬼莫測】 形容詭秘難知。
【神施鬼設】 謂不是人,而是神鬼所設計的。形容安排極為巧妙。
【神差鬼使】 謂某些湊巧的事發生,像有鬼神在暗中操縱、指使。常用以比 喻預料不到、不由自主。
【神差鬼遣】 同“神差鬼使”。
【神迷意奪】 謂精神迷亂,情思恍惚。
【神眉鬼道】 形容花樣多,有些神秘莫測。
【神眉鬼眼】 形容面部裝出怪模樣。
【神奸巨蠹】 指有勢力的奸狡惡人。
【神怒人怨】 謂人人怨恨憤怒。
【神飛色舞】 猶眉飛色舞。形容興高采烈。
【神飛氣揚】 精神振奮,意氣昂揚。
【神逝魄奪】 猶言魂飛魄散。
【神氣活現】 形容十分得意傲慢的樣子。
【神流氣鬯】 精神氣息流暢通達。
【神通廣大】 形容本領、手段極為高強。
【神區鬼奧】 指神奇深幽的地方。
【神牽鬼制】 謂受到多方面牽制而不能任意行事。
【神清骨秀】 形容人長得神態清朗,氣質秀美。
【神清氣茂】 謂心神清朗,資質秀美。
【神清氣朗】 ①形容人心神清爽。②形容人長得神態清明,氣質爽朗。
【神清氣爽】 ①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暢。②形容人長得神態清明,氣質 爽朗。
【神情不屬】 猶言心不在焉。
【神超形越】 謂身心超逸,不同凡俗。
【神喪膽落】 形容心神極為驚恐不安。
【神短氣浮】 謂心性淺薄浮躁。
【神焦鬼爛】 形容殘破毀壞達到極點。
【神竦心惕】 肅敬貌。
【神湛骨寒】 形容危懼。
【神運鬼輸】 ①形容運輸迅疾。②以喻偷漏。
【神閑氣靜】 見“神閒氣定”。
【神閒氣定】 神氣悠閑安靜。
【神魂飛越】 形容寫作時想象力肆意馳騁。
【神魂蕩飏】 形容精神飄忽。
【神魂顛倒】 ①形容極為向往、入迷。②心神不寧,失去常態。
【神魂飄蕩】 形容精神飄忽。
【神馳力困】 形容心神向往,情思昏沉。
【神搖目奪】 形容心神蕩漾,目光被吸引。
【神圣工巧】 中醫對望、聞、問、切四種方法的別稱。語出《難經·神圣工 巧》:“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圣’,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脈而知之謂之‘巧’。”
【神號鬼泣】 見“神號鬼哭”。
【神號鬼哭】 形容哭聲非常凄厲悲慘。
【神會心融】 猶言融會貫通。
【神意自若】 見“神色自若”。
【神滅形消】 指死亡。
【神經過敏】 ①癥狀名。神經系統的感覺機能異常銳敏,神經衰弱患者大都 有這種癥狀。②泛指多疑,好大驚小怪。
【神經錯亂】 ①指精神病。②謂精神和思慮迷糊不清,失去常態。
【神仙中人】 見“神仙中人”。
【神領意造】 謂用心神領會和創造藝術形象。
【神領意得】 形容領悟透徹。
【神樞鬼藏】 謂神奇奧妙的兵書。
【神醉心往】 心神陶醉向往。
【神霄絳闕】 原指仙境。亦用以形容帝王高深華美的宮殿。
【神機妙算】 靈巧的心思,奇妙的謀劃。形容計謀高明有預見。
【神機鬼械】 形容計謀陰險狡詐。
【神輸鬼運】 見“神運鬼輸”。
【神融氣泰】 精神融和氣息通泰。
【神頭鬼面】 ①比喻競奇立異,故弄玄虛。②見“神頭鬼臉”。③古代雜劇 十二科目之一。參閱《太和正音譜·雜劇十二科》。
【神頭鬼臉】 ①形容不愉快的臉色。②喻蓬頭亂發,不加修飾。
【神謀魔道】 猶神差鬼使。
【神龍失埶】 喻失去權位。埶,同“勢”。
【神龍見首】 清趙執信《談龍錄》:“昉思嫉時俗之無章也,曰:‘詩如龍 然,首尾爪角鱗鬣,一不具,非龍也。’司寇哂之曰:‘詩如神龍,見其首不見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鱗而已,安得全體?’”后以“神龍見首”指詩文跌宕多姿。
【神龍見首不見尾】 見“神龍見首”。
【神龍馬壯】 喻身體健壯、氣宇軒昂。
【神懌氣愉】 形容歡欣愉快。
【神藏鬼伏】 比喻變化莫測。
【神嚎鬼哭】 見“神號鬼哭”。
【神譁鬼叫】 形容大喊大叫。
【神謨遠算】 見“神謨廟算”。
【神謨廟算】 指神奇的謀略和計劃。
【神郁氣悴】 精神郁結勞悴。
【祝不勝詛】 謂祝而得益不能勝過詛而受損。
【祝咽祝哽】 同“祝哽祝噎”。
【祝哽祝噎】 古代帝王接養三老、五更,以示仁惠。當進餐時,使人在前后 祝禱他們不要哽噎。
【祝發文身】 削短頭發,刻畫其身。指中原以外地區異族的風俗服制。
【祝發空門】 謂削發出家為僧尼。
【祝僇祝鯁】 同“祝哽祝噎”。
【祝鮀之佞】 《論語·雍也》:“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難乎 免於今之世矣。”祝鮀,春秋衛人,能言善辯,或謂其善以巧言媚人,后因以為佞人的典型。
【祝鯁祝噎】 見“祝更祝饐”。
【祝鯁祝饐】 同“祝哽祝噎”。
【秘而不言】 見“秘而不露”。
【秘而不露】 嚴守秘密,不肯吐露。
【祥風時雨】 形容風調雨順。多比喻恩德。
【祲威盛容】 莊重的聲威和盛大的儀容。
【禁止令行】 同“令行禁止”。謂施禁則止,出令則行。
【禁中頗牧】 廉頗、李牧皆戰國時趙國守邊御敵之良將。唐宣宗時,黨項擾 河西,翰林學士畢諴上破羌條陳甚悉,帝大悅,曰:“吾將擇能帥者,孰謂頗牧在吾禁署,卿為朕行乎!”于是拜諴為邠寧節度使、河西供軍安撫使。諴于任內多所建樹。事見《新唐書·畢諴傳》。后以“禁中頗牧”比喻宮廷侍從官中文才武略兼備者。
【禁攻寢兵】 謂止息戰事。
【禁舍開塞】 謂禁罰和赦免,開放和閉鎖。
【禁情割欲】 制約感情和欲望。
【禁鼎一臠】 御用鼎器中的一塊肉。比喻珍美之物。
【禍及池魚】 猶殃及池魚。比喻無辜波及而受害。
【禍不單行】 舊諺。謂不幸的事件常會接二連三地發生。
【禍不旋踵】 形容災禍很快來臨。踵,腳跟;不旋踵,來不及轉身,比喻時 間極為短暫。
【禍在旦夕】 謂禍患來臨在即。旦夕,謂早晨或晚上,喻短時間。
【禍近池魚】 猶言殃及池魚。比喻無辜而受害。
【禍迫眉睫】 猶言禍在旦夕。
【禍盈惡稔】 猶言罪惡累累。稔,喻積久。
【禍起蕭墻】 謂禍患起于內部。蕭墻,古代宮室內當門的小墻,比喻內部。
【禍國殃民】 使國家和人民遭受禍殃。
【禍從口出】 謂言語不慎會招致災禍。
【禍從口出,病從口入】 見“禍從口出,患從口入”。
【禍從口出,患從口入】 謂說錯了話要惹禍,吃錯了東西要生病。后多以強 調言語必須謹慎。
【禍從天降】 謂禍事突然來臨。
【禍棗災梨】 舊時印書,多用棗木、梨木雕版,因謂濫刻無用的書為“禍棗 災梨”。參見“梨棗”。
【禍結兵連】 謂戰爭之類的災難接連不斷。
【禍稔惡積】 猶言禍盈惡稔。謂長期作惡犯罪,罪惡深重。
【禍福之門】 謂禍與福之所從出。
【禍福同門】 謂禍福皆人自取。
【禍福相倚】 猶言禍福倚伏。謂禍與福相因而生。
【禍福倚伏】 謂禍與福常相因而至。語出《老人》:“禍兮福所倚,福兮禍 所伏。”
【禍福無門】 謂禍福沒有定數,都是人所自取。
【福不重至,禍必重來】 舊諺。謂幸運事不會連續到來,禍事卻會接踵而至。
【福不盈眥】 謂福祿富貴渺小而短暫。
【福地洞天】 同“洞天福地”。神仙所居地。
【福至心靈】 幸福來到則心思靈敏。
【福孫廕子】 謂福廕及于子孫。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見“福不重至,禍必重來”。
【福善禍淫】 謂賜福給為善的人,降禍給作惡的人。常用為勸人行善之詞。
【福祿雙全】 幸福和祿秩兩樣全備。
【福壽康寧】 祝頌語。謂幸福、長壽、健康、安寧諸福齊備。
【福壽雙全】 幸福和年壽兩樣全備。
【福衢壽車】 通往福壽的道路和車子。指獲取福壽的途徑。
【禪世雕龍】 《後漢書·崔骃傳贊》:“崔為文宗,世禪雕龍。”后因以“ 禪世雕龍”謂文章世代相傳。
【禪絮沾泥】 比喻禪寂之心受到塵世煩惱的沾染。
【禮先一飯】 見“禮先壹飯”。
【禮先壹飯】 謂在禮節上自己年歲稍長。壹飯,猶言一頓飯,喻指極短的時 間。《國語·越語上》:“句踐對曰:‘昔天以越予吳,而吳不受命,今天以吳予越,越可以無聽天之命而聽君之令乎?吾請達王甬句東,吾與君為二君乎!’夫差對曰:‘寡人禮先壹飯矣。’”韋昭注:“言己年長於越王,覺差一飯之間,欲以少長求免也。”亦作“禮先一飯”。清錢謙益《答王于一秀才論文》:“以仆禮先一飯,為識路之老馬。”一說在禮節上先有恩惠與人。
【禮尚往來】 謂禮以相互往來為貴。
【禮崩樂壞】 同“禮壞樂崩”。
【禮為情貌】 意謂一個人的禮儀容止為內心的顯現。情,情意;貌,容儀。 貌和情互為表里。
【禮義廉恥】 見“禮義廉恥”。
【禮義廉恥】 古代提倡的四種道德規范。認為是治國之四綱。亦稱“四維”。
【禮賢下士】 謂有地位者能禮敬賢德之人并降格與之結交。
【禮壞樂崩】 指為維護君臣上下等級秩序而建立的一套典章制度、禮儀教化 遭到極大的破壞。
【甘心如薺】 《詩·邶風·谷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鄭玄箋:“ 荼誠苦矣,而君子於己之苦毒又甚於荼,比方之荼,則甘如薺。”后因以“甘心如薺”謂事如樂意為之,雖苦亦甜。
【甘心情原】 謂完全愿意。
【甘心瞑目】 猶言死而無怨。
【甘旨肥濃】 泛指佳肴美味。
【甘雨隨車】 《太平御覽》卷十引三國吳謝承《後漢書》:“百里嵩字景山, 為徐州刺史。境旱,嵩出巡處,遽甘雨輒澍。東海、祝其、合鄉等三縣父老訴曰:‘人等是公百姓,獨不迂降。’回赴,雨隨車而下。”后因以“甘雨隨車”喻德政廣被。
【甘冒虎口】 謂甘愿冒著生命危險。
【甘拜下風】 相傳古時黃帝問道于廣成子,廣成子南首而臥,黃帝順下風膝 行而進,再拜稽首。見《莊子·在宥》。后因以“甘拜下風”表示誠心佩服,自認不如。
【甘棠遺愛】 舊時對巳卸職的地方長官的頌詞。
【甜言美語】 ①猶言說好聽的話。②指好言好語。
【甜言軟語】 ①亦作“甜言媚語”。溫柔體貼的話。②指說溫柔體貼的話。 ③同“甜言蜜語”。
【甜言媚語】 見“甜言軟語”。
【甜言蜜語】 甜蜜誘人的話。亦指說甜蜜誘人的話。
【甜酸苦辣】 指種種不同的味道。常用以比喻生活上的種種遭遇和復雜感受。
【甜嘴蜜舌】 猶甜言蜜語。
【石火風燈】 見“石火風燭”。
【石火風燭】 比喻為時短暫。
【石火電光】 佛教語。喻時光的短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