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冠毀冕】 ①比喻背棄王室。②比喻絕意仕進。③比喻毀滅華夏文化,背 離民族傳統。
【裂裳裹足】 相傳公輸般為楚設置云梯,欲以攻宋。墨子聞之,“自魯往, 裂裳裹足,日夜不休”,十日十夜而至郢說楚王。事見《戰國策·宋衛策》、《呂氏春秋·愛類》。后用為奔走急切之典。
【裂裳裹膝】 見“裂裳裹足”。
【裒多益寡】 削減有余以補不足。
【裒多增寡】 見“裒多益寡”。
【裘馬清狂】 謂生活富裕,放逸不羈。語出唐杜甫《壯游》詩:“放蕩齊趙 間,裘馬頗清狂。”
【裘馬聲色】 衣輕裘,乘肥馬,醉心歌舞,迷戀女色。謂貪圖享受,生活糜 爛。
【裘敝金盡】 見“裘弊金盡”。
【裘弊金盡】 皮衣穿破,錢財用完。謂窮困落拓。語出《戰國策·秦策一》: “(蘇秦)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弊,黃金百斤盡。”亦作“裘敝金盡”。
【里應外合】 ①外面攻打,里面接應。②泛指內外互相策應。
【裝妖作怪】 裝扮妖怪騙人。比喻故意做作,把事情弄得玄妙莫測。
【裝神弄鬼】 裝扮鬼神。巫師的騙人法術。比喻故弄玄虛以欺人。
【裝虛作假】 猶言弄虛作假。
【裝蔥賣蒜】 裝糊涂;裝腔作勢。
【裝腔作勢】 裝出一種腔調,擺出一種姿態。形容故意做作。
【裝腔作態】 同“裝腔作勢”。
【裝癡作傻】 見“裝癡賣傻”。
【裝癡賣傻】 故意裝作癡呆的樣子。
【裝模作樣】 故意做樣子給人看。
【裝模做樣】 見“裝模作樣”。
【裝模裝樣】 猶裝模作樣。
【裝瘋作傻】 見“裝瘋賣傻”。
【裝瘋賣俏】 假裝癡癲賣弄風騷。
【裝瘋賣傻】 假裝瘋癲癡呆的樣子。
【裝癡作態】 故意裝作癡呆的樣子。
【裝聾作啞】 裝做耳聾口啞。形容故意不聞不問。
【裝聾做啞】 ①見“裝聾作啞”。②裝做耳聾口啞。形容故意不聞不問。
【裝聾裝啞】 ①見“裝聾作啞”。②裝做耳聾口啞。形容故意不聞不問。
【裝聾賣傻】 故意裝作聾子傻子。形容明明知道,假裝糊涂。
【補天浴日】 古代神話傳說,女媧煉石補天和羲和浴日甘淵的并稱。見《列 子·湯問》、《山海經·大荒南經》。后用以比喻力挽世運功勛卓著或挽回危局。
【補牢顧犬】 丟失了羊,才修補羊圈;見了野兔,才回頭喚狗去追捕。比喻 對出現的失誤,及時設法補救。語本《戰國策·楚策四》:“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補苴罅漏】 彌補事物的缺陷和漏洞。
【補過飾非】 掩飾過錯。
【補偏救弊】 補正偏差,挽救弊病。
【補厥掛漏】 猶言補苴罅漏。
【補殘守缺】 猶言抱殘守缺。
【補漏訂訛】 補充缺漏,訂正錯誤。
【裕民足國】 使人民富裕,國家豐足。語本《荀子·富國》:“足國之道, 節用裕民。”
【裕後光前】 為后人造福,給前輩增光。常用以歌頌人們的不世功勛。
【裕國足民】 見“裕民足國”。
【裙屐少年】 ①原指六朝貴游子弟。束裙著屐是當時盛行的裝束。②泛指大 家子弟。
【裹尸馬革】 見“裹尸馬革”。
【裹尸馬革】 用馬皮包裹尸體。形容忠勇無畏,戰死沙場。語本《後漢書· 馬援傳》:“方今匈奴、烏桓尚擾北邊,欲自請擊之。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裹血力戰】 猶言浴血奮戰。
【裹足不前】 纏住腳不前進。形容有所顧慮而止步不敢向前。語本《戰國策 ·秦策三》:“是以杜口裹足,莫肯鄉秦耳!”
【裹尸馬革】 用馬皮包裹尸體。形容忠勇無畏,戰死沙場。語本《後漢書· 馬援傳》:“方今匈奴、烏桓尚擾北邊,欲自請擊之。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裹糧坐甲】 攜帶干糧,披甲而坐。形容全副武裝,準備迎戰。語出《左傳 ·文公十二年》:“十二月戊午,秦軍掩晉上軍。趙穿追之,不及。反,怒曰:‘裹糧坐甲,固敵是求。敵至不擊,將何俟焉?’”
【裸袖揎衣】 挽起衣袖。多表示有所動作。
【裸袖揎拳】 挽起衣袖,露出拳頭。形容浪蕩。亦指浪蕩的人。
【褎如充耳】 謂服飾尊盛而德行不能相稱。《詩·邶風·旄丘》:“叔兮伯 兮,褎如充耳”。毛傳:“褎,盛服也。充耳,盛飾也。大夫褎然有尊盛之服而不能稱也。”一說像聾子一樣塞耳不聞,形容拒絕聽取別人的意見。鄭玄箋:“充耳,塞耳也。言衛之諸臣顏色褎然,如見塞耳,無聞知也。”馬瑞辰通釋:“充耳當從《箋》訓為塞耳,褎如即塞耳之■。”后人多從鄭箋,用作塞耳不聞之意。
【褎然居首】 見“褎然舉首”。
【褎然冠首】 見“褎然舉首”。
【褎然舉首】 謂出眾,超出同輩而居首席。
【褭褭亭亭】 見“褭褭婷婷”。
【褭褭婷婷】 形容女子體態輕盈柔美。
【襃衣博帶】 寬衣大帶。古代儒者的裝束。
【襤褸篳路】 原謂穿著敝衣,駕著柴車,開發山林。后用以形容開創者的艱 辛。語本《左傳·宣公十二年》:“訓之以若敖、蚡冒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襲凡蹈故】 因襲俗套,遵循舊軌。
【襲衣兼食】 成套衣服,多盤菜肴。謂生活優裕。
【襲冶承弓】 謂繼承父業。語本《禮記·學記》:“良冶之子,必學為裘; 良弓之子,必學為箕。”
【襲常綴瑣】 襲用常言,堆砌瑣語。謂行文風格不高。
【羊毛出在羊身上】 比喻某處所花費者,仍從某處取回。
【羊很狼貪】 喻狠毒貪婪。語出《史記·項羽本紀》:“因下令軍中曰:‘ 猛如虎,很如羊,貪如狼,彊不可使者,皆斬之。’”
【羊狠狼貪】 見“羊很狼貪”。
【羊落虎口】 喻處于險境,有死無生。
【羊棗昌歜】 曾晳嗜羊棗,楚文王嗜昌歜,后以“羊棗昌歜”喻人之 癖好。
【羊踏菜園】 三國魏邯鄲淳《笑林》:“有人常食蔬茹,忽食羊肉,夢五藏 神曰:‘羊踏破菜園!’”后以喻慣吃蔬菜的人偶食葷腥美食。
【羊質虎皮】 比喻外強內弱,虛有其表。
【羊頭狗肉】 喻表里不一,明一套暗一套。
【羊續懸魚】 《後漢書·羊續傳》:“續為南陽太守……時權豪之家多尚奢 麗,續深疾之,常敝衣薄食,車馬羸敗。府丞嘗獻其生魚,續受而懸于庭;丞後又進之,續乃出所懸者,以杜其意。”后因用“羊續懸魚”作為居官清廉、拒絕受賄的典故。
【美人香草】 喻國君及諸賢臣。漢王逸《〈離騷〉序》:“《離騷》之文, 依《詩》取興,引類譬諭,故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佞;靈修美人,以媲於君。”后因稱《離騷》文為美人香草之辭,并以美人香草象征忠君愛國思想。
【美人遲暮】 謂流光易逝,盛年難再。語出《楚辭·離騷》:“惟草木之零 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美女破舌】 謂用美女迷惑君王,擾亂國政,使諫臣的進諫不為君王所聽信。 舌,指諫臣。
【美女簪花】 語出《太平御覽》卷七四八引南朝梁袁昂《古今書評》:“衛 常書,如插花美人,舞笑鏡臺。”后因以“美女簪花”形容詩文或書法的娟秀多姿。
【美不勝收】 形容好的東西太多,一時接受不盡。
【美中不足】 雖好但還有不足之處。
【美玉無瑕】 比喻完美無缺點。瑕,玉斑。
【美如冠玉】 《史記·陳丞相世家》:“絳侯、灌嬰等咸讒陳平曰:‘平雖 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裴骃集解引《漢書音義》:“飾冠以玉,光好外見,中非所有。”本喻漢陳平儀容美好,后用以喻男性的美貌。
【美男破老】 利用年輕的外寵之臣以讒毀老成人。
【美益求美】 好上更求好。
【美景良辰】 美好的景物和時光。
【美意延年】 心情舒暢,樂觀而無憂患,可以延年益壽。后常用為祝頌之辭。
【美輪美奐】 形容房屋的高大和眾多。語本《禮記·檀弓下》:“晉獻文子 成室,晉大夫發焉。張老曰:‘美哉輪焉,美哉奐焉!’”鄭玄注:“輪,輪囷,言高大。奐,言眾多。”
【羞花閉月】 形容女子貌美,使花亦羞愧,月亦隱藏。
【羞面見人】 因羞愧沒臉見人。
【羞惱成怒】 因羞愧惱恨而發怒。
【羞與為伍】 《史記·淮陰侯列傳》:“信嘗過樊將軍噲,噲跪拜送迎,言 稱臣,曰:‘大王乃肯臨臣。’信出門,笑曰:‘生乃與噲等為伍。’”后以“羞與為伍”指恥于同自己所輕視的人在一起。
【著手成春】 謂詩歌格調要自然清新。后亦常用以贊譽醫家、藝術家等技藝 精湛。
【著手成春】 語出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諸鄰, 俱道適往,著手成春。如逢花開,如瞻歲新。”本謂詩歌格調要自然清新,后常用以贊譽醫家、藝術家技藝精湛。
【羚羊掛角】 見“羚羊掛角”。
【羚羊掛角】 亦作“羚羊掛角”。傳說羚羊夜眠防患,以角懸樹,足不著地, 無跡可尋。見《埤雅·釋獸》。因以“羚羊掛角”喻意境超脫,不著形跡。無跡可尋。見《埤雅·釋獸》。因以“羚羊掛角”喻意境超脫,不著形跡。
【羝羊觸籓】 公羊角鉤在籬笆上。比喻進退兩難。
【義不反顧】 見“義無反顧”。
【義不容辭】 道義上不容推辭。
【義正詞嚴】 道理正大而言詞嚴厲。
【義形於色】 正義之色現于顏面。
【義海恩山】 喻恩義深厚。
【義無反顧】 秉義直前,決不回顧退縮。本作“義不反顧”。
【義憤填胸】 胸中充滿義憤。
【義憤填膺】 同“義憤填胸”。
【義漿仁粟】 舊指施舍貧民的食物。
【義膽忠肝】 謂為人正直忠貞。
【義斷恩絕】 謂情誼完全決裂。
【群口鑠金】 同“眾口鑠金”。形容輿論影響的強大或比喻人多口雜,足以 混淆是非。
【群分類聚】 語本《易·系辭上》:“方以類聚,物以群分。”謂同類的事 物聚在一起,而不同的事物則以類區分。
【群而不黨】 和以處眾而不阿私。
【群居穴處】 本指人類的原始生活狀態。后喻粗野無知,見識不廣。
【群策群力】 ①漢揚雄《法言·重黎》:“漢屈群策,群策屈群力。”李軌 注:“屈,盡。”后常用“群策群力”指大家出主意、出力量。②指大家的主意和力量。
【群輕折軸】 謂物雖不重,裝載過多亦可壓斷車軸。比喻小患會釀成大災。
【群雌粥粥】 群鳥相呼啄食聲。唐韓愈《琴操·雉朝飛》:“當東而西,當 啄而飛。隨飛隨啄,群雌粥粥。”后用為貶辭,指婦女聚在一起發出的喧雜之聲。
【群龍無首】 《易·乾》:“見群龍,無首,吉。”后多以“群龍無首”喻 一群人中無領頭者。
【群蟻附膻】 喻人趨其所好。語本《莊子·徐無鬼》:“羊肉不慕蟻,蟻慕 羊肉。羊肉,膻也。”
【群蟻潰堤】 喻小患釀成大禍。語本《韓非子·喻老》:“千丈之堤,以螻 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熛)焚。”
【群蟻趨膻】 見“群蟻附膻”。
【群魔亂舞】 謂眾惡徒為非作歹,肆無忌憚。
【羹藜含糗】 見“羹藜唅糗”。
【羹藜唅糗】 泛指飲食粗劣。
【米珠薪桂】 米貴如珠,薪貴如桂。極言物價昂貴。語出《戰國策·楚策三》: “楚國之糧貴于玉,薪貴于桂。”
【粉白墨黑】 見“粉白黛黑”。
【粉白黛黑】 以粉傅面、以黛畫眉。謂女子修飾容顏。
【粉白黛綠】 猶粉白黛黑。
【粉身灰骨】 見“粉身碎骨”。
【粉身碎骨】 身軀粉碎。指犧牲性命。
【粉面硃脣】 白臉紅脣。有時形容面顏姣美。
【粉面油頭】 謂面上敷粉頭上搽油,極意修飾,至于浮艷。
【粉骨捐軀】 謂粉身碎骨,獻出生命。
【粉骨碎身】 謂身軀粉碎,犧牲生命。
【粉骨糜身】 猶言粉骨碎身。
【粉骨糜軀】 猶言粉骨碎身。
【粉妝玉琢】 極言白晳,宛如粉妝成,玉雕就。
【粉飾太平】 謂涂飾外表,掩蓋實情,把混亂腐敗的局面,裝點成太平盛世 的樣子。
【粉裝玉琢】 見“粉妝玉琢”。
【粉墨登場】 ①演員傅粉施墨,化裝登臺表演。②今多喻登上政治舞臺。含 譏諷意。
【粘皮著骨】 ①比喻執著,刻板。②比喻不爽利。
【粘皮帶骨】 見“粘皮著骨”。
【粗中有細】 表面似乎粗率,實際卻很細致;平時比較粗率,有時卻很細致。
【粗心大意】 對待事物馬虎草率,不認真,不細心。
【粗心浮氣】 不細致;不沉著。
【粗枝大葉】 亦作“粗株大葉”。①形容簡略概括。②形容粗疏,不精細。
【粗服亂頭】 粗劣的衣服,蓬亂的頭發。謂不加修飾。
【粗茶淡飯】 簡單的飲食。形容生活簡約。
【粗風暴雨】 ①猶暴風驟雨。謂風雨之來勢急驟狂猛。②比喻猛烈的聲勢。
【粗株大葉】 見“粗枝大葉”。
【粗制濫造】 謂制造的產品不顧質量差、只求數量多。泛指工作草率馬虎、 不負責任。
【粟紅貫朽】 《漢書·賈捐之傳》:“太倉之粟,紅腐而不可食;都內之錢, 貫朽而不可校。”顏師古注:“粟久腐壞則色紅赤也。”謂糧食霉爛,錢貫朽壞。形容錢谷豐饒。
【粟陳貫朽】 見“粟紅貫朽”。
【粒米束薪】 極言糧草之少。
【粒米狼戾】 谷粒撒得滿地都是。形容糧食充盈。
【粵犬吠雪】 猶蜀犬吠日。比喻少見多怪。
【妝模作樣】 裝腔作勢,故作姿態。
【妝聾作啞】 不聞不問,假裝糊涂。
【精打細算】 謂在使用人力物力上精心細致地計算安排。
【精兵簡政】 謂黨政軍緊縮機構,精簡人員。亦借用于一般的去除繁冗,力 求簡要。
【精明能幹】 見“精明強幹”。
【精明強幹】 精細聰明,辦事能力很強。
【精金美玉】 比喻純潔完美的人或事物。
【精神抖擻】 猶言精神振奮。語出《景德傳燈錄·杭州光慶寺遇安禪師》: “(僧)問:‘光吞萬象從師道,心月孤圓意若何?’師曰:‘抖擻精神著。’”
【精神煥發】 指精采而有神韻。后多用以形容精神抖擻,情緒飽滿。
【精神滿腹】 謂滿腹才學。
【精疲力竭】 精神、力氣消耗已盡。形容疲乏之極。
【精疲力盡】 見“精疲力竭”。
【精益求精】 《論語·學而》“《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宋硃熹集 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復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復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后用“精益求精”說明力求更加精工美好。
【精貫白日】 精誠上通天日。
【精義入神】 精研微妙的義理,進入神妙的境界。
【精衛填海】 精衛,古代傳說中的神鳥。傳說炎帝之女在東海被淹死,靈魂 化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填東海。事見《山海經·北山經》。后喻不畏艱難,奮斗不懈。
【糖衣砲彈】 用糖衣裹著的砲彈。比喻腐蝕、拉攏對方的手段。
【糜軀碎首】 猶言粉身碎骨。
【肆行無忌】 恣意橫行,無所顧忌。
【肆無忌憚】 任意妄為,無所畏忌。語本《禮記·中庸》:“小人之(反) 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
【肅然生敬】 見“肅然起敬”。
【肅然起敬】 肅穆地產生敬佩的態度或心情。語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 ·規箴》:“遠公在廬山中,雖老,講論不輟。弟子中或有惰者,遠公曰;‘桑榆之光,理無遠照,但原朝陽之暉,與時并明耳。’執經登坐,諷誦朗暢,詞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肅然增敬。”
【良工心苦】 ①指技藝高明的人費盡心血地構思經營。語本唐杜甫《題李尊 師松樹障子歌》:“已知仙客意相親,更覺良工心獨苦。”②泛指用心良苦。
【良工苦心】 見“良工心苦”。
【良弓無改】 謂繼承父祖的優良傳統和事業。語出《禮記·學記》:“良弓 之子,必學為箕。”
【良辰吉日】 美好的時辰,吉利的日子。語出《楚辭·九歌·東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后常用以稱宜于成親的日子。
【良辰美景】 美好的時光和景物。
【良辰媚景】 同“良辰美景”。
【良金美玉】 比喻人的文章或才德之美。
【良莠不齊】 指好人壞人都有,混雜在一起。莠,狗尾草。比喻壞人。
【良時吉日】 同“良辰吉日”。
【良時美景】 同“良辰美景”。
【良師益友】 對自己有教益的老師和朋友。
【良禽擇木】 比喻賢者擇主而事。語本《左傳·哀公十一年》:“鳥則擇木, 木豈能擇鳥。”
【良藥苦口】 好藥往往味苦難吃。比喻忠言逆耳。
【艱苦卓絕】 極端的艱難困苦。
【艱苦樸素】 吃苦耐勞,勤儉樸實。
【艱苦奮斗】 不怕艱難困苦,進行英勇頑強的斗爭。
【艱難曲折】 困難和周折。
【艱難困苦】 處境困難,生活艱苦。
【艱難竭蹶】 生活困苦,難以自立。竭蹶,力竭顛仆。喻生活難以維持。
【艱難險阻】 原作“險阻艱難”。指道路行進中的危險、困難、障礙。亦借 指所經歷的艱險。
【芒刺在背】 形容極度不安。
【芒刺在躬】 見“芒刺在背”。
【芒然自失】 見“茫然自失”。
【芒寒色正】 謂光色清冷而純正。比喻人的品行高潔、端正。
【芒屩布衣】 形容穿著粗劣簡樸。
【芝艾共焚】 見“芝艾并焚”。
【芝艾并焚】 猶言玉石俱焚。比喻貴賤、賢愚、良莠同歸于盡。
【芝焚蕙嘆】 比喻同類遭遇不幸而悲傷嘆惜。
【芝殘蕙焚】 喻賢德者之亡逝或遭貶謫。
【芝蘭玉樹】 《晉書·謝安傳》:“(謝玄)少穎悟,與從兄朗俱為叔父安 所器重。安嘗戒約子姪,因曰:‘子弟亦何豫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諸人莫有言者。玄答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庭階耳。’”后因以“芝蘭玉樹”喻優秀子弟。
【蕓蕓眾生】 佛教語。泛指一切生物。后指眾多的普通人。
【花天酒地】 形容沉湎在酒色之中。花,指妓女。
【花天錦地】 形容繁華熱鬧。
【花好月圓】 比喻美好圓滿的生活。語出宋晁端禮《行香子》詞:“原花長 好,人長健,月長圓。”今常用作新婚的祝詞。
【花花太歲】 指橫行霸道的豪門惡少。
【花花公子】 舊指不務正業、只知吃喝玩樂的豪門子弟。
【花花世界】 ①指繁華之地。語本宋文及翁《賀新郎·西湖》詞:“回首洛 陽花世界,煙渺黍離之地。”②泛指人世間。常含貶義。
【花辰月夕】 猶言花朝月夕。
【花言巧語】 指一味鋪張修飾而無實際內容的言語或文辭。今多指虛偽而動 聽的話。
【花枝招展】 謂花枝迎風擺動,婀娜多姿。比喻婦女打扮得十分艷麗。
【花枝招■】 見“花枝招展”。
【花枝招顫】 見“花枝招展”。
【花明柳媚】 形容春天綠柳成廕、繁花似錦的景象。
【花香鳥語】 形容春天媚人的景象。
【花紅柳綠】 ①形容花木繁茂的樣子。②比喻顏色鮮艷。
【花容月貌】 如花似月的容貌。形容女子容貌美麗。
【花堆錦簇】 形容五色繽紛,艷麗多彩。
【花晨月夕】 見“花朝月夕”。
【花朝月夕】 ①猶言良辰美景。②特指農歷二月半和八月半。
【花朝月夜】 見“花朝月夕”。
【花殘月缺】 ①花凋謝,月不圓。比喻錯過美好時光。②花凋謝,月不圓。 比喻夫妻感情破裂。
【花街柳市】 指妓院聚集的街市。
【花街柳陌】 猶言花街柳市。
【花街柳巷】 猶言花街柳市。
【花團錦簇】 猶言花攢錦簇。
【花貌蓬心】 謂虛有其表。
【花樣新翻】 見“花樣翻新”。
【花樣翻新】 謂獨出心裁,創造新花樣。
【花錦世界】 見“花花世界”。
【花營錦陣】 指妓院。
【花簇錦攢】 同“花攢錦簇”。
【花燭洞房】 謂新婚。
【花顏月貌】 見“花容月貌”。
【花攢綺簇】 猶言花攢錦簇。
【花攢錦聚】 見“花攢錦簇”。
【花攢錦簇】 形容五色繽紛、繁盛艷麗的景象。
【花衢柳陌】 見“花街柳陌”。
【芳蘭竟體】 遍體芳香。謂人品高雅絕俗。
【苦大仇深】 指勞動人民遭受階級剝削、壓迫的苦情極大,對剝削階級的仇 恨極深。
【苦口婆心】 《宋史·趙普傳》:“忠言苦口,三復來奏。”《景德傳燈錄 ·泉州道匡禪師》:“問:‘學人根思遲回,乞師曲運慈悲,開一線道。’師曰:‘遮個是老婆心。’”后以“苦口婆心”謂出于愛護而懇切地再三地進行規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