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同罰異】 謂獎賞和自己的意見相同的,懲罰和自己的意見不同的。
【賞奇析疑】 晉陶潛《移居》詩之一:“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后以 “賞奇析疑”謂欣賞奇文而析其疑義。
【賞信罰必】 謂該賞一定賞,該罰一定罰。
【賞信罰明】 同“賞罰分明”。
【賞高罰下】 見“賞功罰罪”。
【賞善罰惡】 謂賞賜善人善事,懲罰惡人惡事。
【賞善罰否】 見“賞善罰惡”。
【賞勞罰罪】 見“賞功罰罪”。
【賞罰分明】 謂該賞的賞,該罰的罰,處理清楚明白。
【賞罰信明】 同“賞罰分明”。
【賞罰嚴明】 同“賞罰分明”。
【賞賢使能】 尊崇并重用賢能之士。賞,通“尚”。
【賞賢罰暴】 猶賞善罰惡。
【賜茅授土】 封建社會帝王分封諸侯的一種禮儀。帝王以五色土為太社,分 封諸侯時,各授以他們相應的某方某色土,如東方青土,南方赤土等,并包以白茅,使歸以立社。
【賜墻及肩】 語出《論語·子張》:“叔孫武叔語大夫于朝曰:‘子貢賢于 仲尼!臃安愿孀迂暎迂曉唬骸┲畬m墻,賜之墻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墻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焙笠蛞浴百n墻及肩”喻才學淺露。
【質非文是】 謂徒有華美的外表,而無相應的實質。語本漢揚雄《法言·吾 子》:“其文是也,其質非也……羊質而虎皮,見草而說,見豺而戰,忘其皮之虎矣!
【質亻區影曲】 身體傴僂影子也就彎曲。比喻有因必有果。
【質疑問難】 謂心存疑問向人提出以求得解答。
【質疑辨惑】 謂提出疑問,請人解答并加以研究、辨析。
【周窮卹匱】 接濟、救助鰥寡孤獨及其他貧困的人。
【賠了夫人又折兵】 三國時東吳孫權要向蜀漢索回荊州,都督周瑜定計,將 孫權妹謊說嫁給劉備,借以把劉備騙到東吳留作人質,以便索回荊州。劉備按諸葛亮的對策行事,到東吳成婚后同夫人逃出東吳。周瑜帶兵追趕,被諸葛亮的伏兵打敗。此故事見于元曲《隔江斗智》第二折,又見于《三國演義》第五五回。后世因以“賠了夫人又折兵”比喻想得利不成,反而遭受雙重損失。
【賠身下氣】 謙躬屈節,低聲下氣。
【贅食太倉】 謂無功受祿。
【■探隱索】 謂探索事物的奧秘。
【贊口不絕】 見“贊不絕口”。
【贊不絕口】 不住口地稱贊。
【贓汙狼藉】 同“贓污狼藉”。
【贓污狼藉】 謂貪污受賄,行為不檢,名聲敗壞。
【贓污狼籍】 同“贓污狼藉”。
【贓私狼藉】 同“贓污狼藉”。
【贓私狼籍】 同“贓污狼藉”。
【贓官污吏】 猶了貪官污吏。
【贓盈惡貫】 謂貪贓甚多,罪惡滔天。
【贓貨狼藉】 同“贓污狼藉”。
【贓賄狼藉】 同“贓污狼藉”。
【贓賄狼籍】 見“贓賄狼藉”。
【贓穢狼藉】 同“贓污狼藉”。
【見小闇大】 謂小事清楚,大事糊涂。
【見仁見智】 語本《易·系辭上》:“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 知,同“智”。后以“見仁見智”謂對同一問題各有各的見解。
【見死不救】 見到面臨死亡威脅或困境的人而不去援救。常比喻冷酷無情。
【見危致命】 見“見危授命”。
【見危授命】 謂在危難關頭,勇于獻身。
【見多識廣】 見過的多,知道的廣。謂閱歷深,經驗多。
【見異思遷】 見“見異思遷”。
【見異思遷】 亦作“見異思遷”。看見別的事物,就改變原來的主意。謂意 志不堅定,喜愛不專一。語本《管子·小匡》“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庇忠姟秶Z·齊語》。
【見豕負涂】 看見豕伏于道中。語出《易·暌》:“上九,暌孤,見豕負涂! 王弼注:“見豕負涂,甚可穢也!笨追f達疏:“‘離’為文明,‘澤’是卑穢,以文明之極,而觀至穢之物,事同豕而負涂,泥穢莫斯甚矣!焙笠蛞浴耙婖关撏俊庇鞅胺x污濁。
【見利忘義】 看到私利,而不顧道義。語出《漢書·樊噲酈商等傳贊》:“ 當孝文時,天下以酈寄為賣友。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也!
【見利思義】 看到利益,想到道義。謂以道義為重。
【見事生風】 形容遇到事情,興風作浪。
【見事風生】 謂遇事雷厲風行。
【見所不見】 見“見所未見”。
【見所未見】 亦作“見所不見”。見到從來沒有看到過的。形容事物十分希 罕。
【見兔放鷹】 ①禪宗謂有的放矢,對機說法。②謂看到眼前利益,就競相追 逐。
【見兔顧犬】 比喻時機當前,急謀對策。語本《戰國策·楚策四》:“見兔 而顧犬,未為晚也。”
【見怪不怪】 謂遇見怪異現象而不自驚異。
【見怪非怪】 見“見怪不怪”。
【見始知終】 謂看見事物的開始階段就能預見到它的最終結果。
【見風使帆】 同“見風使舵”。
【見風使船】 同“見風使舵”。
【見風使舵】 比喻作事無定見,相機行事,隨機應變。
【見風是雨】 比喻只看到一點跡象,就輕率地信以為真。
【見風轉舵】 同“見風使舵”。
【見風轉篷】 同“見風使舵”。
【見神見鬼】 形容猜疑畏懼的樣子。
【見時知幾】 謂看到時運的推移而預知事情變化的先兆。
【見財起意】 見了財物,引起歹念。
【見哭興悲】 見別人哭泣而引起自己的悲傷。謂產生同情心。
【見笑大方】 被見識廣博的人所笑話。泛指被內行笑話。常用作謙詞。語本 《莊子·秋水》:“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背尚⑹瑁骸胺,猶道也!
【見異思遷】 亦作“見異思遷”。看見別的事物,就改變原來的主意。謂意 志不堅定,喜愛不專一。語本《管子·小匡》“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庇忠姟秶Z·齊語》。
【見景生情】 ①看到眼前景物而引起某種聯想或感慨。②猶言隨機應變。
【見智見仁】 見“見仁見智”。
【見幾而作】 謂事前明察事物細微的變化,抓住有利時機而有所動作。
【見微知著】 謂看到事物的一些苗頭,就能知道它的發展趨向。語本《韓非 子·說林上》:“圣人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故見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見義必為】 謂看到正義的事情就去做。
【見義勇為】 謂看到正義的事便勇敢地去做。語本《論語·為政》:“見義 不為,無勇也!
【見義敢為】 見“見義勇為”。
【見義當為】 見“見義必為”。
【見溺不救】 猶言見死不救。
【見經識經】 形容一看便明白,十分機靈。
【見貌辨色】 通過觀察臉色來辨別對方的心思。形容為人機靈。
【見誚大方】 見“見笑大方”。
【見精識精】 同“見經識經”。
【見慣不驚】 經?吹,習以為常。
【見慣司空】 謂經常看到,不足為奇。
【見鞍思馬】 看到馬鞍想起馬。比喻觸類相思。
【見賢思齊】 看到德才兼備的人,就想向他學習,和他一樣。
【見噎廢食】 比喻遇到偶然挫折就停止應作的事。
【見德思齊】 見“見賢思齊”。
【見彈求鸮】 看到彈丸,就想得到鳥的炙肉。比喻過早估計實效。語本《莊 子·齊物論》:“且女亦大早計,見卵而求時夜,見彈而求鸮炙!
【見彈求鶚】 見“見彈求鸮”。
【見機而作】 同“見幾而作”。
【見機行事】 謂看清適當時機靈活地處理事情。
【見錢眼紅】 見“見錢眼開”。
【見錢眼開】 謂貪鄙愛財。
【見縫插針】 比喻善于抓緊機會,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時間、空間。
【見獵心喜】 《二程遺書》卷七:“明道(程顥)年十六七時,好田獵。十 二年,暮歸,在田野間見田獵者,不覺有喜心。”后以“見獵心喜”比喻舊習難忘,觸其所好,便躍躍欲試。清梁紹壬《兩般秋雨盦隨筆·陶篁村》:“乾隆甲寅,春田以新補弟子員入場。先生見獵心喜,意欲重攜鉛槧!毙炫d業《金甌缺》第二一章九:“高世宜真所謂是‘見獵心喜’,他一看機會已到,擺一擺手,示意部下休得妄動,驚走了它!币徽f,為三國魏曹丕故事。見三國魏曹丕《〈典論〉自序》。亦省作“見獵”。
【見羹見墻】 相傳堯去世后,舜仰慕三年,坐則見堯之幻影于墻,食則見堯 之幻影于羹。見《後漢書·李固傳》。后用以謂對圣賢的思慕。
【見世生苗】 比喻眼前就會收效得利。
【見素抱樸】 見“見素抱樸”。
【見素抱樸】 現其本真,守其純樸。謂不為外物所牽。
【規天矩地】 ①規,為圓,象征天;矩,為方,象征地。②泛指效法天地。
【規行矩止】 見“規行矩步”。
【規行矩步】 ①步行端正。喻舉動合于禮儀法度。②比喻墨守成規,不知變 通。
【規言矩步】 比喻言行謹慎,合乎法度。
【規矩準繩】 同“規矩繩墨”。
【規矩繩墨】 規、矩,校正圓形、方形的兩種工具;繩墨,木匠畫直線所用 的工具。多比喻標準法度。
【規重矩疊】 謂合乎規矩法度。
【規旋矩折】 形容回旋轉折的態勢。
【規賢矩圣】 謂效法圣賢。
【規繩矩墨】 同“規矩繩墨”。
【視人如子】 見“視民如子”。
【視人如傷】 見“視民如傷”。
【視下如傷】 見“視民如傷”。
【視之不見,聽之不聞】 見“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視日如年】 謂時間雖短,但卻感到過得很長。
【視丹如綠】 看紅色就像綠色。形容憂愁迷亂而致眼睛昏花。
【視民如子】 形容帝王、官吏愛護百姓。
【視民如傷】 形容帝王、官吏極其顧恤民眾疾苦。
【視而不見】 看見了同沒有看見一樣。形容不關心,不注意。
【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看見了同沒有看見一樣,聽見了同沒有聽見一樣。 形容不重視,不注意。
【視死如生】 見“視死若生”。
【視死如飴】 謂甘心死去。
【視死如歸】 把赴死看作如歸家一樣。形容不怕死。多指為了正義,不惜犧 牲。
【視死若生】 把死去看做活著一樣。形容不怕死。
【視死若歸】 見“視死如歸”。
【視死猶歸】 見“視死如歸”。
【視同一律】 同等看待。
【視同兒戲】 把重大的事情看作小孩子做游戲。形容極不嚴肅,十分隨便。
【視同陌路】 見“視若路人”。
【視同拱璧】 看作兩手合抱的璧玉。比喻十分珍貴。
【視同秦越】 先秦時秦越兩國,一在西北,一在東南,相去極遠。后因稱疏 遠隔膜、互不相關為“視同秦越”。
【視如陌路】 見“視若路人”。
【視如草芥】 語本《孟子·離婁下》:“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后因以“視如草芥”比喻極端輕視。
【視如糞土】 看得如同穢土那樣下賤。比喻極端蔑視。
【視若兒戲】 見“視同兒戲”。
【視若無睹】 看見了好像沒看見。形容對眼前事物漠不關心。
【視若路人】 把親人或熟人看作陌路人。
【視財如命】 愛惜錢財如同愛惜生命。形容極為貪錢吝嗇。
【視為兒戲】 見“視同兒戲”。
【視為畏途】 語本《莊子·達生》:“夫畏涂者,十殺一人,則父子兄弟相 戒也。”后因以“視為畏途”謂把某一處所或事情看得危險、艱難。
【視為寇讎】 《孟子·離婁下》:“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后因以“視為寇讎”比喻極端仇視。
【視遠步高】 高視闊步。形容態度傲慢。
【視微知著】 看到細微跡象,就能知道它的發展趨勢。
【視險如夷】 把危險看作平安。形容勇敢,不畏艱險。
【視險若夷】 見“視險如夷”。
【睹始知終】 謂看見事物的開始階段就預見到它的最終結果。
【睹著知微】 從明顯的表象,推知到隱微的內情。
【親上成親】 謂原是親戚,又再結姻親。
【親上做親】 見“親上成親”。
【親仁善鄰】 謂與仁者親近,與鄰邦友好。
【親仁善鄰】 見“親仁善鄰”。
【親如手足】 親密得如同兄弟一樣。手足,喻兄弟。
【親冒矢石】 見“親當矢石”。
【親密無間】 關系密切,沒有絲毫隔閡。語本《漢書·蕭望之傳贊》:“蕭 望之歷位將相,藉師傅之恩,可謂親昵亡間。及至謀泄隙開,讒邪構之,卒為便嬖宦豎所圖,哀哉!”
【親痛仇快】 親人痛心,仇人快意。語本漢硃浮《為幽州牧與彭寵書》:“ 凡舉事無為親厚者所痛,而為見讎者所快!
【親當矢石】 謂將帥親臨作戰前線。
【親操井臼】 謂親自料理家務。
【親離眾叛】 大家反對,親信背離。形容不得人心,極其孤立。
【覺人覺世】 謂啟發世人覺悟。
【覽聞辯見】 謂見多識廣,能說會道。
【觀山玩水】 猶言游山玩水。
【觀化聽風】 謂希望看到良好的政治教化。
【觀形察色】 見“觀貌察色”。
【觀者成堵】 見“觀者如堵”。
【觀者如市】 形容觀看的人多。
【觀者如垛】 見“觀者如堵”。
【觀者如堵】 形容觀看人數眾多。語出《禮記·射義》:“孔子射於矍相之 圃,蓋觀者如堵墻!
【觀者如云】 見“觀者云集”。
【觀者云集】 觀看的人如行云那樣密集。形容觀看的人多。
【觀風察俗】 觀察國風民俗。
【觀眉說眼】 看人家臉色。
【觀過知仁】 謂察看一個人所犯過錯的性質,就可以了解他的為人。語出《 論語·里仁》:“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
【觀隅反三】 猶言舉一反三。
【觀場矮人】 謂見識淺鄙者。
【觀機而作】 見“觀機而動”。
【觀機而動】 猶言見機而作。
【觀釁伺隙】 察看對方的破綻、漏洞,以待時機。
【里丑捧心】 《莊子·天運》:“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見而美 之,歸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走!焙笠浴袄锍笈跣摹敝竿龑W別人而愈見其丑。
【重於泰山】 比喻意義重大。
【重逆無道】 大逆不道,行事不循理。
【重財輕義】 謂看重財利而輕視道義。
【重氣狥名】 重視義氣,慕求聲名。
【重氣輕生】 同“重義輕生”。
【重氣輕命】 同“重義輕生”。
【重望高名】 擁有崇高的名望。
【重義輕生】 謂看重義行而輕視生命。
【重義輕財】 謂看重仁義而輕視錢財。
【重賞之下,必有死夫】 見“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謂用重金懸賞,就會有勇于出來干事的人。
【重興旗鼓】 猶言重整旗鼓。
【重三疊四】 形容多次重復。
【重三疊四】 見“重三疊四”。
【重山峻嶺】 連綿起伏的高山。
【重山衤復水】 謂山巒重疊,水流盤曲。
【重山衤復嶺】 謂山巒重疊層接。
【重手累足】 兩手相重,兩足相疊,不敢有所舉動。形容十分恐懼的樣子。
【重生父母】 比喻對自己有重大恩情的人。多指救命恩人。
【重光累洽】 同“重熙累洽”。
【重見天日】 比喻脫離黑暗的處境。
【重足一跡】 同“重足而立”。
【重足一蹟】 見“重足一跡”。
【重足而立】 疊足而立,不敢邁步。形容非?謶。
【重足屏氣】 謂畏懼之甚。
【重足屏息】 同“重足屏氣”。
【重足累息】 同“重足屏氣”。
【重床疊屋】 見“重床疊架”。
【重床疊架】 比喻重復繁多。
【重明繼焰】 謂光焰相繼,長明不息。
【重巖疊嶂】 見“重巖疊嶂”。
【重巖疊嶂】 同“重巒疊嶂”。
【重金兼紫】 謂一門中有數人佩金印紫綬,極言榮顯。秦漢列侯以上皆金印 紫綬。
【重金襲湯】 謂幾重金城湯池,防守非常堅固。
【重門擊柝】 設置重門,擊柝(木梆)巡夜。謂警戒森嚴。
【重門■戶】 比喻地多關口屏障,易于防守。
【重垣疊鎖】 重復的垣墻,重疊的鎖鑰。指深宮內苑,防護嚴密。
【重珪疊組】 謂世代連續做官。
【重振旗鼓】 見“重整旗鼓”。
【重起爐灶】 謂事情遭受挫折后,再從頭做起。
【重紕貤繆】 謂謬誤重出。語本《文選·左思〈魏都賦〉》:“兼重■以 胣繆。”李善注:“言既重其■,而又累其繆也!
【重紙累札】 謂很多的紙張。
【重理舊業】 見“重溫舊業”。
【重規沓矩】 同“重規疊矩”。
【重規累矩】 同“重規疊矩”。
【重規疊矩】 ①謂前后相合,合乎同樣的規矩法度。②比喻因襲、重復。
【重規襲矩】 同“重規疊矩”。
【重裀列鼎】 喻指生活富貴,位居高官。
【重葩累藻】 比喻許多華麗的篇章。
【重溫舊夢】 比喻重新經歷或回憶過去的事情。
【重溫舊業】 謂再做以前曾做的事。
【重睹天日】 見“重見天日”。
【重跡屏氣】 見“重足屏氣”。
【重熙累洽】 謂前后功績相繼,累世升平。
【重熙累盛】 同“重熙累洽”。
【重熙累葉】 同“重熙累洽”。
【重熙累績】 同“重熙累洽”。
【重操舊業】 見“重溫舊業”。
【重整旗鼓】 比喻失敗后,整頓再起。
【重蹈覆轍】 語出《後漢書·竇武傳》:“今不慮前事之失,復循覆車之軌! 謂又走上翻車的老路。比喻不吸取以往的教訓,重犯過去的錯誤。
【重關擊柝】 見“重門擊柝”。
【重巖疊嶂】 同“重巒疊嶂”。
【重巒衤復嶂】 同“重巒疊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