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成語大全(下)之 7 —— 計 12,103

 

 

 

 


相關網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知書達禮】 謂有文化,知禮法。

【知書識字】 謂有文化修養。

【知書識禮】 同“知書達禮”。

【知過必改】 知道自己有過失,就一定改正。

【知章知微】 同“知微知彰”。

【知情達理】 懂得人情,明達事理。

【知情識趣】 懂情意,善體貼。

【知雄守雌】 道家提倡的一種韜晦自處的處世哲學。

【知無不言】 只要知道,就沒有不說出來的。

【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凡有所知,都毫無保留地講出來。

【知無不為】 知道是應該做的,就一定去做。形容盡心竭力。

【知無不盡】 猶言知無不言。

【知微知章】 見“知微知彰”。

【知微知彰】 既能看出事物的隱微徵兆,也能看清其顯著現象。

【知榮守辱】 道家提倡的一種韜光養晦的處世哲學。

【知難而退】 ①謂作戰時應見機而動,如果力不能克則應退卻,以免受損失。 ②泛指因遇困難而退縮。

【知難而進】 知道有困難,仍然勇往直前。

【知小言大】 見“知小謀大”。

【知小謀大】 謂見識短淺而圖謀大業。古以為致禍之原。

【短刀直入】 比喻開門見山,直截爽快。

【短小精悍】 ①身材短小而精明強干。②形容文章、言論等簡短有力。

【短中取長】 謂于一般中選擇比較好的。

【短吁長嘆】 見“短嘆長吁”。

【短吃少穿】 謂衣食困乏。

【短見薄識】 見識淺短。

【短兵相接】 ①敵我逼近,用短兵器交戰。②比喻面對面的激烈斗爭。

【短綆汲深】 《莊子·至樂》:“褚小者不可以懷大,綆短者不可以汲深。” 郭象注:“綆,汲索也。”后以“短綆汲深”比喻才力不稱。

【短壽促命】 短命早死;要命。

【短嘆長吁】 不停地嘆氣。

【短褐不全】 見“短褐不完”。

【短褐不完】 連粗布短衣也穿不周全。形容生活窮苦。

【矮人看場】 同“矮子看戲”。

【矮人看戲】 見“矮子看戲”。

【矮人觀場】 同“矮子看戲”。

【矮子看戲】 喻己無所見而隨聲附和。

【矮子觀場】 同“矮子看戲”。

【矯世厲俗】 見“矯世勵俗”。

【矯世勵俗】 改正世風,激勵世俗。

【矯世變俗】 謂糾正和改變不良的世風民俗。

【矯尾厲角】 形容逞強好勝、趾高氣揚的模樣。矯尾,翹尾巴。厲角,磨頭 角。

【矯枉過正】 指糾正偏差而超過應有的限度。

【矯枉過直】 同“矯枉過正”。

【矯枉過中】 同“矯枉過正”。

【矯枉過當】 同“矯枉過正”。

【矯國革俗】 匡正國事,改革敝俗。

【矯情干譽】 故違常情,以求美譽。

【矯情飾貌】 掩蓋真情,虛飾外表。

【矯情鎮物】 故意抑制情感,表示鎮定,使人不測。

【矯揉造作】 故意做作,極不自然。

【矯矯不群】 卓異出眾。

【禾黍之悲】 對故國破敗的哀傷。

【禾黍之傷】 對昔日宮室勝景如今已成為莊稼地而發出的慨嘆。

【禾黍故宮】 宮室成了農田,長滿禾黍。謂故國破敗或勝景廢弛。

【秀才人情】 見“秀才人情紙半張”。

【秀外惠中】 容貌秀美,資質聰明。

【秀外慧中】 見“秀外惠中”。

【秀出班行】 在同輩中最為杰出。

【秀而不實】 ①《論語·子罕》:“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 者有矣夫!’”邢昺疏:“此章亦以顏回早卒,孔子痛惜之,為之作譬也。言萬物育生而不育成者,喻人亦然也。”后以喻資質聰穎而不幸早死,或才能出眾而功業不就。②猶言華而不實。謂虛有其表。

【秀色可餐】 形容秀美異常。

【秀色堪餐】 猶言秀色可餐。

【私心自用】 單憑自己的心意辦事。

【私心妄念】 猶言私心雜念。

【私心雜念】 指為個人或小集團打算的各種想法。

【私相授受】 指暗地里的互相授受。

【私淑弟子】 指未當面受業的弟子。

【私情密語】 秘密的情話。

【私諧歡好】 謂男女間非明媒正娶而發生關系。

【私鹽私醋】 比喻不敢公開見人的事情。

【秉公任直】 持心公正,處事正直。

【秉公滅私】 主持公道,滅除私念。

【秉文兼武】 猶言能文能武。

【秉文經武】 執掌文事,經營武備。

【秉正無私】 主持正義,沒有私念。

【秉要執本】 掌握要旨和根本。

【秉鈞持軸】 執政掌權。

【秉鈞當軸】 猶言秉鈞持軸。

【秉節持重】 保持節操,謹慎穩重。

【秉燭夜游】 持燭夜游。謂須及時行樂。

【秉燭待旦】 執燭以待天明。言心情迫切,夜不能寐。

【秕言謬說】 錯誤的言論。

【秋水伊人】 《詩·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 水一方。”后以“秋水伊人”謂對景懷人。

【秋水盈盈】 見“秋波盈盈”。

【秋月春花】 秋夜的月,春日的花。比喻良辰美景。

【秋月春風】 秋夜的月,春日的風。指美好的時光。

【秋波盈盈】 形容眼神飽含感情。

【秋後算賬】 本謂秋收后結算賬目。比喻待到事后再對反對自己的一方進行 清算處理。

【秋風紈扇】 秋日涼風至,扇子遂棄置不用。常以喻女子色衰失寵。

【秋風掃葉】 比喻威力大、氣勢猛。

【秋風掃落葉】 見“秋風掃葉”。

【秋風過耳】 像秋風從耳邊吹過。比喻漠不關心、毫不在意。

【秋風團扇】 見“秋風紈扇”。

【秋高馬肥】 秋高氣爽,馬匹肥壯。古常以指西北外族活動的季節。

【秋高氣和】 形容秋空高朗、天氣晴和。

【秋高氣爽】 形容秋日晴空高朗,氣候涼爽宜人。語本唐杜甫《崔氏東山草 堂》詩:“愛汝玉山草堂靜,高秋爽氣相鮮新。”

【秋高氣肅】 見“秋高氣爽”。

【秋毫之末】 秋日禽獸毛的末端。比喻極為微細的東西。

【秋毫不犯】 同“秋毫無犯”。

【秋毫勿犯】 同“秋毫無犯”。

【秋毫無犯】 絲毫不侵犯別人的利益。多指軍隊紀律嚴明,不拿民間一針一 線。

【秋豪之末】 見“秋毫之末”。

【秋實春華】 比喻德行和才華。

【科第出身】 同“科甲出身”。

【科頭赤足】 見“科頭跣足”。

【科頭徒跣】 見“科頭跣足”。

【科頭袒體】 謂不戴冠帽不束帶。

【科頭跣足】 露著頭,赤著足。形容困苦或生活散漫。本作“科頭徒跣”, 后亦作“科頭赤足”。

【科頭裸身】 謂光頭露體。

【科頭箕踞】 露著頭,兩腳張開而坐。多指一種縱恣輕慢的態度。

【秦女楚珠】 比喻次要的東西勝過主要的東西。

【秦庭之哭】 春秋時,吳國進攻楚國,楚臣申包胥奉命到秦國求援,在秦庭 倚墻而哭,歷七日夜哭聲不絕,秦王遂出兵援楚。見《左傳·定公四年》。后用為乞求別人援救之典。

【秦庭朗鏡】 傳說秦始皇有鏡,能照見人腸胃五臟等。見《西京雜記》卷三。 后因以“秦庭朗鏡”比喻明于審案的官吏。

【秦晉之好】 春秋時秦晉兩國世為婚姻,后因稱兩姓聯姻為“秦晉之好”。

【秦晉之盟】 見“秦晉之好”。

【秦智虞愚】 春秋時百里奚為虞大夫,無所作為,虞亡入秦,與蹇叔、由余 等共輔穆公建立霸業。見《史記·秦本紀》。后以“秦智虞愚”謂一個人的才能只有在適當的環境下才能充分發揮。

【秦箏趙瑟】 秦國的箏和趙國的瑟。泛指名貴的樂器。

【秦樓楚館】 指妓院。

【秦樓謝館】 見“秦樓楚館”。

【秦諉楚諈】 形容辦事不負責,相互扯皮。諉,推委;諈,推辭。

【秦樹楚天】 秦地的樹和楚地的天。形容道路遠隔。

【秦鏡高懸】 比喻官吏斷案公正嚴明。

【秦鬟妝鏡】 比喻山明水秀、風光佳麗的地方。秦鬟,指浙江秦望山。妝鏡, 指紹興鑒湖。

【秣馬利兵】 喂飽戰馬,磨快兵器。謂做好作戰準備。

【秣馬脂車】 ①喂飽馬,給車軸涂好油脂。指準備作戰。②指準備好交通工 具。

【秣馬厲兵】 見“秣馬利兵”。

【秤不離鉈】 秤和砣原為一整套衡具,喻事物之相聯系者不可使其分離。

【秤薪量水】 謂勤儉持家。

【移山拔海】 移動山岳,拔起大海。形容力量巨大。

【移山回海】 移動山岳,旋轉大海。比喻竭盡全力,克服巨大困難。

【移山造海】 移動山岳,造出大海。比喻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偉大力 量和氣魄。

【移山倒海】 移動山岳,倒翻大海。舊時常用以形容神仙法術的靈妙,今常 用以比喻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偉大力量和氣魄。

【移山填海】 ①移動山岳,填平大海。謂仙術法力高超。②現多用以比喻人 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偉大力量和氣魄。

【移山跨海】 移動山岳,跨越大海。比喻力量巨大。

【移山竭海】 移動山岳,使大海干竭。比喻力量巨大。

【移天易日】 比喻盜弄政權。

【移天徙日】 見“移天易日”。

【移日卜夜】 謂晝夜相繼。

【移有足無】 謂用多馀的部分彌補不足的部分。

【移形換步】 猶言移步換形。形容變化多端。

【移孝作忠】 同“移孝為忠”。

【移孝為忠】 謂把孝順父母之心轉為效忠君主。語出《孝經·廣揚名》:“ 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

【移花接木】 ①指嫁接花草樹木。②比喻暗用手段,以偽易真。

【移步換形】 ①移動腳步,情景也隨之變換。形容景色變化多端。②比喻逐 步起著變化。

【移東換西】 比喻缺乏守一持恆的鉆研精神。

【移東就西】 彼此隨時挪易。指只求于應付一時,不作經久的打算。

【移東補西】 見“移東就西”。

【移易遷變】 遷移變化。

【移的就箭】 移動箭靶靠近箭。比喻曲意遷就。

【移星換斗】 形容法術神妙或手段高超。

【移風平俗】 轉變風氣,整頓習俗。

【移風改俗】 同“移風易俗”。

【移風易尚】 同“移風易俗”。

【移風易俗】 轉移風氣,改變習俗。

【移風革俗】 同“移風易俗”。

【移風振俗】 改變風氣,振興習俗。

【移風崇教】 移轉風氣,崇尚教化。

【移宮換羽】 亦作“移商換羽”。①謂樂曲換調。“宮”、“商”、“羽” 均為古代樂曲五音中之音調名。②比喻事情起了變化。③比喻隨聲附和。

【移根換葉】 比喻徹底變換處境。

【移根接葉】 喻指牽引媒介。

【移氣養體】 改變氣質和保養身體。語出《孟子·盡心上》:“孟子自范之 齊,望見齊王之子,喟然嘆曰:‘居移氣,養移體。大哉居乎!’”孫奭疏:“夫居足以移易人之氣,所養足以移易人之體。”

【移國動眾】 動搖國基及民心。

【移船就岸】 移動船身靠岸。比喻就范。

【移商換羽】 見“移宮換羽”。

【移情遣意】 變易情志,消遣煩悶。

【移緩就急】 放開緩辦的事,去做急于要辦的事。

【移樽就教】 端著酒杯移坐到別人席上共飲,以便請教。亦指主動地前去向 人請教。

【移罇就教】 見“移樽就教”。

【稍安毋躁】 暫且耐心等待一下,不要急躁。

【稍遜一籌】 比較起來,略微差一些。

【稍縱即逝】 稍一放松就過去了。形容時間或機會極易失去。

【稍縱則逝】 見“稍縱即逝”。

【稍關打節】 指暗中賄賂,拉關系,說人情。也稱通關節。

【稍黷筐篚】 謂頗貪財物。黷,貪黷不厭;筐篚,盛器,用以比喻財禮。

【程式動作】 戲劇術語。指經過藝術夸張、提煉加工而定型的規范化、格式 化的表演動作。如中國傳統戲曲中人物出場時整冠理髯,哀痛時揚袖,以及大將出征前“起霸”,策馬奔馳時“趟馬”等。

【程硃之學】 指宋代程顥、程頤、硃熹的理學。

【程硃理學】 指北宋程顥、程頤和南宋硃熹的理學。參見“程硃學派”。

【程硃學派】 宋代理學的主要派別。首創者為北宋程顥、程頤,集大成者為 南宋硃熹。他們提倡性理,認為理為宇宙之本原,人性為理的體現。主張為學之道在“窮天理,去人欲”,其方法為“居敬窮理”,既作“敬”的修養功夫,又窮天下萬物之理以致知。因為他們的學說基本一致,后人稱之為程硃學派,也稱程硃理學。由于封建統治階級的大力提倡,該學派曾長期保持思想上的統治地位。

【程門立雪】 《宋史·道學傳二·楊時》:“捍時呴一日見頤,頤偶瞑坐, 時與游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事亦見《二程語錄》卷十七引侯仲良《侯子雅言》。后因以“程門立雪”為尊師重道的典故。

【程門度雪】 見“程門立雪”。

【程門飛雪】 見“程門立雪”。

【稀奇古怪】 很少見,很奇異,不同一般。

【稗耳販目】 比喻見聞淺薄,如商販之買貨賣貨。

【稗官小說】 即野史小說,街談巷說之言。

【稗官野史】 泛稱記載軼聞瑣事的文字。

【稔惡不悛】 長期作惡而不悔改。

【稔惡盈貫】 謂所積罪惡之多,達于極點。

【稔惡藏奸】 長期作惡,包藏禍心。

【稠人廣坐】 猶言公共場合。

【稠人廣眾】 指人群眾多。

【種玉藍田】 謂為締結良緣創造條件。藍田古以出產美玉出名。種玉于藍田, 比喻長得其所。

【種瓜得瓜,種李得李】 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比喻做了什么樣的事情,就會得到什么樣的結果。

【種學績文】 培養學識,積累文才。

【種學織文】 見“種學績文”

【稱王稱伯】 見“稱王稱霸”。

【稱王稱霸】 謂自封為帝王或以首領自居。亦以喻狂妄自大,專橫獨斷。原 作“稱帝稱王”。三國魏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宋劉克莊《魏志》詩:“稱帝稱王非一個,國家不可便無孤。此言只是瞞孀幼,豈有英雄也恁愚?”后多作“稱王稱霸”。

【稱斤約兩】 比喻權衡得失。

【稱斤掂兩】 計算重量。謂計較多少、輕重。

【稱功頌德】 稱頌功德。

【稱功誦德】 見“稱功頌德”。

【稱兄道弟】 指朋友間以兄弟相稱呼。表示關系親密。

【稱名道姓】 稱呼姓名。

【稱奇道絕】 覺得奇怪難得。

【稱物平施】 根據物品的多少,做到施與均衡。

【稱孤道寡】 謂以帝王自居。

【稱帝稱王】 見“稱王稱霸”。

【稱柴而爨】 見“稱薪而爨”。

【稱賢使能】 舉用賢能之人。

【稱薪而爨】 稱了薪柴才去生火煮飯。比喻斤斤于細節而不識大體。

【稱觴上壽】 舉杯飲酒,表示祝壽。

【稱觴舉壽】 同“稱觴上壽”。

【稱心如意】 完全合乎心意。

【稱心快意】 滿足心意。

【稱心滿意】 猶言稱心如意。

【稱心滿原】 猶言稱心如意。

【稽古振今】 謂考查古事作為借鑒,以振興現代。

【稽古揆今】 考古衡今。

【稽疑送難】 考察疑端,排除難點。

【稷蜂社鼠】 棲于稷廟的蜂、社廟的鼠。比喻仗勢作惡而又難以除掉的壞人。

【積不相能】 《左傳·襄公二十一年》:“欒桓子娶于范宣子,生懷子。范 鞅以其亡也,怨欒氏,故與欒盈為公族大夫而不相能。”后以“積不相能”指素來不和睦。

【積少成多】 謂只要不斷積累,就會從少變多。語出《漢書·董仲舒傳》: “眾少成多,積小致鉅。”

【積日累月】 同“積年累月”。

【積日累歲】 形容時間長久。

【積日絫久】 久經時日。絫,同“累”。

【積以為常】 同“習以為常”。謂習慣成自然。

【積功興業】 謂建立功業,實現抱負。

【積本求原】 從根本上探求。

【積甲山齊】 兵甲堆疊如山。極言其多。語出《後漢書·劉盆子傳》:“樊 崇乃將盆子及丞相徐宣以下三十馀人肉袒降,上所得傳國璽綬、更始七尺寶劍及玉璧各一,積兵甲宜陽城西,與熊耳山齊。”

【積甲如山】 見“積甲山齊”。

【積年累月】 謂時間長久。

【積年累歲】 見“積年累月”。

【積羽沉舟】 積輕成重。比喻積小患可致大災。

【積沙成灘】 喻積少成多。

【積非成是】 謂對錯誤已經習慣,反以為本該如此。

【積非習貫】 謂錯誤長久沿襲,已成習慣。貫,通“慣”。

【積厚成器】 謂根基深厚,養成才干。

【積厚流光】 謂功業深厚,則流傳給后人的恩德廣遠。光,通“廣”。語本 《荀子·禮論》:“故有天下者事七世,有一國者事五世,有五乘之地者事三世,有三乘之地者事二世,持手而食者不得立宗廟,所以別積厚者流澤廣,積薄者流澤狹也。”

【積思廣益】 三國蜀諸葛亮《教與軍師長史參軍掾屬》:“夫參署者,集眾 思,廣忠益也。”后以“集思廣益”指集中眾人的智慧,可使效果更大更好。集,亦作“積”。

【積重不反】 見“積重難反”。

【積重不返】 見“積重難反”。

【積重難反】 積習深久,不易改變。多指惡習或弊端發展到難以革除的地步。

【積重難返】 見“積重難反”。

【積素累舊】 謂多年交往。

【積時累日】 形容時間長久。

【積羞成怒】 猶言惱羞成怒。謂羞愧至極,轉生憤怒。

【積基樹本】 締造基礎,樹立根本。

【積雪封霜】 《南史·齊江夏王鋒傳》:“常忽忽不樂,著《修栢賦》以 見志,曰:‘……沖風不能摧其枝,積雪不能改其性。’”晉陸機《擬蘭若生朝陽》詩:“嘉樹生朝陽,凝霜封其條。”后以“積雪封霜”形容操守高潔堅貞。

【積雪囊螢】 晉孫康性敏好學,家貧無油,于冬月嘗映雪讀書。見《尚友錄》 卷四。又晉車胤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于夏月以練囊盛數十螢火照書。見《晉書·車胤傳》。后以“積雪囊螢”為勤苦讀書、求學上進的典實。

【積訛成蠹】 謂謬誤積久,敗壞人心。

【積習生常】 謂積弊已久,習以為常。

【積善馀慶】 謂積德行善之家,恩澤及于子孫。語出《易·坤》:“積善之 家,必有馀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馀殃。”

【積勞成疾】 謂長期勞累而患病。

【積歲累月】 見“積年累月”。

【積毀消骨】 見“積毀銷骨”。

【積毀銷金】 同“積毀銷骨”。

【積毀銷骨】 謂眾口不斷毀謗,會致人于死地。

【積微成著】 見“積微致著”。

【積微致著】 《荀子·大略》:“夫盡小者大,積微者箸,德至者色澤洽, 行盡而聲問遠。”后以“積微致著”謂事細微時人所不察,積多積久便成顯著。行盡而聲問遠。”后以“積微致著”謂事細微時人所不察,積多積久便成顯著。

【積銖累寸】 謂積聚不遺細小。

【積穀防饑】 謂儲存谷物,以防饑荒。

【積憂成疾】 謂長期憂慮釀成疾病。

【積篋盈藏】 物箱堆積,庫藏充盈。形容積聚的財物多。

【積德累仁】 積累德行與仁義。

【積德累善】 積累德行與善事。

【積德裕後】 謂積累德行,則后世昌盛。

【積薪厝火】 ①謂在柴堆之下置火。喻隱伏著嚴重的危機。②指茍安。

【積薪候燎】 喻自取滅亡。燎,火炬。

【積簡充棟】 書簡堆積,充塞屋子。形容文章極多。

【積露為波】 喻積少成多。

【積讒磨骨】 同“積毀銷骨”。

【積讒糜骨】 見“積讒磨骨”。

【稼■艱難】 猶言農事勞苦。語出《書·無逸》:“先知稼■之艱難,乃逸。”

【穆如清風】 謂和美如清風化養萬物。

【穢德垢行】 謂自污濁其德行以避禍患。

【稱心滿意】 心滿意足。

【穩扎穩打】 ①穩當而有把握地打仗。扎,扎營。②比喻做事穩當而有把握。

【穩打穩扎】 同“穩扎穩打”。

【穩如泰山】 形容地位極為牢固。

【穩操左券】 古代契約分為左右兩聯,雙方當事人各執一聯;左券就是左聯, 常用為索償的憑證。比喻有充分的把握。

【穩操勝券】 比喻有充分的勝利把握。

【白山黑水】 長白山和黑龍江的合稱。亦泛指我國東北地區。

【白天見鬼】 見“白日見鬼”。

【白日上昇】 猶言白日升天。

【白日見鬼】 ①舊喻官衙清閑冷落。②比喻虛妄荒誕,不可能出現的事。

【白日作夢】 見“白日做夢”。

【白日青天】 白天。表示強調。

【白日昇天】 ①道教謂人修煉得道后,白晝飛升天界成仙。②五代王定保《 唐摭言·好放孤寒》:“元和十一年,歲在丙申,李涼公下三十三人,皆取寒素。時有詩曰:‘元和天子丙申年,三十三人同得仙,袍似爛銀文似錦,相將白日上青天。’”后遂以喻指一朝顯貴。

【白日飛升】 見“白日飛昇”。

【白日飛昇】 亦作“白日飛升”。猶白日升天。

【白日做夢】 比喻幻想不可能實現。

【白日繡衣】 猶言衣錦晝行。舊時比喻有了功名富貴去夸耀鄉里。

【白手成家】 見“白手起家”。

【白手空拳】 形容手中一無所有。

【白手起家】 形容原來無基礎或條件很差而創出一番事業。

【白手興家】 見“白手起家”。

【白玉微瑕】 見“白璧微瑕”。

【白衣秀士】 指尚未做官的讀書人。

【白衣卿相】 指尚未發跡的讀書人。

【白衣宰相】 指宰相家屬中身無名位而仗勢擅權的人。

【白衣蒼狗】 唐杜甫《可嘆》詩:“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 后以“白衣蒼狗”比喻世事變化無常。

【白兔赤烏】 月亮和太陽的代稱。多借指時間。

【白面書生】 指只知讀書,閱歷少,見識淺的讀書人。有時含貶義。亦泛指 讀書人。

【白面書郎】 猶白面書生。

【白面儒生】 猶白面書生。

【白面儒冠】 猶白面書生。

【白虹貫日】 ①白色長虹穿日而過。一種罕見的日暈天象。古人認為人間有 非常之事發生,就會出現這種天象變化。②比喻眼睛多白。

【白帢青衫】 古代士人所戴的帽和所穿的衣。因即指士人。

【白首一節】 謂年雖老而志節不衰。

【白首北面】 謂年已老猶從師受業。形容好學不倦。

【白首同歸】 晉潘岳《金谷集作詩》:“春榮誰不慕,歲寒良獨希;投分寄 石友,白首同所歸。”原謂友誼堅貞,至老不變。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仇隙》:“孫秀既恨石崇不與綠珠,又憾潘岳昔遇之不以禮……收石崇、歐陽堅石(歐陽建),同日收岳。石先送市,亦不相知。潘後至,石謂潘曰:‘安仁,卿亦復爾邪?’潘曰:‘可謂白首同所歸。’”當時以為潘詩適成其讖。后轉指年齡皆老而同時死亡。

【白首如新】 同“白頭如新”。

【白首空歸】 謂到老而無所成就。

【白首相莊】 謂夫婦到老猶相敬愛。

【白首為郎】 《漢武故事》載:武帝嘗至郎署,見郎官顏駟“須鬢皓白,衣 服不整”。武帝問他:“何時為郎?”答道:“以文帝時為郎。”武帝又問為什么“老而不遇”?他回答說:“文帝好文而臣尚武,景帝好老而臣尚少,陛下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后因以“白首為郎”慨嘆雖有才能而至老不遇。

【白首齊眉】 猶白首相莊。

【白首窮經】 謂直到年老尚鉆研經籍。形容好學不倦。

【白屋之士】 指貧寒的士人。

【白華之怨】 謂女子失寵之哀怨。

【白紙黑字】 ①白紙上留下了黑的字。比喻徒具形式。②比喻有確鑿的文字 憑據。

【白雪陽春】 《白雪》《陽春》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兩支高雅歌曲。見《文選 ·宋玉〈楚王問〉》。后亦用以泛指高雅的詩歌和其他文學藝術。

【白魚入舟】 《尚書大傳》卷三:“八百諸侯俱至孟津,白魚入舟。”《史 記·周本紀》:“武王渡河,中流,白魚躍入王舟中,武王府取以祭。”裴骃集解引馬融曰:“魚者,介鱗之物,兵象也。白者,殷家之正色,言殷之兵眾與周之象也。”后遂以“白魚入舟”為殷亡周興之兆。

【白魚赤烏】 《史記·周本紀》:“武王渡河,中流,白魚躍入王舟中,武 王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復于下,至于王屋,流為烏,其色赤,其聲魄云。”后遂以“白魚赤烏”為祥瑞之兆。

【白魚登舟】 見“白魚入舟”。

【白袷藍衫】 舊時士人的服裝。亦借指尚未取得功名的士人。

【白云蒼狗】 同“白衣蒼狗”。

【白云親舍】 《舊唐書·狄仁杰傳》:“其親在河陽別業,仁杰赴并州,登 太行山,南望見白云孤飛,謂左右曰:‘吾親所居,在此云下。’瞻望佇立久之,云移乃行。”后因以“白云親舍”為思念親人的典故。

【白黑不分】 比喻清濁混亂,是非不明。

【白黑顛倒】 猶言白黑不分。

【白話八股】 用白話寫的類似舊時八股式的文章。喻指應命而寫的刻板文章。

【白發青衫】 ①謂晚年得官。唐宋時文官品級低的穿青色服。②謂晚年尚作 微官。

【白駒空谷】 《詩·小雅·白駒》:“皎皎白駒,在彼空谷。”謂白駒在空 谷。比喻賢人在野而不出仕。后亦以“白駒空谷”比喻賢人出仕而谷空。

【白駒過郤】 亦作“白駒過隙”。謂日影如白色的駿馬飛快地馳過縫隙。形 容時間過得極快。

【白駒過隙】 見“白駒過郤”。

【白齒青眉】 指青少年時期。

【白頭之嘆】 謂婦女被遺棄而作晚景凄涼之嘆。

【白頭不終】 謂夫婦不能偕老。

【白頭而新】 同“白頭如新”。

【白頭如新】 謂相交雖久而并不知己,像新知一樣。

【白頭相并】 猶言白頭偕老。

【白頭偕老】 謂夫婦共同生活到老。

【白頭蹀跇】 形容老人發白體弱。

【白頭疊雪】 見“白頭蹀跇”。

【白龍魚服】 漢劉向《說苑·正諫》:“昔白龍下清泠之淵,化為魚,漁者 豫且射中其目。”后以“白龍魚服”比喻貴人微服出行,恐有不測之虞。

【白藋同心】 猶言心如野草。形容不羨榮華的品節。

【白璧三獻】 楚人和氏得玉璞,兩獻楚王,兩遭刖足。第三次王使治璞,得 白玉,琢以為璧,世稱“和氏璧”。見《韓非子·和氏》。后因以“白璧三獻”喻不識良材或懷才不遇。

【白璧青蠅】 唐陳子昂《宴胡楚真禁所》詩:“青蠅一相點,白璧遂成冤。” 青蠅玷白璧,比喻讒人陷害忠良。

【白璧無瑕】 ①白玉上沒有一點斑點。比喻品德完美。②喻女子堅貞自守。

【白璧微瑕】 白玉上的小斑點。比喻美中不足,有小缺點。

【白蟻爭穴】 比喻競逐名利。

【百二山川】 同“百二山河”。

【百二山河】 喻山河險固之地。

【百二金甌】 同“百二山河”。

【百二關河】 同“百二山河”。

【百八真珠】 念珠。因念珠每串一百零八顆,故稱。

【百下百全】 猶言百發百中,萬無一失。

【百下百著】 見“百下百全”。

【百丈竿頭】 佛教語。百丈高的竿子。比喻道行已達極高的境界。

【百口莫辯】 謂縱有眾多的嘴也不能辯解。

【百川朝海】 眾水奔流趨向大海。多比喻無數分散的事物都匯集到一處。

【百川歸海】 見“百川朝海”。

【百凡待舉】 無數事情都等待興辦。

【百不一遇】 一百次中遇不到一次。形容極其難得。

【百不一貸】 猶言無一寬免。

【百不失一】 猶言萬無一失。形容絕不會失誤。

【百不當一】 一百個抵擋不住一個。

【百不為多,一不為少】 謂難得的好人或好東西。

【百尺竿頭】 ①桅桿及雜技長竿的頂端。②喻極高的官位和功名。③喻學問、 事業有很高的成就。④佛教語。比喻道行達到極高的境界。

【百尺無枝】 漢枚乘《七發》:“龍門之桐,高百尺而無枝。”后因以“百 尺無枝”比喻罕見的大而有用之材。

【百孔千創】 見“百孔千瘡”。

【百孔千瘡】 亦作“百孔千創”。①比喻殘破缺漏非常嚴重。②比喻弊病弱 點很多。③比喻困苦不堪。

【百巧千窮】 謂有多種才能的人反而貧困不堪。

【百巧成窮】 見“百巧千窮”。

【百世一人】 謂極難得的人才。

【百世之利】 世世代代的利益。

【百世不易】 千秋萬代永不改變。

【百世不磨】 千秋萬代永不磨滅。

【百世流芬】 見“百世流芳”。

【百世流芳】 美名永傳于后世。

【百代文宗】 永為后世宗仰的文人。

【百死一生】 形容生命極其危險,處于死亡的邊緣。

【百年大計】 指有關長遠利益的計劃或措施。

【百年之好】 永久的好合。指男女結為夫婦。

【百年之約】 即婚約。

【百年不遇】 形容很少遇見。

【百年好事】 指婚姻喜事。

【百年偕老】 謂夫妻共同生活到老。

【百年樹人】 培育人才需要百年。謂育才是百年大計,要付出艱苦的勞動。

【百年諧老】 見“百年偕老”。

【百折千回】 形容經過種種曲折和紆回。

【百折不回】 同“百折不撓”。

【百折不屈】 同“百折不撓”。

【百折不移】 屢遭挫折亦不改變其操守。

【百折不摧】 同“百折不撓”。

【百折不撓】 受到無數挫折都不屈服、動搖。形容意志堅強。

【百花齊放】 ①謂千百種花同時開放,爭奇斗艷。后借喻事物繁茂紛呈。② 比喻藝術上的不同形式和風格自由地發展。參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比喻藝術上不同的形式和風格的自由發展,科學上 不同學派的自由爭論。是中國共產黨1956年提出的文藝方針。

【百步穿楊】 《史記·周本紀》:“楚有養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葉百步 而射之,百發而百中之。左右觀者數千人,皆曰善射。”后因以“百步穿楊”形容射術非常高明。

【百里之命】 指國君的政令。百里,指諸侯國。

【百足之蟲】 ①馬陸的別名。體長而稍扁,長寸余,由許多環節構成,各節 有足一至二對。中斷成兩截,頭尾仍能各自行走。多用以比喻故國、舊家或勢位富厚的人。②蜈蚣的俗稱。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同“百足之蟲,至死不僵”。

【百足之蟲,至死不僵】 比喻勢力雄厚的集體或個人一時不易垮臺。

【百足之蟲,至斷不蹶】 同“百足之蟲,至死不僵”。

【百足之蟲,斷而不蹶】 見“百足之蟲,至斷不蹶”。

【百足不僵】 見“百足之蟲,至死不僵”。

【百身何贖】 見“百身莫贖”。

【百身莫贖】 亦作“百身何贖”。謂一身雖百死亦不能補償。

【百忍成金】 《舊唐書·孝友傳·張公藝》:“鄆州壽張人張公藝,九代同 居……麟德中,高宗有事泰山,路過鄆州,親幸其宅,問其義由。其人請紙筆,但書百馀‘忍’字。”后以“百忍成金”形容忍耐的可貴。

【百拙千丑】 極言拙劣丑陋。

【百事大吉】 謂一切順利;平安無事。

【百依百順】 同“百依百隨”。

【百依百隨】 形容什么都順從。

【百舍重趼】 亦作“百舍重繭”。百里一舍,足底老皮上又生出硬皮。形容 長途奔走,十分辛勞。

【百舍重繭】 見“百舍重趼”。

【百怪千奇】 形容花樣繁多。

【百思不解】 百般思索也不能理解。

【百思莫解】 見“百思不解”。

【百品千條】 繁多的名目。

【百鬼眾魅】 各種妖魔鬼怪。

【百計千方】 謂想盡或用盡所有辦法。

【百家爭鳴】 原指我國戰國時期學術界互相辯爭的風氣。當時學術派別很多, 著名的有儒、法、道、墨、名、陰陽、縱橫、農、雜等家。他們著書立說,游說爭辯,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這種局面,對當時思想、文化、學術的發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后用以稱學術研究中各抒己見以求發展的方法。

【百務具舉】 各種事務全都興辦。

【百密一疏】 在極周密的考慮中偶然出現了一點疏忽。

【百紫千紅】 形容繁花似錦,色彩繁多。

【百喙一詞】 見“百喙如一”。

【百喙如一】 猶言眾口一辭。

【百無一失】 見“百不失一”。

【百無一用】 謂毫無用處。

【百無一成】 猶言一事無成。

【百無一是】 謂百事之中無一件是正確的。表示對人對事的全盤否定。

【百無一能】 百事中無一事能做。形容人無能。

【百無一堪】 謂百人中無一人能勝任。

【百無所成】 猶言一事無成。

【百無是處】 猶言一無是處。形容全都是錯的,沒有一點對的地方。

【百無聊賴】 指精神無所依托,非常無聊。

【百無禁忌】 謂一切不忌諱。

【百順千隨】 同“百依百隨”。

【百順百依】 同“百依百隨”。

【百媚千嬌】 極言嬌媚動人。

【百發百中】 ①形容射術高明,百不失一。②比喻料事和打算極有把握。

【百結愁腸】 謂愁緒如結無法解開。

【百結懸鶉】 比喻衣衫破爛。鶉鳥尾禿,像補綴百結,故云。

【百載樹人】 見“百年樹人”。

【百感交集】 種種感觸交織在一起。形容感慨無比。

【百歲之盟】 同“百年之約”。

【百里挑一】 ①形容不可多得。②謂挑選嚴格。

【百煉成鋼】 鐵經過多次鍛煉,能煉成鋼。比喻久經斗爭生活的考驗,變得 非常堅強。

【百端待舉】 見“百凡待舉”。

【百聞不如一見】 多次聽說還不及一次看到。意即耳聞是虛,眼見為實。

【百墮俱舉】 同“百廢俱興”。

【百慮一致】 謂使各種不同的思想歸于一致。語出《易·系辭下》:“天下 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涂,一致而百慮。”

【百廢具作】 同“百廢俱興”。

【百廢具舉】 見“百廢俱舉”。

【百廢具興】 見“百廢俱興”。

【百廢咸舉】 同“百廢俱興”。

【百廢待舉】 見“百廢待興”。

【百廢待興】 謂許多被廢置的事業都等著興辦。

【百廢俱舉】 同“百廢俱興”。

【百廢俱興】 謂一切廢置的事都興辦起來。

【百戰不殆】 謂每戰必勝,從不打敗仗。

【百戰百敗】 每戰必敗。

【百戰百勝】 每戰必勝;戰無不勝。

【百戰無前】 猶言所向無敵。

【百舉百全】 做一百件事,成功一百件。謂辦事萬無一失。

【百舉百捷】 見“百舉百全”。

【百縱千隨】 同“百依百隨”。

【百獸率舞】 謂音樂和諧之聲感動群獸相率起舞。

【百寶萬貨】 指大量珍寶財物。

【百讀不厭】 誦讀多遍,不感厭倦。語出宋蘇軾《送安惇秀才失解西歸》詩: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后因以“百讀不厭”形容文章高超。

【皁白不分】 黑白不能分辨。比喻分不清是非。

【皁白溝分】 比喻界限分明。

【皁白難分】 比喻是非不易辨別。

【皁絲麻線】 見“皁絲麻線”。

【皁絲麻線】 亦作“皁絲麻線”。比喻是非混亂,糾纏不清。

【的一確二】 猶言一是一,二是二。形容說話句句真實。

【皇天上帝】 天帝,上帝。

【皇天不負苦心人】 天公不會辜負苦心人的意愿。意謂只要肯下苦功,堅持 干下去,愿望一定能實現。

【皇天后土】 謂天神地祇。

【皇親國戚】 皇帝的親屬和親戚。

【皆大歡喜】 人人都很高興。原為佛經結束時(流通分)的套語。

【皓首蒼顏】 雪白的頭發,灰暗的面容。形容年老。

【皓首窮經】 直到年老白頭還在鉆研經籍。形容勤勉好學,至老不倦。

【皓齒硃脣】 白齒紅脣。形容容貌秀美。

【皓齒青蛾】 形容女子美貌。喻稱美女或美好的人才。

【皓齒明眸】 三國魏曹植《洛神賦》:“丹脣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 靨輔承權。”后因以形容女子的美貌。亦借指美女。

【皓齒紅脣】 見“皓齒硃脣”。

【皓齒娥眉】 借指美人或美色。

【■天罔極】 謂父母尊長養育的恩德深廣。

【瓜分豆剖】 見“瓜剖豆分”。

【瓜分鼎峙】 喻國土分裂,群雄對立。

【瓜田之嫌】 猶言瓜李之嫌。比喻處在被懷疑的境地。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見“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亦作“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經過瓜田 不可彎腰提鞋子,走過李樹下不要舉手端正帽子。比喻避免招惹無端的懷疑。

【瓜田李下】 瓜田納履,李下整冠,有被懷疑為盜瓜竊李的可能。因以比喻 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瓜李之嫌】 比喻處于被懷疑的境地。

【瓜衍之賞】 語出《左傳·宣公十五年》:“晉侯賞桓子狄臣千室,亦賞士 伯以瓜衍之縣。曰:‘吾獲狄土,子之功也。微子,吾喪伯氏矣。’”后以“瓜衍之賞”泛指重賞。

【瓜連蔓引】 喻人事上輾轉牽連。

【瓜剖豆分】 猶瓜分。

【瓜剖棋布】 如瓜剖分,如棋分布。比喻區分布局,職司有序。

【瓜區豆分】 猶言區分有序。

【瓜熟蒂落】 亦作“瓜熟蒂落”。瓜成熟后瓜蒂自然脫落。原比喻胎兒成熟, 自然會分娩。后多比喻條件具備、時機成熟,事情自然成功。

【瓜熟蒂落】 見“瓜熟蒂落”。

【疚心疾首】 猶痛心疾首。形容憂心愁痛到極點。

【疢如疾首】 煩熱得如患有頭痛之疾。比喻憂傷到極點。

【病入膏肓】 謂病情險惡無法醫治。亦以喻事勢嚴重無可挽救。語本《左傳 ·成公十年》:“公疾病,求醫于秦。秦伯使醫緩為之。未至,公夢疾為二豎子,曰:‘彼良醫也,懼傷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醫至,曰:‘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公曰:‘良醫也。’厚為之禮而歸之。”

【病?/span> 襠バ摹啃穩菅孕謝杪一拿?

【病風喪心】 同“病狂喪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版權所有 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究中心 Copyright© 2000
web@guoxue.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甸县| 栖霞市| 甘谷县| 陇西县| 孝义市| 聊城市| 五指山市| 铜陵市| 随州市| 漠河县| 洮南市| 二连浩特市| 黎城县| 绥滨县| 积石山| 乌拉特中旗| 宁河县| 浑源县| 洛阳市| 木兰县| 通州市| 双城市| 阜新市| 新田县| 竹山县| 青岛市| 津市市| 梨树县| 龙游县| 古浪县| 定南县| 巴中市| 安庆市| 华池县| 绥化市| 岐山县| 水富县| 仪征市| 南平市| 天台县| 丽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