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然自得】 心情舒適、自覺得意貌。
【欬唾成珠】 比喻言談精當(dāng),議論高明或文詞優(yōu)美。語本《莊子·秋水》: “子不見夫唾者乎?噴則大者如珠,小者如霧。”
【欲人勿知,莫若勿為】 想要別人不知道,不如自己不去做(多指壞事)。
【欲速則不達(dá)】 性急求快反而不能達(dá)到目的。
【欲益反損】 想把事情做好,結(jié)果反而弄壞。
【欲益反弊】 猶言欲益反損。
【欲蓋而彰】 猶欲蓋彌彰。
【欲蓋彌彰】 謂想掩蓋過失或壞事的真相,結(jié)果卻暴露得更加明顯。語本 《左傳·昭公七年》:“或求名而不得,或欲蓋而名章,懲不義也!闭,同“彰”。
【欲擒故縱】 想要捉住他,故意先放開他。比喻為了更好地控制而故意放松 一步。
【欲罷不能】 想停止而不可能。
【欲壑難填】 貪欲像深溝一樣很難填平。形容貪心太重,難以滿足。
【欲壑難填】 欲望像深溝一樣很難填平。形容貪得的欲望很大,難以滿足。 語本《國語·晉語八》:“叔魚生其母視之,曰:‘是虎目而豕喙,鳶肩而牛腹,谿壑可盈,是不可饜也,必以賄死!
【款款深深】 謂情意誠摯深切。
【款學(xué)寡聞】 謂學(xué)問淺、見識少。語出《莊子·達(dá)生》:“今休,款啟寡聞 之民也!
【欺上罔下】 對上欺騙,對下隱瞞。
【欺天罔人】 騙天騙人。形容欺騙行為之大。
【欺天罔地】 欺騙天地。極言人之背理昧心。
【欺世盜名】 欺騙世人,竊取名譽。語本《荀子·不茍》:“夫富貴者則類 傲之;夫貧賤者則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奸人將以盜名于晻世者也,險莫大焉!
【欺君罔上】 欺騙蒙蔽君上。
【欺軟怕硬】 欺負(fù)軟弱的,懼怕強硬的。
【欹嵚歷落】 形容品格獨特,心地光明。
【欽差大臣】 ①由皇帝特命并頒授關(guān)防的欽差。權(quán)力比一般欽差官員大,通 常簡稱欽使,統(tǒng)兵者稱欽帥。②現(xiàn)多指上級機關(guān)派來的、握有大權(quán)的工作人員(多含譏諷意)。
【歌功頌德】 頌揚功績和恩德。語本《史記·周本紀(jì)》:“民皆歌樂之,頌 其德!
【歌舞昇平】 唱歌跳舞以慶祝太平。含有粉飾太平之意。
【歌聲繞梁】 歌聲回旋于梁棟間,經(jīng)久不息。形容歌聲美妙動聽。
【嘆老嗟卑】 感嘆年已老大而猶未顯達(dá)。
【嘆為觀止】 贊嘆所見事物好到極點。語本《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見 舞《韶箾》者,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無不幬也,如地之無不載也,雖甚盛德,其蔑以加於此矣。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
【歐風(fēng)美雨】 ①喻歐美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②喻歐美的侵略。
【歙漆阿膠】 以膠漆相容,喻情意相投。歙漆,安徽歙縣之漆;阿膠,山東 東阿縣之膠。
【歡天喜地】 形容非常歡喜。
【歡忻鼓舞】 見“歡欣鼓舞”。
【歡呼鼓舞】 形容歡樂興奮之極。
【歡欣鼓舞】 形容非常高興振奮。
【歡迸亂跳】 形容活潑、歡樂之極。
【歡喜冤家】 指似怨恨而實相愛的戀人或夫妻。
【歡聲雷動】 形容歡呼的聲音很大,像雷響一樣。
【歡蹦亂跳】 見“歡迸亂跳”。
【歠菽飲水】 喝豆粥飲白水。喻生活清苦。
【殷浩書空】 晉中軍將軍殷浩被廢,除名為民,在信安,常終日書空作“咄 咄怪事”四字。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黜免》。后以“殷浩書空”借指事情令人驚奇詫異。
【殷鑒不遠(yuǎn)】 謂前人失敗的教訓(xùn)就在眼前,應(yīng)該引以為戒。
【殷天蔽日】 染紅了天,遮住了太陽。形容儀從之盛。
【殺一利百】 見“殺一礪百”。
【殺一儆百】 亦作“殺一警百”。殺一個人以儆戒許多人。
【殺一警百】 見“殺一儆百”。
【殺一礪百】 猶言殺一儆百。
【殺人如草】 形容殺人多,極輕視人命。
【殺人如麻】 形容殺人極多。
【殺人如蒿】 見“殺人如麻”。
【殺人如蓺】 見“殺人如麻”。
【殺人盈野】 被殺死的人布滿原野。形容殺人極多。
【殺人越貨】 殺害人命,搶奪財物。指盜匪行為。語本《書·康誥》:“殺 越人于貨,■不畏死,罔弗憝!笨讉鳎骸皻⑷,顛越人,於是以取貨利。”
【殺人滅口】 ①謂將人處死。②指為隱瞞真象而殺害知情人的兇惡手段。
【殺身成仁】 指儒家為了“仁”的最高道德準(zhǔn)則而不惜舍棄生命。語本《論 語·衛(wèi)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焙蠓褐笧檎x事業(yè)而犧牲生命。
【殺身成義】 猶言殺身成仁。
【殺妻求將】 語出《史記·孫子吳起列傳》:“齊人攻魯,魯欲將吳起。吳 起取齊女為妻,而魯疑之。吳起於是欲就名,遂殺其妻,以明不與齊也,魯卒以為將。將而攻齊,大破之!焙笠蛞浴皻⑵耷髮ⅰ北扔魅藶樽非蠊γ摱幌绦暮。
【殺馬毀車】 《後漢書·周燮傳》:“捍馮良呴年三十,為尉從佐。奉檄迎 督郵,即路慨然,恥在廝役,因壞車殺馬,毀裂衣冠,乃遁至犍為,從杜撫學(xué)。”后以“殺馬毀車”喻棄官歸隱。
【殺氣騰騰】 謂殺伐之氣很盛。形容氣勢兇狠。
【殺彘教子】 謂父母教育子女,首先自己要言行一致。
【殺敵致果】 謂殺敵建功。語出《左傳·宣公二年》:“殺敵為果,致果為 毅!笨追f達(dá)疏:“能殺敵人,是名為果,言能果敢以除賊;致此果敢,乃名為毅,言能強毅以立功!
【殺雞焉用牛刀】 喻不必大材小用或小題大做。語本《論語·陽貨》:“夫 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
【殺雞為黍】 謂殷勤款待賓客。
【殺雞駭猴】 比喻懲罰一人以恐嚇或警戒其他人。
【殺雞取卵】 喻貪圖眼前微小好處而損害長遠(yuǎn)利益。
【殺雞哧猴】 見“殺雞駭猴”。
【殺衣縮食】 猶言節(jié)衣縮食。
【毀于一旦】 謂來之不易的東西一下子被毀掉。
【毀不危身】 見“毀不滅性”。
【毀不滅性】 儒家喪制。謂居喪哀毀,但不應(yīng)因此喪生。
【毀方瓦合】 毀去棱角,與瓦礫相合。喻屈己從眾,君子為道不遠(yuǎn)離于人。 語出《禮記·儒行》:“慕賢而容眾,毀方而瓦合,其寬裕有如此者!编嵭ⅲ骸叭ゼ褐蠊缃牵屡c眾人小合也!彼斡嵛谋洞祫︿洝罚骸肮省度逍小酚麣Х酵吆,《老子》欲和光同塵。”后指毀棄自己的原則,迎合世俗。
【毀方投圓】 比喻拋棄立身行事準(zhǔn)則,曲意投合別人。
【毀車殺馬】 廢棄車馬。喻歸隱意志堅決。
【毀家紓國】 見“毀家紓難”。
【毀家紓難】 語出《左傳·莊公三十年》:“斗穀於菟為令尹,自毀其家, 以紓楚國之難!倍蓬A(yù)注:“毀,滅;紓,緩也!焙笠浴皻Ъ壹傠y”稱不惜捐棄家產(chǎn)、解救國難的行為。
【毀鐘為鐸】 將鐘改鑄為鈴。毀大物為小物,比喻隨心所欲的愚蠢行為。
【穀父蠶母】 指傳說中的農(nóng)桑之神。
【穀馬礪兵】 猶言秣馬厲兵。
【穀賤傷農(nóng)】 原指豐年商人抑低糧價,使農(nóng)民利益受到損害。后泛指糧價過 低,損害農(nóng)民的利益。語本《漢書·食貨志上》:“糴甚貴傷民,甚賤傷農(nóng);民傷則離散,農(nóng)傷則國貧!
【毅然決然】 形容非常堅定果斷。
【轂交蹄劘】 行車交錯,馬蹄磨削。形容車馬來往頻繁。
【轂擊肩摩】 車轂相擊,人肩相摩。形容行人車馬來往擁擠。語出《史記· 蘇秦列傳》:“臨菑之涂,車轂擊,人肩摩!
【文人相輕】 謂文人之間相互輕視,彼此不服氣。
【文人無行】 謂文人作風(fēng)不好或品行不端。
【文人墨士】 泛指文人、文士。
【文人墨客】 見“文人墨士”。
【文人學(xué)士】 泛指文人、文士。
【文山會! 形容文件會議多得泛濫成災(zāi)。
【文子文孫】 指周文王的子孫!稌ち⒄罚骸袄^自今,文子文孫其勿誤 于庶獄庶慎,惟正是乂之!笨讉鳎骸拔淖游膶O,文王之子孫!币徽f為守文之子孫。見孫星衍疏。后泛用為稱美帝王的子孫。
【文子同升】 謂家臣奴仆與主人同居官職。語出《論語·憲問》:“公叔文 子之臣大夫僎與文子同升諸公。子聞之,曰:‘可以為文矣!
【文不加點】 謂作文一氣呵成,無須修改。
【文不對題】 文章內(nèi)容與題目不符合。亦指話語與話題不合。
【文以載道】 謂用文章來說明道。道,舊時多指儒家思想。
【文似其人】 文章的風(fēng)格與作者本人相似。
【文江學(xué)! 比喻文章和學(xué)問似長江、大海般深廣博大。
【文弛武玩】 文武官員玩忽職守。
【文如其人】 文章的風(fēng)格就像作者本人。
【文身剪發(fā)】 見“文身斷發(fā)”。
【文身翦發(fā)】 見“文身斷發(fā)”。
【文身斷發(fā)】 古代荊楚、南越一帶的習(xí)俗。身刺花紋,截短頭發(fā),以為可避 水中蛟龍的傷害。后常用以指較落后地區(qū)的民俗。
【文君新寡】 漢臨邛富商卓王孫之女卓文君新寡,與辭賦家司馬相如私奔, 結(jié)為夫婦。見《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后以“文君新寡”、“文君早寡”為年輕女子喪夫寡居的典故。
【文武之道】 指周文王、周武王治國修身之道和西周的禮樂文章。
【文武全才】 能文能武的全面之才。
【文武差事】 喻明劫暗偷。
【文武雙全】 猶言文武全才。
【文采風(fēng)流】 ①橫溢的才華與瀟灑的風(fēng)度。②指才華橫溢與風(fēng)度瀟灑的人物。
【文治武力】 以文治國的盛績與以武禁暴的偉力。
【文宗學(xué)府】 文章的宗伯,學(xué)問的淵府。比喻學(xué)問淵博的人。
【文房四士】 見“文房四寶”。
【文房四物】 見“文房四寶”。
【文房四侯】 指筆、硯、紙、墨。古人戲稱筆為管城侯毛元銳,硯為即墨侯 石虛中,紙為好畤侯楮知白,墨為松滋侯易玄光,故稱。參閱宋蘇易簡《文房四譜》引文嵩《四侯傳》。
【文房四藝】 指琴、棋、書、畫。
【文房四寶】 指筆、墨、紙、硯。
【文星高照】 比喻文運亨通。
【文昭武穆】 古代宗法制度,宗廟位次,始祖廟居中,以下父子遞為昭穆, 左為昭,右為穆。祭祀時,子孫也按昭穆,左右排列行禮。周文王於周為穆,文王之子武王則為昭,而武王之子成王又為穆!拔恼盐淠隆痹肝耐醯淖訉O眾多,后則泛稱子孫繁衍。
【文修武偃】 禮樂教化大行而武力征伐偃息。謂天下太平。
【文風(fēng)不動】 一點兒也不動。
【文恬武嬉】 謂文官武將習(xí)于安逸嬉樂,不以國事為意。
【文通殘錦】 比喻剩下不多的才華。典出《南史·江淹傳》。南朝梁江淹, 字文通,年輕時就很有才華。傳說他晚年夢見晉張協(xié)對他說:“前以一匹錦相寄,今可見還!苯桶褞壮邭堝\奉還,張大怒說:“那得割截都盡!苯偷奈牟艔拇舜蟛蝗缜啊
【文婪武嬉】 謂文武官員習(xí)于安逸,貪婪成性。
【文過其實】 文辭浮夸,不切實際。
【文從字順】 行文用字,妥帖通順。
【文章山斗】 謂文章為人所宗仰。語本《新唐書·韓愈傳》:“自愈之沒, 其言大行,學(xué)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文章巨公】 亦作“文章鉅公”。文章大家。
【文章鉅公】 見“文章巨公”。
【文章宗工】 為人所宗的文章高手。
【文章宗匠】 為人宗仰的文章巨匠。
【文章宿老】 工于文章的老前輩。
【文章鉅公】 見“文章巨公”。
【文章經(jīng)濟】 文章和經(jīng)世濟民之才。
【文章憎命】 謂工于為文,而命運多乖。語本唐杜甫《天末懷李白》詩:“ 文章憎命達(dá),魑魅喜人過。”
【文深網(wǎng)密】 用法嚴(yán)刻,法網(wǎng)嚴(yán)密。
【文搜丁甲】 文章精妙感動神靈。丁甲,神名,即六丁六甲神。
【文期酒會】 定期舉行的文酒之會。
【文無加點】 見“文不加點”。
【文絲不動】 一點兒也不動。
【文圓質(zhì)方】 謂外表隨和而內(nèi)心方正。
【文經(jīng)武略】 經(jīng)世的文才和軍事謀略。
【文經(jīng)武緯】 ①謂文事武功都很出色。②菊花的一種。見清富察敦崇《燕京 歲時記·九花山子》。
【文質(zhì)彬彬】 亦作“文質(zhì)斌斌”。①文華質(zhì)樸配合得宜,既有文彩,又很樸 實。②形容人舉止文雅有禮貌。
【文質(zhì)斌斌】 見“文質(zhì)彬彬”。
【文韜武略】 文武兩方面的謀略。
【文獻(xiàn)之家】 指博學(xué)多聞、熟悉典章掌故的人。
【文籍先生】 稱熟悉文獻(xiàn)典籍的人。
【文覿武匿】 藝文興而武道隱。謂尚文之風(fēng)大盛。語本《國語·周語中》: “武不可覿,文不可匿!
【文奸濟惡】 掩飾奸詐,助長惡行。
【文過遂非】 掩飾過失,順隨錯誤。
【文過飾非】 掩飾過錯。
【斐然成章】 謂富有文彩,文章可觀!墩撜Z·公冶長》:“子在陳,曰: ‘歸與!歸與!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眲氶x:“言弟子居魯,所學(xué)已就,能成文章可觀也!币徽f,謂妄作穿鑿以成文章。見何晏《論語集解》。
【斐然向風(fēng)】 見“斐然鄉(xiāng)風(fēng)”。
【斐然鄉(xiāng)風(fēng)】 翩然地聞風(fēng)歸向。
【斐然鄉(xiāng)風(fēng)】 見“斐然鄉(xiāng)風(fēng)”。
【斐然鄉(xiāng)風(fēng)】 翩然地聞風(fēng)歸向。
【方以類聚】 謂同類事物相聚一處。
【方足圓■】 見“方趾圓■”。
【方言矩行】 謂言行方正,合乎規(guī)范。
【方枘圓鑿】 亦作“方枘圜鑿”。方形榫頭與圓形榫眼。比喻彼此不相投合, 事不能成。
【方枘圜鑿】 見“方枘圓鑿”。
【方來未艾】 謂(恩澤)方始來到尚未止歇。
【方桃譬李】 形容姿質(zhì)之美有如桃李一般。
【方員可施】 隨處可用。形容人多才多藝。
【方趾圓■】 方形腳、圓形頭為人的特征,因以指人。
【方滋未艾】 見“方興未艾”。
【方領(lǐng)矩步】 方形的衣領(lǐng),規(guī)矩適度的步子。指古代儒生的服飾和儀態(tài)。亦 借指儒生。語本《後漢書·儒林傳序》:“建武五年,乃修起太學(xué)……服方領(lǐng)習(xí)矩步者,委它乎其中。”又《馬援傳》:“勃衣方領(lǐng),能矩步,辭言嫺雅。”
【方領(lǐng)圓冠】 方形的衣領(lǐng)和圓形的帽冠,為古代儒生的服飾。亦借指儒生。
【方頭不劣】 倔強不馴。引申為強暴。
【方頭不律】 見“方頭不劣”。
【方興未已】 見“方興未艾”。
【方興未艾】 謂正在興起而未到止境。艾,停止。
【方驂并路】 猶并駕齊驅(qū)。
【方鑿圓枘】 方形榫眼和圓形榫頭。喻兩者不相投合。
【於安思危】 居安思危。
【施命發(fā)號】 發(fā)布號令。
【施衿結(jié)褵】 語本《詩·豳風(fēng)·東山》:“之子于歸,皇駁其馬,親結(jié)其縭, 九十其儀!庇帧秲x禮·士昏禮》:“母施衿結(jié)帨,曰:‘勉之敬之,夙夜毋違宮事!北局腹糯映黾,母親將五彩絲繩和佩巾結(jié)于其身。后喻父母對子女的教訓(xùn)。
【施號發(fā)令】 發(fā)布號令。
【施緋拖綠】 形容衣衫不整。
【旅進(jìn)旅退】 ①一同前進(jìn),一同后退。形容行動統(tǒng)一。②猶言隨大流。
【旁文賸義】 次要的文字和內(nèi)容。
【旁引曲證】 廣泛征引,委曲證明。
【旁收博采】 廣泛收集采納。
【旁求博考】 多方搜求,廣泛考證。
【旁見側(cè)出】 ①謂從側(cè)面或不同的角度表現(xiàn)出來。②指頭緒紛繁,枝節(jié)橫生。
【旁若無人】 ①雖有人在側(cè)而視若無睹。形容自行其事,不顧別人的態(tài)度或 反應(yīng)。②形容高傲,不把人放在眼里。
【旁枝末節(jié)】 喻不重要。
【旁門小道】 猶旁門左道。
【旁門左道】 指非正統(tǒng)的學(xué)術(shù)流派或宗教派別。亦泛指不正當(dāng)?shù)姆椒、門徑。
【旁門外道】 見“旁門左道”。
【旁門邪道】 見“旁門左道”。
【旁指曲諭】 從側(cè)面委婉啟發(fā)曉諭。
【旁通曲鬯】 見“旁通曲暢”。
【旁通曲暢】 亦作“旁通曲鬯”。普遍通達(dá)。
【旁推側(cè)引】 從側(cè)面啟發(fā)引導(dǎo)。
【旁逸橫出】 猶言到處出沒。
【旁搜博采】 見“旁搜博采”。
【旁搜博采】 廣泛搜集采取。
【旁搜遠(yuǎn)紹】 廣泛搜集,遠(yuǎn)承古人。
【旁蒐遠(yuǎn)紹】 見“旁搜遠(yuǎn)紹”。
【旁搖陰煽】 到處暗中煽動。
【旁敲側(cè)擊】 比喻不直接說出本意,而從側(cè)面曲折地表明觀點。
【旁徵博引】 大量地引證材料。
【旁觀者清】 局外人比當(dāng)事者看得更清楚。
【旋生旋滅】 謂產(chǎn)生不久隨即消亡。
【旋乾轉(zhuǎn)坤】 謂改天換地,根本扭轉(zhuǎn)局面。
【旋得旋失】 很快得到,不久又失去。形容得失都很快。
【旗布星峙】 猶言星羅棋布。
【旗開得勝】 令旗一揚就獲得勝利。極言戰(zhàn)爭勝利之速。亦比喻事情一開始 就取得成功。
【旗鼓相當(dāng)】 ①兩軍對敵;對抗。②比喻雙方力量不相上下。
【旗幟鮮明】 比喻政治傾向非常明顯或態(tài)度很明確。
【旗靡轍亂】 謂陣腳已亂,抵擋不住。
【火上加油】 見“火上澆油”。
【火上弄冰】 亦作“火上弄冰凌”。亦作“火上弄冬凌”。亦作“火上弄凍 凌”。①喻事之易成。②喻易于敗亡。
【火上添油】 見“火上澆油”。
【火上澆油】 ①比喻于矛盾中增加激化因素,使人更加惱怒,或使事態(tài)更加 嚴(yán)重。②喻暴躁。
【火山湯! 喻艱難危險。
【火中取栗】 十七世紀(jì)法國寓言詩人拉·封丹的寓言《猴子與貓》載:猴子 騙貓取火中栗子,栗子讓猴子吃了,貓卻把腳上的毛燒掉了。后常以“火中取栗”比喻為別人冒風(fēng)險,徒然吃苦而得不到好處。
【火妻灰子】 焚妻滅子。指毀棄家室。
【火冒三丈】 形容十分生氣。
【火冒三尺】 見“火冒三丈”。
【火急火燎】 猶火燒火燎。
【火耕水種】 猶言火耕水耨。
【火耕水耨】 古代一種耕種方法。燒去雜草,灌水種稻。
【火耕流種】 猶言火耕水耨。
【火眼金睛】 原指孫行者能識別妖魔鬼怪的眼睛。后用以指人的眼光銳利, 能識別真?zhèn)巍?br>
【火然泉達(dá)】 《孟子·公孫丑上》:“凡有四端於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 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dá)!焙笠浴盎鹑蝗_(dá)”喻形勢發(fā)展迅猛。
【火盡灰冷】 比喻權(quán)勢消失。
【火盡薪傳】 火雖燒完,柴卻留傳下來。比喻思想、學(xué)術(shù)、技藝等世代相傳。
【火熱水深】 ①猶水深火熱。比喻十分困苦的處境。②形容嚴(yán)酷;厲害。
【火耨刀耕】 猶火耕。多指比較原始的耕作方法。
【火樹琪花】 見“火樹銀花”。
【火樹銀花】 比喻燦爛的燈火或焰火。
【火龍黼黻】 《左傳·桓公二年》:“火龍黼黻,昭其文也!痹富鹦魏 龍形的文彩,后用以比喻作文只知雕章琢句,猶如補綴百家之衣。
【火燒火燎】 比喻心急如焚。
【火燒眉毛】 ①比喻情勢非常急迫。②比喻只顧眼前。常作歇后語。
【灰心喪氣】 信心失去,意志消沉。
【灰心喪意】 猶言灰心喪氣。
【灰心短氣】 見“灰心喪氣”。
【灰心槁形】 謂意志消沉,形體枯槁。語本《莊子·齊物論》:“形固可使 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灰身泯智】 見“灰身滅智”。
【灰身粉骨】 猶言粉身碎骨。
【灰身滅智】 佛教語。謂斷除一切身心煩惱,為小乘阿羅漢果的境界。
【灰飛煙滅】 見“灰飛煙滅”。
【灰飛煙滅】 比喻人亡或事物迅速消失。
【灰煙瘴氣】 喻污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