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老人】 亦作“月下老兒”。神話傳說中掌管婚姻之神。典出唐李復言 《續玄怪錄·定婚店》。略謂:杜陵韋固,元和二年旅次遇一老人倚布囊,坐于階上,向月撿書。固問所尋何書,答曰:“天下之婚牘耳。”又問囊中何物,答曰:“赤繩子耳。以系夫妻之足,及其生,則潛用相系,雖讎敵之家,貴賤懸隔,天涯從宦,吳楚異鄉,此繩一系,終不可逭。”后多用作媒人的代稱。
【月下老兒】 見“月下老人”。
【月下花前】 唐白居易《老病》詩:“晝聽笙歌夜醉眠,若非月下即花前。” 本指美好的憩游環境。后多指易觸發男女情思的環境。
【月夕花晨】 見“月夕花朝”。
【月夕花朝】 借指良辰美景。
【月白風清】 形容月夜的明朗幽靜。
【月地云階】 指仙境或美境。
【月沒參橫】 見“月落參橫”。
【月明千里】 月光普照大地。語本南朝宋謝莊《月賦》:“美人邁兮音塵闕, 隔千里兮共明月。”后多用作友人或戀人相隔遙遠,月夜倍增思念的典故。
【月明星稀】 皓月當空,星星稀少。
【月盈則食】 謂月滿時才發生月食。亦用以比喻盛極則衰。
【月缺花殘】 比喻美女之死或美好事物遭受摧殘。
【月值年災】 謂時運不濟而遭災禍。
【月朗星稀】 同“月明星稀”。
【月異日新】 同“日新月異”。
【月落星沉】 見“月落星沈”。
【月落星沈】 亦作“月落星沉”。謂天色將明。
【月落參橫】 亦作“月沒參橫”。月亮已落,參星橫斜,形容夜深。參,二 十八宿之一。《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十一·善哉行》:“月沒參橫,北斗闌干;親友在門,饑不及餐。”宋秦觀《和黃曹憶建溪梅花》:“月沒參橫畫角哀,暗香消盡令人老。”魯迅《集外集拾遺·懷舊》:“家之閽人王叟,時汲水沃地去暑熱,或掇破幾椅,持煙筒,與李嫗談故事,每月落參橫,僅見煙斗中一星火,而談猶弗止。”一說,形容天色將明。首見舊題唐柳宗元《龍城錄·趙師雄醉憩梅花下》:“時東方已白,師雄起視,乃在大梅花樹下,上有翠羽啾嘈,相須月落參橫,但惆悵而爾。”
【月黑風高】 語出元元懷《拊掌錄》:“毆陽公與人行令,各作詩兩句,須 犯徒以上罪者……一云:‘月黑殺人夜,風高放火天。’”后用以比喻險惡的環境。
【月暈而風,礎潤而雨】 月暈出現,將要刮風;礎石濕潤,就要下雨。比 喻從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將會發生的事情。
【月暈知風,礎潤知雨】 見“月暈而風,礎潤而雨”。
【月暈礎潤】 比喻事情將會發生的先兆。
【月圓花好】 ①花好月圓。象征幸福美滿。常用作祝頌之詞。語出宋晁端禮 《行香子》詞:“莫思身外,且斗樽前,原花長好,人長健,月長圓。”②比喻良辰美景。
【月貌花容】 形容女子容貌姣美。
【月滿則虧】 月圓則缺。比喻事物發展到極點則開始衰退。
【月露之體】 喻指辭藻華美而內容空乏的詩文。語本《隋書·李諤傳》:“ 江左齊梁,其弊彌甚……競一韻之奇,爭一字之巧,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云之狀。”
【有一得一】 謂不增不減,有多少是多少。
【有一無二】 猶言獨一無二。形容極其難得。
【有三有倆】 謂有富馀錢財。
【有口皆碑】 比喻人人稱頌。碑,指功德碑。語本《五燈會元·寶峰文禪師 法嗣·太平安禪師》:“勸君不用鐫頑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有口無心】 ①謂嘴上說說而已,并不準備實行。②謂說話心不在焉。③心 直口快。
【有口無行】 有虛言而無德行。
【有口難分】 形容很難分辯。
【有口難言】 有話不敢說或不便說。
【有口難辯】 同“有口難分”。
【有女懷春】 謂少女愛慕異性。
【有天沒日】 見“有天無日”。
【有天沒日頭】 見“有天無日”。
【有天無日】 亦作“有天沒日”。亦作“有天沒日頭”。①比喻暗無公理。 ②比喻言行肆無忌憚。③比喻無稽言行。
【有文無行】 雖有文才而人品不好。
【有心有意】 猶言誠心誠意。
【有本有原】 亦作“有本有源”。謂有根源;源源本本。
【有本有源】 見“有本有原”。
【有目共見】 謂人人都看見,極其明顯。
【有目共睹】 同“有目共見”。
【有目共賞】 謂看見的人都贊賞、賞鑒。
【有目無睹】 猶言有眼無珠。
【有生力量】 ①原指軍隊中的兵員和馬匹。亦泛指有戰斗力的部隊。②指充 滿活力的力量。
【有生之年】 指人活著的歲月。
【有加無已】 ①形容程度不斷增加,越發展越厲害。②形容大大超過。
【有死無二】 謂始終如一,至死不變。
【有年無月】 謂日子拖得長久,沒有確定的期限。
【有血有肉】 ①猶言活生生的。②比喻文藝作品描寫生動、內容充實。
【有名亡實】 見“有名無實”。
【有名無實】 亦作“有名亡實”。謂空有名義或名聲而沒有實際。語本《國 語·晉語八》:“叔向見韓宣子,宣子憂貧,叔向賀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無其實。無以從二三子,吾是以憂,子賀我何故?’”
【有色眼鏡】 比喻看待人或事物所抱的成見。
【有志不在年高】 謂只要有志氣,年輕也能做出優異成績。
【有志者事竟成】 只要有志氣事情終究會成功。
【有志無時】 有抱負而時運不濟。
【有求必應】 只要有人請求就一定允諾。
【有我無人】 極言其自傲而輕視他人。
【有利可圖】 有利益可以謀取。
【有言在先】 已經有話講在頭里。謂事前打過招呼。
【有其父必有其子】 謂子肖其父。語本《孔叢子·居衛》:“有此父斯有此 子,人道之常也。”
【有事之秋】 指戰爭或多事故的年頭。
【有枝有葉】 形容真切詳盡。
【有枝添葉】 比喻說話多加增飾。
【有板有眼】 ①謂唱腔合乎節拍。②謂言語行事有節奏、有條理。
【有來有往】 謂對等行動。所指因文而異。
【有來無回】 只要來了,就回不去。謂徹底被消滅。
【有物有則】 謂天地間凡事物皆有其法則、規律。
【有例可援】 有成例可以援引。
【有的放矢】 對準靶子射箭。比喻言語、行動有明確的目標。
【有征無戰】 謂不戰而勝。
【有始有卒】 謂做事能貫徹始終,堅持到底。
【有始有終】 見“有始有卒”。
【有始無終】 謂做事有頭無尾,不能堅持到底。
【有是父必有是子】 見“有其父必有其子”。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有過失或缺點則改正,無則用以自勉。本用于自省 其身。后多用于指他人對自己的批評指責時所持態度。
【有負眾望】 辜負眾人的期望。
【有風有化】 謂有教育意義。
【有恃毋恐】 見“有恃無恐”。
【有恃無恐】 有了依仗就無所畏懼或顧忌。語本《左傳·僖公二十六年》: “齊侯曰:‘室如縣罄,野無青草,何恃而不恐?’對曰:‘恃先王之命。’”
【有勇知方】 有勇氣且知道義。語本《論語·先進》:“子路率爾而對曰: ‘千乘之國……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何晏集解:“方,義方。”
【有勇無謀】 只有勇氣而無謀略。
【有恥且格】 謂人有知恥之心,則能自我檢點而歸于正道。
【有根有苗】 有根據,有線索。
【有根有底】 猶言有根有據。
【有氣沒力】 見“有氣無力”。
【有氣無力】 形容委頓虛弱或無精打采。
【有氣無煙】 形容家中非常貧困,無米下鍋。
【有條不紊】 有條理,有次序,一點不亂。語出《書盤庚上》:“若網在綱, 有條而不紊。”孔傳:“紊,亂也。”
【有條有理】 整齊有序,層次清楚。
【有案可查】 謂有文件可查考。形容證據確鑿,無可否認。
【有案可稽】 同“有案可查”。
【有教無類】 不論貴賤賢愚都給以教育。
【有眼無珠】 比喻沒有辨別是非、好壞的能力。
【有眼無瞳】 同“有眼無珠”。
【有過之無不及】 謂相比起來,只有超過而沒有趕不上的。
【有腳書廚】 戲稱記聞精確、知識淵博的人。
【有腳陽春】 亦作“有腳陽春”。對官吏施行德政的頌詞。典出五代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有腳陽春》:“宋璟愛民恤物,朝野歸美,時人咸謂璟為有腳陽春,言所至之處,如陽春煦物也。”
【有腳陽春】 見“有腳陽春”。
【有朝一日】 謂將來有一天。
【有棱有角】 ①喻為人有鋒芒,有主見。②形容表情嚴峻。
【有無相通】 互通有無,互相接濟。
【有備無患】 事先有準備就可以避免災禍。
【有隙可乘】 亦作“有蠙可乘”。謂事情有漏洞可以利用。
【有損無益】 只有害處,沒有好處。
【有傷風化】 指對社會風俗、教化產生不良的影響。多用于指摘男女關系不 正常。
【有腳陽春】 見“有腳陽春”。
【有蠙可乘】 見“有隙可乘”。
【有聞必錄】 把聽到的都記下來。
【有增無已】 不斷增加或不斷擴展。
【有機可乘】 謂有機會可以利用。
【有頭有尾】 ①有開頭,有結尾。形容連貫完整,清楚明白。②猶言有始有 終。
【有頭有腦】 喻有頭緒,有條理。
【有頭有臉】 有臉面,有身份。
【有頭沒腦】 形容心神不定,言行丟三落四。
【有頭無尾】 ①有開頭,無結尾。指不連貫,不完整。②喻做事有始無終。
【有頭無腦】 形容蠢人。
【有嘴沒心】 見“有嘴無心”。
【有嘴沒舌】 形容不善言辭。
【有嘴無心】 猶言有口無心。
【有錢有勢】 謂既有錢財,又有勢力。
【有聲有色】 ①形容敘述、描繪或其他表現生動、精采。②謂豐富多采。
【有聲沒氣】 見“有聲無氣”。
【有聲無氣】 ①形容人氣息奄奄。②形容說話無精打采。
【有聲無實】 猶言有名無實。
【肌劈理解】 比喻立論精辟,析義翔實。
【肝心涂地】 猶言肝腦涂地。
【肝腸寸斷】 形容極度悲痛。語本《戰國策·燕策三》:“吾要且死,子腸 亦且寸絕。”
【肝腦涂地】 亦作“肝膽涂地”。①形容戰亂中死亡慘烈。②形容盡忠竭力, 不惜一死。
【肝膽披瀝】 猶言披肝瀝膽。比喻極盡忠誠。
【肝膽胡越】 猶言肝膽楚越。胡地在北,越地在南,喻遠隔。肝膽,喻近。
【肝膽相照】 比喻赤誠相見。
【肝膽楚越】 比喻雖近猶遠,雖親猶疏。肝膽同體,喻親近;楚越敵國,喻 對立或疏遠。
【肝膽照人】 謂以赤誠之心待人。
【肝膽涂地】 見“肝腦涂地”。
【肝髓流野】 形容戰斗激烈殘酷、尸橫遍野。
【肘行膝步】 匍匐前行,表示虔誠或哀戚。
【肘脅之患】 見“肘腋之患”。
【肘腋之患】 近在身邊的禍患。
【肺腑之言】 發自內心的話。
【肯堂肯構】 《書·大誥》:“若考作室,既厎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構?” 孔傳:“以作室喻政治也,父已致法,子乃不肯為堂基,況肯構立屋乎?”后因以“肯堂肯構”或“肯構肯堂”比喻子能繼承父業。
【肯構肯堂】 ①見“肯堂肯構”。②指營繕房屋。
【朋比作奸】 見“朋比為奸”。
【朋比為奸】 互相勾結做壞事。
【朋黨比周】 結黨營私,排斥異己。
【肩背相望】 謂相繼而起,連續不斷。
【肩背難望】 謂難以相比,難以企及。
【肩從齒序】 并肩相從,依年齒以序長幼。謂僚友交游。
【肩勞任怨】 猶任勞任怨。
【肩摩袂接】 人肩相摩,衣袖相接。形容人多擁擠。
【肩摩踵接】 肩相摩,踵相接。形容行人擁擠。
【肩摩轂接】 肩相摩,轂相接。本形容行人車輛擁擠,后亦借指人才輩出, 絡繹不絕。
【肩摩轂擊】 肩相摩,轂相擊。形容行人車輛擁擠。語本《戰國策·齊策一》: “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
【肥甘輕暖】 語出《孟子·梁惠王上》:“為肥甘不足於口與?輕暖不足於 體與?”后因以“肥甘輕暖”指生活優裕。
【肥甘輕暖】 見“肥甘輕暖”。
【肥冬瘦年】 南宋吳地風俗多重冬至而略歲節,冬至時家家互送節物,有“ 肥冬瘦年”之諺。見宋無名氏《豹隱紀談》、宋范成大《吳郡志·風俗》。
【肥馬輕裘】 語本《論語·雍也》:“赤(公西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 輕裘。”謂騎著肥壯的駿馬,穿著輕暖的皮袍。后以“肥馬輕裘”形容生活豪華。
【肥魚大肉】 指豐盛的魚肉菜肴。
【肥腸滿腦】 同“腦滿腸肥”。形容不勞而食的人吃得很飽,養得很胖。
【肥遯鳴高】 退隱避世,自鳴清高。
【肥頭大耳】 本作“肥頭大面”。多用以形容人肥胖的樣子。
【肥頭大面】 見“肥頭大耳”。
【肥頭胖耳】 見“肥頭大耳”。
【服牛乘馬】 役使牛馬駕車。
【胡天胡地】 見“胡天胡帝”。
【胡天胡帝】 ①語本《詩·鄘風·君子偕老》:“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原形容服飾容貌如同天神,后因以“胡天胡帝”表示極其崇高尊貴。②用于貶義,形容言語荒唐、行為放肆。
【胡支扯葉】 見“胡枝扯葉”。
【胡行亂為】 猶胡作非為。
【胡里胡涂】 形容不明事理或對事物的認識模糊。
【胡作非為】 不顧法紀,不講道理,任意做壞事。
【胡作胡為】 胡作非為。
【胡作亂為】 胡作非為。
【胡言亂道】 胡言亂語。
【胡言亂語】 ①瞎說;胡謅。②沒有根據的或沒有道理的話。
【胡言漢語】 猶言胡言亂語。
【胡拉亂扯】 見“胡拉混扯”。
【胡枝扯葉】 亦作“胡支扯葉”。東拉西扯,不著邊際。
【胡思亂量】 猶胡思亂想。
【胡思亂想】 不切實際、沒有根據地瞎想。
【胡猜亂想】 沒有根據地隨意猜想。
【胡越一家】 喻居地遠隔者聚集一堂。猶言四海一家。
【胡越同舟】 猶言吳越同舟。謂關系疏遠者,同處危難則相互救助。語本宋 蘇軾《大臣論下》:“故曰同舟而遇風,則胡越可使相救如左右手。”
【胡說八道】 亂編瞎說。
【胡說白道】 猶言胡說八道。
【胡說亂道】 猶言胡說八道。
【胡謅八扯】 胡扯瞎說。
【胡謅亂扯】 胡謅八扯。
【胡謅亂道】 見“胡謅亂說”。
【胡謅亂說】 胡謅,隨意胡說。
【胡攪蠻纏】 不講道理,胡亂糾纏。
【背山起樓】 靠山建造樓房。謂好景被遮,比喻殺風景。
【背井離鄉】 遠離家鄉,流落他方。
【背水一戰】 見“背水戰”。
【背公向私】 見“背公營私”。
【背公營私】 亦作“背公向私”。謂損公肥私,違法求利。
【背本就末】 背離根本,追逐末節。
【背本趨末】 謂棄農務商。我國古代以農為本,商為末。
【背曲腰躬】 腰背彎曲。常指坐久或年老。
【背曲腰彎】 見“背曲腰躬”。
【背城一戰】 ①謂作最后決戰。②引申指最后的斗爭或努力。
【背城借一】 ①背對城墻對敵決一死戰。指與敵人作最后決斗。②引申指作 最后掙扎或斗爭。
【背信棄義】 語本《北史·周紀下·高祖武帝》:“背惠怒鄰,棄信忘義。” 后以“背信棄義”謂不守信用和道義。
【背前面後】 指或當面或背后。
【背恩棄義】 見“背恩棄義”。
【背恩棄義】 同“背恩忘義”。
【背恩忘義】 背棄恩德,忘卻道義。
【背恩負義】 同“背恩忘義”。
【背恩棄義】 同“背恩忘義”。
【背鄉離井】 見“背井離鄉”。
【背惠食言】 謂忘恩失信。
【背道而馳】 朝著相反的方向奔馳。常喻彼此的行動、目的相反。語本唐柳 宗元《〈楊評事文集〉後序》:“其馀各探一隅,相與背馳於道者,其去彌遠。”
【背碑覆局】 看過的碑文能背誦,棋局亂后能復舊。指記憶力強。
【背暗投明】 背離黑暗,投向光明。舊時多比喻背離昏主,投向明君。
【背腹受敵】 前后都受到敵人的攻擊。
【背義忘恩】 同“背恩忘義”。
【背義負信】 見“背信棄義”。
【背義負恩】 同“背恩忘義”。
【胝肩繭足】 謂艱辛勞作。
【胯下蒲伏】 指漢韓信少時曾被迫在淮陰少年雙胯之間爬行受辱之事。蒲伏, 同“匍伏”。
【脈脈相通】 血管彼此相通。比喻關系密切。
【脈脈含情】 形容默默地用眼神表達情意。
【脂膏不潤】 《東漢觀記·孔奮傳》:“奮在姑臧四年,財物不增,惟老母 極膳,妻子但菜食。或嘲奮曰:‘直脂膏中,亦不能自潤。’而奮不改其操。”后即以“脂膏不潤”喻為官廉以自守,不改清操。
【脂膏莫潤】 見“脂膏不潤”。
【胸中甲兵】 謂胸有韜略。語出《魏書·崔浩傳》:“又召新降高車渠帥數 百人,賜酒食於前,世祖指浩以示之,曰:‘汝曹視此人,尪纖懦弱,手不能彎弓持矛,其胸中所懷,乃逾於甲兵。’”
【胸中萬卷】 謂讀過大量的書。
【胸中無數】 胸中沒有數字。比喻對情況不夠了解,處理事情沒有把握。
【胸有成竹】 宋蘇軾《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 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宋晁補之《贈文潛甥楊克一學文與可畫竹求詩》詩:“與可畫竹時,胸中有成竹。”后以“胸有成竹”比喻作事之先已有成算在胸。
【胸有成略】 謂胸有已成的策略。
【胸有成算】 猶言胸有成竹。
【胸有邱壑】 ①謂見多識廣,心中記得許多山水勝狀。②指胸懷遠大,頗有 見地。
【胸有城府】 比喻心機深隱難測,猶如城府之深邃。
【胸有懸鏡】 謂能洞察一切,猶如明鏡在胸。
【胸無成竹】 謂心中沒有完整的謀劃打算。
【胸無城府】 《宋史·傅堯俞傳》:“堯俞厚重言寡,遇人不設城府,人自 不忍欺。”后以“胸無城府”喻指為人胸懷坦蕩,不用心機。
【胸無宿物】 謂胸懷坦蕩,沒有成見。
【胸無點墨】 胸中無一點墨水。形容文化水平很低,毫無學問。
【胼手胝足】 手掌和腳底都磨起了老繭。形容極其辛勞。
【胼胝手足】 見“胼手胝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