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薰桂馥】 喻德澤流芳,歷久不衰。
【羽毛未豐】 《戰國策·秦策一》:“秦王曰:‘寡人聞之,毛羽不豐滿者, 不可以高飛!焙笠浴坝鹈簇S”喻還未成熟,還未成長壯大。
【羽毛豐滿】 鳥羽長齊。比喻成熟壯大,力量積蓄充足。
【羽扇綸巾】 《太平御覽》卷七○二引晉裴啟《語林》:“諸葛武侯與宣王 在渭濱將戰,武侯乘素輿,葛巾,白羽扇,指揮三軍!焙笠蛞浴坝鹕染]巾”謂大將指揮若定瀟灑從容。
【羽翮飛肉】 喻集微力亦可舉重。
【羽翼已成】 喻力量已經具備。
【羽翼既成】 見“羽翼已成”。
【羿氏舛射】 《太平御覽》卷八二引晉皇甫謐《帝王世紀》:“帝羿有窮氏 從吳賀北游。賀使羿射雀左目,誤中右目。羿俯首而愧,終身不忘!焙笠浴棒嗍镶渡洹敝^高才亦有失誤。
【習以成性】 ①原謂養成習慣即成本性。②一般用以指壞習慣不易改變。
【習以為! 常常如此,成了習慣,就當做理應如此的事了。語本《逸周書 ·常訓》:“民生而有習有常,以習為常!
【習而不察】 見“習焉不察”。
【習若自然】 猶言習慣若自然。
【習非成是】 本作“習非勝是”。語本漢揚雄《法言·學行》:“習乎習, 以習非之勝是,況習是之勝非乎?”謂錯誤成了習慣,反以為是對的。
【習非成俗】 謂習慣于不好的東西而成風尚。
【習非勝是】 見“習非成是”。
【習俗移人】 本作“習俗移性”。謂風俗習慣可以改變人的本性。
【習俗移性】 見“習俗移人”。
【習焉不察】 語出《孟子·盡心上》:“行之而不著焉,習矣而不察焉,終 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眾也!焙笠蛞浴傲曆刹徊臁敝噶晳T于某種事物而覺察不到其中的問題。
【習焉不覺】 猶言習焉不察。
【習焉弗察】 猶言習焉不察。
【習為故! 猶言習以為常。
【習與性成】 謂長期的習慣將會形成一定的性格。
【習與體成】 猶言習與性成。
【習慣成自然】 原作“習慣若自然”。謂習久成性。
【習慣自然】 見“習慣成自然”。
【習慣若自然】 見“習慣成自然”。
【翔鸞翥鳳】 比喻豐贍富麗的文辭。
【翔鸞舞鳳】 比喻書畫用筆生動矯健。
【翥鳳翔鸞】 盤旋飛舉的鳳凰。常喻美妙的舞姿。
【翠竹黃花】 《景德傳燈錄·慧海禪師》:“迷人不知法身無象,應物現形, 遂喚青青翠竹,總是法身;郁郁黃華,無非般若。黃華若是般若,般若即同無情;翠竹若是法身,法身即同草木!焙笠蛞浴按渲顸S花”指眼前境物。
【翠羽明珠】 泛指珍貴的飾物。
【翠羽明珰】 見“翠羽明珠”。
【翠袖紅裙】 泛指婦女的服裝。亦用為婦女的代稱。
【翠被豹舄】 以翡翠羽為背帔,以豹皮為履。指生活奢侈。被,同“帔”。
【翠圍珠裹】 見“翠繞珠圍”。
【翠圍珠繞】 見“翠繞珠圍”。
【翠塵珠坱】 謂珠翠落于塵土。比喻人才橫被堙沒。
【翠綸桂餌,反以失魚】 《太平御覽》卷八三四引《闕子》:“魯人有好釣 者,以桂為餌,黃金之鉤,錯以銀碧,垂翡翠之綸,其持竿處位即是,然其得魚不幾矣。故曰,釣之務,不在芳飾!焙笠浴按渚]桂餌,反以失魚”指華而不實者必然事與愿違。
【翠繞珠圍】 形容富家女子的華麗裝飾。亦比喻隨從侍女眾多。
【玩日愒月】 貪圖安逸,荒廢歲月。
【玩歲愒月】 謂茍安歲月。本作“玩歲而愒日”。見《左傳·昭公元年》。
【翦草除根】 比喻徹底清除,不留后患。
【翦發待賓】 晉陶侃早孤貧,為縣吏。鄱陽孝廉范逵過侃,倉猝無以待賓, 其母乃截發得雙髲,以易酒肴,樂飲極歡。事見《晉書·陶侃傳》。后世傳為美談,并常以喻賢母。元秦簡夫有《晉陶侃母剪發待賓》雜劇。亦省作“翦發”。
【翩其反矣】 《詩·小雅·角弓》:“骍骍角弓,翩其反矣!背p熹集傳: “翩,反貌。弓之為物,張之則內向而來,弛之則外反而去!焙笥脕肀硎就耆喾吹囊馑。
【翩翩公子】 舊時對風流而有文采的富貴子弟的譽稱。語出三國魏曹植《侍 太子坐》詩:“齊人進奇樂,歌者出西秦,翩翩我公子,機巧忽若神!
【翰林子墨】 語出《漢書·揚雄傳下》:“雄從至射熊館,還,上《長楊賦》, 聊因筆墨之成文章,故藉翰林以為主人,子墨為客卿以風。”后因以“翰林子墨”泛指辭人墨客。
【翼翼小心】 形容恭敬小心,絲毫不敢疏忽懈怠。
【翹足可待】 見“翹足而待”。
【翹足而待】 一舉足的時間內即可等到。言極短之時。
【翹首企足】 見“翹首跂踵”。
【翹首跂踵】 抬頭踮腳。形容盼望殷切。
【翻山越嶺】 形容野外工作或行進途中的辛苦。
【翻天作地】 猶言翻天覆地。形容鬧得很兇。
【翻天覆地】 ①形容變化巨大而徹底。②形容事情鬧得很兇。
【翻天蹙地】 形容迅猛勢盛。
【翻手是雨,合手是云】 同“翻云覆雨”。
【翻手為云,覆手為雨】 見“翻手是雨,合手是云”。
【翻江倒! ①形容水勢浩大。多喻力量或聲勢非常壯大。②形容吵鬧得很 兇或事情搞得亂七八糟。
【翻江攪! 見“翻江倒海”。
【翻來覆去】 ①形容不斷地翻轉身體。②形容多次重復。
【翻空出奇】 形容詩文、字畫等一反前人窠臼,以獨特的想象取勝。語本南 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神思》:“意翻空而易奇。”
【翻脣弄舌】 指用花言巧語搬弄是非。
【翻衾倒枕】 形容翻來覆去不能入睡。
【翻陳出新】 從舊的翻造出新的。
【翻云覆雨】 比喻反覆無常或慣于玩弄權術。語本唐杜甫《貧交行》:“翻 手作云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
【翻然改悔】 見“翻然悔悟”。
【翻然改圖】 迅速改變過來,另作打算。
【翻然悔悟】 形容很快認識到過錯而悔改醒悟。
【翻腸攪肚】 形容內心極度思念或感到非常不安。
【翻箱倒篋】 形容徹底地翻尋搜檢。
【翻箱倒櫃】 見“翻箱倒篋”。
【翻箱倒籠】 見“翻箱倒篋”。
【耀武揚威】 炫耀武力,顯示威風。今多用于貶義。
【紆硃曳紫】 見“紆硃拖紫”。
【紆硃拖紫】 亦作“紆硃曳紫”。形容地位顯貴。硃、紫指高官所佩印綬之 顏色。
【紆硃懷金】 佩硃綬,懷金印。形容身居高位。
【紆青拖紫】 謂身佩印綬。形容地位尊顯。
【紆青拕紫】 見“紆青拖紫”。
【紆青佩紫】 見“紆青拖紫”。
【紆佩金紫】 身佩印綬。謂身居高位。金,指;紫,指綬色。
【紆金曳紫】 佩帶金印紫綬。謂身居高位。
【紆尊降貴】 謂地位高的人,謙卑自抑,屈尊俯就。
【紅日三竿】 太陽升起已有三竹竿之高。謂時光已晚。
【紅男綠女】 裝飾艷麗的青年男女。
【紅情綠意】 指艷麗的春日景色。
【紅紫亂硃】 見“紅紫奪硃”。
【紅紫奪硃】 謂紅、紫以間色奪硃。比喻以邪奪正。
【紅燈綠酒】 ①形容享樂生活。②形容歡愉的生活。
【紅顏白發】 ①形容健壯不衰的老人。②紅顏少女和白發老翁。
【紅顏薄命】 謂美女遭遇不幸。
【紅爐點雪】 紅爐上著一點雪,立即融化。比喻一經點撥,立即悟解。
【約法三章】 《史記·高祖本紀》:“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 人及盜抵罪。”《漢書·刑法志》:“高祖初入關,約法三章!焙笾^訂立簡明的條款,以資遵守。
【約定俗成】 ①謂事物的名稱,初由人相約命定,習用既久,遂為社會公認。 ②泛指因長期習用,為社會所公認而固定下來。
【紈袴子弟】 指出身富貴家庭、不務正業的子弟。
【紈袴膏粱】 指精美的衣食。借指富貴人家的子弟。
【紈綺子弟】 紈袴子弟。
【素口罵人】 以茹素之口罵人。比喻偽善。
【素不相能】 一向合不來。
【素不相識】 彼此一向不認識。
【素車白馬】 ①古代兇、喪之事所用的白車白馬。②《後漢書·獨行傳·范 式》載:范式字巨卿,與張劭為友。劭死,式馳赴之,未至而喪已發引。既至壙,將窆,柩不肯進。遂停柩移時,乃見素車白馬,號哭而來。劭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笔揭驁探E而引,柩于是乃前。后遂以“素車白馬”為送葬之辭。③指一般的白色車馬。
【素昧平生】 一向不相識。
【素昧生平】 同“素昧平生”。
【素絲良馬】 《詩·鄘風·干旄》:“素絲紕之,良馬四之!编嵭{:“ 素絲者以為縷,以縫紕旌旗之旒縿。”硃熹集傳:“言衛大夫乘此車馬,建此旌旄,以見賢者。”后因以“素絲良馬”為禮遇賢士之辭。
【素絲羔羊】 《詩·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絲五紽。”毛傳:“ 素,白也;紽,數也。古者素絲以英裘,不失其制。”硃熹集傳:“南國化文王之政,在位皆節儉正直,故詩人美其衣服有常,而從容自得如此也!焙笠蛞浴八亟z羔羊”稱譽正直廉潔的官吏。
【素餐尸位】 即尸位素飡。謂居位食祿而不做事。
【素隱行怪】 同“索隱行怪”。謂探索隱晦的哲理,故作怪異的行為。《禮 記·中庸》:“子曰:‘素隱行怪,後世有述焉,吾弗為之矣。’”硃熹集注:“素,按《漢書》當作‘索’,蓋字之誤也。索隱行怪,言深求隱僻之理,而過為詭異之行也。”一說,素當見元李治《敬齋古今黈》卷二。
【索垢吹! 見“索垢疵”。
【索垢疵】 猶言吹毛求疵。
【索然無味】 毫無意味或毫無興致的樣子。
【索然寡味】 見“索然無味”。
【索隱行怪】 謂探索隱晦之事而行怪僻詭異之道。
【納污含垢】 包藏容納污穢之物。比喻包容壞人壞事。語出《左傳·宣公十 五年》:“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天之道也。”
【納污藏垢】 同“納污含垢”。
【納污藏疾】 《左傳·宣公十五年》:“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 國君含垢,天之道也!焙笠浴凹{污藏疾”比喻包容罪過錯失。
【納污藏穢】 同“納污含垢”。
【納垢藏污】 同“納污含垢”。
【納新吐故】 猶吐故納新。吸入新鮮的吐棄陳舊的。語出《莊子·刻意》: “吹呴呼吸,吐故納新!
【納履踵決】 見“納屨踵決”。
【納屨踵決】 穿鞋而后跟即破。極言生活貧困。
【紛至沓來】 形容連續不斷紛雜而來。
【紛紅駭綠】 形容花葉繁盛,隨風擺動。
【紛紛洋洋】 見“紛紛揚揚”。
【紛紛揚揚】 亦作“紛紛洋洋”。①形容雪花或似雪花般散片細物紛亂飄揚。 ②指傳說紛紜。
【紛紛擁擁】 紛亂擁擠。
【紛紛攘攘】 紛亂;騷亂。
【紛紛穰穰】 見“紛紛攘攘”。
【紙上空談】 謂不切實際的空論。
【紙上談兵】 據《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載: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 括,少時學兵法,善于談兵,以為天下無敵。嘗與其父言兵事,父雖不能難倒他,但不以為然。后趙括代廉頗為將,在長平之戰中為秦將白起所敗,趙卒被坑者數十萬人。趙國名臣藺相如曾說“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焙笠蛑^空談理論不切實際為“紙上談兵”。亦作“紙上譚兵”。
【紙上譚兵】 見“紙上談兵”。
【紙落云煙】 晉潘岳《楊荊州誄》:“翰動若飛,紙落如云。”后遂以“紙 落云煙”贊譽落筆輕捷,揮灑自如。
【紙貴洛城】 見“紙貴洛陽”。
【紙貴洛陽】 晉左思構思十年,寫成《三都賦》,豪富之家競相傳抄,洛陽 為之紙貴。事見《文選·左思〈三都賦〉》李善題解引臧榮緒《晉書》及《晉書·文苑傳·左思》。后因以“紙貴洛陽”形容著作風行一時,流傳甚廣。
【紙筆喉舌】 比喻社會輿論。
【紙醉金迷】 語出宋陶穀《清異錄·居室》:“(癰醫孟斧)有一小室,窗 牖煥明,器皆金飾,紙光瑩白,金彩奪目,所親見之,歸語人曰:‘此室暫憩,令人金迷紙醉。’”原比喻使人沉醉的繁華富麗的境況。 后用以比喻奢侈豪華的享樂生活。
【紋風不動】 形容一點兒也不動。
【紋絲不動】 形容一點兒沒有動。
【紋絲沒動】 見“紋絲不動”。
【細入毫芒】 形容細微到極點。
【細大不捐】 小的大的都不舍棄。
【細大不逾】 大小皆不超越。
【細大無遺】 猶言細大不捐。
【細不容發】 比喻十分細小。
【細水長流】 翟灝《通俗編·地理》引《遺教經》:“汝等常勤精進,譬如 小水常流,則能穿石!北扔髁α侩m小而堅持不懈,必能成功。后以“細水長流”比喻精細安排,長遠打算。
【細枝末節】 比喻細小而無關緊要的事情或問題。
【細雨和風】 ①細潤的雨,和煦的風。②用以比喻和婉不粗暴的方式或態度。
【細針密線】 見“細針密縷”。
【細針密縷】 針線細密。比喻細致周密。
【累月經年】 多歷年月。
【累塊積蘇】 堆砌的土塊與積聚的柴草;蚪柚负喡木邮摇
【累蘇積磈】 見“累塊積蘇”。
【累牘連篇】 形容文字多而長。
【終而復始】 不斷地循環往復。
【終身大事】 關系一生的大事。多指男女婚嫁。
【終始不渝】 自始至終,一直不變。
【終始若一】 自始至終都不改變。
【終南捷徑】 ①唐盧藏用舉進士,隱居終南山中,以翼征召,后果以高士名 被召入仕,時人稱之為隨駕隱士。司馬承禎嘗被召,將還山,藏用指終南山曰:“此中大有嘉處!背械澬煸唬骸耙云鸵曋,仕官之捷徑耳!币娞苿⒚C《大唐新語·隱逸》。后因以“終南捷徑”比喻謀求官職或名利的捷徑。②比喻達到目的的便捷途徑。
【終焉之志】 在此安身終老的想法。
【弦外之音】 同“弦外之音”。喻指含蓄不盡的言外之意。
【弦外之意】 《南葉·范曄傳》:“吾於音樂,聽功不及自揮,但所精非雅 聲為可恨,然至於一絕處,亦復何異邪。其中體趣,言之不可盡。弦外之意,虛響之音,不知所從而來!焙笠蛞杂髡Z言中隱含著的深意。
【弦外之響】 喻言外之意。
【弦外遺音】 《禮記·樂記》:“清廟之瑟,硃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嘆,有 遺音者矣!编嵭ⅲ骸斑z,猶馀也!焙笠蛑^樂聲中蘊含有令人難忘的韻味為“弦外遺音”。亦以喻文辭、語言中的言外之意。
【結舌杜口】 謂緘默不言。
【結舌鉗口】 見“結舌杜口”。
【結草銜環】 見“結草銜環”。
【結草銜環】 結草用春秋魏顆事,見《左傳·宣公十五年》。銜環用漢楊寶 事:漢楊寶救一黃雀,夜有黃衣童子以白玉環四枚與寶,曰:“令君子孫潔白,位登三事,當如此環矣!币姟夺釢h書·楊震傳》李賢注引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后以“結草銜環”為感恩圖報之典。
【結駟列騎】 見“結駟連騎”。
【結駟連騎】 高車駿馬連接成隊。形容高貴顯赫。
【結駟連鑣】 見“結駟連騎”。
【結黨營私】 結成黨羽,謀求私利。
【紫芝眉宇】 《新唐書·卓行傳·元德秀》:“元德秀字紫芝,河南河南人。 質厚少緣飾……德秀善文辭,作《蹇士賦》以自況。房琯每見德秀,嘆息曰:‘見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盡!焙笠蛴谩白现ッ加睢睘榉Q頌人德行高潔之詞。
【紫氣東來】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 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終”司馬貞索隱引漢劉向《列仙傳》:“老子西游,關令尹喜望見有紫氣浮關,而老子果乘青牛而過也!焙笏煲浴白蠚鈻|來”表示祥瑞。
【紫綬金章】 紫色印綬和金印,古丞相所用。借指貴官。
【絡繹不絕】 亦作“絡驛不絕”。形容人、馬、車、船等連續不斷。
【絡驛不絕】 見“絡繹不絕”。
【絕少分甘】 見“絕甘分少”。
【絕仁棄義】 謂拋棄世俗的仁義,回復到純樸的本性。
【絕甘分少】 拒絕甘美的食物,與眾人分享少量的東西。謂自己不圖享受, 待人優厚。
【絕世無雙】 冠絕當代,獨一無二。
【絕地天通】 《書·呂刑》:“乃命重黎,絕地天通,罔有降格!笨讉鳎 “重即羲,黎即和。堯命羲和世掌天地四時之官,使人神不擾,各得其序,是謂絕地天通。言天神無有降地,地祇不至於天,明不相干!币庵^使天地各得其所,人于其間建立固定的綱紀秩序。
【絕妙好詞】 見“絕妙好辭”。
【絕妙好辭】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捷悟》:“魏武嘗過曹娥碑下,楊 脩從。碑背上見題作‘黃絹幼婦,外孫蒱臼’八字。魏武謂脩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蠲憚e記所知。脩曰:‘黃絹,色絲也,於字為絕。幼婦,少女也,於字為妙。外孫,女子也,於字為好。蒱臼,受辛也,於字為辭。所謂絕妙好辭也!焙笥靡灾笜O其美妙的文辭。
【絕長補短】 從長的地方截取一部分接補在短的地方。本指計量國土縱廣而 言。
【絕長繼短】 見“絕長補短”。
【絕長續短】 見“絕長補短”。
【絕後光前】 猶言空前絕后。
【絕後空前】 見“絕後光前”。
【絕倫逸群】 出眾超群。
【絕倫超群】 出眾超群。
【絕處逢生】 謂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又有了生路。
【絕無僅有】 極其少有。
【絕圣棄知】 見“絕圣棄智”。
【絕圣棄智】 謂摒棄聰明智巧。
【絕群拔類】 同“絕類離群”。出眾超群。
【絕薪止火】 《漢書·枚乘傳》:“欲湯之凔,一人炊之,百人揚之,無 益也,不如絕薪止火而已!焙笥谩敖^薪止火”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絕類離倫】 同“絕類離群”。出眾超群。
【絕類離群】 ①出眾超群。②與人群隔絕。脫離塵俗。
【絞盡腦汁】 用盡心思。
【統籌兼顧】 通盤籌劃,照顧全局。
【絮果蘭因】 比喻結局不幸之因緣遇合。以蘭花之馨香喻美好之前因,以飛 絮之飄泊喻離散之后果。
【絮酒炙雞】 《後漢書·徐稚傳》“設雞酒薄祭”李賢注引三國吳謝承《後 漢書》:“稚諸公所辟雖不就,有死喪負笈赴吊。常於家豫炙雞一只,以一兩綿絮漬酒中,暴乾以裹雞,徑到所起冢外,以水漬綿使有酒氣,斗米飯,白茅為藉,以雞置前,醊酒畢,留謁則去,不見喪主!焙笠浴靶蹙浦穗u”指菲薄的祭品。
【絲分縷析】 見“絲分縷解”。
【絲分縷解】 細致而有條理的分析。
【絲竹中年】 《晉書·王羲之傳》:“謝安嘗謂羲之曰:‘中年以來,傷於 哀樂,與親友別,輒作數日惡!酥唬骸暝谏S,自然至此,頃正賴絲竹陶寫。’”后因謂中年人以絲竹陶情排遣哀傷為“絲竹中年”。
【絲竹筦弦】 見“絲竹管弦”。
【絲竹管弦】 弦樂器和管樂器。亦泛指音樂。管,亦作“筦”。
【絲析發解】 比喻細密而有條理地分析剖解。
【絲恩發怨】 微細的恩怨。
【絲紛櫛比】 像絲一樣紛繁,像梳齒一樣排列。形容紛繁羅列。
【絲絲入扣】 織布時每條經線都有條不紊地從筘中通過。比喻一一合度,絲 毫沒有差錯?,同“筘”,織布機上的機件。
【綆短汲深】 用短繩系器汲取深井的水。比喻淺學不足以悟深理。《莊子· 至樂》:“昔者管子有言……褚小者不可以懷大,綆短者不可以汲深!焙蠖嘁浴敖幎碳成睢睘榱π∪沃、不能勝任的謙詞。
【綆短絕泉】 猶言綆短汲深。
【經一失,長一智】 見“經一事,長一智”。
【經一事,長一智】 謂經歷一次事情或失誤,可增長一分才智。
【經天緯地】 ①《國語·周語下》:“經之以天,緯之以地,經緯不爽,文 之象也!北局敢蕴斓貫榉ǘ。后以“經天緯地”、“經緯天地”謂經營天下,治理國政。②形容政治才識卓越不凡。
【經文緯武】 謂治理國家以文治為主,武功為輔。
【經世之才】 猶言經國之才。
【經邦論道】 謂治理國家,談論治國之道。亦比喻居于高位。
【經年累月】 形容經歷的時間十分長久。
【經武緯文】 見“經文緯武”。
【經明行修】 ①經學博洽,德行美善。②古代選拔人才的科目之一。
【經國之才】 治理國家的才干。
【經綸滿腹】 形容人飽學而有處理大事的才能。亦泛指人很有學問。
【經緯天下】 治理國家。
【經緯天地】 見“經天緯地”。
【經營慘淡】 見“經營慘澹”。
【經營慘! 苦心從事。亦指對藝術創作的苦心構思。
【絺句繪章】 雕琢文辭,修飾章句。
【絺章飾句】 同“絺句繪章”。
【絺章繪句】 同“絺句繪章”。
【絺辭繪句】 同“絺句繪章”。
【絺繪章句】 同“絺句繪章”。
【綾羅綢緞】 泛指絲織品。
【緊要關頭】 緊急重要的時刻。
【緊急關頭】 見“緊要關頭”。
【緊鑼密鼓】 戲開場前鑼鼓敲得緊密。比喻公開活動前的緊張準備。
【綺襦紈袴】 見“綺襦紈绔”。
【綺襦紈绔】 綾綢衣褲。綾綢之類古代為顯貴者所服,因用以指富貴子弟。 多含貶義。
【線斷風箏】 斷了線的風箏。喻失去聯系,無從尋覓。
【綽有馀! ①《孟子·公孫丑下》:“我無官守,我無言責也,則吾進退 豈不綽綽然有馀裕哉?”趙歧注:“進退自由,豈不綽綽然舒緩有馀裕乎?綽、裕,皆寬也!焙笠蛞浴熬b有馀裕”形容態度從容、不慌不忙。②用以形容寬裕、富馀。
【綽有馀暇】 同“綽有馀裕”。形容態度從容。
【綽然有馀】 同“綽有馀!薄P稳輰捲、富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