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肝鏤腎】 同“雕肝琢腎”。
【雕虎焦原】 《尸子》:“中黃伯曰:余左執太行之■而右搏雕虎。”又: “莒國有石焦原者,廣尋,長五十步,臨百仞之谿,莒國莫敢近也。有以勇見莒子者,獨卻行劑踵焉。”后以“雕虎焦原”謂壯士履險。
【雕風鏤月】 刻意吟風弄月。
【雕章琢句】 見“雕章鏤句”。
【雕章縟彩】 比喻文彩絢爛。
【雕章鏤句】 比喻刻意修飾文辭。
【彫章鏤句】 謂刻意雕琢詞章。
【雕章繪句】 見“雕章鏤句”。
【雕梁畫棟】 雕花、彩繪的棟梁。亦借指有彩繪裝飾的富麗堂皇的房屋。
【雕楹碧檻】 雕鏤彩繪的柱子和碧色欄桿。
【雕盤綺食】 精美的器皿及食物。
【雕龍畫鳳】 刻繪龍鳳;刻繪的龍鳳。
【雕墻峻宇】 同“峻宇雕墻”。
【雕蟲小巧】 猶言雕蟲小技。
【雕蟲小技】 比喻微末的技能。多指刻意雕琢詞章的技能。
【彫蟲小技】 指刻意雕琢詞章的微小技能。
【雕蟲小事】 猶言雕蟲小技。
【雕蟲小藝】 猶言雕蟲小技。
【雕蟲末伎】 見“雕蟲末技”。
【雕蟲末技】 亦作“雕蟲末伎”。猶言雕蟲小技。
【雕蟲刻篆】 見“雕蟲篆刻”。
【雕蟲篆刻】 漢揚雄《法言·吾子》:“或問:‘吾子少而好賦?’曰:‘ 然。童子雕蟲篆刻!矶唬弧畨逊虿粸橐病!卑,“蟲”指蟲書,“刻”指刻符,各為一種字體。后以“雕蟲篆刻”喻詞章小技。南朝梁沈約《答陸厥問聲韻書》:“是以子云譬之雕蟲篆刻,云壯夫不為。”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書》:“然而不肖者,茍能雕蟲篆刻之學,以此進至乎公卿。”況周頤《蕙風詞話》卷五:“適承元明詞敝甚,欲推尊斯道,一洗雕蟲篆刻之譏。”亦作“雕蟲刻篆”。明高濂《玉簪記·下第》:“不須淚漣。有日眉揚額點,且自雕蟲刻篆,我這里侭清閒。”一說,“雕蟲”猶“蟲鏤”(“彤鏤”),“篆刻”猶“■刻”。參閱蔣禮鴻《義府續貂》。
【彫蟲篆刻】 蟲書、刻符分別為秦書八體之一,西漢時蒙童所習。因以“彫 蟲篆刻”喻詞章小技。
【雕蟲薄技】 猶言雕蟲小技。
【雕鏤藻繪】 比喻刻意修飾文辭。
【雙柑斗酒】 唐馮贄《云仙雜記》卷二:“戴颙春攜雙柑、斗酒,人問何之, 曰:‘往聽鸝聲。此俗耳針砭,詩腸鼓吹,汝知之乎?’”后遂用為春日雅游的典故。
【雙桂聯芳】 比喻兄弟二人俱獲功名。
【雙宿雙飛】 ①雌雄同宿并飛。②比喻男女起居相共,形影不離。
【雙喜臨門】 謂兩年喜事一齊到來。
【雙鳧一雁】 漢蘇武出使匈奴被羈,歸國時留別李陵的詩中有“雙鳧俱北飛, 一雁獨南翔”之句。后以“雙鳧一雁”為感傷離別之詞。
【雙管齊下】 兩手各握一支毛筆,同時作畫。比喻兩方面或兩件事同時進行。 語本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故事拾遺》:“唐張璪員外畫山水松石名重於世。尤於畫松特出意象,能手握雙管一時齊下,一為生枝,一為枯幹,勢凌風雨,氣傲煙霞!
【雞犬不安】 見“雞犬不寧”。
【雞犬不留】 謂斬盡殺絕。
【雞犬不寧】 語出唐柳宗元《捕蛇者說》:“譁然而駭者,雖雞犬不得寧 焉。”
【雞犬不聞】 形容極為荒涼冷僻。
【雞犬不驚】 形容軍隊紀律嚴明,秋毫無犯。
【雞犬升天】 比喻依附于有權勢的家人、親友而得勢。語出漢王充《論衡· 道虛》:“淮南王劉安坐反而死,天下并聞,當時并見,儒書尚有言其得道仙去,雞犬升天者!币嘧鳌半u犬昇天”、“雞犬升天。”
【雞犬昇天】 見“雞犬升天”。
【雞犬相聞】 謂人煙稠密。語出《老子》:“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 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雞犬桑麻】 雞鳴犬吠,桑茂麻盛。古代多用以形容農村生活安定。
【雞犬無驚】 見“雞犬不驚”。
【雞毛蒜皮】 比喻無關緊要的小事或毫無價值之物。
【雞皮鶴發】 皮膚起皺,頭發變白。形容衰老。
【雞爭鵝斗】 比喻爭吵。
【雞骨支床】 謂瘦骨嶙峋,衰弱之至。
【雞飛狗叫】 猶言雞飛狗走。
【雞飛狗走】 雞嚇得飛起來,狗嚇得逃跑。形容驚慌失措,亂成一團。
【雞飛狗跳】 同“雞飛狗走”。
【雞飛蛋打】 比喻兩頭落空,一無所得。
【雞豚之息】 比喻微小的收益。
【雞零狗碎】 謂事物零零碎碎,不完整。
【雞腸狗肚】 比喻狹窄的度量,狠毒的心腸。
【雞鳴犬吠】 見“雞鳴狗吠”。
【雞鳴戒旦】 怕失曉而耽誤正事,天沒亮就起身。語本《詩·齊風·雞鳴序》: “《雞鳴》,思賢妃也。哀公荒淫怠慢,故陳賢妃貞女夙夜警戒相成之道焉!
【雞鳴狗吠】 亦作“雞鳴犬吠”。①形容百姓安居樂業。語出《孟子·公孫 丑上》:“雞鳴狗吠相聞,而達乎四境,而齊有其民矣。”焦循正義:“此必時俗語。故《老子》亦云:‘樂其俗,安其居,鄰里相望,雞犬之聲相聞!雹谛稳輵饋y,變亂。
【雞鳴狗盜】 見“雞鳴狗盜”。
【雞鳴狗盜】 亦作“雞鳴狗盜”。①學雄雞啼明,裝狗進行偷竊。語本《史 記·孟嘗君列傳》:“(秦昭王)囚孟嘗君,謀欲殺之。孟嘗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原得君狐白裘!藭r孟嘗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無雙,入秦獻之昭王,更無他裘。孟嘗君患之,徧問客,莫能對。最下坐有能為狗盜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為狗,以入秦宮藏中,取所獻狐白裘至,以獻秦王幸姬。幸姬為言昭王,昭王釋孟嘗君。孟嘗君得出,即馳去,更封傳,變名姓以出關。夜半至函谷關。秦昭王後悔出孟嘗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馳傳逐之。孟嘗君至關,關法雞鳴出客,孟嘗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為雞鳴,而雞齊鳴,遂發傳出!焙笥靡苑Q有卑微技能者。②形容行為低下卑劣。記·孟嘗君列傳》:“(秦昭王)囚孟嘗君,謀欲殺之。孟嘗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原得君狐白裘!藭r孟嘗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無雙,入秦獻之昭王,更無他裘。孟嘗君患之,徧問客,莫能對。最下坐有能為狗盜者,曰:‘臣能得狐白裘!艘篂楣,以入秦宮藏中,取所獻狐白裘至,以獻秦王幸姬。幸姬為言昭王,昭王釋孟嘗君。孟嘗君得出,即馳去,更封傳,變名姓以出關。夜半至函谷關。秦昭王後悔出孟嘗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馳傳逐之。孟嘗君至關,關法雞鳴出客,孟嘗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為雞鳴,而雞齊鳴,遂發傳出!焙笥靡苑Q有卑微技能者。②形容行為低下卑劣。
【雞鳴起舞】 指胸懷大志、及時奮發的豪壯氣概。
【雞鳴候旦】 見“雞鳴戒旦”。
【雞鳴馌耕】 比喻婦女勤儉治家。語本《詩·鄭風·女曰雞鳴》:“女曰 雞鳴,士曰昧旦!庇帧夺亠L·七月》:“馌彼南畝,田畯至喜!
【雞膚鶴發】 見“雞皮鶴發”。
【雞蟲得失】 唐杜甫《縛雞行》:“小奴縛雞向市賣,雞被縛急相喧爭。家 中厭雞食蟲蟻,不知雞賣還遭烹。蟲雞於人何厚薄,吾叱奴人解其縛。雞蟲得失無了時,注目寒江倚山閣!焙蟾淖冊猓员扔鳠o關緊要的細微得失。
【雞蟲得喪】 同“雞蟲得失”。
【雜亂無章】 混亂而無條理。語本唐韓愈《送孟東野序》:“其為言也,亂 雜而無章!彪s而無章!
【離山調虎】 比喻用計謀調動對方離開原地。
【離心離德】 謂各有異心,行動不和諧一致。
【離世異俗】 超脫世俗。
【離世遁上】 超脫世俗,回避君上。
【離世絕俗】 猶言離世異俗。
【離本依末】 見“離本趣末”。
【離本趣末】 丟掉根本,追逐末節。
【離本徼末】 猶言舍本逐末。
【離合悲歡】 指人生中分離、聚會、悲傷、歡樂等各種不同遭遇。
【離析分崩】 形容國家、集團或組織分裂瓦解。
【離析渙奔】 同“離析分崩”。
【離奇古怪】 十分奇特少見。
【離情別緒】 離別的情緒。
【離鄉別土】 同“離鄉背井”。
【離鄉別井】 見“離鄉背井”。
【離鄉背土】 見“離鄉別土”。
【離鄉背井】 離開故鄉,漂泊在外。
【離群索居】 離開同伴而孤獨生活。
【離經叛道】 見“離經畔道”。
【離經畔道】 ①謂思想、言行背離儒家經典和規范。②指背離占統治地位的 思想和行為規范。
【離蔬釋屩】 見“離蔬釋蹻”。
【離蔬釋蹻】 離開蔬食,脫去木屐(一說為草鞋)。比喻脫離清苦生活, 入身仕官。
【離離矗! 濃密挺拔貌。
【離鸞別鳳】 比喻分離的配偶。
【離鸞別鵠】 見“離鸞別鳳”。
【離鸞別鶴】 見“離鸞別鳳”。
【難分難舍】 形容關系密切,感情融洽,難以分離。
【難分難解】 ①雙方爭執、斗爭相持不下,難以分開。②兩情密切,難以分 離。
【難以為情】 情面上過不去。
【難兄難弟】 ①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陳元方子長文,有英 才,與季方子孝先各論其父功德,爭之不能決。咨之太丘。太丘曰:‘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眲⑿俗ⅲ骸耙蛔鳌诫y為弟,季方難為兄’。”意謂元方卓爾不群,他人難為其兄;季方也俊異出眾,他人難為其弟。后遂以“難兄難弟”指兄弟兩人才德俱佳,難分高下。②比喻兩物并美,各有千秋。亦作“難弟難兄”。③用于譏諷兩者同樣低劣。
【難兄難弟】 彼此曾共患難或同處困境的人。
【難乎其難】 非常困難。
【難乎為情】 見“難以為情”。
【難乎為繼】 不容易持續。
【難更仆數】 形容事物繁多,數不勝數。語本《禮記·儒行》:“遽數之不 能終其物,悉數之乃留,更仆未可終也。”鄭玄注:“仆,大仆也。君燕朝則正位掌擯相。更之者,為之將倦,使之相代。”
【難言之隱】 難于說出口的隱情。
【難弟難兄】 見“難兄難弟”。
【難能可貴】 不易做到的事居然做到,值得寶貴。語出宋蘇軾《荀卿論》: “子路之勇,子貢之辯,冉有之智,此三子者,皆天下之所謂難能而可貴者也!
【難舍難分】 見“難分難舍”。
【難進易退】 謂慎于進取,勇于退讓。
【難解難分】 ①雙方爭執、斗爭相持不下,難以分開。②兩情密切,難以分離。
【難鳴孤掌】 比喻力量單薄,難以成事。
【難兄難弟】 彼此曾共患難或同處困境的人。
【阮囊羞澀】 元陰時夫《韻府群玉·七陽》“一錢囊”:“(晉)阮孚持一 皁囊,游會稽,客問:‘囊中何物?’阮曰:‘但有一錢看囊,空恐羞澀。’”后因以“阮囊羞澀”為手頭拮據,身無錢財之典。
【阪上走丸】 在斜坡上滾泥丸。極言其輕而易舉。
【防不勝防】 形容要防備的太多,以致防備不過來。
【防心攝行】 謂防止雜念和注意言行。
【防萌杜漸】 猶言防微杜漸。
【防患未萌】 防止禍患于未發生之前。
【防患未然】 見“防患於未然”。
【防患于未然】 見“防患於未然”。
【防患於未然】 在禍患發生之前就加以預防。語本《易·既濟》:“君子以 思患而豫防之。”
【防禍于未然】 見“防禍於未然”。
【防禍於未然】 防止禍患于萌發之前。
【防微杜漸】 在錯誤或壞事剛萌發時,就加以制止,不使其發展。
【防微杜釁】 猶言防微杜漸。
【防意如城】 謂遏止私欲,如守城防敵。
【阿世取容】 迎合世俗,取悅于人。
【阿世媚俗】 曲意迎合當時社會的陳規陋俗。
【阿時趨俗】 迎合世俗和時尚。
【阿意取容】 曲從其意,以取悅于人。
【阿諛取容】 曲意奉承,取悅于人。
【阿黨比周】 相互勾結,相互偏袒,結黨營私。
【阿權膴仕】 阿附權勢,以求得高位厚祿。
【阿平絕倒】 據《晉書·衛玠傳》及《王澄傳》載,玠好言玄理,槴e王 澄字平子,兄昵稱之曰:“阿平”。有高名,少所推許,每聞玠言,輒嘆息絕倒。故時為之語曰:“衛玠談道,平子絕倒!焙笠蛞浴鞍⑵浇^倒”謂對對方的言論極為佩服。亦用為譏諷言論極為乖謬,常貽笑大方。
【阻山帶河】 靠山環河。謂形勢險要。
【附下罔上】 附和偏袒同僚或下屬,卻欺騙君上。
【附上罔下】 諂附君上而欺壓臣僚。
【附耳射聲】 謂傳聞異辭,捕風捉影。
【附炎趨熱】 比喻趨附時貴權勢。
【附庸風雅】 指某些人為裝點門面,追隨結交名士,從事有關文化方面的活 動(多含貶義)。風雅,本指《詩經》中的《國風》、《大雅》、《小雅》等,這里泛指文化。
【附勢趨炎】 謂奉承、依附有權勢的人。
【附會穿鑿】 將無關之事硬扯在一起牽強地解釋。
【附鳳攀龍】 同“攀龍附鳳”。
【附膚落毛】 《太平御覽》卷七四四引晉范亨《燕書》:“賈堅字世固,彎 弓三石馀。烈祖以堅善射,故親試之。乃取一牛置百步上,召堅使射,曰:‘能中之乎?’堅曰:‘少壯之時,能令不中;今已年老,正可中之。’恪大笑。射發一矢,拂脊;再一矢,磨腹。皆附膚落毛,上下如一。恪曰:‘復能中乎?’堅曰:‘所貴者以不中為奇,中之何難?’一發中之。堅時年六十馀,觀者咸服其妙!焙笠浴案侥w落毛”喻賦閑無正事可干。
【附影附聲】 盲目附和。
【附贅縣疣】 附生在皮膚上的小瘤。比喻多馀無用之物。
【附贅懸肬】 見“附贅縣疣”。
【附聲吠影】 比喻盲目附和。
【附翼攀鱗】 同“攀龍附鳳”。
【附驥攀鱗】 比喻追隨于有名望地位的人左右,以使自己成名。
【陂湖稟量】 語出《後漢書·黃憲傳》:“叔度汪汪若千頃陂,澄之不清, 淆之不濁,不可量也!焙笠蛞浴摆楹A量”比喻度量寬廣恢弘。
【陋巷簞瓢】 語出《論語·雍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 憂,回也不改其樂!焙笠蛞浴奥锖勂啊毙稳菁揖池毢钋蹇。
【降心下氣】 虛心下氣。
【降心相從】 屈己從人。
【降心俯首】 謂虛心下氣,恭順服從。
【降心順俗】 降低心志,隨順流俗。
【降本流末】 猶言舍本逐末。
【降志辱身】 降低自己的志向,屈辱自己的身份。
【降貴紆尊】 放下高貴身份的架子。
【降尊紆貴】 見“降貴紆尊”。
【降尊臨卑】 尊貴的人委曲自己的身分與地位較低的人交往。語本《禮記· 郊特牲》:“此降尊以就卑也!
【降顏屈體】 猶言卑躬屈膝。
【降龍伏虎】 使龍虎降服馴順。佛教和道教中都有降龍伏虎的故事!夺釢h 書·方術傳下·徐登》“又趙炳,字公阿,東陽人,能為越方”李賢注引《抱樸子》:“道士趙炳,以氣禁人,人不能起。禁虎,虎伏地,低頭閉目,便可執縛。”又引《異苑》:“趙侯以盆盛水,吹氣作禁,魚龍立見!蹦铣夯垧ā陡呱畟鳌ど癞愊隆ど婀罚骸澳芤缘z呪々下神龍!碧频佬独m高僧傳·習禪一·僧稠》:“聞兩虎交斗,咆響振巖,乃以錫杖中解,各散而去!焙蟪R浴敖谍埛ⅰ北扔鲬饎僦卮罄щy。
【陟罰臧否】 賞罰褒貶。
【升堂入室】 《論語·先進》:“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背p熹集注: “言子路之學,已造乎正大高明之域,特未深入精微之奧耳!焙笠浴吧萌胧摇敝溉说膶W問造詣精深。
【除狼得虎】 比喻除去一害又來一害。
【除惡務本】 鏟除惡勢力,必須杜絕根本。
【除惡務盡】 語本《左傳·哀公元年》:“臣聞‘樹德莫如滋,除害莫如 盡’!焙笠蛞浴俺龕簞毡M”謂鏟除惡勢力必須徹底干凈,不留后患。
【除殘去穢】 掃除殘馀,蕩滌污穢。喻指徹底革新。
【除暴安良】 鏟除強暴勢力,安撫善良百姓。
【除舊布新】 革除舊的,建立新的。
【除穢布新】 猶言除舊布新。
【陸離光怪】 形容現象奇異,色彩繁雜。
【陸離斑駁】 形容色彩絢麗燦爛。
【陸詟水栗】 謂聲威遠播,四方畏服。
【陵谷滄! 比喻世事巨變。
【陵勁淬礪】 強勁鋒利。
【陵弱暴寡】 謂欺凌弱小者和少數。語出《莊子·盜跖》:“自是之後,以 強陵弱,以眾暴寡!
【陳力就列】 指在所任職位上能恪盡職守。
【陳古刺今】 借古諷今。
【陳言老套】 陳舊的言詞和套數。
【陳言膚詞】 陳舊而膚淺的言詞。
【陳陳相因】 ①謂陳谷逐年增積。②比喻因襲陳舊,缺乏創新。
【陳詞濫調】 亦作“陳辭濫調”。陳舊、空泛的言詞。
【陳辭濫調】 見“陳詞濫調”。
【陰差陽錯】 見“陰錯陽差”。
【陰陽怪氣】 態度曖昧,說話神態詭譎。
【陰陽慘舒】 古以秋冬為陰,春夏為陽。意為秋冬憂戚,春夏舒快。指四時 的變化。語本漢張衡《西京賦》:“夫人在陽時則舒,在陰時則慘!
【陰疑陽戰】 《易·坤》:“陰疑於陽必戰!笨追f達疏:“陰盛為陽所疑, 陽乃發動欲除去此陰,陰既強盛,不肯退避,故必戰也!焙笏煲浴瓣幰申枒稹北扔髑致哉邭庋鎳虖,逼使被侵略者奮起自衛。
【陰錯陽差】 古代歷數術語。明王逵《蠡海集·歷數》:“陰錯陽差,有十 二月,蓋六十甲子分為四段,自甲子、己卯、甲午、己酉,各得十五辰。甲子之前三辰,值辛酉、壬戌、癸亥為陰錯;己卯之前三辰,值丙子、丁丑、戊寅為陽差;甲午之前三辰,值辛卯、壬辰、癸巳為陰錯;己酉之前三辰,值丙午、丁未、戊申為陽差。蓋四段中,每段除十二辰,各馀三辰,三四亦得十二辰,是為陰錯陽差也。甲子、甲午為陽辰,故有陰錯;己卯、己酉為陰辰,故有陽差也!焙笥靡员扔饕蚋鞣N偶然因素而造成了差錯。
【陰謀詭計】 暗中干壞事的計謀,陰險狡詐的計策。
【陰凝冰堅】 陰氣始凝結而為霜,漸積聚乃成堅冰。語本《易·坤》:“履 霜堅冰,陰始凝也。”喻小人漸漸得勢,地位漸趨穩固。
【陶情適性】 怡悅情性。
【隋珠和玉】 即隋珠和璧。
【隋珠和璧】 隋侯之珠與和氏之璧。泛指珍寶。
【隋珠荊璧】 即隋珠和璧。
【隋珠彈雀】 比喻處事輕重失當。
【隄潰蟻孔】 《韓非子·喻老》:“千丈之隄,以螻蟻之穴潰!焙笠 以“隄潰蟻孔”比喻小處疏忽,會釀成大禍。
【陽奉陰違】 表面遵從,暗中違反。
【陽春白雪】 ①戰國時楚國的高雅歌曲名!段倪x·宋玉〈對楚王問〉》: “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而已!崩钪芎沧ⅲ骸啊蛾柎骸、《白雪》,高曲名也!焙笠蛴靡苑褐父哐诺那。②喻指高深典雅、不夠通俗易懂的文藝作品。
【陽春有腳】 五代王仁!堕_元天寶遺事·有腳陽春》:“宋璟愛民恤物, 朝野歸美,時人咸謂璟為有腳陽春,言所至之處,如陽春煦物也!焙笏煲浴瓣柎河心_”稱譽賢明的官員。
【陽解陰毒】 謂表面和解背后下毒手。
【陽關大道】 ①指古代經過陽關通往西域的大道。語出唐王維《送劉司直赴 安西》詩:“絕域陽關道,胡沙與塞塵。”后泛指康莊大道。②比喻光明的道路。
【隔皮斷貨】 謂隔著封皮,判斷貨物的好壞。比喻憑外部現象推測內部底細。
【隔岸觀火】 比喻置身事外,采取袖手旁觀的態度。
【隔屋■椽】 比喻辦不到的、不自量力的事情。
【隔靴抓癢】 同“隔靴搔癢”。
【隔靴爬癢】 同“隔靴搔癢”。
【隔靴搔癢】 比喻說話、作文不中肯、不貼切、沒有抓住要害。亦比喻做事 不切實際,徒勞無功。
【隔墻有耳】 見“隔墻有耳”。
【隔壁■椽】 見“隔屋■椽”。
【隔壁聽話】 見“隔壁聽”。
【隔墻有耳】 語本《管子·君臣下》:“古者有二言:‘墻有耳,伏寇在側。 ’墻有耳者,微謀外泄之謂也。”后以“隔墻有耳”謂墻外有人偷聽,秘密泄漏。
【隙穴之窺】 比喻執著地努力,最后達到目的。
【隕身糜骨】 猶言粉身碎骨。
【隕雹飛霜】 漢王充《論衡·感虛》:“鄒衍無罪,見拘於燕,當夏五月, 仰天而嘆,天為隕霜!薄短接[》卷八七八引《晉書》:“武帝時五月雹,傷禾麥壞屋,時王濬有大功被陷,帝不斷!焙笠浴半E雹飛霜”指遭受冤枉和誣陷。
【際地蟠天】 《莊子·刻意》:“上際於天,下蟠於地!焙笠蛞浴半H地蟠 天”形容遍及天地間。
【際遇風云】 見“際會風云”。
【際會風云】 遭逢到好的際遇。
【隨人作計】 謂順應他人意旨行事。
【隨人俯仰】 謂隨波逐流,從俗浮沉。
【隨方逐圓】 ①謂立身行事無定則。②根據物體的形狀、地形的高低等作出 與之相適應的設計構造。
【隨方就圓】 處事順應形勢和情況的變化;待人隨和而不固執。
【隨心所欲】 謂任憑意愿行事。
【隨世沈浮】 猶言隨俗沉浮。
【隨地隨時】 見“隨時隨地”。
【隨行逐隊】 猶言跟著眾人一道。
【隨行就市】 謂按市場行情行事。
【隨車甘雨】 見“隨車致雨”。
【隨車夏雨】 見“隨車致雨”。
【隨車致雨】 謂時雨跟著車子而降。比喻官吏施行仁政及時為民解憂。
【隨近逐便】 就近,圖方便。
【隨物賦形】 謂針對客觀事物本身的不同形態給予形象生動的描繪。
【隨物應機】 順應事物而機變。
【隨波逐流】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夫圣人者,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 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后因以“隨波逐流”比喻無原則、無立場地與世相浮沉。
【隨波逐浪】 ①隨著波浪飄蕩。②顛沛貌。③猶言隨波逐流,隨大流。④謂 同行同止。
【隨波逐塵】 猶言隨波逐流。
【隨俗沈浮】 謂順隨世俗,沒有己見。
【隨俗浮沈】 見“隨俗沈浮”。
【隨風逐浪】 ①奔波;顛沛。②猶言隨大流。
【隨風倒舵】 猶言看風使舵。
【隨風轉舵】 見“隨風倒舵”。
【隨珠和璧】 隨侯珠與和氏璧的并稱。傳說古代隨國姬姓諸侯見一大蛇傷斷, 以藥敷之而愈;后蛇于江中銜明月珠以報德,因曰隨侯珠,又稱靈蛇珠。楚人卞和于荊山得一璞玉,先后獻給武王、文王,均以為石,和以欺君罪被砍斷兩足;成王登位,使人剖璞,果得夜光寶玉,因命之曰和氏璧。事見《韓非子·和氏》、《淮南子·覽冥訓》。后以“隨珠和璧”泛指珍寶或珍寶中的上品。
【隨珠荊玉】 同“隨珠和璧”。
【隨珠彈雀】 《莊子·讓王》:“今且有人於此,以隨侯之珠,彈千仞之雀, 世必笑之。是何也?則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輕也!焙笠蛞浴半S珠彈雀”比喻處理事情輕重失當,得不償失。
【隨時制宜】 按當時情勢采取適宜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