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成語大全(下)之 4 —— 計 12,103

 

 

 

 


相關網(wǎng)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忙不擇價】 匆忙中售貨要不了好價錢。

【忙中有失】 匆忙當中難免有失誤。

【忙忙碌碌】 見“忙碌碌”。

【忙里偷閒】 在繁忙中抽出一點空閑時間。

【忠心赤膽】 形容十分忠誠。

【忠心耿耿】 形容非常忠誠。耿耿,誠信貌。

【忠心貫日】 見“忠貫日月”。

【忠肝義膽】 猶忠心赤膽。

【忠言逆耳】 謂正直的勸告聽起來不順耳。

【忠貫日月】 忠誠之心上貫日月。形容忠誠至極。

【忠貫白日】 見“忠貫日月”。

【忠驅義感】 謂為忠心所驅使,為正義所感召。

【念念不忘】 ①片刻不忘。②指不斷地考慮或想念而不忘記。

【念念有詞】 ①自言自語地念著經(jīng)咒。②泛指自言自語。

【念茲在茲】 《書·大禹謨》:“帝念哉!念茲在茲,釋茲在茲。名言茲在 茲,允出茲在茲,惟帝念功。”孔傳:“茲,此;釋,廢也。念茲人,在此功;廢茲人,在此罪。言不可誣。”后謂念念不忘于某一事情。

【忿不顧身】 同“奮不顧身”。

【忿火中燒】 猶言怒火中燒。

【忿世嫉俗】 同“憤世嫉俗”。

【忿忿不平】 同“憤憤不平”。

【忿然作色】 氣憤地變了臉色,發(fā)怒。

【忽冷忽熱】 謂時而冷靜,時而情感沖動。

【忽忽不樂】 失意而不愉快。

【快人快性】 謂為人爽直痛快,不忸怩作態(tài)。

【快人快語】 直爽人說直爽話。指人性格爽直。

【快刀斬麻】 見“快刀斬亂麻”。

【快刀斬亂麻】 《北齊書·文宣帝紀》:“高祖嘗試觀諸子意識,各使治亂 絲,帝獨抽刀斬之,曰:‘亂者須斬!’”后因以“快刀斬亂麻”比喻以果斷迅捷的手段解決紛繁復雜的問題。

【快刀斬亂絲】 見“快刀斬亂麻”。

【快心遂意】 猶言稱心如意。

【快心滿志】 見“快心遂意”。

【快心滿意】 見“快心遂意”。

【快馬加鞭】 比喻快上加快。

【思不出位】 慮事不逾越自己的職分。語本《易·艮》:“《象》曰:兼山 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王弼注:“各止其所,不侵官也。”

【思如涌泉】 極言文思充沛。

【思前想後】 ①想想前面,又想想后頭。形容反復思念。②指反復考慮。

【思婦病母】 謂因想念妻子欲歸家鄉(xiāng)而托言母病。喻作偽。

【思歸其雌】 謂退藏潛服。語本《老子》:“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

【怨入骨髓】 形容怨恨到了極點。

【怨女曠夫】 指已到婚齡而沒有合適配偶的男女。語本《孟子·梁惠王下》: “內無怨女,外無曠夫。”

【怨天尤人】 怨恨命運,責怪別人。語本《論語·憲問》:“子曰:不怨天, 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

【怨天怨地】 ①謂怨恨天地。②多指埋怨不休。

【怨氣沖天】 形容怨憤之極。

【怨家債主】 佛教語。指前世或今生結怨欠債者。

【怨聲載道】 到處都是怨恨之聲。形容怨恨者之多。

【急不及待】 見“急不可待”。

【急不可耐】 見“急不可待”。

【急不可待】 急得不能再等待。形容十分急迫。

【急不擇言】 急得來不及選擇詞句。

【急不擇途】 猶慌不擇路。

【急中生智】 在緊急的時候猛然想出了辦法。

【急公好施】 謂熱心公益,樂于施舍。

【急公好義】 熱心公益,見義勇為。

【急功好利】 見“急功近利”。

【急功近名】 急于求成,貪圖虛名。

【急功近利】 急于謀求眼前的功利。語本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對膠西王》: “仁人者正其道不謀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

【急吏緩民】 對官員嚴格,對百姓寬和。

【急竹繁絲】 見“急管繁弦”。

【急如星火】 像流星一樣急促閃過。形容非常急迫。

【急拍繁弦】 猶言急管繁弦。

【急杵搗心】 形容驚異不安的心情。

【急於求成】 急欲達到目的。

【急於星火】 比一閃而過的流星還快。形容非常急迫。

【急風暴雨】 見“急風驟雨”。

【急風驟雨】 急劇的風雨。常用以形容聲勢浩大而迅猛。

【急起直追】 立即行動起來,努力向前追趕。

【急脈緩灸】 原指中醫(yī)遇急促的脈象時治以緩和的灸法。比喻以和緩的方法 對付急事。亦借喻在撰寫詩文時,有意放松筆調,以造成頓挫之勢。

【急脈緩受】 見“急脈緩灸”。

【急流勇退】 宋陳摶約錢若水相晤。錢至,見陳與一老僧擁爐而坐。僧視若 水良久,以火箸畫灰作“做不得”三字,徐曰:“是急流中勇退人也。”意思說錢若水做不了神仙,但也不是久戀官場的人。后錢官至樞密副使,年四十即退休。見宋邵伯溫《聞見前錄》卷七。后因以“急流勇退”比喻在官場得意時及時引退,以明哲保身。

【急處從寬】 在緊急情況下并不緊張。

【急景流年】 形容光陰易逝。

【急痛攻心】 心里感到極度的焦急與悲痛。

【急管繁弦】 形容節(jié)拍急促,演奏熱鬧的樂奏。

【急斂暴徵】 嚴急而苛猛的賦稅。

【急轉直下】 ①謂情況突然轉變而很快地順勢向下發(fā)展。②謂順勢立刻轉變 話題。

【怒不可遏】 憤怒得難以抑制。

【怒火中燒】 形容心中懷著極大的憤怒。

【怒火沖天】 形容憤怒之極,無法抑制。

【怒目而視】 圓睜著眼睛怒視對方。

【怒目橫眉】 眼睛圓睜,眉毛橫豎。形容兇惡之貌。

【怒形於色】 心中的忿怒表現(xiàn)在臉上。

【怒氣沖天】 形容無比憤怒。

【怒氣沖沖】 盛怒貌。

【怒發(fā)沖冠】 頭發(fā)直豎,頂起帽子。形容盛怒。語本《史記·廉頗藺相如列 傳》:“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fā)上沖冠。”

【怯防勇戰(zhàn)】 小心防守而勇于戰(zhàn)斗。

【怙才驕物】 猶言恃才傲物。

【怙過不悛】 堅持錯誤不改。

【怙終不悔】 見“怙終不悛”。

【怙終不悛】 有所恃而終不悔改。語本《書·舜典》:“眚災肆赦,怙終賊 刑。”孔傳:“怙奸自終,當刑殺之。”

【怙惡不悛】 堅持作惡,不肯改悔。語本《左傳·隱公六年》:“長惡不悛, 從自及也。”

【怙頑不悛】 猶言頑固不化。

【怵目驚心】 猶言觸目驚心。

【性命交關】 指有關生命的事情。形容事關重大。

【性命關天】 猶言性命交關。

【性急口快】 性子急,有話就說。

【怕死貪生】 同“貪生怕死”。

【怕硬欺軟】 害怕強硬的,欺負軟弱的。

【怕痛怕癢】 比喻畏首畏尾,顧慮重重。

【憐牙悧齒】 謂口齒伶俐,很會講話。

【怪力亂神】 指關于怪異、勇力、叛亂、鬼神之事。語出《論語·述而》: “子不語怪、力、亂、神。”

【怪形怪狀】 奇異古怪的形態(tài)、樣子。

【怪事咄咄】 同“咄咄怪事”。

【怪雨盲風】 猶疾風暴雨。

【怪誕不經(jīng)】 離奇古怪,不合常理。

【怪模怪樣】 謂形態(tài)奇怪。

【怪聲怪氣】 形容聲音、語調、唱腔等滑稽或古怪難聽。

【怡志養(yǎng)神】 怡養(yǎng)神志,使之安適愉快。

【怡性養(yǎng)神】 怡悅精神,使之安適愉快。

【怡情悅性】 使心情怡悅舒暢。

【怡情理性】 陶冶性情。

【怡情養(yǎng)性】 怡養(yǎng)性情。

【怡然自若】 喜悅而無拘束貌。

【怡然自得】 喜悅而滿足貌。

【怡顏悅色】 猶和顏悅色。

【恐後爭先】 同“爭先恐後”。

【恥居王後】 《新唐書·文藝傳上·王勃》:“勃與楊烱、盧照鄰、駱賓 王皆以文章齊名,天下稱‘王、楊、盧、駱’,號‘四杰’。烱嘗曰:‘吾鬼在盧前,恥居王後。’議者謂然。”后因以“恥居王後”指在文名上恥于處在不及己者之后。

【恥與噲伍】 漢初,韓信由楚王降封為淮陰侯,日夜怨望。有一次,他順便 去看望樊噲,樊噲跪拜送迎。出來后,韓信笑著說:“生乃與噲等為伍。”見《史記·淮陰侯列傳》。后以“恥與噲伍”指不愿與粗鄙庸碌之人為伍。

【恩不放債】 對親人不宜放債。意謂免因錢財交往而致發(fā)生怨懟。恩,指親 人。

【恩同山岳】 猶恩重如山。

【恩同再造】 謂恩德之大猶如使己再生。

【恩重如山】 恩德像山一樣重。謂恩德極大。

【恩將仇報】 謂受人恩惠卻反而報以仇恨。

【息事寧人】 ①謂不生事擾民。②泛指平息人事糾紛。

【息息相通】 呼吸相通。比喻彼此契合無間或關系密切。

【息息相關】 猶息息相通。

【息黥補劓】 謂修整面容殘缺,恢復本來面目。后用以喻改過自新。語本《 莊子·大宗師》:“許由曰:‘而奚來為軹,夫堯既已黥汝以仁義,而劓汝以是非矣,汝將何以游夫遙蕩恣睢轉徙之涂乎?’意而子曰:‘……庸詎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補我劓,使我乘成以隨先生邪?’”成玄英疏:“我雖遭仁義是非殘傷性情,焉知造化之內不補劓息黥,令我改過自新,乘可成之道,隨夫子以請益耶?”郭慶籓集釋:“黥劓則形體不備,息之補之,復完成矣。”

【恣心縱欲】 見“恣情縱欲”。

【恣兇稔惡】 猶窮兇極惡。

【恣情縱欲】 謂無所顧忌地放縱情欲。

【恣無忌憚】 猶肆無忌憚。

【恣意妄為】 任意地胡作非為。

【恭行天罰】 奉天之命進行懲罰。古以稱天子用兵。語本《書·甘誓》:“ 今予惟恭行天之罰。”

【恭敬不如從命】 與其態(tài)度謙恭有禮,不如遵從人家的意見。常用為表示接 受對方款待或饋贈時的應酬語。

【恃才傲物】 自負其才,藐視他人。

【恃強凌弱】 依仗強暴,欺侮弱小。

【恓恓惶惶】 見“恓恓遑遑”。

【恢恢有馀】 《莊子·養(yǎng)生主》:“彼節(jié)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 有間,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馀地矣。”后以“恢恢有馀”謂寬廣而有馀裕。

【恢恑憰怪】 謂離奇怪異。

【恢詭譎怪】 見“恢恑憰怪”。

【忄互河一沙】 比喻極其渺小。

【忄互河沙數(shù)】 佛教浯。形容數(shù)量多至無法計算。

【恍如隔世】 好像隔了一世。多表示由于人事、景物變化很大而生的感慨。

【恍如夢寐】 好像做夢一樣。

【恍恍蕩蕩】 搖晃不定。

【恍然大悟】 猛然省悟。

【恫疑虛喝】 謂虛張聲勢,恐嚇威脅。喝,亦寫作“猲”。

【恫疑虛猲】 見“恫疑虛喝”。

【恬不知怪】 謂安然處之,不以為怪。語本漢賈誼《治安策》:“至於俗流 失,世壞敗,因恬而不知怪。”

【恬不知恥】 見“恬不知恥”。

【恬不知恥】 安然處之,不以為恥。

【恬不知羞】 見“恬不知恥”。

【恬不知愧】 見“恬不知恥”。

【恬不為怪】 猶言恬不知怪。

【恬不為意】 處之泰然,滿不在乎。

【恬言柔舌】 猶言甜言蜜語。

【恬淡無為】 心境清靜自適而無所營求。語本《莊子·刻意》:“夫恬惔 寂漠,虛無無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質也。”

【恬然自足】 謂胸中恬淡,無處不感到滿足。

【恰如其分】 謂言行舉措等恰當穩(wěn)妥,無過或不及。

【恰到好處】 謂言行舉措正好做到最適當之處。

【恨入骨髓】 比喻怨恨之極。語本《史記·秦本紀》:“繆公之怨此三人, 入於骨髓。”

【恨之入骨】 同“恨入骨髓”。

【恨相見晚】 見“恨相知晚”。

【恨相知晚】 謂遇到志同道合的人,以相識太晚而感到遺憾。

【恨鐵不成鋼】 比喻對所期望的人不求長進而表示焦急不滿。

【患得患失】 生怕得不到,得到以后又生怕失掉。謂斤斤計較個人得失。語 本《論語··陽貨》:“子曰:‘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茍患失之,無所不至矣!’”何晏集解:“‘患得之’者,患不能得之。楚俗言。”

【悠哉游哉】 悠閑自在。

【悠然自得】 謂神態(tài)從容,心情閑適。

【悠游自在】 見“悠游自得”。

【悠游自得】 同“悠然自得”。

【悉帥敝賦】 見“悉索敝賦”。

【悉索敝賦】 ①謂傾全國的軍事力量。古代按田賦出兵車、甲士,故稱兵為 “賦”。敝,謙詞,謂不精良。②指盡其所有以相供給。

【悉索薄賦】 見“悉索敝賦”。

【悖言亂辭】 胡言亂語。

【悍然不顧】 蠻橫地不顧一切。

【悃愊無華】 誠樸而不浮華。

【悔之不及】 同“悔之無及”。

【悔之晚矣】 后悔已來不及了。

【悔之無及】 后悔已來不及。

【悔不當初】 后悔當初不該這么做。

【悔其少作】 謂不滿其年輕時未成熟的作品。

【悔過自新】 悔改過錯,重新做人。

【悔罪自新】 悔改罪行,重新做人。

【悔讀南華】 宋計有功《唐詩紀事·溫庭筠》:“令狐綯曾以舊事訪於庭筠, 對曰:‘事出《南華》,非僻書也。或冀相公燮理之暇,時宜覽古。’綯益怒,奏庭筠有才無行,卒不登第。庭筠有詩曰:‘因知此恨人多積,悔讀《南華》第二篇。’”后以“悔讀《南華》”為慨嘆學識淵博而不為人所容的典故。

【悅目賞心】 看了美好景物而心情舒暢。

【悅近來遠】 使近者悅服,遠者來歸。亦謂遠近歸服。語本《論語·子路》: “近者悅,遠者來。”

【惡衣菲食】 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儉樸。

【惡衣惡食】 同“惡衣菲食”。

【惡衣蔬食】 同“惡衣菲食”。

【惡衣糲食】 同“惡衣菲食”。

【惡言厲色】 說話和臉色都很嚴厲。

【惡直丑正】 謂使奸邪者改惡從善。

【惡直丑正】 嫉害正直的人。

【惡貫已盈】 同“惡貫滿盈”。

【惡貫滿盈】 作惡極多,已到末日。語本《書·泰誓上》:“商罪貫盈,天 命誅之。”孔傳:“紂之為惡,一以貫之,惡貫已滿,天畢其命。”

【惡塵無染】 謂沒有受到壞習氣的影響。

【惡聲惡氣】 形容說話態(tài)度粗魯。

【惡籍盈指】 猶惡貫滿盈。

【惡不去善】 謂不因厭惡其人而抹殺他的優(yōu)點。

【惡直丑正】 嫉害正直的人。

【惡紫奪硃】 原謂厭惡以邪代正。后以喻以邪勝正,以異端充正理。古代以 硃為正色,喻正統(tǒng),故云。語本《論語·陽貨》:“惡紫之奪硃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

【惡濕居下】 討厭潮濕,卻又自處于低洼之地。比喻明知不可而不能改。

【惹火燒身】 比喻招來災禍使自身受害。

【惹事生非】 猶言惹是生非。

【惹草拈花】 比喻隨處迷戀于不正當?shù)哪信閻邸?

【惹草沾花】 見“惹草拈花”。

【惹是生非】 引起麻煩或爭端。

【惹是招非】 引起麻煩之事。

【惠子知我】 惠子指惠施,戰(zhàn)國宋人,在先秦諸子中屬名家,為莊周契友。 惠死后,莊周過其墓,曾借匠石斫堊的寓言,感慨“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矣,吾無與言之矣”。見《莊子·徐無鬼》。后因以“惠子知我”喻朋友相知之深。

【惠而不費】 施惠于人而無所耗費。

【惠然肯來】 《詩·邶風·終風》:“終風且霾,惠然肯來。”鄭玄箋:“ 肯,可也,有順心然後可以來至我旁。”后多用作對客人的來臨表示歡迎之詞。

【惑世盜名】 猶言欺世盜名。欺騙世人竊取名譽。

【惑世誣民】 蠱惑世人。

【悲天憫人】 哀嘆時世的艱辛,憐憫人民的疾苦。天,天命。指時世。

【悲不自勝】 悲傷得自己承受不了。

【悲從中來】 悲傷或悲哀從心底里發(fā)出來。

【悲喜交集】 悲傷與喜悅交織在一起。

【悲歌易水】 見“悲歌擊筑”。

【悲歌擊筑】 戰(zhàn)國時,荊軻受燕太子丹托付,入秦刺秦王,太子及朋友們送 別于易水,高漸離擊筑,荊軻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登車不顧而去。見《史記·刺客列傳》。后以“悲歌擊筑”為典,抒寫悲壯蒼涼的氣氛。

【悲憤填膺】 悲痛和憤怒充滿了胸膛。

【悲聲載道】 哀傷呼叫之聲充滿道路。形容苦難深重。

【悲歡離合】 指人世間悲與歡、聚與散的遭遇。

【情不可卻】 礙于情面,不能推辭。

【情不自已】 猶情不自禁。

【情不自禁】 感情激動,控制不住自己。語出南朝梁劉遵《七夕穿針》詩: “步月如有意,情來不自禁。”

【情有可原】 在情節(jié)或情理上有可以原諒之處。

【情同骨肉】 情誼像親人一樣深厚。

【情投契合】 同“情投意合”。

【情投意合】 雙方感情和心意都很投合。

【情投意忺】 同“情投意合”。

【情投意洽】 謂雙方思想感情很融洽。

【情投誼合】 同“情投意合”。

【情見力屈】 同“情見勢屈”。

【情見乎言】 同“情見乎辭”。

【情見乎詞】 見“情見乎辭”。

【情見乎辭】 真情從言辭中流露出來。語出《易·系辭下》:“爻象動乎內, 吉兇見乎外,功業(yè)見乎變,圣人之情見乎辭。”

【情見於色】 真情從臉色中表現(xiàn)出來。

【情見埶竭】 同“情見勢屈”。

【情見勢屈】 謂在軍事上情況暴露而又屈居劣勢地位。

【情孚意合】 同“情投意合”。

【情非得已】 情況出于不得已。

【情重姜肱】 《後漢書·姜肱傳》:“肱與二弟仲海、季江,俱以孝行著聞。 其友愛天至,常共臥起。及各娶妻,兄弟相戀,不能別寢,以系嗣當立,乃遞往就室。”后以“情重姜肱”喻兄弟友愛。

【情急智生】 情況緊急時忽然想出了應變的辦法。

【情真意切】 謂情意十分真切。

【情逐事遷】 見“情隨事遷”。

【情恕理遣】 以情相恕,以理排遣。謂待人接物寬厚和平。語出《晉書·衛(wèi) 玠傳》:“玠嘗以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故終身不見喜慍之容。”

【情理難容】 于情于理都不能容忍。

【情深一往】 謂對人或事物具有深厚的感情。

【情深意重】 情意深重。

【情深義重】 情義深重。

【情凄意切】 謂心境十分悲傷。

【情隨事遷】 思想感情隨著情況的變遷而發(fā)生變化。

【情竇初開】 謂少年男女剛懂得愛情。

【惜玉憐香】 喻對女子的溫情愛憐。

【惜老憐貧】 愛護老年人,同情貧苦人。

【惜字如金】 謂極其節(jié)省文字,不多費筆墨。

【惜指失掌】 喻顧小失大。

【惜客好義】 謂好客仗義。

【惜墨如金】 ①極言不輕易下筆。②指文字極其精煉,不拖沓。

【悱惻纏綿】 見“悱惻纏綿”。

【悱惻纏綿】 心緒悲苦而不能排遣。

【悼心失圖】 謂內心哀痛而失去主張。《左傳·昭公七年》:“孤與其二三 臣悼心失圖,社稷之不皇,況能懷思君德!”杜預注:“在哀喪故。”一說悼通“掉”,悼心失圖,謂心中搖擺而失去主張。

【悼心疾首】 心里傷感,頭部疼痛。形容悲痛到了極點。

【惘然若失】 心情迷惘,像失落了什么似的。

【惟力是視】 謂竭盡己力而為。

【惟口起羞】 謂言語不慎,招致羞辱。

【惟日不足】 謂終日為之而猶恐不足。

【惟日為歲】 猶言度日如年。

【惟我獨尊】 《續(xù)傳燈錄·宗元庵主》:“一日舉:世尊生下,一手指天, 一手指地云:‘天上天下,惟我獨尊。’”本為推崇佛陀之辭,后用以形容人妄自尊大,目空一切。

【惟利是求】 見“惟利是圖”。

【惟利是命】 猶言惟利是圖。

【惟利是視】 見“惟利是圖”。

【惟利是圖】 一心為利,別的什么都不顧。

【惟利是趨】 見“惟利是圖”。

【惟妙惟肖】 非常相像,非常逼真。

【惟所欲為】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而為。

【惟命是從】 猶言惟命是聽。

【惟命是聽】 叫做什么,就做什么。謂絕對服從。

【惟精惟一】 精純專一。

【想入非非】 ①《楞嚴經(jīng)》卷九:“於無盡中發(fā)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 盡,如是一類,名為非想非非想處。”非想非非想處,指無色界四空天之一。后以“想入非非”指意念進入玄妙境界。②喻不切實際的胡思亂想。

【想方設法】 多方面想辦法。

【想望豐采】 見“想望風采”。

【想望風采】 謂非常仰慕其人,渴望一見。風采,儀表風度。語本《漢書· 霍光傳》:“捍光呴初輔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聞其風采。”

【想望風褱】 猶言想望風采。

【感人心脾】 見“感人肺肝”。

【感人肺肝】 形容使人的內心深受感動。

【感人肺腑】 見“感人肺肝”。

【感天動地】 感動天地。

【感今思昔】 見“感今懷昔”。

【感今惟昔】 見“感今懷昔”。

【感今懷昔】 對當前的事物有所感觸而懷念過去。

【感同身受】 感到像親身承受一樣。

【感恩圖報】 感激他人對己所施的恩惠并設法報答。

【感恩戴德】 見“感恩懷德”。

【感恩懷德】 感激別人的恩德。

【感深肺腑】 猶言感人肺腑。

【感極涕零】 感激之極而流下眼淚。形容極為感激。

【感慨系之】 謂對其事不勝感慨。

【感慨激昂】 情緒激動,精神昂揚。

【感激涕零】 感激得掉下眼淚。形容非常感激。

【愚夫蠢婦】 見“愚夫愚婦”。

【愚夫愚婦】 蒙昧無知之人。舊指小民百姓。

【愚不可及】 ①舊指大智若愚,非常人所能及。語本《論語·公冶長》:“ 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曰:“佯愚似實,故曰不可及也。”②指愚蠢無比。

【愚公移山】 古代寓言:北山愚公,年近九十。屋前有太行、王屋二山阻礙 出入,他決心把它們鏟平。智叟認為是做不到的事,笑他愚蠢。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后有孫子,子子孫孫不絕,而山不會加高,為什么會做不到呢?因此每天挖山不止。上帝受到感動,派夸娥氏二子把山背走。見《列子·湯問》。后用為知難而進,有志竟成的典故。

【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謂愚鈍人的許多思慮中總會有一些可取之處。常以 謙指己見。

【愚者千慮,亦有一得】 見“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愚者千慮,或有一得】 見“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愚昧無知】 愚蠢蒙昧,沒有知識。

【愚眉肉眼】 謂凡俗的眼光。

【愁山悶海】 喻愁悶極多。

【愁眉不展】 謂由于憂愁而雙眉緊鎖。形容心事重重。

【愁眉苦眼】 見“愁眉苦臉”。

【愁眉苦臉】 形容憂思重重,神色悲苦。

【愁眉淚眼】 皺著眉頭,掉下眼淚。形容愁苦悲傷。

【愁眉蹙額】 因發(fā)愁而緊皺眉頭。

【愁紅怨綠】 見“愁紅慘綠”。

【愁紅慘綠】 謂經(jīng)風雨摧殘的敗花殘葉。

【愁云慘霧】 形容令人愁悶凄慘的景象。

【愁腸九轉】 謂重重憂愁縈繞心懷。

【愁腸百結】 形容極其憂愁、煩惱。

【愁潘病沈】 晉潘岳因憂愁而早生白發(fā),南朝梁沈約因病而瘦減腰圍。因以 “愁潘病沈”泛指煩惱和疾病。

【愛人以德】 按照道德標準去愛護和幫助他人。

【愛才如命】 見“愛才若渴”。

【愛才若渴】 愛慕賢才就像口渴思飲一樣。形容十分愛重人才。

【愛不忍釋】 喜歡得舍不得放下。極言喜愛。

【愛不釋手】 見“愛不忍釋”。

【愛手反裘】 比喻愚昧不辨本末。語本漢劉向《新序·雜事二》:“魏文侯 出游,見路人反裘而負芻。文侯曰:‘胡為反裘而負芻?’對曰:‘臣愛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盡而毛無所恃耶?’”

【愛屋及烏】 謂愛其人而推愛及與之有關的人或物。語本《尚書大傳》卷三: “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

【愛素好古】 《老子》:“見素抱樸,少私寡欲。”《論語·述而》:“子 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后以“愛素好古”謂愛好樸質,不趨時尚。

【愛莫能助】 雖然同情,卻限于條件無從幫助。語本《詩·大雅·烝民》: “我儀圖之,維仲山甫舉之,愛莫助之。”鄭玄箋:“愛,惜也。仲山甫獨能舉此德而行之,惜乎莫能助之者。”

【愛財如命】 吝惜錢財就像吝惜自己的生命一樣。喻過分貪財,非常吝嗇。

【愛惜羽毛】 漢劉向《說苑·雜言》:“夫君子愛口,孔雀愛羽,虎豹愛爪。” 后以“愛惜羽毛”喻珍惜自己的名聲。

【愛憎分明】 愛什么,恨什么,態(tài)度很鮮明。

【愛禮存羊】 《論語·八佾》:“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 愛其羊,我愛其禮。’”后以“愛禮存羊”比喻為維護根本而保留有關儀節(jié)。

【意出望外】 出乎意料之外。

【意在言外】 謂語意含蓄,真意在言辭之外,讓人自去體會。宋歐陽修《六 一詩話》:“圣俞常語予曰:‘……必能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然後為至矣。’”

【意在筆先】 見“意在筆前”。

【意在筆前】 亦作“意在筆先”。①謂寫字構思在落筆以前。②作詩文先作 思想上的醖釀,然后著筆。

【意合情投】 猶情投意合。

【意味深長】 意思含蓄,深刻,耐人尋味。

【意前筆後】 謂先構思成熟,然后下筆,使意境得到充分表現(xiàn)。

【意馬心猿】 猶心猿意馬。

【意氣用事】 謂憑感情沖動辦事,缺乏理智。

【意氣相投】 見“意氣相得”。

【意氣相得】 謂彼此在志趣上投合。

【意氣風發(fā)】 形容精神振奮,氣志昂揚。

【意氣洋洋】 見“意氣揚揚”。

【意氣飛揚】 猶意氣風發(fā)。

【意氣揚揚】 亦作“意氣洋洋”。形容自負得意。

【意想不到】 料想不到,沒有料到。

【意亂心忙】 猶心忙意亂。

【意義深長】 見“意味深長”。

【意懶心灰】 猶心灰意懶。

【慈明無雙】 《後漢書·荀爽傳》:“爽字慈明,一名谞。幼而好學,年十 二,能通《春秋》、《論語》。太尉杜喬見而稱之,曰:‘可為人師。’爽遂耽思經(jīng)書,慶吊不行,徵命不應。潁川為之語曰:‘荀氏八龍,慈明無雙。’”后因以“慈明無雙”贊揚兄弟或平輩中之最負聲望者。

【愜心貴當】 猶言合情合理。語本晉陸機《文賦》:“故夫夸目者尚奢,愜 心者貴當。”

【慌不擇路】 慌里慌張,顧不上選擇道路。

【慌手忙腳】 見“慌手慌腳”。

【慌手慌腳】 形容急迫忙亂,慌張失措的樣子。

【惺惺作態(tài)】 猶假惺惺。

【惺惺相惜】 同“惺惺惜惺惺”。

【惺惺惜惺惺】 聰明人愛惜聰明人。意謂性格、才能或境遇相同的相互愛惜、 同情。

【惴惴不安】 形容因害怕或擔憂而心神不定的樣子。

【惶惶不安】 心中驚慌害怕,十分不安。

【愧悔無地】 羞慚悔恨得無地自容。

【惱羞成怒】 因煩惱羞愧到了極點而發(fā)怒。

【惱羞變怒】 見“惱羞成怒”。

【慕古薄今】 猶言厚古薄今。

【慎小事微】 謹慎對待微小的事情。

【慎小謹微】 對細小的事也小心對待。

【慎身修永】 為長治久安而真誠修身。語本《書·皋陶謨》:“慎厥身修思 永。”孔傳:“言慎其身,思為長久之道。”

【慎重其事】 謂對某一事的態(tài)度嚴肅認真。

【慎終于始】 謂結束時想要慎重,在開始時就要小心謹慎。

【慎終如始】 結束時仍然慎重,就同開始時一樣。指做事從頭至尾小心謹慎。

【慎終承始】 見“慎終如始”。

【慎終追遠】 謂居父母喪,祭祀祖先,要依禮盡哀;要恭敬虔誠。終,指父 母喪。遠,指祖先。

【慧業(yè)才人】 見“慧業(yè)文人”。

【慧業(yè)文人】 《宋書·謝靈運傳》:“太守孟顗事佛精■,而為靈運所輕, 嘗謂顗曰:‘得道應須慧業(yè)文人,生天當在靈運前,成佛必在靈運後。’顗深恨此言。”后以“慧業(yè)文人”指有文學天才并與文字結為業(yè)緣的人。

【憂公忘私】 關心公益,不顧私利。

【憂心如焚】 心里憂愁得像火燒。形容十分焦急。

【憂心如搗】 憂愁得像有東西在搗心一樣。形容十分焦急。語本《詩·小雅 ·小弁》:“我心憂傷,惄焉如搗。”

【憂心忡忡】 憂愁不安的樣子。

【憂心悄悄】 憂慮不安貌。

【憂盛危明】 猶言居安思危。

【憂國憂民】 為國家和人民而憂慮。

【憂患馀生】 指飽經(jīng)艱難困苦之后留存下來的生命。

【憂讒畏譏】 擔憂被讒言中傷。

【欲壑難填】 欲望像深溝一樣很難填平。形容貪得的欲望很大,難以滿足。 語本《國語·晉語八》:“叔魚生其母視之,曰:‘是虎目而豕喙,鳶肩而牛腹,谿壑可盈,是不可饜也,必以賄死。’”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慶父,春秋魯莊公弟。莊公去世,子般即位。慶父 使圉人殺子般立閔公,后又殺閔公而奔莒。時齊大夫仲孫湫吊魯回來,對人說:“不去慶父,魯難未已。”事見《左傳·閔公元年》、《史記·魯周公世家》。后常以慶父喻禍根,以“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喻禍根不除,不得安寧。

【慚鳧企鶴】 《莊子·駢拇》:“是故鳧脛雖短,續(xù)之則憂;鶴脛雖長,斷 之則悲。故性長非所斷,性短非所續(xù),無所去憂也。”后以“慚鳧企鶴”喻對自己的短處感到慚愧,而羨慕別人的長處。

【慢條斯理】 謂慢吞吞地不著急。

【慢條斯禮】 見“慢條斯理”。

【慢條絲禮】 見“慢條斯理”。

【慢條廝禮】 見“慢條斯理”。

【慢藏誨盜】 因保管疏忽而招致盜竊。

【慢騰斯禮】 見“慢條斯理”。

【慷慨陳詞】 情緒激昂地發(fā)表言論,陳述自己的意見。

【慷慨悲歌】 情緒激昂地放歌,以抒發(fā)悲壯的胸懷。語出晉陶潛《怨詩楚調 示龐主簿鄧治中》:“慷慨獨悲歌,鍾期信為賢。”

【慷慨解囊】 豪爽大方地在經(jīng)濟上幫助人。

【慷慨激昂】 意氣風發(fā),情緒激烈。

【慷慨激烈】 見“慷慨激昂”。

【慘不忍言】 不忍心把悲慘情形說出口。

【慘不忍睹】 面對悲慘情形不忍心看下去。

【慘不忍聞】 謂凄慘得不忍心聽下去。

【慘雨酸風】 猶言凄風苦雨。指令人傷感的天氣。亦以喻不安定的局勢。

【慘淡經(jīng)營】 見“慘澹經(jīng)營”。

【慘無人理】 猶言慘無人道。

【慘無人道】 殘酷得失去了為人之道。極言其殘暴而滅絕人性。

【慘無天日】 猶言暗無天日。

【慘絕人寰】 人世間再沒有那樣凄慘的。極言慘痛之甚。

【慘綠少年】 唐張固《幽閑鼓吹》:“潘孟陽初為戶部侍郎,太夫人憂惕, 謂曰:‘以爾人材,而在丞郎之位,吾懼禍之必至也。’戶部解喻再三,乃曰:‘不然,試會爾列,吾觀之。’因徧招深熟者。客至,夫人垂簾視之,既罷會,喜曰:‘皆爾之儔也,不足憂矣,末座慘綠少年何人也?’答曰:‘補闕杜黃裳。’夫人曰:‘此人全別,必是有名卿相。’”宋錢易《南部新書》己、宋宋讜《唐語林·識鑒》、宋孔平仲《續(xù)世說·賢緩》均載有此事。本指穿淡綠衣衫的少年。后稱風度翩翩的青年男子為“慘綠少年”,本此。

【慘綠年華】 風華正茂的青年時期。

【慘綠愁紅】 指經(jīng)風雨摧殘的綠葉紅花。

【慘澹經(jīng)營】 亦作“慘淡經(jīng)營”。①原指作畫前先用淺淡顏色勾勒輪廓,苦 心構思,經(jīng)營位置。南朝齊謝赫《古畫品錄》以經(jīng)營位置為繪畫六法之一。②引申指苦心謀劃并從事某項事情。

【憑幾之詔】 皇帝臨終遺詔。

【憑幾據(jù)杖】 形容傲慢不以禮待客。語本《戰(zhàn)國策·燕策一》:“馮幾據(jù)杖, 眄視指使,則廝役之人至。”

【憑白無故】 猶言無緣無故。

【憑空捏造】 無事實依據(jù)地虛構。

【憑城借一】 背城借一。謂與敵決一死戰(zhàn)。

【憑軾旁觀】 靠在車前橫木上旁觀。比喻置身事外。

【憑軾結轍】 謂駕車回駛。

【憤不欲生】 憤恨得不想活了。極言憤恨之深。

【憤不顧身】 奮勇直前,不顧自身安危。

【憤世疾邪】 猶憤世嫉俗。

【憤世疾俗】 見“憤世嫉俗”。

【憤風驚浪】 狂風駭浪。

【憤時疾俗】 同“憤世嫉俗”。

【憤憤不平】 心中不平,為之十分氣憤。

【憔神悴力】 謂竭盡心力。

【憐我憐卿】 謂彼此相愛憐。多指情人或夫妻之間。

【憐香惜玉】 比喻男子對女子溫存愛憐。

【憐貧恤老】 同情體恤貧窮的、年老的人。

【憐貧惜老】 同情愛護貧窮的、年老的人。

【憐新棄舊】 亦作“憐新厭舊”。喜愛新的,厭棄舊的。多指男性在情愛上 的不專一。

【憐新厭舊】 見“憐新棄舊”。

【憫時病俗】 憂慮時俗。

【應有盡有】 應該有的都有。形容一切齊備。語出《宋書·江智淵傳》:“ 人所應有盡有,人所應無盡無,其江智淵乎!”

【應刃而解】 猶言迎刃而解。比喻問題得到順利解決。

【應天承運】 順應天命,受天世運。

【應天順人】 《易·革》:“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大矣哉。” 后封建王朝或帝王更迭,常自稱應天命、順人心而習用此語。

【應天順民】 見“應天順人”。

【應付自如】 謂處理事情從容不迫。

【應付裕如】 謂處理事情從容不迫,很有辦法。

【應名點卯】 謂形式上查點人役。形容照例行事。

【應弦而倒】 隨著弓弦的聲音而倒下。形容射箭技藝高超。

【應接不暇】 ①謂美景眾多,來不及欣賞。②謂人事繁忙,窮于應付。

【應答如流】 對答猶如流水。形容答話敏捷流利。

【應答如響】 對答有如回聲。形容答話敏捷流利。

【應節(jié)合拍】 ①合乎節(jié)拍。②用以比喻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應對如流】 同“應答如流”。

【應對如響】 同“應答如響”。

【應機立斷】 猶言當機立斷。形容在緊要關頭處事果斷。

【應權通變】 謂順應機宜,采取變通的措施。

【懦詞怪說】 荒誕無稽之談。

【懲一戒百】 見“懲一警百”。

【懲一儆百】 見“懲一警百”。

【懲一警百】 謂懲罰一人以警戒眾人。語本《漢書·尹翁歸傳》:“翁歸治 東海明察……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懼改行自新。”

【懲忿窒欲】 謂克制憤怒,杜塞情欲。

【懲忿窒欲】 見“懲忿窒欲”。

【懲前毖後】 謂從以前的錯誤或失敗中吸取教訓,使以后不至重犯。語本《 詩·周頌·小毖》:“予其懲而毖後患。”

【懲惡勸善】 懲罰邪惡,勸勉向善。語本《左傳·成公十四年》:“《春秋》 之稱微而顯,志而晦……懲惡而勸善。非圣人誰能修之?”

【懲羹吹■】 人被滾湯燙過,以后吃冷菜也要吹一下。羹,滾湯;■,細切 的肉菜,冷食品。比喻戒懼過甚。語出《楚辭·九章·惜誦》:“懲於羹者而吹■兮,何不變此志也?”

【懲羹吹齏】 見“懲羹吹■”。

【懸心吊膽】 提心吊膽。

【懸石程書】 《史記·秦始皇本紀》:“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於上,上至以 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漢書·刑法志》:“至於秦始皇……專任刑罰,躬操文墨,晝斷獄,夜理書,自程決事,日縣石之一。”顏師古注引服虔曰:“縣,稱也。石,百二十斤。始皇省讀文書,日以百二十斤為程。”言秦始皇每日處理一石重的公文。后以“懸石程書”形容勤于政事。

【懸車之年】 指七十歲。

【懸車之歲】 見“懸車之年”。

【懸車束馬】 形容險阻。

【懸兵束馬】 見“懸車束馬”。

【懸河注水】 見“懸河瀉水”。

【懸河注火】 謂以河水傾瀉于火。比喻以強大力量去消滅敵方。

【懸河瀉水】 比喻說話滔滔不絕或文辭奔放。

【懸河瀉火】 見“懸河注火”。

【懸門抉目】 春秋時,吳國大夫伍員勸吳王夫差拒絕越國求和,夫差聽信讒 言,不從忠告,反賜之劍命自殺。伍員臨死,曰:“樹吾墓上以梓,令可為器。抉吾眼置之吳東門,以觀越之滅吳也。”見《史記·吳太伯世家》。后以“懸門抉目”為烈士殉國的典故。

【懸狟素飡】 語本《詩·魏風·伐檀》:“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 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后因以“懸狟素飡”喻無功受祿。

【懸疣附贅】 比喻累贅無用之物。語本《莊子·大宗師》:“彼以生為附贅 縣疣,以死為決潰癰,夫若然者,又惡知死生先後之所在!”

【懸首吳闕】 猶言懸門抉目。

【懸崕峭壁】 見“懸崖峭壁”。

【懸崖峭壁】 亦作“懸崕峭壁”。陡峭的山崖。

【懸崖勒馬】 行至陡崖,將馬勒住,不繼續(xù)前進。比喻面臨危險,及時醒悟 回頭。

【懸崖絕壁】 同“懸崖峭壁”。

【懸崖撒手】 ①比喻人至絕境,只能另作選擇,義無反顧。②指在緊急關頭, 放下一切不管。

【懸崖轉石】 比喻形勢發(fā)展迅猛。

【懸梁刺股】 形容刻苦學習。“刺股”語本《戰(zhàn)國策·秦策一》:“[蘇秦] 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懸鼓待椎】 《淵鑒類函·樂·鼓二》引明陳耀文《天中記》:“宋范仲淹 一日攜子純仁訪民家。民舍有鼓為妖。坐未幾,鼓自風滾至庭不已,民舍皆股栗。仲淹徐謂純仁曰:‘此鼓久不擊,見好客至,故自來庭以尋槌耳。’令純仁削槌以副之,其鼓立碎。”因以“懸鼓待椎”喻急不可待。

【懸腸掛肚】 形容掛念之深切。

【懸鞀建鐸】 語本《淮南子·氾論訓》:“禹之時,以五音聽治,懸鐘鼓 磬鐸,置鞀,以待四方之士。為號曰:教寡人以道者擊鼓,諭寡人以義者擊鐘,告寡人以事者振鐸,語寡人以憂者擊磬,有獄訟者搖鞀。”因以“懸鞀建鐸”指聽取臣民意見。

【懸頭刺股】 見“懸梁刺股”。

【懸燈結彩】 猶張燈結彩。

【懸系魚】 《新唐書·車服志》:“高宗給五品以上隨身魚袋……天授二 年,改佩魚為。其後三品以上袋飾以金,四品以銀,五品以銅。中宗初,罷袋,復給以魚。”因以“懸系魚”指任高官顯宦。

【懸鶉百結】 形容衣服破爛不堪。

【懷才不遇】 謂胸懷才學而不逢其時或不被賞識任用。

【懷才抱器】 見“懷材抱器”。

【懷山襄陵】 謂洪水洶涌奔騰溢上山陵。

【懷材抱器】 猶言德才兼?zhèn)洹2模拍埽黄鳎鞫取?

【懷金拖紫】 見“懷金垂紫”。

【懷金垂紫】 形容顯貴。金,金印;紫,系印的紫色絲帶。

【懷珠抱玉】 見“懷珠韞玉”。

【懷珠韞玉】 晉陸機《文賦》:“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后因以 “懷珠韞玉”比喻懷藏才德。“懷珠韞玉”比喻懷藏才德。

【懷黃握白】 謂攜帶著錢財。黃,指黃金;白,指白銀。

【懷觚握槧】 見“懷鉛提槧”。

【懷道迷邦】 猶言懷寶迷邦。

【懷鉛提槧】 謂攜帶筆簡,以備隨時記錄、著述。鉛,鉛粉;槧,木板。皆 古代書寫用具。

【懷鉛握槧】 見“懷鉛提槧”。

【懷銀紆紫】 指顯貴。銀,銀印;紫,紫綬。漢制,相國、丞相、太尉、公 侯皆紫綬;秩二千石皆銀印。

【懷瑾握瑜】 比喻有高貴的品德和才能。

【懷寶迷邦】 比喻有才德而不為國用。語本《論語·陽貨》:“懷其寶而迷 其邦,可謂仁乎?”硃熹集注:“懷寶迷邦,謂懷藏道德,不救國之迷亂。”

【懽忻鼓舞】 形容歡樂振奮,感情激動。

【懽忭鼓舞】 見“懽忻鼓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版權所有 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化研究中心 Copyright© 2000
web@guoxue.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峨山| 台山市| 蒲江县| 资溪县| 杂多县| 梁河县| 关岭| 普洱| 临西县| 南宫市| 南昌市| 漳州市| 信丰县| 五家渠市| 周口市| 大邑县| 凤凰县| 清丰县| 宜丰县| 沙河市| 东阿县| 四平市| 台北县| 卢氏县| 镇巴县| 通海县| 通许县| 中超| 潞西市| 桃园市| 香河县| 娄烦县| 正宁县| 林口县| 古田县| 西盟| 岑巩县| 汝南县| 宁城县| 闻喜县| 宁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