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成語大全(下)之18 —— 計 12,103

 

 

 

 


相關網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諷一勸百】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揚雄以為靡麗之賦,勸百風一, 猶馳騁鄭衛之聲,曲終而奏雅,不已虧乎?”后遂以“諷一勸百”形容規諷正道的言辭遠遠及不上勸誘奢靡的言辭。謂意在使人警戒,但結果卻適得其反。

【諷多要寡】 諷諭之言多,切要之言少。

【諷德誦功】 贊美、頌揚功德。

【諮經諏史】 謂商討、研究經史。

【諦分審布】 仔細察看分布狀況。

【諠客奪主】 客人占了主人的地位,或外來的、次要的事物占了原有的、 主要的事物的地位。

【諱兵畏刑】 謂慎于用兵和用刑。

【諱莫如深】 本謂事情重大,提起來會令人痛心,故而隱瞞不言。深,深重。 《穀梁傳·莊公三十二年》:“公子慶父如齊。此奔也,其曰‘如’,何也?諱莫如深,深則隱。茍有所見,莫如深也。”楊士勛疏:“深,謂君弒、賊奔之深重。以其深重,則為之隱諱。”后指把事情瞞得很緊,不肯走漏一點消息。

【諱疾忌醫】 ①隱瞞疾病,不愿醫治。②比喻掩飾缺點錯誤,害怕批評,不 愿改正。

【諱惡不悛】 隱惡不改悔。

【諱樹數馬】 《史記·萬石張叔列傳》:“建為郎中令,書奏事,事下,建 讀之,曰:‘誤書!“馬”者與尾當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譴死矣!’甚惶恐。其為謹慎,雖他皆如是。萬石君少子慶為太仆,御出,上問車中幾馬,慶以策數馬畢,舉手曰:六馬。慶於諸子中最為簡易矣,然猶如此。”《漢書·孔光傳》:“沐日歸休,兄弟妻子燕語,終不及朝省政事。或問光:‘溫室省中樹皆何木也?’光嘿不應,更答以它語,其不泄如是。”遂以“諱樹數馬”表居官為人忠誠謹慎。

【謷牙詰屈】 同“詰屈聱牙”。謷,通“聱”。

【講文張字】 謂講求文字工麗并張大其詞。

【講古論今】 上下古今無所不談。形容話題廣泛。

【講信修睦】 講究信用,睦鄰修好。

【講經說法】 講論宗教經典,宣傳教義。

【嘩世取名】 用浮夸的言行使世人興奮激動,博取虛名。

【嘩世取寵】 猶言嘩眾取寵。

【嘩世動俗】 用浮夸的言行去驚動世俗之人。

【嘩眾取寵】 用浮夸的言行使眾人興奮激動,博取眾人的稱贊和支持。

【謝天謝地】 ①感謝天地神靈。②表示慶幸或感激。

【謝庭蘭玉】 《藝文類聚》卷八一引晉裴啟《語林》:“謝太傅問諸子姪 曰:‘子弟何預人事,而政欲使其佳?’諸人莫有言者,車騎答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生於階庭耳。’”后遂用以“謝庭蘭玉”比喻能光耀門庭的子侄。

【謝家活計】 南朝宋詩人謝靈運與從弟謝惠連俱以詩文著稱,見《宋書·謝 惠連傳》。后遂以“謝家活計”喻指賦詩。

【謝家寶樹】 比喻能光耀門庭的子侄。

【謝館秦樓】 指妓院。

【謝蘭燕桂】 謝蘭,系“謝庭蘭玉”之省稱;燕桂,《宋史·竇儀傳》載: “儀學問優博,風度峻整。弟儼、侃、偁、僖,皆相繼登科。馮道與禹鈞(竇儀父)有舊,嘗贈詩,有‘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之句,縉紳多諷誦之。”時稱竇氏兄弟為燕山五龍。后遂以“謝蘭燕桂”比喻能光耀門庭的子侄輩。

【謙恭下士】 謙虛恭敬地對待地位比自己低的士人。

【謙躬下士】 猶言謙恭下士。

【謙虛敬慎】 見“謙虛謹慎”。

【謙虛謹慎】 亦作“謙虛敬慎”。虛心、恭順而慎重。

【謙尊而光】 謂尊者謙虛而顯示其光明美德;謙虛。語本《易·謙》:“謙, 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孔穎達疏:“尊者有謙而更光明盛大,卑謙而不可逾越。”阮元校勘記:“《集解》作‘卑者有謙而不逾越’。”一說,尊,通“撙”。退讓。

【謙謙君子】 謙虛謹慎、彬彬有禮的人。

【謹小慎微】 對待細小的事情謹慎小心。

【謹本詳始】 謂事情一開始就要謹慎嚴格。

【謹行儉用】 謹慎行事,節省費用。

【謹身節用】 修身飭行,節省其用。

【謹言慎行】 說話小心,行動謹慎。語本《禮記·緇衣》:“故言必慮其所 終,而行必稽其所敝,則民謹於言而慎於行。”

【謹始慮終】 謂慎之于始并慮及其終。

【謹終如始】 謂謹慎小心、始終一致。

【謹終慎始】 見“謹終如始”。

【謹謝不敏】 猶言敬謝不敏。用作自謙或推托之辭。不敏,不聰明,無能力。

【謳功頌德】 猶言歌功頌德。

【謾天昧地】 謂無限制地隱瞞一切真實情況欺騙人。

【謾天謾地】 猶言謾天昧地。

【謾辭譁說】 謊言亂語。

【謾不經意】 謂隨隨便便不放在心上。謾,通“漫”。

【謾藏誨盜】 見“謾藏誨盜”。

【謾藏誨盜】 謂收藏東西不謹慎而招致盜賊。謾,通“慢”。語出《易·系 辭上》:“慢藏誨盜,冶容誨淫。”

【謬以千里】 謂錯誤之極;荒謬到極點。

【謬托知己】 謂假托為知心朋友。

【謬妄無稽】 極端錯誤,毫無根據。

【謬采虛聲】 錯誤地相信虛假的名聲。有時用為謙詞。

【謬采虛譽】 見“謬采虛聲”。

【謬想天開】 形容想法非常荒謬。

【謬種流傳】 荒謬錯誤的東西輾轉相傳。

【警憒覺聾】 發出很大的聲音,使昏憒的人警醒,耳聾的人感知。比喻用語 言文字等喚醒糊涂麻木的人。

【譚天說地】 謂所談內容極為廣泛。形容談論者知識廣博。

【譚言微中】 說話隱微曲折而切中事理。

【譖下謾上】 讒毀下級,欺謾上級。

【識二五而不知十】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且王之所求者,斗晉楚也; 晉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后以“識二五而不知十”謂只知道一個方面,而不懂得全面地觀察問題。

【識才尊賢】 能識別并尊重有才能的人。

【識文談字】 見“識文斷字”。

【識文斷字】 知曉文字。

【識字知書】 謂有文化知識。

【識明智審】 識見明敏,智慮周詳。

【識時務者為俊杰】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諸葛孔明者,臥龍也” 裴松之注引晉習鑿齒《襄陽記》:“劉備訪世事於司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杰。此間自有伏龍、鳳雛。’”后以“識時務者為俊杰”謂能認清形勢、了解時代潮流者,才是杰出人物。

【識時通變】 見“識時達變”。

【識時達務】 認清時勢,通達事務。

【識時達變】 認清時勢,通達權變。

【識途老馬】 《韓非子·說林上》:“管仲、隰朋從於桓公伐孤竹,春往冬 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后遂以“識途老馬”比喻對某種事情熟悉有經驗的人。

【識微見幾】 謂看到事物的苗頭而能認識和察見事物的本質和發展。

【識微見遠】 謂看到事物的苗頭而能察知它的發展遠景。

【識微知著】 謂看到事物的苗頭而能察知它的發展趨向或問題的實質。

【識涂老馬】 見“識途老馬”。

【識禮知書】 懂得禮儀,熟知詩書。

【識變從宜】 謂認識事物的變化,靈活地處理問題。

【證龜成鱉】 將烏龜說成甲魚。喻蓄意歪曲,顛倒是非。

【議不反顧】 謂為了正義奮勇向前,不回頭、后退。議,通“義”。

【議論英發】 謂崇論弘議,才華橫溢。

【議論風生】 形容談論廣泛、生動而又風趣。

【議論風發】 見“議論風生”。

【議論紛紜】 見“議論紛錯”。

【議論紛紛】 見“議論紛錯”。

【議論紛錯】 形容意見不一,議論很多。

【诪張為幻】 欺誑詐惑。

【诪張變眩】 猶言诪張為幻。

【讀書君子】 舊時稱有志操有學問的人。

【讀書種子】 讀書人,能讀書做學問的人。

【詟諛立懦】 謂使諂諛者知所畏忌,怯懦者知所自立。

【讒口鑠金】 極言讒言毀賢害能之厲害。謂足使金石為之熔化。

【讓三讓再】 見“讓再讓三”。

【讓再讓三】 謂幾次三番地推讓。

【讓逸競勞】 謂安逸之事互相謙讓,勞苦之事互相爭搶。

【讓棗推梨】 《梁書·王泰傳》:“年數歲時,祖母集諸孫侄,散棗栗於床 上,群兒皆競之,泰獨不取。問其故,對曰:‘不取,自當得賜。’由是中表異之。”《後漢書·孔融傳》“融幼有異才”李賢注引《孔融家傳》:“年四歲時,每與諸兄共食梨,融輒引小者。大人問其故,答曰:‘我小兒,法當取小者。’”后遂以“讓棗推梨”形容兄弟之間謙讓、友愛。

【讓禮一寸,得禮一尺】 比喻以禮相讓,事雖微而獲益必大。語出《太平御 覽》卷四二四引三國魏曹操《禮讓令》:“里諺曰:‘讓禮一寸,得禮一尺。’斯合經之要矣。”

【辛壬癸甲】 典出《書·益稷》:“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孔傳:“(夏 禹)辛日娶妻,至于甲日,復往治水,不以私害公。”后因用“辛壬癸甲”喻指一心為公,置個人利益于不顧的精神。

【辜恩負義】 猶言忘恩負義。

【辨日炎涼】 古代傳說中辯論太陽離地遠近的故事。《列子·湯問》:“孔 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一兒曰:‘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后因以“辨日炎涼”謂兒童的聰明早慧。

【辨如懸河】 猶言口若懸河。辨,通“辯”。

【辨若懸河】 見“辨如懸河”。

【辨物居方】 辨別眾物的性質、條件等因素,使之各得其所。

【辭不達意】 見“辭不達義”。

【辭不達義】 說話寫文章不能確切地表達意思。語本《儀禮·聘禮》:“辭 多則史,少則不達,辭茍足以達義之至也。”

【辭不獲命】 謂辭謝而未獲允許。

【辭金蹈海】 戰國時,秦軍圍趙都邯鄲,齊人魯仲連以利害進說趙魏大臣, 勸阻尊秦昭王為帝,并表示若秦王為帝,則自己將蹈東海而死。秦軍退后,趙平原君以千金謝之,魯仲連卻不受,以為為人排難解紛而取酬,是商賈之事。見《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后以“辭金蹈海”比喻不慕富貴,慷慨有氣節。

【辭窮理屈】 理由站不住腳,被駁得無話可說。

【辭簡義賅】 文辭簡要,意義完備。

【辭嚴氣正】 猶言辭嚴義正。

【辭嚴意正】 同“辭嚴義正”。

【辭嚴義正】 措辭嚴肅,道理正當。

【辭嚴誼正】 同“辭嚴義正”。

【辯才無閡】 同“辯才無礙”。

【辯才無礙】 ①佛教語。指佛、菩薩等講解佛法道理圓通,言詞流暢,毫無 障礙。②泛指能言善辯。

【辯口利舌】 能言善辯,伶牙利嘴。

【辯口利辭】 同“辯口利舌”。

【青口白舌】 指說話不知輕重,觸犯忌諱。

【青山一發】 青山遠望,其輪廓僅如發絲一樣。極言其遙遠。宋蘇軾《澄邁 驛通潮閣》詩之二:“杳杳天低鶻沒處,青山一發是中原。”后因以“青山一發”借指中原。

【青山綠水】 青色的山,綠色的水,形容秀麗的景色。

【青天白日】 ①青天和白日。謂天氣晴好。②謂大白天。③喻政治清明。④ 指中國國民黨黨旗、黨徽。

【青天霹靂】 ①晴天打響雷。佛教禪宗用以表達敏捷崇高的機鋒。②晴天打 響雷。常用以喻指突然發生的令人震驚的事情。

【青出于藍】 見“青出於藍”。

【青出於藍】 青從藍草中提煉出來,但顏色比藍草更深。語出《荀子·勸學》: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楊倞注:“以喻學則才過其本性也。”后因以“青出於藍”比喻學生勝過老師,或后人勝過前人。

【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同“青出於藍”。

【青出於藍】 青從藍草中提煉出來,但顏色比藍草更深。語出《荀子·勸學》: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楊倞注:“以喻學則才過其本性也。”后因以“青出於藍”比喻學生勝過老師,或后人勝過前人。

【青竹丹楓】 青竹生南方,丹楓長北地。因以“青竹丹楓”借指南北。

【青州從事】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術解》:“桓公有主簿善別酒,有 酒輒令先嘗。好者謂‘青州從事’,惡者謂‘平原督郵’。青州有齊郡,平原有鬲縣。從事,言到臍;督郵,言在鬲‘膈’上住。”意謂好酒的酒氣可直到臍部。從事、督郵,均官名。后因以“青州從事”為美酒的代稱。

【青肝碧血】 喻以身殉國的精神。

【青林黑塞】 唐杜甫《夢李白》詩:“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后因以 “青林黑塞”喻指知己朋友所在之處。

【青枝綠葉】 ①青綠色的枝葉。多指生長茂盛的樹木。②比喻年輕。

【青衫司馬】 唐白居易貶官江州司馬時,所作《琵琶引》有“座中泣下誰最 多,江州司馬青衫濕”之句,后因用“青衫司馬”喻指失意之官吏。

【青面獠牙】 ①形容人或鬼神的相貌十分丑陋、兇惡。②喻指可怖的景象。

【青紅皁白】 ①比喻是非、好歹。②比喻底細、情由。③猶言水落石出。

【青黃不接】 亦作“青黃未接”。①謂陳糧已經吃完,新糧還未接上。②喻 新老無法交替。③喻新舊失去銜接。

【青黃未接】 見“青黃不接”。

【青黃溝木】 《莊子·天地》:“百年之木,破為犧尊,青黃而文之,其斷 在溝中。比犠尊於溝中之斷,則美惡有間矣,其於失性一也。”后因以“青黃溝木”為無心仕進的典故。

【青梅竹馬】 ①語出唐李白《長干行》之一:“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后以“青梅竹馬”形容男女兒童之間兩小無猜的情狀。②借指自幼相好的青年男女。

【青云直上】 南朝齊孔稚圭《北山移文》:“度白雪以方絜,干青云而直上。” 后因以“青云直上”喻指飛黃騰達。

【青云獨步】 喻人的地位或學問無與倫比。

【青裙縞袂】 青布裙、素色衣。謂貧婦的服飾。借指農婦,貧婦。

【青絲白馬】 南朝梁普通年間,“有童謠曰:‘青絲白馬壽陽來。’”其后 侯景作亂,乘白馬以青絲為韁,兵皆青衣,從壽春進軍建康。見《梁書·侯景傳》、《隋書·五行志上》。后因以“青絲白馬”指作亂的人。

【青鞋布襪】 借指隱士或平民生活。

【青樓楚館】 猶言秦樓楚館。指歌舞場所。亦指妓院。

【青霄白日】 猶言青天白日。比喻心地光明。

【青霄直上】 同“青云直上”。

【青錢萬選】 《新唐書·張薦傳》:“員外郎員半千數為公卿稱‘鷟(張鷟) 文辭猶青銅錢,萬選萬中’。”后因以“青錢萬選”比喻文才出眾。

【青錢學士】 《新唐書·張薦傳》:“員外郎員半千數為公卿稱‘鷟(張鷟) 文辭猶青銅錢,萬選萬中’,時號鷟‘青錢學士’。”后因以“青錢學士”譽稱才學之士。

【青龍金匱】 指六辰。謂良辰吉日。舊時星命家以為,青龍、明堂、金匱、 天德、司命等六辰為吉神,六辰值日,諸事皆宜,為黃道吉日。

【青燈古佛】 青熒的油燈和年代久遠的佛像。借指佛門寂寞的生涯。

【青燈黃卷】 光線青熒的油燈和紙張泛黃的書卷。借指清苦的攻讀生活。

【青藍冰水】 “青出於藍,冰寒於水”的略語。

【青藜學士】 指博學之士。

【青蠅染白】 同“青蠅點素”。

【青蠅點玉】 喻白璧有微瑕。

【青蠅點素】 漢王充《論衡·累害》:“清受塵,白取垢;青蠅所汙,常在 練素。”后因以“青蠅點素”喻指小人用讒言誣害好人。

【青蠅點璧】 見“青蠅點素”。

【靖言庸回】 同“靖言庸違”。

【靖言庸違】 言語巧飾而行動乖違。

【靜言令色】 猶言巧言令色。

【靜言庸違】 語言善巧而行動乖違。猶言口是行非。

【靜若處子,動若脫兔】 語本《孫子·九地》:“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 後如脫兔,敵不及拒。”形容軍隊未行動時就像未嫁的女子那樣沉靜,一行動就像逃脫的兔子那樣敏捷。

【長才短馭】 猶言大才小用。

【長才廣度】 指才能出眾器量宏大的人。

【長目飛耳】 《管子·九守》:“一曰長目,二曰飛耳,三曰樹明,明知千 里之外,隱微之中。”后用以指擴大視聽的手段。

【長生久視】 長久地活著。

【長生不老】 長久生存,永不衰老。

【長生不死】 長久生存,永不死亡。

【長此以往】 長久地這樣下去。

【長吁短氣】 見“長吁短嘆”。

【長吁短嘆】 謂嘆息不已。

【長年累月】 謂很長時期。長年,整年;累月,月復一月。

【長安少年】 舊指都城里豪奢輕狂的貴家子弟。

【長安棋局】 唐杜甫《秋興》詩之四:“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 后以“長安棋局”喻動蕩不定的政局。

【長材小試】 猶言大材小用。

【長材茂學】 指才能高學問大的人。

【長林豐草】 ①三國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此由禽鹿少見馴育,則 服從教制,長而見■,則狂顧頓纓,赴蹈湯火,雖飾以金鑣,饗以嘉肴,逾思長林而志在豐草也。”本謂高大的樹林、豐茂的野草,為禽獸棲止之佳處。后用以指隱逸者所居。②指隱逸。

【長枕大衾】 見“長枕大被”。

【長枕大被】 語出《北堂書鈔》卷一三四引漢蔡邕《協初賦》:“長枕橫施, 大被竟床。”謂共倚長枕,同擁大被,形容夫婦相愛。后用以喻兄弟友愛。

【長往遠引】 謂引身遠行,一去不返。

【長命百歲】 謂壽命長,活到百歲。

【長命富貴】 語出《舊唐書·姚崇傳》:“經(佛經)云:‘求長命得長命, 求富貴得富貴。’”后用作祝頌語,指既長壽又富裕顯貴。

【長念卻慮】 思前顧后,反覆考慮。卻,后。

【長治久安】 長期治平,永久安定。語出《漢書·賈誼傳》:“建久安之勢, 成長治之業。”

【長春不老】 猶言長生不老。

【長風破浪】 《宋書·宗愨傳》:“■年少時,炳(■叔父)問其志,■曰: ‘原乘長風破萬里浪。’”后比喻人的志向遠大,氣魄雄偉,奮勇前進。

【長計遠慮】 長遠打算。

【長袖善舞】 喻有所憑借,事情容易成功。《韓非子·五蠹》:“鄙諺曰: ‘長袖善舞,多錢善賈。’此言多資之易為工也。”鄭觀應《盛世危言·銀行上》:“泰西各國多設銀行,以維持商務,長袖善舞,為百業之總樞。”后多用來形容有財勢有手腕的人善于鉆營。

【長蛇封豕】 長蛇和大豬。比喻貪暴者。

【長惡不悛】 長期作惡,不肯悔改。

【長惡靡悛】 見“長惡不悛”。

【長戟高門】 門庭高大,門內列戟。形容舊時顯貴人家的威儀。

【長街短巷】 猶言大街小巷。

【長歌當哭】 以歌代哭。多指用詩文來傾吐悲憤之情。

【長噓短嘆】 見“長吁短嘆”。

【長鳴都尉】 雞的別名。

【長算遠略】 猶言深謀遠慮。

【長慮卻顧】 同“長慮顧後”。

【長慮後顧】 見“長慮顧後”。

【長慮顧後】 顧及未來而作長遠打算。

【長篇大套】 大段的議論、言論或長篇的文章。

【長篇大論】 見“長篇大套”。

【長篇累牘】 指文章篇幅很長。

【長談闊論】 高談闊論。

【長駕遠馭】 喻帝王用某種政策、手段羈縻邊遠地區。

【長頸鳥喙】 長頸尖嘴。喻人奸詐陰險。

【長繩系日】 謂留住時光。語本晉傅玄《九曲歌》:“歲莫景邁群光絕,安 得長繩系白日!”

【長繩系景】 見“長繩系日”。

【長驅直入】 不停頓地向遠方目標快速前進。多形容進軍順利。

【長驅直進】 猶言長驅直入。

【長驅深入】 猶言長驅直入。

【長轡遠馭】 見“長轡遠御”。

【長轡遠御】 ①放長韁繩,駕馬遠行。比喻帝王用某種政策、手段羈縻邊遠 地區。②比喻駕馭創作手段從容達到寫作的理想境界。

【長虺成蛇】 喻養奸遺患。

【長傲飾非】 滋長驕傲、掩飾過錯。

【雨巾風帽】 遮蔽風雨的頭巾和帽子。常借指浪游之客。

【雨井煙垣】 喻荒涼、冷落的景象。

【雨打風吹】 指風雨的侵害。

【雨收云散】 比喻某種現象已經消失。

【雨沐風餐】 借雨水洗頭,在風里吃飯。比喻奔波勞苦。

【雨臥風餐】 唐杜甫《舟中》詩:“風餐江柳下,雨臥驛樓邊。”意謂風口 處吃飯,雨地里住宿。后以“雨臥風餐”形容生活飄泊無定。

【雨沾云惹】 戰國楚宋玉《高唐賦》:“昔者先王嘗游高唐,怠而晝寢,夢 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游高唐,原薦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后以“雨沾云惹”為男女情愛之典。

【雨泣云愁】 淚下如雨,愁多如云。形容憂愁深重。

【雨後春筍】 春天下過雨后竹筍長得又快又多。比喻新生事物大量涌現,蓬 勃發展。語本宋張耒《食筍》詩:“荒林春雨足,新筍迸龍雛。”

【雨跡云蹤】 比喻男女情好的往事。

【雨跡云蹤】 同“雨跡云蹤”。

【雨恨云愁】 ①感覺上以為可以惹人愁怨的云和雨。②喻男女間離別之情。

【雨約云期】 指男女約會。

【雨條煙葉】 ①雨中的柳條,煙霧中的柳葉。形容凄迷的景色。②喻情意的 纏綿。

【雨消云散】 喻消失得一干二凈。

【雨過天青】 ①顏色名。像雨后初晴時的天色。②比喻情況由壞變好。

【雨笠煙蓑】 同“雨蓑煙笠”。

【雨淋日曬】 雨水淋澆,太陽曝曬。亦形容露天勞作或旅途的辛苦。

【雨宿風餐】 見“雨臥風餐”。

【雨散風流】 比喻離散。

【雨散云收】 ①指雨后轉晴。②比喻親朋離散。③指男女歡會已畢。

【雨散云飛】 比喻離散。

【雨棟風簾】 猶言雨簾云棟。

【雨順風調】 謂風雨來得均勻及時,適合農事。

【雨湊云集】 比喻眾多的人或事物聚集一處。

【雨絲風片】 細雨微風。多指春景。

【雨蓑煙笠】 防雨用的蓑衣笠帽,為漁夫的衣飾。亦借指漁夫。

【雨零星散】 殘敗零落貌。常用以比喻潰敗。

【雨零星亂】 同“雨零星散”。

【雨旸時若】 語本《書·洪范》:“曰肅,時雨若;曰乂,時旸若。”后用 “雨旸時若”謂晴雨適時,氣候調和。

【雨歇云收】 比喻男女離散。

【雨跡云蹤】 同“雨跡云蹤”。

【雨愁煙恨】 煙雨所引起的人的惆悵哀愁。

【雨僝風僽】 謂風雨交相摧折。

【雨僝云僽】 謂不好的天氣把人折磨。

【雨膏煙膩】 謂花草樹木在煙雨中顯得肥腴潤澤。

【雨僽風僝】 見“雨僝風僽”。

【雨覆云翻】 比喻變化無常。

【雨跡云蹤】 見“雨蹤云跡”。

【雨蹤云跡】 比喻男女情好的往事。

【雨斷云銷】 比喻男女恩情斷絕。

【雨簾云棟】 唐王勃《滕王閣》詩:“晝棟朝飛南浦云,硃簾暮卷西山雨。” 后因以“雨簾云棟”形容高敞華美的樓閣。

【雨霾風障】 指狂惡的風雨。

【雨鬢風鬟】 婦女發髻散亂貌。

【雨鬣霜蹄】 形容駿馬奔馳時馬鬃聳起,狀如飄雨,四蹄飛翻,色白如霜。

【雪上加霜】 比喻一再受到災難,苦上加苦。

【雪天螢席】 比喻不分寒暑,刻苦讀書。

【雪中送炭】 比喻濟人之急。

【雪中鴻爪】 同“雪泥鴻爪”。

【雪月風花】 ①代指四時景色。②喻男女情事。

【雪北香南】 多雪的北方和花木飄香的南方。

【雪兆豐年】 謂冬天大雪是來年豐收的預兆。

【雪泥鴻爪】 鴻雁在雪地上走過時留下的腳印。語本宋蘇軾《和子由澠池懷 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后用“雪泥鴻爪”比喻事情過后遺留下的痕跡。

【雪泥鴻跡】 同“雪泥鴻爪”。

【雪胎梅骨】 喻高潔。

【雪案螢窗】 同“雪窗螢幾”。

【雪案螢燈】 同“雪窗螢幾”。

【雪窗螢幾】 《文選·任昉〈為蕭揚州作薦士表〉“集螢映雪”李善注引 《孫氏世錄》:“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晉書·車胤傳》:“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后即以“雪窗螢幾”比喻勤學苦讀。

【雪窗螢火】 同“雪窗螢幾”。

【雪里送炭】 見“雪中送炭”。

【雪操冰心】 志行品德高尚純潔。

【雪鴻指爪】 同“雪泥鴻爪”。

【雪鬢霜毛】 同“雪鬢霜鬟”。

【雪鬢霜鬟】 白發。借指老年人。

【云天霧地】 比喻不明事理,糊里糊涂。

【云尤雨殢】 形容男女間情意纏綿。

【云屯雨集】 形容眾多的人聚集在一起。

【云屯星聚】 同“云屯雨集”。

【云屯席卷】 如云氣驟然聚集,如席子迅速卷起。形容來去迅捷,氣勢雄偉。

【云屯席卷】 見“云屯席卷”。

【云屯鳥散】 如云聚集,如鳥飛散。形容眾多的人忽聚忽散。

【云屯森立】 眾多而整肅貌。

【云屯霧散】 同“云屯鳥散”。

【云屯霧集】 猶言云合霧集。

【云屯蟻聚】 形容眾多的人物聚集在一起。

【云屯飆散】 聚集如云,分散如風。形容來往迅疾。

【云中仙鶴】 同“云中白鶴”。

【云中白鶴】 比喻品格高潔、志向高遠的人。

【云心水性】 指女子作風輕浮,愛情不專一。

【云心鶴眼】 比喻高遠的處世態度。

【云布雨施】 比喻遍布。

【云布雨潤】 比喻教化遠播。

【云行雨施】 喻廣施恩澤。

【云合景從】 如云聚合,如影隨形。比喻隨從者之多。語本漢賈誼《過秦論》: “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云合霧集】 比喻聚集迅速。

【云合響應】 猶言云集響應。

【云交雨合】 指相會,重逢。

【云次鱗集】 會聚;會合。

【云收雨散】 喻歡會結束,彼此分離。

【云凈天空】 見“云過天空”。

【云泥之別】 相差像天空的云和地下的泥。比喻高低差別懸殊。

【云泥之差】 見“云泥之別”。

【云泥異路】 像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比喻地位相差懸殊。

【云迷霧罩】 見“云迷霧鎖”。

【云迷霧鎖】 形容天氣昏暗,氣氛陰森。

【云飛雨散】 比喻原先的事物不復存在。

【云飛泥沉】 ①比喻消失。②比喻懸殊極大。

【云飛煙滅】 比喻消逝。

【云起雪飛】 如云興起,如雪飄飛。比喻樂曲悠揚,變化有致。

【云起龍襄】 比喻英雄豪杰乘時而起。

【云起龍驤】 見“云起龍襄”。

【云煙過眼】 見“云煙過眼”。

【云煙過眼】 比喻事物轉眼即逝。

【云消霧散】 指天氣由陰暗轉為明朗。常用以比喻怨憤、疑慮得以消除。

【云容月貌】 比喻淡雅、飄逸的容貌。

【云過天空】 比喻事情辦得干凈利落,不留痕跡。

【云情雨意】 ①云和雨的狀態。②指男女歡會之情。

【云階月地】 以云為階,以月為地。指天上。亦指仙境。

【云堦月地】 見“云階月地”。

【云期雨信】 指男女約定幽會的日期。

【云期雨約】 見“云期雨信”。

【云朝雨暮】 指男女歡會之時。

【云悲海思】 如云似海的愁思。

【云集景附】 見“云集景從”。

【云集景從】 如云聚合,如影隨形。比喻聲勢浩大,響應迅速。語出漢賈誼 《過秦論》:“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云集響應】 大家迅速集合在一起,表示贊同和支持。

【云舒霞卷】 形容姿態萬千,色彩斑斕。

【云舒霞卷】 見“云舒霞卷”。

【云涌風飛】 見“云涌飆發”。

【云涌飆發】 云陣奔涌,狂風發作。形容文章氣勢磅礴。

【云窗月戶】 指華美幽靜的居處。

【云窗月帳】 猶言云窗月戶。

【云窗霞戶】 指華美的居處。

【云窗霧閣】 為云霧繚繞的窗戶和居室。借指高聳入云的樓閣。亦指建于極 高處的樓閣。

【云窗霧檻】 同“云窗霧閣”。

【云開霧散】 見“云消霧散”。

【云開霧釋】 同“云消霧散”。

【云夢閑情】 戰國楚宋玉《高唐賦》序:“昔者楚襄王與宋玉游於云夢之臺, 望高唐之觀,其上獨有云氣……王問玉曰:‘此何氣也?’玉對曰:‘所謂朝云者也。’王曰:‘何謂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嘗游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游高唐,原薦枕席。”王因幸之。’”后以“云夢閑情”指男女歡會之事。

【云蒸龍變】 云氣興起,神龍飛動。比喻英雄豪杰遇時奮起。

【云蒸霞蔚】 ①比喻絢麗多彩。②形容事物蓬勃興起,蔚為大觀。

【云蒸霧集】 如云霧之蒸騰會集。形容眾多。

【云愁雨怨】 喻指離情別愁。

【云愁海思】 見“云悲海思”。

【云煙過眼】 比喻事物轉眼即逝。

【云樹之思】 唐杜甫《春日憶李白》詩:“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后 用“云樹之思”比喻朋友闊別后的相思之情。

【云樹遙隔】 謂兩地相隔遙遠。

【云興霞蔚】 云氣升起,彩霞聚集。喻景物絢麗多彩。

【云龍風虎】 ①語本《易·乾》:“云從龍,風從虎。”后世多以云龍風虎 比喻君臣。②喻指英雄豪杰。③古代兵陣名。

【云趨鶩赴】 比喻從四方奔赴而至。

【云擾幅裂】 比喻社會動亂,四分五裂。

【云翻雨覆】 唐杜甫《貧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 后以“云翻雨覆”比喻人情世態反復無常。

【云羅天網】 猶言天羅地網。

【云譎波詭】 謂像云氣和水波那樣千態萬狀,變化無窮。

【云鬟霧鬢】 形容女子頭發秀美。

【電光石火】 ①佛教語。語本《五燈會元·雪峰存禪師法嗣·保福從展禪師》: “師曰:‘瞌睡漢出去!’上堂:‘此事如擊石火,似閃電光,搆得搆不得,未免喪身失命。’”后以“電光石火”比喻稍縱即逝或稍縱即逝的事物。②喻極迅速地。

【電流星散】 比喻迅速消散。

【電閃雷鳴】 閃電飛光,雷聲轟鳴。①比喻快速有力。杜鵬程《在和平的日 子里》第五章:“是英明的主意,這主意通過電話就電閃雷鳴一樣傳遍工地。”②比喻轟轟烈烈。郭小川《痛悼敬愛的周總理》詩:“我們的總理,回答得最為鏗鏘有力;不用語言,而用電閃雷鳴般的一生的經歷。”

【電掣星馳】 如閃電和流星似的掠過。比喻迅疾。

【電掣風馳】 形容像閃電刮風一樣迅速。

【電照風行】 如電光之照耀,如風之流動。比喻影響甚大。

【雷打不動】 形容意志堅定,不可動搖。也形容做事有固定不變的方式。

【雷令風行】 猶言雷厲風行。

【雷奔云譎】 如雷奔行,如云翻卷。

【雷動風行】 ①指萬物運動變化迅速。②比喻推行政令的嚴厲迅猛。

【雷嗔電怒】 暴怒貌。

【雷厲風行】 比喻聲勢猛烈,行動快速。

【雷厲風飛】 ①同“雷厲風行”。②嚴厲威猛。

【雷霆萬鈞】 《漢書·賈山傳》:“雷霆之所擊,無不摧折者;萬鈞之所壓, 無不糜滅者。”后用“雷霆萬鈞”比喻威猛之勢,勢不可擋。

【雷驚電繞】 雷鳴電閃。比喻落筆如飛的筆畫。

【零丁孤苦】 謂無依無靠,孤獨困苦。

【零圭斷璧】 比喻殘破不全的珍貴文物。

【零光片羽】 比喻珍貴事物的一小部分。

【零敲碎打】 指以零零碎碎、斷斷續續的方式進行或處理。

【需沙出穴】 語本《易·需》:“需于沙,小有言,終吉。”和“需於血, 出自穴”。后因用“需沙出穴”謂遇險兇而能幸免。

【震古鑠今】 震動古人,顯耀當世。形容事業或功績偉大。

【震聾發聵】 使昏昧糊涂,不明事理的人,為之震驚,受到啟發。

【霄魚垂化】 據《呂氏春秋·具備》載,春秋時孔子弟子宓子賤治亶父(今 山東省單縣),體圣人之化,三年,夜間捕魚的人能將所得小魚重歸水中。后因以“霄魚垂化”來稱贊官吏的德政。

【霜行草宿】 謂在霜露中行走,草野中息宿。形容奔波勞苦。

【霜凋夏綠】 猶言冬去春來。謂時光的流逝。

【霜露之辰】 指父母先人的生日。

【霜露之思】 對父母先祖的思念。

【霜露之悲】 對父母先祖的悲思。

【霜露之感】 《禮記·祭義》:“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愴之心,非 其寒之謂也。”鄭玄注:“非其寒之謂,謂凄愴及怵惕,皆為感時念親也。”后因以“霜露之感”指對父母或祖先的懷念。

【霞友云朋】 與云霞為朋友。謂避世隱居。

【霞明玉映】 如霞光明艷,如玉色映現。形容光彩耀人。

【霞思天想】 苦思冥想。

【霞思云想】 見“霞思天想”。

【霞姿月韻】 比喻俊美清雅的儀態和風度。

【霞裙月帔】 以云霞為裙,明月為披肩。借指仙女或美女。

【霞蔚云蒸】 喻景物絢爛縟麗。

【霧起云涌】 比喻眾多的事物迅速出現。

【霧涌云蒸】 亦作“霧涌云蒸”。云霧蒸騰貌。

【霧涌云蒸】 見“霧涌云蒸”。

【霧散云披】 喻變化之快。

【霧集云合】 形容眾多的事物聚集在一起。

【霧涌云蒸】 見“霧涌云蒸”。

【霧暗云深】 迷蒙渺遠。喻相距之遙遠。

【霧里看花】 語本唐杜甫《小寒食舟中作》詩:“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 似霧中看。”本形容老眼昏花。后比喻對事物看不真切。

【霧慘云愁】 指一種悲壯蒼涼的氣氛。

【霧閣云窗】 云霧籠罩的樓閣門窗。指高樓。

【霧興云涌】 見“霧起云涌”。

【霧鎖煙迷】 謂為云霧所掩蔽。

【霧釋冰融】 霧氣消散冰塊融化。比喻疑難消除盡凈。

【霧鱗云爪】 猶言藏頭露尾,畏首畏尾。

【霧鬢風鬟】 ①指女子細密而蓬松的美發。②借指美女。

【霧鬢云鬟】 形容女子細密柔美的頭發。亦借指美女。

【霸道橫行】 猶言橫行霸道。

【露才揚己】 顯露才能,表現自己。

【露己揚才】 見“露才揚己”。

【露尾藏頭】 ①容身的東西小,無法掩蔽住整個身軀。②喻事情的無法掩飾, 總要露出蛛絲馬跡。

【露往霜來】 喻歲月遷移,時光流逝。

【露紅煙紫】 形容花木的色彩鮮艷。

【露紅煙綠】 見“露紅煙紫”。

【露宿風餐】 在露天過夜,在風口吃飯。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艱苦。

【露鈔雪纂】 謂勤于收輯抄錄,晝夜寒暑不停。

【露影藏形】 躲躲閃閃貌。猶言藏頭露尾。

【露餐風宿】 同“露宿風餐”。

【露膽披肝】 披露肝膽。比喻待人坦誠之至。

【露膽披誠】 同“露膽披肝”。

【露纂雪鈔】 見“露鈔雪纂”。

【霽月光風】 指雨過天晴時的明凈景象。用以比喻人的品格高尚,胸襟開闊。

【霽風朗月】 和風明月。喻寬厚祥和的氣氛。

【靈牙利齒】 喻善于說話的人。

【靈丹妙藥】 指能治好百病的丹藥。亦比喻能解決一切問題的好辦法。

【靈丹圣藥】 見“靈丹妙藥”。

【靈心慧性】 聰慧的天資。

【靈心慧齒】 天資聰慧,口齒伶俐。

【非同小?/span> 傘竣儼煌俺!P穩萑嘶蚴慮櫚募黃椒病"諤刂甘慮櫓匾蚴? 態嚴重。

【非意相干】 惡意相犯;無故尋釁。

【非親非故】 不是親屬也不是故舊。表示彼此過去毫無關系。

【非驢非馬】 《漢書·西域傳下·渠犁》:“(龜茲王)後數來朝賀,樂漢 衣服制度,歸其國,治宮室,作徼道周衛,出入傳呼,撞鐘鼓,如漢家儀。外國胡人皆曰:‘驢非驢,馬非馬,若龜茲王,所謂■也。’”■,即騾,馬驢雜交而生。后用“非驢非馬”形容不倫不類的事物。

【靠天吃飯】 謂依賴自然條件來過日子。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謂做事無不有個好的開端,但很少有堅持到底的。

【靡有孑遺】 本謂沒任何一個人能逃脫旱災的侵害。《詩·大雅·云漢》: “旱既太甚,則不可推。兢兢業業,如霆如雷。周馀黎民,靡有孑遺。”鄭玄箋:“周之眾民多有死亡者矣。今其馀無有孑遺者,言又餓病也。”王先謙集疏引趙岐《孟子章句》:“周馀黎民,靡有孑遺。志在憂旱災民,無孑然遺脫、不遭旱災者,非無民也。”后則指蕩然無存,毫無遺留。

【靡衣玉食】 美衣美食。

【靡衣偷食】 見“靡衣媮食”。

【靡衣媮食】 美衣甘食,茍且偷生。

【靡所底止】 謂沒有止境。

【靡所適從】 不知何所依從。

【靡堅不摧】 謂能摧毀任何堅固的東西。形容力量強大。

【靡然成風】 同“靡然向風”。

【靡然向風】 亦作“靡然鄉風”。亦作“靡然鄉風”。謂群起效尤而成風氣。

【靡然鄉風】 見“靡然向風”。

【靡然從風】 同“靡然向風”。

【靡然鄉風】 見“靡然向風”。

【靡然順風】 望風順從。

【靡然鄉風】 見“靡然向風”。

【靡靡之音】 指柔弱、頹靡的音樂。

【靡靡之樂】 同“靡靡之音”。

【靡靡之聲】 同“靡靡之音”。

【只輪不反】 見“只輪無反”。

【只輪無反】 比喻全軍覆沒。語本《公羊傳·僖公三十三年》:“然而晉人 與姜戎要之殽而擊之,匹馬只輪無反者。”亦作“只輪不反”、“只騎不反”。

【只騎不反】 見“只輪不反”。

【只雞斗酒】 ①指菲薄的祭品。語出《後漢書·橋玄傳》:“又承從容約誓 之言:‘徂沒之後,路有經由,不以斗酒只雞過相沃酹,車過三步,腹痛勿怨。’”②指簡單的酒菜。

【只雞絮酒】 《後漢書·徐稚傳》:“徐稚嘗為太尉黃瓊所辟,不就。及瓊 卒歸葬,稚乃負糧徒步到江夏赴之,設雞酒薄祭,哭畢而去,不告姓名。”李賢注:“謝承《書》曰:‘稚諸公所辟雖不就,有死喪負笈赴吊。常於家豫炙雞一只,以一兩綿絮漬酒中,暴乾以裹雞,徑到所起冢外,以水漬綿使有酒氣,斗米飯,白茅為藉,以雞置前,醊酒畢,留謁則去,不見喪主。’”后遂以“只雞絮酒”謂以菲薄祭品悼念亡友。

【只雞樽酒】 見“只雞斗酒”。

【雀目鼠步】 比喻惶恐之極。

【雀角鼠牙】 本謂強逼女子成婚而興獄訟。后泛指獄訟,爭吵。語本《詩· 召南·行露》:“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誰謂女無家,何以速我獄?”又:“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誰謂女無家,何以速我訟?”孔穎達疏:“此強暴之男,侵凌貞女;女不肯從,為男所訟,故貞女與對,此陳其辭也。”

【雀馬魚龍】 泛指珍禽異獸。語本《漢書·西域傳贊》:“自是之後,明珠、 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於後宮,蒲梢、龍文、魚目、汗血之馬充於黃門,鉅象、師子、猛犬、大雀之群食於外囿。殊方異物,四面而至。”

【雀喧鳩聚】 形容紛亂吵鬧。

【集矢之的】 比喻眾人所指摘的對象。

【集思廣益】 謂集中眾人智慧,博采有益的意見。語本三國蜀諸葛亮《教與 軍師長史參軍掾屬》:“夫參署者,集眾思,廣忠益也。”

【集思廣議】 謂集中眾人智慧,廣泛進行議論。

【集腋成裘】 比喻積少成多。腋,指狐貍腋下的毛皮。語本《慎子·知忠》: “故廊廟之材,蓋非一木之枝也;粹白之裘,蓋非一狐之皮也。”錢熙祚校注:“粹,原作狐;依《意林》引此文改。《意林》皮作腋。”

【集腋為裘】 見“集腋成裘”。

【雁去魚來】 書信往來。雁、魚均喻書信。

【雁杳魚沉】 比喻彼此音訊斷絕。

【雁泊人戶】 猶雁戶。

【雁南燕北】 比喻兩地分離。

【雁素魚箋】 指書信。

【雁逝魚沉】 亦作“雁斷魚沈”。比喻彼此音訊斷絕。

【雁過拔毛】 ①比喻武藝高強。②比喻經手辦事便撈點好處。

【雁過留聲】 諺語。比喻人離開了或者死了,應留個好名聲。常與“人過留 名”連用。

【雁塔新題】 見“雁塔題名”。

【雁塔題名】 唐代故事。新科進士在曲江會宴后,常題名于雁塔。唐韋絢 《劉賓客嘉話錄》:“慈恩題名,起自張莒,本於寺中閒游而題同年,人因為故事。”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題名游賞賦詠雜紀》:“神龍以來,杏園宴後,皆於慈恩寺塔下題名,同年中推一善書者紀之。”后因以“雁塔題名”指進士及第。

【雁影分飛】 雁常結伴飛行。比喻分離。

【雁默先烹】 《莊子·山木》:“夫子出於山,舍於故人之家。故人喜,命 豎子殺雁而烹之。豎子請曰:‘其一能鳴,其一不能鳴,請奚殺?’主人曰:‘殺不能鳴者。’”后以“雁默先烹”比喻無才者先被棄。

【雁斷魚沈】 見“雁逝魚沉”。

【雄才大略】 見“雄材大略”。

【雄文大手】 擅長寫作宏偉詩文的高手。

【雄心壯志】 遠大的抱負和志向。

【雄材大略】 杰出的才能和偉大的謀略。

【雄姿英發】 謂姿態雄武,才華橫溢。

【雄唱雌和】 比喻相互附和。

【雄深雅健】 謂文章雄渾而深沉,典雅而有力。

【雄雞夜鳴】 古代認為雄雞夜鳴為異常現象,預兆戰事。

【雅人清致】 見“雅人深致”。

【雅人深致】 《晉書·列女傳·王凝之妻謝氏》:“叔父安嘗問:‘《毛詩》 何句最佳?’道韞稱:‘吉甫作頌,穆如清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安謂有雅人深致。”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謝公因子弟集聚,問《毛詩》何句最佳。遏(謝玄小字)稱曰:‘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公曰:‘訏謨定命,遠猷辰告。’謂此句偏有雅人深致。”后因以“雅人深致”指高雅的人意興深遠。亦用來形容人的言談舉止高尚文雅,不同于流俗。

【雅人韻士】 高雅而有風致的文人。

【雅俗共賞】 謂兼具優美、通俗之品格,能為不同文化水平者欣賞。

【雅量高致】 氣度寬宏,情致高雅。

【雅雀無聲】 形容靜默之極。雅,“鴉”的古字。

【雉伏鼠竄】 謂恐懼地躲藏,驚慌地逃竄。

【雉頭狐腋】 以雉頭狐腋做成的裘衣。形容穿著講究,生活奢侈。

【雕文刻鏤】 謂在器物上刻鏤花紋圖案,以為文飾。

【雕文織采】 比喻詞藻華麗。

【雕心刻腎】 同“雕肝琢腎”。

【雕心鷹爪】 喻兇殘狠毒。

【雕肝掐腎】 同“雕肝琢腎”。

【雕肝琢腎】 比喻寫作時用盡心思,反覆推敲,刻意求工。語本唐韓愈《贈 崔立之評事》詩:“勸君韜養待徵招,不用雕琢愁肝腎。”

【彫肝琢腎】 形容苦心琢磨。

【雕肝琢膂】 同“雕肝琢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版權所有 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究中心 Copyright© 2000
web@guoxue.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印江| 景德镇市| 甘谷县| 德州市| 车险| 鄂伦春自治旗| 洛扎县| 南宫市| 固镇县| 奈曼旗| 天水市| 彰化县| 宜兰市| 呼玛县| 金昌市| 万载县| 河曲县| 沧州市| 冀州市| 汪清县| 托克逊县| 青岛市| 嘉善县| 右玉县| 长春市| 大同市| 凯里市| 茂名市| 建瓯市| 凉城县| 罗江县| 宁强县| 扶沟县| 津南区| 兴化市| 理塘县| 旬邑县| 长治县| 旬邑县| 原平市| 志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