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世無悶】 謂逃避世俗而心無煩憂。
【遁世絕俗】 見“遁世離俗”。
【遁世遺榮】 謂避世隱居而拋棄榮華富貴。
【遁世隱居】 避世而深居不仕。
【遁世離俗】 謂隱居而屏絕世俗往來。
【遁世離群】 猶言避世獨處。
【遁名改作】 竄改物名,改變作品。
【遁名匿跡】 隱姓埋名,不露行跡。
【遁形遠世】 猶言避世隱居。
【遁身遠跡】 猶言避世隱居。
【遁俗無悶】 見“遁世無悶”。
【遁跡空門】 見“遁入空門”。
【遁跡銷聲】 謂隱居不出。
【遁陰匿景】 隱藏形跡。
【遁逸無悶】 見“遁世無悶”。
【遁跡方外】 猶言避世隱居于僧道中。
【遁跡空門】 見“遁入空門”。
【遁跡匿影】 謂隱藏蹤跡和身形。
【遁跡桑門】 謂避開塵世而出家為僧。桑門,即沙門。
【遁跡黃冠】 謂避開塵世而做道士。
【遁跡潛形】 謂隱藏蹤跡和身形。
【遁跡藏名】 猶言隱居不出。
【逾山越海】 越過山海。謂長途跋涉。
【逾千越萬】 謂數字超過千或萬。極言其多。
【逾年歷歲】 謂經過一定年月。形容經歷較長時間。
【逾次超秩】 猶言越過次序。
【逾沙軼漠】 穿越沙漠。謂經歷險遠的路途。
【逾淮之橘】 《晏子春秋·雜下十》:“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 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后以“逾淮之橘”比喻易地而變質的事物。
【逾閑蕩檢】 越出法度,不遵守道德規范。
【逾墻窺蠙】 見“逾墻鉆穴”。
【逾墻鉆穴】 亦作“逾墻鉆蠙”。亦作“逾墻窺蠙”。語本《孟子·滕文公 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鉆穴蠙相窺,逾墻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后以“逾墻鉆穴”指男女偷情。
【逾墻鉆蠙】 見“逾墻鉆穴”。
【逾繩越契】 ①謂在結繩、書契之前沒有文字。繩、契指結繩、書契。②引 申指不通文字。
【游山玩水】 到有山有水的地方游玩,觀賞自然風景。
【游山玩水】 見“游山玩水”。
【游刃有馀】 典出《莊子·養生主》。后以“游刃有馀”謂觀察事物透徹, 技藝精熟,運用自如。
【游刃馀地】 猶游刃有馀。
【游手好閑】 游蕩成性,不好勞動。
【游手好閒】 見“游手好閑”。
【游手偷閑】 同“游手好閑”。
【游手偷閒】 見“游手偷閑”。
【游目騁懷】 縱目觀望,舒展胸懷。
【游目騁觀】 縱目觀望,盡覽景物。
【游回磨轉】 猶言團團轉。
【游蜂浪蝶】 比喻冶游好色的浪子。
【游蜂戲蝶】 ①指圍著花叢飛舞游動的蜜蜂和蝴蝶。②見“游蜂浪蝶”。
【游蕩不羈】 游樂放蕩,不受拘束。
【游談無根】 謂沒有根據信口亂說。
【游戲人世】 見“游戲人間”。
【游戲人間】 謂玩世不恭,把人生作為游戲的一種生活態度。
【游戲三昧】 ①佛家謂自在無礙,而常不失定意。②指得趣于某事或懂得其 中奧妙而以游戲出之。
【游戲筆墨】 指以游戲態度所寫的詩文。
【游戲塵寰】 猶言游戲人間。
【游戲翰墨】 見“游戲筆墨”。
【游騎無歸】 外出之馬,無所歸宿。比喻遠離根本,不得歸宿。
【游響停云】 形容響亮的歌聲,高入云霄,能使流云受阻而停下來。語本《 列子·湯問》:“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
【道山學海】 形容學識淵博。
【道不相謀】 謂思想志向不同的人不會在一起共事。語本《論語·衛靈公》: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道不拾遺】 謂路有失物,無人拾取。古時用以形容刑法嚴峻或民風淳厚。
【道不掇遺】 同“道不拾遺”。
【道不舉遺】 同“道不拾遺”。
【道西說東】 謂亂加談論。
【道在人為】 猶言事在人為。
【道在屎溺】 喻道之無所不在。
【道存目擊】 語出《莊子·田子方》:“子路曰:‘吾子欲見溫伯雪子久矣, 見之而不言,何邪?’仲尼曰:‘若夫人者,目擊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聲矣。’”王先謙集解引宣穎曰:“目觸之而知道在其身,復何所容其言說邪?”謂一個人具有深厚的道德修養,人們只在略一顧瞻之中便能感受得到。
【道而不徑】 謂走路不走小路,以免危險。
【道同志合】 猶言道合志同。
【道同契合】 猶言道合志同。
【道同義合】 猶言道合志同。
【道合志同】 謂彼此的志趣理想一致。
【道弟稱兄】 朋友間以兄弟相稱,表示關系親密。
【道長爭短】 見“道長論短”。
【道長論短】 謂評論好壞是非。
【道東說西】 見“道西說東”。
【道骨仙風】 謂有得道者及仙人的氣質神采。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①原為佛教語,告誡修行者警惕外界誘惑。謂正氣 難以修得,而邪氣容易高過正氣。②比喻一事物興起,又有一事物超越其上。③比喻一方的力量超過與之敵對的另一方。
【道高望重】 猶言德高望重。
【道高德重】 道德高尚,很有威信。
【道高魔重】 形容法力高強。
【道旁苦李】 同“道邊苦李”。
【道無拾遺】 同“道不拾遺”。
【道傍之筑】 喻無法成功的事。語出《詩·小雅·小旻》:“如彼筑室于道 謀,是用不潰于成。”鄭玄箋:“如當路筑室,得人而與之謀所為,路人之意不同。故不得遂成也。”
【道傍苦李】 同“道邊苦李”。
【道傍筑室】 語出《詩·小雅·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謀,是用不潰于成。” 鄭玄箋:“如當路筑室,得人而與之謀所為,路人之意不同。故不得遂成也。”后比喻雜采各家之說。
【道遠知驥】 路遠才知道馬的好壞。
【道路以目】 路上相見,以目示意,不敢交談。多表示政治黑暗暴虐。
【道微德薄】 道行和才能都很差。多作謙辭。
【道貌岸然】 容色神態莊嚴的樣子。
【道貌凜然】 猶道貌岸然。
【道貌儼然】 見“道貌岸然”。
【道寡稱孤】 謂自封為王,稱霸一方。
【道盡途殫】 同“道盡涂窮”。
【道盡途窮】 同“道盡涂窮”。
【道盡涂殫】 見“道盡涂窮”。
【道盡涂窮】 謂無路可走,陷于絕境。
【道殣相枕】 見“道殣相望”。
【道殣相望】 謂路上餓死的人很多。
【道殣相屬】 見“道殣相望”。
【道頭知尾】 說個開頭就知道結果。形容思維敏捷、悟性好。
【道頭會尾】 見“道頭知尾”。
【道邊苦李】 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王戎七歲,嘗與諸 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后以喻庸才,無用之才。
【道聽耳食】 對傳聞之辭不加去取,盲目輕信。
【道聽涂說】 同“道聽涂說”。
【道聽涂說】 從道路上聽到,在道路上傳說。泛指沒有根據的傳聞。
【道聽途說】 同“道聽涂說”。
【道聽涂說】 從道路上聽到,在道路上傳說。泛指沒有根據的傳聞。
【遂心如意】 猶言稱心如意。
【遂心快意】 見“遂心如意”。
【遂心滿意】 見“遂心如意”。
【遂心應手】 猶言得心應手。形容運用自如。
【遂非文過】 飾非文過。掩飾錯誤和過失。
【遂迷不寤】 執迷不悟;堅持錯誤而不覺悟。
【遂迷忘反】 見“遂迷不寤”。
【運斤成風】 謂揮斧成風聲。形容技術的高妙。
【運斤如風】 見“運斤成風”。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謂兵法運用得巧妙,全在于善于思考。
【運用之妙,在於一心】 見“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運用自如】 謂運用得非常熟練自然。
【運拙時乖】 同“運蹇時乖”。
【運拙時艱】 同“運蹇時乖”。
【運旺時盛】 時運旺盛。指運道很好。
【運乖時蹇】 同“運蹇時乖”。
【運斧般門】 猶言班門弄斧。
【運計鋪謀】 運用計謀。
【運掉自如】 謂運用和回旋都非常熟練自然。
【運移時易】 謂運數終盡,時勢變易。
【運智鋪謀】 運用計謀。
【運策決機】 同“運籌決策”。
【運策帷幄】 同“運籌帷幄”。
【運開時泰】 謂時運吉利太平。
【運蹇時低】 同“運蹇時乖”。
【運蹇時乖】 謂時運不佳,處于逆境。
【運籌千里】 見“運籌決勝”。
【運籌出奇】 擬訂作戰策略,定出奇計。
【運籌決策】 籌劃情況,擬訂作戰策略。
【運籌決勝】 謂擬訂作戰策略以獲取戰斗勝利。語本《史記·高祖本紀》: “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
【運籌決算】 同“運籌決策”。
【運籌制勝】 見“運籌決勝”。
【運籌建策】 同“運籌決策”。
【運籌借箸】 同“運箸”。
【運籌帷帳】 同“運籌帷幄”。
【運籌帷幄】 謂在后方決定作戰策略。
【運籌設策】 同“運籌決策”。
【運籌幃幄】 同“運籌帷幄”。
【運籌畫策】 同“運籌決策”。
【運籌演謀】 同“運籌決策”。
【遍地開花】 比喻好事情到處涌現或普遍發展。
【遍體鱗傷】 ①謂滿身都是傷痕。形容傷勢重。②比喻破壞嚴重,到處可見。
【遐方絕域】 邊遠偏僻的地區。
【遐方絕壤】 見“遐方絕域”。
【遐州僻壤】 指邊遠偏僻的地方。
【遐邇一體】 謂遠近猶如一個整體。形容協調統一。
【遐邇著聞】 遠近聞名。形容名聲很大。
【違天逆理】 做事殘忍,違背天道倫理。
【違天悖人】 違背天理人情。
【違天悖理】 見“違天逆理”。
【違天害理】 見“違天逆理”。
【違世乖俗】 同“違時絕俗”。
【違世異俗】 同“違時絕俗”。
【違世絕俗】 同“違時絕俗”。
【違利赴名】 舍去利欲而求取名聲。
【違法亂紀】 違反法規,擾亂紀律。
【違時絕俗】 違背世俗常情,與眾不同。
【違條犯法】 違犯法律條文。
【違條舞法】 見“違條犯法”。
【違害就利】 避開禍害,追求利益。
【違鄉負俗】 離別家鄉,違背世俗。
【違強陵弱】 避開強暴的,欺凌弱小的。
【遨翔自得】 自由自在的樣子。
【遠水不救近火】 比喻緩慢的救助不能解決眼前的急難。
【遠水救不得近火】 見“遠水不救近火”。
【遠水解不了近渴】 猶言遠水不救近火。語出宋陳師道《烏呼行》:“不應 遠水救近渴,空倉四壁雀不鳴。”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形容尋找的人或物就在面前。
【遠至邇安】 遠方來歸附,近民安居樂業。形容政治清明,國家大治。
【遠年近日】 見“遠年近歲”。
【遠年近歲】 過去至現在;長期以來。
【遠交近攻】 結交遠邦,進攻近國。本是戰國時范雎為秦國采用的一種外交 策略,秦國用它達到了并吞六國、建立統一王朝的目的。后亦指待人、處世的一種手段。
【遠走高飛】 逃避到遠處去。
【遠見卓識】 遠大的目光和卓越的見識。
【遠垂不朽】 永垂不朽。
【遠溯博索】 謂廣泛地推尋考索。
【遠愁近慮】 謂考慮周全。
【遠慮深謀】 同“遠謀深算”。
【遠謀深算】 猶言深謀遠慮。
【遠親不如近鄰】 謂好鄰居比遠方親戚更能互相幫助。
【遠懷近集】 謂遠近的人都來歸附。
【遠矚高瞻】 猶言高瞻遠矚。
【遣兵調將】 猶言調兵遣將。
【遣言措意】 同“遣辭措意”。
【遣將徵兵】 見“遣兵調將”。
【遣將調兵】 見“遣兵調將”。
【遣詞立意】 同“遣辭措意”。
【遣詞造意】 同“遣辭措意”。
【遣詞措意】 見“遣辭措意”。
【遣愁索笑】 消愁求樂。
【遣興陶情】 遣釋意興,陶冶情趣。
【遣辭措意】 謂寫文章、說話時的用詞立意。
【遝岡衤復嶺】 謂岡巒重沓。
【遞勝遞負】 謂勝負交替。
【遞興遞廢】 謂有興有廢。
【遙呼相應】 見“遙相呼應”。
【遙相呼應】 亦作“遙呼相應”。謂遠遠地互相照應,配合。
【遙遙華胄】 謂名人的遠裔。嘲人自夸出于名門。
【遙遙無期】 形容達到目的、實現理想的時間還相距很遠。
【溯流求源】 同“溯流窮源”。
【溯流徂源】 同“溯流窮源”。
【溯流窮源】 往上游尋找發源的地方。比喻尋求事物的根源。
【溯源窮流】 上溯本源,窮盡支流。比喻尋究事物的起始演變。
【遭劫在數】 謂命中注定要遇到災難。
【遭事制宜】 猶言因事制宜。
【遭時不偶】 同“遭逢不偶”。
【遭時定制】 謂因時勢而規定法制。
【遭時制宜】 猶言因時制宜。
【遭逢不偶】 謂不遇合時機。
【遭逢時會】 同“遭遇際會”。
【遭逢會遇】 同“遭遇際會”。
【遭逢際會】 同“遭遇際會”。
【遭家不造】 語出《詩·周頌·閔予小子》:“閔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 在疚。”鄭玄箋:“閔,悼傷之言也;造,猶成也。可悼傷乎,我小子耳!遭武王崩,家道未成。”孔穎達疏:“往日遭此家道之不為,言先王既崩,家事無人為之。”本為周成王居父喪時自哀之辭,后用以泛指家中遭遇不幸。
【遭遇不偶】 同“遭逢不偶”。
【遭遇運會】 同“遭遇際會”。
【遭遇際會】 猶言逢遇時機。
【遭傾遇禍】 遭逢危亡之世而遇禍害。
【遭際不偶】 同“遭逢不偶”。
【遭際時會】 同“遭遇際會”。
【遮人耳目】 見“遮人眼目”。
【遮人眼目】 謂遮掩別人的視聽,掩飾真情。
【遮三瞞四】 謂說話、做事多方掩飾,不爽快。
【遮天映日】 同“遮天蔽日”。
【遮天迷地】 同“遮天蓋地”。
【遮天蓋日】 同“遮天蔽日”。
【遮天蓋地】 形容風沙、雨雪大或人馬等極多。
【遮天蔽日】 遮蔽天空和太陽。形容事物體積龐大、數量眾多或氣勢盛大。
【遮地蓋天】 同“遮天蓋地”。
【遮地漫天】 同“遮天蓋地”。
【遮空蔽日】 同“遮天蔽日”。
【遮前掩後】 謂說話藏頭露尾,欲言又止。
【遮掩耳目】 見“遮人眼目”。
【適心娛目】 猶言喜心悅目。
【適以相成】 謂恰好可以相輔相成。
【適可而止】 謂到了適當的程度就停止下來。
【適如其分】 猶言恰如其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