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冒矢石】 見“躬蹈矢石”。
【躬耕樂道】 謂親自耕種,樂守圣賢之道。形容隱士的生活和節(jié)操。
【躬逢其盛】 唐王勃《滕王閣序》:“童子何知,躬逢勝■。”后以“躬逢 其盛”謂親身參加了那個盛會或盛舉。
【躬擐甲胄】 謂親自穿上鎧甲和頭盔。言長官坐鎮(zhèn)軍中親自指揮。
【躬蹈矢石】 謂將帥親臨前線,冒著敵人的箭矢礧石,不怕犧牲自己。
【躬體力行】 猶言身體力行。
【躭驚受怕】 猶言擔受驚嚇。
【迂談闊論】 猶言高談闊論。
【迅電流光】 比喻光陰像電光迅速地消逝。
【迅雷不及掩耳】 比喻動作或事件突然而來,不及防備。
【迅雷風烈】 猶言迅雷烈風。
【近水樓臺】 見“近水樓臺先得月”。
【近水樓臺先得月】 宋俞文豹《清夜錄》:“范文正公鎮(zhèn)錢唐,兵官皆被薦, 獨巡檢蘇麟不見錄,乃獻詩云:‘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此]之。”后常用來比喻由于近便而獲得優(yōu)先的機會。
【近在咫尺】 形容距離很近。
【近在眉睫】 比喻相距極近。
【近硃者赤,近墨者黑】 接近硃砂容易變紅,接近墨容易變黑。強調(diào)客觀環(huán) 境具有很大影響。
【近交遠攻】 謂與鄰近者交好,而對較遠者施用武力。
【近悅遠來】 ①近居的人悅服,遠處的人慕化而來。形容政治清明,遠近歸 附。語本《論語·子路》:“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遠者來。’”邢昺疏:“子曰:當施惠於近者,使之喜說,則遠者當慕化而來也。”②商家亦用以招徠客人。
【近親繁殖】 ①指親緣關系較近的家畜個體間的交配。近親繁殖會使后代體 弱,生活力、繁殖力降低。比喻在學術上只以自己的一種理論、一套教學內(nèi)容和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或進行科研,學生畢業(yè)后又都留在本校工作。②比喻領導干部在本地區(qū)、本單位大量任用自己的親屬。
【返本朝元】 猶言返本還源。
【返本還元】 猶言返本還源。
【返本還原】 同“返本還源”。恢復根本;恢復原樣。
【返本還源】 ①返回原地。②恢復根本。
【返老還童】 由老年回到少年;由衰老恢復青春。
【返老歸童】 見“返老還童”。
【返邪歸正】 猶言改邪歸正。
【返來復去】 謂多次重復。
【返虛入渾】 ①謂詩作空靈,入于渾然之境。②謂人無知無識,渾渾噩噩。
【返視內(nèi)照】 原為佛教語。謂用佛性對照檢查。后亦指自我反省。
【返照回光】 佛教語。謂用佛性對照檢查,自我反省。
【返璞歸真】 同“返樸歸真”。
【返樸還真】 同“返樸歸真”。
【返樸還淳】 猶返樸歸真。
【返樸歸真】 謂還其原始的淳樸本真狀態(tài)。
【返轡收帆】 喻退歸。
【返觀內(nèi)視】 見“返視內(nèi)照”。
【返觀內(nèi)照】 見“返視內(nèi)照”。
【迎刃以解】 同“迎刃而解”。
【迎刃立解】 同“迎刃而解”。
【迎刃而解】 比喻事情容易解決。
【迎刃冰解】 同“迎刃而解”。
【迎來送往】 ①謂迎接來者,送走去者。②謂來時迎接,去時送行。
【迎門請盜】 典出《後漢書·趙咨傳》:“咨少孤,有孝行……盜嘗夜往劫 之,咨恐母驚懼,乃先至門迎盜,因請為設食!焙笠浴坝T請盜”比喻至孝。
【迎風待月】 唐元稹《鶯鶯傳》記張生遇崔鶯鶯于蒲東普救寺,張生致詩挑 逗鶯鶯,鶯鶯復詩,約以私會,其詩曰:“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拂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后因以“迎風待月”表示男女密約私會。
【迎神賽會】 舊俗把神像抬出廟來游行,并舉行祭會,以求消災賜福。
【迎奸賣俏】 指賣弄姿色,誘人偷情。
【迎新送故】 見“迎新送舊”。
【迎新送舊】 ①謂迎來新的,送走舊的。②特指妓女生涯。
【迎新棄舊】 謂離開舊夫,再嫁新君。
【迎頭痛擊】 當頭給以沉重打擊。
【迎頭趕上】 謂加緊追上最前面的。
【述而不作】 闡述前人成說,自己并不創(chuàng)新。
【迥不猶人】 卓然超絕,不同于人。
【迥乎不同】 見“迥然不同”。
【迥然不群】 卓然超絕,與眾不同。
【迫不及待】 急迫得不容等待。
【迫不可待】 見“迫不及待”。
【迫不得已】 迫于無奈,不得不如此。
【迫在眉睫】 見“迫於眉睫”。
【迫於眉睫】 比喻事情臨近眼前,十分急迫。
【回山轉(zhuǎn)! 轉(zhuǎn)動山海。比喻力量巨大。
【回天挽日】 見“回天倒日”。
【回天倒日】 猶言旋轉(zhuǎn)乾坤。
【回天運斗】 猶言旋轉(zhuǎn)乾坤。
【回天轉(zhuǎn)地】 猶言旋轉(zhuǎn)乾坤。比喻改變君王的情緒或態(tài)度。
【回文織錦】 典出《晉書·列女傳·竇滔妻蘇氏》:“竇滔妻蘇氏,始平人 也,名蕙,字若蘭。善屬文。滔,苻堅時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蘇氏思之,織錦為回文旋圖詩以贈滔。宛轉(zhuǎn)循環(huán)以讀之,詞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焙笠浴盎匚目楀\”比喻有關相思的絕妙詩文。
【回生起死】 猶言起死回生。
【回邪入正】 猶言改邪歸正。
【回光反照】 見“回光返照”。
【回光返照】 亦作“回光反照”。①太陽剛落時由于反射作用而發(fā)生的天空 中短時發(fā)亮的現(xiàn)象。比喻人臨死之前精神忽然興奮的現(xiàn)象。②比喻舊事物滅亡之前暫時興旺的現(xiàn)象。③佛教指反省內(nèi)心。
【回黃轉(zhuǎn)綠】 草木秋冬黃落,春日轉(zhuǎn)綠。謂時序變遷,亦喻世事變化。
【回乾就濕】 謂母親育兒時,讓嬰兒居干處,自己就濕處。
【回嗔作喜】 轉(zhuǎn)怒為喜。
【回腸九轉(zhuǎn)】 形容內(nèi)心焦慮不安,痛苦萬分,仿佛腸子被多次牽轉(zhuǎn)一樣。
【回腸百轉(zhuǎn)】 見“回腸九轉(zhuǎn)”。
【回腸傷氣】 見“回腸蕩氣”。
【回腸蕩氣】 亦作“回腸傷氣”。形容音樂、文章等纏綿悱惻,感人之極。
【回籌轉(zhuǎn)策】 運籌決策。
【追亡逐北】 追擊敗逃的敵人。
【追亡逐遁】 見“追亡逐北”。
【追本溯源】 謂追溯事物發(fā)生的根源。
【追本窮源】 同“追本溯源”。
【追奔逐北】 見“追亡逐北”。
【追風逐日】 同“追風逐電”。
【追風逐電】 形容速度極快。多指馬飛速奔馳。
【追風逐影】 見“追風躡景”。
【追風掣電】 同“追風逐電”。
【追風攝景】 見“追風躡景”。
【追風躡景】 ①據(jù)晉崔豹《古今注·鳥獸》載:秦始皇有駿馬名追風、躡景。 后以“追風躡景”形容馬行疾速。②追隨;趕上。
【追風躡影】 見“追風躡景”。
【追根求源】 同“追本溯源”。
【追根究底】 追究底細。
【追根究蒂】 見“追根究底”。
【追根查源】 同“追本溯源”。
【追根問底】 見“追根究底”。
【追根尋底】 見“追根究底”。
【追根溯源】 同“追本溯源”。
【追根窮源】 同“追本溯源”。
【追云逐電】 極言迅疾。
【追魂奪命】 奪取魂魄性命。形容魅力極大。
【追魂奪魄】 見“追魂攝魄”。
【追魂攝魄】 迷信指攝取魂魄,致人死命。
【追遠慎終】 猶言慎終追遠。
【追趨逐耆】 謂追逐時尚。
【追懽賣笑】 見“追歡賣笑”。
【追歡作樂】 見“追歡取樂”。
【追歡取樂】 猶言尋歡作樂。
【追歡買笑】 追求歡樂。多指狎妓飲酒之類。
【追歡賣笑】 謂出賣色情,供人取樂。
【逃之夭夭】 《詩·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焙笠颉疤摇薄 “逃”同音,故以“逃之夭夭”作詼諧語,形容逃跑得無影無蹤。
【送去迎來】 見“送往迎來”。
【送抱推襟】 真誠相待的意思。
【送往迎來】 ①送往者,迎來者。多指應酬客人,接送官員。②指娼妓接送 嫖客。
【送往事居】 謂禮葬死者,奉事生者。
【送往視居】 見“送往事居”。
【送往勞來】 見“送往迎來”。
【送故迎新】 亦作“送舊迎新”。①指送舊官,迎新官。②指送舊歲,迎新 年。③指娼妓送迎嫖客。
【送眼流眉】 猶言眉來眼去。謂男女以眉目傳情。
【送暖偷寒】 亦作“送暖偷寒”。亦作“送暖偎寒”。①指暗中為男女私情 牽線撮合。②指男女偷情茍合,幽會敘情。
【送暖偷寒】 見“送暖偷寒”。
【送暖偎寒】 見“送暖偷寒”。
【送暖偷寒】 見“送暖偷寒”。
【送舊迎新】 見“送故迎新”。
【迷人眼目】 謂迷惑別人視線,使人分辨不清。
【迷天大罪】 極大的罪惡。迷,通“彌”。
【迷天大謊】 極大的謊話。迷,通“彌”。
【迷而不反】 見“迷而不返”。
【迷而不返】 迷路后不知回來。比喻犯了錯誤不知改正。
【迷而知反】 迷路后知道回來。比喻有了過失能夠改正。
【迷而知返】 見“迷而知反”。
【迷花沾草】 猶言拈花惹草。
【迷金醉紙】 猶言紙醉金迷。
【迷迷蕩蕩】 晃悠貌,搖蕩的樣子。
【迷途知反】 迷路后知道回來。比喻犯了錯誤能改正。
【迷途知返】 見“迷途知反”。
【迷魂陣】 ①舊小說中指一種能使人靈魂迷失、令人不辨方向的陣列。②比 喻能使人迷惑的陣勢、圈套。
【迷魂淫魄】 迷人魂、亂人魄。形容事物美好,使人醉迷。
【迷魂湯】 迷信謂地獄中使靈魂迷失本性的湯藥。比喻迷惑人的語言或行為。
【迷魂奪魄】 見“迷魂淫魄”。
【迷涂知反】 見“迷途知反”。
【迷離徜仿】 見“迷離惝恍”。
【迷離徜恍】 見“迷離惝恍”。
【迷離惝恍】 謂神志或眼睛迷迷糊糊而難以分辨清楚。
【迷離撲朔】 語本《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木蘭詩》:“雄兔腳撲朔,雌 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后因以“迷離撲朔”形容事物錯綜復雜,難于分辨。
【逆天犯順】 背逆天意正道。
【逆天違眾】 謂違背天理人情。
【逆天暴物】 違反天意,殘害萬物。
【逆水行舟】 逆著水流行船。比喻處境困難,必須努力從事。
【逆耳利行】 猶言忠言逆耳利于行。謂忠誠正直的話雖然不順耳,但有益于 行為。
【逆行倒施】 猶言倒行逆施。
【逆阪走丸】 見“逆坂走丸”。
【逆坂走丸】 逆著斜坡滾丸。比喻事情難于辦到。
【逆阪走丸】 見“逆坂走丸”。
【逆來順受】 ①對惡劣的環(huán)境或無理的待遇采取忍受的態(tài)度。②謂對悖于事 理而出現(xiàn)的事物持順遂的態(tài)度。
【逆風惡浪】 比喻險惡的形勢。
【逆施倒行】 見“逆行倒施”。
【逆道亂常】 違背道德綱常。
【退有後言】 謂當面順從,背后有異議。
【退食自公】 減膳以示節(jié)儉。謂操守廉潔。
【退食從容】 謂官吏品行節(jié)儉正直,儀容從容自得,可為楷模。語本《詩· 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编嵭{:“退食,謂減膳也。自,從也。從於公,謂正直順於事也。委蛇,委曲自得之貌。節(jié)儉而順心志定,故可自得也!背p熹集傳:“南國化文王之政,在位皆節(jié)儉正直,故詩人美其衣服有常,而從容自得如此也!
【退旅進旅】 一起進退。
【退避三舍】 春秋晉公子重耳出亡至楚,楚成王禮遇重耳,并問:“公子若 反晉國,則何以報不穀?”重耳對曰:“若以君之靈,得反晉國,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舍,軍行三十里。后重耳返國執(zhí)政,晉楚城濮之戰(zhàn),晉軍果“退三舍以辟之”。見《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僖公二十八年》。后因以“退避三舍”表示退讓,不敢與爭。
【退藏於密】 后退隱藏于秘密之處,不露行跡。謂哲理精微深邃,包容萬物。
【逝者如斯】 語出《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 夜。’”后用以謂光陰如流水一去不返。
【逝將去汝】 訣別之辭。
【連二亻并三】 同“連三接二”。
【連二趕三】 急忙;趕快。
【連三并四】 同“連三接二”。
【連三接二】 猶言接連不斷。
【連三接五】 同“連三接二”。
【連三接四】 同“連三接二”。
【連三跨五】 形容動作迅速。
【連山排! 形容數(shù)量多、規(guī)模大。
【連天匝地】 形容規(guī)模大,數(shù)量多。
【連天烽火】 形容戰(zhàn)事遍及各地。
【連日連夜】 見“連日繼夜”。
【連日帶夜】 見“連日繼夜”。
【連日繼夜】 謂日夜不停。
【連中三元】 ①科舉制度分別稱鄉(xiāng)試、會試、殿試的第一名為解元、會元、 狀元。合稱三元!斑B中三元”指接連在鄉(xiāng)試、會試、殿試中獲第一名。②喻連續(xù)擊中三次。
【連阡累陌】 形容田多。
【連州比縣】 見“連州跨郡”。
【連州跨郡】 謂遍及各地。
【連車平斗】 語本唐張鷟《朝野僉載》卷四:“則天革命,舉人不試皆與官, 起家至御史、評事、拾遺、補闕者不可勝數(shù)。張鷟謂謠曰:‘補闕連車載,拾遺平斗量。’”后因以“連車平斗”形容冗員之甚。
【連更星夜】 見“連更曉夜”。
【連更徹夜】 見“連更曉夜”。
【連更曉夜】 猶連夜。形容辦事趕緊,毫不拖延。
【連里竟街】 形容屋舍毗連不絕。
【連枝比翼】 語出唐白居易《長恨歌》:“在天原作比翼鳥,在地原為連理 枝。”后用以比喻男女成雙作對,夫婦恩愛。
【連枝分葉】 同根所生的枝葉。常喻兄弟之間的密切關系。
【連枝共! 傳說戰(zhàn)國時,宋康王奪舍人韓憑妻何氏,憑怨而自殺,何聞 亦殉情而死。何遺書于帶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原以尸骨,賜憑合葬。”康王弗聽,分葬韓何,使冢相望。結果,“宿昔之間,便有大梓木生於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體相就,根交於下,枝錯於上!彼稳税е烀淠驹幌嗨紭。事見晉干寶《搜神記》卷十一。后因以“連枝共!北扔鲪矍閳载懖挥。
【連枝同氣】 《呂氏春秋·精通》:“故父母之於子也,子之於父母也,一 體而兩分,同氣而異息!迸f題漢蘇武《詩》之一:“況我連枝樹,與子同一身。”后以“連枝同氣”比喻同胞兄弟姐妹或情如兄弟的親密關系。
【連枝并頭】 連理枝和并頭蓮。比喻美滿的婚姻。
【連枝帶葉】 見“連枝分葉”。
【連明連夜】 猶言通宵達旦。
【連明達夜】 見“連明連夜”。
【連明徹夜】 見“連明連夜”。
【連帙累牘】 同“連篇累牘”。
【連昏達曙】 猶言通宵達旦。
【連衽成帷】 衣襟相接而成帷帳。形容人多擁擠。
【連昬接晨】 通宵達旦。整日整夜。
【連珠合璧】 語本《漢書·律歷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焙 以“連珠合璧”比喻美好的事物匯聚一起。
【連根帶梢】 比喻事情的情節(jié)完整。
【連宵達旦】 猶言通宵達旦。
【連宵徹曙】 見“連宵達旦”。
【連理分枝】 喻夫妻分離。
【連章累牘】 同“連篇累牘”。
【連衽成帷】 見“連衽成帷”。
【連階累任】 謂作官接連升遷、屢受任用。
【連街倒巷】 猶言滿街傾巷。
【連湯帶水】 比喻全部,無遺留。
【連甍接棟】 謂房屋連片。
【連篇累冊】 同“連篇累牘”。
【連篇累帙】 同“連篇累牘”。
【連篇累幅】 同“連篇累牘”。
【連篇累幀】 同“連篇累牘”。
【連篇累牘】 形容篇幅多,文辭長。
【連篇絫幅】 同“連篇累牘”。
【連篇絫牘】 同“連篇累牘”。
【連編累牘】 同“連篇累牘”。
【連戰(zhàn)皆捷】 ①打仗接連取得勝利。②今多指體育比賽或考試等接連取得好 成績。
【連輿并席】 見“連輿接席”。
【連輿接席】 行并車,止同席。形容親密友愛。
【連墻接棟】 形容房屋連片。
【連疇接隴】 謂田地連片。
【連類比事】 見“連類比物”。
【連類比物】 連綴同類事物。
【連鼇跨鯨】 《列子·湯問》載渤海之東有五山浮于海,天帝令巨鰲十五輪 流負山,山始不動。“而龍伯之國有大人,舉足不盈數(shù)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釣而連六鼇。”又《文選·揚雄〈羽獵賦〉》有游獵江河湖澤,“乘巨鱗,騎京(或作鯨)魚”的記載。后以“連鼇跨鯨”表示超凡成仙。
【連鑣并軫】 猶言并駕齊驅(qū)。鑣,馬勒;軫,車箱底部的橫木。
【連鑣并駕】 見“連鑣并軫”。
【速戰(zhàn)速決】 ①謂迅速地發(fā)動戰(zhàn)斗,迅速地解決戰(zhàn)斗,取得勝利。②比喻在 極短時間內(nèi)迅速解決問題。
【逐末忘本】 追求細枝末節(jié),忘記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
【逐末舍本】 追求細枝末節(jié),舍棄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
【逐末棄本】 見“逐末舍本”。
【逐句逐字】 見“逐字逐句”。
【逐名趨勢】 追求名聲和權勢。
【逐字逐句】 挨次序一字一句地。
【逐近棄遠】 追求近的,舍棄遠的。
【逐物不還】 謂沉湎于世俗。語本《莊子·天下》:“惜乎惠施之才,駘蕩 而不得,逐萬物而不反。”
【逐宕失返】 見“逐流忘返”。
【逐風追電】 追趕迅風和閃電。
【逐臭之夫】 典出《呂氏春秋·遇合》:“人有大臭者,其親戚兄弟妻妾知 識無能與居者,自苦而居海上。海上人有說其臭者,晝夜隨之而弗能去。”后以“逐臭之夫”喻嗜好怪僻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