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發吐哺】 《韓詩外傳》卷三:“成王封伯禽於魯,周公誡之曰:‘往矣! 子其無以魯國驕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於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史記·魯周公世家》亦記此事。后因以“握發吐哺”比喻為國家禮賢下士,殷切求才。
【握發吐飧】 見“握發吐哺”。
【握霧拏云】 駕馭云霧。意謂善于掌握戎機。
【揆文奮武】 施行文教,振奮武事。語本《書·禹貢》:“五百里綏服;三 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奮武衛。”孔傳:“揆,度也。度王者文教而行之。”
【揆時度勢】 審度時勢。
【揆理度情】 從情理上揣度。
【揆理度勢】 衡量道理,揣度情勢。
【揆情度理】 見“揆理度情”。
【揆情審勢】 估量情況審察形勢。
【搔首弄姿】 亦作“搔頭弄姿”。①謂修飾容貌。②比喻詩文的矯揉造作。 ③謂賣弄姿色。
【搔著癢處】 比喻正合心意,痛快之至。語本唐杜牧《讀韓杜集》詩:“杜 詩韓集愁來讀,似倩麻姑癢處抓。”
【搔頭弄姿】 見“搔首弄姿”。
【摸門不著】 亦作“摸頭不著”。猶言莫名其妙。
【摸頭不著】 見“摸門不著”。
【損人利己】 損害別人,使自己得利。
【損人肥己】 猶損人利己。
【損人益己】 猶損人利己。
【損人害己】 既害了別人,又害了自己。
【損上益下】 減少君上的權利以施惠下民。
【損之又損】 謂日去其華偽以歸于純樸無為。引申指盡可能節省或謙抑。
【損己利人】 損害自己,使別人得利。
【損公肥私】 損害公家的利益而使私人獲利。
【損兵折將】 兵士和將領都有損失。謂作戰失利。
【搬斤播兩】 謂盤剝克扣。
【搬弄是非】 把別人背后說的話傳來傳去,蓄意挑撥,或在別人背后亂加議 論,引起糾紛。
【搬脣弄舌】 ①挑撥是非。②賣弄口才。
【搬脣弄舌】 見“搬脣弄舌”。
【搬脣遞舌】 挑撥是非。
【搖手觸禁】 謂法令煩苛,動輒得咎。
【搖羽毛扇】 見“搖鵝毛扇”。
【搖身一變】 形容變得很快。多指形貌變換而實質不變。
【搖尾乞憐】 謂狗搖著尾巴討主人的歡喜。多用以比喻卑躬屈膝,不顧人格 地向別人諂媚討好。語出唐韓愈《應科目與時人書》:“若俛首帖耳,搖尾而乞憐者,非我之志也。”
【搖尾涂中】 戰國時,楚王派大夫去請莊子做官,莊子對楚大夫說:聽說楚 國有神龜,死去已三千年,現在把它用匣子裝起來藏在廟堂之上。你看此龜是留下骨頭讓人珍藏好呢,還是活著曳尾于泥涂中好?大夫說:當然是活著曳尾于涂中好。莊子說:那末我將曳尾于涂中。見《莊子·秋水》。曳尾,猶搖尾。后因以“搖尾涂中”喻自由自在地生活。
【搖脣鼓舌】 見“搖脣鼓舌”。
【搖脣鼓舌】 形容利用口才進行煽動或游說。亦泛指多言,賣弄口才。
【搖席破坐】 見“搖席破座”。
【搖席破座】 謂在飲宴中中途離席。
【搖脣鼓舌】 形容利用口才進行煽動或游說。亦泛指多言,賣弄口才。
【搖脣鼓喙】 猶言搖脣鼓舌。
【搖搖欲墜】 搖動著好像要落下來。亦以形容極不穩固,岌岌可危。
【搖搖擺擺】 ①行走不穩貌。②坦然自得貌。③形容主意不定。
【搖頭晃腦】 見“搖頭稾腦”。
【搖頭稾腦】 腦袋搖來搖去。多形容自得其樂、自以為是的樣子。
【搖頭麰尾】 見“搖頭擺尾”。
【搖頭幌腦】 見“搖頭稾腦”。
【搖頭擺尾】 亦作“搖頭麰尾”。形容喜悅或悠然自得、得意輕狂之貌。
【搖頭擺腦】 腦袋搖來搖去。形容驕傲自得或自得其樂的樣子。亦以形容讀 書吟誦的姿態。
【搖嘴掉舌】 猶搖脣鼓舌。
【搖鵝毛扇】 傳說諸葛亮常手執羽扇指揮作戰,后世舞臺上出現的一些軍師 也多執羽扇。因以“搖鵝毛扇”比喻出謀畫策。
【搶地呼天】 謂以頭撞地,悲呼蒼天。形容極其傷痛。
【搤臂嚙指】 漢王充《論衡·感虛》:“曾子出薪於野,有客至而欲去。 曾母曰:‘原留,參方到。’即以右手搤其左臂。曾子左臂立痛,即馳至問母:‘臂何故痛?’母曰:‘今者客來欲去,吾搤臂以呼汝耳。’”《後漢書·周磐傳》:“磐同郡蔡順……嘗出求薪,有客卒至,母望順不還,乃噬其指。順即心動,棄薪馳歸,跪問其故。母曰:‘有急客來,吾噬指以悟汝耳。’”后以“搤臂嚙指”指至孝之人與父母心相感應。
【搠筆巡街】 謂沿街賣詩文。
【搧風點火】 謂進行鼓動或煽動。
【搦朽磨鈍】 謂才能低下的人也在激勵求進。
【摩口膏舌】 磨練口舌。形容講話很厲害,善于挑撥誣陷。
【摩肩接踵】 肩挨肩,腳碰腳。形容人多擁擠。
【摩肩接轂】 肩挨著肩,車子擦著車子。形容人多擁擠。
【摩拳擦掌】 形容精神振奮,躍躍欲試的樣子。
【摩頂至足】 猶摩頂放踵。
【摩頂至踵】 猶摩頂放踵。
【摩頂放踵】 從頭頂到腳跟都磨傷。形容不辭辛苦,舍己為人。
【摩厲以須】 亦作“摩厲以需”。亦作“摩礪以須”。磨刀以待。比喻作好 準備,待時而動。
【摩厲以需】 見“摩厲以須”。
【摩礪以須】 見“摩厲以須”。
【摶沙作飯】 比喻白費心思。
【摶沙嚼蠟】 比喻空虛而無味。
【摶空捕影】 猶言捕風捉影。
【摶香弄粉】 謂與女人廝混。
【摶心揖志】 專心一志。
【摶心壹志】 見“摶心揖志”。
【摳心挖血】 猶言摳心挖肚。
【摳心挖肚】 猶言挖空心思,絞盡腦汁。
【撦鼓奪旗】 形容作戰勇敢。
【摧朽拉枯】 見“摧枯拉朽”。
【摧枯折腐】 摧折枯枝腐木。比喻極容易辦到。
【摧枯拉朽】 摧折枯枝朽木。比喻極容易辦到。語本《漢書·異姓諸侯王表 序》:“鐫金石者難為功,摧枯朽者易為力,其勢然也。”
【摧枯拉腐】 見“摧枯折腐”。
【摧枯振朽】 猶摧枯拉朽。
【摧眉折腰】 低眉彎腰。猶言卑躬屈膝。
【摧陷廓清】 攻克強敵并加以掃蕩。亦喻破除陳言。
【摧堅陷陣】 猶摧鋒陷陣。
【摧鋒陷陣】 破敵深入。
【摧鋒陷堅】 猶言摧鋒陷陣。
【摘瓜抱蔓】 語本唐李賢《黃臺瓜辭》:“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 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猶尚可,四摘抱蔓歸。”后用以喻一掃而空。
【摘句尋章】 摘取、搜尋文章的片斷詞句。指讀書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摘埴索涂】 盲人以杖點地,探索道路。喻盲目的行為。
【摘瑕指瑜】 謂揭示優缺點。
【牽五掛四】 謂接連不斷。
【擎天架海】 比喻大材干,大本領。元雜劇常喻將帥為“擎天白玉柱,架海 紫金梁”,故云。
【撓曲枉直】 矯正曲直。
【撓直為曲】 將直的拗成彎的。比喻變剛強正直為阿世取容。
【撓喉捩嗓】 謂違腔走調,不合聲律。
【撓腮撧耳】 抓搔腮頰,揪扯耳朵。形容慌亂焦急。
【撒豆成兵】 傳說中謂散布豆類即能變成軍隊的一種魔法。
【撒科打諢】 同“插科打諢”。
【撒嬌撒癡】 做出嬌憨的姿態。
【撒癡撒嬌】 見“撒嬌撒癡”。
【撅天撲地】 形容盡量搜括。
【撅坑撅塹】 掘深坑。比喻設計害人。
【撩火加油】 猶言火上加油。
【撩云撥雨】 調弄風情。
【撩蜂剔蝎】 喻惹犯惡人,自取禍殃。
【撩蜂吃螫】 猶言撩蜂剔蝎。
【撲天蓋地】 鋪天蓋地。形容聲勢大,來勢猛。
【撲地掀天】 形容鬧得很兇。
【撲殺此獠】 猶言打死這個家伙。唐高宗欲廢皇后而立昭儀武氏,褚遂良力 爭,謂“昭儀昔事先帝,身接帷笫,今立之,奈天下耳目何?”并還笏求歸。帝大怒,命引出。武氏從帷后呼曰:“何不撲殺此獠!”見《新唐書·褚遂良傳》。獠,古時對南方某些少數民族之稱。褚遂良是南方人,故武氏以此詈之。
【撲朔迷離】 《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木蘭詩之一》:“雄兔腳撲朔,雌 兔眼迷離。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撲朔,指雄兔腳毛蓬松;迷離,指雌兔眼睛瞇縫。但在兔奔跑時即難辨其雌雄。一說,撲朔為四腳爬搔或跳躍貌。后以“撲朔迷離”形容事物錯綜復雜,不易看清真相。
【撐天拄地】 猶言頂天立地。
【撐岸就船】 比喻顛倒主從,不合情理。
【撐腸拄肚】 腹中飽滿。比喻容受很多。
【撐腸拄腹】 猶撐腸拄肚。
【撐霆裂月】 形容聲氣驚人。
【撮科打閧】 猶言插科打諢。
【撮鹽入水】 ①形容立刻消滅干凈。②形容大而化之,什么都不在乎。
【撮鹽入火】 ①抓取鹽入火,燃燒更烈。形容性情急躁,一觸即發作。②形 容增添怒氣。
【撫今思昔】 見“撫今悼昔”。
【撫今追昔】 見“撫今悼昔”。
【撫今悼昔】 因眼前事物而引起對往事的追思。
【撫今痛昔】 見“撫今悼昔”。
【撫心自問】 以手摸胸自問。謂自我反省。
【撫世酬物】 謂治政理事,待人接物。
【撫時感事】 謂感念時事,傷懷往事。
【撫躬自問】 反躬自問。謂自我反省。
【撟抂過正】 矯枉過正。謂糾正偏差而超過必要的限度。
【撟揉造作】 矯揉造作。謂過分做作,極不自然。
【播穅瞇目】 謂散布糠屑以迷人目。比喻被外物蒙蔽而迷失方向。
【播糠瞇目】 見“播穅瞇目”。
【擒奸擿伏】 捕捉奸人,揭發隱惡。
【擒賊擒王】 唐杜甫《前出塞》詩之六:“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后 以“擒賊擒王”比喻作事要抓住要害。
【撞府沖州】 猶言走江湖,跑碼頭。
【撞頭搕腦】 猶言到處碰壁。
【挦毛搗鬢】 扯頭發,打耳光。形容兇悍。
【挦章撦句】 猶尋章摘句。搜求、摘取片斷辭句。
【挦綿扯絮】 形容下大雪。
【撥雨撩云】 同“撩云撥雨”。
【撥草尋蛇】 ①比喻執意尋找。②比喻招惹惡人自找麻煩。
【撥草瞻風】 喻善于觀察事物。
【撥萬輪千】 同“撥萬論千”。
【撥萬論千】 形容財產眾多,花錢以萬千計。
【撥云見日】 喻沖破黑暗,見到光明。
【撥亂反正】 治理混亂的局面,使恢復正常。語本《公羊傳·哀公十四年》: “撥亂世,反諸正,莫近諸《春秋》。”何休注:“撥,猶治也。”
【撥亂反治】 猶撥亂反正。
【撥亂為治】 見“撥亂反治”。
【撥嘴撩牙】 謂挑撥是非。
【撧耳揉腮】 見“撧耳撓腮”。
【撧耳頓足】 用手抓耳,以腳頓地。形容束手無策。
【撧耳撓腮】 形容焦急無計的樣子。
【擊石彈絲】 謂奏樂。
【擊其不意】 在敵人沒有預料到的情況下進行攻擊。
【擊排冒沒】 謂攻擊排斥,輕率而不顧一切。
【擊搏挽裂】 攻打撕裂。形容爭斗激烈。
【擊楫中流】 晉祖逖帥師北伐,渡江于中流,敲擊船槳立下誓言:不清中原 不罷休。見《晉書·祖逖傳》。后因以“擊楫中流”稱頌收復失地報效國家的激烈壯懷和慷慨志節。
【擊碎唾壺】 《晉書·王敦傳》:“捍王敦呴每酒後輒詠魏武帝樂府歌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壺為節,壺邊盡缺。”原形容對文學作品的極度贊賞,后亦用以形容抒發壯懷或不平之情。
【擊電奔星】 形容快速。
【擊缽催詩】 南朝齊竟陵王蕭子良,常于夜間邀集才人學士飲酒賦詩,刻燭 限時,規定燭燃一寸,詩成四韻。蕭文琰認為這并非難事,乃與丘令楷、江洪二人改為擊銅缽催詩,要求缽聲一止,詩即吟成。見《南史·王僧孺傳》。后以“擊缽催詩”指限時成詩,亦以喻詩才敏捷。
【擊轂摩肩】 形容車馬眾多。語出《戰國策·齊策一》:“臨淄之涂,車轂 擊,人肩摩。”
【擊鞭鎚鐙】 謂驅馬疾行。指急行軍。
【擊壤鼓腹】 《莊子·馬蹄》:“夫赫胥氏之時,民居不知所為,行不知所 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藝文類聚》卷十一引晉皇甫謐《帝王世紀》:“捍帝堯之世呴天下大和,百姓無事,有五十老人擊壤於道。”原謂人民吃得飽,有馀閑游戲。后用為稱頌太平盛世之典。
【擊鐘鼎食】 打鐘列鼎而食。形容貴族或富人生活奢華。
【擘肌分理】 ①喻分析精密。理,肌肉的紋理。②謂苛細。
【擘兩分星】 謂很小的重量都分辨得清清楚楚。喻準確清楚。兩,較小的重 量單位;星,秤桿上標記斤兩的小點子。
【擂天倒地】 猶言呼天搶地。形容哭喊。
【據高臨下】 憑借高處俯控低處。
【據理力爭】 根據道理盡力爭辯或爭取。
【據為己有】 把不是自己的東西占為自己所有。
【據義履方】 根據正道立身行事。
【據圖刎首】 《文子·上義》:“左手據天下之圖而右手刎其喉,雖愚者不 為,身貴于天下也。”后因以“據圖刎首”謂貪圖未得的利益而斷送自己的生命。
【操刀必割】 比喻行事應果斷,及時而動。
【操刀傷錦】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子皮欲使尹何為邑。子產曰:‘ 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愛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學焉,夫亦愈知治矣。’子產曰:‘不可。人之愛人,求利之也。今吾子愛人則以政,猶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傷實多。子之愛人,傷之而已,其誰敢求愛於子?……子有美錦,不使人學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學者制焉,其為美錦不亦多乎?僑聞學而後入政,未聞以政學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后遂以“操刀傷錦”比喻不諳政事而出任官職必致敗事。
【操刀制錦】 喻出仕從政。
【操之過切】 見“操之過急”。
【操之過急】 辦事太急躁。
【操之過激】 處事過于激烈。
【操之過蹙】 猶言操之過急。語出《公羊傳·莊公三十年》:“捍齊人伐山 戎呴,此齊侯也,其稱人何?貶。曷為貶?子司馬子曰:‘蓋以操之為已蹙矣!’”
【操戈入室】 見“操矛入室”。
【操戈同室】 謂兄弟相殘或內部紛爭。
【操矛入室】 語出《後漢書·鄭玄傳》:“時任城何休好《公羊》學,遂著 《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廢疾》。玄乃發《墨守》,針《膏肓》,起《廢疾》。休見而嘆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后以“操矛入室”比喻深入了解對方,找出其紕漏,又以對方的論點來批駁對方。
【操身行世】 猶言立身處世。
【操奇計贏】 見“操奇逐贏”。
【操奇逐贏】 指商賈居奇牟利。語本《漢書·食貨志上》:“商賈大者積貯 倍息,小者坐列販賣,操其奇贏。”顏師古注:“奇贏,謂有馀財而蓄聚奇異之物也。”
【操斧伐柯】 執斧砍伐斧柄。喻可就近取法。語出《詩·豳風·伐柯》:“ 伐柯伐柯,其則不遠。”《中庸》引此文,硃熹集注:“柯,斧柄。則,法也……言人執柯伐木以為柯者,彼柯長短之法,在此柯耳。”
【操揉磨治】 猶言反復磨練。
【操觚染翰】 猶操觚。
【操贏致奇】 見“操奇逐贏”。
【擇地而蹈】 選擇地方行走。形容做事小心謹慎。
【擇肥而噬】 喻選擇有錢的人進行敲詐勒索。
【擇善而行】 謂選擇有益的事去做。
【擇善而從】 選擇其中好的依從他。
【擇福宜重】 選擇吉福之事應取重的。語出《國語·晉語六》:“擇福莫若 重,擇禍莫若輕。”
【擔雪填井】 見“擔雪塞井”。
【擔雪填河】 見“擔雪塞井”。
【擔雪塞井】 比喻白費力氣,于事無補。
【擔驚受怕】 見“擔驚忍怕”。
【擔驚受恐】 見“擔驚忍怕”。
【擅壑專丘】 謂放情山水。
【擁政愛民】 軍隊擁護政府,愛護人民。
【擁書百城】 北魏李謐,博覽群書,無意做官,將家產都花在收集書籍上。 經他細加審訂的書有四千卷之多。他有句名言:“丈夫擁書萬卷,何假南面百城!”見《魏書·逸士傳·李謐》。后以“擁書百城”喻藏書之富或嗜書之深。
【擁書南面】 見“擁書百城”。
【擁篲救火】 謂方法不當,事必不成。
【搗虛批吭】 同“批亢搗虛”。乘虛攻擊敵方要害。
【擬非其倫】 謂比擬不當。語本《禮記·曲禮下》:“擬人必於其倫。”
【擬規畫圓】 謂依樣模仿。
【擿奸發伏】 揭露舉發隱秘的奸人和壞事。
【擿埴索途】 見“擿埴索涂”。
【擿埴索涂】 謂盲人以杖點地摸索道路。常喻暗中求索。
【擿植索涂】 見“擿埴索涂”。
【擠眉弄眼】 用眉眼傳情或示意。
【擠眉溜眼】 見“擠眉弄眼”。
【擲地有聲】 見“擲地金聲”。
【擲地金聲】 晉孫綽作《天臺山賦》成,對友人范榮期說:“卿試擲地,當 作金石聲。”范起初不信,打開來一讀,果然贊不絕口。事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晉書·孫綽傳》。金石,鐘罄之類的樂器。后以“擲地金聲”形容辭章優美。
【擲地賦聲】 見“擲地金聲”。
【擲杖成龍】 傳說東漢費長房見一老翁掛著一把壺賣藥,然后就跳進壺里去。 第二天,費去拜訪他,和他一起入壺,但見房屋華麗,酒菜也很好。費于是向老翁學道,后來騎著老翁所給的竹杖回家,投杖于葛陂,變成一條龍。事見《後漢書·方術傳下·費長房》。后以“擲杖成龍”為典,借指還鄉。
【擲果潘安】 晉潘岳,字安仁,貌至美,少時出游,婦女都丟果子給他,于 是滿載而歸。見《晉書·潘岳傳》。后以“擲果潘安”比喻美男子。
【擲果潘郎】 見“擲果潘安”。
【擲鼠忌器】 猶言投鼠忌器。
【擦脂抹粉】 猶言涂脂抹粉。
【擦拳磨掌】 見“擦掌磨拳”。
【擦掌磨拳】 形容準備動武,準備動手干或焦灼不安的樣子。
【擢筋剝膚】 猶言抽筋剝皮。比喻剝削深重殘酷。
【擢筋割骨】 猶言擢筋剝膚。
【擢發難數】 戰國時,魏國的須賈曾陷害范雎,后范雎為秦相,須賈使秦, 向雎謝罪,雎問:“汝罪有幾?”回答說:“擢賈之發以續之罪,尚未足。”事見《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后因以“擢發難數”形容罪行之多。
【攀今吊古】 猶言談今說古。
【攀今吊古】 見“攀今吊古”。
【攀今吊古】 猶言談今說古。
【攀今掉古】 同“攀今吊古”。
【攀今攬古】 見“攀今攬古”。
【攀今攬古】 猶言談今說古。
【攀花折柳】 喻狎妓。
【攀花問柳】 見“攀花折柳”。
【攀車臥轍】 見“攀轅臥轍”。
【攀炎附熱】 猶言趨炎附勢。
【攀高接貴】 謂攀附結交高貴的人。
【攀高結貴】 見“攀高接貴”。
【攀龍附鳳】 ①喻依附帝王以成就功業或揚威。亦比喻依附有聲望的人以立 名。語本漢揚雄《法言·淵騫》:“攀龍鱗,附鳳翼,巽以揚之,勃勃乎其不可及也。”②謂盤附著龍和鳳。
【攀龍讬鳳】 猶言攀龍附鳳。
【攀轅臥轍】 《後漢書·侯霸傳》:“更始元年,遣使徵霸,百姓老弱相攜 號哭,遮使者車,或當道而臥。皆曰:‘原乞侯君復留期年。’”又《第五倫傳》:“永平五年,坐法徵,老小攀車叩馬,■呼相隨。”又《循吏傳·孟嘗》:“以病自上,被徵當還,吏民攀車請之。嘗既不得進,乃載鄉民船夜遁去。”后以“攀轅臥轍”為挽留或眷戀良吏的典故。
【攀藤附葛】 攀附著藤葛前進。極言道路艱難。
【攀蟾折桂】 攀登蟾宮,折取月桂。喻科舉登第。
【攀鱗附翼】 猶言攀龍附鳳。
【攄肝瀝膽】 同“披肝瀝膽”。
【攙行奪市】 跨行業搶生意。比喻越權奪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