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處著眼】 從大的、重要的方面觀察、考慮問題。
【大處落墨】 繪畫或寫文章要在主要的地方下工夫。比喻做事要在大處著眼。
【大敗虧輪】 遭到很大的失敗和損失。
【大動肝火】 大怒。
【大張旗鼓】 ①比喻聲勢、規模很大。②比喻公開。
【大張撻伐】 ①大規模地用兵征討。②指進行猛烈抨擊或聲討。
【大塊文章】 原指大自然錦繡般美好的景色。語本唐李白《春夜宴從弟桃李 園序》。清黃景仁《硯銘》:“眉山蒼蒼,大塊文章,獸紐頭,篆鳥跡,中空無物,何止容卿輩數十!焙笥靡苑Q贊別人內容豐富的長篇文章。參見“大塊”。
【大喜過望】 謂結果比原來希望的更好,因而感到特別高興。
【大惑不解】 語本《莊子·天地》:“大惑者,終身不解;大愚者,終身不 靈!背尚⑹瑁骸按笥藁笳,凡俗也,心識闇鄙,觸景生迷,所以竟世終身不覺悟也。”后多以“大惑不解”指對事物感到非常迷惑,不能理解。
【大廈將傾】 見“大廈將顛”。
【大廈將顛】 喻情勢危急,頻臨崩潰。
【大智如愚】 謂才智極高的人,不炫耀自己,表面上看來好象愚笨。
【大智若愚】 見“大智如愚”。
【大筆如椽】 語出《晉書·王珣傳》:“珣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 人曰:‘此當有大手筆事!矶郾溃灾u議,皆珣所草。”后常以“大筆如椽”夸贊別人文筆雄健有力或文章氣勢宏大。
【大街小巷】 指各處街巷。
【大發雷霆】 比喻大發脾氣。
【大肆厥辭】 鋪張辭藻,大展文才。
【大勢已去】 謂有利的局勢已經喪失。
【大勢所趨】 整個局勢發展的趨向。
【大搖大擺】 形容滿不在乎、大模大樣地走動。
【大路椎輪】 南朝梁蕭統《〈文選〉序》:“若夫椎輪為大輅之始,大輅寧 有椎輪之質!贝筝`,古代華美的大車。椎輪,無輻條的原始車輪。謂大輅由椎輪逐步演變而成,比喻事物的進化,由簡到繁,由粗至精。后人亦稱始創者為大輅椎輪。
【大腹便便】 ①形容肚子肥大凸出。②今含貶義。
【大煞風景】 同“大殺風景”。
【大煞風趣】 同“大煞風景”。
【大義滅親】 春秋時衛大夫石碏之子石厚與公子州吁殺桓公,而立州吁為 君。石碏因設計殺州吁、石厚,《左傳》贊之為“大義滅親”。見《左傳·隱公四年》。本指為君臣大義而絕父子的私情。后泛指為維護正義而不顧親屬間的私情。今指為維護正義,對違反祖國人民利益的親屬不徇私情,使受國法制裁。
【大義凜然】 形容為維護正義而顯出嚴峻不可侵犯的樣子。
【大慈大悲】 佛教語。佛菩薩對眾生廣大的慈善心和憐憫心!洞笾嵌日摗 卷二七:“大慈大悲者,四無量心中已分別,今當更略說: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焙笮稳萑诵哪c慈善!对企牌吆灐肪硭模骸笆ト伺d,大慈大悲,愛若赤子,隨時化生,隨宜救拔!爆F多含諷刺意。
【大經大法】 根本的原則和法規。
【大模大樣】 ①滿不在乎或不害怕的樣子。②傲慢的樣子。
【大醇小疵】 醇,純。疵,病。謂大體純正,略有欠缺。
【大徹大悟】 謂徹底醒悟。
【大請大受】 謂優厚的待遇。
【大澈大悟】 見“大徹大悟”。
【大頭小尾】 猶虎頭蛇尾。比喻作事前緊后松,有始無終。
【大器晚成】 謂貴重器物需要長時間才能完成。常比喻大才之人成就往往較 晚。
【大興土木】 大規模興建土木工程,多指蓋房子。
【大錯特錯】 強調錯誤到極點。
【大聲疾呼】 大聲呼喊,促使別人注意。語出唐韓愈《後十九日復上宰相書》 :“蹈水火者之求免於人也,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愛,然後呼而望之也;將有介於其側者,雖其所憎怨,茍不至乎欲其死者,則將大其聲疾呼,而望其仁之也!
【大膽包身】 謂膽量極大。
【大繆不然】 見“大謬不然”。
【大謬不然】 謂大錯特錯,完全不是這樣。
【大權旁落】 重大權力落在別人手中。
【大驚小怪】 形容對不足為奇的事情過分慌張或詫異。
【大驚失色】 非常驚恐,變了臉色。
【大顯身手】 充分顯露自己的本事。
【大顯神通】 充分顯示出奇的本領。
【天人之際】 天道與人事相互之間的關系。
【天工人代】 謂天的職司由人代替執行。語出《書·皋陶謨》:“無曠庶官, 天工人其代之!
【天下一家】 謂天下人如一家人。亦指全國統一。
【天下大亂】 謂全國或世界形勢動蕩混亂。
【天下太平】 全國或世界局勢安定。亦形容社會秩序好,到處都很安定。
【天下莫敵】 見“天下無敵”。
【天下烏鴉一般黑】 比喻壞人壞事各地都差不多,到處都是一樣黑暗。
【天下無敵】 亦作“天下莫敵”。謂普天之下沒有對手。形容戰無不勝,不 可抵擋。
【天下無雙】 世上獨一無二。形容出類拔萃。
【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謂只要有決心,肯用心思,世上再困難的事也 能辦成。
【天下為公】 原指君位不為一家私有。后為一種美好的社會政治理想。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謂國家興盛或衰亡,每個普通的人都有責任。語本 清顧炎武《日知錄·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天上人間】 ①天上和人間。②比喻境遇懸殊。
【天上麒麟】 《南史·徐陵傳》:“(徐陵)年數歲,家人扌巂以候沙門釋 寶志,寶志摩其頂曰:‘天上石麒麟也。’”后因以“天上麒麟”稱贊他人之子有文才。
【天之僇民】 見“天之戮民”。
【天之戮民】 亦作“天之僇民”。受天懲罰的人;罪人。
【天之驕子】 ①漢時匈奴用以自稱。后亦泛稱強盛的邊地少數民族或其首領。 ②比喻有才能、有影響的人。③現有時亦用于譏諷驕氣十足的人。
【天女散花】 《維摩經·觀眾生品》:“時維摩詰室有一天女,見諸大人聞 所說說法,便現其身,即以天華散諸菩薩、大弟子上,華至諸菩薩即皆墮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墮。一切弟子神力去華,不能令去。”華,同“花”。本以花是否著身驗證諸菩薩、聲聞的向道之心,聲聞結習未盡,花即著身。后多以“天女散花”形容拋灑東西或大雪紛飛的樣子。
【天王老子】 比喻至尊至貴、最有權威的人。
【天公地道】 形容極公平合理。引申為理所當然。
【天方夜譚】 即《一千零一夜》。原為阿拉伯古代民間故事集。古稱阿拉伯 國家為天方國。故名。內容廣泛,想象豐富,富于神話色彩。因以比喻虛誕夸飾的議論。
【天打雷劈】 謂受天罰。多用于發誓或詛咒。
【天平地成】 ①謂禹治水成功,地正其勢,天循其時。語出《左傳·僖公二 十四年》:“《夏書》曰‘地平天成’,稱也!倍蓬A注:“《夏書》,逸書。地平其化,天成其施,上下相稱為宜!雹谥^萬事安排妥當,天下太平。
【天生天化】 天然生就。
【天生地設】 猶天造地設。
【天老地荒】 見“天荒地老”。
【天地長久】 見“天長地久”。
【天地剖判】 猶言開天辟地。
【天地誅滅】 猶天誅地滅。比喻為天地所不容。
【天地誅戮】 見“天地誅滅”。
【天有不測風云】 比喻災禍難以預料。
【天成地平】 比喻萬事安排妥帖,天下太平。
【天年不遂】 謂未享天年。
【天年不測】 謂意外的死亡。
【天年不齊】 謂命運和流年不相配合,以致運道不好。
【天各一方】 謂遠隔兩地,各在一方。語出漢蘇武《詩》之四:“良友遠別 離,各在天一方。”
【天衣無縫】 《太平廣記》卷六八引前蜀牛嶠《靈怪錄·郭翰》:“稍聞香 氣漸氵農,翰甚怪之,仰視空中,見有人冉冉而下,直至翰前,乃一少女……徐視其衣并無縫。翰問之,謂翰曰:‘天衣本非針線為也!焙笠蛞浴疤煲聼o縫”喻詩文自然渾成,或事物周密完美,泯然無跡。
【天花亂墜】 亦作“天華亂墜”。佛教傳說:佛祖講經,感動天神,諸天各 色香花,紛紛下墜!斗ㄈA經·序品》:“爾時世尊,四眾圍繞,供養恭敬尊重贊嘆,為諸菩薩說大乘經……佛說此經已,結加趺坐,入於無量義處三昧,身心不動。是時天雨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曼殊沙華、摩訶曼殊沙華,而散佛上及諸大眾!焙笠浴疤旎▉y墜”形容言談虛妄、動聽而不切實際。
【天兵天將】 神話中指天神的兵將。
【天作之合】 《詩·大雅·大明》:“文王初載,天作之合。”毛傳:“合, 配也!北局^文王娶大姒為上天所賜。因用作稱頌婚姻美滿之詞。
【天災人禍】 ①詈辭。②自然的災害和人為的禍患。
【天災地妖】 自然界發生的災害怪異。
【天災地變】 自然界發生的災害變異。
【天長日久】 時間長,日子久。
【天長地久】 《老子》:“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故能長生。”原指天地存在的久遠。后用以形容時間悠久。
【天昏地黑】 見“天昏地暗”。
【天昏地暗】 亦作“天昏地黑”。①天地一片昏黑。常用以形容風霾、雷雨 時的自然景象。②指天色晚。③形容異常利害。④喻社會黑暗腐敗。
【天府之國】 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的地區。語本《戰國策·秦策一》:“蘇 秦始將連橫,說秦惠王曰:‘大王之國……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萬,沃野千里,蓄積饒多,地勢形便,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薄妒酚洝ち艉钍兰摇罚骸胺蜿P中左殽函,右隴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獨以一面東制諸侯。諸侯安定,河渭漕輓天下,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輪。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后專用以美稱四川。語本《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天空海闊】 ①謂天地廣闊。②常用以形容宏大寬闊。
【天荊地棘】 天地間布滿荊棘,喻世途或處境艱難。
【天荒地老】 亦作“天老地荒”。極言歷時久遠。
【天南地北】 ①形容距離遙遠。②指距離遠的不同地區。③形容(淡話)漫 無邊際。
【天南海北】 ①形容距離遙遠的不同地區。②形容(談話)漫無邊際。
【天香國色】 ①本為稱贊牡丹之辭,謂其色香俱非他花可比。②稱美麗的女 子。
【天保九如】 《詩·小雅·天!罚骸疤毂6枺阅慌d。如山如阜,如 岡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連用九“如”字,祝頌福壽綿長。后遂以“天保九如”為祝壽頌詞。
【天姿國色】 形容女子姿色絕美。亦指絕色女子。
【天差地遠】 形容相差極遠。
【天冠地屨】 猶言天壤之別,比喻兩者差別極大。
【天怒人怨】 上天震怒,百姓怨恨。形容為害作惡十分嚴重,引起普遍憤怒。
【天馬行空】 ①神馬奔馳于太空。比喻才氣橫逸,不受拘束。②形容脫離羈 絆,迅猛前進。③比喻言大而夸,脫離實際。
【天華亂墜】 見“天花亂墜”。
【天真爛漫】 亦作“天真爛熳”。①純真自然,不虛偽造作。②形容單純、 幼稚。
【天真爛熳】 見“天真爛漫”。
【天造地設】 天然生成。
【天造草昧】 ①謂天地之始,萬物草創于混沌蒙昧之中。②謂草創之時。
【天倫之樂】 家庭中親人團聚的歡樂。
【天高地下】 ①比喻尊卑有別。②比喻各種情勢。
【天高地厚】 ①《詩·小雅·正月》:“謂天蓋高,不敢不局;謂地蓋厚, 不敢不蹐!薄盾髯印駥W》:“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谿,不知地之厚也。”后多以“天高地厚”比喻事物的復雜和艱巨。②形容恩情極為深厚。
【天高皇帝遠】 舊謂遠離京城的偏僻地區,王法難以到達。多用以比喻不聽 管束,無法無天。
【天高聽下】 謂天子圣明,雖居朝廷之上而能洞察下情。
【天高聽卑】 ①謂天帝高高在上,卻能聽到下面人世間的言語,而察知其善 惡。②歌頌帝王圣明。
【天朗氣清】 天色明朗,氣候清和。
【天授地設】 謂天然形成。
【天崩地坍】 同“天崩地坼”。
【天崩地坼】 天崩塌,地裂陷。多比喻巨大的災難、重大的事變或強烈的聲 響。
【天崩地陷】 同“天崩地坼”。
【天崩地裂】 同“天崩地坼”。
【天崩地塌】 同“天崩地坼”。
【天崩地解】 同“天崩地坼”。
【天假之年】 上天賜給足夠的年壽。謂能享其天年。
【天假其年】 同“天假之年”。
【天從人原】 謂事情的發展恰如所望。
【天旋地轉】 ①比喻世局大變。②形容氣勢宏大。③形容暈眩。
【天清日白】 猶言光天化日,大白天。
【天涯比鄰】 謂遠在天涯,也象近在身邊。語出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詩:“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天涯地角】 指極邊遠的地方。
【天涯海角】 指極遠的地方。亦形容彼此相隔極遠。
【天粟馬角】 天雨粟,馬生角。謂不可能實現的事。
【天無二日】 天上沒有兩個太陽。常用以比喻一國、一地、一族等不可同時 有二主。
【天無絕人之路】 謂人的處境瀕臨絕望時,上天總會給以出路。
【天道好還】 《老子》:“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焙 以天道循環、報應不爽為“天道好還”。
【天道無親】 謂天道公正,無偏無私。
【天道寧論】 謂天道福善懲惡之說難以憑信。
【天淵之別】 形容差別懸殊。
【天開地辟】 ①猶言開天辟地。②謂天然形成。
【天塌地陷】 天坍塌,地裂陷。比喻重大災變。
【天搖地動】 謂天地搖晃震動。形容力量或聲響巨大。
【天愁地慘】 形容極度悲哀的氣氛或情狀。
【天與人歸】 語出《孟子·萬章上》:“‘然則舜有天下也,孰與之?’曰: ‘天與之。’”《穀梁傳·莊公三年》:“其曰王者,民之所歸往也。”后以“天與人歸”謂天命所屬,人心所向。
【天誅地滅】 為天地所誅滅。意思是天地所不容。多用于發誓、詛咒語中。
【天經地義】 天地間本當如此、不可更改的道理。語本《左傳·昭公二十五 年》:“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薄缎⒔洝と拧罚骸胺蛐ⅲ熘浺,地之義也!
【天經地緯】 ①語本《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禮,上下之紀、天地之經 緯也!敝柑斓亻g理所當然、無可非議的道理。②引申為以天地為法度治理天下。
【天奪之年】 上天褫奪其年壽。謂不能享其天年。
【天奪之魄】 亦作“天奪其魄”。①上天奪走他的魂魄。謂欲其死。②謂天 使其神志迷亂。
【天奪其魄】 見“天奪之魄”。
【天誘其衷】 謂上天開導其心意。
【天潢貴胄】 指皇族或其后裔。
【天隨人原】 上天順從人的意愿。形容事態恰如所望。
【天網恢恢】 ①謂天道如大網,籠罩一切。常用以比喻帝王的統治無遠弗屆。 ②比喻作惡必受天罰。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謂天道如大網,雖稀疏卻無有漏失。比喻作惡者逃 不出上天的懲罰。語出《老子》:“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天覆地載】 ①《禮記·中庸》:“天之所覆,地之所載!焙笠浴疤旄驳 載”形容范圍至大至廣。②對帝王仁德廣被之贊頌。
【天翻地覆】 ①形容發生根本的變化。②形容秩序大亂。
【天羅地網】 ①天空地面遍張羅網。比喻法禁森嚴,難以脫逃。②比喻上下 四方,嚴密包圍,無法逃脫。
【天壤之別】 形容差別極大。
【天壤王郎】 晉謝道韞嫁王凝之,不稱意,叔父謝安慰解之。道韞曰:“不 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晉書·列女傳·王凝之妻謝氏》。后因稱婦女所適丈夫不稱其意為抱“天壤王郎”之恨。
【天懸地隔】 謂兩者相差極遠,如天地之懸隔。語出《南齊書·陸厥傳》: “一人之思,遲速天懸;一家之文,工拙壤隔。”
【天驚石破】 形容巨響或出人意外之事引起的震驚。
【夫子自道】 《論語·憲問》:“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 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財曰:‘夫子自道也!敝副疽庹f別人而事實上卻正說著了自己。
【夫負妻戴】 相傳春秋時,楚狂接輿躬耕而食。楚王使人聘之,請為治淮南。 接輿笑而不應。其妻以為君命不從非忠,從之又違義。于是夫負釜甑,妻戴纴器,變名易姓而遠徙,莫知所之。見漢劉向《列女傳·楚接輿妻》。故以“夫負妻戴”謂夫妻遠徙避世,不慕榮利。
【夫倡婦隨】 見“夫唱婦隨”。
【夫唱婦隨】 ①語本《關尹子·三極》:“天下之理,夫者唱,婦者隨! 唱,一本作“倡”。謂妻子唯夫命是從,處處順從丈夫。②比喻夫婦相處和睦融洽。
【夫貴妻榮】 見“夫榮妻貴”。
【夫榮妻貴】 《儀禮·喪服》:“夫尊於朝,妻貴於室矣。”古代婦女無爵, 嫁而從夫,故云。后以“夫榮妻貴”指丈夫榮顯,則妻子隨之尊貴。
【夭桃穠李】 見“夭桃襛李”。
【夭桃襛李】 亦作“夭桃穠李”。①《詩·周南·桃夭》:“桃之夭夭, 灼灼其華。”又《召南·何彼禯矣》:“何彼襛矣,華如桃李!眱稍娨蕴依钪ㄅd新人之美。后多以“夭桃襛李”為贊頌新人年少俊美之辭。②茂盛艷麗的桃花、李花。
【太山北斗】 太山為五岳之首,北斗為眾星所拱,故常用以比喻眾所崇仰的 人。
【太公釣魚,原者上鉤】 《武王伐紂平話》卷下:“姜尚因命守時,直鉤釣 渭水之魚,不用香餌之食,離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負命者上釣來!’”后以“太公釣魚,原者上鉤”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圈套。
【太平盛世】 社會安寧昌盛的時代。
【太平無象】 謂太平盛世并無一定標志!顿Y治通鑒·唐文宗太和六年》: “會上御延英,謂宰相曰:‘天下何時當太平,卿等亦有意於此乎?’僧孺對曰:‘太平無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雖非至理,亦謂小康。陛下若別求太平,非臣等所及!焙笠浴疤綗o象”諷刺反動統治者粉飾升平。
【太阿倒持】 《漢書·梅福傳》:“至秦則不然,張誹謗之罔,以為漢驅除, 倒持泰阿,授楚其柄!碧┌⒓刺ⅲ艅γ。后以“太阿倒持”比喻授人權柄,自受其害。
【太倉一粟】 猶太倉稊米。
【太倉稊米】 大谷倉中一粒小米,喻極渺小。語出《莊子·秋水》:“計四 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
【太歲頭上動土】 舊時迷信謂在太歲出現的方向動土興建,會招來災禍。因 以“太歲頭上動土”比喻觸犯兇惡強暴的人,將會招致禍殃。
【失之千里,差若毫釐】 同“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失之交臂】 亦作“失諸交臂”。謂當面錯過機會。語本《莊子·田子方》: “吾終身與汝交一臂而失之。”王先謙集解:“雖吾汝終身相與,不啻把一臂而失之,言其暫也!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謂初雖有失而終得補償。東隅,日所出處;桑榆, 落日所照處。
【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亦作“失之毫釐,差以千里”。謂細微的失誤,可 導致巨大的差錯。
【失之毫釐,差以千里】 見“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同“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失馬塞翁】 比喻因禍得福的人。
【失時落勢】 謂時運不濟。
【失張失志】 同“失張失智”。
【失張失致】 同“失張失智”。
【失張失智】 舉止失措、失神落魄貌。
【失張冒勢】 冒冒失失的樣子。
【失道寡助】 謂違反正義者得不到多數人的支持。語本《孟子·公孫丑下》: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失魂落魄】 ①形容極度驚恐不安。②形容心煩意亂,精神恍惚。
【失魂喪魄】 ①形容極度驚恐不安。②形容心煩意亂,精神恍惚。
【失魂喪膽】 形容極度恐慌。
【失魂蕩魄】 形容心意煩亂,精神恍惚。
【失精落彩】 沒精打彩。
【失諸交臂】 見“失之交臂”。
【失驚打怪】 ①猶大驚小怪。②驚恐;慌張。
【失驚倒怪】 猶失驚打怪。驚恐;慌張。
【夸父追日】 同“夸父逐日”。
【夸父逐日】 古代神話。言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際?视 得飲,赴飲河渭。河渭不足,將走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見《列子·湯問》、《山海經·海外北經》。
【夷然自若】 謂神態鎮定,與平常一樣。
【夾槍帶棒】 指言語中暗藏諷刺。
【奉公守法】 見“奉公如法”。
【奉公如法】 奉行公事,遵守法令。
【奉公克己】 謂嚴以律己,一心為公。
【奉令承教】 遵從命令,接受教誨。
【奉行故事】 照舊例行事。
【奉如神明】 象對待神靈那樣崇奉。形容對某人或某種事物極其尊重。語本 《左傳·襄公十四年》“敬之如神明”。
【奉若神明】 見“奉如神明”。
【奉命惟謹】 猶言唯命是從。形容嚴格遵照命令行事,不敢稍有違背。
【奉為圭臬】 遵奉為準則或法度。
【奉為至寶】 尊奉為最珍貴的寶物。
【奉為楷! 尊奉為準則和模范。
【奉辭伐罪】 謂奉嚴正之辭而討有罪。
【奉頭鼠竄】 狼狽逃竄貌。奉,通“捧”。
【奔走之友】 彼此盡力相助的摯友。
【奔走呼號】 ①一面奔跑,一面叫喊。②謂到處宣傳以喚起人們的醒覺。
【奔走相告】 奔跑著遞相傳告。形容把消息迅速傳開。
【奔逸絕塵】 形容跑得極快,迅速前進。絕塵,腳不沾塵土。
【奔軼絕塵】 見“奔逸絕塵”。
【奇才異能】 特殊的才智和能力。
【奇文共賞】 ①語本晉陶潛《移居》詩之一:“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意謂奇妙的文章共同欣賞。②現常指對內容荒謬怪誕的文章,大家來共同評斷研究。
【奇光異彩】 奇妙的光亮和色彩。
【奇形怪狀】 見“奇形異狀”。
【奇形異狀】 亦作“奇形怪狀”。奇異的形狀。
【奇技淫巧】 謂過于奇巧而無益的技藝與制品。
【奇花異卉】 ①希奇少見的花草。語本《西京雜記》卷三:“奇樹異草,靡 不具植!雹谟髦该烂畹钠伦髌返。
【奇花異草】 同“奇花異卉”。
【奇珍異寶】 謂罕見的珍貴寶物。
【奇恥大辱】 極大的恥辱。
【奇貨可居】 謂商人把稀有的東西囤積起來,等待高價賣出去。亦比喻依仗 某種獨特的技藝、成就等以博取名利地位。
【奇想天開】 形容想法非常奇怪,不切實際。
【奇裝異服】 與社會上一般衣著式樣不同的奇異服裝。多含貶義。
【奇談怪論】 不合事理的奇怪的言論。
【奇離古怪】 猶言希奇古怪。
【奄奄一息】 ①形容呼吸微弱,生命垂危。②喻衰微不振,臨近滅亡。
【契船求劍】 比喻拘泥成法,不知變通。語本《呂氏春秋·察今》:“楚人 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壑,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後漢書·張衡傳》:“世易俗異,事執舛殊,不能通其變,而一度以揆之。斯契船而求劍,守株而伺兔也!焙蠖嘧鳌翱讨矍髣Α。
【爽心悅目】 謂景色美麗,令人心情愉快。
【爽心豁目】 心神爽朗,眼界開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