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成語大全(上)之23 —— 計 11,522

 

 

 

 


相關網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拍案叫絕】 拍桌子叫好。形容贊賞至極。語本唐田穎《博浪沙行序》:“ 不禁拍案呼奇。”

【拍案驚奇】 對奇異的事情拍著桌子驚嘆。明末凌濛初有擬話本《初刻拍案 驚奇》、《二刻拍案驚奇》。

【拆東補西】 拆掉這里去補那里。比喻臨時勉強應付。

【拆東墻補西墻】 同“拆東補西”。

【抵死漫生】 猶言竭盡思慮;千方百計。

【抵死瞞生】 見“抵死漫生”。

【抵死謾生】 見“抵死漫生”。

【拘文牽義】 拘泥于字義、文義。

【拘攣補衲】 拉扯牽引,縫補綴合。比喻文章用事過多,反成弊害。

【拘奇抉異】 搜求奇異的文句。

【抱火臥薪】 比喻處境險惡。語本漢賈誼《新書·數寧》:“夫抱火措之積 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偷安者也。方今之勢,何以異此?”

【抱玉握珠】 比喻滿腹經綸,富有才學。語出三國魏曹植《與楊德祖書》: “當此之時,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家家自謂抱荊山之玉。”

【抱布貿絲】 以物易物。商品交換的一種形式。

【抱表寢繩】 坐臥不離準則。意謂堅持德操。

【抱法處勢】 堅持法制,憑借權勢。

【抱殘守缺】 見“抱殘守闕”。

【抱殘守闕】 亦作“抱殘守缺”。①守著殘缺的東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 不接受新事物。②謂篤守古學古道。③喻在條件很差的情況下堅持著做。

【抱蔓摘瓜】 摘完瓜連瓜蔓也抱去。比喻濫加株連,斬盡殺絕。語本唐李賢 《黃臺瓜辭》:“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猶自可,摘絕抱蔓歸。”

【抱槧懷鉛】 同“握鉛抱槧”。

【抱薪救火】 比喻以錯誤的做法去消滅禍患,反而使禍患擴大。

【抱薪救焚】 同“抱薪救火”。

【抱頭鼠竄】 形容急忙逃走的狼狽相。

【抱甕灌園】 傳說孔子的學生子貢,在游楚返晉過漢陰時,見一位老人一次 又一次地抱著甕去澆菜,“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見功寡”,就建議他用機械汲水。老人不愿意,并且說:這樣做,為人就會有機心,“吾非不知,羞而不為也。”見《莊子·天地》。后以“抱甕灌園”喻安于拙陋的淳樸生活。

【抱關執籥】 持門閂,拿鑰匙。指監門小吏的職務。

【抱關擊柝】 守門打更的小吏。

【抱枝拾葉】 猶言舍本逐末。

【拄笏西山】 見“拄笏看山”。

【拄笏看山】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簡傲》:“王子猷作桓車騎參軍。 桓謂王曰:‘卿在府久,比當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視,以手版拄頰云:‘西山朝來,致有爽氣。’”按,手版,即笏。后以“拄笏看山”形容在官而有閑情雅興。亦為悠然自得貌。

【拄頰看山】 同“拄笏看山”。

【拉三扯四】 形容說話亂牽扯到無關的人和事。

【拉大旗作虎皮】 比喻打著革命的旗號來嚇唬人、蒙騙人。

【拉朽摧枯】 同“摧枯拉朽”。

【拉拉扯扯】 ①拉拽。②牽手挽臂。表示親昵。③形容拉攏不正當的關系。

【拉枯折朽】 同“摧枯拉朽”。

【拉家帶口】 謂被家小拖累著。

【拉幫結派】 組織幫派,搞小集團活動。

【拙口笨腮】 猶拙嘴笨舌。

【拙口鈍腮】 猶拙嘴笨舌。

【拙貝羅香】 安息香的別名。

【拙嘴笨舌】 嘴巴笨拙。謂不善于言辭。

【拙嘴笨腮】 見“拙嘴笨舌”。

【招亡納叛】 招引接納敵方叛逃的人。

【招花惹草】 指挑逗、勾引女子。

【招兵買馬】 ①招募士兵,購置戰馬。謂組織武裝,擴充兵力。②比喻組織 或擴充人力。

【招災惹禍】 招引災禍。

【招災攬禍】 招攬災禍。

【招事惹非】 見“招是惹非”。

【招降納叛】 ①招引接納敵方叛降的人。②稱網羅壞人,擴充勢力。

【招是生非】 見“招是惹非”。

【招是惹非】 招惹是非。謂無故生事。

【招是搬非】 搬弄是非,引起爭端。

【招是攬非】 猶招是惹非。

【招風惹雨】 見“招風惹草”。

【招風惹草】 比喻惹是生非,引出事端。

【招風攬火】 比喻招惹是非。

【招軍買馬】 猶招兵買馬。

【招搖過市】 故意炫耀自己以引起別人注意。語出《史記·孔子世家》:“ 居衛月馀,靈公與夫人同車,宦者雍渠參乘,出,使孔子為次乘,招搖市過之。”

【招搖撞騙】 謂借名炫耀,進行詐騙。

【招蜂引蝶】 比喻逗引異性。多指女子。

【招蜂惹蝶】 猶招蜂引蝶。

【招賢納士】 招引接納賢士。

【招權納賄】 把持權勢,接受賄賂。

【招權納賂】 見“招權納賄”。

【招權納賕】 見“招權納賄”。

【披毛求疵】 故意挑剔毛病,尋找差錯。

【披毛求瑕】 見“披毛求疵”。

【披毛索黡】 同“披毛求疵”。黡,黑痣。

【披毛戴角】 謂變為禽獸。

【披心瀝血】 喻竭盡忠誠。

【披肝瀝血】 比喻竭盡忠誠。

【披肝瀝膽】 比喻以真誠相見或極盡忠誠。

【披肝露膽】 見“披露肝膽”。

【披沙揀金】 見“披沙簡金”。

【披沙簡金】 猶言排沙簡金。比喻從大量事物中挑選精華。

【披林擷秀】 猶言去粗存精。

【披荊斬棘】 ①斬除荊棘。②比喻在前進道路上或創業過程中掃除障礙,克 服困難。語本《後漢書·馮異傳》:“為吾披荊棘,定關中。”

【披枷帶鎖】 謂罪犯套上枷鎖等刑具。

【披枷戴鎖】 見“披枷帶鎖”。

【披星帶月】 頂著星月奔走。形容早出晚歸或夜行。

【披星戴月】 見“披星帶月”。

【披堅執銳】 穿著堅固的盔甲,拿著銳利的武器。

【披麻救火】 比喻自取災禍,自取滅亡。

【披麻帶孝】 服重孝。

【披麻帶索】 猶披麻帶孝。

【披麻戴孝】 見“披麻帶孝”。

【披裘負薪】 漢王充《論衡·書虛》:“傳言延陵季子出游,見路有遺金。 當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來!’薪者投鐮於地,瞋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視之下,儀貌之壯,語言之野也?吾當夏五月,披裘而薪,豈取金者哉!’”后遂以“披裘負薪”為高士孤高清廉,隱逸貧居之典。

【披裘帶索】 形容衣著粗陋。

【披榛采蘭】 比喻選拔人材。

【披發入山】 謂離開俗世而隱居。

【披發左衽】 披頭散發,衣襟向左邊開。古指東方、北方少數民族的裝束, 含有落后、不開化之意。后亦借指異族入主。語出《論語·憲問》:“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被,通“披”;衽,同“衽”。

【披發纓冠】 謂不及束發冠戴,只系纓于頸。比喻急于救援。語出《孟子· 離婁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雖被發纓冠而救之可也。”

【披霄決漢】 沖出霄漢。

【披頭散發】 形容頭發披垂,非常散亂。

【披襟解帶】 比喻敞開胸懷,心地坦白。

【披羅戴翠】 形容衣飾華麗。

【披瀝肝膈】 同“披肝瀝膽”。

【披瀝肝膽】 見“披肝瀝膽”。

【披露肝膽】 謂竭誠相告或竭盡忠誠。

【挈領提綱】 挈衣之領,提網之綱。比喻抓住要領。

【拿三搬四】 裝模作樣,故意刁難。

【拿手好戲】 演員擅長的劇目。亦以喻最擅長的本領。

【拿班作勢】 見“拿班做勢”。

【拿班做勢】 裝腔作勢,擺架子。

【拿粗挾細】 尋事生非;挑剔冒犯。

【拿腔作調】 故意裝出特殊的腔調。

【拿腔做勢】 裝模作樣;裝腔作勢。

【拿糖作醋】 裝腔作勢,擺架子。

【拳中掿沙】 以手握沙,捏合不攏。比喻不團結。

【拳打腳踢】 形容毆打兇狠。

【拳拳服膺】 誠懇信奉;衷心信服。

【拭目以俟】 見“拭目以待”。

【拭目以待】 擦亮眼睛等著看。形容對事情發展殷切關注。

【拭目而待】 見“拭目以待”。

【掛一漏萬】 謂列舉不周,必多遺漏。語本唐韓愈《南山詩》:“團辭試提 挈,掛一念萬漏。”

【掛羊頭賣狗肉】 比喻用好的名義做幌子,實際上名不符實或做壞事。

【掛肚牽腸】 極言牽掛,掛念。

【掛席為門】 漢初丞相陳平,好讀書,在未發跡時,家里很窮,掛著破席子 當門。見《史記·陳丞相世家》。后以“掛席為門”指隱士居處。亦形容貧窮或居處簡陋。

【掛燈結彩】 懸掛紅燈,系結彩綢。表示喜慶。

【持人長短】 謂抓住他人的缺點過失作為把柄,加以攻擊。

【持之以恆】 亦作“持之以忄互”。謂有恆心,長期堅持下去。

【持之以忄互】 見“持之以恆”。

【持之有故】 謂立論有根據。

【持戈試馬】 比喻作好準備,躍躍欲試。

【持正不阿】 持守公正正派,不迎合阿諛。

【持平之論】 謂公正合理的議論和意見。

【持危扶顛】 扶持危殆局面。語本《論語·季氏》:“危而不持,顛而不扶。”

【持盈守成】 保持已成的盛業。

【持盈保泰】 謂處在極盛時要謙遜謹慎以保持平安。

【持祿養交】 謂結交權貴以保持祿位。

【持滿戒盈】 端盛滿之水而留心不外溢。比喻居高位而能警戒自己不驕傲自 滿。

【持螯把酒】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載:晉代嗜酒的畢卓曾說: 一手拿著蟹螯,一手捧著酒杯,便足以了一生。因以“持螯把酒”形容秋季吃蟹飲酒之樂。

【持橐簪筆】 謂侍從之臣攜帶書和筆,以備顧問。

【持衡擁璇】 比喻執掌權柄。璇、衡,北斗七星中的二星名。

【持籌握算】 計算;精打細算。

【持權合變】 以權宜之計適應已經變化的局面。

【拱挹指麾】 謂從容安舒,指揮若定。

【拱揖指揮】 同“拱挹指麾”。

【拱揖指■】 同“拱挹指麾”。

【拱揖指麾】 同“拱挹指麾”。

【拽布拖麻】 猶言披麻戴孝。

【拽布披麻】 見“拽布拖麻”。

【拽巷攞街】 見“拽巷啰街”。

【拽巷啰街】 謂大聲呼叫,驚動街坊。

【拽巷邏街】 見“拽巷啰街”。

【挺而走險】 謂被迫走冒險的道路。挺,本作“鋌”。

【挺身而出】 勇敢地站出來。

【挺胸凸肚】 ①形容得意或狂妄自大的樣子。②形容精神飽滿的樣子。

【挺鹿走險】 挺而走險。謂事急之時,被迫冒險行事。語本《左傳·文公十 七年》:“古人有言曰……‘鹿死不擇音(廕)’小國之事大國也,德則其人也,不德則其鹿也,鋌而走險,急何能擇。”

【括目相待】 用不同于以前的新的眼光來看待。

【拾人牙慧】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殷中軍云:康伯未得我 牙後慧。”后以“拾人牙慧”比喻拾取人家的一言半語當作自己的話。

【拾人涕唾】 比喻蹈襲他人的意見、言論,沒有自己的見解和主張。

【拾人唾涕】 見“拾人涕唾”。

【拾人唾馀】 見“拾人涕唾”。

【拾金不昧】 謂拾得錢財不藏起來據為己有。

【拾陳蹈故】 因襲陳詞濫調。

【拾帶重還】 相傳唐宰相裴度少時游香山寺,拾得某婦人所遺下的三條寶帶, 這是她借來為父親脫罪的,裴度守候著還了她。見宋丁用晦《芝田錄·裴度》。后以喻拾到財物,物歸原主,不占為己有。

【拾遺補闕】 ①補正別人的缺點過失。②采錄遺逸的事跡。

【挑三撥四】 見“挑三豁四”。

【挑三豁四】 謂挑撥是非。

【挑茶斡刺】 尋事生非。

【挑撥離間】 搬弄是非,制造矛盾。

【挑三揀四】 謂挑挑揀揀,嫌這嫌那。

【挑三嫌四】 見“挑三揀四”。

【挑三檢四】 見“挑三揀四”。

【挑么挑六】 挑剔,找差錯。

【挑肥揀瘦】 謂挑來挑去,下不了決心,拿不定主意。

【挑精揀肥】 猶挑肥揀瘦。

【挑牙料脣】 搖動嘴脣。謂吵嘴,爭吵。

【挑脣料嘴】 見“挑牙料脣”。

【指山說磨】 見“指山賣磨”。

【指山賣磨】 比喻耍手段、說空話哄人。

【指天為誓】 見“指天誓日”。

【指天畫地】 ①謂上占三光,下知分野。②伸指上下左右揮動。道教敕勒之 術。③講話時助以手勢,態度激切。④謂發誓賭咒。

【指天誓日】 指著天、日發誓,表白心跡。語本唐韓愈《柳子厚墓志銘》: “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負。”

【指不勝屈】 形容數量很多,扳著指頭數也數不過來。

【指不勝僂】 見“指不勝屈”。

【指日可待】 謂不久即可實現。

【指日而待】 見“指日可待”。

【指日成功】 謂不久即可成功。

【指日高升】 見“指日高升”。

【指日高升】 謂很快就可升官。舊時官場預祝之詞。

【指日誓心】 對著太陽發誓,表明忠誠無二。

【指手畫腳】 見“指手劃腳”。

【指手劃腳】 亦作“指手畫腳”。①說話時做手勢。多用于形容放肆或得意。 ②比喻亂加指點批評。

【指手點腳】 猶指指點點。形容背后指點議論之狀。

【指方畫圓】 謂談論時以手指比畫。

【指矢天日】 見“指天誓日”。

【指名道姓】 指出其人的姓名。多指對人公開批評或攻擊。

【指李推張】 謂相互推委,逃避責任。

【指皁為白】 謂混淆黑白,顛倒是非。

【指東畫西】 見“指東劃西”。

【指東話西】 猶言東拉西扯。謂說話文不對題或空言不實。

【指東說西】 ①見“指東話西”。②猶言指桑罵槐。

【指東劃西】 亦作“指東畫西”。①謂說話東拉西扯。②比喻說話時以手勢 比畫動作。

【指事類情】 謂闡述事理,譬喻情狀。

【指空話空】 謂故弄玄虛。

【指南攻北】 猶聲東擊西。

【指破迷團】 指點解說,破除疑問。

【指桑說槐】 見“指桑罵槐”。

【指桑罵槐】 亦作“指桑樹罵槐樹”。亦作“指桑說槐”。比喻明指此而暗 罵彼。

【指豬罵狗】 猶指桑罵槐。

【指鹿作馬】 見“指鹿為馬”。

【指鹿為馬】 《史記·秦始皇本紀》:“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 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耶?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或言鹿,高因陰中諸言鹿者以法。後群臣皆畏高。”后以“指鹿為馬”比喻有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指揮可定】 見“指麾可定”。

【指揮若定】 形容指揮調度時胸有韜略,穩操勝算。

【指雁為羹】 比喻空想或虛假不實。

【指瑕造隙】 猶言尋找事端,制造分裂。瑕,玉上的斑點。隙,裂縫。

【指麾可定】 謂一經調度安排,不須多久,局勢即可平定。語本《史記·陳 丞相世家》:“誠各去其兩短,襲其兩長,天下指麾則定矣。”《漢書·陳平傳》作“天下指麾即定矣”。

【指樹為姓】 道教傳說,老子生于李樹下,因以李為姓。見晉葛洪《神仙傳 ·老子》。

【指親托故】 指為親戚,假托故舊。謂攀附有權勢的人。

【指雞罵狗】 見“指豬罵狗”。

【拼死拼活】 ①不顧一切地斗爭。②用盡全部精力。

【挖耳當招】 見別人舉手挖耳,誤認為在招呼自己。比喻由期待過切而產生 的誤會。

【挖肉補瘡】 比喻只顧解決眼前問題而用有害的方法來救急。

【挖空心思】 費盡心機。

【按甲休兵】 屯兵休整。

【按甲寢兵】 見“按甲休兵”。

【按名責實】 循名責實。

【按步就班】 見“按部就班”。

【按兵不動】 讓軍隊駐扎下來暫不行動。

【按部就班】 ①謂安排文義,組織章句。語出晉陸機《文賦》:“觀古今於 須臾,撫四海於一瞬。然後選義按部,考辭就班。”②按照條理或遵循一定的程序。

【按圖索駿】 見“按圖索驥”。

【按圖索驥】 亦作“按圖索駿”。①按照圖像尋找良馬。比喻拘泥成法辦事。 語本《漢書·梅福傳》:“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選舉之法,取當時之士,猶察伯樂之圖,求騏驥於市,而不可得,亦已明矣。”②用于比喻按照線索去尋找,易于獲得。

【捕風捉影】 《漢書·郊祀志下》有“聽其言,洋洋滿耳,若將可遇,求之, 蕩蕩如系風捕景,終不可得”語。后多作“捕風捉影”。喻虛幻無實或無根據地臆測。

【捕影系風】 見“捕風捉影”。

【振兵澤旅】 見“振兵釋旅”。

【振兵釋旅】 收繳兵器,解散軍隊。

【振振有詞】 認為道理很足,說個沒完。

【振振有辭】 見“振振有詞”。

【振裘持領】 喻抓住事物的關鍵。

【振領提綱】 提綱挈領。

【振窮恤貧】 救濟貧窮的人。

【振窮恤寡】 救濟貧窮和無依靠的人。

【振聾發聵】 比喻喚醒糊涂麻木的人。

【挾山超海】 夾著泰山跨越北海。喻不可能做到的事。語本《孟子·梁惠王 上》:“挾太山以超北海,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

【挾天子以令天下】 猶言挾天子以令諸侯。

【挾天子以令諸侯】 ①挾制天子,并用其名義號令諸侯。②比喻借用名義, 強迫令人服從。

【挾細拿粗】 尋事生非;挑剔冒犯。

【捎關打節】 謂打通關節。

【捏手捏腳】 ①放輕腳步走路,不使聲張。②猶言動手動腳。③捏別人身體, 提醒注意。

【捏腳捏手】 同“捏手捏腳”。

【捉生替死】 ①陷害無罪之人為有罪者抵死。②殺一生物為病者消災的巫術。

【捉風捕月】 見“捉影捕風”。

【捉風捕影】 見“捉影捕風”。

【捉衿見肘】 《莊子·讓王》:“曾子居衛,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纓絕,捉 衿而肘見。”衿,同“襟”。謂整一整衣襟就露出了肘子。后以“捉衿見肘”形容衣衫襤褸。引申為顧此失彼,處境困難。

【捉衿肘見】 見“捉衿見肘”。

【捉衿露肘】 同“捉衿見肘”。

【捉班做勢】 裝腔作勢,擺架子。

【捉影捕風】 亦作“捉風捕影”。亦作“捉風捕月”。同“捕風捉影”。

【捉雞罵狗】 猶指桑罵槐。

【捉襟見肘】 見“捉衿見肘”。

【捉襟肘見】 見“捉衿見肘”。

【捉襟露肘】 同“捉衿見肘”。

【捐本逐末】 同“舍本逐末”。

【捐身徇義】 為正義而犧牲生命。

【捐金抵璧】 謂不重財物。語本晉葛洪《抱樸子·安貧》:“上智不貴難得 之財,故唐虞捐金而抵璧。”

【捐殘去殺】 謂放棄殘暴和屠殺的行為。

【挹斗揚箕】 《詩·小雅·大東》:“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維北有斗, 不可以挹酒漿。”孔穎達疏:“言維此天上,其南則有箕星,不可以簸揚米粟;維此天上,其北則有斗星,不可以挹U其酒漿。”因以“挹斗揚箕”謂徒有虛名。

【挹彼注此】 同“挹彼注茲”。

【挹彼注茲】 謂將彼器的液體傾注于此器。《詩·大雅·泂酌》:“泂酌彼 行潦,挹彼注茲,可以濯罍。”孔穎達疏:“可挹彼大器之水,注之此小器之中。”后亦以喻取一方以補另一方。

【挹盈注虛】 謂取有馀以補不足。

【換骨奪胎】 比喻作詩文活用古人之意,推陳出新。

【換湯不換藥】 比喻形式改變而實質不變。

【挨三頂五】 猶言三五成群。

【挨山塞海】 形容人多擁擠。

【挨肩并足】 形容人群擁擠。

【挨肩擦背】 形容人群擁擠。

【挨肩擦膀】 謂身體相貼近。

【挨肩疊背】 形容人群擁擠。

【挨風緝縫】 謂多方鉆營。

【掌上明珠】 亦作“掌中珠”。亦作“掌上珠”。比喻極受疼愛的人。后多 指極受父母鐘愛的兒女。

【掌上觀文】 見“掌上觀紋”。

【掌上觀紋】 比喻極其容易,毫不費力。

【捧頭鼠竄】 形容狼狽逃跑。語本《史記·淮陰侯列傳》:“捍蒯通曰呴: ‘常山王背項王,奉項嬰頭而竄,逃歸于漢王。’”

【捧轂推輪】 扶著車轂推車前進。古代帝王任命將帥時的隆重禮遇。

【措手不及】 事出突然,來不及應付。

【措心積慮】 猶言處心積慮。謂長久考慮在心。

【描神畫鬼】 描畫鬼神。謂憑臆想描寫不存在的事物。

【描頭畫角】 刻意模仿。喻毫無新意。

【捱三頂五】 見“捱三頂四”。

【捱三頂四】 形容人群擁擠,接連不斷。

【捱風緝縫】 多方鉆營。

【掎裳連袂】 見“掎裳連襼”。

【掎裳連襼】 牽裙連袖。形容人多。

【掩人耳目】 遮蔽別人的耳目。謂以假象蒙騙人。

【掩口失聲】 謂忍不住笑出聲來。

【掩口而笑】 捂嘴而笑。多指暗笑,竊笑。

【掩口胡盧】 捂嘴而笑。多指暗笑,竊笑。胡盧,笑貌。語本《後漢書·應 劭傳》:“昔鄭人以乾鼠為璞,鬻之於周;宋愚夫亦寶燕石,緹十重。夫睹之者掩口盧胡而笑,斯文之族,無乃類旃。”

【掩目捕雀】 遮住眼睛捉飛雀。比喻自欺欺人。

【掩耳偷鈴】 同“掩耳盜鐘”。

【掩耳盜鈴】 同“掩耳盜鐘”。

【掩耳盜鍾】 見“掩耳盜鐘”。

【掩耳盜鐘】 亦作“掩耳盜鍾”。捂住耳朵偷鐘。比喻自己欺騙自己。語出 《呂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怳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其耳。”

【掩眼捕雀】 同“掩目捕雀”。

【掩過揚善】 同“掩惡揚善”。

【掩過飾非】 猶言文過飾非。掩飾過失、錯誤。

【掩惡揚美】 見“掩惡揚善”。

【掩惡揚善】 謂對待別人諱言其過惡,稱揚其好處。

【掩旗息鼓】 ①卷起軍旗,停擂戰鼓。指軍隊隱蔽行動,避免暴露目標。② 比喻停止行動。

【掩骼埋窆】 見“掩骼埋胔”。

【掩骼埋胔】 謂收葬暴露于野的尸骨。為古代的恤民之政。

【捷足先得】 謂行動敏捷的先達到目的,或得其所求。

【捷足先登】 同“捷足先得”。

【捷雷不及掩耳】 猶迅雷不及掩耳。喻事起突然,不及防備。

【排山倒海】 推開山,翻倒海。極言勢大力猛。

【排山壓卵】 喻弱方不堪強方一擊。

【排斥異己】 見“排斥異己”。

【排斥異己】 排擠斥逐與自己主張或派別不同的人。

【排沙見金】 見“排沙簡金”。

【排沙簡金】 猶言沙里淘金。比喻從大量東西中挑選精華。

【排患解紛】 見“排難解紛”。

【排憂解難】 排除憂愁,解除困難。

【排難解紛】 戰國時,秦圍趙邯鄲急,魏使辛垣衍勸趙尊秦為帝。魯仲連以 大義責衍。秦將聞之,為之退兵五十里。適魏兵救趙,邯鄲圍解。趙欲封仲連,仲連辭曰:“所貴於天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所取也。”見《戰國策·趙策三》、《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后因以“排難解紛”指為人排除危難或調解糾紛。

【掉以輕心】 輕率,不重視。語本唐柳完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故吾 每為文章,未嘗敢以輕心掉之。”

【捰袖揎拳】 同“揎拳捋袖”。

【捶骨瀝髓】 同“敲骨吸髓”。喻殘酷搜括民財。

【捶胸跌腳】 表示極為悲傷或悲憤。

【捶胸頓足】 見“捶胸跌腳”。

【捶胸頓腳】 見“捶胸跌腳”。

【推三阻四】 以各種借口推托、阻撓。

【推三推四】 同“推三阻四”。

【推亡固存】 推翻行亡道之國,鞏固行存道之邦。

【推己及人】 以己之心度人;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推己及物】 同“推己及人”。

【推天搶地】 形容亂推亂搡。

【推心致腹】 見“推心置腹”。

【推心置腹】 謂以至誠待人。語本《東觀漢記·光武帝紀》:“蕭王推赤心 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

【推東主西】 猶言推三阻四。

【推波助瀾】 比喻助長聲勢。

【推枯折腐】 猶言摧枯拉朽。比喻腐朽勢力極易打垮。

【推食解衣】 《史記·淮陰侯列傳》:“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 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后因以“推食解衣”極言恩惠之深。

【推陳出新】 見“推陳致新”。

【推陳致新】 ①排除陳舊的,生出新的來。指肌體內的新陳代謝。②泛指排 除舊的,創出新的。

【推乾就濕】 同“推燥居濕”。

【推梨讓棗】 漢末孔融兄弟七人,融居第六,四歲時,與諸兄共食梨,融取 小者,大人問其故,答道:“我小兒,法當取小者。”見《後漢書·孔融傳》李賢注。又南朝梁王泰幼時,祖母集諸孫侄,散棗栗于床,群兒皆競取,泰獨不取。問之,答道:“不取,自當得賜。”見《梁書·王泰傳》。后因以“推梨讓棗”謂兄弟友愛。

【推誠布公】 示人以誠,公正無私。

【推誠置腹】 同“推心置腹”。

【推輪捧轂】 古代帝王任命將帥時的隆重禮遇。

【推賢讓能】 推舉賢士,讓位與能人。

【推燥居濕】 把干燥處讓給幼兒,自己睡在幼兒便溺后的濕處。極言撫育幼 兒的辛勞。

【推襟送抱】 比喻推誠相與。襟抱,心意。

【推聾作啞】 見“推聾妝啞”。

【推聾妝啞】 謂裝作不聞不問,什么都不知道。

【掀天動地】 見“掀天揭地”。

【掀天揭地】 猶言翻天覆地。比喻聲勢浩大或本領高強。

【掀天斡地】 見“掀天揭地”。

【掀拳裸袖】 高舉拳頭,卷起衣袖。表示心情激動。

【舍己從人】 放棄自己的成見聽從別人的正確意見。

【舍本求末】 放棄根本,追求末節。

【舍本逐末】 舍棄本業,追求末業。古以農業為本,視工商為末。語本《呂 氏春秋·上農》:“民舍本而事末則不令。”

【舍生取義】 語本《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也。”后以“舍生取義”謂為正義而犧牲生命。

【舍死忘生】 謂不顧生命危險。

【舍近求遠】 見“舍近務遠”。

【舍近即遠】 見“舍近務遠”。

【舍近務遠】 放棄近的,謀求遠的。

【舍策追羊】 放下手中書本去尋找丟失的羊。比喻發生錯誤以后,設法補救。 語本《莊子·駢拇》:“臧與榖二人相與牧羊,而俱亡其羊。問臧奚事?則挾筴讀書;問榖奚事?則博塞以游。”陸德明釋文:“筴,字又作策,初革反。李云:竹簡也。古以寫書,長二尺四寸。”

【采薪之疾】 見“采薪之憂”。

【采薪之患】 見“采薪之憂”。

【采薪之憂】 《孟子·公孫丑下》:“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憂,不能造朝。” 硃熹集注:“采薪之憂,言病不能采薪。”后因以“采薪之憂”指患病。

【采蘭贈芍】 見“采蘭贈藥”。

【采蘭贈藥】 謂男女互贈禮物以示愛慕。語本《詩·鄭風·溱洧》:“士與 女,方秉蕑兮。”毛傳:“蕑,蘭也。”又“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毛傳:“勺藥,香草”。

【授人口實】 留給別人以話柄。

【授人以柄】 把劍柄交給別人。比喻將權力交給別人或讓人抓住缺點、失誤, 使自己被動。語本《漢書·梅福傳》:“倒持泰阿,授楚其柄。”

【授柄於人】 猶言授人以柄。

【捻土焚香】 同“捻土為香”。

【捻土為香】 捏泥成香。因不及備香,以此表示虔誠。

【掐尖落鈔】 侵吞克扣經手的錢財。

【掐頭去尾】 除去前后兩部分。

【掠影浮光】 猶言浮光掠影。

【掂斤估兩】 猶言掂斤播兩。

【掂斤抹兩】 猶言掂斤播兩。

【掂斤播兩】 估量輕重。亦以喻品評優劣或形容過分計較。

【掂梢折本】 墊錢虧本。梢,錢的市語。

【接二連三】 一個接一個,連續不斷。

【扌卷土重來】 謂失敗后傾其全部力量再圖恢復。

【控名責實】 引名以求實。

【捩手覆羹】 謂手一動就把羹倒翻。喻動輒闖禍。

【探口而出】 猶言脫口而出。

【探丸借客】 《漢書·酷吏傳·尹賞》:“長安中奸猾浸多,閭里少年群輩 殺吏,受賕報仇,相與探丸為彈,得赤丸者斫武吏,得黑丸者斫文吏,白者主治喪。”后以“探丸借客”喻游俠殺人報仇。

【探幽索隱】 同“探賾索隱”。

【探竿影草】 探竿、影草、都是漁民使魚聚集后下網捕撈之法。佛教禪宗借 以喻啟發性的隨宜施教。

【探湯蹈火】 猶言赴湯蹈火。喻不怕任何艱險。

【探頭探腦】 不斷伸頭張望。形容小心窺探的樣子。

【探頭縮腦】 小心膽怯張望貌。

【探賾索隱】 探索幽深隱微的事理。

【探賾鉤深】 探索幽隱,求取深意。語本《易·系辭上》:“探賾索隱,鉤 深致遠。”

【探囊取物】 伸手到袋里取東西。比喻極易辦到的事。語本《新五代史·南 唐世家·李煜》:“中國用吾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爾。”

【探囊胠篋】 用手摸袋子,撬開小箱子。指偷盜。語本《莊子·胠篋》: “將為胠篋探囊發匱之盜,而為守備,則必攝緘縢,固扃鐍。”

【探驪得珠】 傳說古代有個靠編織蒿草簾為生的人,其子入水,得千金之珠。 他對兒子說:這種珠生在九重深淵的驪龍頷下。你一定是趁它睡著摘來的,如果驪龍當時醒過來,你就沒命了。事見《莊子·列御寇》。后以“探驪得珠”喻應試得第或吟詩作文能抓住關鍵。

【捫心自問】 撫著胸口向自己發問。指反省自己的行為。

【捫參歷井】 ①唐李白《蜀道難》詩:“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參、井,皆星宿名,分別為蜀秦分野。謂自秦入蜀途中,山勢高峻,可以摸到參、井兩星宿。后因以“捫參歷井”形容山勢高峻,道路險阻。②形容世路艱難。

【掃穴犁庭】 掃蕩其居處,犁平其庭院。比喻徹底摧毀敵方。

【掃地以盡】 見“掃地俱盡”。

【掃地出門】 ①從頭到尾,自始至終。②沒收其全部財產并趕出家門。

【掃地俱盡】 謂徹底干凈,毫無存留。用于貶義。

【掃地無遺】 見“掃地無馀”。

【掃地無馀】 同“掃地俱盡”。

【掃眉才子】 稱有文才的女子。

【掃墓望喪】 掃除墓地,以待人死入葬。謂酷吏必當有惡報,指日可待。語 本《漢書·酷吏傳·嚴延年》:嚴延年遷河南太守,其母從東海來,欲從延年臘,到洛陽,適見奏報引決囚人。母大驚,謂延年曰:“我不自意當老見壯子被刑戮也!行矣!去女東歸,掃除墓地耳!”后歲馀,延年果敗。

【掃鍋刮灶】 謂傾其所有。

【掇青拾紫】 謂獲取高官顯位。青、紫,古時公卿的服色。

【掇臀捧屁】 形容巴結諂媚的丑態。

【搽脂抹粉】 涂脂抹粉。

【揠苗助長】 喻強求速成,有害無益。語本《孟子·公孫丑上》:“宋人有 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揀佛燒香】 ①謂選擇自己要祈求的佛菩薩燒香禮拜。語出唐寒山《詩》之 一五九:“擇佛燒好香,揀僧歸供養。”②比喻出于某種需要而對某人進行訪問饋贈。

【揀精揀肥】 謂刻意選擇,多方挑剔。

【提心吊膽】 見“提心吊膽”。

【提心在口】 心提在口,幾乎要跳出來。形容恐懼。

【提心吊膽】 亦作“提心吊膽”。形容十分擔心或害怕。

【提心吊膽】 見“提心吊膽”。

【提綱挈領】 提起魚網的總繩,拎住皮衣的領子。《韓非子·外儲說右下》: “善張網者引其綱,不一一攝萬目而後得。”《荀子·勸學》:“若挈裘領,拙五指而頓之,順者不可勝數也。”后以“提綱挈領”比喻抓住事物的關鍵,或把問題扼要地提示出來。

【提綱振領】 同“提綱挈領”。

【提綱舉領】 同“提綱挈領”。

【揚武耀威】 見“揚威曜武”。

【揚長避短】 發揚長處,避開短處。

【揚威曜武】 炫耀武力,顯示威風。

【揚威耀武】 見“揚威曜武”。

【揚風扢雅】 品評詩文。

【揚眉吐氣】 形容被壓抑者一旦得到舒展而快活得意的神情。

【揚眉眴目】 橫眉怒目。

【揚眉瞬目】 ①猶橫眉怒目。②一舉眉,一轉眼。形容時間極短。③傾心注 目。④沾沾自喜貌。

【揚清抑濁】 猶揚清激濁。

【揚清厲俗】 發揚清操,激勵世俗。

【揚清激濁】 沖去污水,使清水飄流。

【揚揚自得】 十分得意的樣子。語本《史記·管晏列傳》:“晏子為齊相, 出,其御之妻從門閒而闚其夫。其夫為相御,擁大蓋,策駟馬,意氣揚揚,甚自得也。”

【揚揚得意】 十分得意的樣子。

【揚葩振藻】 喻文采煥發。

【揚湯止沸】 ①從鍋里舀起開水再倒回去,以制止水的沸滾。喻治標而不治 本。語出漢枚乘《上書諫吳王》:“欲湯之滄,一人炊之,百人揚之,無益也。不如絕薪止火而已。”②喻救急。

【揚鈴打鼓】 搖鈴敲鼓。喻喧嘩吵鬧。

【揚厲鋪張】 夸大渲染。

【揚■扢藻】 見“揚葩振藻”。

【揖盜開門】 比喻接納壞人,自取其禍。

【揭地掀天】 猶言翻天覆地。

【揭篋探囊】 見“揭篋擔囊”。

【揭篋擔囊】 盜竊箱籠等財物。

【揣骨聽聲】 原指舊時相法之一種。不相其面,而摸其骨骼,聽其語聲,以 判貴賤。后以喻牽強附會,妄加評判。

【揣時度力】 忖度形勢,估量自己的能力。

【插科打諢】 ①以滑稽的動作和詼諧的語言引人發笑。②泛指表演滑稽,開 玩笑。

【插科使砌】 猶言插科打諢。

【插翅難逃】 同“插翅難飛”。

【插翅難飛】 插上翅膀也飛不了。比喻難以逃脫。

【搜根剔齒】 謂尋根究底,連細微處也不放過。

【搜索枯腸】 形容竭力思索。

【搜索腎胃】 形容竭力思索。指構思詩文。

【搜章擿句】 謂搜求摘取片斷的文句。

【搜腸刮肚】 形容苦思苦想。

【搜腸潤吻】 謂飲茶潤澤喉吻,促進文思。極言飲茶的樂趣。語本唐盧仝《 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詩:“一椀喉吻潤,兩椀破孤悶,三椀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

【搜巖采幹】 比喻多方搜求民間遺才。

【搥胸跌足】 見“搥胸跌腳”。

【搥胸跌腳】 悲極貌。

【援古刺今】 引述故事古義以諷刺今事。

【援古證今】 引述故事古義以論證今事。

【搓手頓足】 形容焦急的樣子。

【揎拳捋袖】 伸出拳頭,捋起袖子。一種粗野蠻橫或準備動武的姿態。

【揎拳裸手】 猶言揎拳裸臂。

【揎拳裸袖】 猶言揎拳捋袖。

【揎拳裸臂】 伸出拳頭,露出手臂。一種粗野蠻橫的姿態。

【揎拳舞袖】 伸出拳頭,揮動衣袖。一種粗野蠻橫的姿態。

【揎拳扌虜袖】 猶言揎拳捋袖。

【揎拳攞袖】 猶言揎拳捋袖。

【揎腕攘臂】 捋袖伸臂。一種粗暴的姿態。

【揮戈回日】 語本《淮南子·覽冥訓》:“魯陽公與韓搆難,戰酣,日暮, 援戈而■之,日為之反三舍。”后多用為力挽危局之典。

【揮戈退日】 見“揮戈回日”。

【揮日陽戈】 猶言揮戈回日。

【揮汗成雨】 形容人多。

【揮沐吐餐】 謂禮賢下士。

【揮金如土】 揮霍錢財像泥土一樣。形容人花錢慷慨或揮霍無度。

【握手言歡】 握手談笑。形容親熱友好。語出《後漢書·李通傳》:“及相 見,共語移日,握手極歡。”

【握沐吐■】 猶言握發吐哺。

【握雨攜云】 戰國楚宋玉《高唐賦》:“昔者先王嘗游高唐,怠而晝寢,夢 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游高唐,原薦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后以“握雨攜云”指男女歡合。

【握炭流湯】 握熾炭,蹈沸湯。喻不畏危難,敢于用命。

【握風捕影】 猶言捕風捉影。

【握素披黃】 猶言握鉛抱槧。素,白絹,古代用以書寫。黃,雌黃,古代用 以校點書籍。

【握素懷鉛】 猶言握鉛抱槧。

【握拳透爪】 《晉書·卞壸傳》:“卞壸拒蘇峻,父子戰死。其後盜發壸墓, 尸僵,鬢發蒼白,面如生,兩手悉拳,爪甲穿達手背。”后以“握拳透爪”形容憤怒到極點。

【握拳透掌】 見“握拳透爪”。

【握蛇騎虎】 北魏高祖崩于行宮,彭城王元勰等為防不測,密不訃聞,詔徵 世宗會駕。靈柩至魯陽,乃發喪行服。時咸陽王禧疑勰有異謀,停在魯陽郡外,久之乃入。謂勰曰:“汝非但辛勤,亦危險至極。”元勰恨之,曰:“兄識高年長,故知有夷險;彥和(元勰的字)握蛇騎虎,不覺艱難。”見《魏書·彭城王勰傳》。后以“握蛇騎虎”喻身處險境。

【握粟出卜】 《詩·小雅·小宛》:“握粟出卜,是何能穀。”鄭玄箋:“ 但持粟行卜,求其勝負。”后用以指祈求神明護佑,去兇賜吉。

【握云拿霧】 見“握霧拏云”。

【握瑜懷瑾】 喻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語本《楚辭·九章·懷沙》: “懷瑾握瑜兮,窮不知所示。”王逸注:“言已懷持美玉之德。”

【握鉛抱槧】 語本《西京雜記》卷三:“揚子云好事,常懷鉛提槧,從諸計 吏,訪殊方絕域四方之語。”鉛,鉛粉;槧,木簡。皆書寫用具。后遂以“握鉛抱槧”為勤于寫作、校勘的典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版權所有 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究中心 Copyright© 2000
web@guoxue.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惠来县| 阜宁县| 绿春县| 镇沅| 延安市| 星子县| 县级市| 宜宾县| 永善县| 九江县| 右玉县| 海南省| 宣汉县| 尖扎县| 鸡东县| 绥宁县| 社会| 淮滨县| 河北区| 淮滨县| 宣汉县| 山丹县| 丰都县| 西和县| 桓仁| 临汾市| 浪卡子县| 雅安市| 扎兰屯市| 台州市| 巧家县| 梅河口市| 南郑县| 阳曲县| 射洪县| 叙永县| 仁布县| 新宾| 定远县| 建宁县| 齐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