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案叫絕】 拍桌子叫好。形容贊賞至極。語本唐田穎《博浪沙行序》:“ 不禁拍案呼奇。”
【拍案驚奇】 對奇異的事情拍著桌子驚嘆。明末凌濛初有擬話本《初刻拍案 驚奇》、《二刻拍案驚奇》。
【拆東補西】 拆掉這里去補那里。比喻臨時勉強應付。
【拆東墻補西墻】 同“拆東補西”。
【抵死漫生】 猶言竭盡思慮;千方百計。
【抵死瞞生】 見“抵死漫生”。
【抵死謾生】 見“抵死漫生”。
【拘文牽義】 拘泥于字義、文義。
【拘攣補衲】 拉扯牽引,縫補綴合。比喻文章用事過多,反成弊害。
【拘奇抉異】 搜求奇異的文句。
【抱火臥薪】 比喻處境險惡。語本漢賈誼《新書·數寧》:“夫抱火措之積 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偷安者也。方今之勢,何以異此?”
【抱玉握珠】 比喻滿腹經綸,富有才學。語出三國魏曹植《與楊德祖書》: “當此之時,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家家自謂抱荊山之玉。”
【抱布貿絲】 以物易物。商品交換的一種形式。
【抱表寢繩】 坐臥不離準則。意謂堅持德操。
【抱法處勢】 堅持法制,憑借權勢。
【抱殘守缺】 見“抱殘守闕”。
【抱殘守闕】 亦作“抱殘守缺”。①守著殘缺的東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 不接受新事物。②謂篤守古學古道。③喻在條件很差的情況下堅持著做。
【抱蔓摘瓜】 摘完瓜連瓜蔓也抱去。比喻濫加株連,斬盡殺絕。語本唐李賢 《黃臺瓜辭》:“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猶自可,摘絕抱蔓歸。”
【抱槧懷鉛】 同“握鉛抱槧”。
【抱薪救火】 比喻以錯誤的做法去消滅禍患,反而使禍患擴大。
【抱薪救焚】 同“抱薪救火”。
【抱頭鼠竄】 形容急忙逃走的狼狽相。
【抱甕灌園】 傳說孔子的學生子貢,在游楚返晉過漢陰時,見一位老人一次 又一次地抱著甕去澆菜,“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見功寡”,就建議他用機械汲水。老人不愿意,并且說:這樣做,為人就會有機心,“吾非不知,羞而不為也。”見《莊子·天地》。后以“抱甕灌園”喻安于拙陋的淳樸生活。
【抱關執籥】 持門閂,拿鑰匙。指監門小吏的職務。
【抱關擊柝】 守門打更的小吏。
【抱枝拾葉】 猶言舍本逐末。
【拄笏西山】 見“拄笏看山”。
【拄笏看山】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簡傲》:“王子猷作桓車騎參軍。 桓謂王曰:‘卿在府久,比當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視,以手版拄頰云:‘西山朝來,致有爽氣。’”按,手版,即笏。后以“拄笏看山”形容在官而有閑情雅興。亦為悠然自得貌。
【拄頰看山】 同“拄笏看山”。
【拉三扯四】 形容說話亂牽扯到無關的人和事。
【拉大旗作虎皮】 比喻打著革命的旗號來嚇唬人、蒙騙人。
【拉朽摧枯】 同“摧枯拉朽”。
【拉拉扯扯】 ①拉拽。②牽手挽臂。表示親昵。③形容拉攏不正當的關系。
【拉枯折朽】 同“摧枯拉朽”。
【拉家帶口】 謂被家小拖累著。
【拉幫結派】 組織幫派,搞小集團活動。
【拙口笨腮】 猶拙嘴笨舌。
【拙口鈍腮】 猶拙嘴笨舌。
【拙貝羅香】 安息香的別名。
【拙嘴笨舌】 嘴巴笨拙。謂不善于言辭。
【拙嘴笨腮】 見“拙嘴笨舌”。
【招亡納叛】 招引接納敵方叛逃的人。
【招花惹草】 指挑逗、勾引女子。
【招兵買馬】 ①招募士兵,購置戰馬。謂組織武裝,擴充兵力。②比喻組織 或擴充人力。
【招災惹禍】 招引災禍。
【招災攬禍】 招攬災禍。
【招事惹非】 見“招是惹非”。
【招降納叛】 ①招引接納敵方叛降的人。②稱網羅壞人,擴充勢力。
【招是生非】 見“招是惹非”。
【招是惹非】 招惹是非。謂無故生事。
【招是搬非】 搬弄是非,引起爭端。
【招是攬非】 猶招是惹非。
【招風惹雨】 見“招風惹草”。
【招風惹草】 比喻惹是生非,引出事端。
【招風攬火】 比喻招惹是非。
【招軍買馬】 猶招兵買馬。
【招搖過市】 故意炫耀自己以引起別人注意。語出《史記·孔子世家》:“ 居衛月馀,靈公與夫人同車,宦者雍渠參乘,出,使孔子為次乘,招搖市過之。”
【招搖撞騙】 謂借名炫耀,進行詐騙。
【招蜂引蝶】 比喻逗引異性。多指女子。
【招蜂惹蝶】 猶招蜂引蝶。
【招賢納士】 招引接納賢士。
【招權納賄】 把持權勢,接受賄賂。
【招權納賂】 見“招權納賄”。
【招權納賕】 見“招權納賄”。
【披毛求疵】 故意挑剔毛病,尋找差錯。
【披毛求瑕】 見“披毛求疵”。
【披毛索黡】 同“披毛求疵”。黡,黑痣。
【披毛戴角】 謂變為禽獸。
【披心瀝血】 喻竭盡忠誠。
【披肝瀝血】 比喻竭盡忠誠。
【披肝瀝膽】 比喻以真誠相見或極盡忠誠。
【披肝露膽】 見“披露肝膽”。
【披沙揀金】 見“披沙簡金”。
【披沙簡金】 猶言排沙簡金。比喻從大量事物中挑選精華。
【披林擷秀】 猶言去粗存精。
【披荊斬棘】 ①斬除荊棘。②比喻在前進道路上或創業過程中掃除障礙,克 服困難。語本《後漢書·馮異傳》:“為吾披荊棘,定關中。”
【披枷帶鎖】 謂罪犯套上枷鎖等刑具。
【披枷戴鎖】 見“披枷帶鎖”。
【披星帶月】 頂著星月奔走。形容早出晚歸或夜行。
【披星戴月】 見“披星帶月”。
【披堅執銳】 穿著堅固的盔甲,拿著銳利的武器。
【披麻救火】 比喻自取災禍,自取滅亡。
【披麻帶孝】 服重孝。
【披麻帶索】 猶披麻帶孝。
【披麻戴孝】 見“披麻帶孝”。
【披裘負薪】 漢王充《論衡·書虛》:“傳言延陵季子出游,見路有遺金。 當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來!’薪者投鐮於地,瞋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視之下,儀貌之壯,語言之野也?吾當夏五月,披裘而薪,豈取金者哉!’”后遂以“披裘負薪”為高士孤高清廉,隱逸貧居之典。
【披裘帶索】 形容衣著粗陋。
【披榛采蘭】 比喻選拔人材。
【披發入山】 謂離開俗世而隱居。
【披發左衽】 披頭散發,衣襟向左邊開。古指東方、北方少數民族的裝束, 含有落后、不開化之意。后亦借指異族入主。語出《論語·憲問》:“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被,通“披”;衽,同“衽”。
【披發纓冠】 謂不及束發冠戴,只系纓于頸。比喻急于救援。語出《孟子· 離婁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雖被發纓冠而救之可也。”
【披霄決漢】 沖出霄漢。
【披頭散發】 形容頭發披垂,非常散亂。
【披襟解帶】 比喻敞開胸懷,心地坦白。
【披羅戴翠】 形容衣飾華麗。
【披瀝肝膈】 同“披肝瀝膽”。
【披瀝肝膽】 見“披肝瀝膽”。
【披露肝膽】 謂竭誠相告或竭盡忠誠。
【挈領提綱】 挈衣之領,提網之綱。比喻抓住要領。
【拿三搬四】 裝模作樣,故意刁難。
【拿手好戲】 演員擅長的劇目。亦以喻最擅長的本領。
【拿班作勢】 見“拿班做勢”。
【拿班做勢】 裝腔作勢,擺架子。
【拿粗挾細】 尋事生非;挑剔冒犯。
【拿腔作調】 故意裝出特殊的腔調。
【拿腔做勢】 裝模作樣;裝腔作勢。
【拿糖作醋】 裝腔作勢,擺架子。
【拳中掿沙】 以手握沙,捏合不攏。比喻不團結。
【拳打腳踢】 形容毆打兇狠。
【拳拳服膺】 誠懇信奉;衷心信服。
【拭目以俟】 見“拭目以待”。
【拭目以待】 擦亮眼睛等著看。形容對事情發展殷切關注。
【拭目而待】 見“拭目以待”。
【掛一漏萬】 謂列舉不周,必多遺漏。語本唐韓愈《南山詩》:“團辭試提 挈,掛一念萬漏。”
【掛羊頭賣狗肉】 比喻用好的名義做幌子,實際上名不符實或做壞事。
【掛肚牽腸】 極言牽掛,掛念。
【掛席為門】 漢初丞相陳平,好讀書,在未發跡時,家里很窮,掛著破席子 當門。見《史記·陳丞相世家》。后以“掛席為門”指隱士居處。亦形容貧窮或居處簡陋。
【掛燈結彩】 懸掛紅燈,系結彩綢。表示喜慶。
【持人長短】 謂抓住他人的缺點過失作為把柄,加以攻擊。
【持之以恆】 亦作“持之以忄互”。謂有恆心,長期堅持下去。
【持之以忄互】 見“持之以恆”。
【持之有故】 謂立論有根據。
【持戈試馬】 比喻作好準備,躍躍欲試。
【持正不阿】 持守公正正派,不迎合阿諛。
【持平之論】 謂公正合理的議論和意見。
【持危扶顛】 扶持危殆局面。語本《論語·季氏》:“危而不持,顛而不扶。”
【持盈守成】 保持已成的盛業。
【持盈保泰】 謂處在極盛時要謙遜謹慎以保持平安。
【持祿養交】 謂結交權貴以保持祿位。
【持滿戒盈】 端盛滿之水而留心不外溢。比喻居高位而能警戒自己不驕傲自 滿。
【持螯把酒】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載:晉代嗜酒的畢卓曾說: 一手拿著蟹螯,一手捧著酒杯,便足以了一生。因以“持螯把酒”形容秋季吃蟹飲酒之樂。
【持橐簪筆】 謂侍從之臣攜帶書和筆,以備顧問。
【持衡擁璇】 比喻執掌權柄。璇、衡,北斗七星中的二星名。
【持籌握算】 計算;精打細算。
【持權合變】 以權宜之計適應已經變化的局面。
【拱挹指麾】 謂從容安舒,指揮若定。
【拱揖指揮】 同“拱挹指麾”。
【拱揖指■】 同“拱挹指麾”。
【拱揖指麾】 同“拱挹指麾”。
【拽布拖麻】 猶言披麻戴孝。
【拽布披麻】 見“拽布拖麻”。
【拽巷攞街】 見“拽巷啰街”。
【拽巷啰街】 謂大聲呼叫,驚動街坊。
【拽巷邏街】 見“拽巷啰街”。
【挺而走險】 謂被迫走冒險的道路。挺,本作“鋌”。
【挺身而出】 勇敢地站出來。
【挺胸凸肚】 ①形容得意或狂妄自大的樣子。②形容精神飽滿的樣子。
【挺鹿走險】 挺而走險。謂事急之時,被迫冒險行事。語本《左傳·文公十 七年》:“古人有言曰……‘鹿死不擇音(廕)’小國之事大國也,德則其人也,不德則其鹿也,鋌而走險,急何能擇。”
【括目相待】 用不同于以前的新的眼光來看待。
【拾人牙慧】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殷中軍云:康伯未得我 牙後慧。”后以“拾人牙慧”比喻拾取人家的一言半語當作自己的話。
【拾人涕唾】 比喻蹈襲他人的意見、言論,沒有自己的見解和主張。
【拾人唾涕】 見“拾人涕唾”。
【拾人唾馀】 見“拾人涕唾”。
【拾金不昧】 謂拾得錢財不藏起來據為己有。
【拾陳蹈故】 因襲陳詞濫調。
【拾帶重還】 相傳唐宰相裴度少時游香山寺,拾得某婦人所遺下的三條寶帶, 這是她借來為父親脫罪的,裴度守候著還了她。見宋丁用晦《芝田錄·裴度》。后以喻拾到財物,物歸原主,不占為己有。
【拾遺補闕】 ①補正別人的缺點過失。②采錄遺逸的事跡。
【挑三撥四】 見“挑三豁四”。
【挑三豁四】 謂挑撥是非。
【挑茶斡刺】 尋事生非。
【挑撥離間】 搬弄是非,制造矛盾。
【挑三揀四】 謂挑挑揀揀,嫌這嫌那。
【挑三嫌四】 見“挑三揀四”。
【挑三檢四】 見“挑三揀四”。
【挑么挑六】 挑剔,找差錯。
【挑肥揀瘦】 謂挑來挑去,下不了決心,拿不定主意。
【挑精揀肥】 猶挑肥揀瘦。
【挑牙料脣】 搖動嘴脣。謂吵嘴,爭吵。
【挑脣料嘴】 見“挑牙料脣”。
【指山說磨】 見“指山賣磨”。
【指山賣磨】 比喻耍手段、說空話哄人。
【指天為誓】 見“指天誓日”。
【指天畫地】 ①謂上占三光,下知分野。②伸指上下左右揮動。道教敕勒之 術。③講話時助以手勢,態度激切。④謂發誓賭咒。
【指天誓日】 指著天、日發誓,表白心跡。語本唐韓愈《柳子厚墓志銘》: “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負。”
【指不勝屈】 形容數量很多,扳著指頭數也數不過來。
【指不勝僂】 見“指不勝屈”。
【指日可待】 謂不久即可實現。
【指日而待】 見“指日可待”。
【指日成功】 謂不久即可成功。
【指日高升】 見“指日高升”。
【指日高升】 謂很快就可升官。舊時官場預祝之詞。
【指日誓心】 對著太陽發誓,表明忠誠無二。
【指手畫腳】 見“指手劃腳”。
【指手劃腳】 亦作“指手畫腳”。①說話時做手勢。多用于形容放肆或得意。 ②比喻亂加指點批評。
【指手點腳】 猶指指點點。形容背后指點議論之狀。
【指方畫圓】 謂談論時以手指比畫。
【指矢天日】 見“指天誓日”。
【指名道姓】 指出其人的姓名。多指對人公開批評或攻擊。
【指李推張】 謂相互推委,逃避責任。
【指皁為白】 謂混淆黑白,顛倒是非。
【指東畫西】 見“指東劃西”。
【指東話西】 猶言東拉西扯。謂說話文不對題或空言不實。
【指東說西】 ①見“指東話西”。②猶言指桑罵槐。
【指東劃西】 亦作“指東畫西”。①謂說話東拉西扯。②比喻說話時以手勢 比畫動作。
【指事類情】 謂闡述事理,譬喻情狀。
【指空話空】 謂故弄玄虛。
【指南攻北】 猶聲東擊西。
【指破迷團】 指點解說,破除疑問。
【指桑說槐】 見“指桑罵槐”。
【指桑罵槐】 亦作“指桑樹罵槐樹”。亦作“指桑說槐”。比喻明指此而暗 罵彼。
【指豬罵狗】 猶指桑罵槐。
【指鹿作馬】 見“指鹿為馬”。
【指鹿為馬】 《史記·秦始皇本紀》:“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 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耶?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或言鹿,高因陰中諸言鹿者以法。後群臣皆畏高。”后以“指鹿為馬”比喻有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指揮可定】 見“指麾可定”。
【指揮若定】 形容指揮調度時胸有韜略,穩操勝算。
【指雁為羹】 比喻空想或虛假不實。
【指瑕造隙】 猶言尋找事端,制造分裂。瑕,玉上的斑點。隙,裂縫。
【指麾可定】 謂一經調度安排,不須多久,局勢即可平定。語本《史記·陳 丞相世家》:“誠各去其兩短,襲其兩長,天下指麾則定矣。”《漢書·陳平傳》作“天下指麾即定矣”。
【指樹為姓】 道教傳說,老子生于李樹下,因以李為姓。見晉葛洪《神仙傳 ·老子》。
【指親托故】 指為親戚,假托故舊。謂攀附有權勢的人。
【指雞罵狗】 見“指豬罵狗”。
【拼死拼活】 ①不顧一切地斗爭。②用盡全部精力。
【挖耳當招】 見別人舉手挖耳,誤認為在招呼自己。比喻由期待過切而產生 的誤會。
【挖肉補瘡】 比喻只顧解決眼前問題而用有害的方法來救急。
【挖空心思】 費盡心機。
【按甲休兵】 屯兵休整。
【按甲寢兵】 見“按甲休兵”。
【按名責實】 循名責實。
【按步就班】 見“按部就班”。
【按兵不動】 讓軍隊駐扎下來暫不行動。
【按部就班】 ①謂安排文義,組織章句。語出晉陸機《文賦》:“觀古今於 須臾,撫四海於一瞬。然後選義按部,考辭就班。”②按照條理或遵循一定的程序。
【按圖索駿】 見“按圖索驥”。
【按圖索驥】 亦作“按圖索駿”。①按照圖像尋找良馬。比喻拘泥成法辦事。 語本《漢書·梅福傳》:“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選舉之法,取當時之士,猶察伯樂之圖,求騏驥於市,而不可得,亦已明矣。”②用于比喻按照線索去尋找,易于獲得。
【捕風捉影】 《漢書·郊祀志下》有“聽其言,洋洋滿耳,若將可遇,求之, 蕩蕩如系風捕景,終不可得”語。后多作“捕風捉影”。喻虛幻無實或無根據地臆測。
【捕影系風】 見“捕風捉影”。
【振兵澤旅】 見“振兵釋旅”。
【振兵釋旅】 收繳兵器,解散軍隊。
【振振有詞】 認為道理很足,說個沒完。
【振振有辭】 見“振振有詞”。
【振裘持領】 喻抓住事物的關鍵。
【振領提綱】 提綱挈領。
【振窮恤貧】 救濟貧窮的人。
【振窮恤寡】 救濟貧窮和無依靠的人。
【振聾發聵】 比喻喚醒糊涂麻木的人。
【挾山超海】 夾著泰山跨越北海。喻不可能做到的事。語本《孟子·梁惠王 上》:“挾太山以超北海,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
【挾天子以令天下】 猶言挾天子以令諸侯。
【挾天子以令諸侯】 ①挾制天子,并用其名義號令諸侯。②比喻借用名義, 強迫令人服從。
【挾細拿粗】 尋事生非;挑剔冒犯。
【捎關打節】 謂打通關節。
【捏手捏腳】 ①放輕腳步走路,不使聲張。②猶言動手動腳。③捏別人身體, 提醒注意。
【捏腳捏手】 同“捏手捏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