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成語大全(上)之14 —— 計 11,522

 

 

 

 


相關網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履霜知冰】 比喻見事物的征兆可預知其嚴重后果。

【履霜堅冰】 《易·坤》:“初六,履霜堅冰至。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 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后以“履霜堅冰”比喻事態逐漸發展,將有嚴重后果。

【層出不窮】 接連不斷地出現,沒有窮盡。

【層出疊見】 同“層見疊出”。

【層見迭出】 見“層見疊出”。

【層見錯出】 猶層見疊出。

【層見疊出】 亦作“層見迭出”。接連不斷地多次出現。

【層巒疊嶂】 山峰重疊。

【屬詞比事】 見“屬辭比事”。

【屬辭比事】 亦作“屬詞比事”。連綴文辭,排比史事。后亦泛指撰文記事。

【屨及劍及】 《左傳·宣公十四年》:“捍楚子呴投袂而起,屨及于窒息, 劍及于寢門之外,車及于蒲胥之市。秋九月,楚子圍宋。”杜預注:“窒皇,寢門闕。”后以“屨及劍及”形容人奮發興起,行動果斷迅速。

【屨賤踴貴】 屨價賤,踴價貴。受刖刑斷足者多,屨無用,故賤。后即以指 刑重且濫。

【己饑己溺】 見“己溺己饑”。

【己溺己饑】 亦作“己饑己溺”。語出《孟子·離婁下》:“禹思天下有溺 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饑者,由己饑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后因以“己溺己饑”或“己饑己溺”謂視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們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

【巴人下里】 ①即下里巴人。古代楚國流行的民間歌曲。用以稱流俗的音樂。 巴,古國名,在今四川東部一帶,古為楚地。下里,鄉里。②泛指粗俗的作品。

【巴三覽四】 東拉西扯。

【巴山度嶺】 爬山越嶺。

【巴山越嶺】 爬山越嶺。形容善于登山行走。

【巴巴劫劫】 心情急切貌。

【巴巴急急】 同“巴巴結結”。

【巴巴結結】 ①勉強,湊合。②勤懇;辛勞。③形容說話不流利。

【巴高枝兒】 比喻高攀。v

【巴高望上】 猶高攀,向上爬。

【巷議街談】 大街小巷間人們的議論。語出漢張衡《西京賦》:“街談巷議, 彈射臧否。”

【弓影杯蛇】 見“弓影浮杯”。

【弓影浮杯】 猶言杯弓蛇影。形容疑神疑鬼,自相驚擾。

【吊民伐罪】 慰問受害的百姓,討伐有罪的人。

【吊死扶傷】 吊祭死者,扶救傷者。

【吊死問疾】 吊祭死者,慰問病人。

【吊形吊影】 猶言形影相吊。喻孤獨寂寞。

【吊膽驚心】 猶言吊膽提心。

【引人入勝】 吸引人進入美妙的境地。語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 “王衛軍云,酒正自引人著勝地。”后多用以指風景或文章等優美吸引人。

【引日成歲】 捱過一天像度過一年。形容思念的深切。

【引水入墻】 比喻自招災禍。

【引手投足】 比喻出微力便能援救別人。語本唐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 “庸詎知有力者不哀其窮,而忘一舉手一投足之勞而轉之清波乎?”

【引火燒身】 ①比喻自取毀滅;自討苦吃。②今亦用以比喻主動地批評自己 的錯誤,爭取他人幫助。

【引古喻今】 征引古代史實或文獻來喻說當前的現實。

【引古證今】 引用古代史實或文獻來論證當前的行事。

【引申觸類】 見“引伸觸類”。

【引而不發】 拉滿弓弦而不發箭。語出《孟子·盡心上》:“大匠不為拙工 廢繩墨,羿不為拙射變其彀率。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原指善于教射箭的人,只作躍躍欲射的姿態,以便學的人觀摩領會。后用以比喻作好準備,待機行事。或比喻善于引導而不代庖。

【引車賣漿】 語本《史記·魏公子列傳》:“公子引車入市,侯生下見其客 硃亥。”又:“公子聞趙有處士毛公藏於博徒,薛公藏於賣漿家。”后因以“引車賣漿”泛指卑賤的行業。

【引吭高歌】 拉開嗓子,大聲歌唱。

【引伸觸類】 亦作“引申觸類”。謂從某一事物的原則,延展推廣到同類的 事物。語本《易·系辭上》:“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

【引虎入室】 猶言引狼入室。

【引虎自衛】 比喻依靠惡勢力來保衛自己,反會招來禍患。

【引虎拒狼】 亦作“引狼拒虎”。比喻引進另一種惡勢力來抗拒原來的惡勢 力,其禍患將更甚。

【引物連類】 謂引證或引喻某一事物,而連帶及于同類的其他事物。

【引狗入寨】 猶言引狼入室。

【引咎自責】 承認過失,責備自己。

【引咎責躬】 同“引咎自責”。

【引律比附】 古代法律用語。援引律令,類比定罪。

【引風吹火】 比喻挑動別人去擴大事端。

【引狼入室】 比喻自己把壞人引入內部。

【引狼自衛】 猶言引虎自衛。

【引狼拒虎】 見“引虎拒狼”。

【引商刻羽】 古樂律音階有宮、商、角、徵、羽以及變徵、變宮。商聲在五 音中最高,稱“引”;羽聲等較細,稱“刻”。“引商刻羽”,謂曲調高古、講求聲律的演奏。

【引商刻角】 見“引商刻羽”。

【引短推長】 謂有意不露才以形己之短,顯人之長。

【引新吐故】 猶言吐故納新。古代道家的養生之術,即吐納術。

【引經據古】 引用經史古籍中的文句或故事作為根據。

【引經據典】 引用經書,根據典籍。語本《後漢書·荀爽傳》:“爽皆引據 大義,正之經典。”

【引線穿針】 見“引線穿針”。

【引線穿針】 亦作“引線穿針”。①把線穿上針眼。②比喻從中聯系撮合。

【引針拾芥】 比喻事物互相感應。語本漢王充《論衡·亂龍》:“頓牟掇芥, 磁石引針,皆以其真是,不假他類。”頓牟,琥珀。一說為玳瑁。

【引類呼朋】 呼引氣味相投的同類。

【引繩切墨】 木工拉墨線裁直。用以比喻剛直不阿。

【引繩批根】 亦作“引繩排根”。比喻合力排斥異己。

【引繩排根】 見“引繩批根”。

【引繩棋布】 形容縱橫整齊。

【弦外之音】 喻言外之意。

【弦外之音】 同“弦外之音”。喻指含蓄不盡的言外之意。

【弦外有音】 喻有言外之意。

【弦無虛發】 謂射箭百發百中。

【弩下逃箭】 喻近者反能免遭禍殃。因弩箭射遠不射近,故有此喻。

【弩張劍拔】 喻雄健。

【弱不好弄】 幼年時不愛嬉戲。

【弱不禁風】 弱得經受不起風吹。喻嬌弱。語本唐杜甫《江雨有懷鄭典設》 詩:“亂波紛披已打岸,弱云狼藉不禁風。”

【弱不勝衣】 形容人瘦弱得連衣服的重量都承受不起。語本《荀子·非相》: “葉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將不勝其衣。”

【弱本強末】 謂中央權力削弱而地方勢力強大。

【弱肉強食】 原指動物中弱者被強者吞食。比喻弱者被強者欺凌,弱國被強 國侵略。語本唐韓愈《送浮屠文暢師序》:“弱之肉,彊之食。”

【張三李四】 假設姓名,泛指某人或某些人。

【張口掉舌】 謂發表言論。

【張口結舌】 張著嘴說不出話來。形容理屈、害怕或驚愕。

【張王李趙】 ①四大姓氏。②四者皆最常見的姓,連用泛指一般人。

【張牙舞爪】 ①形容猛獸的兇相。②形容惡人的猖狂兇惡。③邊談笑邊揮舞 手足的樣子。

【張公吃酒李公醉】 見“張公吃酒李公醉”。

【張公吃酒李公醉】 唐張鷟《朝野僉載》卷一:“天后時,謠言曰:‘張公 吃酒李公醉。’張公者,斥易之兄弟也;李公者,言李氏大盛也。”后有移花接木或頂缸之義。

【張公吃酒李公顛】 見“張公吃酒李公醉”。

【張本繼末】 把事情的本末說明白。

【張甲李乙】 猶言張三李四。

【張皇失措】 亦作“張惶失措”。亦作“張徨失措”。慌亂失常,不知所措。

【張冠李戴】 把姓張的帽子戴到姓李的頭上。比喻認錯了對象或弄錯了事實。 有時亦有掉包舞弊之意。

【張袂成陰】 張開袖子能遮掩天日,成為陰天。形容人多。

【張袂成帷】 張開袖子成為帷幕。形容人多。

【張眉努目】 揚起眉毛,瞪著眼睛。喻粗獷淺露。

【張眉努眼】 揚起眉毛,瞪著眼睛。指善于作態。

【張眉張眼】 驚惶不安的樣子。

【張脣植髭】 謂脣吻開合。形容滔滔不絕地論列是非的樣子。

【張眼露睛】 謂瞪著眼睛說瞎話。

【張徨失措】 見“張皇失措”。

【張惶失措】 見“張皇失措”。

【張嘴撟舌】 猶張口結舌。

【張燈結彩】 亦作“張燈結采”。形容喜慶或節日的景象。

【張燈結采】 見“張燈結彩”。

【張脈僨興】 謂血管膨脹,青脈突起。張,通“脹”。《左傳·僖公十五年》 :“亂氣狡憤,陰血周作,張脈僨興,外彊中乾。”杜預注:“氣狡憤於外,則血脈必周身而作,隨氣張動。”后以指因沖動而舉措失宜。

【弸中彪外】 謂才德充實于內者,則文采必自然發揚于外。

【強中自有強中手】 見“強中更有強中手”。

【強中更有強中手】 強者中還有更強的。比喻技藝或謀略等無止境。

【強本弱支】 見“強本弱枝”。

【強本弱末】 猶強干弱枝。

【強本弱枝】 強干弱枝。

【強本節用】 謂加強農業生產,節約支出。

【強自取折】 見“強自取柱”。

【強自取柱】 謂物性過硬則反易折斷。

【強兵富國】 使兵力強大,國家富足。

【強直自遂】 謂剛正而自行其意,不為人所動搖。

【強枝弱本】 喻地方勢力強于中央,成尾大不掉之勢。

【強弩之末】 《漢書·韓安國傳》:“且臣聞之,沖風之衰,不能起毛羽; 彊弩之末,力不能入魯縞。”謂強弩發出的箭,到了末程,連魯絹也穿不過。比喻衰微之勢。

【強弩之極】 猶強弩之末。

【強弩末矢】 同“強弩之末”。

【強食弱肉】 同“弱肉強食”。喻弱者被強者欺凌吞并。

【強記博聞】 謂記憶力強,見聞廣博。

【強脣劣嘴】 謂說話厲害,不肯讓人。

【強將手下無弱兵】 在英勇的將領率領下不會有懦怯的士兵。比喻能干人手 下沒有弱者。

【強幹弱枝】 加強本干,削弱枝葉。喻加強中央的力量,削弱地方的勢力。 語本《史記·漢興以來諸侯年表序》:“而漢郡八九十,形錯諸侯閒,犬牙相臨,秉其■塞地利,彊本幹,弱枝葉之勢,尊卑明而萬事各得其所矣。”

【強嘴硬牙】 謂能說善辯。

【強龍不壓地頭蛇】 比喻雖為強大者,但也壓不住盤據在當地的勢力。

【強識博聞】 同“強記博聞”。

【強人所難】 勉強別人做難于做到的事。

【強不知以為知】 自己不懂硬以為懂。

【強文假醋】 謂假斯文。

【強文浉醋】 同“強文假醋”。

【強死強活】 極言勉強。

【強死賴活】 同“強死強活”。

【強食自愛】 勸慰人的話。謂努力加餐,保重身體。

【強食靡角】 謂飽食而角力求勝。《列子·說符》:“彊食靡角,勝者為制, 是禽獸也。”殷敬順釋文:“《韓詩外傳》云:‘靡,共也。’《呂氏春秋》云:‘角,試力也。’此言人重利而輕道,唯食而已,亦猶禽獸飽食而相共角力以求勝也。”一說,靡讀為摩,謂以角相摩。見俞樾《諸子平議·列子》。

【強得易貧】 謂非分之得容易失去。

【強詞奪正】 同“強詞奪理”。

【強詞奪理】 沒有理而硬說成有理。

【強鳧變鶴】 語本《莊子·駢拇》:“鳧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 之則悲。”后以“強鳧變鶴”謂硬把野鴨變作仙鶴。喻濫竽充數,徒多無益。

【強嘴拗舌】 說話倔強的樣子。

【粥少僧多】 比喻所有甚少而需要者多。

【彈丸黑子】 亦作“彈丸黑志”。喻極小。語出北周庾信《哀江南賦》:“ 地惟黑子,城猶彈丸。”

【彈丸黑志】 見“彈丸黑子”。

【彈雨槍林】 彈下如雨,槍立如林。形容戰斗劇烈。

【彈丸脫手】 比喻作詩圓潤精美、敏捷流暢。

【彈空說嘴】 猶言唱高調說空話。

【彈斤估兩】 形容掂量輕重。

【彈冠相慶】 《漢書·王吉傳》:“吉與貢禹為友,世稱‘王陽在位,貢公 彈冠’,言其取舍同也。”本謂王吉(王陽)、貢禹友善,王吉做官,貢禹也準備出仕。后以“彈冠相慶”指互相慶賀。多用作貶義。

【彈冠振衣】 整潔衣冠。語本《楚辭·漁父》:“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 振衣。”后多以喻將欲出仕。

【彈冠振衿】 見“彈冠振衣。”

【彈冠結綬】 朋友之間互相援引出仕。

【彌山亙野】 滿山遍野。

【彌日累夜】 連日連夜,夜以繼日。

【彎弓飲羽】 《韓詩外傳》卷六:“昔者楚熊渠子夜行,寢石以為伏虎,彎 弓而射之,沒金飲羽,下視知其為石,石為之開,而況人乎!”《史記·李將軍列傳》:“廣(李廣)出獵,見草上容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后因以“彎弓飲羽”形勇猛善射。

【彎腰捧腹】 形容大笑的樣子。

【子子孫孫】 子孫后裔;世世代代。

【子曰詩云】 泛指儒家典籍或形容儒生文人引經據典,迂腐不通時務。子, 孔夫子;詩,《詩經》。

【子虛烏有】 指虛構的、不存在的事情。

【孑然一身】 孤零零一個人。

【孔武有力】 勇猛有力。

【孔孟之道】 孔子與孟子的學說及主張,指儒家思想。

【孔思周情】 見“孔情周思”。

【孔席不㈣】 見“孔席不暖”。

【孔席不暖】 亦作“孔席不㈣”。謂孔子急于推行其道,到處奔走,每至一 處,坐席未暖,又急急他往,不暇安居。

【孔情周思】 指儒學的思想、情懆。孔,孔子;周,周公。

【存十一於千百】 謂亡多而存少。

【存亡絕續】 繼續生存或者滅亡。形容勢態十分危急。

【存亡繼絕】 亦作“存亡續絕”。原謂使亡國復存,絕嗣得續。亦泛指使瀕 臨滅亡或已亡者得以繼續存在或延續。

【存亡續絕】 見“存亡繼絕”。

【存心積慮】 謂長期、一貫的思想、想法。

【存而不論】 把問題擱置起來,不加推究和討論。

【字順文從】 用詞行文自然妥貼,表達清楚。

【字斟句酌】 對每一字、每一句都仔細斟酌、推敲。形容說話或寫作的態度 十分慎重。

【字里行間】 字句之間。亦指文章的某種意思或感情在字句中間隱約透露出 來。語出南朝梁簡文帝《答新渝侯和詩書》:“垂示三首,風云吐於行間,珠玉生於字里。”

【孝子順孫】 對父母先人孝順的兒孫后輩。

【孝子愛日】 謂珍惜與父母共處的歲月,能及時行孝。

【孝子慈孫】 孝敬父母、祖先的子孫后輩。

【孝子賢孫】 猶言孝子順孫。

【孜孜不怠】 勤勉努力,毫不懈怠。

【孜孜不倦】 勤奮努力,不知疲倦。

【孜孜不輟】 同“孜孜不已”。

【孜孜不懈】 同“孜孜不怠”。

【孜孜汲汲】 心情急切、勤勉不懈的樣子。

【孜孜矻矻】 勤勉不懈貌。

【孜孜無怠】 同“孜孜不怠”。

【孜孜無倦】 同“孜孜不倦”。

【孚尹明達】 見“孚尹旁達”。

【孚尹旁達】 亦作“孚尹明達”。指玉的色彩晶瑩發亮,比喻品德高尚純潔。

【季布一諾】 季布,漢初楚人。楚漢戰爭中,為項羽部將。后歸漢,任河東 守。布以任俠著名,重然諾,楚人有“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之諺。見《史記·季布欒布列傳》。后以“季布一諾”為重然諾而不失信用之典。

【季孟之間】 指季孫氏與孟孫氏之間。《論語·微子》:“齊景公待孔子, 曰:‘若季氏,則吾不能;以季孟之間待之。’”何晏集解:“孔曰:魯三卿,季氏為上卿,最貴;孟氏為下卿,不用事。言待之以二者之間。”后用以借指上等和下等之間。

【季常之懼】 宋陳慥,字季常,其妻柳氏兇悍而好嫉妒,陳慥頗為懼怕。 事見宋洪邁《容齋三筆·陳季常》。后因謂懼內為“季常之懼”。

【孤文只義】 指零碎的文字材料。

【孤文斷句】 指片斷、孤立的文句。

【孤立無助】 見“孤立無援”。

【孤立無援】 單獨無依靠,得不到援助。

【孤立寡與】 謂沒有人扶持,沒有人援助。

【孤臣孽子】 指孤立無助的遠臣和賤妾所生的庶子。引申為不容于當政者但 心懷忠誠的人。

【孤行一意】 一意孤行。不聽勸告,全憑自己的意愿行事。

【孤舟獨槳】 喻單獨行動,沒人幫助。

【孤形吊影】 謂孤單一人。

【孤芳自賞】 獨秀的香花,看上去仿佛有自我驕矜的情態,謂之孤芳自賞。 常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賞。

【孤身只影】 形容孤單一人。

【孤苦仃俜】 猶言孤苦零丁。

【孤苦伶仃】 同“孤苦零丁”。

【孤苦零丁】 形容孤單困苦,無依無靠。語出晉李密《陳情表》:“零丁孤 苦,至于成立。”

【孤兒寡婦】 男子死后所遺留的妻子、兒女。

【孤注一擲】 賭博的人把所有的錢一次投做賭注,企圖最后獲勝。擲,指賭 徒擲骰子。比喻傾盡全力冒險行事,以求僥幸成功。

【孤陋寡聞】 學識淺陋,見聞不廣。

【孤軍深入】 孤立無援的軍隊長距離進入敵區。

【孤恩負義】 背棄恩義。

【孤家寡人】 古代君主自稱為孤或寡人。后以“孤家寡人”比喻單獨一人, 無人支持幫助。

【孤豚腐鼠】 同“孤雛腐鼠”。

【孤云野鶴】 天上的孤云和野生的仙鶴。常比喻隱居或閑散的人。

【孤掌難鳴】 一只手掌難以拍響。比喻力量單薄,難以成事。語本《韓非子 ·功名》:“人主之患在莫之應,故曰:一手獨拍,雖疾無聲。”

【孤魂野鬼】 比喻沒有依靠,處境艱難的人。

【孤雌寡鶴】 喪失配偶的禽鳥。后亦用以比喻失偶之人。

【孤履危行】 謂行為孤高獨特。

【孤學墜緒】 將要失傳的學問典籍。

【孤儔寡匹】 孤獨無伴侶。

【孤雛腐鼠】 比喻微賤不足道的人或物。

【孤犢觸乳】 謂無母的小牛特別親近母牛的乳房。比喻無依者思慕親人。

【孤懸客寄】 猶言孤懸浮寄。

【孤懸浮寄】 形容孤立而沒有依托。

【孤鸞照鏡】 南朝宋范泰《鸞鳥詩》序:“昔罽賓王結罝峻祁之山,獲一鸞 鳥。王甚愛之,欲其鳴而不能致也。乃飾以金樊,饗以珍羞,對之愈戚,三年不鳴。其夫人曰:‘嘗聞鳥見其類而後鳴,何不懸鏡以映之?’王從其言。鸞睹形感契,慨然悲鳴,哀響中霄,一奮而絕。”后以“孤鸞照鏡”比喻無偶或失偶者對命運的傷悼。

【孳孳不倦】 同“孜孜不倦”。

【孳孳汲汲】 同“孜孜汲汲”。

【孳孳矻矻】 同“孜孜矻矻”。

【學老於年】 《宋史·文苑傳七·熊克》:“克幼而翹秀,既長,好學善屬 文,郡博士胡憲器之,曰:‘子學老於年,他日當以文章顯。’”后常用以指青年人的博學。

【學步邯鄲】 《莊子·秋水》:“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馀子之學行於邯鄲與? 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成玄英疏:“趙都之地,其俗能行,故燕國少年,遠來學步。”《漢書·敘傳上》作“學步於邯鄲。”后用“學步邯鄲”比喻模仿別人不成,反而喪失固有的技能。

【學書學劍】 學文練武。語出《史記·項羽本紀》:“學書不成,去,學劍。”

【學淺才疏】 學問淺陋,才能低下。語出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神思》: “若學淺而空遲,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聞。”

【學富五車】 形容學問淵博。語本《莊子·天下》:“惠施多方,其書五車。”

【學疏才淺】 同“學淺才疏”。

【孺子可教】 指年輕人有出息,可以造就。

【女大十八變】 語出《景德傳燈錄·幽州譚空和尚》:“有尼欲開堂說法, 師曰:‘尼女家不用開堂。’尼曰:‘龍女八歲成佛,又作麼生?’師曰:‘龍女有十八變,汝與老僧試一變看。’”原指龍女通神善變,后謂女孩發育成長過程中姿容、性格多變。

【女大不中留】 謂女子成年,須及時出嫁,不宜久留在家。

【女大須嫁】 同“女長須嫁”。

【女大當嫁】 同“女長須嫁”。

【女大難留】 謂女子成年后,須及時出嫁,不能留在家里。

【女中丈夫】 女子中有男子氣概的人。

【女中堯舜】 女性中的賢明人物。多用以美稱執政的女主。

【女長須嫁】 謂女子成年后須及時出嫁。

【女長當嫁】 猶女大當嫁。

【女貌郎才】 女子美麗,男子有才華。比喻姻緣十分美滿。

【奴顏婢色】 猶言奴顏婢睞。

【奴顏婢睞】 形容低聲下氣,諂媚奉承的嘴臉。

【奴顏婢膝】 形容諂媚討好,卑躬屈膝的奴才相。

【奴顏媚骨】 諂媚討好別人的嘴臉和性格。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亦作“如魚飲水,冷暖自知”。謂自己直接經驗過 的,自己最了解。禪宗比喻內心的悟證。

【如山壓卵】 比喻以絕對優勢對付劣勢。

【如之奈何】 怎么辦。

【如天之福】 形容福氣特別大。

【如不勝衣】 謂身體不能承受衣服的重量,常以形容人身體瘦弱。語本《荀 子·非相》:“葉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將不勝其衣然。”

【如切如磋】 比喻互相商討砥礪。

【如日中天】 像太陽之正處于天空中央。比喻事物正發展到十分興盛的階段。

【如日方升】 《詩·小雅·天保》:“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后以“如日 方升”比喻事物有廣闊發展前途。

【如牛負重】 比喻負擔沉重。

【如火如荼】 《國語·吳語》:“萬人以為方陣,皆白裳、白旂、素甲、白 羽之矰,望之如荼……左軍亦如之,皆赤裳、赤旟、丹甲、硃羽之矰,望之如火。”后以“如火如荼”形容旺盛、熱烈。

【如兄如弟】 ①謂情意深厚,有如兄弟。②舊俗異姓結拜兄弟,年長的稱“ 如兄”,年幼的稱“如弟”。

【如出一口】 猶言眾口一詞。

【如出一轍】 比喻兩種事物非常相似。轍,車轍。

【如芒在背】 形容極度不安。語出《漢書·霍光傳》:“宣帝始立,謁見高 廟,大將軍光從驂乘。上內嚴憚之,若有芒刺在背。”

【如芒刺背】 見“如芒在背”。

【如有所失】 好像丟失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安的樣子。

【如此而已】 就是這樣罷了,再沒有別的。

【如花似月】 見“如花似玉”。

【如花似玉】 形容女子非常美麗。

【如花似朵】 猶言如花似玉。

【如花似錦】 ①形容華彩絢麗。②形容風景或前程美好。

【如坐春風】 宋硃熹《伊洛淵源錄》卷四:“硃公掞見明道於汝州,逾月而 歸。語人曰:‘光庭在春風中坐了一月。’”后用以喻與品德高尚而有學識的人相處并受其熏陶。

【如坐云霧】 比喻暗昧無知,不能辨析。

【如虎生翼】 同“如虎傅翼”。

【如虎得翼】 同“如虎傅翼”。

【如虎添翼】 同“如虎傅翼”。

【如虎傅翼】 好像老虎生出翅膀。比喻因增加新助力,強者愈強,惡者愈惡。

【如法泡制】 見“如法砲制”。

【如法砲制】 依照成法,砲制中藥。比喻照樣仿做。

【如泣如訴】 如哭泣又如訴說。比喻聲音哀怨凄切。

【如持左券】 《史記·田敬仲完世家》:“秦韓之王劫於韓馮、張儀而東兵 以徇服魏,公常執左券以責於秦韓,此其善於公而惡張子多資矣。”后以“如持左券”比喻很有把握。左券:古代契約分左右兩片,雙方各持其一,左片叫左券,由債權人收藏,作為憑據。

【如拾地芥】 比喻取之極易。

【如指諸掌】 《論語·八佾》:“或問褅之說。子曰:‘子知也;知其說 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后用“如指諸掌”比喻對事情非常熟悉了解。

【如風過耳】 漢趙曄《吳越春秋·吳王壽夢傳》:“富貴之於我,如秋風之 過耳。”猶言富貴于我如浮云。后以“如風過耳”比喻不把別人的勸告放在心上。

【如饑如渴】 同“如饑如渴”。

【如狼似虎】 ①亦作“如狼如虎”。形容勇猛、猛烈。②像虎狼那樣兇狠、 殘暴。

【如狼如虎】 見“如狼似虎”。

【如狼牧羊】 比喻任用酷吏治理人民,人民一定深受其害。

【如鳥獸散】 比喻潰敗逃散。語本《漢書·李陵傳》:“今無兵復戰,天明 坐受縛矣!各鳥獸散,猶有得脫歸報天子者。”

【如魚似水】 比喻關系融洽、親密。

【如魚得水】 語本《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先主解之曰:‘孤之有 孔明,猶魚之有水也。’”后多以“如魚得水”比喻得到跟自己很投合的人或對自己適合的環境。

【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如喪考妣】 像死了父母一樣。形容極度悲傷和著急。今含貶義。

【如棄敝屣】 比喻如丟掉無用的東西,毫不可惜。語本《孟子·盡心上》: “舜視棄天下,猶棄敝蹝也。”蹝,后多寫作“屣”。

【如湯沃雪】 像熱水澆在雪上,很快就化掉。形容十分容易。語本《文選· 枚乘〈七發〉》:“小飰大歠,如湯沃雪。”劉良注:“如湯沃雪,言食之易也。”

【如湯澆雪】 同“如湯沃雪”。

【如湯潑雪】 同“如湯沃雪”。

【如湯灌雪】 同“如湯沃雪”。

【如渴如饑】 見“如饑如渴”。

【如夢方醒】 見“如夢初醒”。

【如夢初醒】 亦作“如夢初覺”。亦作“如夢方醒”。好像剛從夢景中醒來 一樣。多比喻從糊涂、錯誤的認識中省悟過來。

【如夢初覺】 見“如夢初醒”。

【如雷貫耳】 見“如雷灌耳”。

【如雷灌耳】 亦作“如雷貫耳”。①形容聲音大(多指語音)。②形容人的 名聲很大。

【如解倒懸】 語本《孟子·公孫丑上》:“當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 之悅之,猶解倒懸也。”比喻把人從危困的處境中解救出來。

【如意算盤】 比喻考慮問題時,只從好的方面著想的一廂情愿的打算。

【如墮五里霧中】 《後漢書·張楷傳》:“性好道術,能作五里霧。”后用 “如墮五里霧中”比喻模模糊糊,摸不著頭腦或認不清方向。

【如墮煙海】 見“如墮煙霧”。

【如墮煙霧】 語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王仲祖、劉真長造 殷中軍談,談竟俱載去。劉謂王曰:‘淵源真可!’王曰:‘卿故墮其云霧中。’”殷中軍指殷浩,字淵源。后以“如墮煙霧”、“如墮煙海”形容茫然不得要領或認不清方向。

【如醉如癡】 見“如癡似醉”。

【如數家珍】 像數家藏珍寶那樣清楚。比喻對所講事物十分熟悉。

【如影隨形】 語本《管子·任法》:“然故下之事上也,如響之應聲也;臣 之事主也,如影之從形也。”后比喻兩個人或兩件事物關系密切,不能分離。

【如箭在弦】 比喻勢在必行。

【如膠似漆】 亦作“如膠投漆”。亦作“如膠如漆”。①形容感情深厚,難 解難分。語本《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②形容易于結合。

【如膠如漆】 見“如膠似漆”。

【如膠投漆】 見“如膠似漆”。

【如履平地】 像走在平地上一樣。比喻從事某項活動,十分輕易。

【如履如臨】 《詩·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后以“如履如臨”形容做事極為小心謹慎。

【如履薄冰】 比喻戒懼敬慎的心理。

【如操左券】 見“如持左券”。

【如獲至珍】 見“如獲至寶”。

【如獲至寶】 好像得到最珍貴的東西。

【如龍似虎】 形容勇猛有活力。

【如塤如篪】 塤、篪、樂器名。這兩種樂器合奏時,塤唱而篪和,用以比喻 兩物之響應、應和。

【如臨大敵】 好像面對著強大的敵人。形容戒備森嚴。

【如臨深淵】 猶言如履薄冰。

【如蹈水火】 比喻處境艱難。

【如蹈湯火】 見“如蹈水火”。

【如臂使指】 比喻指揮如意。語本《漢書·賈誼傳》:“令海內之勢如身之 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從。”

【如原以償】 謂愿望得到實現。

【如蟻附膻】 《莊子·徐無鬼》:“蟻慕羊肉,羊肉膻也。”后以“如蟻附 膻”比喻趨炎附勢或追名逐利的行為。

【如癡似醉】 亦作“如醉如癡”。①形容因驚恐而發呆。②形容陶醉的精神 狀態。

【如釋重負】 像放下沉重負擔那樣輕松。

【如饑似渴】 猶言如饑如渴。

【如饑如渴】 亦作“如渴如饑”。形容迫切的心情或要求。

【妄下雌黃】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校定書籍,亦何容易?自 揚雄劉向方稱此職耳。觀天下書未徧,不得妄下雌黃。”后因稱亂改文字,亂加議論為“妄下雌黃”。參見“雌黃”。

【妄自菲薄】 不知自重;毫無根據地看輕自己。

【妄自尊大】 狂妄自大。

【妄言妄聽】 謂言者隨便說說,聽者姑且聽聽,皆不認真看待。語本《莊子 ·齊物論》:“予嘗為女妄言之,女亦以妄聽之。”

【妄談禍福】 無根據地預言禍福之事。

【好天良夜】 ①美好的時節。②好時光,好日子。

【好心好意】 謂懷著善意。

【好肉剜瘡】 喻無事生非,自尋煩惱。

【好自為之】 自己妥善處置,好好地干。

【好好先生】 ①《世說新語·言語》“南郡龐士元聞司馬德操在潁川”劉孝 標注引《司馬徽別傳》:“捍徽呴居荊州,知劉表性暗,必害善人,乃括囊不談議。時人有以人物問徽者,初不辨其高下,每輒言‘佳’。其婦諫曰:‘人質所疑,君宜辨論,而一皆言“佳”,此人所以咨君之意乎?’徽曰:‘如君所言亦復“佳”。’其婉約遜遁如此。”后稱不問是非曲直、一團和氣、只求相安無事的人為“好好先生”。②指善良的人,好人。

【好言好語】 謂出于善意的言辭;語氣和善的言辭。

【好事天慳】 見“好事多慳”。

【好事多慳】 猶言好事多磨。

【好事多磨】 ①謂好事情在實現、成功前常常會經歷許多波折。常指男女相 愛,多經波折,不易如愿。②泛指一件好的事情,在進行中往往要經受許多挫折。

【好模好樣】 ①模樣端正。②猶言規規矩矩。

【好語似珠】 謂詩文中多雋語。

【好說歹說】 謂用各種理由或方式反復請求或勸說對方。

【好大喜功】 喜愛干大事,建大功業。今多用以指不管條件是否許可,辦事 鋪張浮夸。

【好丹非素】 比喻有所偏愛,抱門戶之見。

【好吃懶做】 謂又饞又懶。

【好行小惠】 ①見“好行小慧”。②愛用小恩小惠。

【好行小慧】 愛耍小聰明。

【好色之徒】 貪愛女色的人。

【好佚惡勞】 見“好逸惡勞”。

【好高騖遠】 比喻不切實際地追求過高過遠的目標。語出《宋史·道學傳一 ·程顥》:“病學者厭卑近而騖高遠,卒無成焉。”

【好酒貪杯】 喜歡喝酒。

【好逸惡勞】 喜歡安逸,厭惡勞動。

【好為人師】 謂喜歡以教導者自居。

【好善惡惡】 見“好善嫉惡”。

【好善嫉惡】 崇尚美善,憎恨丑惡。

【好整以暇】 《左傳·成公十六年》:“日臣之使於楚也,子重問晉國之勇。 臣對曰:‘好以眾整’。曰:‘又何如?’臣對曰:‘好以暇。’”后因以“好整以暇”形容既嚴整有序而又從容不迫。

【好謀善斷】 勤于思考,善于作出判斷。

【妙不可言】 美妙之極,無法用言語表達。語本晉郭璞《江賦》:“經紀天 地,錯綜人術,妙不可盡之於言,事不可窮之於筆。”

【妙手回春】 謂醫生醫術高超,能把垂危的病人治愈。

【妙手空空】 ①唐貞和年間方鎮魏博帥與陳許節度使劉昌裔不和,遣女劍客 聶隱娘刺之,為劉所收服。魏博帥復遣“人莫能窺其用,鬼莫得躡其蹤”的妙手空空兒前往刺之。見唐裴铏《傳奇·聶隱娘》。后因以“妙手空空”稱高明的劍俠、刺客。②猶言兩手空空,一無所有。

【妙言要道】 精到的言論,中肯的道理。

【妙絕時人】 謂佳妙非同時人所能及。

【妙想天開】 形容想法奇特、乖謬。

【妙算神機】 形容智謀無窮,善于洞察形勢,計策得當。

【妙趣橫生】 美妙的意趣層出不窮。多用于對語言、文章或美術品的稱贊。

【妖由人興】 謂妖異禍變因人之行為違背常道而產生。

【妖形怪狀】 裝束奇特,舉止輕佻。多形容女性。

【妖言惑眾】 以妖異不經之言欺誑、煽惑眾人。

【妖魔鬼怪】 ①泛指一切害人的妖怪。②比喻壞人。

【妥首帖耳】 猶言俯首帖耳。形容非常馴服恭順。

【妒賢疾能】 見“妒賢嫉能”。

【妒賢嫉能】 妒忌才德勝于己的人。

【妝模作樣】 故意做樣子給人看。

【妝聾做啞】 假裝耳聾口啞,故意不理睬。

【姑妄言之】 姑且隨便說說。語出《莊子·齊物論》“予嘗為女妄言之,女 以妄聽之。”

【姑妄聽之】 姑且隨便聽聽。語出《莊子·齊物論》“予嘗為女妄言之,女 以妄聽之。”

【姑息養奸】 無原則的寬容就會助長環人壞事。

【妻兒老小】 亦作“妻兒老少”。指父、母、妻、子等全體家屬。

【妻兒老少】 見“妻兒老小”。

【妻梅子鶴】 以梅為妻,以鶴為子,表示清高。

【妻離子散】 形容一家人被迫分離四散。

【委曲求全】 曲意遷就,以求保全。

【委靡不振】 衰頹而不振作。

【委委佗佗】 雍容自得貌。《詩·鄘風·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 河。”毛傳:“委委者,行可委曲蹤跡也;佗佗者,德平易也。”硃熹集傳:“雍容自得之貌。”明宋濂《梅府君墓志銘》:“命也奈何,芝生巖阿;既采且歌,委委佗佗。”清錢謙益《御史族兄汝瞻畫像贊》:“委委佗佗,開顏舒眉。”王闿運《女箴》:“委委蛇蛇,如山如河。匪惟修貌,以綽以和。”一說,美貌。參閱《爾雅·釋訓》、唐陸德明《經典釋文·毛詩音義上》。

【姍姍來遲】 ①語出《漢書·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上思念李夫人不 已,方士齊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張燈燭,設帷帳,陳酒肉,而令上居他帳,遙望見好女如李夫人之貌,還幄坐而步。又不得就視,上愈益相思悲感,為作詩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姍姍其來遲!’”顏師古注:“姍姍,行貌。”后因以“姍姍來遲”形容女子走路緩慢從容的姿態。②形容來得很晚。

【始作俑者】 開始用俑殉葬的人。《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 俑者,其無後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后以比喻某種壞事或惡劣風氣的肇始人。

【始終不渝】 自始至終一直不變。

【始終如一】 自始至終都一樣。

【始終若一】 同“始終如一”。

【姚黃魏品】 見“姚黃魏紫”。

【姚黃魏紫】 牡丹花的兩個名貴品種。姚黃為千葉黃花,出于民姚氏家;魏 紫為千葉肉紅花,出于魏相仁溥家。參閱宋歐陽修《洛陽牡丹記·花釋名》。

【姹紫嫣紅】 指各種色彩艷麗的花。

【娛妻弄子】 和妻子兒女玩樂。

【娉婷■娜】 ①形容女子姿態柔美。②借指美人。

【娓娓不倦】 謂久談而不知疲倦。

【娓娓動聽】 謂健談而且感人。

【婢作夫人】 張彥遠《法書要錄》卷二引南朝梁袁昂《古今書評》:“羊欣 書如大家婢為夫人,雖處其位,而舉止羞澀,終不似真。”后因謂刻意摹仿,而才力短弱不能神似者為“婢作夫人”。

【婢膝奴顏】 謂卑躬屈膝諂媚奉承的奴才相。

【婦人之仁】 謂施小惠而不識大體。

【婦人醇酒】 謂沉湎于酒色。語本《史記·魏公子列傳》:“秦數使反閒… …公子(無忌)自知再以毀廢,乃謝病不朝,與賓客為長夜飲,飲醇酒,多近婦女,日夜為樂者四歲,竟病酒卒。”

【婦姑勃谿】 亦作“婦姑勃谿”。謂婆媳爭吵不和。

【婦姑勃谿】 見“婦姑勃谿”。

【嫂溺叔援】 語出《孟子·離婁上》:“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 以手者,權也。”后以“嫂溺叔援”喻視實際情況而變通做法。

【媮合茍容】 謂茍且迎合以求容身。

【媮合茍從】 迎合順從。

【嫉貪如讎】 對貪污如同對仇敵一樣痛恨。

【嫉惡如仇】 亦作“嫉惡若仇”。對壞人壞事如同對仇敵一樣憎恨。

【嫉惡若仇】 見“嫉惡如仇”。

【嫉賢妒能】 對品德、才能比自己強的人心懷嫉妒。

【嫉賢傲士】 嫉妒和輕慢有才德的人。

【嫌好道惡】 見“嫌好道歉”。

【嫌好道歉】 說好道壞。謂挑剔苛求。

【嫌長道短】 猶苛求責備。

【嫌貧愛富】 嫌棄窮者,喜歡富者。多用于女子婚嫁時的一種標準。

【嫁犬逐犬】 謂出嫁女子唯夫是從。

【嫁狗逐狗】 見“嫁狗隨狗”。

【嫁狗隨狗】 同“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嫁雞逐雞】 同“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比喻女子出嫁后,不管丈夫如何,都要隨從一輩子。

【嫠不恤緯】 《左傳·昭公二十四年》:“嫠不恤其緯,而憂宗周之隕,為 將及焉。”嫠,寡婦;緯,織物的橫紗。謂寡婦不憂其緯少,而恐國亡禍及于己。后以“嫠不恤緯”用為憂國忘家之喻。

【嫣紅姹紫】 指花色嬌艷,亦指嬌艷的花。

【嫣然一笑】 形容嬌媚的微笑。

【嬉皮笑臉】 ①形容嬉笑頑皮的樣子。②形容油腔滑調,不莊重的樣子。

【嬉笑怒罵】 ①指喜怒等不同思想感情的表現。②指嘲笑與責罵。

【嬉笑怒罵,皆成文章】 謂不拘題材形式,任意發揮,皆成妙文。

【嬌生慣養】 謂在備受寵愛和縱容中長成。

【嬌皮嫩肉】 謂肌膚細嫩。

【嬌聲嬌氣】 形容說話嬌滴滴的聲氣。

【嬌鸞雛鳳】 幼小的鸞鳳。比喻青春年少的情侶。

【幺豚暮鷚】 喻晚年所生子女。

【幺弦孤韻】 謂小曲的音韻,與具備各種樂曲樂器的大樂相對。

【幺麼小丑】 亦作“幺小丑”。指微不足道的壞人。

【幺小丑】 見“幺麼小丑”。

【幾次三番】 多次,一次次。

【巢林一枝】 語本《莊子·逍遙游》:“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謂 鷦鷯筑巢,只不過占用一根樹枝。后以“巢林一枝”比喻安本分,不貪多。

【巢焚原燎】 極言戰禍慘烈。

【巢傾卵破】 《後漢書·孔融傳》載:孔融被曹操逮捕時,有女七歲,子九 歲,兩人正在下棋,安坐不動。左右問父被捕為何不起,答曰:“安有巢毀而卵不破乎!”意謂父被害,自己也不得幸免。后因以“巢傾卵破”比喻滅門之禍,無一得免。亦以喻整體被毀,其中的個別也不可能幸存。

【巢傾卵覆】 見“巢傾卵破”。

【王公大人】 國君重臣。后泛指高官貴人。

【王後盧前】 《舊唐書·文苑傳上·楊炯》:“炯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 以文詞齊名,海內稱為王、楊、盧、駱,亦號為‘四杰’。烱聞之,謂人曰:‘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後。’當時議者,亦以為然。”后以“王後盧前”指詩文齊名。

【王孫公子】 泛指貴家子孫。

【玉不琢,不成器】 《禮記·學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謂玉不加工,不成器皿。后以喻人不經過培養、鍛煉,不能成材。

【玉友金昆】 見“玉昆金友”。

【玉石不分】 ①比喻好壞不分。②比喻好壞同歸于盡。

【玉石同沉】 比喻善惡一齊受害。

【玉石同碎】 猶玉石俱焚。

【玉石相揉】 比喻好壞混雜。

【玉石皆碎】 猶玉石俱焚。

【玉石俱焚】 比喻好壞同歸于盡。

【玉石俱碎】 猶玉石俱焚。

【玉石俱摧】 猶玉石俱焚。

【玉石混淆】 比喻好壞混雜。

【玉石雜糅】 比喻好壞混雜。

【玉圭金臬】 比喻重要的準則或法度。圭,觀測日影的儀器;臬,靶子。金 玉言其貴重。

【玉宇瓊樓】 ①神話中仙人居住的宮殿。②形容覆雪的樓宇。

【玉走金飛】 謂日月如飛。比喻時光易逝。玉,玉兔,指月亮。金,金烏, 指太陽。

【玉卮無當】 亦作“玉卮無當”。《韓非子·外儲說右上》:“一日,堂谿 公見昭侯曰:‘今有白玉之卮而無當,有瓦卮而有當,君渴將何以飲?’君曰:‘以瓦卮。’”謂玉杯無底。當,底。后多比喻東西雖好,卻無用處。

【玉昆金友】 亦作“玉友金昆”。兄弟的美稱。

【玉柱擎天】 謂棟梁之材可任天下大事。

【玉骨冰肌】 形容女子苗條的身段和潔白光潤的肌膚。

【玉食錦衣】 精美的衣食。

【玉振金聲】 喻文章道德之盛。

【玉堂人物】 泛指顯貴的文士。

【玉堂金馬】 玉堂殿和金馬門的并稱。玉堂殿,原為漢未央宮的屬殿;金馬 門,原為漢宮宦者署門。均為學士待詔之所。后亦沿用為翰林院的代稱。

【玉粒桂薪】 米如玉,薪如桂。極言生活費用之高。

【玉清冰潔】 猶玉潔冰清。

【玉液金波】 喻美酒。

【玉液金漿】 道家的仙藥。

【玉液瓊漿】 ①道家的仙藥。②泛指美酒。

【玉葉金枝】 指皇家子女。

【玉減香消】 見“玉減香銷”。

【玉減香銷】 喻美人的消瘦、萎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版權所有 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究中心 Copyright© 2000
web@guoxue.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安县| 敦化市| 留坝县| 盐池县| 石首市| 舟山市| 清原| 临泉县| 神池县| 香河县| 祥云县| 中方县| 城步| 江津市| 广河县| 丰县| 新蔡县| 璧山县| 务川| 九台市| 曲沃县| 张家港市| 永顺县| 简阳市| 光山县| 泰顺县| 东阳市| 萨嘎县| 浦北县| 交口县| 林州市| 晋城| 饶平县| 太仆寺旗| 疏附县| 西丰县| 凤台县| 石河子市| 泗洪县| 房产| 新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