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坐風生】 亦作“滿座風生”。座席之間飄來清風,使同座者都能感到。 比喻來者神氣不凡,光采動人。
【滿招損,謙受益】 自滿招致損失,謙虛得到益處。
【滿城風雨】 原指秋天的景象。后比喻消息一經傳出,就眾口喧騰,到處哄 動。語出宋潘大臨詩句:“滿城風雨近重陽。”見宋惠洪《冷齋夜話》卷四。
【滿面春風】 形容心情喜悅,滿臉笑容。
【滿座風生】 見“滿坐風生”。
【滿載而歸】 裝滿了東西回來。常形容收獲甚豐。
【滿腹狐疑】 一肚子疑惑。
【滿腹經綸】 形容人飽學而有處理大事的才能。經綸,原指整理絲縷,引申 為人的才能、本領。
【滿臉春色】 比喻滿臉充滿喜悅的笑容。
【滿臉春風】 猶滿面春風。
【漆黑一團】 ①形容非常黑暗,沒有一點光明。②指社會黑暗。③比喻一無 所知。
【漸入佳境】 《晉書·文苑傳·顧愷之》:“愷之每食甘蔗,恆自尾至本。 人或怪之。云:‘漸入佳境。’”意謂甘蔗下端比上端甜,從上到下,越吃越甜。后用來比喻境況逐漸好轉或興味逐漸濃厚。
【漸不可長】 謂剛露頭的不好事物不能容許其發展滋長。
【漸至佳境】 見“漸入佳境”。
【漱石枕流】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孫子荊年少時,欲隱。 語王武子‘當枕石漱流’,誤曰‘漱石枕流’。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孫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礪其齒。’”后以“漱石枕流”形容隱居生活。
【漱流枕石】 猶言漱石枕流。
【漚沫槿艷】 見“漚珠槿艷”。
【漚珠槿艷】 比喻短暫的幻景。漚珠,水泡。槿,木槿花,鮮艷而易凋謝。
【漚浮泡影】 水中氣泡。比喻容易消失的事物。
【漫山遍野】 遍布山野。
【漫山塞野】 同“漫山遍野”。
【漫天大謊】 猶彌天大謊。沒有邊際的假話。
【漫天匝地】 鋪天蓋地。
【漫天叫價】 猶漫天要價。
【漫天要價】 無限度地亂要價。常形容所提出的條件、要求過高。
【漫天掩地】 鋪天蓋地。
【漫天過海】 形容沒有邊際。
【漫天遍地】 猶漫山遍野。形容眾多而密集。
【漫天遍野】 猶漫山遍野。
【漫天開價】 猶漫天要價。
【漫天蓋地】 遍布天地之間。
【漫天蔽野】 猶鋪天蓋地。形容盛多。
【漫不加意】 猶漫不經心。
【漫不經心】 隨隨便便,不放在心上。
【漫不經意】 猶漫不經心。
【漫條斯理】 慢條斯理。形容動作緩慢,不慌不忙。
【漁人之利】 謂利用別人之間的矛盾,而從中輕易取得的利益。
【漁人得利】 《戰國策·燕策二》:“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 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并禽之。”后因以“漁人得利”比喻雙方相爭,卻讓第三者坐收其利。
【漁翁之利】 猶言漁人之利。
【漁翁得利】 見“漁人得利”。
【漁海樵山】 入海打魚,上山砍柴。借指隱居生活。
【漁陽鞞鼓】 見“漁陽鼙鼓”。
【漁陽鼙鼓】 亦作“漁陽鞞鼓”。指公元755年安祿山于漁陽舉兵叛唐事。 鼙鼓,騎兵用的小鼓。語本唐白居易《長恨歌》:“漁陽鞞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后亦用為外族侵略之典。
【滴水不漏】 比喻嚴密。
【滴水不羼】 形容十分純正。
【滴水成冰】 形容氣候十分寒冷。
【滴水成河】 比喻積少成多。
【滴水穿石】 喻堅持不懈則事必有成。
【滴水難消】 謂雖菲薄之物也不能受用。
【滴露研硃】 亦作“滴露研硃”。滴水研磨硃砂。指用硃筆評校書籍。
【滴露研硃】 見“滴露研珠”。
【滴露研珠】 指滴水磨墨。
【滴露研硃】 見“滴露研珠”。
【漏洩春光】 ①透露春天的信息。②指密傳消息或泄露男女私情。
【漏盡鍾鳴】 比喻人的生命已到盡頭。
【漏盡鐘鳴】 見“漏盡鍾鳴”。
【潔己奉公】 謂自身廉潔,為公事盡力。
【潔己從公】 見“潔己奉公”。
【潔身自守】 保持住個人自身的純潔。
【潔身自好】 保持自身的純潔,不同流合污。
【潔身自愛】 見“潔身自好”。
【潔身累行】 純潔身心,約束自己的行為。累,通“縲”。
【潔清自矢】 謂保持自身清廉正直。
【潔濁揚清】 猶激濁揚清。
【澆瓜之惠】 漢劉向《新序·雜事四》載:梁與楚的邊亭皆種瓜。楚亭人妒 恨梁人的瓜長得好,夜往毀之。梁縣令宋就制止了梁人的報復,并派人幫助楚人灌瓜,使楚瓜日美。楚王以重金相謝,與梁交好。后因以“澆瓜之惠”比喻以德報怨,不因小事而引起紛爭。
【澆淳散樸】 亦作“澆醇散樸”。謂使淳樸的社會風氣變得浮薄。
【澆醇散樸】 見“澆淳散樸”。
【潮鳴電掣】 極言氣勢大、速度炔。
【潦原浸天】 淹沒天地。極言水勢大。
【潛心滌慮】 謂專心致志。
【潛心篤志】 專心致志。
【潛光匿曜】 見“潛光隱耀”。
【潛光隱德】 謂隱藏德才。
【潛光隱耀】 隱藏光采。常指隱居。
【潛休隱德】 隱藏美德。
【潛形匿跡】 隱蔽形跡,不露真相。
【潛形匿影】 見“潛形匿跡”。
【潛形譎跡】 見“潛形匿跡”。
【潛神嘿規】 專心謀劃。
【潛消默化】 暗地消除。
【潛移暗化】 見“潛移默化”。
【潛移嘿奪】 見“潛移默奪”。
【潛移默化】 指人的思想、性格和習慣,因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無形中起了 變化。
【潛移默運】 不露行跡、自然而然地轉移或轉變。
【潛移默奪】 謂不露形跡地改變或取得。
【潛移默轉】 見“潛移默運”。
【潛蛟困鳳】 喻被埋沒的賢才。
【潛精研思】 謂專心鉆研。
【潛精積思】 見“潛精研思”。
【潛蹤匿影】 隱蔽蹤跡。
【潛蹤隱跡】 隱蔽蹤跡。
【潛德秘行】 見“潛德隱行”。
【潛德隱行】 謂不為人知的德行。
【潛濡默化】 猶潛移默化。
【潛濡默被】 猶潛移默化。
【潛蹤躡跡】 謂藏匿行蹤。
【潛竊陽剽】 公開或不公開地剽竊。
【潛鱗戢羽】 謂隱藏形跡。
【潰不成軍】 軍隊被打得七零八落,不成樣子。形容慘敗。
【潰兵游勇】 指逃散的士兵。
【潘文樂旨】 《晉書·樂廣傳》:“廣善清言而不長於筆,將讓尹,請潘岳 為表。岳曰:‘當得君意。’廣乃作二百句語,述己之志。岳因取次比,便成名筆。時人咸云:‘若廣不假岳之筆,岳不取廣之旨,無以成斯美也。’”后因以“潘文樂旨”指美好文章的文辭與意旨。
【潘江陸海】 南朝梁鍾嶸《詩品》卷上:“陸(陸機)才如海,潘(潘岳) 才如江。”后遂以“潘江陸海”形容人詩文方面的才華橫溢。
【澈底澄清】 謂完全清楚,毫無遺漏。
【澄思渺慮】 深思遠慮。
【澄神離形】 形容用心太專,如癡如呆。
【澄沙汰礫】 謂除去雜質,使之純潔。
【潑水難收】 相傳漢硃買臣因家貧,其妻離去,后買臣富貴,妻又求合。買 臣取水潑灑于地,令妻收回,以示夫妻既已離異就不能再合。后用以比喻不可挽回的局面。
【潑油救火】 用油去撲滅火焰。比喻使用的方法不對頭,不僅于事無補,反 使情況更加嚴重。
【濃妝艷抹】 見“濃妝艷抹”。
【濃妝艷服】 見“濃妝艷裹”。
【濃妝艷飾】 見“濃妝艷飾”。
【濃妝艷裹】 妝飾華麗。
【濃抹淡妝】 同“淡妝濃抹”。
【濃桃艷李】 桃花濃麗,李花鮮艷。比喻人容貌俊美,神采煥發。
【濃妝艷抹】 妝飾艷麗。
【濃妝艷飾】 妝飾華艷。
【濃裝艷抹】 見“濃妝艷抹”。
【澡身浴德】 《禮記·儒行》:“儒有澡身而浴德。”孔穎達疏:“澡身, 謂能澡潔其身不染濁也;浴德,謂沐浴於德以德自清也。”謂修養身心,使之高潔。
【澡垢索疵】 猶言吹毛求疵。謂刻意尋人過錯。
【澤及枯骨】 恩澤施及死去的人。形容恩情深厚。
【澤吻磨牙】 猶言齜牙咧嘴。兇殘貌。
【濁骨凡胎】 凡人的重濁軀體。指塵世之人。
【濁涇清渭】 語本《詩·邶風·谷風》:“涇以渭濁,湜湜其沚。”孔穎達 疏:“言涇水以有渭水清,故見涇水濁。”古以為涇水濁,渭水清。比喻是非善惡分明。
【濁質凡姿】 凡庸的姿質。
【激貪厲俗】 謂抑制貪婪之風,勸勉良好的世俗。
【激揚清濁】 見“激濁揚清”。
【激薄停澆】 謂遏制澆薄的社會風氣。
【激濁揚清】 語出《尸子·君治》:“水有四德……揚清激濁,蕩去滓穢, 義也。”本指沖去污水,浮起清水。后用以喻斥惡獎善。
【濫官污吏】 貪污舞弊的官吏。
【濫竽充數】 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冒充有本領,混在行家里充數。或比 喻以次充好。
【濟人利物】 謂救助別人,對世事有益。
【濟困扶危】 救助處于貧困、危難之境的人。
【濟弱扶傾】 救助弱小危難者。
【濟竅飄風】 語出《莊子·齊物論》:“飄風則大和,厲風濟則眾竅為虛。” 謂大風止則所有的竅孔都空寂無聲。后比喻毫無影響與作用的事物。
【濟濟一堂】 形容許多人聚集在一起。
【瀝血叩心】 剖露心胸。比喻竭盡忠誠、懇摯的心意。
【瀝血披心】 見“瀝血叩心”。
【瀝血披肝】 見“瀝血叩心”。
【瀝膽抽腸】 瀝膽披肝。
【瀝膽披肝】 剖露肝膽。謂竭誠盡忠。
【瀝膽墮肝】 見“瀝膽隳肝”。
【瀝膽濯肝】 瀝膽披肝。
【瀝膽隳肝】 瀝膽披肝。
【灌夫罵坐】 灌夫,西漢人,初以勇武聞名,為人剛直不阿,任俠,好飲酒 罵人。與丞相田蚡不和,后因在蚡處使酒罵座,戲侮田蚡,為蚡所劾,以不敬罪族誅。事見《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后用以指人借酒發泄心中的不滿。
【瀾倒波隨】 猶言隨波逐流。比喻言行無標準。
【灑心更始】 猶言改過自新。
【牛刀小試】 比喻有很大的本領,先在小事情上顯一下身手。
【牛刀割雞】 亦作“牛刀割雞”。比喻大材小用。
【牛刀割雞】 見“牛刀割雞”。
【牛口之下】 《史記·商君列傳》:“夫五羖大夫,荊之鄙人也。聞秦繆公 之賢而原望見,行而無資,自粥於秦客,被褐食牛。期年,繆公知之,舉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國莫敢望焉。”《呂氏春秋·舉難》等又載有寧戚飯牛得到齊桓公賞識的事。后以“牛口之下”、“牛口”借指卑下的地位。
【牛毛細雨】 見“牛毛雨”。
【牛衣夜哭】 見“牛衣對泣”。
【牛衣病臥】 形容貧病交迫。
【牛衣歲月】 謂貧困的生活。
【牛衣對泣】 漢代王章在出仕前家里很窮,沒有被子蓋,生大病也只得臥牛 衣中,他自料必死,哭泣著與妻子訣別。妻子怒斥之,謂京師那些尊貴的人誰能比得上你呢,“今疾病困戹,不自激卬,乃反涕泣,何鄙也。”見《漢書·王章傳》。后以“牛衣對泣”、“牛衣夜哭”謂因家境貧寒而傷心落淚。
【牛羊勿踐】 勿使牛羊踐踏。比喻愛護。語出《詩·大雅·行葦》:“敦彼 行葦,牛羊勿踐履,方苞方體,維葉泥泥。”鄭玄箋:“草木方茂盛,以其終將為人用,故周之先王為此愛之,況於人乎?”
【牛角之歌】 春秋時,寧戚很窮,想見齊桓公而出仕,一天,乘桓公出城迎 客的機會,在車下喂牛,“扣牛角疾歌”。桓公聞而贊其為“非常人”,命後車載之,拜為上卿。見《呂氏春秋·舉難》、《晏子春秋·問下二》。漢劉向《說苑·尊賢》亦載此事。后以“牛角之歌”、“牛下歌”為窮士自求用世的典故。
【牛角書生】 喻勤讀之士。
【牛郎織女】 ①牽牛星(俗稱牛郎星)和織女星。兩星隔銀河相對。神話傳 說:織女是天帝孫女,長年織造云錦,自嫁河西牛郎后,就不再織。天帝責令兩人分離,每年只準于七月七日在天河上相會一次。俗稱“七夕”。相會時,喜鵲為他們搭橋,謂之鵲橋。古俗在這天晚上,婦女們要穿針乞巧。見《月令廣義·七月令》引南朝梁殷蕓《小說》、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歲華紀麗》卷三引漢應劭《風俗通》。②今常喻指分居兩地的夫妻。
【牛星織女】 即牛郎織女。
【牛鬼蛇神】 ①牛首之鬼和蛇身之神。形容作品虛幻怪誕。亦喻指虛幻怪誕 的作品。②比喻歪門邪道之流。
【牛馬襟裾】 猶言衣冠禽獸。
【牛高馬大】 比喻人長得高大強壯。
【牛黃狗寶】 牛黃,牛膽囊中的結石;狗寶,狗臟器中的凝結物。兩者都是 內臟病變的產物,因以喻壞透了的心腸。
【牛童馬走】 舊時泛指地位卑下的人。牛童,牧童;馬走,猶仆役。
【牛溲馬勃】 亦作“牛溲馬渤”。①牛溲,即牛遺,車前草的別名。馬勃, 一名馬牷,一名屎菰,生于濕地及腐木的菌類。兩者皆至賤,均可入藥。②借指卑賤而有用之材。
【牛溲馬渤】 見“牛溲馬勃”。
【牛頭不對馬面】 見“牛頭不對馬嘴”。
【牛頭不對馬嘴】 比喻答非所問或對不上號。
【牛蹄之魚】 見“牛蹄中魚”。
【牛蹄中魚】 處在牛蹄踏出的小坑里的魚。喻瀕臨絕境。語本漢劉向《說苑 ·善說》:“莊周貧者,往貸粟於魏文侯。文侯曰:‘待吾邑粟之來而獻之。’周曰:‘乃今者周之來見,道傍牛蹄中有鮒魚焉,大息謂周曰:“我尚可活也。”周曰:“須我為汝南見楚王,決江淮以溉汝。”鮒魚曰:“今吾命在盆甕之中耳,乃為我見楚王,決江淮以溉我,汝即求我枯魚之肆矣。”’”《莊子·外物》有類似記載,作“車轍中有鮒魚焉”。
【牛聽彈琴】 比喻聽不懂。
【牛驥共牢】 同“牛驥同皁”。
【牛驥同皁】 亦作“牛驥同槽”。謂牛與千里馬同槽而食。比喻賢愚不分。
【牛驥同槽】 見“牛驥同皁”。
【牝牡驪黃】 古代善相馬的伯樂年老,推薦九方皋為秦穆公訪求駿馬。三月 后于沙丘求得之。穆公問為何馬,回答說是“牡而黃”;穆公派人去看,卻是“牝而驪”。于是責備伯樂。伯樂喟然嘆息說:“若皋之所觀,天機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內而忘其外;見其所見,不見其所不見;視其所視,而遺其所不視。若皋之相馬,乃有貴乎馬者也。”意思是說九方皋所注意的是馬的風骨品性,那些外表他已不去留心,這正是他善于相馬的證明。等到馬取來,果然是天下稀有的良馬。見《列子·說符》。按九方皋,《淮南子·道應訓》、《呂氏春秋·觀表》等作“九方堙”、“九方歅”。后以“牝牡驪黃”喻指非反映事物本質的表面現象。
【牝咮鳴辰】 同“牝雞司晨”。
【牝雞司旦】 同“牝雞司晨”。
【牝雞司晨】 母雞報曉。舊時貶喻女性掌權,所謂陰陽倒置,將導致家破國 亡。語本《書·牧誓》:“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孔傳:“喻婦人知外事。雌代雄鳴則家盡,婦奪夫政則國亡。”
【牝雞牡鳴】 同“牝雞司晨”。
【牝雞晨鳴】 同“牝雞司晨”。
【牢不可破】 堅固、緊密不能摧毀或拆開。亦形容人的意志堅定或態度固執, 不能動搖。
【牢甲利兵】 猶堅甲利兵。泛指精良的武器。
【物以希為貴】 見“物以稀為貴”。
【物以稀為貴】 物品因稀少而珍貴。
【物以群分】 見“物以類聚”。
【物以類聚】 亦作“物以群分”。謂同類的東西或人常集聚在一起。
【物至則反】 同“物極則反”。
【物阜民安】 見“物阜民康”。
【物阜民康】 物產豐富,人民安康。
【物是人非】 景物依然,人事已非。
【物美價廉】 物品質量好,價格便宜。
【物換星移】 景物改變,星辰移動。形容時序和世事的變化。
【物華天寶】 謂物的精華乃天的寶物。
【物殷俗阜】 物產豐盛,風俗淳厚。
【物極必反】 事物發展到極限時必然向相反的方面轉化。
【物極必返】 見“物極必反”。
【物極則反】 事物發展到極限就會向相反的方面轉化。
【物極將返】 見“物極則反”。
【物稀為貴】 見“物以稀為貴”。
【物傷其類】 因同類遭受不幸而感到悲傷。
【物腐蟲生】 物先腐爛而后蟲生。比喻禍患的產生必有其內部原因。語本《 荀子·勸學》:“肉腐出蟲,魚枯生蠹,怠慢忘身,禍災乃作。”
【物盡其用】 充分發揮各種東西的功用。
【物歸原主】 把東西歸還原來的主人。
【物離鄉貴】 物品離開產地越遠越珍貴。
【物競天擇】 達爾文進化論。謂萬物在優勝劣汰的競爭中,通過變異、遺傳 和自然選擇的發展過程。
【特立獨行】 謂志行高潔,不隨波逐流。
【牽一發而動全身】 比喻動極小部分就影響全局。
【牽牛下井】 喻使不出力。
【牽牛織女】 指牽牛星、織女星。亦指古代神話中的牛郎、織女。
【牽引附會】 猶言牽強附會。
【牽合附會】 猶言牽強附會。
【牽合傅會】 見“牽合附會”。
【牽衣投轄】 謂拉住客人衣裳,投其車轄于井。形容殷勤留客。轄,古代車 上固定車輪的零件。
【牽衣肘見】 謂牽動一下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不蔽體。語本《莊子· 讓王》:“曾子居衛……三日不舉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絕纓,捉襟而肘見,納屨而踵決。”
【牽物引類】 謂援引同類事物作比喻。
【牽鬼上劍】 比喻非常困難。
【牽強附合】 猶言牽強附會。
【牽強附會】 生拉硬扯,把不相關或關系不大的事物湊合在一起。
【牽絲攀藤】 比喻東拉西扯地攀附。
【牽腸掛肚】 見“牽腸掛肚”。
【牽腸掛肚】 形容非常掛念,很不放心。
【牽腸割肚】 ①形容非常想念。②形容內心悲痛如刀割。
【牽腸縈心】 猶牽腸掛肚。
【牽經引禮】 援引經典。
【牽蘿莫補】 謂無法彌補。
【牽蘿補屋】 唐杜甫《佳人》詩:“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謂牽拉蘿 藤補房子的漏洞。后以“牽蘿補屋”形容生活困難或勉強應付。
【犁牛之子】 比喻父雖不善卻無損于其子的賢明。
【犁牛骍角】 見“犁生骍角”。
【犁生骍角】 謂雜色牛生純赤色、角周正的小牛。比喻劣父生賢明的兒女。 語出《論語·雍也》:“子謂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邢昺疏:“雜文曰犁。骍,純赤色也。角者,角周正也。舍,棄也。諸,之也。仲弓父賤人而行不善,故孔子稱謂仲弓,曰:‘譬若雜文之犁牛生純赤且角周正之子,中祭祀之犧牲,雖欲以其所生犁而不用,山川寧肯舍棄之乎?’言仲弓父雖不善,不害於子之美也。”
【犁庭掃穴】 謂徹底摧毀敵對勢力。語本《漢書·匈奴傳下》:“固已犁其 庭,掃其閭,郡縣而置之。”
【犀牛望月】 《關尹子·五鑒》:“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識生, 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謂犀牛望月久,故感其影于角。明陳繼儒《太平清話》卷四:“呂東萊畜犀帶一圍,文理縝密,中有一月影,過望則見,蓋犀牛望月之久,故感其影于角。”后因形容長久盼望。
【犀頂文】 頭頂骨隆起如犀角,腳掌上有龜背紋。舊時所謂貴人之相。語 本《後漢書·李固傳》:“固貌狀有奇表,鼎角匿犀,足履文。”李賢注:“鼎角者,頂有骨如鼎足也。匿犀,伏犀也。謂骨當額上入發際隱起也。足履文者二千石,見《相書》。”
【犀照牛渚】 《晉書·溫嶠傳》:“捍溫嶠呴至牛渚磯,水深不可測,世云 其下多怪物,嶠遂燬犀角而照之。須臾,見水族覆火,奇形異狀,或乘馬車著赤衣者。嶠其夜夢人謂己曰:‘與君幽明道別,何意相照也?’意甚惡之。嶠先有齒疾,至是拔之,因中風,至鎮未旬而卒。”后多用“犀照牛渚”喻洞察幽微。
【犀燃燭照】 猶犀照牛渚。
【犀■玉頰】 額角骨突出如犀,臉頰潔白如玉。借指相貌不凡的年輕人。
【犖犖確確】 形容骨節突露瘦硬。
【犢牧采薪】 喻指老而無妻的人。
【手不應心】 猶言力不從心。
【手不釋卷】 手執書本沒有放下的時候。形容勤讀不倦。
【手不釋書】 猶手不釋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