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獸迒鳥跡】 鳥獸之跡。
【獸聚鳥散】 謂聚散無常有如鳥獸。多比喻游牧民族。
【獸窮則齧】 謂野獸陷于絕境必然進行搏噬反撲。亦喻人陷入困窘之境,便 會竭力反擊。
【獻可替否】 進獻可行者,廢去不可行者。謂對君主進諫,勸善規過。亦泛 指議論國事興革。語出《左傳·昭公二十年》:“君所謂可而有否焉,臣獻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謂否而有可焉,臣獻其可以去其否!
【獻替可否】 同“獻可替否”。
【死乞白賴】 謂糾纏不休。
【死乞百賴】 見“死乞白賴”。
【死不瞑目】 死了也不閉眼。謂心事未了,死有遺憾。
【死中求生】 在極危險的境地中努力掙扎以求生路。
【死中求活】 死中求生。
【死心搭地】 見“死心塌地”。
【死心落地】 猶死心塌地。
【死心塌地】 亦作“死心踏地”。亦作“死心搭地”。①心里踏實;放心。 ②一心一意,不作他想。
【死心踏地】 見“死心塌地”。
【死去活來】 昏厥過去又蘇醒過來。形容極度的痛苦或悲哀。
【死且不朽】 猶言至死不忘。
【死皮賴臉】 形容不顧羞恥,糾纏不休。
【死有馀責】 猶死有馀辜。
【死有馀辜】 謂雖死不足抵其罪。形容罪大惡極。
【死有馀罪】 猶死有馀辜。
【死有馀僇】 猶死有馀辜。
【死有馀誅】 猶死有馀辜。
【死而不朽】 指身雖死而言論、事業等長存。
【死而後已】 到死才罷休。形容終身奮斗。
【死灰復然】 比喻失勢者重新得勢或停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動起來。
【死灰復燃】 見“死灰復然”。
【死灰槁木】 比喻枯寂而沒有生機。
【死求白賴】 見“死乞白賴”。
【死求百賴】 見“死乞白賴”。
【死別生離】 永久的離別或難期再見的離別。
【死告活央】 苦苦懇求。
【死於非命】 遭受意外災禍而死亡。非命,橫死。
【死骨更肉】 猶起死回生。
【死眉瞪眼】 形容呆滯不活潑。
【死氣沉沉】 形容氣氛沉悶,不活潑,無生氣。
【死敗涂地】 指慘敗而死傷嚴重的景象。
【死得其所】 《左傳·文公二年》“瞫(狼瞫)曰:‘吾未獲死所。’” 后因以“死得其所”謂死得有意義。
【死無葬身之地】 謂結局悲慘,不得好死。
【死里求生】 同“死中求生”。
【死里逃生】 形容從極危險的境遇中逃脫出來。
【死;顦印 半死不活的樣子。
【死標白纏】 極力糾纏。
【死樣活氣】 形容沒有生氣。
【死諸葛能走生仲達】 三國時蜀軍主帥諸葛亮病死軍中。蜀將姜維等遵亮遺 命,秘不發喪,緩緩退軍。魏軍主帥司馬懿(仲達)率軍追擊,卻見蜀軍帥旗飄揚,孔明綸巾羽扇,端坐車中(實乃木人)。懿恐中計,勒馬逃回。百姓為之諺曰:“死諸葛能走生仲達!币姟度龂萘x》第一○四回。后用以指人雖死,余威猶在。
【死諸葛哧走生仲達】 同“死諸葛能走生仲達”。
【死聲咷氣】 大聲嘶喊、哭叫。
【死聲活氣】 陰陽怪氣的聲音。
【死聲淘氣】 見“死聲咷氣”。
【殃及池魚】 比喻無端受禍。其事本于《呂氏春秋·必己》:“宋桓司馬有 寶珠,抵罪出亡,王使人問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妒墙叱囟笾瑹o得,魚死焉。此言禍福之相及也!焙笕思右愿綍莼癁椤俺情T失火,殃及池魚”!短綇V記》卷四六六引漢應劭《風俗通》:“城門失火,禍及池魚。舊說:‘池仲魚,人姓字也,居宋城門。城門失火,延及其家,仲魚燒死。’又云:‘宋城門失火,人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魚悉露死。’喻惡之滋,并傷良謹也!
【殊方同致】 猶殊途同歸。
【殊形詭狀】 猶言奇形怪狀。
【殊言別語】 指方言土語。
【殊致同歸】 同“殊涂同歸”。
【殊途同歸】 見“殊涂同歸”。
【殊路同歸】 同“殊涂同歸”。
【殊涂同致】 猶殊途同歸。
【殊涂同會】 猶殊途同歸。
【殊涂同歸】 語出《易·系辭下》:“天下同歸而殊涂,一致而百慮!笨 穎達疏:“言天下萬事終則同歸於一,但初時殊異其涂路也!北局^由不同途徑達到同一目的地。后以喻采用不同方法得到相同結果。
【殘山剩水】 亦作“殘山賸水”。①零散的山水;明滅隱現的山水。②殘破 的山河。指亡國或經過喪亂后的土地、景物。
【殘山賸水】 見“殘山剩水”。
【殘花敗柳】 喻指被蹂躪遺棄的女子。
【殘兵敗將】 指戰敗后剩馀的兵將。
【殘杯冷炙】 ①殘剩的酒肉。②指權貴的施舍。
【殘渣馀孽】 比喻在消滅或淘汰過程中殘存下來的壞人。
【殘膏剩馥】 見“殘膏賸馥”。
【殘膏賸馥】 猶馀澤。剩馀的美好事物。
【殘篇斷簡】 同“殘編斷簡”。
【殘編裂簡】 猶殘編斷簡。
【殘羹冷炙】 猶殘杯冷炙。
【殞身碎首】 猶粉身碎骨。
【殢雨尤云】 見“殢云尤雨”。
【殢云尤雨】 喻男女之間的纏綿歡愛。
【殫見洽聞】 謂見聞、知識十分廣博。
【殫思極慮】 謂竭盡心力思考謀劃。
【殫智竭力】 竭盡智慧和力量。
【殫誠畢慮】 竭盡忠誠與思慮。
【殫精畢力】 盡心竭力。
【殫精極慮】 猶殫思極慮。
【殫精竭力】 猶殫精畢力。
【殫精竭慮】 猶殫思極慮。
【殫謀戮力】 竭盡智謀和精力。
【殲一警百】 殺一個人來警戒一批人。
【戎馬生郊】 《老子》:“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标惞膽ⅲ骸吧督, 指牝馬生駒犢於戰地的郊野!币庵^國家政治不上軌道,連懷胎的母馬也用來作戰。后以“戎馬生郊”指戰亂不斷。
【戎馬生涯】 指從事征戰的生活、經歷。
【戎馬劻勷】 謂戰亂不寧。
【戎馬倥傯】 見“戎馬倥傯”。
【戎馬倥傯】 謂在戰爭中軍務緊迫繁忙。
【戎馬倉皇】 謂戰事緊急而忙于應付。
【成人之美】 成全他人為善的美名。
【成人之善】 成全別人為善。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人要有所成就,就不能貪圖安逸;貪圖安逸, 就不能有所成就。
【成千上萬】 見“成千成萬”。
【成千成萬】 極言數量之多。
【成千累萬】 見“成千成萬”。
【成千論萬】 猶言成千成萬。形容數量極多。
【成己成物】 謂由己及物,自身有所成就,也要使自身以外的一切有所成就。 語本《禮記·中庸》:“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內外之道也!笨追f達疏:“言人有至誠,非但自成就己身而已,又能成就外物!
【成也蕭何敗蕭何】 見“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宋洪邁《容齋續筆·蕭何紿韓信》:“韓信為人告 反,呂后欲召,恐其不就,乃與蕭相國謀,詐令人稱陳豨已破,紿信曰:‘雖病強入賀。’信入,即被誅。信之為大將軍,實蕭何所薦,今其死也,又出其謀,故俚語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之語!焙笠浴俺梢彩捄,敗也蕭何”比喻事情的成敗都出于同一個人。
【成王敗寇】 見“成則為王,敗則為寇”。
【成日成夜】 整天整夜,日日夜夜。
【成仁取義】 為正義事業而犧牲。
【成年古代】 猶言長期以來。
【成年累月】 極言時間之長。
【成竹在胸】 畫竹子以前,心中先已有竹子的形象。語本宋蘇軾《文與可畫 筼筜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焙笠杂魈幚硎虑橹靶睦镌缬型ūP的考慮和打算。
【成名成家】 樹立名聲,成為專家。
【成佛作祖】 佛教語。謂修成佛道,成為祖師。亦以喻獲得杰出成就。
【成事不足,敗事有馀】 不能把事情辦好,只能把事情弄壞。
【成事不說】 對做過的事不再提它。
【成城斷金】 謂萬眾一心,力量無比強大。
【成則為王,敗則為寇】 舊謂在爭奪政權斗爭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稱 帝稱王;失敗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稱為寇賊。反映了以成敗論人的觀點。
【成則為王,敗則為虜】 見“成則為王,敗則為寇”。
【成則為王,敗則為賊】 見“成則為王,敗則為寇”。
【成風之斫】 同“成風斤”。
【成風盡堊】 同“成風斤”。
【成家立計】 猶言成家立業。
【成家立業】 成立家庭,建立家業。
【成敗利鈍】 成功或失敗,順利或挫折。謂事情的結果好壞。
【成敗得失】 猶成敗利鈍。
【成敗論人】 以成功或失敗作為評論人物的標準。
【成敗興廢】 成功或失敗,興起或衰退。
【成群打夥】 見“成群結夥”。
【成群作隊】 見“成群結隊”。
【成群逐隊】 見“成群結隊”。
【成群集黨】 謂一部分人結成小團體。
【成群結隊】 眾多的人或動物結成一群群、一隊隊。
【成群結夥】 猶成群結隊。謂眾多的人或動物聚結成一群群、一伙伙。
【成群結黨】 見“成群集黨”。
【成團打塊】 聚集成群。
【成幫結隊】 猶成群結隊。
【成雙成對】 見“成雙作對”。
【成雙作對】 配成一對。
【戒驕戒躁】 警惕產生驕傲和急躁的情緒。
【我行我素】 猶言自行其是。不管別人怎么說,還是按照自己平素的一套去 做。語出《禮記·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原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
【我見猶憐】 《世說新語·賢媛》“桓宣武平蜀,以李勢妹為妾”劉孝標注 引南朝宋虞通之《妒記》:“溫平蜀,以李勢女為妾?ぶ鲀炊,不即知之,後知,乃拔刃往李所,因欲斫之。見李在窗梳頭,姿貌端麗,徐徐結發,斂手向主,神色閑正,辭甚凄惋。主於是擲刀,前抱之:‘阿子,我見汝亦憐,何況老奴。’遂善之!焙笠蛞浴拔乙姫q憐”為形容美婦之詞。
【我負子戴】 謂夫妻同安于貧賤。詳“我黼子佩”。
【我醉欲眠】 晉陶潛直率曠放,喜喝酒,朋友至,即取酒共飲,如己先醉, 則謂客曰:“我醉欲眠,卿可去!”見《晉書·陶潛傳》。后用為曠放直率的典實。
【我黼子佩】 謂夫妻同享榮華。
【戕身伐命】 傷害身體。
【咸五登三】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方將增泰山之封,加梁父之事, 鳴和鸞,揚樂頌,上咸五,下登三!薄稘h書·司馬相如傳下》引此文,顏師古注:“咸,皆也,言漢德與五帝皆盛,而登於三王之上也!焙笠蛞浴跋涛宓侨敝^帝德廣被,同于五帝而超于三王。
【咸與惟新】 見“咸與維新”。
【咸與維新】 《書·胤征》:“天吏逸德,烈於猛火,殲厥渠魁,脅從罔治。 舊染汙俗,咸與惟新。”孔傳:“言其馀人,久染汙俗,本無惡心,皆與更新!焙笠蛞浴跋膛c維新”謂對一切受惡習影響或犯罪的人都準予改過自新或革故圖新。
【威刑肅物】 以嚴刑使人恭順。
【威武不屈】 謂權勢不能使之屈服。語出《孟子·滕文公下》:“富貴不能 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威重令行】 權勢大,有令必行。
【威風八面】 形容神氣十足,聲勢懾人。
【威風掃地】 形容聲勢氣派完全喪失。
【威風凜凜】 ①形容聲勢氣派令人敬畏。②指聲勢氣派壯大。
【威鳳一羽】 謂略見善政一斑之意。
【戛玉敲冰】 形容聲音清脆或音節鏗鏘。
【戛玉敲金】 猶戛玉敲冰。形容聲音清脆或音節鏗鏘。
【戛玉鏘金】 見“戛玉敲金”。
【戛釜撞甕】 刮磨鍋子,碰撞陶器。比喻粗俗之音。
【戛戛獨造】 形容文章別出心裁,富有獨創性。
【戛然而止】 突然停止。多指聲音。
【戟指嚼舌】 戟指,伸出食、中指指人;嚼舌,咬破舌頭。形容憤怒之極。
【截長補短】 ①截取有馀,以補不足。②比喻用長處補短處。
【截趾適履】 猶削足適履。比喻本末倒置或勉強湊合。
【截脛剖心】 砍斷足脛,剖開心胸。《書·泰誓下》:“捍紂呴斮朝涉之脛, 剖賢人之心!笨讉鳎骸昂醇q王呴冬月見朝涉水者,謂其脛耐寒,斬而視之;比干忠諫,謂其心異於人,剖而觀之?崤爸!焙笠浴敖孛勂市摹睘楸┚崤皻埫裰洹
【截然不同】 謂不同之處非常分明。
【截發剉稾】 見“截發留賓”。
【截發留賓】 晉陶侃少家貧。一日大雪,同郡孝廉范逵往訪,陶母湛氏剪發 賣以治饌款客,并剉碎草薦以供其馬。事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后以“截發留賓”為賢母好客的典故。
【截轅杜轡】 猶攔駕。語本南朝齊孔稚珪《北山移文》:“截來轅於谷口, 杜妄轡於郊端!
【截斷眾流】 喻識見玄遠,超情越識。
【截鐙留鞭】 唐馮贄《云仙雜記·截鐙留鞭》:“姚崇牧荊州,受代日,闔 境民泣,撫馬首截鐙留鞭,以表瞻戀!焙笥脼閷﹄x職官吏表示挽留惜別的套語。亦省作“截鐙”。
【截鐵斬釘】 同“斬釘截鐵”。比喻堅定不移,或果斷干脆。佛教禪宗比喻 截斷妄想。
【截鶴續鳧】 《莊子·駢拇》:“長者不為有馀,短者不為不足。是故鳧脛 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焙笠蛞浴敖佞Q續鳧”比喻事物勉強相代,失其本性。
【臧穀亡羊】 《莊子·駢拇》載,臧、穀二人牧羊,臧挾策讀書,穀博塞以 游,皆亡其羊。后因以為典,喻事不同而實則一。宋蘇軾《和劉道原〈詠史〉》:“仲尼憂世接輿狂,藏穀雖殊竟兩亡!
【戮力一心】 見“戮力同心”。
【戮力同心】 亦作“戮力壹心”。亦作“戮力一心”。謂齊心協力。戮,通 “戮”。
【戮力壹心】 見“戮力同心”。
【戰火紛飛】 形容戰斗頻仍、激烈。
【戰無不克】 見“戰無不勝”。
【戰無不勝】 攻戰沒有不取勝的。形容強大無比,可以戰勝一切。
【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見“戰無不勝,攻無不取”
【戰無不勝,攻無不取】 形容軍隊力量強大,百戰百勝。或比喻做任何事情 都能成功。語本《戰國策·秦策二》:“是知秦戰未嘗不勝,攻未嘗不取,所當未嘗不破也。”
【戰戰栗栗】 敬畏戒慎貌。
【戰戰栗栗】 見“戰戰栗栗”。
【戰戰惶惶】 戒慎畏懼貌。
【戰戰業業】 戒慎畏懼貌。
【戰戰栗栗】 見“戰戰栗栗”。
【戰戰兢兢】 ①畏懼謹慎貌。②因害怕或寒冷而顫抖貌。
【戴天履地】 頂天立地。猶言生于天地之間。
【戴天蹐地】 猶戴天履地。
【戴日戴斗】 猶言普天之下。
【戴月披星】 頂著月亮和星星。謂起早落黑,辛勤地奔波或在野外勞動。
【戴玄履黃】 猶戴天履地。
【戴盆望天】 ①《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仆以為戴盆何以望天, 故絕賓客之知,亡家室之業,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務一心營職,以求親媚於主上”。李善注:“言人戴盆則不得望天,望天則不得戴盆,事不可兼施”。因以“戴盆望天”喻事難兩全。②喻方法錯誤,無法達到目的。
【戴眉含齒】 見“戴發含齒”。
【戴高帽子】 《北史·儒林傳下·熊安生》:“道暉好著高翅帽、大屐,州 將初臨,輒服以謁見。仰頭舉肘,拜于屐上,自言學士比三公”。后因以妄自尊大,冀人譽己為好戴高帽子;而以吹捧、恭維別人為給人戴高帽子。
【戴高帽兒】 見“戴高帽子”。
【戴笠故交】 謂貧賤之交。
【戴笠乘車】 古代越地風俗淳樸,凡初與人交,即封土壇,祭以雞犬,祝曰: “卿雖乘車我戴笠,後日相逢下車揖;我步行,君乘馬,他日相逢君當下!币饧床灰再F賤而使交情有所變易。見晉周處《風土記》。后以“戴笠乘車”喻貧賤之交或貴賤相逢,不忘舊交。
【戴清履濁】 猶戴天履地。清指天,濁指地。
【戴罪立功】 謂判了罪而給予立功贖罪的機會。也泛指犯罪后立功贖罪。
【戴圓履方】 猶戴天履地。
【戴發含牙】 見“戴發含齒”。
【戴發含齒】 謂人的形狀。亦以指人。
【戴頭識臉】 謂有面子,有身分。
【戴霜履冰】 形容不怕嚴寒,奔波于外。
【戴雞佩豚】 雄雞野豬皆好斗,古時以冠帶像其形,表示好勇。
【戳心灌髓】 刺心并深入骨髓。形容刻毒得使人忍不住。
【戳無路兒】 搗鬼,無中生有的挑撥。
【比上不足,比下有馀】 謂處于中等狀態。語出晉張華《鷦鷯賦》:“將以 上方不足而下比有馀”。
【比比皆是】 到處都是;到處都有。
【比戶可封】 見“比屋可封”。
【比物連類】 連綴相類的事物,進行排比歸納。
【比物假事】 借助同類事物相比況。
【比物丑類】 謂連綴同類事物,進行排比歸納。
【比物屬事】 連綴排比相類的事物。
【比肩系踵】 猶比肩繼踵。
【比肩連袂】 肩膀相并,衣袖相連。形容連接不斷。
【比肩接踵】 猶比肩繼踵。
【比肩隨踵】 猶比肩繼踵。
【比肩繼踵】 肩碰肩,腳跟腳。形容人多擁擠。
【比肩疊跡】 肩膀相靠,足跡相疊。形容人多。
【比肩疊踵】 形容人多。疊踵,腳尖踩腳跟。
【比屋可封】 ①謂上古之世教化遍及四海,家家都有德行,堪受旌表。《尚 書大傳》卷五:“周人可比屋而封!碧苿⒅獛住妒吠āひ晒拧罚骸皥蛩粗耍任菘煞。蓋因《堯典》成文,而廣造奇說也!焙笥靡苑悍Q風俗淳美。②形容多,到處都有。
【比屋連甍】 屋舍緊密相連。謂住戶眾多。
【比量齊觀】 同等看待。
【比翼雙飛】 比喻男女情投意合,結為伴侶。
【比手劃腳】 形容說話時用手勢示意或加強語氣。
【比權量力】 比較、較量權勢和力量的大小。
【牙白口清】 謂清楚,明白。
【牙簽玉軸】 卷型古書的標簽和卷軸。借指書籍。牙,象牙;玉,美玉。形 容書籍之精美。
【牙簽犀軸】 見“牙簽玉軸”。
【牙簽萬軸】 形容書籍繁富。
【牙簽錦軸】 見“牙簽玉軸”。
【瓦查尿溺】 碎瓦和小便。指極微賤污穢的東西。語出《莊子·知北游》: “東郭子問於莊子曰:‘所謂道,惡在乎?’莊子曰:‘無所不在!瘱|郭子曰:‘期而後可!f子曰:‘在螻蟻。’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唬骸纹溆滦?’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尿溺!瘱|郭子不應”。
【瓦釜雷鳴】 喻庸才顯赫。
【瓦解冰泮】 瓦器破碎,冰塊融解。比喻失敗、崩潰或消失。
【瓦解冰消】 見“瓦解冰泮”。
【瓦解冰銷】 見“瓦解冰泮”。
【瓦影魚】 喻求庇于人。
【瓦器蚌盤】 泛指粗陋的食器。形容生活儉樸。
【瓶沈簪折】 謂瓶沉水底難覓,簪斷難續。喻男女分離。
【瓶墜簪折】 同“瓶沈簪折”。
【瓶罄罍恥】 ①《詩·小雅·蓼莪》:“瓶之罄矣,維罍之恥”。硃熹集傳: “言瓶資於罍而罍資瓶,猶父母與子,相依為命也,故瓶罄矣,乃罍之恥”。后以“瓶罄罍恥”比喻休戚相關,彼此利害一致。②謂物傷其類。
【甄心動懼】 敬慎而保持警惕。
【甄奇錄異】 謂選拔錄用優秀的人才。
【甑塵釜魚】 《後漢書·獨行傳·范冉》:“所止單陋,有時絕粒,窮居自 若,言貌無改。閭里歌之曰:‘甑中生塵范史云,釜中生魚范萊蕪。’”范冉字史云,桓帝以為萊蕪長。后以“甑塵釜魚”形容家貧斷炊已久。
【甕天蠡! 自甕窺天,以瓢測海。喻識見短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