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單影只】 形容孤單。
【形禁勢格】 見“形格勢禁”。
【形影不離】 形容關系親密,難以分離。
【形影自吊】 同“形影相吊”。
【形影自守】 謂孤身獨處。
【形影相吊】 形容孤單無依。
【形影相附】 同“形影相依”。
【形影相依】 ①謂在孤寂的處境中相依相伴。②形容孤單無依。③互相依靠, 緊密相連。
【形影相對】 同“形影相吊”。
【形影相隨】 ①同“形影相吊”。②同“形影不離”。
【形銷骨立】 形容身體瘦瘠。
【形輸色授】 謂以舉止、神態傳遞傾慕之情。多以形容男女相悅。
【彬彬有禮】 文雅而有禮貌。
【彬彬濟濟】 人才盛多貌。
【彩云易散】 美麗的彩霞容易消散。比喻好景不長。
【彩鳳隨鴉】 比喻淑女嫁鄙男。
【采鳳隨鴉】 比喻才貌出眾的女子嫁給遠不如自己的男人。
【彫肝琢腎】 形容苦心琢磨。
【彫章鏤句】 謂刻意雕琢詞章。
【彫蟲小技】 指刻意雕琢詞章的微小技能。
【彫蟲篆刻】 蟲書、刻符分別為秦書八體之一,西漢時蒙童所習。因以“彫 蟲篆刻”喻詞章小技。
【彰明昭著】 猶彰明較著。
【彰明較著】 形容非常顯明。
【彰往考來】 謂彰明往事,考察未來。語本《易·系辭下》:“夫《易》彰 往而察來,而微顯闡幽。”孔穎達疏:“往事必載,是彰往也;來事豫占,是察來也。”高亨注:“彰往,表明往事也。察來,觀察來事也。”
【彰善癉惡】 表彰美善,憎恨邪惡。
【影形不離】 形影不離。比喻關系密切。
【影只形孤】 猶形單影只。
【影只形單】 猶形單影只。
【影影綽綽】 模模糊糊;似隱似現。
【郁郁不樂】 悶悶不樂。
【郁郁芊芊】 ①猶言郁郁蔥蔥。草木蒼翠茂盛貌。②猶言郁郁蔥蔥。氣盛貌。
【郁郁沉沉】 深廣貌。
【郁郁蔥蔥】 亦省作“郁蔥”。①氣旺盛貌。②草木蒼翠茂盛貌。
【郁郁蒼蒼】 ①猶言郁郁蔥蔥。草木蒼翠茂盛貌。②形容氣之旺盛。
【郁郁寡歡】 苦悶而缺少歡趣。
【郁郁累累】 憂思不絕貌。
【夕惕若厲】 朝夕戒懼,如臨危境,不敢稍懈。
【夕惕朝乾】 語出《易·乾》:“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謂終 日勤勉謹慎,不敢懈怠。
【夕寐宵興】 晚睡早起。形容勤奮不息。
【外方內員】 謂外表正直,內心圓滑。
【外巧內嫉】 外貌乖巧,內心刻忌。猶言口蜜腹劍。
【外合里應】 外面攻打,里邊接應。
【外強中乾】 見“外彊中乾”。
【外彊中乾】 亦作“外強中乾”。謂貌似強大,實質虛弱。
【外強中瘠】 外表上好象很強大,實際上很虛弱。
【外感內傷】 ①中醫謂外感風邪,內有郁積而致病。②比喻內外煎迫。
【外圓內方】 外表隨和,內心嚴正。
【外厲內荏】 表面強硬而內心虛弱。
【外寬內忌】 謂外表上看似寬宏,內心卻多忌刻。
【外寬內明】 謂外表寬宏而內心明察。
【外寬內深】 謂外貌寬厚而實則城府很深。
【外彊中乾】 亦作“外強中乾”。謂貌似強大,實質虛弱。
【外簡內明】 謂對人表面上簡易,而內心明察。
【夙世冤家】 亦作“夙世冤業”。①前世的仇人。形容積怨極深。②昵稱所 鐘愛的人。
【夙夜不解】 見“夙夜匪懈”。
【夙世冤業】 見“夙世冤家”。
【夙夜匪解】 見“夙夜匪懈”。
【夙夜匪懈】 亦作“夙夜匪解”。亦作“夙夜不解”。形容日夜辛勞,勤奮 不懈。
【夙興夜處】 見“夙興夜寐”。
【夙興夜寐】 早起晚睡。形容勤勞。
【夙興昧旦】 黎明即起。形容勤奮。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亦作“多一事不如省一事”。謂少管事、少攬事可少 風險、少麻煩。
【多一事不如省一事】 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多才多藝】 亦作“多材多藝”。亦作“多藝多才”。亦作“多能多藝”。 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藝。
【多兇少吉】 兇害多,吉利少。
【多方百計】 想盡或用盡種種方法、計謀。
【多此一舉】 做不必要的、多余的事情。
【多多益善】 亦作“多多益辦”。越多越好。語本《史記·淮陰侯列傳》: “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於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為為我禽?’”
【多多益辦】 見“多多益善”。
【多收并畜】 謂一律收羅藏蓄。
【多材多藝】 見“多才多藝”。
【多見廣識】 見聞多,知識廣。
【多言多語】 謂不該說而說。
【多災多難】 謂災難深重。
【多事之秋】 多事故、多患難的時期。
【多歧亡羊】 《列子·說符》:“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 豎追之。楊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眾?’鄰人曰:‘多歧路。’既反,問:‘獲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后以“多歧亡羊”比喻因情況復雜多變而迷失方向,誤入歧途。引申為泛而不專,終無所成。
【多故之秋】 謂多事故多患難的時期。
【多財善賈】 見“多錢善賈”。
【多能多藝】 見“多才多藝”。
【多魚之漏】 《左傳·僖公二年》:“齊寺人貂始漏師於多魚。”杜預注: “多魚,地名……《傳》言貂於此始擅貴寵,漏洩桓公軍事,為齊亂張本。”后以“多魚之漏”指泄漏軍事機密。
【多情多感】 見“多情善感”。
【多情多義】 重情誼。
【多情善感】 亦作“多情多感”。重感情,易傷感。
【多愁多病】 亦作“多愁善病”。時常憂愁,體弱多病。舊時多用以形容才 子佳人的嬌弱狀態。
【多愁善病】 見“多愁多病”。
【多愁善感】 常發愁,易傷感。常形容人感情脆弱。
【多端寡要】 頭緒甚多而不知擇要行事。
【多歷年所】 謂歷時久遠。
【多歷年稔】 謂歷時久長。
【多嘴多舌】 猶饒舌。不該說而說。
【多嘴獻淺】 謂胡亂說些沒見識、不起好作用的話。
【多錢善賈】 亦作“多財善賈”。謂錢多好作買賣。比喻具備充分條件,則 事容易辦成。
【多謀善慮】 富于智謀,又善于思考。
【多謀善斷】 能多方謀劃而又善于決斷。
【多藏厚亡】 謂聚斂越多,則喪失越大。語出《老子》:“是故甚愛必大費, 多藏必厚亡。”王弼注:“甚愛不與物通,多藏不與物散,求之者多,攻之者眾,為物所病,故大費厚亡也。”
【多藝多才】 見“多才多藝”。
【多難興邦】 謂國家多遭患難,可以促使內部團結,因而興盛起來。語出《 左傳·昭公四年》:“鄰國之難,不可虞也。或多難以固其國,啟其疆土;或無難以喪其國,失其守宇。”
【夢中說夢】 佛教語。喻虛幻之甚。
【夢幻泡影】 佛教語。以夢境、幻術、水泡和影子比喻世上事物無常,一切 皆空。今比喻空虛而容易破滅的幻想。
【夢筆生花】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李太白少時, 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后因以“夢筆生花”喻才情橫溢,文思豐富。
【夢魂顛倒】 亦作“夢想顛倒”。喻心神恍惚,失去常態。
【夢想顛倒】 見“夢魂顛倒”。
【夢撒寮丁】 見“夢撒撩丁”。
【舞爪張牙】 原形容猛獸的兇相,后常用來比喻猖狂兇惡的樣子。
【舞文巧詆】 玩弄文字,詆毀構陷。
【舞文弄法】 亦作“舞文玩法”。玩弄文字,曲解法律。
【舞文弄墨】 見“舞弄文墨”。
【舞文玩法】 見“舞文弄法”。
【舞文飾智】 謂舞文弄墨、利用才智以作奸偽。
【舞弄文墨】 亦作“舞文弄墨”。①玩弄法律條文,曲解其意。②玩弄文辭; 耍筆桿子。
【舞衫歌扇】 歌舞者服用的衫和扇。亦借指歌舞或歌舞妓。
【舞筆弄文】 猶舞文弄墨。
【舞詞弄札】 猶言舞文弄墨。
【舞裙歌扇】 見“舞衫歌扇”。
【舞榭歌臺】 供歌舞用的臺榭。
【舞鳳飛龍】 猶龍飛鳳舞。氣勢奔放雄壯的樣子。
【冬扇夏爐】 漢王充《論衡·逢遇》:“作無益之能,納無補之說,以夏進 爐,以冬奏扇,為所不欲得之事,獻所不欲聞之語,其不遇禍幸矣,何福祐之有乎。”后因以“冬扇夏爐”比喻不合時宜。
【冬溫夏凊】 ①亦訛作“冬溫夏清”。冬溫被使暖,夏扇席使涼。謂事親 無微不至。語出《禮記·曲禮上》:“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凊;昏定而晨省。”②冬暖夏涼。
【冬溫夏清】 見“冬溫夏凊”。
【冬箑夏裘】 語出《淮南子·精神訓》:“知冬日之箑,夏日之裘,無用於 己,則萬物之變為塵埃矣。”后因以“冬箑夏裘”比喻不合時宜。
【夏鼎商彝】 謂夏代的鼎,商代的彝器。泛指古董。
【夏五郭公】 “夏五”及“郭公”均為《春秋》經文脫漏之處。《春秋·桓 公十四年》:“夏五。”杜預注:“不書月,闕文。”又《莊公二十四年》:“郭公。”杜預注:“無傳,蓋經闕誤也。”后因以“夏五郭公”比喻文字有殘缺。
【夏日可畏】 《左傳·文公七年》“趙衰,冬日之日也;趙盾,夏日之日也” 晉杜預注:“冬日可愛,夏日可畏。”后常以比喻人的作風嚴厲,難以親近。
【夏雨雨人】 喻及時給人以教益或幫助。
【夏蟲疑冰】 見“夏蟲語冰”。
【夏蟲語冰】 喻人囿于見聞,知識短淺。語本《莊子·秋水》:“井蛙不可 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
【夏爐冬扇】 喻做事不合時宜。語本漢王充《論衡·逢遇》:“作無益之能, 納無補之說,以夏進爐,以冬奏扇,為所不欲得之事,獻所不欲聞之語,其不遇禍,幸矣。”
【床上施床】 喻無謂的重復。
【床上施床】 喻無謂之重復。
【床頭金盡】 謂身邊錢財耗盡,陷于貧困境地。語出唐張籍《行路難》詩: “君不見床頭黃金盡,壯士無顏色。”
【床頭金盡】 謂錢財耗盡。
【底死謾生】 竭盡全力,想盡辦法。底,通“抵”。
【庖丁解牛】 據《莊子·養生主》載,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時,“奏刀騞然, 莫不中音”,文惠君贊嘆其技藝之妙。庖丁釋刀云:平生宰牛數千頭,而今宰牛時全以神運,目“未嘗見全牛”,刀入牛身若“無厚入有間”而游刃有余。因此牛刀雖已用了十九年,而其鋒利仍“若新發於硎”。后常用“庖丁解牛”作為神妙的技藝的典型。
【度日如年】 過一天象過一年那樣長。形容困苦的日子長久難熬。
【度日如歲】 同“度日如年”。
【度長絜大】 謂比量長短大小。
【度長絜短】 見“度長絜大”。
【度德量力】 估量自己的德行和能力。語出《左傳·隱公十一年》:“度德 而處之,量力而行之。”
【座無虛席】 座位沒有空著的。形容觀眾、聽眾或出席的人很多。語本《晉 書·王渾傳》:“時吳人新附,頗懷畏懼。渾撫循羈旅,虛懷綏納,座無空席,門不停賓,於是江東之士莫不悅附。”
【庸人自擾】 《新唐書·陸象先傳》:“天下本無事,庸人擾之為煩耳。” 后以“庸人自擾”謂本來無事而徒自煩擾。
【庸中佼佼】 在常人之中顯得比較突出的。
【庸中皦皦】 猶言出類拔萃。常人中顯得才能特出者。
【庸耳俗目】 指學識淺薄的人。
【廓達大度】 謂胸襟開闊,氣量寬宏。
【廉而不劌】 有棱邊而不至于割傷人。比喻為人廉正寬厚。
【廉頑立懦】 謂高尚的節操可以激勵人振奮向上。語出《孟子·萬章下》: “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
【廉遠堂高】 喻君主的尊嚴。語出《漢書·賈誼傳》:“人主之尊譬如堂, 群臣如陛,眾庶如地。故陛九級上,廉遠地,則堂高;陛亡級,廉近地,則堂卑。高者難攀,卑者易陵,理勢然也。”
【廣土眾民】 土地廣大,人民眾多。
【廣文先生】 ①唐杜甫稱鄭虔為“廣文先生”。據《新唐書·鄭虔傳》載, 玄宗愛鄭虔才,為置廣文館,以之為博士。②泛指清苦閑散的儒學教官。
【廣見洽聞】 謂知識豐富,見聞廣博。
【廣庭大眾】 指人多的公共場所。
【廣夏細旃】 高大的房屋,精致的氈毯。指居住條件優越。語出《漢書·王 吉傳》:“廣夏之下,細旃之上,明師在前,勸誦在後。”顏師古注:“廣夏,大屋也。旃,與氈同。”
【廣開言路】 謂盡量創造條件,讓人們有充分發表意見的機會。語出《後漢 書·來歷傳》:“朝廷廣開言事之路。故且一切假貸。”
【廣種薄收】 ①種植面積大,而單位面積產量低。②比喻廣泛施行,最后只 有少數見效果。
【廣譬曲諭】 多方曉諭,委婉開導。
【廢私立公】 去私為公。
【廢寢忘食】 顧不得睡覺,忘記了吃飯。常形容專心致志。
【廢寢忘■】 猶言廢寢忘食。
【廢寢忘餐】 猶言廢寢忘食。
【廬山面目】 見“廬山真面目”。
【廬山真面】 見“廬山真面目”。
【廬山真面目】 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來面目。廬山、山名,位于江西九江市 南。語出宋蘇軾《題西林壁》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亦作“廬山面目”。
【守口如瓶】 形容說話謹慎,不輕易出言。后多形容嚴守秘密。
【守分安常】 信守本分,安于故常。
【守正不回】 堅守正道,不屈從。
【守正不阿】 堅守正道,不曲從迎合。
【守正不撓】 《漢書·劉向傳》:“君子獨處守正,不橈眾枉。”顏師古注: “橈,屈也,不為眾曲而自屈也。”橈,一本作“撓”。后以“守正不撓”形容為人、做事堅守正道而不屈從。
【守正不橈】 見“守正不撓”。
【守先待後】 猶繼往開來;承先啟后。
【守約施搏】 謂所操者簡易而施與者廣大。語本《孟子·盡心下》:“言近 而指遠者,善言也;守約而施博者,善道也。”
【守株待兔】 ①《韓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 柱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后因以“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②比喻企圖不經過主觀努力而僥幸得到意外的收獲。
【守缺抱殘】 亦作“守闕抱殘”。守住殘缺的東西不放。比喻泥古守舊,不 思變革。
【守瓶緘口】 猶言守口如瓶。謂閉口不言。
【守望相助】 謂相互共同防御。
【守闕抱殘】 見“守缺抱殘”。
【宅中圖大】 居于中心,謀劃四方。謂得地勢之利。
【安土重居】 猶安土重遷。
【安土重遷】 留戀故鄉,不愿輕易遷居異地。
【安土重舊】 留戀故土,不輕易改變舊俗。
【安土樂業】 安居本土,愉快地從事自己的職業。
【安之若素】 謂對反常現象或不順利的情況視若平常,毫不在意。
【安不忘危】 處在平安的環境,要經常想到可能會出現的困難危險。
【安內攘外】 漢張仲景《傷寒論·太陽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內攘外之 能。”原就藥的療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內部,排除外患。
【安分守己】 安守本分,規矩老實。
【安心落意】 放心,無憂慮。
【安心樂業】 心緒安定,生活愉快。
【安心樂意】 心情安定,滿意。
【安生服業】 平穩地生活,安心地從事自己的生業。
【安生樂業】 猶安居樂業。
【安民告示】 安定民心的告示。
【安邦定國】 使國家平安穩定。
【安老懷少】 尊重老人,使其安逸;關懷年輕人,使其信從。語本《論語· 公冶長》:“子路曰:‘原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邢昺疏:“此夫子之志也。懷,歸也,言己原老者安,己事之以孝敬也……少者歸,己施之以恩惠也。”
【安份守己】 見“安分守己”。
【安如太山】 見“安如泰山”。
【安如泰山】 形容極其平安穩固。泰,也寫作“太”。
【安步當車】 緩緩步行,當作坐車。語本《戰國策·齊策四》:“晚食以當 肉,安步以當車。”
【安身立命】 謂生活有著落,精神亦有所寄托。
【安身樂業】 安穩快樂地過日子。
【安枕而臥】 安安穩穩地睡眠。喻指無憂無慮。
【安於現狀】 習慣、滿足于目前的狀況,不求進取。
【安於盤石】 象盤石一樣安然不動。形容安定穩固。
【安居樂業】 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從事其職業。
【安故重遷】 安于舊俗,不輕易改變。
【安時處順】 謂安于時運,順應變化。語本《莊子·養生主》:“適來,夫 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
【安家立業】 成立家庭,建立事業。
【安家落戶】 ①把家庭安置在某地,長期住下去。②比喻某種生物被引進到 新地方后,同原產地一樣地生長繁殖。
【安家樂業】 猶安居樂業。
【安堵樂業】 同“安居樂業”。
【安常習故】 謂習慣于成規。
【安貧樂道】 謂安于清貧,以追求圣賢之道為樂。為古代儒家所提倡的立身 處世的態度。語本《論語·雍也》:“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曰:“顏淵樂道,雖簞食在陋巷,不改其所樂。”
【安然無恙】 平安無事。
【安富尊榮】 安逸富足,尊貴榮耀。
【安樂窩】 宋邵雍自號安樂先生,隱居蘇門山,名其居為“安樂窩”。后遷 洛陽天津橋南仍用此名。曾作《無名公傳》自況:“所寢之室謂之安樂窩,不求過美,惟求冬暖夏涼。”又作《安樂窩中四長吟》:“安樂窩中快活人,閑來四物幸相親:一編詩逸收花月,一部書嚴驚鬼神,一炷香清沖宇泰,一樽酒美湛天真。”后泛指安靜舒適的住處。
【安營下寨】 見“安營扎寨”。
【安營扎寨】 亦作“安營下寨”。①指軍隊駐扎。②現喻指為完成某項任務 而建立臨時住所。
【完名全節】 謂名節得以保全。
【完璧歸趙】 戰國時,趙惠文王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遺趙王書,愿以十五城 換璧。藺相如自愿奉璧出使秦國,并表示:“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相如入秦獻璧后,見秦王無意償趙城,乃設法復取璧,派從者送回趙國。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后遂用“完璧歸趙”比喻將原物完好無損地歸還原主。
【宋才潘面】 宋玉的才華,潘岳的容貌。比喻才華出眾,儀容俊美。
【宋斤魯削】 宋國產的斧頭和魯國產的曲刀。比喻當地特產的精良工具。語 出《周禮·考工記序》:“鄭之刀、宋之斤、魯之削、吳奧之劍、遷乎其地而弗能為良,地氣然也。”鄭玄注:“去此地而作之則不能使良也。”
【宋玉東墻】 戰國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賦》謂宋玉東鄰有一女,姣好為楚國 之冠,登墻窺視宋玉三年而宋玉不與之交往。后因以“宋玉東墻”喻指貌美而多情的女子。
【宋畫吳冶】 據《莊子·田子方》載,宋元君召集眾畫家作畫,大家都敬立 作畫,只有一人回舍,解衣伸腿而坐。宋元君認為他是真正的畫師。又據《吳越春秋·闔閭內傳》載,吳人干將、莫邪夫婦善鑄劍。后因以“宋畫吳冶”作為精巧神妙之物的代稱。
【宏才大略】 亦作“宏材大略”。杰出的才能和謀略。
【宏材大略】 見“宏才大略”。
【宜喜宜嗔】 見“宜嗔宜喜”。
【宜嗔宜喜】 亦作“宜喜宜嗔”。謂生氣時高興時都很美麗。
【官法如爐】 形容國家和官府法度十分嚴厲。
【官官相為】 亦作“官官相護”。亦作“官官相衛”。指官吏和官吏互相庇 護。
【官官相衛】 見“官官相為”。
【官官相護】 見“官官相為”。
【官偪民反】 見“官逼民反”。
【官情紙薄】 官場上的人情像紙一樣薄。指官場爾虞我詐,人情淡薄。
【官報私仇】 假借公事以發泄私憤。
【官逼民反】 亦作“官偪民反”。官府壓迫人民,迫使人民起來反抗。
【官樣文章】 ①指堂皇典雅的應試文字。②襲用固定格式而內容空虛的文章。 ③泛指徒具形式,內容空虛,照例敷衍的虛文濫調或言論措施。
【室如縣罄】 亦作“室如懸磬”。亦作“室如懸罄”。謂室中空無所有。比 喻一貧如洗。
【室如懸磬】 見“室如縣罄”。
【室如懸罄】 見“室如縣罄”。
【室怒市色】 生家中人的氣,卻以怒色對待市人。謂遷怒於人。語出《左傳 ·昭公十九年》:“彼何罪?諺所謂‘室於怒,市於色’者,楚之謂矣。舍前之忿可也。”杜預注:“言靈王怒吳子而執其弟,猶忿于室家而作色于市人。”
【室徒四壁】 猶言室內空無一物。喻貧窮。
【室邇人遐】 見“室邇人遠”。
【室邇人遠】 亦作“室邇人遐”。亦作“室邇人遙”。語本《詩·鄭風·東 門之墠》:“東門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則邇,其人甚遠。”硃熹集傳:“室邇人遠者,思之而未得見之辭也。”后常用為懷念親故或悼念亡者之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