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成語大全(上)之15 —— 計 11,522

 

 

 

 


相關網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玉碎香銷】 喻女子的死。

【玉碎珠沉】 猶言玉碎香銷。

【玉毀櫝中】 《論語·季氏》:“虎兕出於柙,玉毀櫝中,是誰之過與?” 硃熹集注:“言在柙而逸,在櫝而毀,典守者不得辭其過!焙笠浴坝駳持小北硎疽蛑鞴苋耸毝斐蓢乐負p失。

【玉慘花愁】 形容女子憂愁貌。

【玉質金相】 形容人表里俱美。

【玉潔冰清】 冰清玉潔。像玉和冰一樣純潔清白。比喻節(jié)操高潔。

【玉潔松貞】 如玉一樣純潔、松一樣堅貞。喻節(jié)操高潔。

【玉潤冰清】 像玉一樣潤澤,像冰一樣清純。常喻人或物形神之美。

【玉燕投懷】 燕,也寫作“燕”。五代王仁!堕_元天寶遺事·夢玉燕投懷》: “張說母夢有一玉燕自東南飛來,投入懷中,而有孕生說,果為宰相,其至貴之祥也!焙笞髻R人生子的頌語。

【玉燕投懷】 見“玉燕投懷”。

【玉樹瓊枝】 ①形容樹木華美。②喻貴家子弟。

【玉簫金琯】 見“玉簫金管”。

【玉簫金管】 亦作“玉簫金琯”。泛指雕飾華美的管樂器。

【玉簫金琯】 見“玉簫金管”。

【玉關人老】 《後漢書·班超傳》載:班超戍守西域,凡三十一年。年老思 歸,上和帝疏云:“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原生入玉門關!焙笠浴坝耜P人老”借指久戍思歸之情。

【玉燕投懷】 見“玉燕投懷”。

【玩日愒時】 猶言玩時愒日。

【玩火自焚】 《左傳·隱公四年》:“夫兵,猶火也,弗戢,將自焚也! 后以“玩火自焚”比喻冒險干壞事的人必將自食其惡果。

【玩世不恭】 對現(xiàn)實社會采取不嚴肅的態(tài)度。

【玩兵黷武】 輕率無度地使用武力。

【玩物喪志】 謂沉迷于所愛好的事物,而喪失遠大的理想。

【玩故習! 因循守舊,安于現(xiàn)狀。

【玩時貪日】 見“玩時愒日”。

【玩時愒日】 亦作“玩時貪日”。謂貪圖安逸,曠廢時日。

【玩歲愒日】 謂貪圖安逸,虛度歲月。語本《左傳·昭公元年》:“趙孟 將死矣。主民,玩歲而愒日,其與幾何?”《漢書·五行志中之上》引作“玩歲而愒日”。顏師古注:“玩,愛也。愒,貪也!

【玩歲愒月】 同“玩歲愒日”。

【玩歲愒時】 同“玩歲愒日”。

【玲瓏透漏】 見“玲瓏剔透”。

【玲瓏剔透】 ①形容精工制造、結構奇巧、內部鏤空的手工藝品。亦以形容 供玩賞的太湖石之類。②形容俊俏,漂亮。③形容聰明靈活,心里明白。

【珊珊來遲】 同“姍姍來遲”。形容來得很晚。

【珪璋特達】 《禮記·聘義》:“圭璋特達,德也。”孔穎達疏:“行聘之 時,唯執(zhí)圭璋特得通達,不加馀幣。言人之有德亦無事不通,不須假他物而成。言圭璋之特達同人之有德,故云德也。”后以“珪璋特達”喻人資質優(yōu)異,才德出眾。

【珠光寶氣】 珠寶閃耀著光采。形容裝飾華貴。

【珠投璧抵】 謂以珠玉投擲鳥鵲。比喻人才不被重視。

【珠沉玉碎】 亦作“珠沉玉磒”。亦作“珠沉璧碎”。喻女子喪亡。

【珠沉玉磒】 見“珠沉玉碎”。

【珠沉璧碎】 見“珠沉玉碎”。

【珠連璧合】 ①指日月、五星同時出現(xiàn)于天的一方。語本《漢書·律歷志上》: “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鳖亷煿抛⒁峡翟唬骸爸^太初上元甲子夜半朔旦冬至時,七曜皆會聚斗、牽牛分度,夜盡如合璧連珠也。”②泛指日月五星普照天下。

【珠流璧轉】 喻時光之流逝。

【珠規(guī)玉矩】 比喻人的言行純正合乎規(guī)矩。

【珠圍翠擁】 指華貴的裝璜或裝飾。

【珠圍翠繞】 ①形容婦女雍容華貴的妝飾。②泛指華麗的裝璜或裝飾。③比 喻美女簇擁。

【珠窗網戶】 飾珠、鏤花的門窗。極言宮殿之奢侈華貴。

【珠零玉落】 比喻珍物殘破毀壞。

【珠零錦粲】 謂如珠玉之鏗零,錦繡之燦爛。比喻文詞華麗、鏗鏘。語本《 魏書·宗欽傳》:“口吐瓊音,手揮霄翰,彈毫珠零,落紙錦粲。”

【珠圓玉潔】 比喻詩文圓熟明潔。

【珠圓玉潤】 ①形容文詞圓熟流暢。②形容歌聲圓潤婉轉。

【珠歌翠舞】 指聲色美妙的歌舞。

【珠槃玉敦】 古代諸侯盟誓時用的器具。引申為訂立盟約。

【珠盤玉敦】 見“珠槃玉敦”。

【珠還合浦】 《後漢書·循吏傳·孟嘗》載:合浦郡海出珠寶。原宰守并多 貪穢,采求無度,珠遂徙于鄰境交阯郡界。及孟嘗赴任,革易前弊,未逾歲,去珠復還。后遂用“珠還合浦”比喻失而復得或去而復還。

【珠聯(lián)玉映】 同“珠聯(lián)璧合”。

【珠聯(lián)璧合】 本指一種天象。語出《漢書·律歷志上》:“日月如合璧,五 星如連珠!焙笠员扔鞅娒喇吋,相得益彰。

【珠璧交輝】 喻美好事物交相輝映。

【珠璧聯(lián)輝】 同“珠璧交輝”。

【班衣戲采】 相傳老萊子七十歲時穿彩衣作兒戲以娛親。后以“班衣戲采” 為老養(yǎng)父母的孝親典故。

【班門弄斧】 在魯班門前擺弄斧子。魯班即公輸班,古代巧匠。比喻在行家 面前賣弄本領,不自量力。

【班荊道故】 見“班荊道舊”。

【班荊道舊】 亦作“班荊道故”。謂朋友相遇于途,鋪荊坐地,共敘情懷。 典出《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楚伍參與蔡太師子朝友,其子伍舉與聲子相善……伍舉奔鄭,將遂奔晉。聲子將如晉,遇之於鄭郊,班荊相與食,而言復故!倍蓬A注:“班,布也。布荊坐地,共議歸楚,事朋友世親!焙蠓褐概笥严嘤觯矓㈦x情。

【班香宋艷】 班固和宋玉均善辭賦,以富麗見稱,后以“班香宋艷”泛稱辭 賦之美者。

【班駁陸離】 見“班駮陸離”。

【班駮陸離】 亦作“班駁陸離”。同“斑駮陸離”。

【理之當然】 猶言理所當然。

【理正詞直】 道理正當,言詞樸直。

【理直氣壯】 理由正大,無所畏懼。

【理所當然】 以理而言應當如此。

【理屈詞窮】 由于理虧而無話可說。

【理冤摘伏】 伸雪冤屈,揭發(fā)奸慝。

【現(xiàn)世現(xiàn)報】 現(xiàn)報。

【現(xiàn)身說法】 ①原謂佛、菩薩顯示種種化身宣說佛法。《楞嚴經》卷六:“ 我於彼前,皆現(xiàn)其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②比喻用自己的經歷為例證,對人進行講解或勸導。

【現(xiàn)鐘不打】 比喻有現(xiàn)成的東西卻不加利用。

【現(xiàn)鐘弗打】 見“現(xiàn)鐘不打”。

【琵琶別弄】 見“琵琶別抱”。

【琵琶別抱】 唐白居易《琵琶行》有“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句,后以“琵琶別抱”指婦女改嫁。

【琵琶胡語】 見“琵琶舊語”。

【琵琶舊語】 《宋書·樂志一》:“傅玄《琵琶賦》曰:‘漢遣烏孫公主嫁 昆彌,念其行路思慕,故使工人裁箏、筑,為馬上之樂。欲從方俗語,故名曰琵琶!焙笠浴芭煤Z”、“琵琶舊語”,表示對外屈辱求和之意。

【琴心劍膽】 猶言柔情俠骨,比喻既有情致,又有膽識。

【琴棋書畫】 彈琴、弈棋、寫字、繪畫。常以表示個人的文化素養(yǎng)。

【琴瑟不調】 ①謂琴瑟合奏時,聲音沒有調整得和諧。②比喻夫妻不和。

【琴歌酒賦】 彈琴、唱歌、飲酒、賦詩。舊皆逸人、高士之事。

【琴劍飄零】 謂文人落拓四方。

【琴斷硃弦】 比喻丈夫死亡。

【琪花玉樹】 古人謂仙景中的花木,亦以形容霜雪中的景色。

【琪花瑤草】 ①古人謂仙境中的花草。②指名貴的花草。

【琳瑯滿目】 見“琳瑯觸目”。

【琳瑯觸目】 亦作“琳瑯觸目”。亦作“琳瑯滿目”。南朝宋劉義慶《世說 新語·容止》:“有人詣王太尉,遇安豐、大將軍、丞相在坐,往別屋見季胤、平子。還語人曰:‘今日之行,觸目見琳瑯珠玉!痹^所見皆名流。后以“琳瑯觸目”謂眼前所見都是珍貴的物品或美好的詩文。

【琳瑯觸目】 見“琳瑯觸目”。

【琨玉秋霜】 比喻堅貞勁烈的品質。

【斑衣戲彩】 謂身穿彩衣,作嬰兒戲耍以娛父母!侗碧脮n》卷一二九引 《孝子傳》言老萊子年七十,父母尚在,因常服斑衣,為嬰兒戲以娛父母。

【斑駁陸離】 見“斑駮陸離”。

【斑駮陸離】 亦作“斑駁陸離”。色彩斑斕絢麗貌。

【瑰意奇行】 見“瑰意琦行”

【瑰意琦行】 卓越的思想和不平凡的行為。

【瑜不掩瑕】 《孔子家語·問玉》:“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薄抖Y 記·聘禮》作“瑜不揜瑕”。鄭玄注:“瑕,玉之病也。瑜,其中間美者!痹^玉之性,美與惡不互相掩蓋,后多比喻優(yōu)點不能掩蓋缺點。

【瑜不揜瑕】 見“瑜不掩瑕”。

【瑜百瑕一】 比喻優(yōu)點多而缺點少。瑜,玉的光采;瑕,玉的毛病。

【璘璘】 猶璘。

【瑕不掩瑜】 亦作“瑕不揜瑜”。比喻缺點掩蓋不了優(yōu)點。

【瑕不揜瑜】 見“瑕不掩瑜”。

【瑕瑜互見】 比喻優(yōu)點和特點同時存在。

【瑤池女使】 傳說西王母住在瑤池,以青鳥為使者,向漢武帝傳遞消息。后 用“瑤池女使”指傳信的使者。

【瑤林玉樹】 見“瑤林瓊樹”。

【瑤林瓊樹】 亦作“瑤林玉樹”。①傳說中仙界的玉花樹。②比喻人的品格 高潔。

【瑤草奇花】 指仙境中的花草。

【瑤草琪花】 亦作“瑤草琪葩”。①仙境里的花草。②珍貴奇異的花草。

【瑤草琪葩】 見“瑤草琪花”。

【瑤臺銀闕】 裝飾華麗的樓臺宮闕。多指神仙居處。

【瑤臺瓊室】 玉砌的樓臺宮室。泛指華麗的宮廷建筑物。

【璇霄丹臺】 見“璇霄丹闕”。

【璇霄丹闕】 指仙境。

【璞玉渾金】 未琢的玉和未煉的金。比喻天然美質,未加修飾。

【璧合珠連】 亦作“璧合珠聯(lián)”。①謂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古人認為 是一種顯示祥瑞的天象。②比喻眾美畢集,相得益彰。

【璧合珠聯(lián)】 見“璧合珠連”。

【璧坐璣馳】 形容文章的語言精采美妙。

【瓊島春云】 即瓊華島。明代北京八景之一。明蔣一葵《長安客話·積水潭》: “海子東滸有瓊華島,亦永樂間賜名。島之陽為廣寒殿,喬松古檜,煙云繚繞。京師八景有‘瓊島春云’,謂此。”明王洪《北京八詠》有《瓊島春云》詩。亦謂北京十景之一。明李東陽《京都十景》詩之一有《瓊島春云》。參見“瓊華島”。

【瓊樓玉宇】 ①指神話中月宮里的亭臺樓閣。②華麗的建筑物。③披雪的樓 宇。

【瓊樓金闕】 猶瓊樓玉宇。

【瓏瓏兀兀】 象聲詞。

【無妄之災】 指意外的災禍。

【無妄之災】 《易·無妄》:“六三,無妄之災;蛳抵,行人之得,邑 人之災!敝^行人得牛,而邑人受誣遭災。后稱平白無故受害為“無妄之災”。

【無往不復】 謂未有往而不返的。謂事物的運動是循環(huán)反復的。

【既來之,則安之】 《論語·季氏》:“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 來之。既來之,則安之!北局刚袕七h人,并加以安撫。后指已經來了,就應該安下心來。

【既往不咎】 對過去的過錯不再責難追究。

【木人石心】 形容沒有感情,不為外物所動。

【木已成舟】 比喻事情已成定局,無法改變。

【木公金母】 即仙人東王公和西王母。后用于祝壽,比喻慶壽之主人夫婦。

【木心石腹】 猶木人石心。

【木本水源】 樹的根和水的源頭。語本《左傳·昭公九年》:“我在伯父, 猶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謀主也!焙笠浴澳颈舅础北扔魇挛锏母。多指血統(tǒng)關系。

【木石心腸】 形容人心腸硬,不為情感所動。

【木乾鳥棲】 謂鳥棲樹上,至樹干枯也不離去。喻行事堅定不移。

【木梗之患】 喻客死他鄉(xiāng),不得復歸故里。

【木落歸本】 猶言葉落歸根。

【木雕泥塑】 用木頭雕刻或泥土塑造的偶像。形容人神情呆滯或舉動呆板。 亦比喻木然不動的人。

【未卜先知】 舊時迷信,以占卜能預知吉兇。未卜先知,形容有先見之明。

【未艾方興】 方興未艾。謂正在蓬勃向前發(fā)展。

【未可同日而語】 謂兩者相差很大,不能相提并論。

【未可厚非】 不可過分指責、非難。表示雖有缺點,但宜原諒。

【未老先衰】 不到年老就已衰弱;年紀不大而精神衰頹。

【未成一簣】 猶功虧一簣。比喻功敗垂成。

【未形之患】 尚未顯露的禍患。

【未足輕重】 謂無關緊要,不值得重視。

【未雨綢繆】 語本《詩·豳風·鴟鸮》:“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 牖戶。”原謂趁天還沒下雨,就把窩巢纏捆牢固。后以“未雨綢繆”喻事先做好預防、準備工作。

【未明求衣】 天沒有亮就穿衣起床。形容勤于政事。

【未知萬一】 萬分之一都不知道。形容學識膚淺。

【未定之天】 還未決定的時候。

【未風先雨】 比喻未見事實先下結論。

【未能免俗】 未能免于俗例或常情。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 “阮仲容步兵居道南,諸阮居道北;北阮皆富,南阮貧。七月七日,北阮盛曬衣,皆紗羅錦綺。仲容以竿掛大布犢鼻裈于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復爾耳。’”。

【未竟之志】 沒有完成的志向。

【未達一間】 謂未能通達,只差一點。

【未焚徙薪】 在火患之前就先將柴薪搬開。比喻防患于未然。

【未為不可】 不是不可以。委婉地肯定。

【末大不掉】 猶尾大不掉。比喻部屬勢力強大,難以駕馭。

【末大必折】 謂樹木枝端粗大,必折其干。喻下屬權重,危及上級。

【末如之何】 猶言無法對付,莫可奈何。

【末路窮途】 無路可走。比喻處境極端困難。

【末節(jié)細行】 謂無關大體的細小行為。

【末學膚受】 謂學問不求根本,淺嘗輒止,僅得皮毛。

【本支百世】 謂子孫昌盛,百代不衰。

【本末倒置】 比喻顛倒了事物的主次輕重。

【本同末異】 ①開頭或本源相同而末后或結果不同。②根本上相同,末節(jié)上 不同。

【本同末離】 本旨相同而途徑不同。

【本枝百世】 見“本支百世”。

【本來面目】 ①佛教語。指人本有的心性。②原來的樣子。

【本固邦寧】 謂人民安居樂業(yè)則國家太平。

【本鄉(xiāng)本土】 ①本地。②家鄉(xiāng)。

【札手舞腳】 猶言動手動腳。形容不規(guī)矩、不穩(wěn)重。

【朽木不可雕】 亦作“朽木難彫”。亦作“朽木不雕”。腐爛的木頭無法雕 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勢敗壞而不可救藥。

【朽木不雕】 見“朽木不可雕”。

【朽木生花】 謂由枯轉榮,喻事物得以新生。

【朽木死灰】 比喻無生機。

【朽木糞土】 語出《論語·公冶長》:“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 糞土之墻不可杇也,於予與何誅!焙笠浴靶嗄炯S土”、“朽木糞墻”比喻不堪造就的人或不可救治的事。

【朽木糞墻】 見“朽木糞土”。

【朽木難彫】 見“朽木不可雕”。

【朽戈鈍甲】 喻裝備極劣的軍隊。

【朽竹篙舟】 爛竹竿作篙推舟。比喻做事的工具或條件不佳,難能成就。

【朽骨重肉】 比喻已經腐朽的東西得到了新生。

【朽株枯木】 同“枯木朽株”。

【朽條腐索】 朽腐的繩索。

【朽棘不彫】 同“朽木不可雕”。

【樸斫之材】 加工治理而尚未成器之材。

【硃干玉戚】 紅色的盾與玉飾的斧。古代武舞所用。

【硃衣點頭】 《天中記》卷三八引宋趙令畤《侯鯖錄》:“歐陽修知貢舉日, 每遇考試卷,坐後嘗覺一硃衣人時復點頭,然後其文入格……始疑侍吏,及回顧之,一無所見。因語其事於同列,為之三嘆。嘗有句云‘唯原硃衣一點頭。’”后因稱科舉中選為“硃衣點頭”

【硃脣玉面】 指美女。

【硃脣粉面】 形容女子貌美。亦指美女。

【硃脣皓齒】 紅脣白齒,形容女子貌美。亦指美女。

【硃弦三嘆】 《禮記·樂記》:“《清廟》之瑟,硃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嘆, 有遺音者矣!焙笠蛞浴俺p弦三嘆”指稱音樂的美妙。

【硃甍碧瓦】 紅色屋脊,青綠色的琉璃瓦。借指華麗的建筑。

【硃樓碧瓦】 指華麗的樓房。

【硃樓綺戶】 富麗華美的樓閣。

【硃輪華轂】 紅漆車輪,彩繪車轂。古代顯貴者乘的車子。

【硃顏翠發(fā)】 同“硃顏綠發(fā)”。

【硃顏綠發(fā)】 指青春年少。

【硃轓皁蓋】 紅色的車障,黑色的車蓋。古代高官所乘的車子。亦借指高官。

【杜口吞聲】 閉口不敢作聲。形容極度害怕。

【杜口結舌】 猶言杜口吞聲。

【杜口絕言】 猶言杜口無言。

【杜口無言】 閉住嘴巴,不出一言。

【杜口裹足】 閉口不言,停足不前。形容十分害怕。

【杜耳惡聞】 塞住耳朵不愿聽。

【杜門不出】 關閉門戶,不外出與人交往接觸。

【杜門自守】 謂居家守其本分。

【杜門自絕】 關閉大門,將自己與外界隔絕。

【杜門卻掃】 關閉大門,不再打掃庭院路徑。意謂屏居謝客,清靜自適。

【杜門面壁】 謂閉門修養(yǎng)。

【杜門屏跡】 見“杜門晦跡”。

【杜門絕跡】 謂隱居不出。

【杜門絕客】 同“杜門謝客”。

【杜門謝客】 謂閉門不與外界交往。

【杜隙防微】 同“杜漸防萌”。

【杜弊清源】 杜絕弊端,廓清來源。

【杜漸防萌】 杜絕亂源的開端,防備禍患的萌芽。把隱患消除在開端與萌芽 狀態(tài)中。即防患于未然。

【杜漸防微】 同“杜漸防萌”。

【杜漸除微】 同“杜漸防萌”。

【杜斷房謀】 《新唐書·杜如晦傳》:“每議事帝所,玄齡必曰:‘非如晦 莫籌之!叭缁拗,卒用玄齡策也。蓋如晦長於斷,而玄齡善謀,兩人深相知,故能同心濟謀,以佐佑帝。”后因以謂多謀善斷曰“杜斷房謀”。

【材士練兵】 猶言勇士精兵。

【材大難用】 《莊子·逍遙游》:“惠子謂莊子曰:‘吾有大樹,人謂之樗。 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guī)矩,立之涂,匠者不顧。今子之言,大而無用,眾所同去也。’莊子曰:‘子獨不見貍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東西跳梁,不避高下;中於機辟,死於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為大矣,而不能執(zhí)鼠。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xiāng),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本謂高才難用于小事。后多謂懷才不遇。

【材朽行穢】 謂無才無德。有時用為謙詞。

【材茂行絜】 才智豐茂,行為廉潔。

【材高知深】 才智高超,識見深廣。

【材雄德茂】 謂才德杰出。

【材疏志大】 謂志向雖大而才能不足。有時用為謙詞。

【材輕德薄】 才德疏淺。有時用為謙詞。

【材劇志大】 才智多,志向大。

【材薄質衰】 謂才情資質薄弱。有時用為謙詞。

【材優(yōu)幹濟】 謂才能優(yōu)異,有干練的辦事能力。

【村夫俗子】 粗俗人。

【村生泊長】 謂生長于村野。泊,水泊。

【村哥里婦】 謂平民百姓。里,里巷。

【村歌社鼓】 民間的歌謠、鼓樂。

【村歌社舞】 指民間歌舞。

【村學究語】 謂迂腐淺陋的言辭。

【村簫社鼓】 指民間鼓樂。

【杖履相從】 謂追隨左右。

【杖履縱橫】 形容游人來往不絕。

【杏花春雨】 初春杏花遍地、細雨潤澤的景象。

【杏腮桃臉】 見“杏臉桃腮”。

【杏臉桃腮】 亦作“杏腮桃臉”。形容女子白而紅潤的容顏。

【束上起下】 猶承上啟下。多用于詩文評語。

【束之高屋】 同“束之高閣”。

【束之高閣】 把東西捆起來放在高高的閣樓上面。謂棄置不用。

【束戈卷甲】 捆起兵器甲胄。謂繳械投降。

【束手自斃】 謂捆住雙手,自取滅亡。

【束手束足】 見“束手束腳”。

【束手束腳】 捆住手腳。形容膽子小,顧慮多。

【束手坐視】 拱著手,坐著看。比喻對應當管的事無能為力或不管不問。

【束手待死】 同“束手待斃”。

【束手待斃】 捆住手等死。比喻遇到危難時不積極想辦法解決,卻坐等敗亡。

【束手旁觀】 猶袖手旁觀。比喻置身事外,不加過問。

【束手無計】 同“束手無策”。

【束手無措】 同“束手無策”。

【束手無術】 同“束手無策”。

【束手無策】 謂捆住雙手,無計可施。形容遇到問題沒有解決的辦法。

【束手就困】 謂無法擺脫困境。

【束手就禽】 見“束手就擒”。

【束手就擒】 謂捆起手來由人捉拿。形容無力反抗,甘被俘獲。

【束手就殪】 同“束手待斃”。

【束手就斃】 同“束手待斃”。

【束手縛腳】 見“束手束腳”。

【束手聽命】 拱手聽從命令。

【束在高閣】 同“束之高閣”。

【束杖理民】 謂治理百姓不濫用刑罰。形容為官寬仁愛民。束杖,收起刑具。

【束貝含犀】 謂牙齒如緊密排列的貝殼和瓠犀。形容牙齒整齊潔白。

【束兵秣馬】 猶厲兵秣馬。

【束身自好】 ①猶束身自修。②指只顧自己,不管天下大事。

【束身自修】 謂約束自己,不與壞人壞事同流合污。

【束身自愛】 猶言束身自修。

【束肩斂息】 縮肩屏息。形容恭順的樣子。

【束修自好】 猶言束身自修。

【束馬縣車】 見“束馬懸車”。

【束馬懸車】 亦作“束馬縣車”。包裹馬足,掛牢車子,以防滑跌傾覆。形 容路險難行。

【束教管聞】 謂學識淺陋,見聞不廣。

【束帶結發(fā)】 束系衣帶,挽起發(fā)髻。謂出仕。

【束蒲為脯】 將捆束的蒲柳說成肉脯。謂有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束椽為柱】 捆扎椽子當柱子用。比喻小材大用。

【束置高閣】 同“束之高閣”。

【束裝盜金】 《漢書·直不疑傳》:“其同舍有告歸,誤持其同舍郎金去。 已而同舍郎覺,亡意不疑,不疑謝有之,買金償。後告歸者至而歸金,亡金郎大慚,以此稱為長者!焙笠蛞浴笆b盜金”謂無端見疑。

【束廣就狹】 謂把豐富的內容概括為極少的文字。

【束發(fā)封帛】 《新唐書·列女傳·賈直言妻董》:“直言坐事。貶嶺南,以 妻少,乃訣曰:‘生死不可期,吾去,可亟嫁,無須也!淮,引繩束發(fā),封以帛,使直言署,曰:‘非君手不解!毖再H二十年乃還,署帛宛然。乃湯沐,發(fā)墮無馀!焙笠浴笆l(fā)封帛”指婦女忠貞不渝。

【束缊請火】 用亂麻搓成引火物,持之向鄰家討火點燃!稘h書·蒯通傳》: “臣之里婦,與里之諸母相善也。里婦夜亡肉,姑以為盜,怒而逐之。婦晨去,過所善諸母,語以事而謝之。里母曰:‘女安行,我今令而家追女矣!词堈埢痨锻鋈饧,曰:‘昨暮夜,犬得肉,爭斗相殺,請火治之。’亡肉家遽追呼其婦!薄俄n詩外傳》卷七亦有此說,“缊”作“蘊”。后用為求助于人之典。唐李德!斗e薪賦》:“時束缊以請火,訪蓬茨於善鄰!崩垼槐咀鳌疤N”。亦省作“束缊”、“束蘊”。唐駱賓王《上瑕丘韋明府君啟》:“是以臨邛遣婦,寄束缊於齊鄰;邯鄲下客,效處囊於趙相!彼瘟皱汀逗统曛芩仑罚骸伴T橫野水席凝塵,束缊誰能問乞鄰?”亦用為不出兒媳之典。

【束缊還婦】 同“束缊請火”。

【束缊舉火】 同“束缊請火”。

【束蘊乞火】 同“束缊請火”。

【束蘊請火】 見“束缊請火”。

【杞人之憂】 同“杞人憂天”。

【杞人憂天】 《列子·天瑞》:“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 食者!焙笥靡员扔鞑槐匾膽n慮。

【杞天之慮】 同“杞人憂天”。亦省作“杞慮”。

【杞宋無徵】 《論語·八佾》:“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 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后稱事情缺乏證據(jù)為“杞宋無徵”。

【杞梓之林】 比喻眾多的人材。

【杞國之憂】 同“杞人憂天”。

【杞國憂天】 同“杞人憂天”。

【李下瓜田】 《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七·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 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后因以“李下瓜田”指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李代桃僵】 亦作“李代桃殭”!稑犯娂は嗪透柁o三·雞鳴》:“ 桃在露井上,李樹在桃旁,蟲來齧桃根,李樹代桃殭。樹木身相代,兄弟還相忘!”謂以桃李能共患難,喻弟兄應能同甘苦。清黃遵憲《感事》詩:“芝焚蕙嘆嗟僚友,李代桃僵泣弟兄!焙筠D為以此代彼或代人受過。

【李郭仙舟】 《後漢書·郭太傳》載,李膺與郭泰同舟而濟,從賓望之,以 為神仙,故稱“李郭仙舟”。后常用為友人相親之典。

【李郭同舟】 《後漢書·郭太傳》:“郭太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家世貧 賤……乃游於洛陽。始見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於是名震京師。後歸鄉(xiāng)里,衣冠諸儒送至河上,車數(shù)千兩。林宗唯與李膺同舟而濟,眾賓望之,以為神仙焉!焙笠蛞浴袄罟邸、“李郭同船”比喻知已相處,不分貴賤,親密無間。

【李郭同船】 見“李郭同舟”。

【李廣不侯】 見“李廣未封”。

【李廣未封】 漢名將李廣部下因軍功而封侯的人很多,而李廣本人抗擊匈奴, 戰(zhàn)功顯赫,卻不見封侯。后因以“李廣未封”、“李廣不侯”、“李廣難封”慨嘆功高不爵,命運乖舛。

【李廣難封】 見“李廣未封”。

【枉口拔舌】 肆意胡言,造謠生事。

【枉口誑舌】 見“枉口拔舌”。

【枉口嚼舌】 見“枉口拔舌”。

【枉己正人】 謂己身不正,卻要去糾正他人。

【枉尺直尋】 《孟子·滕文公下》:“枉尺而直尋,宜若可為也!背p熹集 注:“枉,屈也;直,伸也。八尺曰尋,所屈者小,所伸者大也!焙笠蛞浴巴鞒咧睂ぁ北扔餍∮兴鶕p,而大有所獲。

【枉用心機】 同“枉費心機”。

【枉曲直湊】 謂在彎曲的路上卻筆直地往前走。形容人笨拙死板而不知變通。

【枉直同貫】 謂曲直不分。

【枉直隨形】 謂影子的曲直隨形而定。

【枉物難消】 謂不義之財難于消受,反而招災惹禍。

【枉突徙薪】 據(jù)漢劉向《說苑·權謀》,有人見鄰人煙囪直立且旁有積薪, 勸其改為彎曲煙囪并移走積薪;鄰人不從,后果失火。后以“枉突徙薪”喻防患于未然。

【枉道事人】 本謂違背正道侍奉人。后形容不擇手段地討好人。

【枉費工夫】 白白地耗費時間與精力。形容徒勞無益。

【枉費心力】 猶言枉費心機。

【枉費心思】 同“枉費心機”。

【枉費心計】 同“枉費心機”。

【枉費心機】 白白地浪費心思。形容徒勞無益。

【枉費脣舌】 白費言辭,不起作用。

【枉墨矯繩】 比喻違背準繩、準則。

【枉矯過激】 猶言矯枉過正。

【枉轡學步】 比喻錯誤地模仿別人。

【林下風度】 同“林下風氣”。

【林下風致】 同“林下風氣”。

【林下風氣】 稱頌婦女閑雅飄逸的風采。

【林下風范】 同“林下風氣”。

【林下風韻】 同“林下風氣”。

【林下高風】 同“林下風氣”。

【林下清風】 同“林下風氣”。

【林林總總】 繁多貌。語出唐柳宗元《貞符》:“惟人之初,總總而生,林 林而群!

【林棲谷隱】 謂在山林隱居。亦指隱居的人。

【林寒澗肅】 指秋冬間林木凋零、澗水枯落的景象。

【林籟泉韻】 風吹林木和泉石相激而產生的悅耳聲音。泛指天籟。

【枝大於本】 樹枝比樹干大。比喻臣下勢力超過皇上。

【枝分葉散】 同“枝布葉分”。

【枝分縷解】 謂詳盡而有條不紊地辨別分析。

【枝末生根】 樹木的枝梢上生根。喻不合事理,不可能。

【枝布葉分】 比喻后裔支派分布甚廣。

【枝外生枝】 喻派生、繁衍而出者。猶言節(jié)外生枝。

【枝別條異】 喻頭緒紛亂。

【枝附葉連】 見“枝附葉著”。

【枝附葉著】 比喻上下關系緊密。

【枝附葉從】 枝葉附從于樹干。比喻依附的部屬。

【枝附影從】 枝條附著樹干,影子隨從形體。比喻追隨模仿。

【枝流葉布】 同“枝布葉分”。

【枝葉扶疏】 亦作“枝葉扶蘇”。①形容枝葉繁茂四布,高下疏密有致。② 比喻分析事理詳明縝密。③比喻興旺發(fā)展。

【枝葉扶蘇】 見“枝葉扶疏”。

【枝葉相持】 比喻相互扶助。

【枝詞蔓語】 謂繁冗蕪雜的言辭。

【枝詞蔓說】 謂繁冗蕪雜的言論。

【枝幹相持】 猶枝葉相持。

【枝節(jié)橫生】 比喻在處理問題過程中意外地發(fā)生岔子。

【枝源派本】 猶言尋根究源。

【枝對葉比】 枝葉相對并列。比喻駢體文對偶句式。

【杯弓市虎】 謂捕風捉影,疑慮重重,自相驚擾。

【杯弓蛇影】 漢應劭《風俗通·怪神·世間多有見怪驚怖以自傷者》載:杜 宣夏至日赴飲,見酒杯中似有蛇,然不敢不飲。酒后胸腹痛切,多方醫(yī)治不愈。后得知壁上赤弩照于杯中,影如蛇,病即愈。《晉書·樂廣傳》等亦有類似記述。后因以“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驚擾。

【杯弓蛇影】 漢應劭《風俗通·怪神·世間多有見怪驚怖以自傷者》:“予 之祖父郴為汲令,以夏至日請見主簿杜宣,賜酒。時北壁上有懸赤弩,照於杯中,其形如蛇。宣畏惡之,然不敢不飲,其日便得腹腹痛切,妨損飲食,大用羸露,攻治萬端,不為愈。後郴因事過至宣家闚視,問其變故,云畏此蛇,蛇入腹中。郴還聽事,思惟良久,顧見懸弩,必是也。則使門下史將鈴下侍徐扶輦載宣於故處設酒,杯中故復有蛇,因謂宣:‘此壁上弩影耳,非有他怪!馑旖猓跻膽墒邱健!焙笏煲浴氨哂啊庇饕缮褚晒,自相驚擾。

【杯中蛇影】 同“杯弓蛇影”。

【杯水之敬】 猶言杯水之謝。

【杯水之謝】 比喻微薄的酬謝。

【杯水車薪】 《孟子·告子上》:“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 也。”后因以“杯水車薪”比喻力量微小,無濟于事。

【杯水粒粟】 一杯水,一粒粟。謂極少量的飲食。

【杯水輿薪】 見“杯水車薪”。

【杯茗之敬】 請人飲宴的謙辭。

【杯酒戈矛】 比喻在宴會上引起的仇恨或爭斗。亦以喻相互傾軋。

【杯蛇幻影】 同“杯弓蛇影”。

【杯蛇鬼車】 指因疑慮、驚懼導致幻覺中產生的怪物。杯蛇,“杯弓蛇影” 之;鬼車,傳說中的九頭鳥。

【杯觥交錯】 形容酒宴中相互頻頻舉杯暢飲的熱烈氣氛。

【杯影蛇弓】 同“杯弓蛇影”。

【杯盤狼藉】 亦作“杯盤狼籍”。杯盤等放得亂七八糟。形容宴飲已畢或將 畢時的情景。

【杯盤狼籍】 見“杯盤狼藉”。

【杯羹之讓】 《史記·項羽本紀》載,楚漢相爭,漢軍斷絕楚軍糧草,項羽 把劉邦的父親放在高高的肉案上,對劉邦說:“今不急下,吾烹太公!眲钫f:“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桮羹。”后因以“杯羹之讓”謂受人挾持,惹人譏誚。

【杳不可聞】 再也聽不到。形容聲音斷絕。

【杳如黃鶴】 《藝文類聚》卷六三引《述異傳》:“捍荀瑰呴憩江夏鵠鶴樓 上,望西南有物,飄然降自云漢,俄頃已至,乃駕鶴之賓也。鶴止戶側,仙者就席,羽衣虹裳,賓主歡對。辭去,跨鶴騰空,眇然煙滅!碧拼揞棥饵S鶴樓》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馀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即用此事。后因以“杳如黃鶴”比喻毫無蹤影。

【杳無人跡】 見“杳無人跡”。

【杳無人跡】 亦作“杳無人跡”。沒有人的蹤跡。

【杳無人煙】 謂僻遠無人居住。形容荒涼,偏僻。

【杳無信息】 同“杳無音信”。

【杳無音信】 亦作“杳無音訊”。謂一直得不到一點消息。

【杳無音耗】 猶言杳無音信。

【杳無音訊】 見“杳無音信”。

【杳無消息】 同“杳無音信”。

【杳無影響】 沒有蹤影,沒有音信。

【杳無蹤跡】 見“杳無蹤跡”。

【杳無蹤跡】 亦作“杳無蹤跡”。亦作“杳無蹤跡”。一點蹤跡都沒有。謂 不知去向。

【杳無蹤跡】 見“杳無蹤跡”。

【杳無蹤跡】 亦作“杳無蹤跡”。亦作“杳無蹤跡”。一點蹤跡都沒有。謂 不知去向。

【杳無蹤影】 同“杳無蹤跡”。

【果不其然】 謂果然不出所料。

【果刑信賞】 謂賞罰嚴明。

【果行育德】 以果斷的行動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

【果熟蒂落】 謂果實成熟,果蒂自然脫落。亦以比喻時機一旦成熟,事情自 然成功。

【東山之志】 指隱居的念頭。

【東山再起】 《晉書·謝安傳》載:安少有重名,“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 郎,并以疾辭!彪[居會稽東山,年逾四十復出為桓溫司馬,累遷中書令、司徒等要職,晉室賴以轉危為安。后以“東山再起”指退隱復仕或失勢后重新得勢。

【東山高臥】 謂安然隱居。

【東山復起】 同“東山再起”。

【東支西吾】 謂說話辦事含糊敷衍。

【東方千騎】 ①《玉臺新詠·古樂府〈日出東南隅行〉》:“東方千馀騎, 夫壻居上頭!北緸樵娭信魅斯_敷夸其夫婿顯貴出眾之詞,后因以“東方千騎”、“東方騎”指代新婿。②泛指身分煊赫者。

【東方不亮西方亮】 比喻這里行不通,別的地方尚有回旋余地。

【東央西告】 謂到處懇求。

【東央西浼】 謂到處懇求請托。

【東市朝衣】 漢景帝時,御史大夫晁錯被讒,“衣朝衣斬東市。”事見《史 記·吳王濞列傳》、《漢書·晁錯傳》。后因以“東市朝衣”為朝臣被殺之典。

【東西易面】 謂東西方向顛倒。漢賈誼《新書·審微》:“事之適亂,如地 形之惑人也,機漸而往,俄而東西易面,人不自知也。故墨子見衢路而哭之,悲一跬而繆千里也!焙笠杂魇欠穷嵉梗暵犗齺y。

【東西南北】 ①四方。泛指到處,處處。②指普天下。③謂飄流在外,居處 無定。④指分散四方。⑤指方向。

【東西南北人】 《禮記·檀弓上》:“孔子既得合葬於防,曰:‘吾聞之, 古也墓而不墳。今丘也,東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識也。’於是封之,崇四尺!编嵭ⅲ骸皷|西南北,言居無常處也。”后因以“東西南北人”謂居處無定之人。

【東西南北客】 見“東西南北人”。

【東西南朔】 見“東西南北”。

【東向而望,不見西墻】 《呂氏春秋·去尤》:“東面望者,不見西墻;南 鄉(xiāng)視者,不睹北方:意有所在也!焙笠蛞浴皷|向而望,不見西墻”比喻主觀片面,顧此失彼。

【東扶西倒】 形容力不能支,扶不起來。

【東扯西拉】 形容說話離題,沒有中心。

【東扯西拽】 ①謂事情互相糾纏。②猶言拆東補西。

【東走西撞】 同“東奔西撞”。

【東走西顧】 謂邊跑邊回顧。表示念舊。

【東抄西襲】 胡亂抄襲別人的文章。

【東投西竄】 同“東奔西走”。

【東完西缺】 謂短缺,不完備。

【東抹西涂】 見“東涂西抹”。

【東拉西扯】 ①東湊一言,西湊一語。形容說話或寫文章雜亂無章。②謂從 各處拾取得來。

【東奔西向】 謂各奔東西,互不相關。

【東奔西走】 謂到處奔波。

【東奔西逃】 同“東逃西竄”。

【東奔西跑】 同“東奔西走”。

【東奔西撞】 形容無固定目標,到處亂闖。

【東奔西竄】 同“東逃西竄”。

【東來西去】 謂行人來來往往。

【東征西怨】 語本《書·仲虺之誥》:“惟王不邇聲色,不殖貨利,德懋懋 官,功懋懋賞……東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北局^商湯向一方征伐,則另一方人民埋怨他不先來解救自己。后因以“東征西怨”謂帝王興仁義之師為民除害,深受百姓擁戴。

【東征西討】 謂四處征伐。

【東兔西烏】 謂月亮東升,太陽西落,表示時光不斷流逝。古代神話中說太 陽中有三足金烏,月亮中有玉兔,因以烏、兔代指日月。

【東門逐兔】 見“東門黃犬”。

【東門黃犬】 秦二世二年七月,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誣陷,論腰斬咸陽市。臨 刑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事見《史記·李斯列傳》。后以“東門黃犬”作為官遭禍,抽身悔遲之典。

【東床之選】 謂佳婿的人選。

【東床坦腹】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郄太傅在京口,遣門生 與王丞相書,求女壻。丞相語郄信:‘君往東廂,任意選之。’門生歸白郄曰:‘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壻,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東床上坦腹臥,如不聞。’郄公云:‘正此好!’訪之,乃是逸少,因嫁女與焉。”按,《晉書·王羲之傳》述此事,作“惟一人在東床坦腹食”。后因以“東床坦腹”代指女婿。

【東床佳婿】 同“東床嬌婿”。

【東床姣婿】 同“東床嬌婿”。

【東床嬌客】 同“東床嬌婿”。

【東床嬌婿】 對女婿的美稱。

【東床擇對】 謂擇婿。

【東拼西湊】 ①同“東挪西湊”。②謂從多方把零星事物拼湊在一起。

【東挪西借】 同“東挪西湊”。

【東挪西湊】 謂各處挪借,湊集款項。

【東挪西撮】 同“東挪西湊”。

【東南之秀】 謂東南地方的杰出人才。

【東南之美】 謂東南人物中之佼佼者。

【東南之寶】 謂東南地區(qū)的杰出人才。

【東南竹箭】 《爾雅·釋地》:“東南之美者,有會稽之竹箭焉!焙笠蛞 “東南竹箭”比喻優(yōu)秀人才。

【東歪西倒】 形容身不由己,傾斜不穩(wěn)。

【東砍西斫】 謂四面激戰(zhàn)。

【東逃西竄】 四處逃亡;四處逃避。

【東食西宿】 《藝文類聚》卷四十引漢應劭《風俗通》:“齊人有女,二人 求之。東家子丑而富,西家子好而貧。父母疑不能決,問其女,定所欲適……女云:‘欲東家食,西家宿!焙笠蛞浴皷|食西宿”比喻貪得之人唯利是圖。

【東風人面】 謂一年一度的春風依舊,而當年邂逅含情之人卻不得重見。有 唐崔護《題都城南莊》詩典。

【東風入律】 謂春風和暢,律呂調協(xié)。常用以稱頌盛世。

【東風吹馬耳】 見“東風射馬耳”。

【東風射馬耳】 東風吹過馬耳邊。比喻充耳不聞,無動于衷。

【東風過耳】 見“東風射馬耳”。

【東怨西怒】 謂任意指責別人。

【東施效顰】 《莊子·天運》:“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見而 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絜妻子而去之走!背尚⑹瑁骸拔魇,越之美女也,貌極妍麗。既病心痛,嚬眉苦之。而端正之人,體多宜便,因其嚬蹙,更益其美。是以閭里見之,彌加愛重。鄰里丑人見而學之,不病強嚬,倍增其丑!焙笠蛞浴皷|施效顰”嘲諷不顧本身條件而一味模仿,以致效果很壞的人。亦為模仿別人的謙語。顰,同“矉”,蹙眉。

【東差西誤】 謂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差池、錯誤。形容辦事不得力。

【東穿西撞】 同“東奔西撞”。

【東挨西撞】 同“東奔西撞”。

【東倒西歪】 ①形容身不由己,傾斜不穩(wěn)。②有的倒,有的歪。形容建筑物 等破舊不牢固。

【東討西伐】 同“東征西討”。

【東討西征】 同“東征西討”。

【東郭先生】 小說《中山狼傳》中的人物。其因救助被人追逐的中山狼,反 而幾乎被狼所害。后常用以比喻不分善惡,濫施仁慈的人。參閱明馬中錫《中山狼傳》。

【東海逝波】 東逝大海的波濤。比喻大勢已去,無法挽回。

【東海揚塵】 晉葛洪《神仙傳·麻姑》:“麻姑自說云:‘接侍以來,已見 東海三為桑田。向到蓬萊,水又淺於往者會時略半也,豈將復還為陵陸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復揚塵也!焙笠蛞浴皷|海揚塵”喻世事巨變。

【東海撈針】 猶言大海撈針。形容極難達到目的。

【東海鯨波】 東海上的洶涌波濤。比喻來自東方的侵略。

【東流西落】 見“東播西流”。

【東家西舍】 猶言左鄰右舍。

【東家效顰】 見“東施效顰”。

【東閃西挪】 形容有所畏懼,躲躲閃閃。

【東捱西問】 謂四處探問、打聽。

【東掩西遮】 謂左右遮掩,隱瞞真相。

【東偷西摸】 謂暗中干不正當?shù)氖隆?

【東徙西遷】 同“東遷西徙”。

【東猜西揣】 謂多方猜測。

【東猜西疑】 謂胡亂猜疑。

【東望西觀】 同“東張西望”。

【東張西望】 向四處張望。

【東張西張】 同“東張西望”。

【東張西覷】 同“東張西望”。

【東揚西蕩】 謂飄泊無定。

【東搜西羅】 到處尋找搜集。

【東脧西望】 同“東張西望”。

【東跑西顛】 同“東奔西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版權所有 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化研究中心 Copyright© 2000
web@guoxue.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龙| 台江县| 闻喜县| 壶关县| 拉萨市| 乌拉特前旗| 观塘区| 石渠县| 宁远县| 寿光市| 九龙城区| 仁怀市| 深泽县| 罗山县| 习水县| 呼和浩特市| 敦化市| 怀化市| 涟水县| 江北区| 楚雄市| 忻州市| 南郑县| 边坝县| 雷波县| 饶河县| 清河县| 甘泉县| 利川市| 明光市| 手机| 乌拉特前旗| 鸡泽县| 景德镇市| 乌鲁木齐县| 牟定县| 布拖县| 宕昌县| 乌鲁木齐县| 神木县| 田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