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成語大全(上)之12 —— 計 11,522

 

 

 

 


相關網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囊括四! 統一全國;包羅天下。

【囊里盛錐】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原君曰:‘夫賢士之處世也, 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毛遂曰:‘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使遂早得處囊中,乃穎脫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焙笠浴澳依锸㈠F”謂讓有才能的人得到機會表現自己。

【囊漏貯中】 亦作“囊漏儲中”。謂糧食從小器漏入大器,其實并未漏掉。 常以喻實際利益并未外流。貯,盛米器,大于囊。

【囊漏儲中】 見“囊漏貯中”。

【囊錐露穎】 比喻顯露才華。

【咬血為盟】 謂咬臂出血,發誓定盟,以示堅決。

【囚首垢面】 語本《漢書·王莽傳上》“亂首垢面”與宋蘇洵《辨奸論》“ 囚首喪面”。形容人久不梳洗,以致頭發蓬亂,臉上骯臟,好象囚犯一樣。

【囚首喪面】 頭不梳如囚犯,臉不洗如居喪。

【四大皆空】 佛教稱地、水、火、風為四大,認為所有物質都由四大構成, 而四大又從空而生,因此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空虛的。舊時以“四大皆空”表示看破紅塵。

【四山五岳】 泛指四面八方各個地區。

【四不拗六】 少數拗不過多數。

【四分五剖】 四分五裂。形容分散,不統一。

【四分五落】 形容分散零亂。

【四分五裂】 ①分裂敗亡。②形容分散,不統一。

【四方八面】 到處;各個方面。

【四平八穩】 ①形容位置非常平穩;地位非常穩定。②指人老成持重、言行 穩當。③指說話毫無鋒芒,含貶義。

【四百四病】 謂四肢百體的四時病痛。泛指各種疾病。

【四至八道】 舊時標志土地界域的用語。表示四面八方所到之處及通往的道 路。

【四角俱全】 比喻完美無缺。

【四肢百骸】 人體的各個部分。泛指全身。

【四肢百體】 見“四肢百骸”。

【四郊多壘】 ①四郊營壘很多。本指頻繁地受到敵軍侵犯。②多用以形容外 敵侵迫,國家多難。

【四荒八極】 四面八方極偏遠之地。

【四面八方】 周圍各處;各個方面。

【四面出擊】 形容工作全面展開,沒有重點。

【四面受敵】 各個方面受到敵對勢力的威脅或攻擊。

【四面楚歌】 《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 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后以比喻處于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困境。

【四亭八當】 十分穩當、妥貼。

【四時八節】 四時指春、夏、秋、冬;八節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 秋、秋分、立冬、冬至。

【四時之氣】 本指一年四季的氣象,后以“備四時之氣”喻指人的氣度弘遠。

【四海一家】 四海之內,猶如一家。形容天下一統。

【四海九州】 指全中國。

【四海之內皆兄弟】 謂天下人皆同手足,親如一家。

【四海他人】 謂沒有親戚關系。

【四海昇平】 天下太平。

【四海承風】 謂政令、教化通行于天下。

【四海皆兄弟】 見“四海之內皆兄弟”。

【四海鼎沸】 形容天下大亂,局勢動蕩。

【四海為家】 ①四海之內,盡屬一家。指帝王擁有天下。引申為天下一統之 意。②志在四方,到處為家。③喻人居無定所。

【四通八達】 ①四面八方都有路相通。形容交通方便,暢達無阻。②比喻事 理融會貫通。

【四通五達】 四通八達。形容交通暢達無阻。

【四紛五落】 見“四分五落”。

【四停八當】 見“四亭八當”。

【四沖八達】 同“四沖六達”。

【四沖六達】 四通八達的要道。

【四體百骸】 見“四肢百骸”。

【因人成事】 依憑他人辦成事情。

【因小失大】 ①由于小事疏忽而誤了大事。②指因圖小利而造成大的損失。

【因公行私】 見“因公假私”。

【因公假私】 謂借公家的名義以謀取私利。

【因地制宜】 根據不同地區的具體情況,制訂適宜的措施。

【因材施教】 根據受教育者的不同情況,采用相應的內容和方法施行教育。 語本《論語·為政》“子游問孝”、“子夏問孝”硃熹集注引宋程頤曰:“子游能養而失於敬,子夏能直義而或少溫潤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與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因利乘便】 憑借有利的形勢或條件。

【因事制宜】 根據事情的不同情況,采取妥善的處理方法。

【因果報應】 佛教語。佛教依據未作不起、已作不失的理論,認為事物有起 因必有結果,作善作惡,必各有報應。

【因陋就寡】 謂滿足于簡陋茍且,不求改進。

【因陋就簡】 ①猶因陋就寡。②利用原有簡陋的條件,盡量節約辦事。

【因風吹火】 比喻順勢行事,用力不多。

【因時制宜】 根據不同時間的具體情況,制訂適宜的措施。

【因烏及屋】 因某一事物而兼及其他有關事物。

【因循守舊】 沿襲舊規,不思革新。語本《漢書·循吏傳序》:“光(霍光) 因循守職,無所改作!

【因禍得! 禍害本是壞事,但由于某種原因,反而使人得福。

【因禍為! 謂禍害既來,因處置得宜,轉而為福。

【因勢利導】 順應事物發展的趨勢而加以引導。

【因噎廢食】 《呂氏春秋·蕩兵》:“夫有以饐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 饐,同“噎”。后以“因噎廢食”比喻受過挫折以后,連該做的事情也不去做了。

【因敵取資】 從敵人處取得所需的物資。

【因敵為資】 猶因敵取資。

【因緣為市】 舞文弄法以謀取財利。

【因樹為屋】 依樹架屋。喻指隱居鄉野。

【因難見巧】 由于難度大而顯出技藝巧妙。

【回山倒! 喻力強勢大,能壓倒一切。

【回心轉意】 轉變心意,改變態度。

【回生起死】 起死回生。形容醫道高明,能把垂死的人救活。也用以形容挽 回了看來沒有希望的事物。

【回生起死】 猶言起死回生。

【回光反照】 亦作“回光返照”。①指太陽落到地平線下時由于反射作用而 使天空短時發亮,用以喻人臨死前精神的短暫興奮。②比喻事物衰亡之前,表現情況的一時好轉。③謂自我省察。

【回光反照】 見“回光返照”。

【回光返照】 見“回光反照”。

【回光返照】 亦作“回光反照”。①太陽剛落時由于反射作用而發生的天空 中短時發亮的現象。比喻人臨死之前精神忽然興奮的現象。②比喻舊事物滅亡之前暫時興旺的現象。③佛教指反省內心。

【回春妙手】 妙手回春。喻人醫術高明,能使垂危的人恢復健康。

【回黃轉綠】 草木由綠變黃,由黃變綠。謂時序變遷。亦以比喻世事的反復。

【回黃轉綠】 草木秋冬黃落,春日轉綠。謂時序變遷,亦喻世事變化。 11111

【回船轉舵】 猶見風使舵。喻說話做事隨機應變。

【回嗔作喜】 轉怒為喜。

【回腸蕩氣】 言人受感動后腸為之轉,氣為之舒,用以形容音樂、文詞等生 動感人之極。

【回頭是岸】 佛家有“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之語。意謂人只要覺悟回頭, 就可以得救。多用于勸人悔過自新,及警告惡人促其回心向善。

【困心橫慮】 見“困心衡慮”。

【困心衡慮】 亦作“困心橫慮”。謂心意困苦,憂慮滿胸。亦指費盡心思。 語出《孟子·告子下》:“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背p熹集注:“事勢窮蹙,以至困於心,橫於慮,然後能奮發而興起。”焦循正義:“蘇秦夜發書伏誦,引錐自刺其股,可謂困心橫慮矣!

【困知勉行】 克服困難以獲得知識,努力實踐以修養品德。語出《禮記·中 庸》:“或困而知之……或勉強而行之!背p熹集注:“困知勉行者,勇也!

【困獸猶斗】 被圍困的野獸仍然搏斗。比喻處于絕境仍作竭力掙扎。

【囤積居奇】 囤積大量貨物,待機牟取暴利。

【囫圇半片】 印象模糊,不完整。

【囫圇吞棗】 把棗子整個吞下。多比喻在學習上不作分析、選擇,籠統地加 以接受。

【固步自封】 故步自封。比喻墨守成規,不求進步。

【固若金湯】 《漢書·蒯通傳》:“必將嬰城固守,皆為金城湯池,不可攻 也!鳖亷煿抛ⅲ骸敖鹨杂鲌,湯喻沸熱不可近!焙笠浴肮倘艚饻敝^城池、陣地堅固異常。

【固執己見】 頑固地堅持自己的意見。

【固執成見】 見“固執己見”。

【固壁清野】 固壁,謂加固壁壘,使敵不易攻擊;清野,謂轉移人口、物資, 使敵無所獲取。這是對付優勢入侵敵人的一種策略。

【國士無雙】 謂國中獨一無二的人才。

【國耳忘家】 見“國而忘家”。

【國而忘家】 謂為國事而忘其家。

【國色天香】 唐李濬《松窗雜錄》:“上(唐文宗)頗好詩,因問脩己曰: ‘今京邑傳唱牡丹花詩,誰為首出?’脩己對曰:‘臣嘗聞公卿間多吟賞中書舍人李正封詩曰:天香夜染衣,國色朝酣酒!北局改档せㄏ闵环。后多用以形容女子之美。

【國計民生】 國家經濟和人民生活。

【國泰民安】 國家太平,人民安樂。

【國破家亡】 國家滅亡,家人離散。

【國富兵強】 國家富庶,兵力強盛。語出《戰國策·齊策四》:“齊放其大 臣孟嘗君於諸侯,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強!

【國爾忘家】 見“國而忘家”。

【圍城打援】 軍事術語。先以部分兵力包圍守城之敵,引誘別處敵人前來救 援,然后以主力部隊將援敵一舉殲之。

【圍魏救趙】 戰國時(公元前353年)魏國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國求救 于齊國。齊將田忌、孫臏率軍救趙,趁魏國都城兵力空虛,引兵直攻魏國。魏軍回救,齊軍乘其疲憊,于中途大敗魏軍,遂解趙圍。事見《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此種戰略后來常為兵家所采用,稱為“圍魏救趙”法。

【圓首方足】 指人類。

【圓頂方趾】 同“圓首方足”。

【圓顱方趾】 圓頭方足!痘茨献印ぞ裼枴罚骸肮暑^之圓也象天,足之方 也象地!焙蠹匆浴皥A顱方趾”指人。

【圓鑿方枘】 語出《楚辭·九辯》:“圜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齟齬而難入! 圓鑿,圓的卯眼;方枘,方的榫頭。圓孔不能納方榫,喻彼此不能相容或相合。

【團頭聚面】 形容非常親密地相聚在一起。

【圖作不軌】 圖謀不軌。

【圖財害命】 謀人錢財,害人性命。

【圖窮匕見】 《戰國策·燕策三》載:戰國時,燕太子丹派荊軻去刺秦王, 荊軻以燕督亢地圖卷匕首獻于秦王,展圖將盡,匕首露,軻以匕首刺秦王,不中被殺。后以“圖窮匕見”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后,真相畢露。

【圖謀不軌】 陰謀作不法之事,多指進行不利于統治者的活動。

【圜鑿方枘】 見“圓鑿方枘”。

【巾幗須眉】 猶言女中丈夫。巾幗,指女子;須眉,指男子。稱女子而有丈 夫氣概者。

【布天蓋地】 形容數量極多,散布面極廣。

【布帆無恙】 亦作“布颿無恙”。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 顧長康作殷荊州佐,請假還東。爾時例不給布颿,顧苦求之,乃得發;至破冢,遭風,大敗。作箋與殷云:‘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行人安穩,布颿無恙!焙笏煲浴安挤珶o恙”為旅途平安之典。

【布衣韋帶】 亦省作“布韋”。①貧寒之士的服飾。②借指貧寒的或沒有做 官的文士。

【布被瓦器】 寢以布被,食以瓦器。形容生活儉樸。

【布颿無恙】 見“布帆無恙”。

【市井小人】 指城市中庸俗鄙陋之人。

【市井之臣】 ①去官而居于都邑的士大夫,對君自稱“市井之臣”。②指居 于都邑而未做官的人。

【市井無賴】 指城市中游手好閑、品行不端的人。

【市民文學】 封建社會后期,適應城市居民需要而產生的一種文學。內容大 多描寫市民社會的生活和悲歡離合的故事,反映市民階層的思想和愿望。宋元明話本是其代表作品。

【希奇古怪】 奇怪而罕見。

【帝輦之下】 皇帝所在的地方。用指京都。

【帡天極地】 謂包羅萬象。

【師心自用】 謂只憑主觀,自以為是。

【師出有名】 《禮記·檀弓下》:“師必有名。”謂出兵有正當的理由。后 即以“師出有名”比喻行事有理。

【師出無名】 謂出兵而無正當理由。語本《漢書·高帝紀上》:“兵出無名, 事故不成!

【師道尊嚴】 謂為師者地位崇高。

【席不暇暖】 亦作“席不暇暖”。謂席子未及坐暖即離去。形容忙于奔走, 無時間久留。語出《淮南子·修務訓》:“孔子無黔突,墨子無暖席。”

【席不暇暖】 見“席不暇暖”。

【席地幕天】 以地為席以天為幕。指在露天席地而臥。

【席門蓬巷】 見“席門窮巷”。

【席門窮巷】 亦作“席門蓬巷”。形容所居之處窮僻簡陋。

【席履豐厚】 見“席豐履厚”。

【席薪枕塊】 舊時居喪者以薪草為席,以土塊為枕,以示哀苦之意。

【席豐履厚】 亦作“席履豐厚”。①謂生活好,福澤厚。②指闊綽。

【帶水拖泥】 ①形容泥濘難行。②比喻不順利或不干脆。

【帶月披星】 形容早起晚睡,奔波不息。

【帶金佩紫】 古時三公等皆佩帶金印紫綬。后用以指居高官顯位。

【帶減腰圍】 語本《梁書·昭明太子統傳》:“體素壯,腰帶十圍,至是減 削過半!背S靡孕稳莶〕钍輷p。

【常年累月】 長年累月。形容經過的時間很長。

【常備不懈】 經常準備著,毫不松懈。

【帷幕不修】 見“帷薄不修”。

【帷箔不修】 見“帷薄不修”。

【帷薄不修】 家門淫亂的諱語。

【帷燈匣劍】 以帷罩燈,以匣藏劍。比喻真相難明,令人猜疑。

【帷燈篋劍】 見“帷燈匣劍”。

【幃箔不修】 見“幃薄不修”。

【幃薄不修】 亦作“幃箔不修”。

【幕天席地】 ①以天為幕,以地為席。形容行為放曠。②以天為幕,以地為 席。指露天。

【幕燕釜魚】 見“幕燕鼎魚”。

【幕燕鼎魚】 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將軍魚游於沸鼎之中,燕巢於 飛幕之上,不亦惑乎?”后遂以“幕燕鼎魚”比喻處境極危,即將覆滅。

【幣重言甘】 禮物豐厚,言詞諂媚。

【幫虎吃食】 亦作“幫狗吃食”。比喻幫壞人作壞事。

【幫閑鉆懶】 見“幫閒鉆懶”。

【幫閒鉆懶】 亦作“幫閑鉆懶”。謂逢迎湊趣,耍弄乖巧。

【山上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俗語,比喻沒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當主要角 色。

【山川米聚】 謂從高處下望山川起伏,如米之聚集。語本《後漢書·馬援傳》: “捍援呴又於帝前,聚米為山谷,指畫形勢,開示眾軍所從道徑往來,分析曲折,昭然可曉。”

【山止川行】 喻堅不可摧,行不可阻。

【山中無好漢,猢猻稱霸王】 見“山上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山公倒載】 謂醉酒后躺倒在車上。形容爛醉不醒。

【山包海容】 比喻器量宏大,胸襟開闊。

【山光水色】 山水的景色。

【山行海宿】 行于山間和宿于海上。謂行旅艱險。

【山吟澤唱】 山歌民謠。

【山長水遠】 ①謂山水阻隔,道路遙遠。②謂山川壯闊。

【山長水闊】 見“山長水遠”。

【山林隱逸】 隱居山林的士人。即隱士。

【山雨欲來風滿樓】 唐許渾《咸陽城東樓》詩:“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 來風滿樓!焙笠杂髦卮笫录l生前的緊張情勢。

【山明水秀】 形容山水秀麗,風景優美。

【山肴野蔌】 亦作“山殽野湋”。野味和蔬菜。

【山河表里】 語出《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楚師背酅而舍。晉侯患之, 聽輿人之誦曰:‘原田每每,舍其舊而新是謀。’公疑焉。子犯曰:‘戰也!戰而捷,必得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無害也。’”后以“山河表里”形容形勢險要。

【山河易改,本性難移】 謂習慣成性,很難改變。

【山珍海味】 猶言山珍海錯。

【山珍海錯】 山間海中出產的珍異食品。泛指珍美豐盛的肴饌。語本南朝梁 沈約《究竟慈悲論》:“秋禽夏卵,比之如浮云;山毛海錯,事同於腐鼠。”

【山南海北】 ①指遼遠或不能確指的地方。②泛指四面八方。

【山枯石死】 極言年代久遠。

【山峙淵渟】 山立水聚。比喻端莊凝重的風度。

【山重水衤復】 謂山巒重疊,水流盤曲。

【山砠水厓】 石山和水濱。泛指荒僻的處所。

【山高水低】 喻指意外不幸之事。

【山高水長】 ①猶山川阻隔。②形容品格高潔,流傳久遠。

【山高皇帝遠】 謂王法管轄不到。

【山容海納】 形容胸懷寬廣,能象山谷和大海一樣容物。

【山陬海澨】 山隅和海邊。泛指荒遠的地方。

【山陰夜雪】 猶言山陰乘興。

【山陰乘興】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王子猷(王徽之)居山 陰,夜大雪……忽憶戴安道(戴逵),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后因以“山陰乘興”指訪友。

【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王子敬云: ‘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原指景物美而多,令人目不暇接。后用以喻事物繁多,應付不及。

【山崩川竭】 亦作“山崩水竭”。山岳崩塌,河川干枯。古代認為是重大事 變或其征兆。

【山崩水竭】 見“山崩川竭”。

【山崩地坼】 見“山崩地裂”。

【山崩地陷】 亦作“山崩地塌”。山岳崩倒,大地塌陷。

【山崩地裂】 亦作“山崩地坼”。①山岳崩塌,大地裂開。②形容聲響強烈 巨大。

【山崩地塌】 見“山崩地陷”。

【山崩海嘯】 山岳崩塌,海水奔騰咆哮。

【山崩鐘應】 南朝宋劉敬叔《異苑》卷二:“魏時,殿前大鐘無故大鳴,人 皆異之,以問張華。華曰:‘此蜀郡銅山崩,故鐘鳴應之耳。’尋蜀郡上其事,果如華言!焙笠蛞浴吧奖犁姂北扔魇挛锘ハ喔袘

【山清水秀】 形容風景優美。

【山棲谷飲】 棲息于山中,汲取谷泉而飲。指隱士生活。

【山殽野湋】 見“山肴野蔌”。

【山童石爛】 謂山無草木,石頭腐爛。喻不可能有的現象。

【山搖地動】 ①山和地都在搖動。②形容聲勢浩大。

【山盟海誓】 指山海為盟誓。形容男女愛情的堅定。

【山節藻棁】 古代天子的廟飾。山節,刻成山形的斗拱;藻棁,畫有藻文的 梁上短柱。后用以形容居處豪華奢侈,越等僭禮。

【山遙水遠】 謂道路遙遠。

【山膚水豢】 《樂府詩集·燕射歌辭三·隋元會大饗歌》:“道高物備食多 方,山膚既善水豢良。”本指山上水中出產的美味食物。后泛稱美味。

【山窮水盡】 亦作“山窮水斷”。亦作“山窮水絕”。①謂山和水到了盡頭。 ②比喻走投無路,陷入絕境。

【山窮水絕】 見“山窮水盡”。

【山窮水斷】 見“山窮水盡”。

【山積波委】 謂堆積如山高,如波濤重疊。形容數量極多。

【山餚海錯】 猶言山珍海味。

【山虧一簣】 《書·旅獒》“為山九仞,功虧一簣”的節縮。喻功敗垂成。

【岌岌可! 形容極其危險。

【岐出岐入】 謂出入無固定的處所。

【岸谷之變】 《詩·小雅·十月之交》:“高岸為谷,深谷為陵!泵珎鳎 “言易位也!编嵭{:“易位者,君子居下小人處上之謂也。”后因以“岸谷之變”比喻政治上的重大變化。

【岸然道貌】 ①謂神態嚴肅。②指嚴肅的神態。

【岳岳犖犖】 卓絕貌。

【岳岳磊磊】 卓立不群。

【岳峙淵渟】 見“岳鎮淵渟”。

【岳鎮淵渟】 岳,亦寫作“岳”。謂如山岳屹立,如淵水停滯。本用以形 容軍隊穩定,不可動搖。《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爾乃回輿駐罕,岳鎮淵渟。”李善注:“《孫子兵法》曰:‘其鎮如山,其渟如淵。’”亦作“岳峙淵渟”。后多用以形容人堅定沉著。

【峭論更議】 議論嚴正剛直。

【峨冠博帶】 高冠和闊衣帶。古代儒生或士大夫的裝束。

【峨峨洋洋】 本用以形容音樂高亢奔放。后亦用以形容歡樂之態。語本《列 子·湯問》:“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峨峨湯湯】 形容樂聲高亢奔放。

【島瘦郊寒】 指唐賈島和孟郊的詩歌風格。島郊詩作多清切凄苦,因以并舉。

【峰回路轉】 見“峰回路轉”。

【峰回路轉】 亦作“峰回路轉”。①謂山勢曲折,道路隨之迂回。②今常以 喻事情經歷曲折后,出現新的轉機。

【峻宇彫墻】 高大的屋宇和彩繪的墻壁。形容居處豪華奢侈。

【峻宇雕墻】 見“峻宇彫墻”。

【崧生岳降】 《詩·大雅·崧高》:“崧高維岳,駿極於天,維岳降神,生 甫及申!泵珎鳎骸吧酱蠖咴会;岳,四岳也……岳降神靈和氣,以生申甫之大功!鄙辏瓴;甫,甫侯,都是周宣王舅父,周朝重臣,相傳是古四岳后裔。后以“崧生岳降”稱出身高貴的大臣,或喻天賦特異者。

【崎嵚歷落】 形容性行卓異磊落。

【昆山片玉】 《晉書·郤詵傳》:“捍郤詵呴累遷雍州刺史。武帝於東堂會 送,問詵曰:‘卿自以為何如?’詵對曰:‘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北魏《張寧墓志》:“自以桂林一枝,昆山片玉!焙笠蛞浴袄ド狡瘛庇髡滟F稀有之物或贊美人才難得而可貴。

【崗頭澤底】 唐代極重視世族,崔、盧、李、鄭為甲門四姓,最為顯赫。其 中盧氏稱崗頭盧,李氏稱澤底李。因以“崗頭澤底”為豪門世族的泛稱。

【崟崎磊落】 形容性行卓異不凡。

【崇山峻嶺】 高大陡峻的山嶺。

【崇本抑末】 注重根本,輕視枝末。古代“本”多指農業,“末”多指工商 業。

【崇雅黜浮】 謂在文風上崇尚雅正,擯棄浮華。

【崇墉百雉】 形容城墻高大。

【崇論吰議】 見“崇論閎議”。

【崇論宏議】 見“崇論閎議”。

【崇論谹議】 見“崇論閎議”。

【崇論閎議】 亦作“崇論宏議”。亦作“崇論谹議”。亦作“崇論吰議”。 原謂高論博議,后指高明宏大的議論。

【嵬目鴻耳】 見“嵬眼澒耳”。

【嵬眼澒耳】 亦作“嵬目鴻耳”。猶言動人觀聽。

【嶄露頭角】 謂顯示出超群的才華。語本唐韓愈《柳子厚墓志銘》:“雖少 年,已自成人,能取進士第,嶄然見頭角焉。”

【嵚崎磊落】 亦作“嵚崎歷落”。比喻品格卓異出群。

【嵚崎歷落】 見“嵚崎磊落”。

【巍巍蕩蕩】 語出《論語·泰伯》:“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 唯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硃熹集注:“巍巍,高大之貌;蕩蕩,廣遠之稱也。”后以“巍巍蕩蕩”形容道德崇高,恩澤博大。

【巋然不動】 屹立而不動搖。

【巋然獨存】 經過變故后唯一存在的人或物。

【巖穴之士】 指隱士。古時隱士多山居,故稱。

【巖居川觀】 居于巖穴而觀賞川流。形容隱居生活悠閑自適,超然世外。

【巖居穴處】 謂隱居深山洞穴之中。語出《韓非子·詭使》:“而士有二心 私學,巖居窞處,讬伏深慮,大者非世,細者惑下。”

【巖棲穴處】 見“巖居穴處”。

【巖棲谷飲】 見“巖棲谷隱”。

【巖棲谷隱】 謂隱居山谷之中。

【行之有效】 實行起來有成效。

【行尸走肉】 ①比喻徒具形骸,庸碌無為,毫無生氣的人。②比喻精神貧乏, 徒有形體的反動分子。

【行尸走肉】 見“行尸走肉”。

【行尸走骨】 見“行尸走肉”。

【行不由徑】 ①走路不抄小道!墩撜Z·雍也》:“有澹臺滅明者,行不由 徑,非公事,未嘗至於偃之室也。”后以“行不由徑”比喻為人正直或舉止端方。②見“行不從徑”。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表示自己是個硬漢,對別人毫無隱瞞。

【行不茍合】 謂做事有主見,不隨便附和別人。

【行不副言】 謂言行不一。

【行不從徑】 走路不遵循正道。比喻做事為學走捷徑。

【行不貳過】 謂犯過的錯誤不再犯。語出《論語·雍也》:“有顏回者好學, 不遷怒,不貳過!

【行不履! 不走有危險的地方。

【行不逾方】 謂行動不逾越法度。

【行古志今】 按古道行事,為當今服務。謂時異勢遷,不可食而不化。

【行百里者半於九十】 比喻事情越是接近成功,越是困難。

【行有馀力】 謂做好正常工作以后,還有可用的精力。

【行色匆匆】 謂出行匆忙倉促。

【行色怱怱】 見“行色匆匆”。

【行奸賣俏】 謂恣淫行邪,弄姿作態。

【行住坐臥】 指一舉一動。

【行者讓路】 行走的人相互讓路。謂大家都謙遜有禮。

【行易知難】 孫中山的認識論命題,與古代流傳下來的“知易行難”學說相 對。也稱知難行易。

【行思坐想】 謂不停地思考。

【行思坐籌】 見“行思坐想”。

【行俠好義】 謂講義氣,肯舍己助人。

【行尸走肉】 見“行尸走肉”。

【行眠立盹】 形容極度疲倦無精神。

【行師動眾】 謂指揮大軍作戰。

【行針步線】 比喻設計劃策。

【行將就木】 快要進棺材。指人臨近死亡。語本《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捍重耳呴將適齊,謂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來而後嫁!瘜υ唬骸叶迥暌樱秩缡嵌,則就木焉。請待子!

【行云流水】 ①比喻詩文純任自然,毫無拘執。②比喻無足輕重。

【行遠升高】 《書·太甲》:“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邇!薄抖Y 記·中庸》:“君子之道,辟(譬)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焙笏煲浴靶羞h升高”比喻為學由淺入深,逐步提高。

【行遠自邇】 走遠路必須從近處開始,比喻做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語出 《禮記·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

【行號臥泣】 行走或躺臥時都在號呼哭泣。形容悲痛之極。

【行號巷哭】 在大路上、在里巷中號呼痛哭。形容悲痛之極。

【行險徼幸】 謂冒險行事以求利。語出《禮記·中庸》:“小人行險以徼幸。”

【行嶮僥幸】 見“行險徼幸”。

【行成於思】 品德的養成在于能思考,F解為做事成功要動腦筋。

【行同能偶】 品行相同,才能相等。

【行合趨同】 行為志趣相同。

【行若狗彘】 行為象豬狗。謂不齒人類。語本《墨子·耕柱》:“子夏之徒 問於子墨子曰:‘君子有斗乎?’子墨子曰:‘君子無斗!酉闹皆唬骸坟g猶有斗,惡有士而無斗矣?’子墨子曰:‘傷矣哉!言則稱於湯文,行則譬於狗豨,傷矣哉!’”

【行行出狀元】 謂每種職業都可出杰出人才,用以勉勵人精通業務,鞏固專 業思想。

【行間字里】 謂文章的字句中間。

【往渚還汀】 謂往返都須渡水。

【往蹇來連】 謂往來皆難;進退皆難。

【彼一時,此一時】 謂時間不同,情況也不同。

【待人接物】 與人相處。

【待月西廂】 唐元稹《鶯鶯傳》載:鶯鶯約張生月夜會于花園,題《月明三 五夜》詩一首,著紅娘送去。其詞曰:“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拂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后因以“待月西廂”謂情人私相約會。

【待兔守株】 比喻墨守成規不知變通或妄想不勞而獲,坐享其成。

【待賈而沽】 亦作“待價而沽”。等待善價出售,亦比喻懷才待用或待時而 行。語本《論語·子罕》:“子貢曰:‘有美玉於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

【待價而沽】 見“待賈而沽”。

【徊腸傷氣】 腸回轉,氣傷斷。形容內心傷感。

【徇私作弊】 見“徇私舞弊”。

【徇私舞弊】 為了私情而弄虛作假。

【後生小子】 年輕晚輩。

【後生可畏】 謂青年勢必超過前輩,令人敬畏。

【後來之秀】 見“後起之秀”。

【後來居上】 ①謂資格淺的新進反居資格老的舊臣之上。語出《史記·汲鄭 列傳》:“陛下用群臣如積薪耳,後來者居上!雹诤髞淼某^先前的。

【後起之秀】 亦作“後來之秀”。后輩中的優秀人物。

【後海先河】 語本《禮記·學記》:“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後海!北 喻做事要先本后末。

【後浪推前浪】 見“後浪催前浪”。

【後浪催前浪】 比喻新生的事物推動或替換陳舊的事物,不斷前進。

【後悔無及】 謂事后懊悔而來不及。語出《左傳·哀公六年》:“既成謀矣, 盍及其未作也,先諸?作而後悔,亦無及也!

【後進之秀】 猶言后起之秀。

【後進領袖】 晚輩中最杰出的人。

【後發制人】 謂先讓一步,視其弱點,然后制服對方。語本《荀子·議兵》: “後之發,先之至,此用兵之要術也!

【後會有期】 謂日后還會有相見之時。

【後臺老板】 戲班子的老板。后多借指背后操縱、支持的人或集團。

【後擁前呼】 后面簇擁,前面吆喝。形容出行時氣派很大。

【後繼有人】 謂后面有人繼承前人的事業。

【後顧之憂】 泛指來自后方的或家里的憂患。

【徒子徒孫】 徒弟和徒孫。一個祖師沿傳下來的弟子。亦泛指信徒、黨羽, 多含貶義。

【徒托空言】 謂只說空話而不實行。語出《史記·太史公自序》:“子曰: ‘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徒讬空言】 見“徒托空言”。

【徒有其名】 見“徒有虛名”。

【徒有虛名】 空有其名聲。謂名不符實。

【徒負虛名】 見“徒有虛名”。

【徒讬空言】 見“徒托空言”。

【徒擁虛名】 見“徒有虛名”。

【徑一周三】 古算學計算圓周率的近似比。謂圓徑與圓周之比為一比三。語 出《周髀算經》卷上“句股圓方圖”漢趙爽注:“圓徑一而周三!焙笠蛞员扔鲀烧呦啾炔罹嗌醮。

【徑行直遂】 隨心愿行事而順利達到目的。語本《禮記·檀弓下》:“有直 情而徑行者,戎狄之道也!

【徑情直行】 任憑主觀意愿徑直行事。

【徑情直遂】 隨著心愿順利達到目的。

【徙宅忘妻】 搬家忘記攜帶妻子。形容粗心、健忘。語本漢劉向《說苑·敬 慎》:“魯哀公問孔子曰:‘予聞忘之甚者,徙而忘其妻,有諸?’孔子對曰:‘此非忘之甚者也,忘之甚者忘其身!

【徙善遠罪】 趨向善良,遠離罪惡。

【徙薪曲突】 搬開灶旁柴禾,將直的煙囪改成彎的。本謂預防火災。后亦比 喻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稘h書·霍光傳》:“人為徐生上書曰:‘臣聞客有過主人者,見其灶直突,傍有積薪,客謂主人,更為曲突,遠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應。俄而家果失火,鄰里共救之,幸而得息。於是殺牛置酒,謝其鄰人,灼爛者在於上行,馀各以功次坐,而不錄言曲突者……今茂陵徐福數上書言霍氏且有變,宜防絕之。鄉使福說得行,則國亡裂土出爵之費,臣亡逆亂誅滅之敗。往事既已,而福獨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貴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發灼爛之右!笔掠忠姟痘茨献印ふf山訓》高誘注,謂乃淳于髡事。

【得寸得尺】 《戰國策·秦策三》:“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 得尺亦王之尺也!敝^或多或少皆有所得。后亦謂能得多少就得多少。

【得寸進尺】 比喻貪得無厭。

【得天獨厚】 獨具特殊優越的條件。

【得不補失】 見“得不償失”。

【得不酬失】 見“得不償失”。

【得不償失】 所得到的不足以補償所失去的。

【得不償喪】 見“得不償失”。

【得手應心】 見“得心應手”。

【得未曾有】 謂前所未有,今始得之。

【得未嘗有】 見“得未曾有”。

【得步進步】 猶言得寸進尺。

【得其所哉】 亦省作“得其所”。①謂得到合適的處所或位置。語出《孟子 ·萬章上》:“昔者有饋生魚於鄭子產,子產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則洋洋焉;攸然而逝。’子產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②形容十分得意。

【得兔忘蹄】 猶言得魚忘荃。蹄,兔罝。語出《莊子·外物》:“蹄者所以 在兔,得兔而忘蹄!

【得馬生災】 《淮南子·人間訓》:“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 入胡……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焙笠浴暗民R生災”謂因福而得禍。

【得馬失馬】 謂世事多變,得失無常。典出《淮南子·人間訓》。

【得馬折足】 見“得馬生災”。

【得過且過】 ①謂但能度日,即勿他求。元無名氏《小孫屠》戲文第四出: “孩兒,我聽得道你要出外打旋,怕家中得過且過,出去做甚的?”后謂安于現狀,敷衍度日。②指辦事馬虎。敷衍塞責。

【得魚忘荃】 比喻已達目的,即忘其憑借!败酢币嘧鳌绑堋薄

【得魚忘筌】 見“得魚忘荃”。

【得勝回朝】 ①打了勝仗后返回朝廷向皇帝報功。②泛指勝利而歸,每含貶 義。

【得道多助】 謂符合道義者則能得到多數人的幫助。語出《孟子·公孫丑下》: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得意忘形】 ①《晉書·阮籍傳》:“嗜酒能嘯,善彈琴。當其得意,忽忘 形骸。”謂因高興而物我兩忘。后以“得意忘形”形容高興得失去常態,忘乎所以。②謂取其精神而舍其形式。

【得意忘言】 ①謂既已領會其意旨,則不再需要表意之言詞。語出《莊子· 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雹谝隇楸舜四,心照不宣。

【得意忘象】 謂只取其精神而無視其形式。

【得意洋洋】 亦作“得意揚揚”。形容十分得意的樣子。語本《史記·管晏 列傳》:“意氣揚揚,甚自得也!

【得意揚揚】 見“得意洋洋”。

【得隴望蜀】 《東觀漢記·隗囂傳》:“西城若下,便可將兵,南擊蜀虜。 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每一發兵,頭鬢為白。”后遂以“得隴望蜀”喻貪心不足。

【從一而終】 ①謂一女不事二夫,夫死不得再嫁。②比喻忠臣不事二主。

【從井救人】 語本《論語·雍也》:“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仁人) 焉。’其從之也?”意謂跟著跳到井里去救人。原用以比喻對別人并無好處而徒然危害自己的行為。后亦用以比喻冒極大危險去拯救別人。

【從天而下】 比喻意想不到,突如其來。偶亦指好事之遽降。

【從天而降】 見“從天而下”。

【從心所欲】 ①隨自己心意,想怎樣就怎樣。②代指七十歲。

【從令如流】 謂服從命令如流水就下。極言有令則行。

【從長計較】 猶言從長計議。

【從長計議】 《左傳·僖公四年》:“卜人曰:‘筮短長,不如從長! 本指從長而定。后以“從長計議”指不急于作出決定,或慢慢地設法解決。

【從長商議】 猶言從長計議。

【從風而靡】 ①謂如風之吹草,草隨風傾倒。比喻強弱懸殊,弱者不堪一擊, 即告瓦解。②謂如風之吹草,草隨風傾倒。比喻仿效、風行之迅速。

【從流忘反】 謂習從流俗而不可扭轉。

【從惡如崩】 亦作“從惡若崩”。謂為惡如山崩那樣容易。

【從惡若崩】 見“從惡如崩”。

【從善如流】 亦作“從善若流”。聽從正確的意見如水之從高處流下那樣地 迅速和順當。

【從善如登】 謂為善如登山那樣不易。

【從善若流】 見“從善如流”。

【從頭至尾】 亦作“從頭到尾”。①自始至終。指全過程。②從頭到腳。指 全身。

【從頭到尾】 見“從頭至尾”。

【從頭徹尾】 自始至終。

【從諫如流】 謂聽從善意的規勸,就象水從高處流下一樣順暢。形容樂意接 受別人意見。多用于帝王。

【從容不迫】 不慌不忙,沉著鎮靜。

【從容自如】 不慌不忙,得心應手。

【從容自若】 沉著鎮靜,神態如常。

【從容就義】 非常鎮靜、毫無畏懼地為正義而死。

【衒玉自售】 《論語·子罕》:“子貢曰:‘有美玉於斯,韞奩而藏諸,求 善賈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焙侮碳庖淘唬骸肮林眨恍f賣之辭!焙笠蛞浴靶f玉自售”比喻自夸其才以求任用或信任。

【衒玉求售】 見“衒玉自售”。

【衒玉賈石】 叫賣璧玉,實際上賣的卻是石頭。比喻言不副實。

【街號巷哭】 號哭于大街小巷。形容悲痛至極。

【街談巷語】 見“街談巷議”。

【街談巷說】 見“街談巷議”。

【街談巷諺】 見“街談巷議”。

【街談巷議】 ①街巷中的談說議論,即民間的輿論。②在街巷中談說議論, 形容議論紛紛。

【街頭巷尾】 指大街小巷。

【街頭巷底】 見“街頭巷尾”。

【街譚巷議】 見“街談巷議”。

【御駕親征】 ①謂天子親自率兵征討。②喻指親自出面做某事。

【循名責實】 按其名而求其實,要求名實相符。

【循名課實】 猶言循名責實。

【循名覈實】 猶言循名責實。

【循序漸進】 順著次序逐步深入或提高。

【循途守轍】 見“循涂守轍”。

【循規蹈矩】 遵守規矩。

【循循善誘】 謂善于有步驟地引導、教育人。亦泛指教導有方。語本《論語 ·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誘人!

【循涂守轍】 亦作“循途守轍”。遵守規矩。

【循誦習傳】 ①謂習慣于讀死書、傳舊聞。②謂誦習。

【循環往復】 周而復始,反復進行。

【循環無端】 ①往復回旋,沒有終始。②形容反復進行,沒完沒了。

【衙官屈宋】 以屈原宋玉作自己的衙官。矜夸文才出眾之語!杜f唐書·文 苑傳上·杜審言》:“捍杜審言呴又嘗謂人曰:‘吾之文章,合得屈宋作衙官;吾之書跡,合得王羲之北面!漶嬲Q如此!焙笠嘤靡苑Q美別人的文才。

【微不足道】 藐小得不值得一談。

【微文深詆】 謂深文周納,誣人入罪。

【微乎其微】 形容非常細小,極其有限。亦指極微小的事物。

【微言大義】 亦作“微言大誼”。微言,精深微妙的言辭;大義,舊指有關 《詩》、《書》、《禮》、《樂》諸經的要義。后用以指精微的語言中所包含的深奧意義。語出漢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乃夫子沒而微言絕,七十子卒而大義乖!

【微言大誼】 見“微言大義”。

【微察秋毫】 形容極細小的東西都看得很清楚。

【微顯闡幽】 謂顯現微妙之處,闡明幽深之理。

【徬徨失措】 謂心神不寧,舉動失常。

【銜石填! 《山海經·北山經》:“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 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焙笠蛞浴般暿詈!北扔鳛閷崿F既定目標,堅韌不拔地奮斗到底。

【銜沙填! 猶言銜石填海。

【銜華佩實】 ①謂草木開花結果。②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內容都很完美。

【銜橛之虞】 同“銜橛之變”。

【銜橛之變】 指車馬傾覆的危險。亦喻意外發生的事故。

【銜環結草】 比喻感恩報德,至死不忘。

【德才兼備】 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能力才干兩者都具備。

【德本財末】 謂治國平天下,德為根本,財由德致,故理財為末。語本《禮 記·大學》:“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孔穎達疏:“德能致財,財由德有,故德為本財為末也!

【德言工容】 見“德言容功”。

【德言工貌】 見“德言容功”。

【德言容功】 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封建禮教要求婦女具備的四種德 行。語本《禮記·昏義》:“是以古者婦人先嫁三月……教以婦德、婦言、婦容、婦功。”鄭玄注:“婦德,貞順也;婦言,辭令也;婦容,婉娩也;婦功,絲麻也!币嘧鳌暗氯菅怨Α、“德言工貌”、“德言工容”。

【德厚流光】 謂德澤深厚則影響深遠,子孫得福。語本《穀梁傳·僖公十五 年》:“天子七廟,諸侯五,大夫三,士二,故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辨R文烝補注:“光與廣同。”

【德洋恩普】 謂德澤優渥普及。

【德配天地】 謂道德可與天地匹配。極言道德之高尚盛大。

【德高望重】 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多用于稱年長而名位高的人。

【德容言功】 見“德言容功”。

【德隆望重】 猶言德高望重。

【德隆望尊】 見“德隆望重”。

【德勝頭■】 猶得勝頭回。德,通“得”!,同“回”。宋明話本、通俗 小說的引首。

【德尊望重】 見“德高望重”。

【德輶如毛】 德輕得象羽毛一樣。謂施行仁德并不困難,而在于其志向有否。

【德輶如羽】 見“德輶如毛”。

【沖口而出】 謂不加思索說出口來。

【沖州過府】 見“沖州撞府”。

【沖州撞府】 指在江湖上到處漂蕩,行止無定。

【沖風冒雨】 謂不避風雨之苦。

【沖風破浪】 形容在水道中迅猛前進。

【沖冠怒發】 形容極為憤怒。

【沖冠眥裂】 形容憤怒到極點。眥裂,睜裂眼眶。語本《史記·項羽本紀》: “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瞋目視項王,頭發上指,目眥盡裂!

【沖冠發怒】 見“沖冠怒發”。

【沖鋒陷陣】 ①向前沖擊,攻破敵陣。形容作戰勇敢。②泛指勇于進擊。

【沖鋒陷堅】 猶言沖鋒陷陣。

【沖鋒陷銳】 猶言沖鋒陷陣。

【徹上徹下】 貫通上下;通達上下。

【徹內徹外】 見“徹里徹外”。

【徹里至外】 見“徹里徹外”。

【徹里徹外】 ①從里到外。②猶言完完全全。

【徹頭徹尾】 ①從頭到尾;自始至終。②猶言完完全全。

【衡石量書】 《史記·秦始皇本紀》:“天下之事,無大小皆決於上,上至 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古時文書用竹簡木札,以衡石來計算文書的重量,因用以形容君主勤于國政。亦作“衡石程書”。

【衡石程書】 見“衡石量書”。

【衡情酌理】 估量情況,斟酌道理。

【衡陽雁斷】 衡陽有回雁峰,傳說雁至此峰不過,因以“衡陽雁斷”比喻音 信隔絕。

【衡短論長】 比較、評定事物的優劣。

【衡慮困心】 形容費盡心思。語出《孟子·告子下》:“困於心,衡於慮, 而後作!

【形形色色】 各式各樣,種類繁多。

【形劫勢禁】 見“形格勢禁”。

【形孤影只】 同“形單影只”。

【形孤影寡】 同“形單影只”。

【形跡可疑】 謂舉止神情令人懷疑。

【形格勢禁】 亦作“形禁勢格”。亦作“形劫勢禁”。謂受形勢的阻礙或限 制。

【形只影單】 同“形單影只”。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版權所有 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研究中心 Copyright© 2000
web@guoxue.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威市| 洞头县| 裕民县| 旬阳县| 陕西省| 辽宁省| 革吉县| 南昌市| 凤冈县| 屏东市| 会东县| 沅江市| 左贡县| 慈利县| 北京市| 铜梁县| 土默特左旗| 吴江市| 芦山县| 滁州市| 信宜市| 河间市| 三门峡市| 拉孜县| 新乐市| 清流县| 偃师市| 雅江县| 叙永县| 内江市| 泰宁县| 手机| 民乐县| 中牟县| 临汾市| 柳江县| 海原县| 新安县| 凌云县| 西藏| 长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