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尾吳頭】 古豫章一帶位于楚地下游,吳地上游,如首尾相銜接,故稱 “楚尾吳頭”。亦泛指長江中下游一帶地方。
【楚雨巫云】 楚地巫峽的云和雨。多比喻男女幽情。
【楚得楚弓】 見“楚弓楚得”。
【楚越之急】 春秋時楚越兩國先后遭吳入侵,后因以“楚越之急”泛指面臨 外敵入侵,國事危急。
【楚云湘雨】 比喻男女幽情。
【楚楚不凡】 形容人才出眾,不同尋常。
【楚楚可人】 形容姿容清秀,使人愜意。
【楚楚可愛】 形容陳設整齊,令人喜愛。
【楚楚可憐】 ①形容形態或體態嬌美可愛。②形容神情凄楚或處境不佳,令 人憐憫。
【楚楚有致】 形容陳列整齊,富有情趣。
【楚楚作態】 猶言矯揉造作。
【楚楚動人】 形容姿容美好,動人心神。
【楚楚謖謖】 形容風度清雅高邁。
【楚腰衛鬢】 謂細腰秀發。借指美女。
【楚腰蠐領】 謂腰肢纖細,頸項潔白如蝤蠐。形容女子體態之美。
【楚歌之計】 《漢書·高帝紀下》:“捍劉邦呴圍羽垓下。羽夜聞漢軍四面 皆楚歌,知盡得楚地,羽與數百騎走,是以兵大敗。”后因用“楚歌之計”謂攻心之術。
【楚歌四合】 比喻四面被圍,陷入孤立危急的困境。
【楚歌四面】 見“楚歌四合”。
【楚歌四起】 見“楚歌四合”。
【楚舞吳歌】 泛指江南的輕歌曼舞。
【楚管蠻弦】 泛指南方的管弦樂器。
【楚館秦樓】 楚靈王筑章華宮,選美人細腰者居之,人稱楚館;秦穆公女弄 玉善吹簫,穆公為筑重樓以居之,名曰鳳樓,后世稱秦樓。后因以“楚館秦樓”稱歌榭妓院。
【楚璧隋珍】 指和氏璧與隋侯珠。喻杰出的人才。
【楚囊之情】 《左傳·襄公十四年》:“楚子囊還自伐吳,卒。將死,遺言 謂子庚:‘必城郢!’君子謂子囊忠……將死,不忘衛社稷,可不謂忠乎!”后因以“楚囊之情”謂愛國之情。
【業峻鴻績】 功業高,成績大。
【業業矜矜】 小心謹慎貌。
【業業兢兢】 猶兢兢業業。小心謹慎、認真負責貌。
【業精於勤】 謂學業的精進在于勤奮。
【楊生黃雀】 見“楊雀銜環”。
【楊硃泣岐】 《荀子·王霸》:“楊硃哭衢途曰:‘此夫過舉蹞步而覺跌 千里者夫!’哀哭之。”謂在十字路口錯走半步,到覺悟后就已經差之千里了,楊硃為此而哭泣。后常引作典故,用來表達對世道崎嶇,擔心誤入歧途的感傷憂慮,或在歧路的離情別緒。
【楊花水性】 柳絮飄揚,水性流動,因以“楊花水性”比喻輕薄女子等用情 不專。
【楊花心性】 比喻輕薄浪漫,用情不專。
【楊虎圍匡】 《史記·孔子世家》:“捍孔子呴將適陳,過匡……匡人聞之, 以為魯之陽虎。陽虎嘗暴匡人,匡人於是遂止孔子。孔子狀類陽虎,拘焉五日。”楊,通“陽”。后因以“楊虎圍匡”指因貌似而產生誤會。
【楊柳宮眉】 細長秀美如柳葉的宮妝畫眉。借指美女。
【楊穿三葉】 《戰國策·西周策》:“楚有養由基者,善射,去柳葉者百步 而射之,百發百中。”原謂射技高超。后亦喻兄弟三人相繼科舉及第。
【楊雀銜環】 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載,東漢弘農人楊寶少時救了一只黃 雀,后有一黃衣童子送白環四枚相報,謂當使其子孫顯貴,位登三公。后因以“楊雀銜環”為報恩典實。
【楞手楞腳】 形容動作魯莽。
【楞眉橫眼】 形容蠻橫兇惡的樣子。
【楞頭呆腦】 見“楞頭楞腦”。
【楞頭楞腦】 ①形容魯莽冒失或傻呵呵的樣子。②形容發楞發呆的樣子。
【楞頭磕腦】 見“楞頭楞腦”
【槐南一夢】 同“槐安夢”。
【槌牛釃酒】 殺牛濾酒。謂備肴酒以燕享。
【槌胸蹋地】 捶胸頓足。表示極度悲痛或悔恨。
【槌仁提義】 拋棄仁義。
【榆木圪垯】 堅硬的榆樹根。喻思想頑固。
【榆木疙瘩】 見“榆木圪垯”。
【榆木腦袋】 比喻思想頑固。
【榆次之辱】 《史記·刺客列傳》:“荊軻嘗游過榆次,與蓋聶論劍,蓋聶 怒而目之。”后因以“榆次之辱”為無故受辱之典。
【榆枋之見】 《莊子·逍遙游》:“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 而上者九萬里……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后因以“榆枋之見”喻淺薄的見解。
【榆瞑豆重】 語出《文選·嵇康〈養生論〉》:“且豆令人重,榆令人瞑; 合歡蠲忿,萱草忘憂,愚智所共知也。”李善注:“《博物志》云:‘食豆三年,則身重,行止難。’又曰:‘啖榆,則瞑不欲覺也。’”后以“榆瞑豆重”謂身懶神昏。
【概日凌云】 蔽日穿云。極言其高。
【概莫能外】 一概不能例外。
【模山范水】 用文字或圖畫描繪山水景物。
【模棱兩可】 形容對事情的雙方不置可否,是非不分。
【模棱兩端】 見“模棱兩可”。
【槃木朽株】 不成材的曲木朽木。喻劣材。
【槃根錯節】 樹根盤曲,枝節交錯。比喻繁難復雜不易解決的事情。
【槍林刀樹】 猶言刀槍林立。形容激烈戰斗的場面。
【槍林彈雨】 槍桿如林,子彈如雨。形容彈火密集。
【槍煙砲雨】 形容激烈的爭戰。
【槍聲刀影】 指激烈廝殺的場面。
【榱崩棟折】 喻大局崩潰。
【槁木死灰】 干枯的樹木和火滅后的冷灰。《莊子·齊物論》:“形固可使 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郭象注:“死灰槁木,取其寂寞無情耳。”喻“喪我”的“坐忘”境界。后亦引申為對世事無動于衷。
【槁形灰心】 形容身體衰弱,意志消沉。
【槁項沒齒】 頸枯齒落。年老貌。
【槁項黃馘】 謂面黃肌瘦。
【槁項黧馘】 見“槁項黃馘”。
【槁蘇暍醒】 使枯槁者復蘇,使中暑者蘇醒。形容苦難者得救,重獲生機。
【榜上無名】 舊指科舉考試落第未被錄取。
【槊血滿袖】 謂奮槊進擊,血染征袍。形容英勇戰斗。
【榮古陋今】 見“榮古虐今”。
【榮古虐今】 推崇古代,苛責現今。
【榮宗耀祖】 謂建功立業使家族、祖先顯榮生輝。
【榮華富貴】 指人興盛顯達,財多位尊。
【榮諧伉儷】 祝人夫婦和諧美好之詞。
【榷酒征茶】 征收酒茶稅。亦泛指苛捐雜稅。
【橫七豎八】 見“橫七豎八”。
【橫七豎八】 縱橫雜亂貌。
【橫刀揭斧】 持刀執斧。
【橫刀躍馬】 猶言橫戈躍馬。
【橫三順四】 見“橫三豎四”。
【橫三豎四】 見“橫三豎四”。
【橫三豎四】 猶言橫七豎八。
【橫戈盤馬】 猶橫戈躍馬。
【橫戈躍馬】 謂手持武器,縱馬馳騁。指在沙場作戰。
【橫生枝節】 本指樹木從旁生了枝節。比喻意外生出一些事端而阻礙了主要 問題的解決。
【橫行不法】 謂不守法紀,放肆妄為。
【橫行直走】 見“橫行直撞”。
【橫行直撞】 任意奔走,毫無顧忌。
【橫行逆施】 謂做事違反常道,行為不軌。
【橫行無忌】 謂胡作非為,無所顧忌。
【橫行霸道】 謂仗勢胡作非為,蠻不講理。
【橫見側出】 謂不自正面而從側面表露出來。
【橫拖倒扯】 猶橫拖倒拽。
【橫拖倒拽】 謂用暴力強拖硬拉。
【橫拖豎拉】 猶橫拖倒拽。
【橫金拖玉】 謂官服盛裝。
【橫挑鼻子豎挑眼】 比喻千方百計挑剔毛病。
【橫眉立目】 猶言橫眉努目。
【橫眉立眼】 猶言橫眉努目。
【橫眉吐氣】 猶言揚眉吐氣。
【橫眉冷目】 見“橫眉冷眼”。
【橫眉冷眼】 憤怒、輕蔑貌。
【橫眉努目】 聳眉瞪眼。形容怒目相視,態度兇狠的樣子。
【橫眉怒目】 猶言橫眉努目。
【橫眉怒視】 猶言橫眉努目。
【橫眉豎眼】 猶言橫眉努目。
【橫眉瞪目】 同“橫眉努目”。
【橫眉瞪眼】 猶言橫眉努目。
【橫倒豎臥】 見“橫躺豎臥”。
【橫針豎線】 指縫紉之事。
【橫從穿貫】 謂融會貫通。
【橫翔捷出】 謂超逸特出。
【橫槍躍馬】 猶言橫戈躍馬。
【橫說豎說】 亦作“橫說豎說”。多方論說,反復喻解。
【橫說豎說】 見“橫說豎說”。
【橫遮豎擋】 見“橫攔豎擋”。
【橫槊賦詩】 軍旅征途中,在馬上橫著長矛吟詩。多形容能文能武的豪邁瀟 灑風度。
【橫僿不文】 粗鄙沒有文化。
【橫躺豎臥】 豎,亦作“豎”。躺臥凌亂貌。
【橫沖直撞】 謂任意沖闖,毫無顧忌。
【橫沖直闖】 見“橫沖直撞”。
【橫攔豎擋】 多方阻擋。
【橫驅別騖】 縱橫奔馳。
【橫災飛禍】 見“橫禍飛災”。
【橫征暴斂】 同“橫徵暴賦”。
【橫殃飛禍】 意外降臨的災禍。
【橫科暴斂】 同“橫徵暴賦”。
【橫恩濫賞】 不符合規定的賞賜。
【橫無忌憚】 任意妄為,無所顧忌。
【橫禍非災】 猶言橫殃飛禍。
【橫禍飛災】 同“橫殃飛禍”。
【橫搶武奪】 見“橫搶硬奪”。
【橫搶硬奪】 謂用強力奪取。
【橫賦暴斂】 同“橫徵暴賦”。
【橫徵苛役】 (橫今讀héng)謂濫收捐稅,徭役嚴酷。
【橫徵暴賦】 (橫今讀héng)濫征捐稅,強行搜刮民財。
【橫徵暴斂】 同“橫徵暴賦”。
【標同伐異】 謂助同道伐異己。
【標枝野鹿】 《莊子·天地》:“至治之世,不尚賢,不使能,上如標枝, 民如野鹿。”標枝,樹梢之枝,比喻上古之世在上之君恬淡無為;野鹿,比喻在下之民放而自得。后因以“標枝野鹿”指太古時代。
【標情奪趣】 謂傳情逗趣。
【標新立異】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支道林在白馬寺中,將 馮太常共語,因及《逍遙》,支卓然標新理於二家之表,立異義於眾賢之外。”謂支解釋《莊子·逍遙游》篇,有新的獨到見解,與郭象、向秀諸家不同。后因以“標新立異”謂提出新的見解,表示與眾不同。
【標新創異】 同“標新立異”。
【標新豎異】 同“標新立異”。
【標新領異】 同“標新立異”。
【標新競異】 同“標新立異”。
【樓閣亭臺】 泛指高大富麗的建筑群。亭,有頂無墻的建筑物。
【樓閣臺榭】 樓,重屋;閣,架空的樓;臺,土筑的高壇;榭,臺上的房屋。 泛指高大富麗的建筑群。
【橡皮釘子】 猶軟釘子。比喻以婉轉隱晦的方式進行斥責或拒絕。
【橡茹藿歠】 以橡實為飯,豆葉為羹。泛指飲食粗劣。
【橡飯菁羹】 以橡實作飯,蕪菁為羹。泛指飲食粗劣。
【樂天任命】 猶言聽天由命。
【樂天安命】 見“樂天知命”
【樂天知命】 ①舊謂樂從天道的安排,安守命運的分限。②現引申為安于現 狀,樂守本分。
【樂不可支】 形容快樂到極點。
【樂不可言】 快樂得無法用言語形容。
【樂不可極】 享樂不可過分。《禮記·曲禮上》:“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鄭玄注:“樂,音洛。”一說指音樂。孔穎達疏:“樂者,天子宮縣以下皆得有樂,但主歡心,人情所不能已,當自抑止,不可極為……靡靡之樂,是極樂也。”
【樂不思蜀】 《三國志·蜀志·後主傳》:“後主舉家東遷,既至洛陽”裴 松之注引晉習鑿齒《漢晉春秋》:“司馬文王與禪(劉禪)宴,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為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他日,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后因以“樂不思蜀”謂樂而忘返或樂而忘本。
【樂不極盤】 謂享樂不能過分。盤,樂。
【樂以忘憂】 ①謂因樂于道而忘記憂愁。②指因眼前的快樂而忘記了憂愁。
【樂在其中】 謂其中自有樂趣。語本《論語·述而》:“飯疏食飲水,曲肱 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樂而不荒】 同“樂而不淫”。
【樂而不淫】 快樂而不放蕩。指有節制,不過分。
【樂而不厭】 喜愛而不厭倦。
【樂而忘死】 形容胸襟曠達,忘懷一切。
【樂而忘返】 快樂得忘記返回。極言留戀之意。
【樂成人美】 樂于成全人家的好事。
【樂此不倦】 見“樂此不疲”。
【樂此不疲】 《後漢書·光武帝紀下》:“捍光武呴每旦視朝,日仄乃罷。 數引公卿、郎、將講論經理,夜分乃寐。皇太子見帝勤勞不怠,承閒諫曰:‘陛下有禹湯之明,而失黃老養性之福,原頤愛精神,優游自寧。’帝曰:‘我自樂此,不為疲也。’”后以“樂此不疲”謂耽樂某事,不覺疲倦。
【樂行憂違】 謂所樂的事就去做,所憂的事則避開。語本《易·乾》:“樂 則行之,憂則違之。”
【樂事勸功】 謂樂于從事所業,努力獲得成效。
【樂昌之鏡】 見“樂昌分鏡”。
【樂昌分鏡】 南朝陳將亡時,駙馬徐德言與妻樂昌公主估計不能相保,因破 銅鏡各執其半,約于正月十五日售其破鏡,俾取聯系。陳亡,妻沒入楊素家。及期,徐輾轉依約至京,果訪得售半鏡者,夫妻卒得重聚。事見唐孟棨《本事詩·情感》。后因以“樂昌分鏡”比喻夫妻分離。
【樂昌破鏡】 見“樂昌分鏡”
【樂往哀來】 歡樂逝去,悲哀到來。
【樂退安貧】 謂樂于遜退,安于貧窮。
【樂極生哀】 同“樂極則悲”。
【樂極生悲】 同“樂極則悲”。
【樂極則悲】 歡樂到了極點,將轉而發生悲傷的事。
【樂極則憂】 好樂過度而不止,必生憂傷。
【樂極哀來】 同“樂極則悲”。
【樂極悲生】 同“樂極則悲”。
【樂極悲來】 同“樂極則悲”。
【樂嗟苦咄】 高興時招喚,不高興時責罵。形容對人態度惡劣。
【樂善不倦】 樂于堅持做好事。
【樂善好施】 謂樂于行善,喜好施舍。
【樂善好義】 謂樂于行善,喜好正義。
【樂道安命】 樂守正道而安于天命。
【樂道安貧】 ①樂守正道,安于貧賤。②唐代取士科目之一。參閱宋趙彥衛 《云麓漫鈔》卷六。
【樂道好古】 以守道為樂,喜愛古制。
【樂道忘饑】 謂醉心于圣道。
【樂道遺榮】 樂守圣賢之道而拋棄榮華富貴。
【樂禍幸災】 猶言幸災樂禍。謂以別人的災禍為樂。
【樂業安居】 樂于所業,安于所居。謂生活愉快安定。
【樂新厭舊】 喜新厭舊。謂感情不專一。
【樂盡哀生】 猶言樂極生悲。
【樂盡悲來】 猶言樂極生悲。
【樂山愛水】 愛好山水風光。
【樂山樂水】 比喻各自愛好不同。語本《論語·雍也》“知者樂水,仁者樂 山。”
【樹大招風】 亦作“樹高招風”。樹木高大了,容易招致風的打擊。比喻名 聲大了,容易招致事端。
【樹大根深】 比喻勢力強大,根基牢固。
【樹上開花】 “三十六計”之一。亦比喻將本求利,別有收獲。
【樹元立嫡】 謂立嫡長子為儲君。
【樹同拔異】 謂提倡相同的,排斥不同的。
【樹俗立化】 樹立風俗教化。
【樹倒根摧】 樹干傾倒,樹根毀壞。比喻人年邁體衰。
【樹倒猢猻散】 宋龐元英《談藪·曹詠妻》:“宋曹詠依附秦檜,官至侍 郎,顯赫一時。依附者甚眾,獨其妻兄厲德斯不以為然。詠百端威脅,德斯卒不屈。及秦檜死,德斯遣人致書於曹詠,啟封,乃《樹倒猢猻散賦》一篇。”后因以“樹倒猢猻散”比喻以勢利相結合的人,為首者一倒臺,依附的徒眾即四散。
【樹高千丈,葉落歸根】 樹長得再高,落葉還是要回到樹根。比喻離開故土 時間再長,最后還是要回歸故土。
【樹高招風】 見“樹大招風”。
【樹欲息而風不停】 同“樹欲靜而風不止”。
【樹欲靜而風不止】 樹要靜止,風卻不停息地刮得它搖動。比喻事物的客觀 存在和發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樹欲靜而風不停】 同“樹欲靜而風不止”。
【樹欲靜而風不寧】 同“樹欲靜而風不止”。
【樹碑立傳】 把某人生平事跡刻在碑上或寫成傳記加以頌揚。今多比喻通過 某種途徑樹立個人威信,抬高個人聲望。
【樹德務滋】 謂施行德政,務使其不斷增長。
【橐甲束兵】 同“櫜甲束兵”。
【橐駝之技】 指高明的栽培技藝。典出唐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
【橛守成規】 拘守于已有的規章制度。
【樸實無華】 質樸實在而不浮華。
【樵村漁浦】 山村水鄉。泛指鄉村。
【樵蘇不爨】 謂雖有柴草,卻無米為炊。指貧困。
【樵蘇失爨】 見“樵蘇不爨”。
【樽俎折沖】 語出漢劉向《新序·雜事一》。謂不以武力而在宴席交談中制 勝敵人。后泛指外交談判活動。折沖,使敵人戰車后撤,謂擊退敵軍。
【樽前月下】 酒樽之前,月亮之下。 謂對酒賞月的悠閑情境。
【樽酒論文】 唐杜甫《春日憶李白》詩:“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后 遂以“樽酒論文”謂一邊喝酒,一邊議論文章。
【橘化為枳】 《周禮·考工記序》:“橘逾淮而北為枳……此地氣然也。” 常以比喻人由于環境的影響而由好變壞。
【機不可失】 謂時機不可錯過。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謂良好的時機難得,不可錯過。
【機不容發】 比喻時機緊迫。
【機不旋踵】 形容時機短暫。旋踵,轉過腳后跟。
【機心械腸】 機巧詐變的心計。
【機杼一家】 《魏書·祖瑩傳》:“瑩以文學見重,常語人云:‘文章須自 出機杼,成一家風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后以“機杼一家”謂文章自成一派。參見“機杼”。
【機事不密】 謂泄漏機密。
【機難輕失】 謂機會難得,稍縱即失。
【機關用盡】 猶言費盡心機。
【機關算盡】 見“機關用盡”。
【機變如神】 機智權變,神妙莫測。
【櫛比鱗次】 亦作“櫛比鱗差”。亦作“櫛比鱗臻”。像梳子的齒和魚的鱗, 密密地排列著。
【櫛比鱗差】 見“櫛比鱗次”。
【櫛比鱗臻】 見“櫛比鱗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