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本是漢代淮南王劉安所編著。淮南系指淮河以南一帶的地方。據說它原有內篇二十一卷,外篇三十三卷,但現存只有內篇。它是漢代初期所編纂的百科全書,也是研究古代神話的寶典。《淮南鴻烈集解》則是近代著名學者劉文典先生在遍覽前人注釋的基礎上對《淮南子》的最佳集解。
內容簡介:
淮南子據道家的“無為自然”說,概略地解說天文、地理等自然現象,以及政治、軍事等人世間的百般事物。然而,也混雜了很多儒家、法家、陰陽家的學說,在思想上沒什么創新之處。但是,本書引用了許多傳說、神話、寓言,文章富于變化,饒有趣味。更保存了許多已散佚的神話片段,及機智幽默的民間言談。
背景:
淮南王劉安(?——前一二二年)是漢高祖劉邦的孫子。父親劉長,因為謀叛文帝(劉長之見),事發被捕,流放四川,于途中絕食而死。劉安懷恨在心,企圖謀叛,但是在武帝時,陰謀外泄、劉安遂在被捕之前,自殺身亡。劉安是一流文人,幕僚中人才濟濟。當時的朝廷,逐漸有以儒學來統一天下思想的傾向,而劉安的僚屬中以道學派居多。劉安得到這些學者的幫助,將諸家的學說統一,想借此掌握住自然秩序和人事百態的一貫原則,淮南子在此動機下,被編纂而成。這本書反映漢代中央與地方政治的對立,亦即儒家與道家思想上的沖突,其價值尚待日后評定。現在,這本書在思想上的價值不被看重。但是,因內容所敘均以神話傳說為中心,其中有關民俗學方面的資料,頗受后人重視。此書另名淮南鴻烈。“鴻烈”就是又大又明的意思,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大顯其道”。
請讀片斷:
圣人治禮不求變俗,故曰因之也。今夫徙樹者,失其陰陽之性,則莫不枯稿。失,猶易也。故橘樹這江北則化而為枳,鴝鵒不過濟,見于周禮。故春秋傳曰“鴝鵒來巢”,言非中國之禽,所以為魯昭公亡異也。○王念孫云:枳本作橙,此后人依考工記改之也。不知彼言橘踰淮而北為枳,此言樹之江北則為橙,義各不同。注言“見周禮”者,約舉之詞,非必句句皆同也。埤雅引此作“化而為枳”,則所見本已誤。文選潘岳為賈謐贈陸機詩“在南稱甘,度北則橙”,李善注引淮南曰:“江南橘樹之江北化而為橙。”藝文類聚、太平御覽果部橘下并引考工記曰:“橘踰淮而北為枳。”又引淮南曰:“夫橘樹之江北,化而為橙。”(御覽橙下引淮南同。)然則考工作枳而淮南作橙,明矣。晉王子升甘橘贊曰:“異分南域,北則枳橙。”此兼用考工與淮南也。貈渡汶而死,形性不可易,勢居不可移也。是故達于道者,反于清浄;反,本也。天本授人清凈之性,故曰反也。究于物者,終于無為。無為者,不為物為也。以恬養性,以漠處神,則入于天門。所謂天者,純粹樸素,質直皓白,未始有與雜糅者也。所謂人者,偶嗟智故,曲巧偽詐,所以俛仰于世人而與俗交者也。故牛歧蹏而戴角。馬被髦而全足者,天也。絡馬之口,穿牛之鼻者,人也。循天
者,與道游者也。循,隨也。游,行也,隨人者,與俗交者也。夫井魚不可與語大,拘于隘也;夏蟲不可與語寒,言蟬蜩不知寒雪也。篤于時也;曲士不可與語至道,拘于俗,束于教也。○俞樾云:大字泛而無指,義不可通,疑本作:“夫井魚不可與語大海,拘于隘也;夏蟲不可與語寒雪,篤于時也;曲士不可與語至道,拘于俗、束于教也。”曰“大海”,曰“寒雪”,曰“至道”,皆二字為文,與荘子秋水篇不同。彼云“井賮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曰“海”、曰“冰”、曰“道”,皆一字為文。
古人屬辭必相稱如此。高注于次句曰“言蟬蜩不知寒雪也”,則其所據本正有雪字。若正文但言寒,不言雪,則高注何以橫加雪字乎?即謂增字以足句,何不據荘子加冰字,而必加雪字乎?此句既有雪字,則上句亦有海字可知。不然,次句曰“語寒雪”,三句曰“語至道”,而首句獨曰“語大”,文不相稱。且寒以雪言,至以道言,大以何物言乎?文又不備矣。梁張綰文曰:“井魚之不識巨海,夏蟲之不見冬冰。”巨海即大海也。故圣人不以人滑天,不以欲亂情,天,身也。不以人事滑亂其身也,不以欲亂其清凈之性者也。○荘逵吉云:天竺即身毒,故天有身義。不謀而當,不言而信,不慮而得,不為而成,詩云:“不識不知,順帝之則。”故曰不謀而當,不慮而得也。精通于靈府,○陶方琦云:壯子釋文引許注“人心以上,氣所往來也”,高無注。荘子釋文引郭象注:“靈臺,心也。心有靈氣,能主持也。”與造化者為人。為,治也。○王引之云:高未解人字之義,故訓為為治。人者,偶也,言與造化者為偶也。中庸:“仁者,人也。”鄭注曰:“人也,讀如相人偶之人,以人意相存偶之言。”檜風匪風箋曰:“人偶能割亨者,人偶能轉周道治民者“聘禮
注曰:“每門輒揖者,以相人偶為敬也。”公食大夫禮注曰:“每曲揖及當碑揖相人偶。是人與偶同義。故漢時有“相人偶”之語。上文云“與造化者俱”,本經篇云“與造化者相雌雄”,齊俗篇曰“上與神明為友,下與造化為人”,曰俱,曰為友,曰為人,曰相雌雄,皆是相偶之意。故本經篇“與造化者相雌雄”,文子下德篇作“與造化者為人”,此尤其明證矣。
目錄:
上冊
淮南鴻烈集解序(胡適)
自序
敘目(高誘)
荘鄭(荘逵吉)
卷一原道訓
卷二俶真訓
卷三天文訓
卷四墬形訓
卷五時訓
卷六覽冥訓
卷七精神訓
卷八本經訓
卷九主術訓
卷十繆稱訓
卷十一齊俗訓
卷十二道應訓
卷十三氾論訓
下冊
卷十四詮言訓
卷十五兵略訓
卷十六說山訓
卷十七說林訓
卷十八人間訓
卷十九脩務訓
卷二十泰族訓
卷二十一要略
附錄一淮南子校補
附錄二淮南子逸文
附錄三淮南天文訓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