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鵝絨的大幕關上了,德國藝術家走了,但1999年5月29《深圳商報·深圳周末》上刊登的《誰能破譯兩首唐詩的密碼?》一文又拉開了全國破譯《大地之歌》的序幕。
|
歷 史 |
|
《大地之歌》的作者德國古典作曲家瑪勒生活在1860--1911年間,歌詞來自漢斯·貝格譯本《中國之笛》,而《中國之笛》又是轉譯的法國女作家戈謝的譯本《玉書》和德國作家哈依曼的譯著,事情變得更加撲朔迷離。還是先去看看歷史,了解一下:
戈謝的《玉書》、馬勒和《大地之歌》。
|
破 譯 |
|
《北京晚報》99年10月30日、31日版《德國藝術家留給中國學者一道世紀難題》上稱“任一平、陸震綸已破譯第二樂章是錢起的《效古秋夜長》”。事實上,第二、三樂章的破譯已涌出多種說法。
A、說法一:
- 第二樂章是李白的《長相思》。
- 第三樂章是李白的《姑孰亭序》
B、說法二:
- 第二樂章是錢起的《效古秋夜長》
- 第三樂章是李白的《宴陶家亭子》
C、說法三:
- 第二樂章源于錢起的《效古秋夜長》
D、說法四:
- 第三樂章《青春》乃戈謝的仿作
E、說法五
- 第三樂章是張繼的《楓橋夜泊》
- 第三樂章是李白的《客中作》
F、說法六
- 電腦破譯:第三樂章《青春》源于李白《清平調三首》
|
究竟誰是真正的破譯者? |
|
|
結 語 |
|
附: |
|
|
|
LIBRAIRIE
PLON
9,Rue Garanciere ,8
PARIS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