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一平 陸震綸 楊文科
馬勒《青春》源于戈謝《琉璃亭》
馬勒《大地之歌》第三樂章《青春》(Von der Jugend),在漢斯·貝格《中國之笛》中是"Der Pavillon aus Porzellan",在漢斯·海爾曼《中國詩歌》(前譯《中國抒情詩》)中是"Der Pozellan-Pavillon",在朱迪斯·戈謝《玉書》中是"Le Pavillon de porcelaine",都可譯為《琉璃亭》或《瓷亭》,作者是李太白,即李白。已經查明,貝格和海爾曼都轉譯自《玉書》,三首詩基本相同。可以斷定,《青春》歌詞源于戈謝《玉書》的《琉璃亭》。
下面是戈謝《琉璃亭》的譯文(譯自《玉書》第179-180頁):
"在小小的人工湖中央,有一座綠白兩色的琉璃亭;通過一條虎背似的拱形玉橋,就可以到那里。
亭中有幾個朋友,穿著亮麗的長袍,在一起飲微溫的酒。
他們興高采烈地聊天、賦詩,因而把帽子往后推,把袖子稍稍撂起。
在湖中倒映出小橋,像玉色的新月,幾個朋友,穿著亮麗的長袍,頭腳倒置地在琉璃亭中飲酒。"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海爾曼將戈謝"小小的人工湖"(法文petit lac artificiel)照譯不誤(德文klein künstlich See),而貝格改譯為"小小水池"(klein Teich)。馬勒采用了貝格的譯文。至于"綠色琉璃的小亭,上面蓋著白色的屋瓦"是中譯者的理解,原文是"綠白兩色的琉璃亭"(pavillon de porcelaine verte et blanche),馬勒、貝格和海爾曼的譯文與原文相同。
"琉璃亭"是皇家建筑物
我們查遍《玉書》,發現"琉璃亭"(pavillon de porcelaine)一詞只出現在兩首詩中:一首就是我們正在研究的這首不明詩《琉璃亭》;另一首是杜甫《紫宸殿退朝口號》,戈謝將題目改為《皇上》(L'Empereur)。杜甫的原詩是:"戶外昭容紫袖垂,雙瞻御座引朝儀。香飄合殿春風轉,花覆千官淑景移。晝漏希聞高閣報,天顏有喜近臣知。宮中每出歸東省,會送夔龍集鳳池。"
下面是戈謝《皇上》的譯文(譯自《玉書》第50-51頁):
"在新的金色御座上,閃爍著珠寶光芒的天子,坐在百官中間,如同眾星捧日。百官嚴肅地談論國家大事;而皇上的心思,卻從開著的窗飛向外邊。在琉璃亭中,皇后坐在嬪妃中間,像綠葉叢中一朵花,光彩奪目。她想,皇上朝議時間太長,因此不耐煩地揮動扇子。
一陣香風輕拂著皇上的臉。'皇后一揮扇,就送來她咀上的芳香';于是滿身珠光寶氣的皇上走向琉璃亭,使百官大吃一驚,默然相視。"在這首詩中兩次出現"琉璃亭"這個詞,都與皇上和皇后的活動有關。由此可見,"琉璃亭"不是一般的亭子,而是以黃、綠、等彩色琉璃瓦為特征的皇家建筑物。中國瓷器聞名于世,《玉書》第186頁有"把我們的瓷(porcelaine)杯斟滿溫酒"句。戈謝不知道怎樣稱呼"琉璃亭",因此創造了"瓷亭"一詞,更說明這種亭子的高貴。《琉璃亭》的主題是飲酒賦詩 這不僅可以從該詩的內容看出,而且可以從戈謝對該詩的歸類得到證實。戈謝《玉書》的體例與眾不同。她不是按作者、按年代編排,而是按作品的內容分類編排。她把全書110首詩詞(包括唐詩和其他朝代的作品)分為八類:愛情詩42首,詠月詩9首,別離詩7首,宮廷詩6首,戰爭詩8首,飲酒詩8首,秋愁詩16首,寄贈詩14首。
《琉璃亭》是放在"飲酒詩"中的第一篇。說明這首"詩"與"酒"有很大關系。李白《贈內》自稱"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杜甫《飲中八仙歌》稱"李白一斗詩百篇"。要舉詩和酒關系的典型,非李白莫屬。因此這首詩的作者應該是李白,或者與李白有很大關系。但是遍查李白詩文,未能找到與在皇家亭中飲酒情節直接掛鉤的作品。不過,李白名作《清平調三首》特別引人注目:"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欄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一枝濃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特別應予重視的是,《清平調三首》題注同樣有名,是該詩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而且其內容與《琉璃亭》主題吻合。戈謝將《清平調三首》題注改寫成《琉璃亭》在《全唐詩》和《李太白文集》中,李白《清平調詞三首》正文前有一長段題注(兩者文字略有不同,下文引自《全唐詩》):"天寶中,白供奉翰林。禁中初重木芍藥,得四本:紅、紫、淺紅、通白者,移植于興慶池東沉香亭。會花開,上乘照夜白,太真以步輦從,詔選梨園中弟子尤者,得樂一十六色。李龜年以歌擅一時,手捧檀板,押眾樂前,欲歌之。上曰:'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詞!'遂命龜年持金花箋宣賜李白,立進清平調三章。白承詔,宿酲未解,因援筆賦之。龜年歌之。太真持頗梨七寶杯,酌西涼州蒲萄酒,笑領歌詞,意甚厚。上因調玉笛以倚曲,每曲偏將換,則遲其聲以媚之。太真飲罷,斂繡巾重拜。上自是顧李翰林尤異于(他)學士。"在《唐詩合解》中,李白《清平調三首》正文前有一段簡短的題注,顯然是根據上述題注刪節而來:"天寶中,明皇在興慶池東沉香亭,與貴妃賞木芍藥。命龜年持金花箋宣賜李白,立進三章。龜年歌之。上調玉笛以倚曲。太真笑領歌意。" 圣丹尼斯在法文版《唐詩》中有李白《清平調三首》,題為《即興詩》,并在注(1)中說,我們注意到該詩原文前的題注(下文譯自圣丹尼斯《唐詩》第25-26頁):"天寶中(公元742-756年),一天晚上,明皇與寵妃太真在皇宮水池(une pièce d'eau)旁的亭(pavillion)中觀賞盛開的牡丹.皇上命大臣李龜年持三頁金花箋宣賜李白,立進三章.龜年歌之.皇上親調玉笛伴奏. 寵妃笑領歌意." 經考證, 圣丹尼斯《唐詩》是按《唐詩合解》的題注翻譯的,但他也參照了原來的題注,只是不知道"照夜白"是駿馬名,錯譯成"一天晚上"。而把"興慶池"譯為"水池"(une pièce d'eau)是很謹慎的,以免與"湖"相混。但他在譯原詩第三首時,沒有把"沉香亭"譯出,錯譯成"柔香的欄桿"。戈謝在《玉書》中把李白《清平調三首》的題目譯為《即興詩:在明皇和美麗的寵妃太真面前作》。研究表明,戈謝也從《唐詩合解》和《李太白文集》選詩,而且根據她在《清平調三首》第三首詩的"沉香亭北倚欄桿"譯文中添加了"在牡丹花叢之上"這一情節,說明她也看過"題注"。我們認為,戈謝將《清平調三首》題注改寫成了一首署名李白的詩。這就是《琉璃亭》。《琉璃亭》與《清平調三首》題注對照戈謝的《琉璃亭》與《清平調三首》題注在內容和意境上有許多相似之處:
(1)戈謝詩中有"琉璃亭", 題注中有"沉香亭";
(2)戈謝詩中有"小小的人工湖", 題注中有"興慶池":
(3)戈謝將《琉璃亭》列入"飲酒詩",是因為題注中有李白"宿酲未解",以及"太真持頗梨七寶杯,酌西涼州蒲萄酒";
(4)戈謝詩中有"穿著亮麗的長袍,一起飲微溫的酒", 題注中有"太真飲罷,斂繡巾重拜";
(5)戈謝詩中有"他們興高采烈地聊天、賦詩", 題注中有"手捧檀板,押眾樂前,欲歌之","因援筆賦之","立進清平調三章"" 笑領歌詞,意甚厚"。
研究戈謝《玉書》以后就會知道,她慣用"變特殊為一般"、的手法,將原作加以改造,保留她認為適合的東西,去掉她認為不必要的細節,再加上一些她想象中的內容。
戈謝是一位卓越的法國女詩人,對傳播中國詩文化有不可磨滅的功績。但是由于當時的主客觀條件,《玉書》也存在不少問題:有的把作者搞錯;有的把朝代搞錯;有的把詩中人物當成作者;有的一首詩只譯一半,甚至只譯幾句;有的將一首詩分成幾首詩等等; 但是,她總是依據某一文本翻譯的。《琉璃亭》是有來源的,應該來自《唐詩合解》和《李太白文集》兩本書。
《全唐詩》電腦檢索結果支持上述論點
通過首都師范大學計算機系周文業先生介紹,我們取得計算機軟件專家尹小林的技術支援。尹小林先生為我們提供了他最新研制、功能強大的《全唐詩》全文檢索系統與專用軟件,我們利用該系統對第二樂章《寒秋孤影》作了試驗。只要輸入 "玉霜"兩字,在《全唐詩》內全文檢索,立刻按序輸出9首詩,第5首就是錢起《效古秋夜長》。若將以上結果用5/9表示,則 "孤燈"是18/84,"拭淚"是18/37。如果給定作者錢起,輸入"玉霜"或"拭淚,"《效古秋夜長》可以唯一確定, 輸入" 孤燈"是1/2;輸入" 秋"是4/116,"荷"是4/18,"燈"是2/9,"淚"是2/14。當然成敗在于關鍵字的選擇,但說明《全唐詩》全文檢索在技術上已經解決,其可靠性和效率已達到完全令人滿意的程度。
但是,我們采用該系統檢索《琉璃亭》,輸入諸如"琉璃"、"玉橋"、"虎背"、"岸幘"等詞在《全唐詩》中檢索,結果都不理想。從反面證明,這首詩不太可能按照第二樂章采用的模式來解決。我們認為,在李白的詩中,甚至在《全唐詩》的正文中,已不太可能找到《琉璃亭》那樣的詩。但是,還沒有理由要在《全唐詩》文本,特別是《唐詩合解》和《李太白文集》文本以外去找。所以戈謝把《清平調三首》題注改寫成《琉璃亭》,即馬勒《大地之歌》第三樂章《青春》源于李白《清平調三首》題注的這一論斷,我們認為是有根據的,是能夠成立的。1999年12月15日修改稿
參考文獻:
(1) Hervey Saint Denys,Poésies de l'époque des thang ,
Paris,1862
(2) Judith gautier, Le Livre de Jade,Paris,1933
(3) Gustav Mahler: Das Lied von der Erde,London,1962
(4) 馬勒《大地之歌》德譯漢歌詞
(5) 王翼云《唐詩合解箋注》廣州大成書局印行
周篤文教授:
《大地之歌》第二樂章《寒秋孤影》查證成功后,得到您的充分肯定,使我們深受鼓舞,在此謹表謝意。
第三樂章《青春》的查證難度更大,但我們覺得還是應該力爭在本世紀內予以解決。這一時期我們集中進行了查證。通過對戈謝《玉書》、圣丹尼斯《唐詩》以及《唐詩合解箋注》等資料的分析研究,與利用《全唐詩》全文檢索系統普遍查找相結合,在綜合考證之后,我們認定《大地之歌》第二樂章《青春》源于李白著名詩篇《清平調三首》題注。這是一項極具探索性和高度綜合性的研究成果,我們認為是可靠的。現將研究結果送您審閱,請予指正。 此致 敬禮!
任一平 陸震綸 1999年12月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