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大師生平|著作年表|著述索引|作品選讀|大師研究|研究著述|書品推介|研究學人|相關鏈接
|
|
傅斯年信摘 |
|||||||||||||||||||||
---|---|---|---|---|---|---|---|---|---|---|---|---|---|---|---|---|---|---|---|---|---|---|
傅斯年 |
||||||||||||||||||||||
傅斯年在給王獻唐信(1931/4/21)中談及學術流變,對明代學人有所肯定:“弟以為近千年來之實學,一炎于兩宋,一炎于明清之際。兩宋且不論,明中世后焦竑,朱謀珒,方密之實開實學之風氣。開風氣者能博不能精。然朱書一部分雖佚,而方君所引及其未佚之書,實是偉大。朱氏《水經注箋》,亭林稱之為有明一部書者,久而愈覺其可信。方之見解亦有其博大處。若非有此君,亭林西河諸人,亦焉能早歲便即從事樸學也?大約開風氣者,必有大力,必多誤謬,后人但執一件一件之事而評明賢,轉忘其整個的立場,所系實大,斯后學者之過也。亭林百詩謹嚴了許多,同時亦將范圍縮小了(亭林尚不如此。百詩死于一物不知,實則百詩比其朱方諸人來見聞陋矣。)然此時問題仍是大問題,此時材料仍不分門戶也。至乾嘉而大成,亦至乾嘉而硬化,專題能精研之,而忘卻整個的立場。至于王段諸人,而樸學觀止。此后如再開大路,非(一)有大批新材料使用不可;(二)或一返明清之季之風氣,擴大其范圍,認定大題目。能利用乾嘉樸學之精詣,而不從其作繭自縛之處。否則流為瑣碎,而不關弘旨;流為今文,而一往胡說。瑣碎固是樸學,今文亦是家法,然其末流竟如此無聊也。” |
![]() |
國學網站,版權專有;引用轉載,注明出處;肆意盜用,即為侵權。
mailto:guoxue@guoxue.com
010-6890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