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培恒
生卒:1934年1月~2011年6月
籍貫:浙江紹興人
職務: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研究:中國古代文學史
一、論文
- 論《紅樓夢》的思想內容(《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64年01期)
- 論晚清譴責小說的思想傾向(《學術月刊》1964年12期)
- 論黃遵憲的詩歌創作(《學術月刊》1966年04期)
- 再論李賀詩歌與形象思維——答王文生同志(《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79年04期)
- 關于洪昇生平的幾個問題——讀《洪昇研究》(《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年03期)
- 關于屈原生平的幾個問題(《學術月刊》1981年10期)
- 李夢陽的一個側面——古文辭的平民性(吉川幸次郎、章培恒,《文藝理論研究》1982年02期)?
- 《儒林外史》原書應為五十卷(《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2年04期)
- 施彥端是否施耐庵(《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2年06期)
- 《儒林外史》原貌初探(《學術月刊》1982年07期)
- 論《金瓶梅詞話》(《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3年04期)
- 百回本《西游記》是否吳承恩所作(《社會科學戰線》1983年04期)
- 對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的展望(《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4年05期)
- 關于嘉靖本《三國志通俗演義》小注的作者(《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5年03期)
- 再談百回本《西游記》是否吳承恩所作(《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6年01期)
- 再談《金瓶梅詞話》的寫作時代(《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6年02期)
- 李夢陽與晚明文學新思潮(《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6年03期)
- 關于魏晉南北朝文學的評價(《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7年01期)
- 再論魏晉南北朝文學的評價問題——兼答劉世南君(《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8年02期)
- 明代的文學與哲學(《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9年01期)
- 從《詩經》、《楚辭》看我國南北文學的差別(《中國文化》1989年01期)
- 關于《水滸》的郭勛本與袁無涯本(《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1年03期)
- 被妻子所棄的詩人——《南陵別兒童入京》與李白的婚姻生活(《中國典籍與文化》1992年01期)
- 研究近代文學 首先須研究近代詩(《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年02期)
- 《封神演義》作者補考(《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年04期)
- 神圣憂思錄:雜談中國戲曲的前景——以昆曲、京劇為中心(《上海戲劇》1994年01期)
- 從游俠到武俠──中國俠文化的歷史考察(《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03期)
- 說“沖冠一怒為紅顏”(《上海文學》1995年06期)
- 關于現存的所謂“宋話本”(《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01期)
- 關于中國文學史的思考(章培恒、駱玉明,《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03期)
- 論五四新文學與古代文學的關系(《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04期)
- 中國詩歌里的酒(《中國典籍與文化》1997年02期)
- 關于李陵《與蘇武詩》及《答蘇武書》的真偽問題(章培恒、劉駿,《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2期)
- 20年來的巨大成就——中國文學學科的回顧與瞻望(《思想理論教育導刊》1998年Z2期)
- 關于中國文學史的宏觀與微觀研究(《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1期)
- 人性、美感及文學的發展(章培恒、駱玉明,《文學報》2000年6月1日)
- 從“論”說“史”……(《文學報》2000年7月6日)
- 今天仍在受凌辱的偉大逝者(《魯迅研究月刊》2000年12期)
- 關于中國現代文學的開端──兼及“近代文學”問題(《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 傳統與現代:且說《玉梨魂》(《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1年02期)
- 關于《三國演義》的黃正甫本(《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5期)
- 關于五卷本《東坡志林》的真偽問題——兼談十二卷本《東坡先生志林》的可信性(章培恒、徐艷,《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 《玉臺新詠》為張麗華所“撰錄”考(《文學評論》2004年02期,第5~17頁)
- 關于《古詩為焦仲卿妻作》的形成過程與寫作年代(《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 必須重視漢語言文字的發展特點——談一種關于寫作的無理要求和批評(《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 從《紅樓夢》看中國文學的古今演變(《杭州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 余秋雨何曾剽竊我的著作——一場鬧劇及其背后(《藝術評論》2005年09期)
- 再談《玉臺新詠》的撰錄者問題(《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 關于《大招》的寫作時代和背景(《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 從《紅樓夢》看中國文學的古今演變(《社會科學論壇:學術評論卷》2006年02期)
- 經濟與文學之關系(《學術月刊》2006年05期)
- 中國文學古今演變研究的意義和效應(《河北學刊》2006年05期)
- 《玉臺新詠》的編者與梁陳文學思想的實際(《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二、書評
- 《明代徽州文學研究》——一部地域性文學研究中的優秀之作(《文匯讀書周報》2006年8月4日)
- 不尚空論,言必有據——讀談蓓芳《中國文學古今演變論考》(《文學報》2006年12月28日)
三、序跋
- 《三國演義辭典》前言(《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8年02期)
- 《三國演義辭典》序(《明清小說研究》1988年02期)
- 對武俠小說的再認識(代序)(《武俠世界的怪才——古龍小說藝術談》,曹正文著,上海:學林出版社,1989年)
- 《全明詩》前言(《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0年05期)
- 《江盈科集》序(《書屋》1997年04期)
- 人性的解放與形式的演進——《中國文學史新著》增訂本序(《文匯報》2007年7月17日)
四、評論
-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古籍整理研究(《中國典籍與文化》1993年04期)
- 獨立思考與細心求證(《光明日報》2000年8月10日)
- 不能欣賞昆曲是知識分子素養上的缺憾——關于保存和復興昆曲的幾點設想(《文匯報》2001年8月18日)
- 規范文科學術刻不容緩(《中國高等教育》2001年12期)
- 關于建立學術規范的兩點建議(《社會科學論壇》2005年01期)
五、訪談
- 美好的中文(章培恒、陳村,《當代作家評論》2002年05期)
- 關于中國文學研究的古今貫通——章培恒教授訪談錄(章培恒、宋榮,《語文教學與研究》2004年22期)
- 中國文學的古今演變——章培恒先生學術訪談錄(《甘肅社會科學》2007年01期)
文章分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