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臺國學類學術會議信息(六十五)
6、明末清初學術思想史再探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 間:2016年6月23至25日(周四至周六)
地 點: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近史所、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連結網址:http://www.mh.sinica.edu.tw/Activities.aspx
內容簡介:
6月23日
9:30-10:30
【主題演講】
明末清初思想的若干思考(王泛森,中研院院士)
10:50-12:00
主持暨評論人:黃進興
《警枕錄》的精神世界及其思想史意義(彭國翔)
匯通東西:明末清初回教金陵學派的譯經活動與學術論辯(李焯然)
13:30-15:10
主持暨評論人:楊儒賓
王船山的哲學與明清思想轉型(黃敏浩)
論明清之際儒學的一元化傾向(鄭宗義)
A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 of the Ming-Qing Intellectual Transition: Contrivances and Conceptions of Xing 性 (Human Nature)(伍安祖)
15:30-17:30
主持暨評論人:林麗月
系中之語:明末入獄官員思想世界初探(張穎)
安溪李氏的家學傳統(許齊雄)
Confucian Reorientation in Ming Qing Transition: Public Culture and the Mercantile Literarti (Shishang)(周啟榮)
明代賑濟中「義」的思想及其轉變(向靜)
6月24日
9:00-10:30
主持暨評論人:林月惠
金針度人:陽明年譜學的形成(楊正顯)
方東樹的理學觀及其宋學立場再探──以《跋南雷文定》為討論中心(何威萱)
10:50-12:00
主持暨評論人:楊瑞松
Rewriting the Dynasty: Ming Histories before and after 1644(Peter Ditmanson)
論「群」、「獨」與清代儒學思潮(鄭吉雄)
13:30-15:10
主持暨評論人:潘鳳娟
晚明下層士人的天主教思想初探──以熊士旗為例(程玉瑛)
文本的鏡影:文抄與清初的歷算學(祝平一)
明清之際儒學的人性論述:兼論天主教作為思想資源的可能性(呂妙芬)
15:30-17:40
主持暨評論人:朱鴻林
Bumps Along the Road: The Delayed ‘Triumph’ of Yan Ruoqu’s Evidential Studies During the Qianlong Era (Benjamin A. Elman)
再考清朝考證學——以清代尚書學為例(伊東貴之)
Uncovering the Meaning of Evidential Learning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Theorizing Political Knowledge as a New Enterprise of Literati Learning during the Ming-Qing Transition(于文)
6月25日
10:00-12:00
主持暨評論人:林啟屏
《新刊性理大全》的出現及其時代背景(三浦秀一)
明代中后期《大學》改本的思想與制度影響(劉勇)
《四書大全》與近世東亞地區四書學的展開(佐藤煉太郎)
陽明學社群與晚明「四書」注釋的知識生產(魏月萍)
13:30-14:40
主持暨評論人:鍾彩鈞
從「龍惕」到「惕龍」--以季彭山、管東溟為例看明代后期《易》學的運用與發展(賀廣如)
方伎與六藝之間:清初象數論與儒學知識體系的變遷──以黃宗羲《易學象數論》為中心(蕭敏如)
15:00-16:40
主持暨評論人:廖肇亨
明中晚期江西文學社集活動及制藝發展(張藝曦)
Li Mengyang’s Legacy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王昌偉)
游歷、制藝與文社:以晚明衢州士人方應祥為例(何淑宜)
7、臺灣宗教學會2016年會——「宗教的超越性與內在性」學術研討會
時 間:2016年7月1日至2日(周五至周六)
地 點:政治大學行政大樓7樓(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2段64號)
主辦單位:臺灣宗教學會、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華人宗教研究中心、魚籃書坊
聯 絡 人:陳先生,Tel: 02-2651-9780
連結網址:http://www.tars.org.tw/
內容簡介:
本次年會一律采取網絡窗體報名:
https://goo.gl/oJy9DW
報名截止日:2016年6月29日(額滿即截止)
※因資料需要總體統計之故,敬請發表人、主持人、工作人員也登錄報名
臺灣宗教學會2016年會議程(尚未排定完成,請耐心等候)
論文發表人名單:
※學者(按姓氏筆劃次序排列)
王崇名(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王鏡玲(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
王璞(云南大學歷史系)
李彥儀(新竹教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元智大學通識教學部)
吳永猛(國立空中大學)
林安悟(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
林志欽(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
林惟翔(原住民族委員會)
林榮澤(一貫道學研究院文獻館)
周赟(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禮文化研究所)
段致成(國立臺北商業大學通識中心)
洪銘謙(泰國文化暨語言推廣協會、大葉大學國際語言中心)
施凱華(輔仁大學哲學系)
郭士賢(衛理神學院)
郭玉茹(南華大學民族音樂系)
張家麟(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
張雅惠、楊玉薇(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
張曉芬(國立陸軍專校)
陳志榮(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
崔國瑜(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
黃運喜(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
曾稚棉(佛光大學)
楊辰昕(馬來西亞國際創進協會)
鄧元尉(輔仁大學宗教學系)
潘啟聰(恒生管理學院社會科學系)
鄭燦山(國立臺灣師范大學國文系)
蔡亦竹(實踐大學應用日文系)
盧孟慧(天主教聞道出版社)
羅月美(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
釋昭慧(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
蘇美文(中華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學生(按姓氏筆劃次序排列)
王博賢(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古慧嬋(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何啟元(基督教臺灣浸會神學院神學研究所神道學組)
李忠達(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
林柏宏(國立臺灣師范大學國文系)
林鍵璋(國立臺灣師范大學臺灣語文學系)
邱延洲(國立成功大學歷史所)
徐郁縈(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
徐頌贊(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袁光譽(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高家萱(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偶文琦(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張皓斌(國立臺灣師范大學東亞學系碩士班漢學與文化組)
張智皓(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梁右典(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
許慈雯(國立臺灣師范大學應用華語文系研究所僑教與海外華人研所組)
陳法菱(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陳康言(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
溫毓禎(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
黃奕偉(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楊明勛(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
劉怡寧(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蔡秀卿(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比較文學組)
盧秀玲(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
盧俊清(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
盧建潤(東海大學哲學系)
蕭維毅(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研究所)
釋光持(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
釋秀定(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8、第十一屆臺灣語言及其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 間:2016年7月12至13日(周二至周三)
地 點:中研院學術活動中心2F(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臺灣語文學會、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聯 絡 人:林秀蓮,Tel: 02-26525000#6137
連結網址:http://conf.ling.sinica.edu.tw/ISTLT2016/zh/news
內容簡介:
一、會議名稱:第十一屆臺灣語言及其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二、主辦單位:臺灣語文學會、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三、會議日期:2016年7月12、13日
四、會議地點:中央研究院學術活動中心2F
五、會議主題:臺灣語言的共時與歷時研究
1.臺灣語言語音與音韻的結構分析
2.臺灣語言的構詞及句法的理論探討
3.臺灣語言的歷史發展與變異
4.臺灣語言的接觸與新變(含新移民研究)
5.臺灣語言的融合與消長
6.臺灣語言的復振及相關政策
7.臺灣語言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8.其它與臺灣語言或臺灣語言教學相關之議題
六、論文全文截稿日期:2016年6月15日(周三)
七、聯絡地址:11529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吳瑞文老師研究室
電子信箱:istlt2016@gate.sinica.edu.tw
聯絡人:林秀蓮小姐(電話:02-26525000 分機6137)
八、會議收費方式:
(1) 臺灣語文學會會員(已繳交2016年度年費)免繳論文發表費、注冊費。
(2) 非會員者,論文發表費:學生1500元;非學生2000元(已含會議注冊費)
9、The 3rd Conference on Contemporary Philosophy in East Asia(第3屆東亞哲學會議)
時 間:2016年8月19至20日(周五至周六)
地 點: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1 Gwanak-ro, Gwanak-gu, Seoul, South Korea)
主辦單位:Institute of Philosophy,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聯 絡 人:E-mail: ccpea2016@snu.ac.kr
連結網址:http://www.ccpea2016.kr
內容簡介:
CCPEA 2016 invites contributed papers and contributed symposia on topics in contemporary philosophy, broadly construed, including the following areas: logic, metaphysics, epistemology, philosophy of language, philosophy of mi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ethics, political philosophy, aesthetics, philosophy of religion, Asian philosophy, European philosophy, comparative philosophy, history of philosophy in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
Although analytic approaches are preferred, continental and other approaches are also welcomed.
Please submit an abstract prepared for anonymous review as an e-mail attachment to ccpea2016@snu.ac.kr by March 6, 2016.
【Important Dates】
April 6, 2016: Notification of acceptance
June 2016: Conference program and abstracts announced
August 19-20, 2016: CCPEA 2016,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The Conference Program will be available in June 2016.
10、2016臺灣的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研討會
時 間:2016年9月22至23日(周四至周五)
地 點:政治大學國際關系研究中心國際會議廳、綜合大樓一樓或研創總中心會議廳(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臺灣東南亞學會、國立政治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國際關系研究中心/頂大計劃國關中心聯絡辦公室
聯 絡 人:顏小姐,Tel: 02-82377290;E-mail: topiir@nccu.edu.tw
連結網址:https://sites.google.com/site/seanccu2016/home
內容簡介:
1.會議主題
「轉型政治下的東南亞:共創以民為本的新議程」(The Politics of Transformation in Southeast Asia: Towards A People-Centered Agenda)
2.重要日程
投稿摘要截止日期:已于5月5日截止
論文通過審查日期:2016年6月10日
論文全文繳交日期:2016年9月1日(欲申請優秀論文獎者須于期限內繳交)
年度研討會舉辦日:2016年9月22日與23日
3. 主題說明
過去幾個世紀以來,東南亞歷經了各種轉型,在政治地景上由王國、殖民地轉型為當代國家;在經貿地景上由自給自足的農漁經濟轉型成開放市場的自由貿易體系;同樣地,在社會文化地景上,多元文化并存與相互交融的轉變,形塑出當代東南亞文明的多樣特色。
2016年的今天,不僅是東協共同體(ASEAN Community)建成元年,更是區域內外面臨嶄新格局的一年。在國際政治上,東南亞國家面對亞太大國政治的縱橫捭闔,譬如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南向前行,日本對東南亞國家社會的強化援助,美國與俄羅斯兩強的重返亞太布局,加上印度重啟東行政策等,這些快速轉變的互動關系,將重塑東南亞與亞太大國間的競合游戲規則。
除了大國政治,跨太平洋伙伴關系(TPP)、區域綜合性經濟伙伴關系(RCEP)等大型貿易區域主義(mega regionalism)的對張,形塑出新的國際政治經濟結構,直接擠壓東協共同體自主生存的戰略選擇。顯然,東協國家將朝著更開放、與全球政經體系深化接軌的轉型路向前進,不僅是國家體制面臨新的挑戰,也將牽動在地社會的發展動能與人民福祉。
特別針對國家政治,緬甸、菲律賓與越南在今年將進入政權輪替,國際輿論也密切關注泰國軍政府是否愿意釋權重啟民主大選。由政治菁英與人民選擇出的新領導團隊,除了將持續深化政治與經濟的國家改革議程,更重要的是,由新民意與新社會需求所托付的政權,更被期待能促使東南亞政治發展重新脫胎換骨。
作為與東南亞命運交織的島嶼國家,臺灣在2016年也邁向政權輪替的新里程碑,同時也宣示將更重視東南亞的鄰邦,全面深化與東南亞國家社會的共榮互利愿景。「作為東南亞的臺灣」在重啟南向政策之際將同時面臨到更多元的機會以及更多樣的挑戰,這些都將成為我們重新思索、規劃「臺灣的東南亞作為」的重要依據。
當然,東南亞的轉型政治不僅出現在國際政治、區域格局、國家與社會發展等核心議題上,隨著共同體計劃持續推展到2025年,各種「以民為本」(people-centered)的內視需求與發展議程將成為焦點。這些新的議題不僅構成了東南亞與周邊大國之間的新供需關系,同時也揭示了東南亞與臺灣發展互利共榮關系的新路向。從區域研究的角度來看,「以民為本」的轉型政治,不僅具有政治上與政策上的意義,在未來也將再度改造東南亞研究的本質與方向。
有鑒于此,本年度臺灣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研討會首度在國立政治大學舉辦,將以「轉型政治」(the politics of transformation)為關鍵詞,除了聚焦于東南亞多重轉型的主題探索,更將匯聚政策社群、公共知識分子與產業代表,共同為臺灣東南亞戰略的新政策路向進行腦力激蕩。本年度大會除了「轉型政治」主題外,也歡迎東南亞研究相關領域的國內、外學者先進分享研究成果。
4.會議安排
本次會議將分兩天辦理,第一天將舉辦國際研討會議,第二天將依往例舉辦中文研討會議。本次會議亦將特別舉辦墻報場次與大學部新生代論文發表會議場次。
本年度會議將征選頒發「優秀會議論文獎」與「優秀新生代論文獎」若干名,作為鼓勵東南亞研究的誘因。
主辦單位將提供臺中以南發表人與評論人住宿與會議餐點,關于研討會相關事宜敬請來信或電洽(02-82377290)顏小姐(topiir@nccu.edu.tw)。
摘要投稿表格(請下載)請同時寄送至: cseas@nccu.edu.tw / cseas2016@gmail.com,歡迎惠賜鴻文大作。
11、第十九屆臺灣文學家牛津獎暨曾貴海文學學術研討會
時 間:2016年10月22日(周六)
地 點:待定
主辦單位:真理大學臺灣文學系
聯 絡 人:李先生,Tel: (02)2621-2121#2501;E-mail: au1731@mail.au.edu.tw
連結網址:http://hl006.epage.au.edu.tw/files/14-1212-55804,r103004-1.php?Lang=zh-tw
內容簡介:
一、真理大學臺灣文學系擬訂于2016年10月22日(周六)舉辦「第二十屆臺灣文學家牛津獎暨曾貴海文學學術研討會」。
二、投稿者請于2016年5月2日(周一)前,將論文題目、摘要(600字)及投稿申請數據表乙份,以電子文件傳至au1731@mail.au.edu.tw信箱,電子郵件主旨請注明「投稿第二十屆臺灣文學家牛津獎論文摘要」。稿件經相關學者專家審查后,于2016年5月13日(周五)通知審查結果,通過者撰寫論文全文之截稿時間為2016年7月29日(五)。
三、若有未盡事宜,請洽承辦人李先生,電話:(02)2621-2121轉2501,電子信箱:au1731@mail.a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