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宋人絕句鑒賞之三

淮中晚泊犢頭  蘇舜欽

春陰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滿川風雨看潮生。

  這首詩大約作于仁宗慶歷四年(1044),蘇舜欽罷官離京去蘇州的路上。慶歷三年,參知政事(副宰相)范仲淹與宰相杜衍、樞密副使富弼等全面展開改革,推行新政,史稱“慶歷新政”。時任大理評事的蘇舜欽極力支持這場改革,先后上《上三司副使段公書》、《咨目七事》、《乞納諫書》等,要求開通言路,懲治弊政。受到了改革派領袖范仲淹的賞識,薦其才,為集賢校理、監進奏院;宰相杜衍也重其才,將女兒嫁給了他。由于他多次上書,“無所回避,群小為之側目”,因而也成為以樞密使章得像、御史中丞王拱辰為代表的保守派極為忌恨的對象,而且由于其特殊的關系和身份,也成為保守派整垮改革派的突破口。慶歷四年動,保守派終于等到了機會:這年十一月,蘇舜欽監理的進奏院按京師習俗祀神,將院內積存的一些廢紙(拆開的一些奏章封套)賣錢來買酒歡宴,并召一些歌妓助興。此事被王拱辰知道后立即大做文章,誣奏蘇舜欽“監守自盜”,以此作為整垮改革派的突破口。結果,蘇舜欽入獄受審,后被革職為民,聚會十多位名士也悉數被貶,被逐。宰相杜衍不安于位,自動辭去相位,以尚書左丞出知兗州。范仲淹也于第二年正月免去參知政事,出知邠州兼陜西四路安撫使;富弼亦同時被貶,出知鄆州、青州。事后,王拱辰得意夸耀說:“改革派被我一網打盡了”(“吾一舉網盡之矣”,見歐陽修《湖州長史蘇君墓志銘》),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進奏院事件”。

  蘇舜欽被廢后旋即離開汴京,寓居蘇州,筑滄浪亭,日以讀書自娛。這首七絕,就是他離開汴京南下蘇州,渡淮時在淮河中部的渡口犢頭磯所作。令人驚異的是,在這首詩作中,他沒有屈原被讒放逐、離開京師時《涉江》、《離騷》的悲憤;也沒有李白被讒離開京師時《行路難》的那種感嘆,表現得分外的靜穆和超然。也許這種深深隱藏于內心、語言上不吐露半點、外人不覺察絲毫的憤懣,才是最大的憤懣,才是最大的堅韌,才是宋詩與唐詩與楚辭的最大區別所在。它就像在地殼深處運行的巖漿,就像是兩塊帶著正負電荷的默默的云團,在噴發前,在撞擊前,是那樣的沉穩和安定!

  但是,“詩為心聲”,詩人此時的情感無論怎樣掩飾、內斂,總會露出蛛絲馬跡。當然,這不是詩人的主觀吐露,而是通過選材、構圖不露痕跡地表現出來的。

  首先,詩人選擇的風雨之夜、渡口泊舟這幅以靜觀動的畫面。這與傳統的舟行即景之作大相異趣。船在古代,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古人寫順流而下、寫逆水行舟,或詠歌兩岸風光,或概嘆舟子之難,不知留下多少佳句名篇,僅一李白,就有《望天門山》、《早發白帝城》、《峨眉山月歌》等佳篇傳世。寫夜泊的也有,但多是月夜,多詠靜謐美景,從中抒發寧靜的情懷或淡淡的愁緒,著名的就有張繼的《楓橋夜泊》,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李白的《夜泊牛渚》。但像《淮中晚泊犢頭》這樣,以春陰暗綠、幽花古祠來構筑一幅清幽冷寂的畫面靜,又以渡頭風雨、暗夜潮聲來融入孤寂之感,在古典詩作中是不多見的。下面略作分析:

  詩的前兩句“春陰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幅清幽冷寂的畫面,“陰”為灰色,“青”為暗綠,從天到地,一片冷色涂染,表現出清冷寂靜的環境氛圍。但是,如果用色一味冷清,不但顯得技法單調,渲染的氣氛也未免過于枯寂,因此,第二句又用一樹幽花,使畫面帶上了淡淡的暖意,也給清冷寂靜的氛圍帶來一點生命的活力“幽”既能表現花的色態,又能表現花的“情”態。就色態而言,自然是取其昏暗與整個畫面協調一致,而就“情”態而言,自然又是詩人孤寂之情的轉移了。特別是這個空靈的“明”字,更給昏暗的畫面增添一絲亮色,也更容易激發起人們的想象力,這樣,詩的內蘊和意境,也就自然深厚綿長了。稍后的詩人鄭獬有首《絕句》云:“田家汩汩流水渾,一樹高花明遠村。云意不知殘照好,卻將微雨送黃昏。”其中“明”字的用法正與此同,也許正是對蘇詩的借鑒。但鄭詩是“高花”而蘇詩卻是“幽花”,這就不只是當時的具體環境不同,也是詩人心境的不同了。另外“時有”二字也是傳神之筆。因為它不僅在氛圍的創造上,起著勾皴點染的作用,在空間的交待上,也起著點明位置的作用,即它暗示了水流船動,這樣就使整個畫面在靜中顯示動意,詩的審美意義,也就相應加強了。

  后二句“晚泊孤舟古祠下,滿川風雨看潮生”,描寫的是夜晚泊船古祠下的場景,與前兩句相比,時間和人物與景物景物之間動靜關系都發生了變化:前二句寫的是白天,后二句寫的是夜晚;前兩句是船行水上,人在動態之中,岸邊的野草幽花是靜止的;后兩句是船泊犢頭,人是靜止的了,風雨潮水卻是動蕩不息。這種動中觀靜,靜中觀動的藝術構思,使整首詩始終情景相融、動靜相承。后兩句著重突出風、雨和潮水的聲勢。孤舟晚泊于古祠之下,這本來就夠使人凄涼寂寞的,而風雨大作,潮聲驟響,一派喧鬧,更加使人心潮難平了。這里不僅是以動襯靜,也是以動示動,以自然界的風雨來暗示政治上是凄風苦雨,以鼓動的潮聲來暗示心潮難平。這種手法,使詩人放逐之中的孤寂和傷感,融入淮河古渡、夜雨潮聲之中,情景交融而不露痕跡,表現出詩人獨特的審美情趣和藝術技巧,從而使該詩成為眾口交贊的名篇,

  最后想指出的是,蘇舜欽離京南下蘇州,渡淮時所寫的詩作并非僅有《淮中晚泊犢頭》這一首。其他還有如《淮中風浪》:“春風如怒虎,掀浪沃斜暉。天闊云相亂,門遙鷺共飛。冥冥走陰氣,凜凜挫陽威。難息人間險,臨流涕一揮”;《舟行有感》:“忽忽賞節物,區區何時歸?天陰鳥自語,水落岸生衣。客況知誰念,人生與愿違。東風百花發,獨采北山薇”;《過泗水》:“五年六經此,仰首嘆勞生。山是往時色,人皆今日情。機心去國少,塵眼向誰明?物理吾俱曉,漂流安足驚!”但這些詩篇或是比喻之意顯豁,或是多主觀感慨直接抒發而少情景相融,尤其缺少這幅淮河古渡、夜雨潮聲的清絕畫圖。因此這首《淮中晚泊犢頭》在諸多同時同地同題材詩作中獨占鰲頭,被詩論家稱為“清絕可愛”(見吳并《優古堂詩話》)。比較思考之中,能告訴我們許多文學創作和文學鑒賞的道理。

20151002_009

淮中晚泊犢頭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冈县| 富民县| 苗栗市| 历史| 瑞安市| 花垣县| 库车县| 准格尔旗| 怀仁县| 拉萨市| 东光县| 乡城县| 龙海市| 肇州县| 雷波县| 松原市| 资中县| 郯城县| 广平县| 确山县| 迁安市| 岐山县| 吉林市| 宜城市| 蕉岭县| 华阴市| 绥棱县| 金山区| 昆明市| 晋州市| 吴旗县| 大连市| 原阳县| 乌审旗| 梅州市| 雅江县| 河源市| 定南县| 万全县| 凉山| 都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