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宋人絕句鑒賞之十四

臨平道中 道潛

風(fēng)蒲獵獵弄輕柔,欲立蜻蜒不自由。
五月臨平山下路,藕花無數(shù)滿汀洲。

  江南的風(fēng)物之美,不但令人向往,也是中國人的驕傲。直到今天,人們還習(xí)慣于用“江南”作參照物,來衡量人對大自然的變革的力量和成效,所以“北國江南”、“塞上江南”等名稱,也就應(yīng)運而生。然而,江南到底是什么樣子呢?或者說,江南之所以為江南,其景物特征到底是什么呢?這倒真是個饒有興味的話題。

  南朝丘遲在他的《與陳伯之書》中對江南的描繪,也許最為人樂道:“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詩人用簡潔的文字,把江南的春景融和之態(tài),畢現(xiàn)于紙上。在他看來,江南的特點是萬紫千紅,百鳥鳴唱。白居易的詞《憶江南》也是膾灸人口的:“江南好,風(fēng)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蘭。能不憶江南”。詩人以“江花”如“火”,“江水”似“蘭”,盡情地謳歌了江南風(fēng)景之勝。其色彩的明麗,情感的熱烈,真使人嘆為觀止。此后,在《憶江南》(又名《望江南》)的詞牌之下,詞家每有佳制,這就無須多舉了。

  不過,同是畫山繡水,不同的詩人卻會各有一種眼光,自成一種格局。有的詩人往往專注于萬千世界中的一枝一葉,然后又在這一枝一葉中,展現(xiàn)出大自然風(fēng)格的全貌。也許這樣的詩制造的不過是一些“小景”“盆景”,但正因為是“盆景”,所以就要求詩人有精細的心性,靈巧嫻熟的技巧。在構(gòu)圖上的勻整和諧和在設(shè)色上的獨具匠心,往往使這樣的詩不但充滿了詩情,更有生動的畫意,因而這些“尺幅山水”,也就更容易被畫家所鐘愛。

  道潛的這首《臨平道中》,就是這樣的一首詩。詩寫作者五月行走在臨平山下所見。風(fēng)兒習(xí)習(xí),蒲葉沙沙,蜻蜓欲停未停,滿塘荷花盛開。詩人向人們展示的景觀猶如一幅花蟲小品,充滿了自然的情趣。當時的女畫家曹夫人曾據(jù)此畫出了一幅《臨平藕花圖》;蘇軾也曾把它親筆抄寫下來,刻于石上,由此可見此詩在藝術(shù)上的成功。

  道潛是宋代著名詩僧。俗姓何,法號妙總大師,別號參寥子,于潛(今浙江臨安縣)人。生卒年不詳,大約生活在哲宗元祐(1090)年間。宋人吳自牧在《夢粱錄》中將他列為歷代高僧之一,稱他“有標致”。自幼出家。哲宗元祐(1086—1090)中,住杭州智果禪院,愛禪院內(nèi)清泉,命名為“參寥泉”,并取別號參寥子,賦詩曰:“云崖有淺井,玉醴常半尋,遂名參寥泉,可濯幽人襟”。并作《參寥泉銘》。后因?qū)懺娬Z涉譏刺,被勒令還俗。后得到昭雪,再次削發(fā)為僧。徽宗崇寧末(1105)老于江湖。著有《參寥子詩集》。道潛詩風(fēng)清新流利、風(fēng)流蘊藉,其成就是宋代詩僧中佼佼者,著名的“九僧”之首惠崇,曾稱贊其詩頗似陶淵明:“道潛作詩,追法淵明,其語有逼真處。曰:‘數(shù)聲柔櫓蒼茫外,何處江村人夜歸’;又曰‘隔林仿佛聞機杼,知有人家在翠微’。”(《冷齋夜話》)他也是蘇軾的好友,而且兩人亦因這首《臨平道中》結(jié)識并成為好友,道潛亦因蘇軾的譽揚而名震海內(nèi)。據(jù)宋人吳自牧《夢粱錄》記載:“吳僧道潛,有標致。常自姑蘇歸西湖,經(jīng)臨平道中作詩云:風(fēng)蒲獵獵弄輕柔,欲立蜻蜓不自由。五月臨平山下路,藕花無數(shù)滿汀洲。東坡赴官錢塘,過而見之,大稱賞。已而相尋于西湖,一見如舊相識。及坡移守東徐,潛往訪之,館于逍遙堂,士大夫爭識之。東坡饌客罷,約而俱來,紅莊擁隨之。東坡遣一妓前乞詩,潛援筆而成曰:寄語巫山窈窕娘,好將魂夢惱襄王,禪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風(fēng)上下狂。一坐大驚,自是名聞海內(nèi)”。蘇東坡貶在黃州時,他曾去探望。見面后,蘇軾拿出士大夫給蘇軾的信,信中說“聞日與詩僧相從,豈非隔林仿佛聞機杼者乎。真東山勝游也”。蘇軾笑著頌道潛寫的“隔林仿佛聞機杼”句,說:“此吾師七字師號”。可見蘇軾對道潛的稱贊。(吳自牧《夢粱錄》卷十七)宋人魏慶之在《詩人玉屑》中也有類似記載,并補充說:“東坡愛其詩,嘗稱‘無一點蔬筍氣味,體制絕似儲光羲,非近世詩僧比’”。道潛的這首《臨平道中》,就是類似唐代詩人儲光羲的田園詩,清新、自然、雅致,無一點世俗氣。

  臨平,即臨平山,在今杭州市東北。臨平歷稱藕花洲,自唐以來,歷代文人墨客輾轉(zhuǎn)此地,留下詠荷詩詞近百余首。蘇軾通判錢塘(今杭州市)時,道潛正居住在“智果精舍”,常漫游于杭州市周圍,這首詩就是此時所作。

  詩寫的是臨平山初夏之景。但詩人并不從山色著眼,而是在山下水面落筆。這容易使人想見,江南之山,本與水緊密相連。所以寫山之詩,卻去寫水,也正是江南風(fēng)物特點了。蒲是江南水邊常見的水草,高可數(shù)尺,葉片細長,受風(fēng)容易飄動,所以詩人說它在獵獵聲中,婆娑起舞,真有點賣弄輕柔的模樣。“獵獵”原指風(fēng)聲,源自鮑照《還都道中作》一詩中的“鱗鱗夕云起,獵獵晚風(fēng)遒”,本意,是指風(fēng)大。但此處是指受風(fēng)的蒲草(“風(fēng)蒲”)發(fā)出的聲響。和“弄輕柔”相連,則是“沙沙”之聲了。同時,詩人既注意于風(fēng)動蒲草,也就自然會顧及蒲草的上下左右,于是便引出下句“欲立蜻蜒不自由”。

  靖蜓欲立,而蒲草不讓,物物之間的相諧相謔之趣,正是自然界的勃勃生機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詩人借助蒲草戲蜻蜒的畫面,把人的聽覺視覺調(diào)動集中在一起,大自然的盎然生機,也就躍然紙上了。楊萬里《小池》詩說:“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頭。”詩所創(chuàng)造渲染的是寧靜安謐的氣氛,畫的是蜻蜓戲荷圖,雖然和“欲立蜻蜒下自由”的意境不同,但在表現(xiàn)技巧上,說不定正受了道潛這首詩的啟發(fā)也未可知。

  詩的后二句,鏡頭由特寫拉成大景,以“藕花無數(shù)滿汀洲”的廣闊的畫面結(jié)束。空間由眼前腳下延伸到眼外以至無際天邊,而且順勢點出時間是在五月,這樣,暖的色調(diào)(五月里的藕花、蜻蜒、蒲草)加上廣闊的空間,就使詩的氣象明麗而清遠起來。這自然又會使人想起楊萬里的另一首詩;“畢竟西湖六月中,風(fēng)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首詩以鮮艷的紅綠兩色,點染在廣袤的湖面之上,畫面是直接展示的。而道潛這首詩中的畫面,卻從蜻蜒開始徐徐展開,因而更使人覺得余味無窮。

  宋詩區(qū)別于唐詩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宋詩更重視對畫意的表現(xiàn)。考其原因,或許是宋代繪畫特別發(fā)達,而許多知名作家又每兼具畫家和詩人兩種身份的緣故(順便應(yīng)該提到,宋代的題畫詩也較之前代更為發(fā)達)。蘇軾、米芾諸人固不必說,即如張公庠《道中》:“一年春色已成空,擁鼻微吟半醉中。夾路桃花新雨過,馬蹄無處避殘紅”;鄭獬《絕句》:“田家汩汩水流渾,一樹高花明遠村。云意不知殘照好,卻將微雨送黃昏”;武衍《湖邊》:“日日湖邊上小車,要尋紅紫醉年華。東風(fēng)合與春料理,忍把輕寒瘦杏花”;李顯卿《溪行》:“枯木扶疏夾道旁,野梅倒影浸寒塘。朝陽不到溪灣處,留得橫橋一板霜”;法具《東山》:“窗中遠看眉黛綠,盡是當年歌吹愁。鳥語夕陽人不見,薔薇花暗小江流”等,都描寫精工,詩中有畫。道潛這首詩寫蒲葦受風(fēng)的聲形,寫蜻蜓在蒲葦上站立不穩(wěn)的姿態(tài),寫臨平山下,經(jīng)行之處滿眼盛開的荷花,也是充滿濃重的畫意,表現(xiàn)了宋詩在這一方面的典型特征。但是,詩人們所追求的詩中有畫,并不是詩等于畫,而是詩畫相通,特色兼具。因為,一般說來,詩是動態(tài)藝術(shù),畫是靜態(tài)藝術(shù)。此詩雖有畫意,但強調(diào)了自然景物的聲形、姿態(tài),仍帶有詩的特點,是二者完美結(jié)合的典范。所以,蘇軾作為對詩畫都非常內(nèi)行的作家,一見此詩,就為之激賞,要“為寫而刻諸石”,善丹青的宗室曹夫人還根據(jù)詩意畫了一幅《臨平藕花圖》(明·陳繼儒《珍珠船》卷二)

  此詩描寫五月仲夏臨平山下水邊風(fēng)光,是“詩中有畫”的佳作。首句推出一個近景:一片水邊的蒲草,在風(fēng)中翩翩起舞,好像是在表現(xiàn)自己輕柔的舞姿。次句,突出描寫一只或數(shù)只蜻蜓,因風(fēng)吹蒲動,想要站在蒲草上,總是身不由己,站不住。蜻蜓與風(fēng)蒲仿佛在互相爭戲,頗有風(fēng)趣。第三句,承上啟下,宛轉(zhuǎn)變化,補敘出前兩句所寫風(fēng)景的時間、地點、位置,也為結(jié)句的寫景作了交代和鋪墊。第四句,于風(fēng)蒲背后展開自近到遠的風(fēng)景:在山下道路兩邊,一望無際的荷花開滿了水面,鮮明地表現(xiàn)出夏日江南水鄉(xiāng)清麗動人的景色。至此,一幅大小映襯、遠近有致、動靜相生、工筆與寫意相結(jié)合的圖畫,便清晰而富有層次地展現(xiàn)在大家眼前。詩歌無一句一字抒情,卻在所寫景物中讓讀者感受到內(nèi)心的閑適以及對熱愛大自然的情感。詩人把蒲草擬人化了,寫得它像有知覺、有感情似的,在有意賣弄它的輕柔。蜻蜓欲立又不能自由停立的瞬間姿態(tài),也寫得很傳神。作者靜中寫動,以動襯靜的藝術(shù)技巧,十分高超。但值得注意的是:詩人在畫面中只有山水,而且只有山水的細部:蜻蜓、山道、藕花;山道上沒有行人,藕花見也沒有多數(shù)詩中常見的“荷葉羅裙一色裁”的采菱女和歌聲,這固然與道潛的身份和他的性格有關(guān),它是位僧人,性格又很偏狹,厭惡俗世俗人,因此士大夫多與之疏遠。宋人魏慶之在《詩人玉屑》說他“性褊,憎凡子如仇。嘗作詩曰:‘去歲春風(fēng)上國行,爛窺紅紫厭平生。而今眼底無姚魏,浪蕊浮花懶問名。士論以此少之”。另外,這也與宋代文人畫派的審美傾向有關(guān)。蘇軾、文同、惠崇、黃庭堅等文人畫的代表作家多作抒情小景和古木窠石等山水小品,畫風(fēng)精臻,意在突出自然景物中蘊藏的優(yōu)美意境,強調(diào)其中的詩意,力求做到“詩中有畫”如受到蘇軾稱贊的惠崇的《春江晚景》,受到黃庭堅稱贊的《煙雨歸雁》,宋室貴族趙令穰的小景清麗幽雅,其《湖莊清夏》用柳樹湖水寫出水鄉(xiāng)隱居之和平恬靜與幽情美趣;梁師閔《蘆汀密雪》,趙士雪《湘鄉(xiāng)小景》也皆以禽鳥為主。宋代巨匠馬遠專門畫山水、林木、禽鳥的細部,被稱為“馬一角”。前面說到當時的著名畫家曹夫人根據(jù)詩意畫了一幅《臨平藕花圖》,其實,道潛的這首詩正是受了趙氏宗室曹夫人文人寫意畫的影響。釋道潛有《觀曹夫人畫三首》:“野水平林渺不窮,雪翻鷗鷺點晴空。洞房豈識江湖趣,意象冥將造化同”;“華屋生知世胄榮,誰教天付與多能。西風(fēng)白草牛羊晚,隱見橫崗一兩層”;“臨平山下藕花洲,旁引官河一帶流。兩棹風(fēng)帆有無處,筆端須與細冥收”最后一首更是直接提到“臨平山下藕花洲”,并有小注“嘗許作臨平藕花圖”。而事后曹夫人果然應(yīng)約作了幅《臨平藕花圖》。這是時代詩畫互相影響和共通的又一實證。

20161001_003

五月臨平山下路,藕花無數(shù)滿汀洲。

  附 錄:

《詩人玉屑》卷二十 宋·魏慶之

  吳僧道潛,有標致。常自姑蘇歸西湖,經(jīng)臨平道中作詩云:“風(fēng)蒲獵獵弄輕柔,欲立蜻蜓不自由。五月臨平山下路,藕花無數(shù)滿汀洲”。東坡赴官錢塘,過而見之,大稱賞。已而相尋于西湖,一見如舊相識。及坡移守東徐,潛往訪之,館于逍遙堂,士大夫爭識之。東坡饌客罷,約而俱來,紅妝擁隨之。東坡遣一妓前乞詩,潛援筆而成曰:“寄語巫山窈窕娘,好將魂夢惱襄王,禪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風(fēng)上下狂”。一坐大驚,自是名聞海內(nèi)。然性褊,憎凡子如仇。嘗作詩曰:“去歲春風(fēng)上國行,爛窺紅紫厭平生。而今眼底無姚魏,浪蕊浮花懶問名”。士論以此少之。道潛作詩,追法淵明,其語有逼真處。曰:“數(shù)聲柔櫓蒼茫外,何處江村人夜歸”。又曰:“隔林仿佛聞機杼,知有人家在翠微”。〔漁隱曰:余細味之,句格固佳,但不類淵明,豈得謂之逼真。若東坡和陶詩:前山正可數(shù),后騎且勿驅(qū)。此方是逼真處。惠洪不善評詩,不足憑也。〕時從東坡在黃州,士大夫以書抵坡曰:“聞日與詩僧相從,豈非隔林仿佛聞機杼者乎?真東山勝游也”。坡以書示潛,誦前句笑曰:“此吾師七字師號”。

宋·阮閱《詩話總龜前集》卷三十二·道僧門(同上)

《夢粱錄》卷十七 宋·吳自牧

  道潛字參寥,嘗與蘇東坡、秦少游兩先生為密友,曾詠《臨平絕句》云:“風(fēng)蒲獵獵弄輕柔,欲立蜻蜓不自由,五月臨平山下路,藕花無數(shù)滿汀洲”。東坡守杭時,道潛入智果精舍,賦詩曰:“云崖有淺井,玉醴常半尋,遂名參寥泉,可濯幽人襟”。又作《參寥泉銘》,記之歲月。東坡愛其詩,嘗稱“無一點蔬筍氣味,體制絕似儲光羲,非近世詩僧比”崇寧末老于江湖,既示寂,有詩行于世,句句清絕可愛,法號曰妙總大師。

《堯山堂外紀》卷五十三 明·蔣一葵

  參寥以“臨平絕句”見知于東坡。其詩云:“風(fēng)蒲獵獵弄輕柔,欲立蜻蜓不自由。五月臨平山下路,藕花無數(shù)滿汀洲”。時宗婦曹夫人者善丹青,遂作《臨平藕花圖》行世。

  蘇子瞻在徐州,參寥子自錢塘訪之,酒中,子瞻令官妓馬娉娉乞詩于參寥,參寥口占云:“多謝尊前窈窕娘,好將幽夢惱襄王。禪心已作粘泥絮,不逐東風(fēng)上下狂”。子瞻喜曰:“予嘗見柳絮落泥中,謂可入詩料,不意此老收得”。

  東坡在黃州,夢參寥誦所作新詩曰:“寒食清明都過了,石泉槐火一時新”。夢中曰:“火固新矣,泉何故新?答曰:“俗以清明日淘井”。

《西湖游覽志馀》卷十四 明·田汝成

  參寥者,於潛人,出家智果寺。其見知于東坡也,以臨平絕句。宗婦曹夫人者,善丹青,遂作《臨平藕花圖》,當時崇誦可知矣。其他小詩,亦清新可賞。其詩云:“風(fēng)蒲獵獵弄輕柔,欲立蜻蜓不自由。五月臨平山下路,藕花無數(shù)滿汀洲”;《湖上晚歸》詩云:“漾舟歸路興何賒。水木低涼一道斜。菱蔓蒹葭都卷盡,芙蓉爛熳獨開花”;又云:“云披霞卷仰昭回,試望翻經(jīng)古石臺。應(yīng)有秋香生桂樹,吹風(fēng)肯傍暮船來”;《訪勤上人》詩:“斷橋蒼壁倚溪斜,赤葉楓林噪晚鴉。可怕嶺云埋徑路,會尋流水到君家”;《戲招李無悔秀才》詩:“淋漓一雨過秋山,洗出西湖小霽天。炯炯魚鱗含倒景,飄飄羊角卷荒阡。野塘白芡珠盈斗,幽浦紅蕖錦繞船。冷炙殘杯當已厭,好來波際弄嬋娟”;《次韻吳承老推官觀開西湖》詩:“偉人謀議不求多,事定紛紛自唯阿。盡放龜魚還綠凈,肯容蕭葦障前坡。一朝美事誰能紀,百尺蒼厓尚可磨。天上列星當亦喜,月明時下浴晴波”。如此數(shù)首,庶幾能遠塵俗者。

《珍珠船》卷二 明·陳繼儒

  參寥子,秦少游與之友,以契許。嘗在臨平道中,作詩云“風(fēng)蒲獵獵弄輕柔,欲立蜻蜓不自由。五月臨平山下路,藕花無數(shù)亂汀洲”東坡一見,為寫而刻諸石。宗婦曹夫人,善丹青,作《臨平藕花圖》

《玉臺畫史》宮掖

  釋道潛《觀曹夫人畫》三首:“野水平林渺不窮,雪翻鷗鷺點晴空。洞房豈識江湖趣,意象冥將造化同”;“華屋生知世胄榮,誰教天付與多能。西風(fēng)白草牛羊晚,隱見橫崗一兩層”;“臨平山下藕花洲,旁引官河一帶流。兩棹風(fēng)帆有無處,筆端須與細冥收”〔嘗許作臨平藕花圖。〕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偏关县| 仙桃市| 闽侯县| 姜堰市| 乌什县| 东明县| 湘乡市| 巴彦淖尔市| 台南县| 淳安县| 自贡市| 嘉义县| 苏州市| 麻城市| 德江县| 黄骅市| 嵊州市| 和政县| 仪征市| 肃北| 大足县| 塔城市| 大洼县| 和林格尔县| 济宁市| 东台市| 荆门市| 东山县| 始兴县| 宣城市| 鹰潭市| 玉溪市| 衡水市| 钟祥市| 镇宁| 临漳县| 高安市| 九台市| 昌都县| 鹤山市| 灯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