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宋人絕句鑒賞之十五

謝趙生惠芍藥 陳師道

九十風光次第分,天憐獨得殿殘春。
一枝剩欲簪雙髻,未有人間第一人。

  陳師道(1053—1101),字無己,又字履常,別號后山,彭城(今徐州市)人。16歲時從師曾鞏。元豐四年(1081),曾鞏奉命修本朝史,薦陳師道為員,因其是布衣而未果。1087年當時任翰林學士的蘇軾與傅堯俞、孫覺等推薦他任徐州州學教授。哲宗元祐四年(1089),蘇軾出任杭州太守,路過南京(今河南丘)陳師道到南京送行,被劾擅離職守,去職。不久復職,調潁州任教授。當時蘇軾任潁州太守,希望收他為弟子。陳師道以“向來一瓣香,敬為曾南豐”,婉言推辭。但蘇軾不以為忤,仍然對他加以指導,被譽為“蘇門六君子”之一。哲宗紹圣元年(1094)清除元祐黨人,他被朝廷目為蘇軾余黨,罷職回家。元符三年(1100),任秘書省正字。次年病逝。

  陳師道有詩論《后山詩話》,提出“詩文寧拙毋巧,寧樸毋華,寧粗毋弱,寧僻毋俗”,和黃庭堅的主張一脈相通。他的文學成就主要在詩歌創作上,江西詩派重要作家,他自己說:“于詩初無詩法”,后見黃庭堅詩,愛不釋手,聲稱 “吾此一瓣香,須為山谷道人燒也” (與晁說之論詩)。于是把自己過去的詩稿一起燒掉,從黃學習,兩人互相推重。江西詩派把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列為”三宗”,其實陳師道只是在一段時期內學習過黃庭堅的詩風,其后就發現黃庭堅“過于出奇,不如杜之遇物而奇也”(《后山詩話》),因而致力于學杜。對于他學杜甫所達到的境界,黃庭堅也表示欽佩,曾對王云說,陳師道“其作文深知古人之關鍵,其作詩深得老杜之句法,今之詩人不能當也”(王云《題后山集》)其詩風以拗峭驚警見長,但內容狹窄、詞意艱澀之病。大體上說,陳師道的詩由于受黃庭堅的影響,做詩要”無一字無來歷”,但他的學問不如黃庭堅,需要”拆東補西裳作帶”(《次韻蘇公〈西湖徙魚〉》),不免顯得竭蹶。而在學杜這一方面,也僅僅專致于形式格律,所以雖然形式上能有所肖似,卻往往缺乏杜甫的深沉雄健。其代表作有《春懷示鄰里》、《送外舅郭大夫赴西川提刑》、《示三子》、《放歌行》、《十七日觀潮》等。

  亦能詞,其詞風格與詩相近,代表作有《南鄉子·急雨打寒窗》、《菩薩蠻·銀潢清淺填烏鵲》等。

  著有《后山先生集》,詞有《后山詞》,詩論《后山詩話》和筆記《后山談叢》等。

20161105_00420161105_005

陳師道手跡《詠周昉畫李白真》 徐州故居陳師道雕塑像

  陳師道為人,至少有兩方面只得師范:一是嚴肅的創作態度相傳他做詩用力極勤,平時出行,有詩思,就急歸擁被而臥,詩成乃起。有時呻吟累日,惡聞人聲,家人此時屏息靜聲,甚至連貓狗都要驅趕出去。所以友人黃庭堅稱之為“閉門覓句陳無己”(《病起荊江亭即事》)。這種嚴肅的創作態度。他自己也稱之為“卒行好步不兩得”,“卒行無好步,事忙不草書”(明·蔣一葵《堯山堂外紀》)

  另一就是他堅貞操守,堅守信念,不為貧賤所移,不為富貴所欺。陳師道終其一生,只做過秘書省正字,而且時間很短。可以說,他的終生職業就是個教師。因此極端窮困,甚至不得不長期把妻子和三個兒子寄養在岳父家,寫下錐心泣血的《送外舅郭大夫赴西川提刑》、《示三子》。但是,他是個很有骨氣的人,一生安貧樂道,毫不動搖:當時朝廷用王安石經義之學以取士,陳師道不以為然,不去應試;太學博士正錄推薦他為學錄,他推辭不就,因為他不同意當時執政王安石的經學主張;王安石的副手執政大臣章淳亦曾托秦觀致意,讓陳師道去拜見見,準備加以薦舉,他卻回答說:“士不傳贄為臣,則不見于公”(《與少游書》),拒不謁見。就連對他有知遇之恩、舉薦他徐州州學教授的蘇軾希望收他為弟子,陳師道也以“向來一瓣香,敬為曾南豐(曾鞏)”,婉言推辭。他不愿成為“蘇門四學士”而只能是“蘇門六君子”。最后甚至寧愿死于嚴寒而不愿穿宰相趙挺之送來的皮衣,因為他很鄙薄這位“炙手可熱心可寒”(李清照語,為趙兒媳)連襟的為人。而這首《謝趙生惠芍藥》亦是用文學語言加以證明。詩人解花語人,托物詠志,借以表達自己獨立的操守和高潔的人品。

  中國古代詩詞中,詠芍藥的詩歌很多。比較著名的如韓愈的詠芍藥詩云:“浩態狂香昔未逢,紅燈爍爍綠盤龍。覺來獨對情驚恐,身在仙宮第九重。”這是驚嘆芍藥的姿嬌色美,以自己的不能自持之態,極言芍藥的“浩態狂香”,詩人當時的狂喜之情。

  這種正面詠歌芍藥色艷體媚的在唐人筆下時時可見。這種情況當然反映了那個時代的審美趣味和風尚,詩人筆下的芍藥牡丹之屬,猶為畫家紙上的仕女,或雍容華貴,或婀娜多姿,姬妍富態之美,極其醒目。

  陳師道則不然。在這首詩中,他既并沒有從正面描摹芍藥的形態,而是從側面來表現芍藥的風韻;更不是詠嘆其嬌柔嫵媚,而是獨立不遷、俊逸超群的品格。

  原詩共二首,這里選的是第二首。第一首是這樣的;“從微至老走風塵,喜見鄉園第四春。獨舞東風醉西子,政緣無語卻宜人。”

  從這首詩來看,此時詩人有四十多歲。因唐宋人在三十五歲后,就多有自稱為“翁”的,比如歐陽修作《醉翁亭記》時,實際上只是三十六歲,故四十歲后自稱為“老”,便毫不奇怪。陳師道三十四歲開始任徐州教授,三十七歲移任潁州,四十一歲時,因丁母憂而卸任,此后迫于貧困,在曹州岳父家住了三年,接著又在家鄉彭城住了二年。從“喜見鄉園”四字看,此詩大約作于家居之時,此際詩人正是飽受風塵之苦。趙生大約是他過去在家鄉教書時的學生。學生來看望老師,帶了一株正在盛開的芍藥花,這確是夠有雅興的。無奈這位老師遭遇不太佳,日子過得太貧困,所以反而由花勾引起滿腹心事,這本身也就值得人同。更出色的是這里選入的第二首:

  “九十風光次第分,天憐獨得殿殘春”。這開頭二句,就是從贊美芍藥的花開宜時入手的。因春季三個月,概數九十天,故云“九十風光”。這二句是說:九十天的春季風光,各種花卉是按時序接著開放的;但大自然特別偏愛芍藥,讓它開放在群芳之后,它所擔任的,正是群芳斗妍中的“壓臺戲”的角色,可見此花如何的不凡了。其中“”來自于他的恩師蘇軾的概嘆,芍藥開放的時候,正是春末夏初百花日趨凋殘之際,蘇軾有感于此,曾經嘆道:“多謝化工憐寂寞,尚留芍藥殿春風!”后人又因此而把芍藥稱為“婪尾春”或“殿春”。也許正是蘇軾的這種發現給了陳師道以啟發,所以《謝趙生惠芍藥》也就從這一點上落墨并生發。但在表現手法上,陳師道沒有正面描摹芍藥的色香形態,但卻突出了它的神態風韻,所以此詩是在刻劃芍藥的性格上用功夫的。就語言上看,雖是對蘇詩的翻用,但因出筆更明白自然,風味則別有不同。

  “一枝剩欲簪雙髻,未有人間第一人!”這二句所展示的,正是詩的主旨。“剩欲”,很想;“雙髻”,是當時流行的時興發式,此處借指美女,“第一人”,即最美的人。杜甫《哀江頭》有云。“昭陽殿里第一人,同輦隨君待君側”,這里是對杜詩的借用。這兩句的意思是說:我真想把這一枝花插到誰的髻上,可是,世上還實在找不到一個能配得上戴它的美人!

  從詩句的表現手法上看,這是運用了側面描寫的方式以表現芍藥的無窮之美。漢樂府《陌上桑》中對羅敷外形美的描寫,用的就是這種技巧,荷馬對海倫的美的描寫,用的也是同樣的方法。這種表現藝術可以把所要強調的內容推向極至,依靠讀者的聯想和想象完成詩人所要表現的形象,所以它自然又是夸張的。不過,此詩的妙處就在于 它的夸張不露痕跡,反倒使人覺得“確實如此”、“應該如此”,其原因是這種描寫夸張是建立在比的基礎上,所以讀者的思維是以藝術形象為范圍,而不會用邏輯推理去考證是否“實有其事”的。

  另外,詩人對材料的取舍,往往是能直接反映出詩人的藝術個性的,這一點尤其值得注意。前面所說,面對同樣的花,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眼光,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也就在這里。當然,詩人當時的心境和生活狀況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比如同寫春日,秦觀和朱熹就非常不同,秦觀的《春日》說:“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而朱熹的《春日》說:“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在這兩首詩中,我們是不難看到兩人的不同的氣質的。如果從都選芍藥為表現的對象看,秦觀和陳師道的著眼點的不同,也是一目了然的。

  說到這里。也許我們用不著再去點明陳師道這首詩的“弦外之音”了吧,前一首中的“獨舞東風醉西子”和這一首中的“未有人間第一人”,比況的正是詩人自己的遭遇和心志人品,不是非常清楚的嗎?詩人的懷才不遇和他的清高自負,其實正是那個時代所有的具有同樣命運的知識分子的遭遇和為人的概括。正像清代詩論家潘德輿宇所慨嘆的:“此真眼空一世,無人之見者存也。衒耀干進者,胸次有此等語耶”。(《養一齋詩話》卷八)

OLYMPUS DIGITAL CAMERA

  附 錄:

《養一齋詩話》卷八 清·潘德輿

  陳無己《小放歌行》云:“春風永巷閉娉婷,長使青樓誤得名。不惜卷簾通一顧,怕君著眼未分明”;“當年不嫁惜娉婷,傅白施朱作后生。說與旁人須早計,隨宜梳洗莫傾城”。山谷曰:“無己平日詩極高古,此則顧影徘徊,衒耀太甚”。愚謂無己兩詩,亦顏延年《五君詠》之流也,豈自衒哉。憤世疾俗之調耳。第一首惡幸得名位之人,必欲知我者真一著眼。第二首明獨居自愛之懷,不似隨時者工於早計。品甚超,詞甚激,正是好高志古、不浪結納者口吻,何為不“高古”哉。無己安貧守道,窮厄以死,豈肯為顧影賣弄之詞。吾恨山谷久與之交,而不能因其詞而察其心也。無己又有《芍藥》詩云“九十風光次第分,天憐獨得殿殘春。一枝賸欲簪雙髻,未有人間第一人”此真眼空一世,無人之見者存也。衒耀干進者,胸次有此等語耶。
 

《圍爐詩話》卷五 清·吳喬

  陳師道以薦即得官正字,詩曰:“扶老趨嚴召,徐行及圣時。端能幾字正。敢恨十年遲。肯著金根誤,亭辭乳嫗譏。向來憂畏斷,不盡鹿門期”。用事切當;《雪》詩云:“木鳴端自語,鳥起不成飛”,不落色相;《九日寄秦覯》云:“疾風回雨水明霞,沙步叢祠欲暮鴉。九日清尊欺白發,十年為客負黃花。登高懷遠心如在,向老逢辰意有加。淮海少年天下士,獨能無地落烏紗”。殊有陋巷不改其樂之意。或推后山直接少陵,其五言律誠有相近處,此體猶未盡,何況諸體,無可言直接耶。
 

《堯山堂外紀》卷五十四 明·蔣一葵

  (陳師道)字履常,又字無已。晚得詩法于黃魯直。嘗與晁說之論詩曰“吾此一瓣香,須為山谷道人燒也”。山谷嘗有詩云:“閉門覓句陳無已,對客揮毫秦少游”,以喻其才思之異。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星子县| 罗平县| 合阳县| 宝山区| 黄骅市| 格尔木市| 晋江市| 高要市| 霍林郭勒市| 宝坻区| 双鸭山市| 本溪市| 团风县| 怀柔区| 纳雍县| 屏东县| 怀安县| 宣恩县| 乌兰县| 祥云县| 湘阴县| 盐城市| 县级市| 乌鲁木齐县| 平武县| 宁河县| 黑龙江省| 惠州市| 陕西省| 嵩明县| 广昌县| 前郭尔| 龙游县| 平谷区| 德江县| 琼中| 云阳县| 云梦县| 磐安县| 姚安县| 乳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