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宋人絕句鑒賞之三

題花山寺壁  蘇舜欽

寺里山因花得名,繁英不見草縱橫。
栽培剪伐須勤力,花易凋零草易生。

20151002_007

  蘇舜欽(1008一1048)字子美,祖籍梓州銅山(今四川省中江縣),因其生長在開封,故又為開封人。他是宋初有名的政治改革家之一,史稱“少慷慨有大志”。當他二十一歲還是個“知識青年”的時候,就敢于“詣登聞鼓,上《火疏》”,指責朝廷“政令之多缺,賞罰弗公”(《蘇學士文集》卷十一)。景祐元年(1034)二十六歲時中進士,連任蒙城、長垣縣令,積極興利除弊。后經范仲淹推薦,召為集賢校理、監奏進院。然而終因他議論“時政得失”“無所回避”(《宋史.本傳》),招致保守派權貴的怨恨,于仁宗慶歷四年(1044)被誣陷罷官,削職為民。此案株連到他的岳父宰相杜衍,參知政事范仲淹,樞密副使富弼等人。

  在文學上,他是歐陽修詩文革新運動的積極參加者,他主張文章必須有益于社會政治,反對奢靡浮華的文風,并以他的詩歌創作實踐,舉起了反西昆體形式主義的大旗。歷史上,他的詩與梅堯臣齊名,有“蘇梅”一說,但風格超邁橫絕,與梅堯臣的平淡樸素迥異。他在詩中頑強地堅持著政治革新的信念,關心著國家的興衰和民生的疾苦,這首《題花山寺壁》就是這種思想和情感的具體表露。

  花山寺原址在鎮江潤州區象山鄉花山灣村,據清《丹徒縣志》載,宋代山上建有花山寺。蘇舜欽、沈括等均有題詩。沈括題花山寺詩:“經旬花雨喜新晴,病馬緣畦取次行。老態只因隨日至,春心無意與花爭。山川滿目浮煙合,樓閣侵天暮靄橫,嗟我有身無處用,強攜樽酒入崢嶸。”但從蘇舜欽的題詩來看,在北宋前期,該寺即已頹圮。據《京口山水志》載,宗澤歸葬京口后,岳飛為感宗澤知遇之恩,曾于花山灣云臺寺旁建一功德院。寺與院今均不存,僅有宗澤墓和墓闕。

  從標題看,這首詩是記游之作。記游詩可以寫景狀物,也可以因景生發,別有寄托,內容是不可限止的。如果說唐宋紀游詩的區別在于唐人多強調圖形繪影、情寓景中,宋人多注重借景生發,述志明理。那末,這首詩則正是符合后一特點。

  “寺里”一聯,兩句各寫一種景觀。前一句虛出,后一句實錄,構成形象鮮明的對比。但二者所寫的對象又是同一的,這樣就把花山寺名與實相悖的現狀突出了。生活中名實不符的事常有之,但詩人所見所寫的情況也實在太刺眼,這就使人讀了這兩句詩后不能不感慨,感慨的同時也必然要思考:寺名是因為寺里山中有花才得,而眼前卻無花可賞,那末何以有“花山”之名呢?是過去確因花多,還是“花山”的命名本來就是夸大其辭,表達的只是人們的一種祝愿呢?抑或是過去確曾多花,而今花卉又是怎樣凋落的呢?凡此種種,必然會引起人們思索玩味的興趣,于是,作為一首詩的“發人深思”的藝術目的,也就自然實現了。宋代的嚴羽

  作者當然是有著自己的答案的。他顯然深信命名之不謬,寺里和山中本來是確實有花的,之所以“繁英不見草縱橫”,是因為有主、客觀兩方面的原因。從客觀上說,“花易凋零草易生”,這是自然界的客觀規律,所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正是有感于它的旺盛的生命力。俗語說:“有心栽花花不發”,也正是對種花不易的真實感嘆。無疑,從主觀上說,是“栽培剪伐”不“勤力”,助長了草勢的瘋狂,而且從詩人對這兩句次序的安排上看,顯然是特別強調人的主觀原因的。草本無罪,剪伐不力則是無可推卸的責任。

  不過,詩人在作出這一結論的時候,情感色彩卻并不十分強硬,因為詩沒有說“為何剪伐不盡力”,而是既講到對草要“剪伐”,又講到對花要“栽培”,中間加一個“須”字,就把他對剪伐不力的憤懣,變為必須要剪伐的規勸,因此,惋惜大于憤慨,警告少于勸誡的這種感情色彩,就表明了詩人在詩歌創作中,是遵循著傳統的“明勸誡,著升沉”(南齊謝赫《古畫品錄》)和“美刺”的美學思想和原則的。

  這是結合詩人具體的經歷和思想所作出的思想內容上的理解。但是,由于這首詩畢竟是從自然景觀的描寫而來,從社會生活的現象而來,所以這首詩的思想內容,又不僅限于社會政治方面。盡管我們也可以把詩中的“花”理解為賢臣,“草”理解為奸佞,因而說詩的題旨是對革新除弊的企望,但廣而觀之,其中的道理,卻是有著更為廣泛的適應性的。因此,從這方面來看,這首詩就不是一般的政治詩,而是對生活中某一方面的經驗進行了深刻總結的具有相當的哲理的醒世詩。唯其如此,使它在有著相類的經驗而又有著不同需要的眾多讀者中引起反響和共鳴。這正是這首詩的藝術生命力之所在。

  從藝術表現上看,這首詩雖然重在議論,但由于對經驗的總結和道理的闡發是在具體的景觀描寫中進行的,是身臨客觀現實時的自然感發,因此議論說理既不生硬也不呆板。由于詩中表現的成分多于再現,它對客觀景物的描寫,當然也就不注意其中的細枝末節,不在窮形極態上下功夫。它“再現”的是一種“現象”,而不是“具象”,所以對現象的描寫就是粗墨大筆,注重把現象在總體上鮮明化、生動化。類似這種寫法,還有蘇軾的《題西林壁》,實際上這也正是宋人“理趣”一個重要特色。

20151002_008

鎮江潤州區象山鄉花山灣今存的宗澤墓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蒲江县| 中山市| 嵊州市| 建水县| 龙南县| 陇西县| 仙桃市| 金溪县| 哈尔滨市| 开封市| 江阴市| 上栗县| 阆中市| 中江县| 海安县| 合作市| 博客| 瓦房店市| 康乐县| 巫溪县| 靖州| 城口县| 乌兰浩特市| 望都县| 甘洛县| 黄陵县| 崇信县| 丹巴县| 孟连| 开远市| 辽中县| 甘肃省| 德昌县| 鄂尔多斯市| 盈江县| 蓬莱市| 黄平县| 崇州市| 莱阳市| 邵阳市| 东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