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國家圖書館挽任繼愈先生聯(懸于靈堂之上): 老子出關,哲人逝矣,蓬萊柱下五千精妙誰藏守? ■歐陽中石挽任繼愈先生聯: 雖在意中猶避談; ■袁行霈挽任繼愈先生聯: 哲人萎矣!更留有千株桃李; ■白化文挽任繼愈先生聯: 虎觀仰音容,輒覺平居親炙少; ■國家圖書館副館長張志清挽任繼愈先生聯: 儒者之風,道家之骨,從來學人本色; ■中央文史館挽任繼愈先生聯: 論衡三教,傳承國學千秋業; ■國家圖書館善本部、北京大學圖書館善本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挽任繼愈先生聯: 秘閣失元老; ■東筦圖書館挽任繼愈先生聯: 學問貫古今,宗師風范,鳳毛麟角; |
■周汝昌悼任繼愈先生詩: 痛悼繼愈學長老友尊兄 又奪一老去,問天何忍為。云霄風習習,學苑雨凄凄。 [注] 本篇古體詩,韻腳可依古音通押。如涘涯讀音為(sìyī)。 周汝昌 己丑閏五月二十 ■葉嘉瑩悼任繼愈先生詩: 驚聞任繼愈先生逝世,無任震悼。我與先生相會于一次學術會議中,先生對我之研究方向極感興趣,曾多方垂問。其后遂屢次邀我至北圖講演,并親來聽講。去歲亦蒙相邀,我亦已做出允諾,惜因事未果,我以為來日方長,不久必有與先生再度相晤之機會,何期先生遽歸道山,悼念之余,彌深歉憾之感。 附挽詩一首: 動地悲風冷暑氛,梁傾魯殿喪斯文。 葉嘉瑩敬挽于溫哥華
|
![]() |
|
《老子今譯》(古籍出版社,1956年8月) |
《中國哲學史》(人民出版社,1963年) |
![]() |
任繼愈先生為首都師范大學國學傳播中心成立題詞 2007年10月10日,首都師范大學國學傳播中心成立大會在京隆重舉行。任繼愈先生受聘為國學傳播中心學術顧問委員會委員,并欣然致賀: 欣聞首都師范大學國學傳播中心舉行成立盛典,謹致衷心祝賀之意,同時表達自己的一點感受。“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傳承、發揚與不斷創新,特別應該持之以恒地貫串于各類各級學校的教學之中,對于以培養師資為主要任務的師范教育尤為重要。當然國學亦無須過熱或過冷,誠如孔子所言:“過猶不及。”我曾指出:目前的學校教育主要存在三方面的問題:一是缺乏做人的教育,二是缺乏傳統歷史的愛國教育,三是缺乏創造力的教育。這也正是我們今天的國學教學與研究所要關注和解決的核心問題。整理、出版國學經典及相關教材是教學與研究的基礎,首都師范大學國學傳播中心以此為主要任務,尤其注重典籍文本電子化的“國學網”建設,特色鮮明,而且之前在尹小林等同志的努力下,已經有了相當扎實的專業技術基礎與嘉惠于學林的成果,相信在正確方針的指導下,一定會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普及教育與國學研究的深入發展起到更加有力的推進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