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8月3日 北京2008年第29屆奧運會會徽“中國印——舞動的北京”發布
- 2003年8月3日晚,北京奧運會會徽“中國印——舞動的北京”在天壇祈年殿隆重發布。這個會徽表達了2008年奧運會的主題。會徽由印形部分、“Beijing 2008”字樣和奧林匹克五環組成。印形圖案好似一個北京的“京”字,又像一個舞動的人型,瀟灑飄逸、充滿張力。新會徽集合了中國傳統的印章、書法等藝術形式和運動特征,將中國精神、中國神韻與中國文化巧妙結合,象征開放的、充滿活力的、具有美好前景的中國形象。蓋下這印記,十三億中國人用最莊重、最神圣的禮儀向全世界莊嚴承諾,把北京2008年奧運會辦成歷史上最出色的一屆奧運會。
- ·2004年7月13日 北京2008年第13屆殘奧會會徽“天地人”發布
- 2004年7月13日,北京2008年殘疾人奧運會會徽“天地人”發布儀式在北京中華世紀壇舉行。北京2008年殘奧會會徽以天、地、人和諧統一為主線,把中國的文字、書法和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精神融為一體,集中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精神,體現了“心智、身體、精神”和諧統一的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精神,具有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底蘊。





- ·奧運會會徽與中國篆刻文化
- 北京2008年奧運會徽“中國印”,將中國文化的巧妙地融入到運動會精神中,顯示了東方文化的魅力。將中國書法篆刻意味融入奧運會會徽,表明了中國身份的自我確認。一般而言,篆刻文化講究對稱平衡、虛實互補;巧拙雅俗,相反相成;陰陽違和,奇正相生。這方帶有篆刻藝術趣味的設計,具有舞蹈的動態美和音樂的節奏美。它通過文字內容、章法結構以及刀鋒運行造成的金石趣味來表現中國特有的文化底蘊,具有豐富多彩的審美價值。
- ·中國印章文化
- 中國印(篆刻),連同書法、繪畫、詩歌并稱中國四大傳統藝術。如果以字釋意,“印”字的左半部是個“爪”字,即手,右半部是個“節”字,就是符節,也就是憑證,合起來就是手持符節,代表誠信。
- ·書印合一說篆書
- 真正定型化、行款化的最早漢字是甲骨文,它也是最早用刀鐫刻出來的文字。從風格上看,已經有了瘦硬挺拔的細筆,和渾厚雄壯的粗筆之分,筆畫多方折,交叉處剝落粗重。后來發展到熔鑄在鐘鼎彝器上的金文,開始顯示出篆字的演變。《石鼓文》是戰國末期到秦朝初年的作品,是一種劃時代的篆書,也是大篆的代表作。秦統一中國后,丞相李斯制定了通行的“小篆”,字形呈縱勢長方,大小整齊,是一個劃時代的變革。
- ·文化與書法
- 漢字是中華兒女智慧的結晶,漢文是晶體結成的串珠。現在再說一句,“書”是“串珠”之外的絢麗“光環”。至于如何能使文字得到展現,如何使“書法”的理論落實到實際中去,則必須要有展現的能力的問題。關于“學”與“練”。人們常說,在練字,“練”就是自己在實踐中摸索成功。自己不斷實踐,要用“功夫”。“功夫”就是“時間”的積累。
- ·筆墨的超越
- “BeiJing 2008”、“中國印——舞動的北京”、“福娃”、“篆字比賽項目標志”、“祥云”、“漢字筆畫順序入場”……中國符號,正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強度,進入世界的視野。“筆墨”的精靈,也在這由五環串聯的華彩樂章中飛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