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添入收藏

 

 
大師生平|著作年表|著述索引|作品選讀|大師研究|研究著述|書品推介|研究學人|相關鏈接 

《西周年代考 六國紀年》
《陳夢家著作集》
陳夢家詩歌
《紀念志摩》

陳夢家傳略
陳夢家與流落美國的中國青銅器
懷念陳夢家先生
再談陳夢家以及其他
陳夢家與《漢簡綴述》
陳夢家與簡牘學
關于陳夢家先生
姑蘇有個趙蘿蕤
憶趙蘿蕤教授
紀念館

 

 

 

 

 

懷念陳夢家先生
周永珍

  陳夢家先生是我國著名的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生于1911年, 原籍浙江上虞。

   先生16歲時開始寫詩,20歲便已是一位有名的“新月派”詩人。 在1936年以前他先后出版了《夢家詩集》、《鐵馬集》、《夢家存詩 》等專集,還編了一冊《新月詩選》。

   先生先在中央大學學法律,1932年到北京燕京大學,就讀于宗教 學院。1934—1936年在燕京大學攻讀古文字學。此后,他傾全副精力 于古文字學及古史學的研究。僅1936年便寫有《古文字中的商周祭祀 》、《商代的神話與巫術》、《令彝新釋》等七篇文章,發表在《燕京學 報》、《禹貢》、《考古社刊》上。

   1937年蘆溝橋事變,先生離開北京,由聞一多先生推薦,到長沙清華大學教授國文。1937年秋到1944年夏在昆明西南聯大任教, 講授古文字學、尚書通論等課程。授課之余,仍進行古文字學、年代學及 古史的研究,寫有《高礻某郊社祖廟通考》、《商代地理小記》、《五行 之起源》、《商王名號考》、《射與郊》、《古文尚書作者考》、《汲冢 竹書考》、《王若曰考》等,發表在《燕京學報》、《清華學報》、《圖 書季刊》和《說文月刊》上。此外還出版了《老子今釋》、《西周年代考 》、《海外中國銅器圖錄》等專著。

   1944年由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教授和清華大學金岳霖教授介紹,到美國芝加哥大學講授中國古文字學。但先生去美的主要目的是要收集編 寫一部流散于美國的中國銅器圖錄,也就是后來出版的《美帝國主義劫掠 的我國殷周銅器集錄》。為了能夠得到每一件銅器資料,他遍訪了美國藏 有銅器的人家、博物館,乃至古董商肆。他以極大的愛國熱情與驚人的治 學毅力,艱辛備嘗,為祖國贏得了一批可貴的資料。

   1947年夏,先生游歷了英、法、瑞典、丹表、荷蘭等國,致力于 收集流散于歐洲的我國銅器資料。同年秋回到了芝加哥,完成了他去歐美 的任務。這時有人勸他留住美國,但他毅然起程,于1947年秋回到了 祖國,回到了他多年工作過的清華大學。他在美國三年,除編寫寵大的流 美銅器圖錄以外,還用英文發表了《中國青銅器的式樣》、《周代的偉大 》、《商代文化》、《一件可以確定年代的早期銅器》、《康侯#》等論 文。1946年他還和芝加哥藝術博物館的凱萊合編了《白金漢所藏中國 銅器圖錄》。

   全國解放后,先生于1952年轉到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工作,任考古 研究所研究員、考古所學術委員會委員、《考古學報》編委和《考古通訊 》副主編,并主持考古書刊的編輯出版。此一時期,他在甲骨、金文、年 代學及其它方面的研究,也進入了一個系統整理、綜合研究的新階段。在 甲骨學方面,他寫了《甲骨斷代學》四編,以后又編著了《殷墟卜辭綜述 》;銅器研究方面,有《殷代銅器》、《西周銅器斷代》6篇、《壽縣蔡 侯墓銅器》、《宜侯矢簋和它的意義》,以后,又編纂出版了《美帝國主 義劫掠的我國殷周銅器集錄》;關于年代學的,則有《商殷與夏周的年代 問題》、《六國紀年》。其它尚有《尚書通論》、《武威漢簡》等專著。 60年代以后始治漢簡。《武威漢簡》是先生1960—1962年,對甘肅武威磨咀子出土的竹木儀禮簡、日忌、雜占簡和王杖十簡的整理與研 究。相繼又對居延、敦煌和酒皇的漢簡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考訂,寫有14篇論文,五篇已經發表。在此同時,除治簡冊還旁及我國歷代度量衡制 度的研究。《東周盟書出土載書》載《考古》1966年5期,是先生生 前發表的最后一篇文章。

   陳先生從30年代后期開始研究金文、甲骨,三十年來,繼承王國維 、郭沫若先生,在總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殷墟的甲骨、西周銅器 銘刻進行系統的綜合研究,使金文、甲骨之學進入了一個新的、更高的階 段。先生在這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貢獻,而《殷墟卜辭綜述》、《西周銅器 斷代》則是他在這方面的兩部代表作。《殷墟卜辭綜述》全書20章,包 括文字、斷代、年代、歷法天象、方國地理、政治區域、先公舊臣、先王 先妣、廟號、百官、農業等,分別就甲骨刻辭中的各種內容,以及前人、 近人的成說加以綜述,提出了許多有學術價值的重要論點。《西周銅器斷代》共發表了6篇,分別討論了從武王時期到懿、孝時期的銅器,凡98器,其中頗多創見。陳先生整理西周銅器,首先確定分期和不同時期的 標準器,輯錄出土地點及組合關系,尤為重視科學發掘所得的成組銅器群 。他根據銘文器形和花紋幾方面的關系,以及銘文中同人、同族、同地和 同事等各類內部聯系,把若干獨立的銅器聯系起來,使分散的銘文得以在 內容上互相補充、前后串連,從而使金文材料,成為史料。遺憾的是西周 中期以后部份沒能繼續發表,許多國內外研究西周銅器的學者,對此深表 惋惜。辛而先生留下一部分遺稿,將由考古研究所整理付印。這對于關心 這部著作的每一個人來說,都將是一種慰藉。總之,當今有志于斯學者, 無不以先生這兩部書為主要讀物;治斯學者,總要提到陳先生的考證;研 究古代史的,也常常引述陳先生的著作。

   先生對于形態學也有精到的研究,他編纂的《美帝國主義劫掠的我國 殷周銅器集錄》一書,按器分類,以期表現各種器形的變化和發展。尤其 是做到不同類器在形制、花紋、銘文上的相互聯系,這也是先生在器物分 類學上的一大貢獻。早在四十年代編著《海外中國銅器圖錄》第一集時, 收在卷首的《中國銅器概述》一文,就很重視器物分類的改進。這些也是 資料整理與研究給合得比較好的撰著,可以做為范例。

   先生在1956年回顧他的治學道路時,曾說:“我于二十五年前因 研究古代的宗教、神話、禮俗而治古文字學,由于古文字學的研究而轉入 古史的研究。”又說:“除了方法是最主要的以外,工具和資料是研究古 史的首要條件。在工具方面,沒有小學的訓練就無法讀通古書,無法利用 古器物上的銘文;沒有版本學和古器物學的知識就無從斷定我們所采用的 書本和器物的年代;沒有年代學、歷法和古地理作骨架,史實將無從附麗 。”先生的這些精辟論述,既是他長期從事研究工作的總結,也為我們指 出了治學的途徑。

   陳先生在治學中,非常注意充分地占有材料,務必使自己的立論建立 在材料翔實的基礎上。而對于材料,確定年代則是首要的。先生在《殷墟 卜辭綜述》《前言》中說:“作者在一九三二年起從事甲骨研究之時,曾 經片面的注重于文字的分析與尋求卜辭中的禮俗。后來因為作完了銅器斷 代的工作,才覺得應從斷代著手、全面的研究卜辭,遂于1949年起寫 了《甲骨斷代學》四篇。”陳先生這種從考古學著眼,以斷代為綱,進行 全面研究的方法,也貫串在他對漢簡研究工作中。為了研究古史、還曾專 門致力于年代學的研究,從夏商的積年、西周年代考,一直到六國紀年表 ,為研究古代史建立了一個完整的年代標尺。

   先生文思敏捷,學識廣博。然而更加難能可貴的是他幾十年如一日, 孜孜不倦地勤奮工作和寫作。他白天上班,天天還工作到深夜。他的著述 除上面說到的以外,還有許多未及發表或未竟之作。《美帝國主義劫掠的 我國殷周銅器集錄》是他計劃完成的《中國銅器綜述》五集中的一集,已 基本完成的尚有流散北歐及加拿大的兩集,其余流散英、法兩國的未來得 及整理。除去《西周銅器斷代》以外,他還準備撰寫《東周銅器斷代》, 并且材料業已收集。《漢簡綴述》中未發表部分約二十五萬字,由考古研 究所整理,現已問世。其他還有我國度量衡的研究、戰國帛書考、戰國貨 幣總述、漢代銅器與工官、《考古圖跋》,等等,或已完成,或待完成。 遺稿將由考古研究所陸續整理出版。陳先生關于漢簡的研究,如《武威漢 簡》、《漢簡綴述》等著作,是他60年代僅僅用了兩三年時間寫成的, 可見他用力之勤。1957年陳先生被錯劃成右派,但政治上的打擊并使 他治學的毅力銳減。就在那批判他最嚴峻的時刻,他用了十天時間,將故 宮的九百張銅器拓片與《三代》的著錄一一核對。此事是我們在他逝世后 見到他的工作日記及核驗拓片的詳細記錄時才知道的。翻檢遺篇回想起先 生曾說,進行東周銅器銅代須和陶器材料相配合,到那時需要一些同志的 幫助;老年時再進行中國版畫的研究,年歲大了,做些有興趣的工作。后 來見到先生的藏書中,確有一些精美的宋代以來的#象、插圖本小說、書 刊及版畫。手澤猶存,人已化去。

   陳先生對于年長的學者,如徐森玉、楊樹達、王獻唐、于省吾等老先 生,都極為尊敬。對于青年學生也很關心愛護,無論新老學生,或是登門 求教者,都給予熱情的幫助和鼓勵。先生有門戶之見,獎掖不拘一格。對 青年學生不單指導文章寫作,并從字體書寫、句讀標點,到目錄、版本、 金、甲、古史之學,都一一加以指點,因人施教,不棄頑劣。先生興趣廣 泛,喜歡聊天,終日埋頭工作,偶作休憩與同志們海闊天空,談笑風生。 因他曾是詩人,雖寫文字、古史等考證文章,也文筆清新,簡括練達。

   陳夢家先生因受林彪、“四人幫”迫害,于1966年9月含冤逝世 ,終年55歲。不然以先生旺熾之生命,五十多歲之盛年,著述方殷, 定會有更多的著作。我們為祖國失去一位不可多得的考古學家而惋惜,也 為我輩失去良師而悲痛!

   陳先生和我們永別已經15年了,我們常常想念他,特別是最近幾年 大批古文字新資料不斷出土的時候,我們更加懷念先生。先生以畢生的精 力獻給了祖國的考古事業,并且作出了大的貢獻,因此受到了人們的緬懷 。先生地下有知,也可含笑自慰了。


   (原載《考古》1981年第5期)

 

來源:往復論壇

[返回首頁]

國學網站,版權專有;引用轉載,注明出處;肆意盜用,即為侵權。
mailto:guoxue@guoxue.com
010-6890012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治县| 淳化县| 治县。| 英山县| 绥芬河市| 中西区| 大悟县| 泰安市| 阿拉善左旗| 鱼台县| 灵武市| 惠东县| 土默特右旗| 广饶县| 德庆县| 泸州市| 双辽市| 江源县| 麻江县| 陈巴尔虎旗| 防城港市| 巧家县| 永丰县| 灵璧县| 磴口县| 平定县| 高雄市| 顺昌县| 琼结县| 扶沟县| 盈江县| 垫江县| 上虞市| 龙陵县| 阜宁县| 无为县| 来凤县| 瑞昌市| 庆安县| 铜山县| 二连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