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添入收藏

 

 
大師生平|著作年表|著述索引|作品選讀|大師研究|研究著述|書品推介|研究學人|相關鏈接 

《西周年代考 六國紀年》
《陳夢家著作集》
陳夢家詩歌
《紀念志摩》

陳夢家傳略
陳夢家與流落美國的中國青銅器
懷念陳夢家先生
再談陳夢家以及其他
陳夢家與《漢簡綴述》
陳夢家與簡牘學
關于陳夢家先生
姑蘇有個趙蘿蕤
憶趙蘿蕤教授
紀念館

 

 

 

 

 

陳夢家傳略

  詩人陳夢家,筆名漫哉,1911年4月16日出生于南京西城的一所神學院中。祖籍浙江上虞縣。父親陳金鏞曾長期任上海廣學會編輯,時年已四十。他曾親自創辦了南京的這所神學院,并任“提調”(院長)之職,是一位忠厚純樸的長者。陳夢家的童年是在非常濃厚的宗教氣氛中度過的,在他的世界觀與藝術個性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記。

  陳夢家自幼在那種多子女的家庭扭轉與動蕩不安的社會環境中長大,系由他在南京匯文女中任教的三姊陳郇磐撫養成人。他自幼喜讀古詩,尤其是唐詩,并長期在教會學校學習。五歲到南京四根桿子禮拜堂附設的小學讀書。八歲那年,父親遭仇敵誣陷,被趕離了神學院,舉家遷居上海,他改進圣保羅小學。1920年春,他隨其三姊回南京,第二年升入中學。顛簸在社會風浪中的上層知識分子小康家庭的生活環境、傳統文化的影響與教會學校中歐美文化的教育,造就是陳夢家充滿矛盾的思想、氣質與個性。

  1927年夏,他高中尚未畢業,就考入南京“國立第四中山大學”(后改名“中央大學”)法律系。這時他正做著一個十六歲少年的天真的夢。他是這樣描繪他當時的生活的,作為這些夢之花的結果的,則是一些自由體的小詩。就在這時,他遇到了在中央大學任教的聞一多與徐志摩。從此,他的生活道路已注定與這兩位老師的影響緊緊聯系在一起了。

  聞一多1927年秋到中央大學任外文系主任,教授英美文學,陳夢家常去聽課。聞先生講授的英美浪漫主義詩歌與詩歌格律化理論深深打動了這位少年詩人的心。聞一多對這位天資聰穎的學生尤為器重,曾屢次對朋友稱道,師生結下了終生之誼。1928年起,陳夢家在創作中“開始以格律束縛自己”,這些詩“有個相似的外貌:它們都屬于一個節奏,它們都切劃得一般整齊。”(《〈夢家存詩〉自序》) 1928年秋,聞一多離開中央大學。次年,徐志摩應中央大學校長張君謀之聘,任外文系教授,講授歐美詩歌。陳夢家的才華得到徐志摩的賞識,詩作《那一晚》由徐志摩推薦,以“陳漫哉”的筆名揭載于《新月》月刊2卷8號上,這是他首次公開發表作品。陳夢家當時的創作,受徐志摩那種用“圓熟的外形,配著淡到幾乎沒有的內容”(茅盾:《徐志摩論》)的詩風影響甚深,也有一些詩是模仿聞一多的(如《葬歌》模仿《也許》)。他的詩雖兼具聞詩格律謹嚴與徐詩輕俏流麗之長,但當時他藝術修養上沒有徐志摩那樣精深的西方文學的造詣,思想意識上一時也缺乏聞一多那種對祖國的強烈政治責任感,“所作卻都似微弱的幽幽的恍如海上的聲音”(《〈瑋德詩文集〉跋》),給人以輕渺、空疏之感。

  1929年夏,安徽桐城人、方苞后裔方緯德進中央大學外文系學習英國文學,與陳夢家結為詩友。1930年前后,以他們為核心,集合了一批青年詩人。同時,陳夢家的同學梁鎮、沈祖牟等人也由徐志摩推薦,常在《新月》月刊等雜志上發表詩歌。南京詩人群的形成,成為后期新月詩派的先聲。

  受聞一多、徐志摩詩歌理論的影響,1930年1月,年僅十九歲的陳夢家在《國立中央大學半月刊》1卷7期上發表詩論《詩的裝飾和靈魂》,宣告了指導他詩歌創作的完整的藝術主張。

  首先,他認為詩就其本質來說,“是美的文學”,即“詩應當是可以觀賞的歌詠的思味的文學”,因此,“詩必須具有其獨具之形象與靈魂。”

  其次,他將詩的成分,“簡要的可從其性質分為兩種:一是外在的形式,就是韻律,”“一是內在的精神,就是詩感。”在詩的形式上,他主張“用美術和音樂的調配,便因美觀的格式與和諧的音韻所生出的美感,襯托‘詩的靈魂’。”同時他又指出:“詩的靈魂--就是詩的精神——應當較之外形的修飾更其切要。”詩在內容上“不僅是一些平凡的描摹與感慨,更其要有哲學意味。”

  最后,在風格上,突出地強調“詩,要其有自然的格式,自然的音韻,自然的感情”,要“哲學意味溶化在詩里。”

  陳夢家的新詩理論,糾正了前期新月詩派偏于強調形式因素的傾向;承認“詩感的來臨是因于內心接受外物印象的擊應”;在詩美學與新詩藝術規律上,繼承了前期新月詩派“使詩的內容及形式雙方表現出美的力量,成為一種完美的藝術”(于賡虞:《志摩的詩》)的主張,并作了更為深入有益的探討。但他在詩歌創作的根本問題、即創作目的與創作動力問題上,宣揚“為藝術而藝術”的觀點。這較之前期新月詩派用詩歌藝術表現“我們這民族這時期的精神解放或精神革命”(徐志摩:《〈詩刊〉并言》)的認識大大后退了一步。陳夢家的這種反功利主義的藝術觀顯然是與他的老師徐志摩思想的影響分不開的。大革命失敗后,在思想與創作上,徐志摩由對資產階級民主制“單純信仰”的追求而“流入懷疑的頹廢。”(徐志摩:《〈猛虎集〉自序》)雖然他對國民黨新軍閥的獨裁統治有所不滿,卻同時又借口“不崇拜任何的偏激”,“不能歸附功利”(徐志摩:《〈新月〉的態度》),寫下如《西窗》這樣的攻擊革命文學運動的詩歌。這正是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在十年內戰時期政治立場的反映。陳夢家當時身為徐志摩的入室弟子,與徐氏時相過從,頭腦中不免打下徐志摩思想的印記,所以他跟在徐志摩后面亦步亦趨地宣傳反功利主義的藝術觀,攻擊“所謂革命的新詩是變為無次序的無音韻的雜亂的煩囂的呼聲”(陳夢家:《詩的裝飾和靈魂》),這是有著深刻的社會原因和個人因素的。

  然而,三十年代初,激烈動蕩的社會環境使身居于深墻大院高等學府內的陳夢家面前,也已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了。1930年初,陳夢家寫下《秦淮河的鬼哭》一詩,描繪了國民黨政府的“首都”南京城的恐怖陰森的畫面。詩人蟄伏在內心深處的愛國心驅使他懷著“一束隱憂”從“年青人的頹廢病”中回眸視悲慘的現實人生。然而,他的教養、他所生活著的社會圈又常常使他沒有勇氣去進一步正視這個丑惡的、凄涼的社會。他不得不“再去做夢”,在詩苑里“幻想”和“徘徊”(見《五月》)。陳夢家這種精神狀態,是后期新月詩派中一大批中上層小資產階級詩人思想傾向的代表。

  1931年是陳夢家文學活動最為繁忙的一年。早在1930年初夏,他就與方令孺、方緯德商議,擬繼當年《晨報副刊》的《詩刊》后,再辦一個《詩刊》。是年的7、8月間,因父親患病,陳夢家來到上海,把南京詩人的建議告訴了徐志摩,得到贊同。徐志摩立即發信征稿,與陳夢家籌備《詩刊》。1930年冬《新月》3卷之號刊出《詩刊》廣告,宣布“我們幾個《詩刊》的舊友想多約幾個對詩有興味的新友再來一次集合的工作。”1931年1月20日,由徐志摩主編、陳夢家擔負實際編輯工作的《詩刊》季刊在上海以“詩社”名義出版,撰稿人除聞一多、徐志摩、饒孟侃等前期新月詩人和南京詩人群成員外,還有林徽音、卞之琳、孫毓棠、曹葆華等新加入的北京青年詩人,標志后期新月詩派的正式形成。而在這一過程中,年齡還不到二十歲的陳夢家已成為新月詩派的一員主將。

  同月,陳夢家的第一部詩集《夢家詩集》由新月書店出版,書很快銷售一空。不少雜志發表了書評,連廣東汕頭一家不太知名的刊物《濱海文藝》都發表了專論,使陳夢家的詩名大噪。1931年7月,《夢家詩集》增選后再版發行。

  這一時期,陳夢家還曾創作過一些散文與小說。他所作的中篇小說《不開花的春天》,1931年由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出版。小說用書信的形式敘述一對青年的愛情故事,曲折地反映了陳夢家苦悶的內心世界。

  1931年夏,陳夢家畢業于中央大學,獲得律師執照,從南京小營移住市郊蘭家莊。7月,應徐志摩之邀赴上海,住天通庵,負責編選新月詩派的主要代表作--《新月詩選》。陳夢家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選出前、后期新月詩派主要詩人的代表作共十八家八十首,把這些處于不同歷史時期、具有不同社會地位與政治思想傾向的詩人在藝術流派的體系上聯系起來。他在這部詩選集的《序言》中,從新詩發展史的角度,總結了新月詩派的藝術理論,指出新詩十多年來的成績猶如長江的涓涓的水源,尚“在山澗里悄悄走著生命無窮的路”,而新月詩派“自己相信只是山澗中一支小小的水”,在“忍耐的開辟新的路子。”并表示“主張本質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謹嚴差不多是我們一致的方向”,“態度的嚴正又是我們共同的信心。”他的這些理論主張未出徐志摩藝術思想的巢臼。

  1931年9月,徐志摩將《詩刊》交予陳夢家主編。11月19日,這位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詩哲”在濟南附近的黨家莊觸山墜機身亡,導師的臨終遺言與悲劇性的命運引起陳夢家內心的震動和深沉的思索。他在徐志摩逝世后的第四天,創作了新詩《致一傷感者》,批判了感傷主義的思想情緒:傷感在窮人是一件奢侈的事,/快樂在人手上,也在人心上。/--世界不全是壞的。

  不久,陳夢家在其主編的《詩刊》第4期《敘語》中對后期新月詩派創作的“題材走到今天太狹隘了”的現象深為不滿,表示“很想把新詩的內容更要擴大”。這一些,預示了他創作思想轉變的信息。

  1932年1月,陳夢家編完了老師徐志摩的遺稿《云游》集,整理了自己19丑年夏季后的詩稿,結集為《鐵馬集》,便毅然停辦了后期新月詩派的刊物《詩刊》,結束了交織著迷惆與痛苦的學生時代。

  正當陳夢家規劃自己未來生活的時候,“一·二八”戰爭爆發了!十九路軍在上海抵抗日寇的隆隆炮聲震醒了深埋在詩人心底的熾熱的愛國主義激情。戰爭的第二天,他即與同學劉啟122旅旅部,參加抗日宣傳工作。陳夢家等人隨122旅旅部自南翔經劉行、嘉定、楊行、顧家宅、真如、大場一線向蘊藻濱前線挺進。2月1日軍隊進駐南翔鎮時,陳夢家在車站佇立三天三夜,目睹無家可歸的婦孺老幼在雨雪中踉蹌行走,滬寧線上的難民行列婉蜒長達數十里。他心如刀絞,寫下《哀息》一詩,發出“誰教我們這樣的?”的責問。2月13日,部隊在季家橋與日寇雪中大戰。122旅第5、6團任前鋒,與敵寇肉搏終日。陳夢家等親臨火線,搶救傷員。他看到勇敢的中國士兵們在彈雨中無畏地沖殺,掛彩的傷員染成了血人,有的戰士犧牲時仍保持著托槍瞄準的姿勢。田野上到處是抗日志士的新墳。在戰士墓前,陳夢家寫下了動人肺腑的悲壯詩篇--《在蘊藻浜的戰場上》:在蘊藻浜的戰場上,血花一行行/間著新鬼的墳墓開開在雪泥上:/那兒歇著我們的英雄--靜悄悄/伸展著參差的隊伍--紙幡兒飄。/蒼鷹,紅點的翅尾,在半天上吊喪。現在躺下了,他們曾經挺起胸膛/向前沖鋒,他們喊殺,他們中傷,/殺了人給人殺了,現在都睡倒/在蘊藻浜的戰場上。交給你,象火把接著火,我們盼望,/盼望你收回來我們生命的死亡!/拳曲的手握緊炸彈向我們叫:/那兒去!那兒去!聽我們的警號!/拳曲的手煊亮著一把一把火光/在蘊藻浜的戰場上。

  他還在季家橋前線用民歌的風格寫下《老人》一詩,描繪農民對故上的熱愛。這些在抗戰前線寫下的史詩般的作品,是“一·二八”事變珍貴的實錄。詩人在構思時“有意擺脫所有形式的羈絆”(《〈夢家存詩〉自序》),無論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標志陳夢家新的創作階段的開始。

  2月下旬,陳夢家從淞滬前線返回上海。3月,應聞一多先生之邀到青島大學任聞先生的助教,并在聞先生的指導下,開始研究甲骨文。4月,陳夢家修改他在淞滬前線所寫的詩,結集為《陳夢家作詩在前線》。

  他在青島寫下的詩,如《海》、《小詩》,已完全脫開格律化的巢臼,另辟蹊徑。他后來談到其創作前期的格律化新詩時說:“有人認為這就是我的好處,是錯了。”“這把鎖壓壞了我好多的靈性,但從這些不自由中,我只掙得一些個造字造句的小巧。”(《〈夢家存詩〉自序》)在創作實踐上,前期新月詩人大多初期作品形式自由,后來慢慢走上格律化的路,后期新月詩人如陳夢家、方緯德則大半是初期作品格律謹嚴,后來邁向形式自由的路,這個文學現象表明新月詩派形成和解體的過程。年青一代新月詩人紛紛感受到脫離社會現實嘗試形式上的實驗是條絕路,各自努力探索新詩發展的新途徑。

  1932年夏天,聞一多與陳夢家相繼離開青島去北平。臨行前師生登上泰山,敞襟臨風,飽覽祖國山川的秀色,這在陳夢家的心里留下了難忘的印象。9月,聞一多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陳夢家也由燕京大學宗教學院教授劉廷芳推薦,到該院學習。后為院長趙紫宸所望重,并與其愛女趙蘿蕤女士締給良姻,成為終生的知友與伴侶。

  1932年10月,日寇的侵略魔爪已伸向關內,整個華北處于危急之中。是月22日,陳夢家應邀在北平青年會南廳發表題為《秋天談詩》的講演。在講演時陳夢家大聲呼吁:“讓我們個人的感情漸漸溶化為整個民族的感情,我們的聲音化作這大群人哀泣的聲音,不只是哀泣,還有那種在哀泣中一聲復興的愿望。”

  1933年初,日寇的鐵蹄終于踐踏在熱河的土地上,陳夢家義憤填膺,決心自行出榆關到前線為保衛祖國效力。1月13日,方緯德、瞿冰森等同學在北平東城燈市口燕京校友會召開歡送會。次日凌晨,陳夢家離北平經古北口奔赴塞外。途中目睹奇麗峻偉的塞北風光,愛國的赤子之情油然而生。他根據那時的觀感所作的《古北口道中》、《承德道中》等詩篇,詩風雄闊奔放,別是一番氣象。

  1933年3月初,由于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熱河不戰而失,整個華北處于危急之中。陳夢家滿腔的報國熱忱付諸東流,他悲憤地從前線返回北平。是年9月,他到安徽蕪湖任廣益中學的國文教員,住在獅子山青陽廬。在蕪湖陳夢家創作了兩部氣勢磅礴、構筑宏偉的抒情長詩《往日》與《泰山與塞外的浩歌》,達到了他詩歌創作的頂峰。《往日》是用長詩形式回顧自己經歷的作品,分《鴻蒙》、《昧爽》、《陸離》三章,風格奇幻瑰麗,多姿多彩,是一部浪漫主義的力作,顯示了詩人過人的才氣。八百行的長詩《泰山與塞外的洽歌》更是新詩苑中的一朵奇葩。火焰般迸噴的愛國主義激情如崩云裂岸的浩蕩大江奔瀉于一氣呵成的湍急的詩行間,令人目不暇接。

  此詩蒼涼悲壯,論者以為兼有“李白詩中的涵養”和“岑參邊塞詩的氣魄”。它是作者回顧當年在山東登臨泰山與出塞抗敵時的觀感而作。它與同時所作的《西山野火》、《黃河謠》等愛國主義詩篇不愧為我國新詩史上的佳作!

  1934年1月,陳夢家的詩集《鐵馬集》由上海開明書店出版。同月,陳夢家赴北平為燕京大學研究院研究生,專攻古文字學。這時他的主要精力已移向學術研究,但課余常在津、滬《大公報》的文藝副刊及《文藝月刊》、《新詩》月刊等報刊上發表詩作。他后期的詩作,詩風老成,技巧純熟,但已失卻了前一階段的激情,表現一種“想在百袖衣上捉虱子,曬太陽”(《小廟春景》)的閑適自如的意趣。1935年8月,陳夢家從他歷年所作的100余首詩中精選出23首,結集為《夢家存詩》,以作為其“七年寫詩的結賬”。他在詩集的《自序》中總結了自己創作道路的成敗得失,傾訴了自己心目中的審美理想。然而,詩人不久即放下了他的詩筆,使我們無以領略他心中所盤旋的詩美的極致了。

  陳夢家在藝術上的成就,一直為文學史家們所稱道。陳夢家自稱最歡喜抒情詩,他的主要藝術成就確在抒情詩上。在創作中,他首先著力的是塑造特具個性的抒情形象。綜觀陳夢家的詩作,可以體味到一個飄逸的虔誠的青年詩人的總體形象。

  每個作家都在他的創作中實踐他的美學追求,詩歌這種精致的文學形式尤為集中地體現了作家的審美理想。穆木天說陳夢家的詩“好如一片秋空,具有著靜閑的優然的美。”(《〈夢家詩集〉及〈鐵馬集〉》)確實道出了它的審美特征。閱陳夢家的詩,處處感受到一種純練而質樸的美。陳夢家的詩意境和風格雖淡如輕煙,“卻不陷于一看興盡的境地”(希雋:《論〈夢家詩集〉》),給人無窮的回味。他的詩具有豐富的哲學意味與深沉的內蘊。

  陳夢家的詩歌創作,無論在藝術思想還是表現手法上都受英國浪漫主義詩歌的影響甚深。他尤為推崇布萊克那種“在簡易的外表后面隱藏著深刻的人生見解”的詩風(見阿尼克斯特:《英國文學史綱》)。對于布萊克詩中所彌滿的那種略帶神秘感的哲理情趣,陳夢家也深得其中三味。英國詩人霍思曼好在結尾處出奇制勝、造成余味無窮的藝術效果的所謂“戲劇的拂拭”的技巧,以及布萊克用重迭復沓的詩句表現情感的手法,都被陳夢家巧妙地運用在自己的詩歌創作中,顯示了他的藝術造詣。

  陳夢家在三十年代的詩名很大,曾與聞一多、徐志摩、朱湘一起被目為新月詩派的四大詩人。1936年在倫敦出版的第一部英語版的中國新詩選本--《中國現代詩選》中曾選入他的詩。陳夢家評論徐志摩在新詩史上的歷史貢獻時說:

  在這小小十年中,志摩先生盡了他的力在創造新詩的風格,并介紹西洋的詩歌……不光是詩的形式,就在內容上他主張溶合一切,讓詩代表時代或民族不可錯誤的聲音,也成為一個人靈魂真實的歌唱。(《(詩刊)敘語》)

  陳夢家對新詩的貢獻也是在這些方面。但正如臧克家所評價陳夢家的:“他是一個有宗教信仰的人,年輕,高才,缺乏的是實生活,是人生艱苦的磨煉。”(《我的詩生活》)因而他的歌喉始終沒有融人大時代的群眾的合唱中。

  1936年9月,陳夢家獲碩士學位,留燕京大學中文系任助教,從此全力專注于中國古文字學、古史學的研究。在聞一多先生的指導下,不少后期新月詩人如孫毓棠、俞大綱、孫洵侯都由詩人成為學者,走上同一條路,這決不是偶然的巧合或興趣的轉移,而是出自深沉的愛國主義精神,誠如聞一多先生所自述的:要當“殺蠢的蕓香”,“因為經過十余年故紙堆中的生活,我有了把握,看清了我們這民族,這文化的病癥,我敢于開方了。”(《給臧克家先生》)這也是陳夢家所孜孜以求的。

  1937年7月,抗戰爆發,陳夢家由聞一多先生推薦,到長沙清華大學教授國文。是年秋,赴昆明西南聯大任教

  1944年秋,經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教授和清華大學金岳霖教授介紹,到美國芝加哥大學講授中國古文字學,1947年夏,曾歷游英、法、瑞典、丹麥、荷蘭等國。他在國外以極大的愛國熱情與驚人的毅力,備嘗艱辛,致力于收集流散于歐美的我國銅器資料。1947年秋,他拒絕別人勸他留住美國的要求,毅然啟程回歸祖國,繼續在清華大學任教。1952年,轉為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并兼任考古所學術委員會委員、《考古學報》編委、《考古通訊》副主編。解放后陳夢家先生以極大的愛國熱情投身教學和研究工作,在古文字學、年代學和古史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的學術貢獻,在國內外贏得很大的聲望。他業余與詩人郭小川、艾青等時相過從,并寫過文藝短評與詠物寫景的小詩,很受讀者歡迎。

  1957年,陳夢家先生被錯劃成右派,但政治上的打擊并未使他治學的毅力稍減。就在那些最嚴峻的日子里,陳夢家仍在工作室里埋頭工作。他用了十年時間,將故宮的九百張銅器拓片與夏商周“三代”的著錄一一核對。然而,這位為新詩發展與學術事業貢獻了畢生精力的詩人與學者,競于1966年9月3日在林彪、“四人幫”的政治迫害下含冤逝世,年僅五十五歲。

  1978年12月28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京舉行了陳夢家先生追悼會,對他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事業的精神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榨出自己的血甘心釀別人的酒”(《自己的歌》),陳夢家的一生實踐了自己的諾言,人民將永遠不會忘懷這位赤誠的詩人與學者。

完人的癖好

 

  夢家在中央大學學的是法律,最后得了一張律師執照。但是他沒有當過一天律師而是從十六歲便開始寫詩,1931年出版了第一冊詩《夢家詩集》,并立即出了名。那時他還不到二十歲。

  1944年秋,他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費正清和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金岳霖介紹,到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古文字學。選讀他這門課的美國學生寥寥無幾,只四五人,但正像他初到紐約答一家小報的記者問時說的,他到美國來主要是要編一部全美所藏中國銅器圖錄。在美國三年中,他就是為了這個目標而努力奮斗。從第二年開始他遍訪美國藏有青銅器的人家、博物館、古董商,然后回到芝加哥大學的辦公室整理所收集到的資料,打出清樣。多數私人收藏家都是富貴之家。否則誰買得起一件、兩件,乃至數件精美絕倫、價值昂貴的中國青銅器呢?夢家是無所顧忌的,只要是有器之家,他是必然要叩門的。他和所有藏家、古董商、博物館幾乎都有通信關系,并留有信件的存底。他勝利地完成了他盡全力想要完成的工作。

  在美國的三年中,除編寫龐大的流美銅器圖錄外,他還用英文撰寫并發表了《中國銅器的藝術風格》、《周代的偉大》等文章,并和芝加哥藝術館的凱萊合編了《白金漢所藏中國銅器圖錄》。

  回到清華的第一年他為學校購買了許多祖國文物,并成立了“文物陳列室”。1952年院系調整,他由清華轉到科學院考古所工作。1956年他用《殷墟卜辭綜述》的稿費在錢糧胡同買了一所房子。從此他一個人占有了一間很大的寢室兼書房,在里面擺下了兩張畫桌。這一大一小兩畫桌拼在一起成了他的書桌,上面堆滿了各種需要不時翻閱的圖籍、稿本、文具和一盞臺燈。夢家勤奮治學有著很好的物質條件。他身體好,不知疲倦,每天能工作差不多十小時到十二小時。他肩上曾長過一個脂肪瘤,有幾個拔掉了齲齒留下的空隙沒有填補上。但是他終于把瘤子割除了,牙也修配好。在這兩件事辦完后,我笑對他說:“現在你是個完人了。”

  夢家喜歡朋友,對朋友從不苛求。他愛戴老人,如徐森玉、容庚、于思泊、商承祚諸先生;也親近青年,對他們無所不談。他很喜歡去看望朋友,海闊天空地暢談一切。他喜歡游山玩水,雖然這樣的閑暇和機會不多。他在家里因忙于工作,沒有什么體力勞動,但需要勞動的時候,他不怕臟,不怕累,而且興高采烈。他不大喜歡活動量較小的、單獨的休息方法,不喜歡種花,不喜歡照相(他有一個可以拍攝文物和書籍的照相機),不喜歡聽音樂。但是他喜歡看戲(各種形式的),喜歡寫這方面的評論文章和泛論文藝的小文,如發表在《人民日報》副刊的《論人情》等,據說這些文章很受讀者歡迎。不過他新詩作得很少。他寫過《甘地》一詩,寫過幾首詠景物的小詩,曾在《詩刊》上發表。他喜歡和郭小川、艾青等同志交朋友。

  他還有一個癖好,那就是用幾乎他的全部收入購買明代家具。這些家具已如他所愿,全部歸了國家。

  他的興趣很廣,但是他的主攻方向仍毫無疑問是古史、古文字和古籍的研究。1964年,家里有了電視機。他幾乎天天晚上看電視。看到晚上9點半、10點、10點半,我睡覺去了,他才開始工作。有時醒過來,午夜已過,還能從門縫里看到一條蛋黃色的燈光,還能聽到滴答--滴答--他擱筆的聲音。不知什么時候房間才完全黑了。但是他還是每天早起按時上班,傍晚按時下班。他在所里、家里各有一套比較完備的常用書,在兩處都能有效地工作。在三十年的時間里,他在占有詳盡資料的前提下,寫了許多文章,著了許多書,編了各種圖錄,還留下了一本完成、未發表的大約二百萬字的遺稿和未整理完畢的其他資料。現在考古所的同志們常常想念他,并為了整理他的遺稿作了不少工作。夢家該可以瞑目了吧。

 

來源:人物abc

[返回首頁]

國學網站,版權專有;引用轉載,注明出處;肆意盜用,即為侵權。
mailto:guoxue@guoxue.com
010-6890012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明县| 衡山县| 远安县| 界首市| 沙湾县| 芮城县| 古浪县| 合江县| 乳山市| 柳河县| 鲜城| 广汉市| 侯马市| 京山县| 广东省| 长海县| 防城港市| 乌海市| 信丰县| 通州市| 北流市| 界首市| 灵山县| 铅山县| 巴南区| 澎湖县| 原阳县| 奇台县| 丹巴县| 安仁县| 阳高县| 灵川县| 利辛县| 潼关县| 阜新市| 石楼县| 错那县| 威远县| 三明市| 霍邱县| 门头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