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大師生平|著作年表|著述索引|作品選讀|大師研究|研究著述|書品推介|研究學人|相關鏈接
|
|
|
||||||||||||||||||
|
|||||||||||||||||||
王子今
|
|||||||||||||||||||
建國以后問世的第一部規模較大的青銅器圖錄,是科學出版社1962年8月出版的《美帝國主義劫掠的我國殷周青銅器集錄》(以下簡稱《集錄》)。這部書的編者,是著名考古學者陳夢家。 陳夢家早年以詩作知名,曾經是“新月派”詩人群體中的主力。 青年陳夢家的詩句能夠震動人心,點燃激情,不僅在于他創作很早就與風花雪月的無聊呻吟劃清了界限,在抗戰救亡時期又有《在前線》組詩這樣的熱情奔揚之作問世,還在于他的吶喊與歌哭,很早就是以對于民族文化的理解和感懷為基點的。他的《塞上雜詩》、《唐朝的微笑》、《秦淮河的鬼哭》、《古戰場的夜》、《秋旅》、《太平門外》等作品,字句間都飽含深沉的歷史感想和文化思緒。如他在《鐵馬的歌》中寫道:“沒有憂愁,/沒有歡欣;/我總是古舊,/總是清新。/我是古廟/一個小風鈴。/太陽向我笑,/銹上了金。”通過這樣的詩句來認識和了解在文物研究方面有突出貢獻的著名學者陳夢家,依然是適宜的。他雖然深懷“清新”精神,卻能夠面對“古舊”立足“古舊”。這一風格貫徹于他的文學生涯,同樣也貫徹于他的學術生涯。 陳夢家后來從事歷史學考古學研究,成就十分卓越。他的論著《殷虛卜辭綜述》、《西周銅器斷代》和 《漢簡綴述》等,在甲骨文和殷商史研究、金文和西周史研究以及漢簡和漢代史研究等領域都成為公認的經典。 《集錄》一書,是1940年代陳夢家旅美期間艱苦收集的流落在美國的中國青銅器資料的匯集,共收有845件青銅器。全書分三部分,一是器物的圖像,二是器物的銘文,三是記錄各器尺寸、銘文、年代、著錄等方面信息的說明。 《集錄》出版時,陳夢家以“右派分子”的身份在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工作。署名“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這部書在“序言”中有這樣的內容:“本集所收的845件殷、周青銅禮器,是我所工作人員陳夢家先生十余年前在美國搜集的。當時,他曾將在美國各博物館、大學和古董商肆所能見到的中國銅器,都攝了照片,拓了銘文,記了尺寸,并考查了來源。其中大多數皆加以觀察并作了去取,少數的未見實物。”陳家夢整理的這批資料,為考古學者認識和研究遺失海外的民族文化的珍寶,提供了基本的條件。而中國青銅器研究的進步,也因此具有了新的資料基礎。 這部書的“序言”還寫道:“我們知道,這些銅器都是幾經轉手,有局部加以配造的,有后來添刻銘文的,有不同數器的部分雜拼而成的,有全部是偽造出來的。我所曾將本集校樣送請于省吾、唐蘭、張政烺三位先生重加審定。三位先生根據照片,只從銘文拓本,指出了幾件是可疑的,此外當還有可疑的器和銘。……于此可以說明,由于帝國主義瘋狂地劫奪我國文物,造成偽造文物風氣的一斑。”中國文物流失過程中所遭到的損毀,是十分驚人的。而因此“偽造文物風氣”的形成,對于文化又造成了更深層次的破壞。 已經流散于世界各地的中國文物,在茫茫商海中往往繼續著流散的路,漂移不定,未知所終。就《集錄》中收錄的中國青銅器而言,正如陳夢家在該書“凡例”中所指出的,“本集所錄現在的所在,乃指1947年夏以前的情形,十幾年來有很多變更。有些私藏可能已入博物館,而商估之轉易出售,或入私藏,或入博物館。”這樣的流動,自然十分不利于文物的保護,也十分不利于文物的研究。 1931年,20歲的陳夢家編輯的《新月詩集》中收有他自己的一首這樣的詩:“今夜風靜不掀起微波,小星點亮我的桅桿,我要撐進銀流的天河,新月張開一片風帆。”文化大革命開始后,1966年8月24日,在那個有新月的夜間,為了維護自尊,陳夢家以服安眠藥自殺的方式反抗迫害。因藥量不足未能致死,10天后,9月3日,陳夢家再次自殺,終于離開了自己深愛的科學研究工作。在中國文物研究最需要高水準專家的時候,我們再也看不到他的“桅桿”、他的“風帆”了。 陳夢家是在異常的政治風浪中以異常的方式結束學術生命的。他正值學術盛年卻不逢學術盛時,在55歲正全力投入文物研究時不幸逝去,使得海內外關心中國歷史文化,關心中國文物的人們每涉及陳夢家的學術工作時,都不能不在內心深切緬懷這位對中華文化有杰出貢獻的考古學家。人們在懷念陳夢家的時候,也自然會想起他出于對民族文化的深情重愛而完成的《集錄》這部書。
|
|||||||||||||||||||
來源:學習時報 |
|||||||||||||||||||
[返回首頁] |
![]() |
國學網站,版權專有;引用轉載,注明出處;肆意盜用,即為侵權。
mailto:guoxue@guoxue.com
010-6890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