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淫——試論賈寶玉的性愛境界及情韻
四 可神通而不可語達
一
談論寶玉的意淫,即使探討過寶玉對異性的愛,對比過意淫與皮膚之淫的不同,也揭示了他意淫的思想內涵,但如果不談論他的愛情,那對于意淫的探討仍會是個大大的殘缺。愛情是情的最高歸結,如果說前面探討了“意淫”的廣度,那么就只有在寶玉愛情中我們才能了解“意淫”的深度。下面我們來談論寶玉的愛情。
《紅樓夢》中最繚人心扉、鉤魂攝魄,讓人五內俱熱、輾轉難眠的該是寶黛的愛情了。這愛情經歷了情的每一個階段,歷盡了種種磨難,直至最后達到了靈性的交流。這交流是令人欣喜的,但這靈性的交流竟是那么的易碎!是生命的短暫、是命運的無常注定了這愛情的悲劇。這靈與靈相交的至高境界的愛情,一旦失去竟然是這樣的蕩然無存,竟沒有一絲可抓、可寄、可依,此情能不悲乎!這愛情的悲劇怎能不讓人心碎的肝腸寸斷、痛徹魂靈呢?
愛情是男女間發生的最為神奇的情感,千百年來雖被多少哲人騷客詠嘆,卻不能盡述其味,那是因為愛情中那最為神奇最為美妙之處是只可神通而不可言傳的。男人和女人有著人類共同的屬性,但因性別的不同,又造就了各自完全不同的特質。愛情讓男人和女人在這同與不同中糾纏、震蕩,每一次糾纏都有無限的意韻留給雙方品味,每一次震蕩又都帶著那揮之不去的愁苦讓男女雙方無法釋懷,愛情原本就是這樣讓人又愛又恨的!由于生理屬性的不同,男女對待愛情的態度注定是會不同的,男人需要更多的伴侶來復制自我,而女人只需要一個優秀的伴侶就足夠,這樣不同的生理機制注定他們對于愛情有著不同的行為。女人的愛情是具有深度而專一的,男人的愛情是具有廣度而多情的,這時我們也就理解了《脂硯齋》所評黛玉“情情”,寶玉“情不情”的角度了。
寶玉是一個男人,自然不會逃脫男人的屬性的,寶玉比一般的男人更多情,這多情是他那最為獨特的意淫。寶玉在愛情中是如何從愛博而心芳升華為愛情的專一呢?寶玉是在女子堆里成長的,是眾星捧月般長大的,眾多的丫頭都是圍繞著他而生活的,這怎么能不讓這個情種更加有了錯覺呢,他以為諸多女子竟是獨鐘于自己的!否則就不會有第三十六回《繡鴛鴦夢兆絳蕓軒 識分定情悟梨香院》中的話語了:
寶玉道:“……比如我此時若果有造化,該死于此時的,趁你們在,我就死了,再能夠你們哭我的眼淚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來,送到那鴉雀不到的幽僻之處,隨風化了,自此再不要托生為人,就是我死的得時了?!盵73]
第二天,寶玉去梨香院找小旦齡官唱曲,遭到了未曾有過的厭棄,發現齡官竟是那日在薔薇花下劃“薔”字的女子。再等賈薔買了那會唱戲的雀兒回來,寶玉見了賈薔與齡官口角糾纏的一段景況,不覺癡了。這時,才領會出齡官劃“薔”的深意。
那寶玉一心裁奪盤算,癡癡的回到怡紅院中,正值林黛玉和襲人坐著說話呢。寶玉一進來,就和襲人長嘆,說道:“我昨晚上的話竟說錯了,怪道老爺說我是‘管窺蠡測’。昨夜說你們的眼淚單葬我,這就錯了。我竟不能全得了。從此后只是各人各得眼淚罷了。”襲人昨夜不過是些玩話,已經忘了,不想寶玉今又提起來,便笑道:“你可真真有些瘋了?!睂氂衲粚?,自此深悟人生情緣,各有分定,只是每每暗傷“不知將來葬我灑淚者為誰?”[74]
寶玉對大觀園里諸多的女性都是用情的,這情是在不同的程度和不同的層次中蕩漾開來的,但自從寶玉悟知了人生情緣各有定分之后,寶玉的愛情便更堅決的走上了專一的道路。在《紅樓夢》中寶玉那已確定了的愛情對象是有兩位的,一位是林黛玉,另一位是襲人,雖然寶玉與他們的愛情是在不同層面展開的,但寶玉與他們兩人的情中均具有愛情的特質。在第三十回寶玉曾對黛玉說:“你死了,我做和尚!”[75]在第三十一回寶玉曾對襲人說:“你死了,我作和尚去。”[76]寶玉對眾多的女子都有情,但惟獨對這兩個人說了這樣的話!這樣兩種愛情的同時存在,是那個時代的產物,在那個時代這共存的愛情是合理的,而且寶玉也未辜負其中任何一人的感情,但最終寶玉對愛情最高程度的專一是歸結在黛玉身上的。
二
寶玉從多情到專情,這探索的道路并非是一條坦途,而是充滿了曲折和艱辛的探索。在這處處是情的大觀園里,寶玉雖沉浸其中享受著其中的樂趣,但也常常是被情所困的。對女子美色的迷戀,是寶玉無法擺脫也不愿擺脫的,這迷戀被寶玉升華為純潔的情欲,給了諸多的女子;寶玉對女子的迷戀,不僅是“既悅其色”更是“復戀其情”的,他對那美且才的黛玉、湘云、寶釵、妙玉,都是充滿了愛慕之情的,只是這情都是因人而有不同的表現形式罷了,每每這情感在一起糾纏便讓寶玉無從解脫。寶玉的意淫即使在朦朧的愛慕中也是無處不在的,這朦朧的愛慕最多的該是給了寶釵的。
寶玉對寶釵那朦朧的愛意是有原因的,愛情是有幾個層次的,第一個層次首先是悅其色。寶釵“品格端方,容貌豐美,人多謂黛玉所不及”。[77]寶玉每每忘情,竟也曾將寶釵比做楊妃,再有前面我們所舉的寶釵羞籠紅麝串一段,寶玉對寶釵容貌及風韻的迷戀更是躍然紙上。愛情的第二個階段該是品性的完美和情感的豐富了,寶釵博學多聞,其淵博而全面的學識決不在黛玉之下;其為人處世隨份圓融的成熟更在黛玉之上。成熟、淵博、存樸守拙的寶釵一言一行中自然會有一種迷人的風韻。寶釵又時時都在克制著感情,這有克制的感情一旦有一絲的流露,則更讓寶玉心搖神蕩了!我們且看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錯里錯以錯勸哥哥》中寶玉挨打,寶釵來看望一段:
寶釵見他睜開眼說話,不象先時,心中也寬慰了好些,便點頭嘆道:“早聽人一句話,也不至今日。別說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們看著,心里也疼?!眲傉f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說的話急了,不覺就紅了臉,低下頭來。寶玉聽得這話如此親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見他又咽住不往下說,紅了臉,低下頭只管弄衣帶,那一種嬌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覺心中大暢,將疼痛早丟到九宵云外,心中自思:“我不過捱了幾下打,他們一個個就有這些憐惜悲戚之態露出,令人可玩可觀,可憐可敬。假若我一時竟遭殃橫死,他們還不知是何等悲戚呢!既是他們這樣,我便一時死了,得他們如此,一生事業縱然盡付東流,亦無足嘆息,冥冥之中若不怡然自得,亦可謂糊涂鬼祟矣。”[78]
寶釵那有克制的感情更顯露了其迷人的一面,愛情是有很多種表達方式的,寶釵的這種羞怯、矜持、克制、不經意的流露,是大家閨秀的風范。此種欲隱微露的情感,更令人“可玩可觀,可憐可敬”。寶釵是有著很高審美情趣的,她贊賞“淡極始知花更艷”,更懂得品味“酒飲微醉,花賞半開”的意韻,這一審美標準滲透進她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那有意識的對情感的克制,達到的效果正是“任是無情也動人”。這樣的動人怎能讓寶玉不心馳神往呢?我們又怎能怪黛玉時時的埋怨寶玉“見了姐姐,就忘了妹妹”呢?寶釵在愛情的前兩個層次上都是略微超出黛玉之上的,寶玉也曾在這兩個層次上對寶釵縷縷忘情。但寶玉最終選擇的愛情對象是黛玉,而并非寶釵,那是因為寶玉與寶釵的情感并未進入愛情的第三個層次,這個層次是建立在共同的人生境界之上,在知己這個層次之上的,是靈魂與靈魂的交流。因為寶玉與寶釵的人生境界不同,他們注定無法進入愛情的最高境界。
三
寶玉的“意淫”是建立在對女性全方位的鑒賞之上的,這鑒賞的層次越高,寶玉的“意淫”便越是趨向“意”的一面,那“淫”雖時時刻刻的存在著,但只是越來越趨向更為純潔的境地!愛情是寶玉對女性所有情感中的至高境界,在大觀園的諸多女子中,唯獨黛玉能滿足寶玉那全方位的鑒賞,這鑒賞是對人之本然靈性的贊美,是對女性獨特韻味的贊美。寶玉對黛玉是鑒賞、是贊美,但更是最完全的交流,這交流是情感的、是思想的、但更是靈魂的。這樣的愛情是到達了情感的極至的,這樣的愛情是至癡至淫的,擁有這樣的愛情是無比幸福的,更是令人羨慕的,但這樣的愛情一旦失去,其痛真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所有的語言在愛情的高潮中都變得蒼白,世間一切的痛苦在愛情的逝去中都會變得象風一樣易逝,這極致的愛情一旦逝去,留下的除卻痛苦就只有蒼涼了。寶玉的意淫在愛情中被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這高潮之后的寂靜會是天籟之音嗎?
寶黛的愛情,是有著天賦的色彩的,那還淚之說,注定了他們的愛情中會有太多的眼淚的,這眼淚是因為愛情道路的艱辛而有的。寶黛的愛情是經歷了諸多的坎坷才有了那愛的歡欣的,即使那歡欣的到來,也沒有給他們的愛情一個更光明的前景,而帶來的卻是更深的痛苦,這痛苦是因預感到愛情的失去而有的恐懼和絕望,這絕望越是在愛情的高潮,越是那么的清晰可辯,這愛情歡欣與愁苦纏綿在胸中都化作了黛玉的眼淚,這一生的眼淚是用來酬他的知己的!
寶玉對黛玉的愛情最終走向了絕對的專一,這專一是靈魂和情感的最高歸宿,寶玉對女性這至高的情也正是男女之淫的極至,至情至淫是神圣的愛情。正是這至情至淫的愛情引領著寶玉和黛玉達到了心通神會的境界,在此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境界里,語言總是顯得無力而蒼白!此時寶玉的“意淫”這最深切最全方位的“體貼”竟是只一“癡”字,我們在寶玉那閑淡至極的話中,看到的卻是從心中流淌而出的深情。
寶黛這情的極至,至高的愛情,雖然有著天賦的色彩,卻也無法逾越凡間的磨難,他們的愛情是經歷了三個階段的。第一個階段是在不斷口角中的試探,這試探正是情人之間的了解,每每不合理但又合情,一次次的沖突讓他們有了全方位的了解。戀人間的溝通原是要求直觸心靈的,戀人間的溝通自然有著獨特的方式,這方式是不同常規的,因此他們的理解與誤會便是伴著眼淚前行的。我們不提寶黛第一次相見時寶玉的砸玉,黛玉的眼淚;也不提黛玉被那初戀之情揪扯著的半含酸;不提黛玉賭氣剪香袋時的糾纏;也不提寶玉講“耗子精”故事的體貼;這種種的口角纏綿與揪扯,直到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還禱福 癡情女情真愈斟情》中,在寶玉的第二次砸玉中推向了高潮,我們且看下面一段文字:
原來那寶玉自幼生成有一種下流癡病,況從幼時和黛玉耳鬢廝磨,心情相對;及如今稍明時事,又看了那些邪書僻傳,凡遠親近友之家所見的那些閨英闈秀,皆未有稍及黛玉者,所以早存了一段心事,只不好說出來,故每每或喜或怒,變盡法子暗中試探。那林黛玉天生也是個有些癡病的,也每用假情試探。因你也將真心真意瞞了起來,只用假意,我也將真心真意瞞了起來,只用假意,如此兩假相逢,終有一真。其間瑣瑣碎碎,難保不有口角之爭。……
看來兩個人原本是一個心,但都多生了枝葉,反弄成兩個心了。……[79]
每每用假情去試真情,這是愛情之花剛剛綻放時的羞澀,這是愛情的必經之路,這道路是這么的曲折,寶黛的初戀總是在痛苦與甜蜜的糾纏中向前推進的。初戀的道路雖然有著諸多的苦澀,但這苦澀卻一次次的帶給了他們心心相通的快慰。這被淚水澆灌的愛情之花,在那“風刀霜劍嚴相逼”的環境中頑強的成長著。
自從那次口角之后,他們的愛情進入了第二個階段。他們再也沒有糾纏和徘徊了,從此,兩顆相知的心靈共同向前,去走向那情的極至、愛的高潮。這被眼淚澆灌的花朵,竟頑強的綻放出美麗的姿彩。寶玉和黛玉這兩顆糾纏著的心終于交匯了,這交匯是感情相互的依偎與歸宿,是思想最深的共鳴,是心靈的深深打動。寶玉和黛玉走著這條艱辛的路,如果說寶玉曾經還有過短暫的徘徊,那么黛玉卻是從未有過一絲猶豫的,她始終勇敢的向前,我們在黛玉那柔弱的眼淚里看到的卻是愛的悲壯!愛情的得到是令人歡欣的,而惟恐愛情失去的痛苦卻是無從解脫的。在這相知之后,黛玉的眼淚非但沒有減少,反而更多了。這眼淚總是默默的流,默默的向心靈訴說,這緊跟在相知的歡欣之后的痛苦愈加的深沉。這愛情極至的感受原是這么的強烈的,它的歡欣令人戰栗,它的痛苦又能將人撕碎!
而寶黛的相知正是以第三十二回《訴肺腑心迷活寶玉 含恥辱情烈死金釧》中的兩段話為契機的。
我們且看寶玉論說不說混帳話一段:
……湘云笑道:“還是這個性情不改。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讀書去考舉人進士的,也該常常的會會這些為官做宰的人們,談談講講這些仕途經濟的學問,也好將來應酬事務,日后也有個朋友。沒見你成年家只在我們隊里攪些什么!”寶玉聽了道:“姑娘請別的姊妹屋里坐坐,我這里仔細污了你知經濟學問的?!币u人道:“云姑娘快別說這話。上回也是寶姑娘說過一回,他也不管人家臉上過得去過不去,他就咳了一聲,拿起腳來走了。這里寶姑娘的話也沒說完,見他走了,登時羞的臉通紅,說又不是,不說又不是。幸而是寶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鬧的怎么樣,哭的怎么樣呢。提起這個話來,真真的寶姑娘叫人敬重,自己訕了一會子去了。我倒過不去,只當他惱了。誰知過后還是照舊一樣,真真有涵養,心地寬大。誰知這一個反倒同他生分了。那林姑娘見你賭氣不理他,你得賠多少不是呢?!睂氂竦溃骸傲止媚飶膩碚f過這些混帳話不曾?若他也說過這些混帳話,我早和他生分了?!薄璠80]
寶玉是最知憐香惜玉的,何曾對女子這樣冷淡厭棄過!寶玉對湘云、寶釵的不留情面,皆是因為寶玉認為他們的價值觀有太大的差別,無論湘云、寶釵之輩再怎么既美且才,也決無幸做寶玉的知己。因為有了這不同的價值觀,寶玉和她們也變得生分了。而寶玉和黛玉的感情經歷了千回百轉之后,他們的相知相惜是建立在共同的價值觀、共同的思想之上的,這樣的愛情是具有深度與厚度的。在此刻我們看到寶玉的愛情再也沒有徘徊與迷茫,他堅定的走向了情感專一的道路,把這神圣的愛情之花獻給了黛玉。
下面再看黛玉因對寶玉不放心,恐寶玉因金麒麟同湘云做出風流佳事來,悄悄的前來探看,反聽了寶玉說了這翻話,不覺又喜又驚,又悲又嘆了:
……林黛玉聽了這話,不覺又喜又驚,又悲又嘆。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錯,素日認他是個知己,果然是個知己。所驚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稱揚與我,其親熱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嘆者,你既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為你之知己矣;既你我為知己,則又何必有金玉之論哉!所悲者,父母早逝,雖有銘心刻骨之言,無人為我主張。況近日每覺神思恍惚,病已漸成,醫者更云氣弱血虧,恐致勞怯之癥。你我雖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縱為我知己,奈我命薄何!想到此間,不禁滾下淚來?!璠81]
黛玉的驚喜悲嘆這復雜而豐富的情感,正是愛情達到高潮時的心理體驗。這愛情的喜與悲來的是這么強烈,每一種情感都將黛玉推向情感的極致,這極至之后的悲苦愈加的深沉,是惟恐命運的無常安排、生命的容易逝去,會使這刻骨之情幻滅,這幻滅怎不讓人腸斷心碎?黛玉那不禁滾下的眼淚,此時的分量卻更重了!黛玉那愁苦的眼淚何時是個盡頭!黛玉這用淚盡而逝以酬知己的宿命,這柔弱女子為了愛情此等悲壯之舉,讓寶玉如何承受!
我們再看本回的另外一段,寶玉訴肺腑之言:
……寶玉瞅了半天,方說道“你放心”三個字?!瓕氂顸c頭探道:“好妹妹,你別哄我。果然不明白這話,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連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負了。你皆因總是不放心的緣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寬慰些,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绷主煊衤犃诉@話,如轟雷掣電,細細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來的還覺懇切,竟有萬句言語,滿心要說,只是半個字也不能吐,卻怔怔的望著他?!?/p>
……寶玉出了神,見襲人和他說話,并未看出是何人來,便一把拉住,說道:“好妹妹,我的這心事,從來也不敢說,今我大膽說出來,死也甘心!我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在這里,又不敢告訴人,只好掩著。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夢里也忘不了你!” ……[82]
寶玉這滾燙的肺腑之言,讓黛玉永遠的放心了,兩個靈魂從此找到歸宿,他們的情更深更沉了,他們的體貼之意也更難用語言表述了!寶黛的愛情自此便進入了第三階段,這是靈魂的最終契合,這樣的愛情是超脫于語言和世俗之外的,寶黛的愛情在此時便達到了至高境界。寶玉“你放心”三字,正是對專一愛情的承諾,這承諾來自靈魂深處的吸引和認同,是愛情的至高境界。再看寶玉那句“睡里夢里也忘不了你!”是寶玉給黛玉說的最為炙熱的情話,這情話是從寶玉肺腑中流出的,這情話聽起來便是那么的動情,即使沒有讓黛玉聽到,這炙熱的情話仍然標志著他們愛情體驗的高潮,這質樸的情話也是寶玉愛情語言表露的極至。從此之后他們的相交是心會神通的,語言變的那么無力而蒼白,寶玉再也沒有了說過這么炙熱的話語了,我們每次只在寶玉那“如今的夜越發長了,你一夜咳嗽幾遍?醒幾次?”[83]這類看似平淡之極的話語中,讀到字字是血的深情。
寶玉的“意淫”在愛情中雖是朝著情的高處飛升的,但純精神的柏拉圖之愛是有著巨大殘缺的,這樣的愛情是不會得到寶玉的認同的。因此寶玉的“意淫”始終是有情有欲的,在愛情里的表現仍然是這樣。寶玉和黛玉是從小耳鬢廝磨著長大的,那肉體的接觸有著更多孩提的純真。但當他們逐漸長大,進入戀愛之后,寶玉的“意淫”除了以上那情淫的表現之外,還有著欲淫的表現。無論是寶玉說給紫鵑的那句“若共你多情小姐共鴛帳,怎舍得疊被鋪床?”,[84]還是寶黛二人同讀《會真記》時,寶玉的那句“我就是個‘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傾國傾城貌’”,[85]這表露既是愛情的大膽,更充滿了男人在愛情中的情欲。寶黛愛情感受的極至也正是情與淫的極至。愛情中這“意淫”的享受是更加持久和富有情韻的,這“意淫”中那豐富情感和靈魂交流的快慰,決非語言可以形容。寶玉的“意淫”在愛情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境界,這境界是對美妙愛情完全的享受!
這人間至情至淫的愛情被寶黛引入了超凡入圣的至高境界,這境界更讓我們體味到一種搖曳生姿的情韻!這情韻怎能不讓我們贊美生命的偉大,感嘆愛情的神奇呢?可寶黛愛情中那苦澀的滋味,黛玉那凄美的眼淚,又無時無刻不向我們提示著生命的短暫,這生命的無奈又怎能不讓人黯然神傷呢?青春的枯萎、生命的逝去無分無秒不在逼近,越是對美好生命及事物有著眷戀之情,越會感到這短暫的痛楚!寶黛這愛情的極致,這無限的情韻,因黛玉的死亡而變得無從觸摸了,那樣一場情的極至變得這樣虛幻,無從依托了!死去的黛玉連一個夢也不曾給過寶玉,或者死者得到了完全的解脫,而生者卻還要受著情的磨難、命運的煎熬!
或者命運正是在寶玉走向了“意淫”極致的時候,用幻滅向他揭示了短暫與永恒的真理。
四
寶玉的“意淫”是豐富的,這“意淫”是寶玉對萬物悉皆有情的另一種表達,這表達中蘊涵著他對宇宙和世界的認識,蘊涵著他洞察了世界真理之后,崇尚真善美的價值取向。寶玉的“意淫”總是在這真善美之間飛揚的,這情纏綿不盡、變化無窮,這是對自然與生命最深的熱愛與贊嘆!在這熱愛與贊嘆中寶玉已將每一個短暫的真與美帶入了一個永恒的境界。寶玉的“意淫”涵概了男女情與欲的每一個層次與階段,他已不再是一個點或一個面,而是動一牽百的立體的球形。曹雪芹用平面的文字給我們描繪出了一個立體的世界,讓寶玉用“意淫”帶領我們進入一個個欲的終點、情的深處、靈的本真,“意淫”之情之境真是嘆為觀止!
寶玉的“意淫”向我們逐一揭示了了悟了的人生,在這樣的人生里,一切生命的偽飾、生活的迷霧都被層層揭開,他向我們毫無遮掩的展示了生命的本質。“意”是人的靈魂和精神,“淫”是人的肉體和欲望,兩者的完美統一便是人類生命的最高成就,“意淫”向我們揭示的正是這樣的奧秘。當這“意”與“淫”得到完美統一的時候,我們的內心將會有一個完全嶄新的世界存在,這世界充滿了迷人的姿彩。這是對生命最深的熱愛,這熱愛讓我們充滿對生命存在的驚喜!
驚喜之后再思索生命中那青春的失去、命運的飄零,這感傷便有了更深的況味。《紅樓夢》中寶玉的“意淫”向我們揭示的不僅僅是欲、情、靈的幻滅,一個又一個的悲劇更是對生命的無限感嘆!這感嘆讓人無法釋懷!我們又怎能不對這生命的悲劇黯然神傷呢!
我想用莊子《齊物論》中的一段文字來結束這篇文章,以表達我們對生命的無限感懷。
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盡。與物相刃相靡,其行盡如馳,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可不哀邪!人謂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與之然,可不謂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獨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86]
注釋:
[1]《紅樓夢》人民文學出版社,1988年版。第三回,50頁。
[2]《紅樓夢》第五回,90頁。
[3]《紅樓夢》第二回,30頁。
[4]《紅樓夢》第三回,49頁。
[5]《紅樓夢》第三回,50頁。
[6]《紅樓夢》第三回,50頁。
[7]《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甲戌校本,作家出版社,2001年版。第三回,128頁。
[8]《紅樓夢》第二十三回,322頁。
[9]《紅樓夢》第五回,90頁。
[10]《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甲戌校本。第五回,166頁。
[11]《紅樓夢》第五回,71頁–72頁。
[12]《紅樓夢》第五回,90頁–91頁。
[13]《紅樓夢》第六回,93頁。
[14]《紅樓夢》第六回,93頁。
[15]《紅樓夢》第六十五回,935頁。
[16]《紅樓夢》第六回,93頁。
[17]《紅樓夢》第十九回,270頁–271頁。
[18]《紅樓夢》第二十一回,290頁。
[19]《紅樓夢》第二十一回,294頁。
[20]《紅樓夢》第二十八回,401頁—402頁。
[21]《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甲戌校本。第二十八回,347頁。
[22]《紅樓夢》第二十三回,320頁。
[23]《紅樓夢》第二十四回,329頁—330頁。
[24]《紅樓夢》第十九回,272頁。
[25]《紅樓夢》第五回,90頁。
[26]《紅樓夢》第五回,90頁。
[27]《紅樓夢》第五回,90頁。
[28]《紅樓夢》第五回,81頁。
[29]《紅樓夢》第五回,76頁。
[30]《紅樓夢》第五回,75頁。
[31]《紅樓夢》第四回,62頁。
[32]《紅樓夢》第四回,64頁。
[33]《紅樓夢》第四回,65頁。
[34]《紅樓夢》第四回,62頁。
[35]《紅樓夢》第十六回,213頁。
[36]《紅樓夢》第六十二回,882頁。
[37]《紅樓夢》第六十二回,882頁。
[38]《紅樓夢》第六十二回,883頁。
[39]《紅樓夢》第六十二回,883頁。
[40]《紅樓夢》第六十二回,883頁。
[41]《紅樓夢》第六十二回,883頁。
[42]《紅樓夢》第二回,34頁。
[43]《紅樓夢》第六十六回,938頁。
[44]《紅樓夢》第二十一回,295–296頁。
[45]《紅樓夢》第六十五回,932頁。
[46]《紅樓夢》第六十九回,980頁。
[47]《紅樓夢》第四十四回,609頁。
[48]《紅樓夢》第四十四回,610頁。
[49]《紅樓夢》第四十四回,611頁。
[50]周輔成編《西方論理學名著選集》上卷,161頁。商務印書館1954年版。
[51]《亞里士多德全集》第八卷,31頁。中國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52]《莊子》內篇《齊物論》。
[53]《紅樓夢》第二十三回,322頁。
[54]《紅樓夢》第二回,28頁。
[55]《紅樓夢》第三十四回,464頁。
[56]《紅樓夢》第三十六回,486頁—487頁。
[57]《紅樓夢》第五十九回,833頁。
[58]《紅樓夢》第七十七回,1101頁。
[59]《紅樓夢》第七十八回,1116頁。
[60]《紅樓夢》第三十五回,482頁。
[61]《紅樓夢》第六十六回,938頁。
[62]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
[63]《紅樓夢》第五十八回,821頁。
[64]《紅樓夢》第三十五回,482頁。
[65]《紅樓夢》第二十七回,382頁—383頁。
[66]《紅樓夢》第二十八回,385頁。
[67]《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甲戌校本。第二十八回,329頁。
[68]《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甲戌校本。第二十七回,326頁。
[69]《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甲戌校本。第二十八回,329頁。
[70]《金剛經》
[71]《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甲戌校本。第二十八回,329頁。
[72]《金剛經》
[73]《紅樓夢》第三十六回,493頁。
[74]《紅樓夢》第三十六回,495頁—496頁。
[75]《紅樓夢》第三十回,420頁。
[76]《紅樓夢》第三十一回,433頁。
[77]《紅樓夢》第五回,69頁。
[78]《紅樓夢》第三十四回,462頁。
[79]《紅樓夢》第二十九回,414頁。
[80]《紅樓夢》第三十二回,445頁。
[81]《紅樓夢》第三十二回,446頁。
[82]《紅樓夢》第三十二回,447頁—448頁。
[83]《紅樓夢》第五十二回,729頁。
[84]《紅樓夢》第二十六回,367頁
[85]《紅樓夢》第二十三回,325頁
[86]《莊子》內篇《齊物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