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臺國學類學術會議信息(六十六)
2016·7——2016·10
1、不死的靈魂:張愛玲學重探──張愛玲誕辰九十五周年紀念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 間:2016年7月1日至2日(周五至周六)
地 點:中研院文哲所B1多用途空間(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2段128號)
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文哲所、香港浸會大學
連結網址:http://www.litphil.sinica.edu.tw/activities/latest/20160701-01
內容簡介:
9:30-10:10
【主題演講】
主持人:彭小妍(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跨語境跨文化的張愛玲(李歐梵,中央研究院院士)
10:30-12:00
主持人:桑梓蘭(Chinese Literature and Media Studies,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愛欲的不可能」與「不可能的愛欲」:《色戒》中的上海寶貝/淑女(陳相因,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黑色邊戒(林建國,交通大學外國語文學系)
女人作為隱喻:《色|戒》的歷史建構與解(彭小妍,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13:30-15:30
主持人:王曉玨(Department of Asia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Rutgers University)
「一見鐘情,再見傾心」:張愛玲的后寫實主義(蔡秀妝,East Asain Studies and Cinema Studies, Oberlin College)
講題待定(何杏楓,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
門,迷悟,方(反)向感(宋偉杰,Department of Asia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Rutgers University)
張愛玲與美國讀者(Karen S. Kingsbury, International Studies, Chatham University)
15:50-17:20
主持人:宋偉杰(Department of Asia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Rutgers University)傳記與虛構:對照張愛玲與陳舜臣(池上貞子,日本跡見學園女子大學文學部)
繞過中年的中年寫作:解讀《小團圓》(張歡,北京科技大學)
《小團圓》潛文本的敘事學解(梁海,大連理工大學人文學部)
7月2日
9:00-9:40
【專題演講】
「包括在外」與治外法權(王德威,中央研究院院士)
10:00-12:00
主持人:黃心村
(East Asia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張愛玲的超經典表演書寫(張英進,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UC San Diego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重組張愛玲遺稿〈愛憎表〉的意義(馮睎干,作家)
張愛玲(未公開)書信中的蚤患書寫:一個初步的考察報告(林幸謙,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
張愛玲的假發(張小虹,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
13:30-15:00
主持人:蔡秀妝(East Asain Studies and Cinema Studies, Oberlin College)
東亞的權力再編與藝術家的人生流轉:張愛玲與崔承喜(金良守,韓國東國大學中國語文學科)
張愛玲與失敗的摩登女性:從〈色,戒〉出發(桑梓蘭,Chinese Literature and Media Studies,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傳記與虛構之間:作為上海民族志的〈色,戒〉(林春城,韓國國立木浦大學)
15:20-16:50
主持:張英進(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UC San Diego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冷熱張愛玲:一個世界文學的命題(黃心村,Department of East Asia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電影、廣播與聲音景觀:張愛玲與冷戰香港(王曉玨,Department of Asia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Rutgers University)
家事與國事:冷戰結構下的張愛玲(姚玳玫,華南師范大學中文系)
2、臺灣宗教學會2016年會——「宗教的超越性與內在性」學術研討會
時 間:2016年7月1日至2日(周五至周六)
地 點:政治大學行政大樓7樓第1、2會議室(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2段64號)
主辦單位:臺灣宗教學會、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華人宗教研究中心、魚籃文化公司
聯 絡 人:陳先生,Tel: 02-2651-9780
連結網址:http://www.tars.org.tw/
內容簡介:
7月1日
9:30-10:25
?第一會議室
【宗教、靈性與覺性】
主持人:林志欽(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
The sōma and the psychē inthe Gospel of Matthew, andPlato’s interpretation of thepsychē(羅月美,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
從《信仰與知識》看約翰.希克宗教哲學的根源及其轉變(李彥儀,新竹教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第二會議室
【宗教修行的理論與方法(1)】
主持人:張家麟(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
法教的科儀與修行之探討(吳永猛,國立空中大學)
一貫道修行體系之建構:以韓國一貫道昆水谷人的「格物」思想為例(林榮澤,一貫道學研究院文獻館)
10:40-11:35
?第一會議室
【儀式展演與修煉技藝】
主持人:張珣(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神主牌位考——兼論儒家復興語境下的現代價值(周赟,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禮文化研究所)
兇神或吉神:論臺灣地區安太歲的類型與思想意涵(張家麟,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
?第二會議室
【宗教、靈性與覺性】
主持人:黃運喜(暫定)(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研究所)
高僧傳與佛教通史所載法華三昧之實踐情形(林志欽,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
南宋道士白玉蟾性命雙修的終極關懷(鄭燦山,國立臺灣師范大學國文系)
14:00-15:20
?第一會議室
【宗教公共領域與社會實踐(1)】
主持人:趙星光(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
修補世界:猶太教的生態世界觀(鄧元尉,輔仁大學宗教學系)
宗教實踐智能與通識教育價值的整合與提升(王崇名,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一貫道素食主義」對「素食行為」的影響:以泰國「道親」為例(洪銘謙,大葉大學國際語言中心)
?第二會議室
【宗教與身心療愈】
主持人:釋昭慧(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
初探基督教信仰的心理健康(郭士賢,衛理神學院)
遠方之化城——日蓮正宗于臺灣的布教展開(蔡亦竹,實踐大學應用日文系)
論佛教心理學的發展概況(潘啟聰,恒生管理學院社會科學系)
15:40-17:00
?第一會議室
【靈性與性別觀】
主持人:李玉珍(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馬偕夫人張聰明(陳志榮,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
融入基督宗教信仰內涵的賞夢歷程(張雅惠、楊玉薇,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
見諍、欲諍、無諍與滅諍——個人修持與公共管理之分野與交集(釋昭慧,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
?第二會議室
【宗教實踐的身體觀】
主持人:吳永猛(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試論翁葆光《悟真篇.注》的內丹理論(3)——以「金液還丹」為討論核心(段致成,國立臺北商業大學通識中心)
經懺僧的社會現象——從清末明初談起(郭玉茹,南華大學民族音樂系)
7月2日
9:00-10:20
?第一會議室
【宗教公共領域與社會實踐(1)】
主持人:高晨揚(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
從獨奏到爭鳴——太陽花學運中的臺灣基督教政治關懷立場的改變(王博賢,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宗教自由與政教分離——當代臺灣經驗研析(楊明勛,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
反身性與自我技藝:禪修的現代發展圖像(劉怡寧,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第二會議室
【宗教、靈性與覺性】
主持人:蔡彥仁(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以文學進路詮釋哥林多前書12:1-11 節屬靈恩賜的意涵(何啟元,基督教臺灣浸會神學院神學研究所神道學組)
中世紀基督宗教圖像美學初探——以「天使來報」為例(蔡秀卿,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比較文學組)
從華嚴「相即相入」的觀點論莊子思想之圓融觀(古慧嬋,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10:40-11:35
?第一會議室
【宗教與身心療愈】
主持人:蔡怡佳(輔仁大學宗教學系)
宗教療愈歷程中的療效因子——以一位憂郁癥患者參與慈惠堂的經驗為例(黃奕偉,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佛教禪修系統的「自覺療愈」與「宗教自轉療愈」(陳法菱,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第二會議室
【儀式展演與修煉技藝】
主持人:張超然(輔仁大學宗教學系)
府城紅頭小法咒文與科儀的感應——以玄明保安宮協合壇為例(邱延洲,國立成功大學歷史所)
當代Bunun人觀與一貫道關系性存有之敘說研究:以臺東Bunun為例(溫毓禎,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
13:00-14:20
?第一會議室
【宗教的個人性與公共性(1)】
主持人:蔡源林(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鄉土中國與迦南歌聲——從迦南詩歌探究宗教經驗之展演與社群結構之形塑(徐頌贊,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黑格爾「偶然必然性」范疇論「基督教」與「伊斯蘭教」關系之當代意義與省思(盧建潤,東海大學哲學系)
〈玄風慶會錄〉義理演析(林柏宏,國立臺灣師范大學國文系)
?第二會議室
【宗教公共領域與社會實踐】
主持人:釋永東(佛光大學佛教學系)
一貫道救渡觀之探討——以韓國道德會為例(1948~1955)(蕭維毅,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研究所)
當代臺灣大專青年學佛運動(1960~1991)——大専校院「佛學社團」的起源與開展(釋光持,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
《占察善惡業報經》中改變命運的內在邏輯(張曉芬,國立陸軍專校)
14:40-15:35
?第一會議室
【宗教的個人性與公共性(2)】
主持人:
消失村落儀式在現代社會的延續:香港薄扶林西國大王廟的尾牙勝會(陳康言,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
天主教朝圣地文化生態的全球化反思:以宜蘭礁溪五峰旗圣母朝圣地為案例(偶文琦,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第二會議室
【靈性與性別觀】
主持人:陳美華(中華佛學研究所)
毘婆舍那禪修與疼痛——佛教女性禪修者的身體疼痛經驗研究(釋秀定,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靈驗性的基本考察:以臺中新社九莊媽信仰為例(張皓斌,國立臺灣師范大學東亞學系碩士班漢學與文化組)
15:45-16:40
?第二會議室
【宗教實踐的身體觀】
主持人:謝世維(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內丹修煉與冥契主義——以伍守陽丹法為例(李忠達,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
文化、場域與身體觀:臺、粵法派中「降乩扶童」儀式修煉探析(林鍵璋,國立臺灣師范大學臺灣語文學系)
3、第六屆圣嚴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 間:2016年7月1至3日(周五至周日)
地 點:臺灣大學集思國際會議廳(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85號B1)
主辦單位:法鼓山圣嚴教育基金會、法鼓山僧團
聯 絡 人:Tel: (02)2397-9300
連結網址:http://www.shengyen.org.tw//DetailOrdinary.aspx?LCODE=TW&SMID=054&MMID=054&PID=A201604271841070315
內容簡介:
7月1日
9:30-10:40
?國際會議廳
【專題演講】
主持人:釋惠敏
中國圣地的建立與重建――以石城為例(陳金華)
回應人:釋昭慧
11:00-11:40
?國際會議廳
【專題演講】
主持人:楊朝華
圣嚴法師的如來藏教法與時代意義(杜正民)
13:20-14:40
?國際會議廳
主持人:釋果暉
圣嚴法師的觀音思想與法門研究(黃國清)
回應人:龔雋
圣嚴法師的觀音感應書寫與觀音法門教學(王晴薇)
回應人:曾稚棉
?柏拉圖廳
主持人:俞永峯(Jimmy YU)
佛教史學史:一封晚明佛教信札中的騙局(艾靜文(Jennifer Eichman))
回應人:賀耐嫻(Natasha Heller)
比丘是否有乞食的義務?從第一批傳入中國并譯為漢文的律(Vinaya)來探討(Nicholas Witkowski)
回應人:釋融道(Rondao Lai)
?洛克廳
主持人:陳劍锽
當代佛教僧侶年譜的編寫研究:以圣嚴法師為例(林其賢)
回應人:廖肇亨
現代性與禪的心靈實踐――中華禪法鼓宗的入世社會建構意涵(劉怡寧)
回應人:嚴瑋泓
?阿基米得廳
主持人:陳伯璋
法鼓山禪悅境教的教育功能及其理想之實現(胡健財)
回應人:林朝成
漢傳禪佛教的實用活用――禪修進校園(釋演德)
回應人:陳伯璋
?蘇格拉底廳
【醫學與佛學論壇一】
主持人:陳維熊
佛教禪修活動對人類身心療育力量之實證回顧(林明慧)
正念減壓與慈悲焦點治療在癌癥心理調適之運用(石世明)
15:00-16:20
?國際會議廳
主持人:蔡耀明
圣嚴法師禪學詮釋中的倫理向度(嚴瑋泓)
回應人:俞永峯
念佛禪法的安心學理(陳平坤)
回應人:越建東(Kin-Tung Yit)
?柏拉圖廳
主持人:賀耐嫻
中國中古佛教動物成佛敘事初探(陳懷宇)
回應人:韋聞笛(Wendi L. Adamek)
圣嚴法師的凈土思想:綜合傳統與現代的教門(周文廣(Charles B. Jones))
回應人:任博克(Brook A. Ziporyn)
?洛克廳
主持人:黃國清
漢傳佛教美術中乘象菩薩圖像和尊格的演變略論(殷博)
回應人:陳靜琪
從戒定慧三學研析圣嚴法師《游心禪悅》書法風格與意涵(陳靜琪)
回應人:廖肇亨
?阿基米得廳
主持人:龔雋
當代漢傳佛教發展之新探索(桑寶靖)
回應人:李向平
《楞伽經》與圣嚴禪學――定慧雙修的傳統與當代性(林佩瑩)
回應人:胡健財(Kin-Choi Woo)
?蘇格拉底廳
【醫學與佛學論壇二】
主持人:陳榮基
佛法在失智癥照顧的運用(黃宗正)
佛法在臨終照護的運用(陳秀丹)
7月2日
9:10-10:20
?國際會議廳
【專題演講】
世界格局之下的佛教,世俗主義和現代化(戴維.麥克馬漢(David McMahon))
在世升華:亞洲傳統與永續的未來(杜贊奇(Prasenjit Duara))
11:00-12:00
?國際會議廳
主持人:陳金華
智顗對觀音的處理:幻想與現實之外,有神論與無神論之外(任博克(Brook A. Ziporyn))
回應人:Bart Dessein
玄奘的神格化:初期(Ben Brose)
回應人:王晴薇
?柏拉圖廳
主持人:廖肇亨
漢傳禪宗「無情說法」之真意及其現代應用――以圣嚴法師為例(釋果鏡)
回應人:蔡耀明
試論圣嚴法師對「空性」與「佛性」之詮解與貫通(林建德)
回應人:蔡耀明
?洛克廳
主持人:涂艷秋
開山宗長與「寰游自傳」的角色意識(吳光正)
回應人:蕭麗華
圣嚴法師旅行書寫中的病與佛法(王美秀)
回應人:吳光正
?阿基米得廳
主持人:李向平
圣嚴法師倡導的念佛方法及對「念佛禪」的詮釋(陳劍锽)
回應人:釋果暉
圣嚴法師于「漢傳佛教」中之傳統與創新――由《大乘止觀法門之研究》談起(胡順萍)
回應人:黃國清
13:20-14:40
?國際會議廳
【近現代佛教論壇一】
主持人:廖肇亨
漢傳佛教的《維摩經》疏傳統與圣嚴法師的維摩經思想 (龔雋)
圣嚴法師結合漸禪法門與頓禪法門之教法和宗風意義(越建東)
?柏拉圖廳
主持人:俞永峯
學僧與近代中國佛教的歷史書寫(釋融道)
回應人:韋聞笛
圓融與排他:漢傳大乘佛教的特性與蘭莘學佛會的族裔融合(胡曉蘭)
回應人:杜贊奇
?洛克廳
主持人:釋果鏡
人間性與世俗性:圣嚴法師的日本佛教研究(朱坤容)
回應人:釋果暉
從《入唐五家傳》看九世紀中葉來華的日本真言宗僧人(姚瀟鶇)
回應人:釋果鏡
?阿基米得廳
主持人:林佩瑩
蘇北僧人在江南:民國時期的僧人流動及其影響――兼以圣嚴法師為例(邵佳德)
回應人:蔡伯郎
生態佛學視域下圣嚴法師心靈環保思想研究(陳紅兵)
回應人:商能洲
15:00-16:20
?國際會議廳
【近現代佛教論壇二】
主持人:鄧偉仁
佛教信仰方式及其現代性建構——以圣嚴法師佛教建設的相關理念為中心(李向平)
跨地同坐一門禪修:法鼓山的國際法脈觀(李玉珍)
?柏拉圖廳
主持人:俞永峯
進步與自由意志:佛教的時間、解脫道的概念及其現代化的可能性(Bart Dessein)
回應人:任博克
圣嚴法師與「宗教學」:探討而判斷中國佛教之「世界宗教觀」(Stefania Travagnin)
回應人:俞永峯
?洛克廳
主持人:釋果光
民國佛教慈善團體的資金募捐研究(1912?1949)(明成滿)
回應人:許永河
中國近世佛教清規中的金錢觀(徐維里)
回應人:謝俊魁
?阿基米得廳
主持人:越建東
關于漢傳佛教修學體系的反思與重建(林嘯)
回應人:陳平坤
佛教全球化下的禪修培育模式轉型——以法鼓山道場為例(釋常諗)
回應人:釋融道
7月3日
9:10-10:40
?國際會議廳
【專題演講】
主持人:杜正民
圣嚴法師文物史料數字典藏理念與技術開發(洪振洲)
圣嚴法師年譜數字化的展望與文史數據數字典藏的時代意義(林其賢、越建東)
回應人:釋果鏡
11:00-12:00
?國際會議廳
主持人:杜贊奇
演揚瑜伽——中華帝國晚期儀式佛教正統性之建構(楊朝華)
回應人:賀耐嫻
繪本和佛教育兒(賀耐嫻)
回應人:釋融道
?柏拉圖廳
主持人:李向平
永續發展與建設凈土:全球倫理架構(江靜儀)
回應人:嚴瑋泓
「四種環保」理念與當代人間凈土的建立(崔紅芬)
回應人:釋果光
?洛克廳
主持人:林其賢
圣嚴法師與南通狼山廣教禪寺——兼論圣嚴法師早期佛教思想的形成(葉憲允)
回應人:杜正民
試論圣嚴法師戒學思想的早年人生因緣(李萬進)
回應人:林其賢
?阿基米得廳
主持人:陳劍锽
漢傳禪佛教之起源與開展——中華禪法鼓宗話頭禪修行
體系之建構(釋果暉)
回應人:俞永峯
13:20-14:20
?國際會議廳
主持人:任博克
禪宗與基督教之間的深度學習:弗朗西斯.克魯尼比較神學下融通圣嚴法師與約翰.基南的《心經》評論(趙冬)
回應人:胡曉蘭
敵友與亞洲佛教國家家族的創造(30年代—50年代)(史瑞戈(Gregory A. Scott))
回應人:任博克
?柏拉圖廳
佛教經濟學論壇一
主持人:高長
幸福社會的經濟幸福——佛教的幸福經濟學(許永河)
回應人:高長
「四要」消費者的需求函數(謝俊魁)
回應人:李娓瑋
?洛克廳
主持人:吳光正
唐宋時代慧遠傳記的衍生與慧遠形象的變遷(李勤合)
回應人:李玉珍
?阿基米得廳
主持人:林其賢
圣嚴法師提倡「漢傳禪佛教」之考察——從中國禪法源流、天臺宗與禪宗交涉的歷史脈絡述之(釋宏育)
回應人:陳平坤
五代時期主要禪系——以《景德傳燈錄》為文本的考察(張琴)
回應人:涂艷秋
15:00-16:20
?國際會議廳
主持人:楊朝華
「常樂我凈」在凈影慧遠(523?592)的『大乘義章』(韋聞笛)
回應人:王晴薇
神圣的誕生:中古漢地佛傳與僧傳中的產孕場景(林欣儀)
回應人:楊朝華
?柏拉圖廳
【佛教經濟學論壇二】
主持人:薛富井
佛法與金融市場(詹場)
回應人:薛富井
佛法、企業社會責任與社會責任投資(池祥麟)
回應人:沈大白
?洛克廳
主持人:鄧偉仁
宗派、宗風與北宋后期曹洞宗的傳承(李熙)
回應人:陳金華
圣嚴思想與漢傳佛教傳統之融合(王宣歷)
回應人:桑寶靖
?阿基米得廳
主持人:廖肇亨
翻轉妙蓮華──圣嚴法師《絕妙說法:法華經講要》在現代性語境里的傳統與創新(蔡淑慧)
回應人:王美秀
漢傳佛教歷史寫作與敘事文本之探討──以圣嚴法師《摩根灣牧牛》為例(林孟蓉)
回應人:陳劍锽
16:20-16:50
【綜合討論】
主持人:楊蓓
與談人:釋果鏡、陳金華、廖肇亨
文章分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