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臺國學類學術講座展覽(十四)
35、【研習班】2016 SOAS Taiwan Studies Summer School
時 間:2016年7月5至8日(周二至周五)
地 點:Room DLT, KLT, 116 and B104, Russell Square: College Buildings, 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
主辦單位:SOAS Centre of Taiwan Studies
聯 絡 人:E-mail: bc18@soas.ac.uk
連結網址:https://www.soas.ac.uk/china-institute/events/
內容簡介:
7月5日
13:00-15:00
The Sounds of Dissent: Protest Music in Taiwan Since the 1970s Chang Tieh-chih(張鐵志)
15:30-17:30
Ballad of the Oppressed: Narrating the Works of Lai He through Music Harry Wu(吳易叡)
18:00-21:00
Documentary Screening: Small Oyster Rock in Kezailiao(蚵寮漁村小搖滾) Followed by Talk and Discussion by 張鐵志
7月6日
9:30-11:00
Screening of Gongliao Ni Hao Ma?(貢寮你好嗎?)
11:30-13:00
Talk on Gongliao Ni Hao Ma? (Christopher Lupke)
14:00-15:45
Music as a Prophecy of Political Change: Twenty Years of Evidence from Taiwan (Nancy Guy)
16:15-18:00
Feeling History Through Song: A Close Listening to Taiwan’s ‘Flowers in the Rainy Night’ (Nancy Guy)
19:00-22:00
《賽末點》or《冠軍之旅》Followed by Q&A with Director Chung Chuan(鍾權)
7月7日
9:00-11:00
No. 6 Alley 7, Chingtien Street(青田七六)(Talk Delivered in Chinese)(Ma Kuo Kuang(馬國光,即亮軒))
11:15-13:15
Music of Luo Ta-you(Ma Shih-fang(馬世芳))
14:15-16:15
Those People, Those Songs: Modern Taiwanese Folk Song Revival Movement(Cora Tao(陶曉清))
16:30-18:30
Music of Lin Sheng-hsiang (Ma Shih-fang)
19:30-21:30
Roundtable on the State of Modern Taiwanese Music (Nancy Guy, Chang Tieh-chih, Cora Tao, Ma Shih-fang, Harry Wu)
7月8日
9:00-11:30
Theme: Tutorial sessions for post-graduate students’ presentations (I) – in Room 116 TBC
9:00-11:30
Theme: Tutorial sessions for post-graduate students’ presentations (II) – in Room B104 TBC
11:45-13:00
Music in Taiwanese Political Communication:Use of Rap in Taiwanese Political Communication(Dafydd Fell)、(Charles Chen(陳以信))
14:00-16:00
Book Launch – The Sinophone Cinema of Hou Hsiao-hsien: Culture, Style, Voice, and Motion (Christopher Lupke)
17:00-21:00
Affair of Three Cities臺北京之比賽 + Chaiwan Matchup 我們 with Q&A with Chung Chuan(鍾權)
Registration:
It is free to attend SOAS Taiwan Studies Summer School Programme; however you need to register to attend.
To register, please fill in the registration form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1r5JcGZZR3mA_GsHZBPHbQQaSAg74TSRvna_2znqfSWY/viewform).
36、【研習營】「全球史視野下的近代中國」學術研習營
時 間:2016年7月9日至16日
地 點:桂苑賓館(中國武漢市)
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近史所、華中師范大學近代史研究所、中國近代史學會
聯 絡 人:林先生,Tel: +886-2-2782-4166#330;E-mail: mhlhy@gate.sinica.edu.tw
連結網址:http://www.mh.sinica.edu.tw/Activities.aspx
內容簡介:
主旨
中國近代史是海內外學者關注的重要歷史研究領域,研究成果日新月異,學者與學生需要不斷的自我砥礪,以承襲前人的衣缽,并開創新的研究世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為促進學術交流,特與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及中國近代史學會合作,訂于2016年7月召開「全球史視野下的近代中國」學術研習營。
研習營為期5天,7月9日報到,7月10日至14日講座活動,7月16日離營,其間將邀請各地學者和學員進行專題講座與討論。參與者不僅可透過講座聆聽各領域學者的創見,親炙名家風范,學員之間更將透過研究計劃的發表與分組討論,建立深厚的學術交流基礎。
研習營講座安排
專題演講:邀請知名學者介紹近代史的研究趨勢與展望。
專題講座:邀請各領域專家學者介紹各自領域的研究概況與重要議題。
學員學術發表會:由學員口頭發表其研究計劃,并由與會專家與學員共同討論與評議。
學員學術沙龍:邀請各領域專家學者談論其過去研究的經驗,對年輕學員的期待,并解學員于學術路上的疑惑。
實地參訪:參訪紅樓與辛亥革命博物館。
報名資格與學員義務
本研習營以中國近代史為研究課題之博士生及取得博士學位三年內之年輕學者為優先,亦開放碩士生報名;非中國近代史相關領域請勿報名。
欲報名者,請于2016年3月1日至3月31日期間,于報名網頁提交報名表與研究計劃書Word文件,主辦單位將依研究計劃審查結果決定錄取名單。正、備取名單將于2016年4月29日于報名網頁公布,并以Email通知本人。
學員必須全程參與研習營活動,不得中途離會。除研究計劃外,學員應于研習營最后一日提交研習營心得報告(一至二千字)。
招生名額
臺灣學員15名。
大陸學員14名(武漢以外)。
武漢地區3名。
港澳學員2名。
海外學員若干名。
費用
本研習營不需繳交任何費用,食宿均由主辦單位負責,研習期間所有學員均須入住桂苑賓館。主辦單位另提供臺灣學員赴陸來回機票費定額補助,港澳、海外學員則請自付旅費;機票、簽證/臺胞證等事宜須自行辦理,主辦單位不提供代辦服務。
研習營師資與學員
(暫定,依正體字姓氏筆畫排序)
王奇生(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王明珂(中央研究院院士、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王笛(澳門大學歷史系特聘教授兼系主任)
付海晏(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教授)
田彤(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教授)
朱英(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何卓恩(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教授)
吳琦(華中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呂芳上(國史館館長、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李育民(湖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李培德(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客席副教授)
李達嘉(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沙培德(康乃狄克大學歷史系教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林桶法(輔仁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林滿紅(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柯惠鈴(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桑兵(中山大學逸仙學者講座教授、近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
馬敏(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教授)
章清(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許小青(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教授)
彭南生(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教授)
彭劍(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副教授)
黃自進(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黃克武(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中國近代史學會理事長)
劉宏(南洋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陳嘉庚講座教授兼院長)
劉迅(羅格斯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劉偉(華中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劉維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潘光哲(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鄭成林(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教授)
魏文享(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教授)
37、【工作坊】「院體:清宮制作的風格、技術與物質性」工作坊
時 間:2016年7月25至26日(周一至周二)
地 點: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第2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2段128號)
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聯 絡 人:王鴻章,Tel: yennychan28@hotmail.com
連結網址:http://www.mh.sinica.edu.tw/Activities.aspx
內容簡介:
7月25日
13:20-15:30
【Court Style】
主持人:陳韻如(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處)
從「西洋風」到「院體」的形成(王靜靈,柏林國家博物館亞洲藝術館)
從「清院本」省思清宮「院體」(邱士華,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處)
超越院體:戰圖、銅版畫與乾隆朝帝國武功(馬雅貞,國立清華大學歷史所)
討論人:劉宇珍(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處)
16:00-17:30
【Materiality】
主持人:余佩瑾(國立故宮博物院器物處)
清宮制作色金及其用途(賴惠敏,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郎世寧繪畫中的顏料與設色(陳東和,國立故宮博物院科技保存處)
討論人:陳俊維(臺大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邱士華(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處)
7月26日
10:20-11:50
【Practice】
主持人:賴惠敏(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異曲同工:論雍正朝畫院的運作機制(陳韻如,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處)
乾隆時期宮廷的文物包裝:以玉器為例(侯怡利,國立故宮博物院器物處)
討論人:王靜靈(柏林國家博物館亞洲藝術館)
13:30-15:00
【Album】
主持人:陳東和(國立故宮博物院登錄保存處)
「埏埴流光」冊制作及相關問題(余佩瑾,國立故宮博物院器物處)
院體與清宮譜類圖像的制作(賴毓芝,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討論人:馬雅貞(國立清華大學歷史所)
15:30-17:00
【Court Style and Beyond】
主持人:王靜靈(柏林國家博物館亞洲藝術館)
Qing Court Painting Outside the Court: Evidence from 18th-Century France (John Finlay, Centre d’études sur la Chine moderne et contemporaine)
帝國之后──二十世紀北京的盛清院體風(劉宇珍,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處)
討論人:陳韻如(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處)
17:00-17:30
綜合討論:賴毓芝(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報導者:范麗梅
38、【研習營】第六屆兩岸歷史文化研習營──山東:齊魯文化
時 間:2016年8月8日至19日
地 點:山東
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承辦單位: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聯 絡 人:羅麗芳,E-mail: cscamp@asihp.net
連結網址:http://www.ihp.sinica.edu.tw/~CScamp/2016/index.htm
內容簡介:
【招生對象】
兩岸、港澳、亞太地區及留學國外的文史科系或相關領域之博士生,以及近年獲得博士學位之年輕學者。
【招生人數】
臺灣及大陸各正取20名,港澳亞太正取5名,備取若干名,依序遞補。
【研習費用】
活動期間于當地之研習考察、食宿交通費用由主辦單位負擔。另補助學員往返山東之交通費用,詳情請見官網見活動辦法。
【報名方式】
欲參加研習活動者,請至活動網站下載報名表完成報名http://www.ihp.sinica.edu.tw/~CScamp/2016/measures.htm
【報名期限】
即日起至2016年5月16日17:00止
【師資陣容】
課程內容安排12場演講課程及4場田野調查
講座教師
方輝(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王德威(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講座教授)
李孝悌(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教授)
汪悅進(美國哈佛大學藝術史與建筑學系教授)
邢義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陳尚勝(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黃進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劉家峰(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鄭培凱(香港中華學社社長)
顏娟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田野導師
戴麗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
李仁淵(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研究員)
馬孟晶(臺灣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張侃(廈門大學歷史系教授)
李丹婕(中山大學歷史學系特聘副研究員)
39、【研習營】2016年近代史研習營:數字與數字之外——經濟史的多方觀照
時 間:2016年8月15日至19日(周一至周五)
地 點:中央研究院近史所第2會議室(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連結網址:http://www.mh.sinica.edu.tw/Activities.aspx
內容簡介:
主辦單位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主旨
為提升國內外大學歷史系所學生對近代史研究的興趣,規劃以經濟史相關項目為主題而舉辦本屆研習營,透過學術研究經驗之傳承,強化青年學者的思辯能力,冀于未來國際學術競爭之中取得優勢地位。
活動安排
研習營為期5天,8月14日報到,8月15日至19日講座及討論活動,8月19日離營。
課程內容包括兩場主題演講、九場專題講座及三場學員討論。
參與者不僅可透過講座聆聽各領域學者的創見,親炙名家風范,學員之間更將透過研究計劃的發表與分組討論,建立深厚的學術交流基礎。
報名資格及招生名額
本研習營參加對象為以近代史為研究課題之國內外大學歷史系所博士班及碩士班研究生,招生名額24名。
學員義務
學員必須全程參與研習營活動,不得中途離會。學員將混合編成三組,每組各由一名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后研究擔任輔導員。
學員在研習營期間,發表個人的專題報告,并在互評機制之下擔任評論人,進行分組討論活動。除研究計劃外,學員應于研習營最后一日提交研習營心得報告。
報名方式
請于2016年4月15日至5月31日期間,于報名網頁提交報名表與研究計劃書Word文件,主辦單位將依研究計劃審查結果決定錄取名單。
正、備取名單將于2016年6月30日于報名網頁公布,并以Email通知本人。
報名表繳交方法
1.報名表、研究計劃書請至官網下載。
2.填妥后,請于2016年4月15日至5月31日期間將表格Word文件上傳(上傳連結請參見官網)
費用:
本研習營不須繳交任何費用,主辦單位提供食宿,惟旅費請自籌并請自行辦理簽證事宜。
研習營師資(依正體字姓氏筆劃排列)
王國斌(R. Bin Wong,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歷史系特聘教授及亞洲研究所所長)
李宇平(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林美莉(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張寧(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邱澎生(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教授)
連玲玲(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劉素芬(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劉翠溶(中央研究院院士)
陳國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賴惠敏(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謝美娥(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