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臺國學類學術會議信息(六十)
9、第20屆臺灣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 間:2015年5月23至24日(周六至周日)
地 點:臺灣師范大學(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師范大學地理學系
聯 絡 人:李宜梅,Tel: 02-77341652;E-mail: t24014@ntnu.edu.tw
連結網址:http://www.geo.ntnu.edu.tw/app/news.php?Sn=1622
內容簡介:
國立臺灣師范大學地理學系謹訂2016年5月21-22日舉辦「第20屆臺灣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暨潘朝陽教授榮退致敬學術研討會」。本屆會議以「改變的年代:創新與傳承」為主題,分8子題:1.地理思想與環境變遷;2.地方與區域發展研究;3.宗教、文化地理與景觀;4.觀光、游憩與產業規劃;5.環境健康、美學與地理教育;6.客家文化相關研究;7.其它地理相關研究議題;8. Special topic,歡迎地理學相關領域學者、專家與研究生報名參加。
歡迎有興趣發表者填寫投稿報名表(請至官網下載),于2016年1月15日(星期五)起至105年2月15日(星期一)前以電子郵件傳送至會議聯絡人,信件主旨注明【第20屆臺灣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投稿-姓名】,文件名稱以【投稿者姓名】命名,例如:王大明.doc,收到主辦單位回復函即完成投稿手續,未收到回復請來電確認。大會將于2016年2月26日通知論文摘要審查結果。
◎會議重要時程:
論文摘要截止:2016年2月15日
論文接受通知:2016年2月26日
論文全文截稿:2016年4月15日
論文發表日期:2016年5月21-22日
會議聯絡人:李宜梅助教
聯絡電話:02-77341652
投稿信箱:t24014@ntnu.edu.tw
會議相關訊息:http://www.geo.ntnu.edu.tw
10、臺日「文學與歌謠」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 間:2016年6月4至5日(周六至周日)
地 點:國立臺灣文學館(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一號)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文學館、公益財団法人佐藤春夫記念會、日本歌謠學會
聯 絡 人:E-mail: stust_japanese@stust.edu.tw
連結網址:http://www.tjlps-tw.org/
內容簡介:
緣起與目的:
國立臺灣文學館為促進臺日文學交流,深化兩國文學、文化研究并分享 研究成果,將與[日本] 公益財団法人佐藤春夫記念會、日本歌謠學會共同 舉辦「臺日『文學與歌謠』國際學術研討會」。此研討會將透過專題演講、 論壇及論文發表探討臺灣和日本在文學與歌謠上的影響、交流等相關議題。 期盼此研討會能促進臺日兩國專家學者之學術交流,進而提升國內臺灣文學 研究水平,與國際接軌。
主題:臺日之文學與歌謠研究
含以下子題:
①日治時期臺灣相關之文學與歌謠研究
②佐藤春夫研究
③金關丈夫研究
④臺灣文學與歌謠在日本
⑤日本文學與歌謠在臺灣
⑥臺灣文學作品日譯比較研究
⑦其它與會議主題有關之任何議題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文學館
協辦單位:(日本)公益財団法人佐藤春夫記念會、日本歌謠學會
承辦單位: 南臺科技大學
會議地點:國立臺灣文學館
會議時間:2016年6月4日~5日(六、日)
使用語言:中、日文皆可
發表時間:
口頭發表:20分鐘
(發表內容依序編列頁碼,收錄于大會會議論文集。)
論文評審結果最遲于2015年12月31日前寄出。
論文發表費用:免費。
另補助國內交通費及住宿費(住宿費有上限)。
論文全文截稿:2016年3月31日。逾期者視同放棄參加。
*論文格式將于日后另行通知發表者
*字數:8000~10000字
所有投稿數據無論接受與否,恕不奉還。
詢問處:「臺日『文學與歌謠』國際學術研討會」籌備委員會
E-mail: stust_japanese@stust.edu.tw
11、臺灣宗教學會2016年會——「宗教的超越性與內在性」學術研討會
時 間:2016年7月1日至2日(周五至周六)
地 點:政治大學百年樓(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2段64號)
主辦單位:臺灣宗教學會
聯 絡 人:陳先生,Tel: 02-2651-9780
連結網址:http://www.tars.org.tw/
內容簡介:
一、會議信息:
會議時間:2016年7月1日(五)、7月2日(六)
會議地點: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百年樓
主辦單位:臺灣宗教學會
承辦單位: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華人宗教研究中心、魚籃書坊
二、會議主題說明:
人類歷史邁入二十一世紀之后,宗教不但沒有因全球化與世俗化洪流的沖擊而消退,反而掀起新一波的全球宗教復興現象,無論是傳統宗教的改革,或是新興宗教的創新,都引發了宗教學術研究的新議題與新方法。臺灣的特殊處境,造就了舉世罕見的多元宗教和平共存、傳統與新興宗教并駕齊驅、相互混融的「宗教奇跡」,已受全球矚目而堪稱宗教學術探索的重鎮。本次會議將廣泛邀請不同學術領域對宗教議題有興趣的學者專家共同參與,無論是使用自然科學、社會與人文學科的各種研究方法,皆歡迎踴躍賜稿,藉由全臺灣最具代表性與包容性的宗教學術平臺,和與會的嘉賓共同分享研究成果,并接受各方賢達的響應與指教。本會總主題為「宗教的超越性與內在性」,并設定以下子題供各位撰稿者參考:
1.宗教、靈性與覺性
2.宗教實踐的身體觀
3.宗教修行的研究方法
4.宗教與身心療愈
5.宗教的個人性與公共性
6.宗教公共領域與社會實踐
7.儀式展演與修煉技藝
8.靈性與性別觀
三、論文「摘要」繳交期限:
即日起至2016年1月8日止
四、繳件方式:
1、論文投稿者需提供的內容包含:
(1)個人基本資料
(2)論文題目
(3)論文摘要(500字以內)
(4)論文關鍵詞(5個以內)
可至「臺灣宗教學會」官網(http://www.tars.org.tw/)下載「投稿者數據表」如實填寫,以上內容及文稿亦可以英文撰寫。
2、本會僅接受電子文件投稿,可以 word或pdf檔案形式于繳交期限日以前寄至臺灣宗教學會信箱:tars2010.6@gmail.com。
3、若有任何問題,敬請聯絡電話:0987-310-613(臺灣宗教學會助理葉同學);或(02)2651-9780(魚籃書坊助理陳先生)
五、其它注意事項:
1、本研討會歡迎國內、國際學者與在學研究生踴躍投稿,研究生將有單獨的發表場次。
2、審查通過的論文發表者名單,將于2016年一月底以前公布于臺灣宗教學會網站;預計完稿收件截止日期為2016年五月底,逾期未能完稿者將取消其發表資格。
3、基于本次會議所有成本皆為全體會員每年繳交會費所支付,故所有發表人皆需繳交當年會費,非會員之投稿者亦須繳交當年會費成為會員,始可取得發表資格。凡在學校與民間機構任職的學者專家,其年度會費為1000元;在學研究生的年度會費為500元。
4、除非本會獲得政府部門或民間團體的補助或贊助,否則發表人將無論文發表費或交通補助費。
5、來稿不得為已發表于期刊、書籍之論文。
12、「士人與近世社會文化變遷(1100~1500)」學術研討會
時 間:2016年8月1至2日(周一至周二)
地 點:臺灣大學文學院會議室(10617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主辦單位: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發展中心標竿計劃、臺灣大學歷史系、長庚大學人文及社會醫學科
聯 絡 人:李如鈞,Tel: 02-2322-5370#211;E-mail: jerryfdh@gmail.com
連結網址:http://homepage.ntu.edu.tw/~history/_news/lecture_20151117.html
內容簡介:
主旨:為推動跨領域與跨朝代的研究,本計劃擬于2016年8月1、2日(周一、周二),假臺灣大學文學院召開以「士人與近世社會文化變遷(1100~1500)」為題之研討會。針對十二至十五世紀中國士人成為政治社會主流后,面對政權交替及基層社會變遷,所采取的應對之策。敬邀海內外學者發表論文,共同參與討論及交流。
主辦單位: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發展中心標竿計劃
協辦單位:臺灣大學歷史系、長庚大學人文及社會醫學科
征求對象:本研討會除特約學者之外,歡迎海內外學者報名參加。本次會議主要探討士人在近世社會文化變遷中的兩個主要議題:一為易代之際士人的遭遇、感知與對應;二為士人在基層社會的活動與影響。歡迎歷史、文學、藝術等領域學者提交與上述主題有關之論文參與交流。 有意參加學者敬請將「簡歷(含著作目錄)、論文題目及摘要(1000字以內)」于截止日前,徑擲寄會議籌備處聯絡人。甄選通過者,本會擬于2016年3月1日前公布名單。因經費及名額有限,本會將提供會議期間之食宿、數據、會務費用,交通費用敬請自理。
報名截止日期:2016年1月31日(請填妥附件后擲下大會籌備處聯絡人)
甄選說明:本會將依據論文主題、摘要進行評選。甄選后將公布入選名單,并個別通知。
通過甄選之學者,請于2016年6月15日以前擲寄論文定稿(逾期不候)。中文篇幅以1~2萬字;英文以double space、20-35pages為限。會議論文計劃集結出版,不接受已發表、即將發表之論文,謹此說明。
會議時間:2016年8月1日、2日(周一、周二)
會議地點:臺灣大學文學院會議室(10617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備注:「摘要」與「正文」請以中文或英文擇一撰寫。
聯絡方式:請洽籌備處聯絡人
李如鈞博士,jerryfdh@gmail.com
洪麗珠博士,lichu.hung@gmail.com
Tel: 02-2322-5370#211或210
13、「現象學與儒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 間:2016年9月30日至10月1日
地 點:政治大學文學院百年樓(臺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二段64號)
主辦單位: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暨現象學中心計劃、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聯 絡 人:余峻夙助理,E-mail: 102154007@nccu.edu.tw
連結網址:http://tpa.hss.nthu.edu.tw/news/news/3662
內容簡介:
一、主旨
現象學創立至今,不僅蔚為一股龐大的思想運動,且歷經各種思想的變形,甚至對不同領域有著既深且廣的影響。藉由此一當代思潮來重新理解、詮釋、批判甚至實踐我們的儒學傳統;或者反過來,藉由儒學重新思考現象學,藉由實踐重新思考理論,這應當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有鑒于此,政治大學哲學系暨現象學中心計劃與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聯合舉辦「現象學與儒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以及作為會前會的「儒學與公共性」工作坊,希望能匯聚各方研究能量,從理論與實務方面來探索現象學與儒學。
二、主題
A「現象學與儒學」會議
會議分理論與實踐兩個面向。理論方面,計劃從倫理、道德、社會、政治、宗教等等各方面來探討現象學與儒學各種問題;實踐方面則不僅從實踐哲學的角度來思考儒學與現象學的結合,更歡迎各界從實務領域出發來審視此一結合的可能性。因此,『現象學與儒學』會議規劃主題如下,歡迎各界就主題展開討論:
1.傳統儒學與現象學
2.現代儒學與現象學
3.儒學之實踐與現象學之應用
4.儒學與生活世界
5.從實務領域看儒學與現象學之結合
(以上主題也歡迎各界自組座談團隊展開討論)
B.「儒學與公共性」工作坊
工作坊計劃就儒學與政治現象學、儒學與社會現象學等議題于中研院文哲所舉辦三至四場討論會。場次及時間地點日后公告。
三、「現象學與儒學」會議日期:2016年9月30日(周六)至10月1日(周日)
四、「現象學與儒學」會議地點:政治大學文學院百年樓
五、有意愿報名參加「現象學與儒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者,請于2016年1月31前提交論文大綱及作者簡歷。
現象學中心將盡速回復審查結果,審查通過者請于2016年9月10日前提交論文全文(以中、英文為主),以利議程安排。
聯絡人:政治大學哲學系余峻夙助理。
聯絡信箱:102154007@nccu.edu.tw
資料來源:臺北《漢學研究通訊》、臺北《國家圖書館電子報》等 陳友冰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