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宋人絕句鑒賞之八

陳季常所蓄《朱陳村嫁娶圖》(二首選一) 蘇軾

我是朱陳舊使君,勸農曾入杏花村。
而今風物哪堪畫?縣吏催錢夜打門。

  說到蘇軾的政治態度,有兩種很流行的看法;一種是說蘇軾是保守派,站在舊黨司馬光一邊反對王安石變法;另一種是說當王安石變法時他反對變法,當司馬光等元祐黨人盡廢新法時他又為新法辯護,言外之意是蘇軾忽左忽右。其實,蘇軾同王安石一樣,也是極力主張變革現狀的,只不過他同王安石變法的那套方法步驟有所不同而已。他認為當時的國家如病人患疾,疾深體弱,切不可用猛烈之藥,急于求治反而會把事情搞壞,只可和平簡易,徐徐而已,因此變法雖勢在必行,但不能操之過急(《上神宗皇帝書》);另外對變法關鍵的認識也與王安石有分岐。王安石認為變革的關鍵是“以擇術為先”(《東都事略》卷七九,《王安石傳》),首先要考慮制定法令政策,而蘇軾則認為首先要整頓吏治。他認為宋朝官吏有三大特點:“多”、“貪”、“不思振作”,靠他們來推行新法是不行的,所以首先要“課百官”(《經進東坡文集事略》卷工16《策別敘例》)。上面這首《陳季常所蓄朱陳村嫁娶圖>》可以說是他當時政治主張的形象圖解,從中不但可以看到他對農民命運的關注,而且也可以看出他對當時吏治的深深不滿。

  這首詩是他給友人陳季常所藏古畫作的題畫詩。陳季常,名慥,號方山子,四川眉山人,與蘇軾交誼甚厚。他對官府采取不合作態度,隱于河南光、黃兩州間。蘇軾很欽慕他的為人,曾為之作《方山子傳》.元豐三年(1080)蘇軾赴黃州任所,途經岐亭山,拜訪了隱居于此的陳季常,此詩大概作于此時。原作兩首,第一首詩中寫到:“何年顧陸丹青手,畫作朱陳嫁娶圖。聞道一村唯兩姓,不將門戶買崔盧”,是詠嘆古代的朱陳村,其中暗寓詩人不愿媚上取容的剛直品格。這里所選的是第二首,是描繪今日的朱陳村,從中寄寓了詩人對現實的感慨。朱陳村,據說在徐州豐縣的深山中,民俗樸厚,一村唯朱陳兩姓,世世代代約為婚姻,這種桃花源式的理想世界,引起過不少文人的興趣。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就寫過這樣的贊歌:“徐州古豐縣,有村曰朱陳。去縣百余里,桑麻青氛氳。機梭聲軋軋,牛驢走紛紛。女汲澗中水,男采山上薪。縣遠官事少,山深入俗淳……一村唯兩姓,世世為婚姻。”但蘇軾在這首詩中卻一反傳統,撇開了歷史或傳說中的朱陳村,把他關注的目光投向現實的世界,以此來表現他對當時賦稅和吏治的看法,不再象白居易等人那樣,一味地抒發思古之幽情了。

  詩的一開頭就道出了詩人的身份——徐州舊使君。從神宗熙寧十年到元豐二年(1077——1079),詩人曾在徐州任過三年太守。詩人開頭點出自己的身份起到了這樣兩個作用:一是與畫題、詩題相吻,畫為“朱陳村嫁娶圖”,詩為題畫詩,以朱陳村地方官的身份來題詩,當然是再恰當不過的了。二是為下面的批判和感慨提供了依據.詩人是徐州地方官,對徐州地區的民情民俗當然最有發言權,何況,他還經常到民間去走訪探詢,下句的“勸農曾入杏花村”就是其中的一例。“杏花村”,據說在朱陳村附近,但詩人在此未必是實指,只不過是徐州地區農村的代稱或縮影罷了。請注意,詩人在此說的是勸農,即鼓勵農耕、誘導民情之意。詩人選擇這樣的用語,既意在表明自己同農民之間的關系,也是著意要同下面所涉及的今日官吏的“傷農”、“害農”形成對比。據史載,蘇軾在各處地方官任上,還是較為關心民瘼、有不少興利除弊政績的:在鳳翔,他努力改變“民貧而役重”的現狀;在開封,他取消了上元燈的舊例,減輕人民負擔,在密州,他撥官糧收養貧民棄兒;在杭州,他疏浚西湖,筑堤引水,灌溉農田達千頃,又用自己官俸資助開設病坊,治愈了數千名患者;在潁州,他開倉糶糧,救濟饑民,在揚州,他廢除了生事擾民的萬花會,又整頓了水上交通。就在這徐州太守任上,他親自率民防洪護城,洪水期間“廬于城上,過家不入”,所以蘇軾“勸農”,也是他長期以來關心農民、同情民間疾苦的必然行動。但今日官吏同蘇軾的行為愿望正好相反,他們只顧政績,不恤民情,窮兇極惡,追租逼債,所以詩人慨嘆;“而今風物哪堪畫?縣吏催租夜打門”。這里既有眼前的現實,也包含詩人對此的態度,而寫的角度卻是從古今對比著眼的。古代的朱陳村是兩姓之間互相婚嫁,男耕女織,安定富足,今天的朱陳村怎么樣了呢?詩人沒有多說,只選了一個典型的小鏡頭:“縣吏催租夜打門”。追租逼債,深夜不寧,柳宗元筆下的《捕蛇者說》中曾給我們描繪過這群悍吏下鄉催租逼債時的嘴臉:“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犬不得寧焉”。雞犬尚不得寧,何況人呢?人深夜都不得安寧,哪里還談得上安定富足的朱陳村嫁娶呢?所以詩人說“而今風物哪堪畫”!這個“哪堪畫”中,包含著詩人多少同情、多少憤慨啊!當然,詩人還有一層意思沒有道破:官吏為什么要來深夜逼債?農民又為什么交不起租?這恐怕就與當時統治者的苛征重斂,與當時“錢荒米賤”的稅收制度有關了。因當時新法規定收租要錢不要米,結果造成錢荒米賤。蘇軾在此之前所寫的《吳中田婦嘆》中就曾對此弊加以直接抨擊:

茆占一月垅上宿,天晴獲稻隨車歸。
汗流肩頰載入市,價賤乞與如糠枇。
賣牛納稅拆屋炊,慮淺不及明年饑。
官今要錢不要米,西北萬里招羌兒。
龔黃滿朝人更苦,不如卻作河伯婦。

  在《陳季常所蓄<朱陳村嫁娶圖>》這首絕句中,對當時的苛賦重斂揭露得雖不象《吳中田婦嘆》那樣尖銳,但通過詩人所精心選擇的這個鏡頭,也把官吏的驕橫,賦斂的苛重以及詩人對此的不滿,對民瘼的關心都流露于其中了。

  值得指出的是,詩人在當時的處境下還能如此關心國事,敢于指斥朝政,這是相當難能可貴的.元豐二年十月,御史中丞李定國等從蘇軾《吳中田婦嘆》等詩作中斷章摘句,彈劾蘇軾作詩諷刺新法,把他從湖州逮捕至京,后經其弟蘇轍及友人們的多方營救才免于一死。元豐三年責授黃州團練副使。早在外調杭州時,他的表弟文同就告誡他不要批評時事;所謂“北客若來休問事,西湖雖好莫題詩”。但他還是骨鯁在喉、一吐為快,在杭寫了《吳中田婦嘆》,橫遭大禍。這次貶到黃州還是不能三緘其口,仍以國事為念。一方面寫信給友人,打聽西北邊事,同時又借朱陳村畫來批評時事,表現他對當時吏治和賦斂的不滿,對農民命運的關注。身處逆境,仍以國事民瘼為重,這種為國忘身的精神是值得稱贊的。

  這首詩藝術上的特色主要有二:一是以對比手法,借古諷今。詩人把古代朱陳村兩姓婚嫁、富足安定的生活環境與今天苛征重賦、深夜不寧的現狀作一鮮明對照,這樣更能使讀者留下深刻印象。同時,他又以朱陳村舊使君的身份來描繪和詠嘆,這樣就使他的結論更具有說服力,感慨也顯得更為深沉。二是它那淺顯通俗的語言。全詩近乎口語,無一典故、無一生詞僻字,這在“以才學為詩”,講究“無一字無出處,無一字無來歷”的宋代詩壇上是相當難能可貴的。這顯然是受了唐代新樂府運動倡導者白居易的影響。蘇軾常說自己“我甚似樂天”,“我似樂天君記取”,“定似香山老居士”。這個“似”,主要是指后期的情趣和生活態度相似,但也應包括他們某些詩作風格上的相似。當然,我們說這首詩的語言淺顯通俗,絕不意味著此詩藝術上的平庸和粗疏,相反,無論是在寫作角度還是鏡頭選擇上都是經過精心構思的,這也許就是王安石所稱贊的那種“看似尋常最奇譎,成如容易實艱辛”的詩歌境界吧

20160402_005

朱陳村嫁娶圖

20160402_006

今日朱陳村

  附

《南濠詩話》 明·都穆

  朱陳村在徐州豐縣東南一百里深山中,民俗淳質,一村惟朱陳二姓,世為婚姻。白樂天有朱陳村詩三十四韻,其略云“縣遠官事少,山深民俗淳。有財不行商,有丁不入軍。家家守村業,頭白不出門。生為陳村人,死為陳村塵。田中老與幼,相見何欣欣。一村惟兩姓,世世為婚姻。親疏居有族,少長游有君。黃雞與白酒,歡會不隔旬。生者不遠別,嫁娶先近鄰。死者不遠葬,墳墓多繞村。既安生與死,不苦形與神。所以多壽考,往往見玄孫”。予每誦之,則塵襟為之一灑,恨不生長其地。后讀坡翁《朱陳村嫁娶圖》,詩云“我是朱陳舊使君,勸農曾入杏花村。而今風物那堪畫,縣吏催錢夜打門”。則宋之朱陳已非唐時之舊。若以今視之,又不知其何如也。

《蓬窗日錄》卷七 明·陳全之

  東坡《朱陳村嫁娶圖》云:“我是朱陳舊使君,勸農曾入杏花村。而今風雨那堪畫,縣吏催錢夜打門”。則非樂天所云“縣遠官事少,土深民俗淳”之舊矣。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爱县| 楚雄市| 广西| 白河县| 泰安市| 辉南县| 绍兴市| 中卫市| 东兴市| 开封市| 平罗县| 平顶山市| 辉县市| 巴林左旗| 日喀则市| 钟祥市| 改则县| 邵武市| 孙吴县| 余江县| 秀山| 秦皇岛市| 云阳县| 长宁区| 奈曼旗| 西贡区| 延长县| 克东县| 嵊泗县| 吉木乃县| 乳源| 河源市| 孙吴县| 汾西县| 和林格尔县| 桃源县| 稷山县| 商河县| 潼南县| 双流县| 玛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