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臺近期國學類學術講座(六)
8、格物窮理:「中國古代經典中的科學與醫學」系列講座
1950年代李約瑟博士發表(Joseph Needham,1900-1995)《中國之科學與文明》系列研究,撼動以西方觀點為主軸的科學史研究,也開啟后世學者以當代學術訓練探索古代中國醫 學、天文、歷法、軍事與自然研究的大門。透過他們的研究,在儒家知識體系下老祖先不再只是終日伏案文牘閑逸少,還可能是活躍于愛與冒險道路上的俠醫、追星族、數學譯碼黑客,或者是戰車的設計者。
今年秋季臺北“國圖”將于8/15-10/17舉辦「格物窮理:中國古代經典中的科學與醫學」系列講座。本次邀請到國內醫學史與科技史知名學者,包括洪萬生、張嘉 鳳、祝平一、李貞德、徐光臺、周維強等六位教授,分別就古代數學、醫學、科學交流與軍事等不同領域,與大眾分享多年研究與心得。
講座時間與內容:
日期:104年8月15日至10月17日期間 (詳見下表)
時間:活動當日 14:00 至 16:30
地點:國家圖書館 文教區國際會議廳 ( 8/16-10/4)、演講廳(10/17)臺北市中山南路20號
8月15日(六):
講題:東西數學風格比較:《九章算術》vs.《幾何原本》
主講人:洪萬生教授(國立臺灣師范大學數學系)
8月29日(六):
講題:明末文人的酒色、情欲與生死 ——黃承昊與《折肱漫錄》(1635)
主講人:張嘉鳳教授(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
9月12日(六):
講題:藥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明、清的醫療市場、醫學知識與醫病關系
主講人:祝平一教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9月26日(六):
講題:性別、身體與醫療史
主講人:李貞德教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0月04日(日):
講題:朱熹「格物窮理」與中國科學發展
主講人:徐光臺教授(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
10月17日(六):
講題:有腳之城,不秣之馬:明代的戰車與火器(1635)
主講人:周維強教授(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
主題網址: http://104read.ncl.edu.tw/autumn_01.html
報名網址: http://activity.ncl.edu.tw 或 http://goo.gl/idRr4p
活動聯系:特藏文獻組黃先生 02-23619132分機429 e-mail: wende@ncl.edu.tw
9、「全球化與城市文化」講座活動。
發布日期:2015-7-8
發布單位:圖書館事業發展組
為有效提升全民之閱讀素養及世界觀,國家圖書館與趙麗蓮教授文教基金會規劃辦理五場次的「全球化與進步世界觀系列演講」,邀請五位杰出專家學者,于7月19日周日的上午10-12時,在國家圖書館文教區3F國際會議廳,透過城市文化、經濟、哲學、科技、社會發展等角度來探討全球化可以如何為人類帶來具進步性的世界觀。
第1場精彩演講即將于7月19日登場,由黃宗儀教授主講「全球化與城市文化」,歡迎社會各界人士免費參加,公務人員及教師全程參與者可獲學習時數認證2小時(需要者請于報名時填寫身分證字號)。
報名網址:http://activity.ncl.edu.tw/p_Event.aspx?event_id=797。
演講綱要:
全球化時代的快速發展使得當今大多數人生活于城市中,每日接受城市文化的洗禮,并不斷透過想象與身體實踐參與城市文化。本演講首先介紹西方近代都會發展的重要文化面向,淺談現代性與都市漫游經驗,接著以東亞城市為例,簡述1980年代以來全球化現象對城市文化與地景產生的重大影響,例如城市競爭,城市營銷,都市更新,移民流動等等,從中思考全球化時代都市公共性與多元文化的意義。
講者介紹:
臺大地理系黃宗儀教授,現于香港中文大學文化與宗教研究系講學。 研究專長為東亞都市文化,著有《面對巨變中的東亞景觀:大都會的自我身份書寫》。
后續4場次演講信息,歡迎報名參加:
8/23全球化、物價、工資與所得分配
主講者為孫震老師(臺灣大學經濟系名譽教授)
報名網址:http://activity.ncl.edu.tw/p_Event.aspx?event_id=798
8/30全球化與哲學的未來
主講者為苑舉正老師(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報名網址:http://activity.ncl.edu.tw/p_Event.aspx?event_id=799
9/6全球化與科技正義
主講者為王道還老師(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研究員)
報名網址:http://activity.ncl.edu.tw/p_Event.aspx?event_id=800
9/20全球化與社會發展
主講者為雷 倩老師(中華二十一世紀智庫協會執行長)
報名網址:http://activity.ncl.edu.tw/p_Event.aspx?event_id=801
活動詳情請洽國家圖書館 (02)2361-9132#714 林小姐
10、第二屆玄覽論壇
緣·起
「玄覽」源自《玄覽堂叢書》之名??箲饡r期,為避免國家重要文獻流落異域,中央圖書館首任館長蔣復璁聯絡鄭振鐸、張元濟、張壽鏞等愛國學者,利用管理中英庚款董事會撥交的部分建筑經費,冒險搜購淪陷區書肆私家舊籍約十余萬冊,其中半屬善本。這些古籍輾轉分藏于上海、重慶、香港,到1941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后,香港部分落入日軍之手,逾百箱古籍被運往東京,直到勝利后才回歸故土。在搶救古籍的過程中,鄭振鐸等先生選擇甚具史料價值珍籍編為《玄覽堂叢書》陸續影印出版,書名取自陸機《文賦》「佇中區以玄覽」,有隱示中央之意。其后,顧廷龍先生為叢書撰寫了提要。若再往前探尋,「玄覽」一詞源于《老子》「滌除玄覽」,而老子是中國最早的圖書館員。另外,「玄覽堂」亦為鄭振鐸先生私家藏書室之名。隨著歷史變遷,中央圖書館與鄭振鐸公私「玄覽堂」所聚珍籍,今多為我國國家圖書館(以下簡稱「本館」)、南京圖書館、北京國家圖書館、重慶圖書館等分藏。
本館(現兼臺灣漢學研究中心)之起源為1933年籌建的國立中央圖書館,而南京圖書館前身亦可追溯至1907年創辦的江南圖書館和國立中央圖書館。歷經百年風雨,兩館不僅積累了豐富的館藏歷史文獻資源,而且積淀了深厚的國學研究傳統。繆荃孫、柳詒征、向達、湯用彤、蔣復璁、鄭振鐸、屈萬里、錢鍾書、昌彼得、顧廷龍、賀昌群等先后在館任職的碩學名賢,聲名遠播,享譽海內外,國學研究成果堪稱傳世精品,其影響一直延續至今。
2011年5月,南京圖書館特別組成學術代表團訪問本館,經認真研討,兩館商定以舉辦館藏珍籍聯展暨玄覽論壇方式,加強合作,增進交流及提升兩岸華人閱讀風氣。2012年10月,本館、南京圖書館與北京國家圖書館攜手合作,在南京成功聯合主辦「海峽兩岸玄覽堂珍籍合璧展」。2014年適逢中國近代教育與圖書館事業的先驅繆荃孫先生誕辰170周年,繆荃孫是三江師范學堂(南京大學、東南大學等校前身)、江南圖書館(南京圖書館前身之一)、京師圖書館(今中國國家圖書館)首任負責人,而臺灣亦珍藏不少繆荃孫著作與藝風堂遺書。為延續傳統,傳遞智慧,同時紀念繆荃孫先生誕辰170周年,本館及南京圖書館遂于2014年10月13日在南京聯合主辦「首屆玄覽論壇:中華傳統文化的價值追求」,透過對優秀傳統文化思想價值的挖掘,促進兩岸文化交流,最終讓優秀傳統文化在新的時代條件下不斷發揚光大。
爰此,第二屆玄覽論壇將接續首屆論壇之要義,藉以倡導人生因閱讀經典作品而幸福怡然之宗旨,將于8月6日至7日舉辦。其宏遠目的包括:
(一)提升兩岸華人閱讀風氣,
(二)探討經典作品對提升閱讀與人文素養之重要性,
(三)發揚古圣先賢之智慧結晶,
(四)延續首屆玄覽論壇之學術交流豐碩成果。
會議子題:
閱讀經典、生活美學
古籍展演、豐富人生
經典保存、傳承文化
推廣閱讀、精深人文
時間:2015年8月6日(四)——7日(五)
地點: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禮敬大廳二樓五觀堂(高雄市大樹區統嶺里統嶺路1號)
指導單位:科技部、教育部
主辦單位:國家圖書館、財團法人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南京圖書館
協辦單位: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中華圖書信息館際合作協會、中華文物保護協會、佛光山佛陀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