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臺近期國學類學術講座(五)
35、【演講】李招瑩:北宋米芾文人山水畫之水墨意趣
時 間:2015年6月5日(周五)9:00-12:00
主 講 人:李招瑩(國立東華大學族群與文化學系教授)
地 點:東華大學人社一館A207會議室(花蓮縣壽豐鄉志學村大學路二段一號)
主辦單位: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連結網址:http://www.chinese.ndhu.edu.tw/files/14-1042-83580,r3233-1.php
內容簡介:
主持人:張蜀蕙(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副教授)
36、【演講】康豹:An Unbreakable Thread? Preliminary Observations on Cross-Strait Religious Interaction during the Modern Era(切不斷的繩索?──近代兩岸宗教互動初探)
時 間:2015年6月22日(周一)13:30
主 講 人:康豹(Paul R. Katz,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地 點:Bibliotheca Albertina, Vortragssaal, Beethovenstr. 6, 04107 Leipzig, Germany
主辦單位: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德國萊比錫大學
聯 絡 人:黃鼎元,Tel: 02-2361-9132#319;E-mail: twacademy@ncl.edu.tw
內容簡介:
本演講為「臺灣漢學講座」系列之一,「臺灣漢學講座」系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配合政府推動「臺灣書院」在海外舉辦之學術活動,以呈現臺灣與漢學研究成果,并宣揚具有臺灣特色的中華文化。自2011年起每年皆在海外舉辦六至七場「臺灣漢學講座」。
關于講者:
康豹教授系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系博士,研究專長為中國宗教社會史、臺灣宗教社會史、中國道教史等,簡歷及學術著作請參考:http://www.mh.sinica.edu.tw/researchfellows.aspx
An Unbreakable Thread? Preliminary Observations on Cross-Strait Religious Interaction during the Modern Era(切不斷的繩索?──近代兩岸宗教互動初探)
Abstract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synergy between religious traditions in China and Taiwan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and Postwar eras. In contrast to much conventional wisdom about Japanese rule, which assumes that religious ties between China and Taiwan were severely disrupted, I attempt to show that extensive contacts took place between specialists and worshippers on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for the Postwar era, I explore the complex factors that have shaped Cross-Strait religious interaction since the late 1980s, especially in terms of pilgrimages and Buddhist organizations. Based on a broad-based approach designed to stimulate new research (as opposed to the in-depth investigation of a single case study), this paper covers a wide range of religious phenomena. Apart from the ways in which Cross-Strait links shaped the development of organized religious movements such as Buddhism and Daoism, I also consider their impact on communal religious traditions as seen in pilgrimage networks for popular deities like Mazu 媽祖, the Great Emperor who Protects Life (Baosheng dadi 保生大帝), and the Royal Lords (wangye 王爺). Another key topic involv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Taiwanese sectarian traditions, both in terms of religious leaders and scriptures such as morality books (shanshu 善書). Taiwan’s place in the transnational religious networks encompassing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including those involving philanthropy, education, and mass media, will also be considered.
摘要:
本演講主要探討近代臺灣海峽兩岸宗教傳統之多元互動模式及相互影響。前此的研究多認為:在甲午戰爭的次年(1895年)臺灣成為日本的殖民地之后,兩岸的宗教來往就斷絕了;事實上,在抗戰爆發之前,臺灣與中國的神職人員以及一般信徒之間的交流仍然相當頻繁。此外,本演講也討論1980年代以來帶動兩岸宗教互動的各種因素,尤其是在進香網絡以及佛教組織方面。筆者試圖透過比較寬廣的視角,檢視兩岸宗教關系的具體情況,包括佛教、道教神職人員的來往,媽祖、保生大帝、王爺等神明的進香活動等。同時,本演講也關注不同民間教派之間的接觸,并且對兩岸的經書、善書等宗教出版事業進行初步分析。除了兩岸宗教交流之外,另外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是臺灣在跨國宗教網絡的角色,特別是在慈善、教育與媒體方面,以說明其在近代宗教發展史中之核心地位。
37、【工作坊】在地球上滾動歷史:Excel2Earth 新世代的時空探索工具
時 間:2015年5月1日、22日及6月5日,共3場
主 講 人:鄧志松(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
地 點:臺灣大學文學院演講廳、成功大學文學院會議室、中興大學信息大樓2樓第三計算機教室
主辦單位:臺灣大學文學院、成功大學文學院、中興大學文學院、科技部數字人文籌劃小組
聯 絡 人:毛元亨,E-mail: yhmao@ptc.cl.nthu.edu.tw
連結網址:https://sites.google.com/a/ptc.cl.nthu.edu.tw/dhintaiwan/messages
內容簡介:
工作坊地點:5月1日于臺灣大學文學院演講廳,5月22日于成功大學文學院會議室,6月5日于中興大學信息大樓2樓第三計算機教室,各場次均有在線報名系統,請至官網。
工作坊簡介:
在文史研究中,材料內容與時、地相關的訊息,經常是分析時不可或缺的面向。而在數字時代,計算機無疑是梳理這些訊息的利器。然而,如何統整研究中的時空信息,并將其有效呈現,卻彷佛總存在一道軟件使用門坎,讓人不得其門而入。
鄧志松老師開發的Excel2Earth軟件,讓大家僅須透過Excel匯整數據,就能輕松地在Google Earth中繪圖、進行空間分析。有了Excel2Earth,無論原先與時、地相關的數據是文字、數字、表格,甚至圖片,均能便捷地呈現于Google Earth。Google Earth中以鼠標滾動的地球令人印象深刻。這一次,滾動的地球將鮮活重現您研究中的時空信息。
工作坊課程:
9:30-12:30
1.系統環境與安裝(請學員參考操作手冊,先試著自行安裝)
2.田野調查:匯入相片與軌跡(請學員用手機先自行拍攝四至五張照片,任何照片均可,拷貝至計算機硬盤中)
3.創造奇跡:九大圖層(點、線、面、時地、圖說、符號、文字、軌跡、網絡)繪圖
4.進階繪圖:時空變化、文史敘事、地理網絡
14:00-17:00
5.趣味的開始:自建點、線、面圖層,Excel 轉換
6.獨門絕活:屬于自己的坐標定義系統
7.空間分析:分布、密度、距離、Buffer、方格、圖層交切
8.專題作業:訴說一個有關時空的故事
報導者:毛元亨
文章分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