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港臺國學類學術會議信息(五十三)

3、2015臺灣的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研討會

時  間:2015年6月11至12日(周四至周五)
地  點: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新竹市光復路二段101號)
主辦單位: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研究中心、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
聯 絡 人:張正諺,E-mail: cseas2015@gmail.com
連結網址:https://sites.google.com/site/cseas2015/

內容簡介:

6月11日
11:00-12:00
?人文社會學院A202R
【專題演講】
十九世紀南洋福建話疑問和否定語式的探索
主持人:黃一農(清大人社中心主任/中研院院士)
主講人:連金發(清大語言所講座教授)

13:00-14:40
?第一會場
【1-1場次:東南亞的殖民歷史與精神信仰】
主持人兼評論人:蔣為文(國立成功大學越南研究中心及臺灣文學系教授)
越南法屬及臺灣日屬的華僑政策比較研究(范玉翠薇,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博士生)
The loan words in Hokkein used in the 18c and 19c Dutch East Indies(康培德,國立東華大學臺灣文化學系教授)
維持祭神習俗的經費及相關定例研究--以越南喃字神跡文本為主要考察對象(王氏紅,漢喃研究院、越南社會科學翰林院漢喃雜志副總編)
巫術與儀式治療:馬來半島原住民Bersawai儀式研究(梁志輝,中研院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助研究員)

?第二會場
【1-2場次:區域經濟】
主持人兼評論人:戴萬平(正修科技大學副教授)
區域性非傳統安全治理中經濟安全與環境安全的兩難--以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為例(楊聰榮,國立臺灣師范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僑教與海外華人研究組副教授)、(黃幼娟,國立臺灣師范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僑教與海外華人研究組研究生)
The ASEAN Economic Community: Implications for FDI and Production Networks in East Asia(黃登興,中央研究院經濟所/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研究員)
Taiwan’s FTA negotiative strategies after“ANZTEC and ASTEP”-An approach of neo-regionalism(林若雩,淡江大學亞洲研究所東南亞組副教授/淡江大學『東協研究中心』主任與主持人)

?第三會場
【1-3場次:東南亞與南亞的社會與經濟交流】
主持人兼評論人:李盈慧(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研究所教授)
馬來西亞印度裔之政治、經濟及社會地位:從英國殖民統治到后殖民時期的發展(游雅雯,清大亞洲政策中心博士后研究員)
印度對東南亞次區域多邊機制參與之初探(李思嫻,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博士候選人)
明代東南亞的貢象制度與文化(張正諺,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碩士)
西班牙海軍博物館所藏Buquis海圖初探(呂子肇,國立清華大學歷史所碩士生)、(李毓中,國立清華大學歷史所助理教授)

15:00-17:10
?第一會場
【2-1場次:歷史與海洋問題】
中華民國南海U形線的形成與爭議(1946-1956)(湯熙勇,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研究中心研究員)
王在晉《海防纂要》「周天各國圖四分之一」考析(徐光臺,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暨歷史研究所教授)
越南明鄉人使用龍飛年號的意義與認同之轉變(蔣為文,國立成功大學越南研究中心暨臺灣文學系教授)
沉靜的微笑--柬埔寨宮廷舞蹈/舞劇的動作特質及其精神性(林偉瑜,國立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助理教授)
跨半山渡南洋--以馬來西亞柔佛古來加拉巴沙威為例(楊忠龍,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博士生)

?第二會場
【2-2場次:中國與東南亞政治議題】
主持人兼評論人:游雅雯(清大亞洲政策中心博士后研究員)
東南亞各國女性參政現況比較(孫采薇,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系研究中心助研究員)
東協與中國的區域環境合作機制--以《中國—東盟環保合作戰略》為例(李懷仁,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生)
反思越南513暴動的事件(武黎全科,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博士生)
馬來西亞華語語系電影中的本土認同和對族群政治的反撲(關志華,馬來西亞拉曼大學新聞系專任講師)

?第三會場
【2-3場次:新馬印教育:課程政策與教學實踐的對話】
主持人兼評論人:待邀請
教師視野下的馬來西亞國民學校華語課程(林開忠,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副教授)
新加坡華語教育中的中華文化成份:以小學教科學為例(利亮時,國立高雄師范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印度尼西亞「2013課程」(Kurikulum 2013)中『以能力為本位』之課程改革政策論述及其實踐--以相關政策文件為分析對象(葉玉賢,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博士)

6月12日
9:00-10:20
?第一會場
【3-1場次:移民與組織發展】
主持人兼評論人:張雯勤(中研院人社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副研究員)
落地生根兼容并蓄--泰北云南人(蕭清松,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博士生)
臺灣海外移民:印度尼西亞雅加達的初探(林平,國立中正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比較視野下的新加坡客家姓氏組織概論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Hakka Clan Associations in Singapor(賴郁如,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博士候選人)

?第二會場
【3-2場次:印度尼西亞專題】
主持人兼評論人:宋鎮照(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特聘教授)
恩賜還是詛咒?印度尼西亞石油資源的政治經濟(戴萬平,正修科技大學副教授)
Indonesia’s Role in ASEAN-Centered Regionalism: Challenges for a Middle Power in Asia-Pacific(林欽明,淡江大學亞洲研究所助理教授)
后蘇哈托時期印度尼西亞政治體系腐敗根源之剖析--以「非法政治集資」為例(王遠嘉,育達科技大學副教授)

?第三會場
【3-3場次:東南亞社會與教育】
主持人兼評論人:王宏仁(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系教授)
臺灣國民小學新住民語文教學人員職能分析調查與建議(嚴智宏,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副教授)、(張雅粱,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特約研究人員)
The Reformulated Meaning of Family and Home for Taiwanese Expatriates in Vietnam(田晶瑩,澳洲國立大學博士)
團結與康莊:越南的勞動輸出政策及其社會發展意涵(龔宜君,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教授)、(張書銘,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

10:40-12:00
?第一會場
【4-1場次:東南亞社會與教育】
主持人兼評論人:潘鳳娟(國立臺灣師范大學東亞學系副教授)
倫敦會傳教士米憐在馬六甲地區活動研究(1815-1822)(卞浩宇,蘇州市職業大學副教授)
季風吹來的新宗教:季風吹來的新宗教:探究亞歷山大.羅德傳教士對越南的影響(阮氏青河(成大歷史研究所博士生)
The Changing of Colonial Architecture in Southeast Asia東南亞殖民建筑的轉變(坂井隆,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副教授)

?第二會場
【4-2場次:東南亞與南亞的政治及軍事交流】
主持人兼評論人:方天賜(清華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
印度與越南軍事合作的發展與變遷(沈明室,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教授)
從「東望」邁向「東進」:莫迪時代的印緬關系展望(張棋炘,清華大學亞洲政策中心助理研究員)
印度與東協國家在南海議題互動之區域戰略意涵與影響(陳仲志,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印度參與《區域全面經濟伙伴協議》的考慮及挑戰(方天賜,清華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

?第三會場
【4-3場次:東南亞社會中的女性】
主持人兼評論人:李美賢(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研究所教授)
從「買來的新娘」到「女主人」――跨國婚姻中柬埔寨女性之主體性實踐(徐幼恩,日本桃山學院大學研究所特別研究員)
《越南好姊妹季刊》的編寫方式與協商策略(張郅忻,成功大學臺文所博士生)
底層女性移民與非正式部門:胡志明市女性攤販的形成(葉寶娟,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研究生)

13:00-15:10
?第一會場
【5-1場次:馬來西亞中的華人與教育】
主持人兼評論人:張翰璧(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教授)
20世紀上半葉吉隆坡福建人社群意識的形塑途徑(宋燕鵬,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副編審)
沙巴客家族群與教育:以沙巴崇正中學之興辦為個案研究(曹淑瑤,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沙巴華族移民的族群語言與文化之傳承--以亞庇地區的華文中學的興辦為例(古鴻廷,東海大學榮譽教授)(曹淑瑤,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馬來西亞龜咯聚落居民的嬗替與機能變遷:1887-2014(陳國川,臺灣師范大學地理系教授)、(白偉權,臺灣師范大學地理系博士生)
反思客家--馬來西亞海陸豐社群(陳愛梅,拉曼大學講師)

?第二會場
【5-2場次:東南亞政治專題】
主持人兼評論人:楊昊(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系研究中心亞太所所長)
以人物為名吉隆坡后殖民城市街道名的紀念政治(葉韻翠,國立東華大學臺灣文化學系助理教授)
泰國的吉蔑族:國族主義政治與泰、柬關系(顧長永,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所長)、(蕭文軒,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員)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中國--東南亞關系變貌:兼論海外華人與國際關系研究之匯流(陳琮淵,中國華僑大學華僑華人/國際關系研究院助理教授)
An Examination of Malaysia’s Democratic Consciousness: The Perspective Politics on Social Movement after the General Election, 2008 (Gan Sin Tiong, National Chi Nan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Master)
Fictive kinship as a Technique of Governance: Hùng king’s legend and neoliberalism in Contemporary Vietnam (Nguyen Phuc Anh (Tokyo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Japan Doctoral Student)

?第三會場
【5-3場次:產業發展】
主持人兼評論人:張維安(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院長)
馬來西亞生態旅游在推動熱帶雨林保護的潛力以及研究方向(范敬恒,香港中文大學博士生)
博物館與國家發展:新加坡個案研究(朱紀蓉,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美屬菲律賓的電信通訊網與氣象觀測(葉爾建,東華大學臺灣文化學系助理教授)
新加坡「素食文化」的發展:「終生素食者」的視角(洪銘謙,國立暨南大學東南亞學系博士生)

4、第一屆「從誤讀、流變,對話到創意」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51001_001

時  間:2015年6月12日(周五)
地  點:成功大學文學院演講廳(臺南市東區大學路1號)
主辦單位:國立成功大學文學院及中文系
聯 絡 人:黃美惠,Tel: (06)2757575#52001
連結網址:http://20150612ncku.iwopop.com/page1

內容簡介:

本研討會已公布發表學者

【臺灣】
施德玉(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
張高評(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
張淑麗(成功大學外國語文學系)
廖培真(成功大學外國語文學系)
蔡玫姿(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
蔡美玉(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
簡義明(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
蕭瓊瑞(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

【日本】
內山精也(日本早稻田大學教育與綜合科學學術院)
淺見洋二(日本大阪大學文學研究科)

【韓國】
樸永煥(韓國東國大學校中文系)
鄭元祉(韓國全北大學中文學系)

【大陸】
朱壽桐(澳門大學中文系)
孫克強(南開大學文學院)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登县| 涞源县| 光山县| 井研县| 名山县| 聂荣县| 固始县| 奈曼旗| 贺州市| 呼玛县| 广平县| 乐昌市| 得荣县| 休宁县| 龙游县| 田林县| 兴山县| 郑州市| 温州市| 溆浦县| 固原市| 乌拉特中旗| 崇阳县| 浦东新区| 石林| 巫溪县| 新和县| 太白县| 从化市| 德令哈市| 普兰店市| 德令哈市| 乌拉特中旗| 洞口县| 佛教| 黄龙县| 呼伦贝尔市| 南岸区| 都匀市| 涞水县| 仁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