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臺近期國學類學術講座展覽(四)
24、【展覽】甲骨明星展
時 間:2014年12月10日至2015年12月9日
地 點: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文物陳列館一樓甲骨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聯 絡 人:Tel: 02-2652-3180
連結網址:http://www.ihp.sinica.edu.tw/~museum/tw/exhibition.php?class_exhibion=162
內容簡介: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刻或寫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是迄今中國所發現最早有系統且成熟的文字。
自一八九九年甲骨文發現以來,很快引起學者的注意,開始搜集與研究;但大規模的科學發掘工作,則是從民國十七年開始的,由歷史語言研究所(以下簡稱史語所)在商朝晚期都城殷墟(今河南省安陽市小屯村)進行發掘。現藏于史語所的甲骨數量多達二萬五千多片,是世界上藏有殷墟甲骨個別單位中,精品最多者。
史語所甲骨不僅數量多,內容亦十分豐富,為研究中國早期文字與殷商的軍政、宗教、歷史和文化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彌補「文獻不足征」的缺憾,藉由甲骨卜辭,殷商信史的建立就愈有可能。
本次甲骨明星展選出史語所典藏最具代表性的十件甲骨,包含刻有甲骨文的人頭骨、牛距骨、牛肩胛骨;還有世界上僅存的兩件鹿頭骨。曾屢次入選教科書的明星、新選入殷墟郵票行列的新秀,以及罕見龜甲上用筆書寫的甲骨文書跡。
25、【展覽】「暢郵殷墟──郵票中的殷墟文物」特展
時 間:2014年12月10日至2015年7月1日
地 點:中研院史語所文物陳列館1樓殷墟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連結網址:http://www.ihp.sinica.edu.tw/~museum/tw/exhibition.php?class_exhibion=161
內容簡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珍藏的殷墟文物,是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七年間,在河南安陽殷墟所進行的考古發掘出土品。內容豐富,包含:甲骨、青銅器、玉器、石器、陶器與骨角牙器等。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從中精選八件文物,于二〇一四年十二月十日發行「中華古代文物郵票──殷墟」,讓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文物以及神乎其技的工藝技術,以郵票的形式再現于世人。本館配合郵票發行,推出「暢郵殷墟」特展,展出郵票上的八件文物,藉由郵票的穿針引線,帶領我們穿越時光隧道,暢游殷墟,見證燦爛輝煌的商代文明。
展期:2014年12月10日至2015年7月1日
每周三、六,9:30-16:30(國定假日及選舉日不開放)
26、【展覽】重彩流金六百年——壁畫·故事·法海寺
時 間:2014年11月9日至2015年3月15日
地 點:世界宗教博物館六樓特展區、和平交流廳(新北市永和區中山路一段236號)
主辦單位:世界宗教博物館、首都博物館、北京市法海寺文物保管所
聯 絡 人:Tel: (02) 82316699
連結網址:http://www.mwr.org.tw/2014fahai/
內容簡介:
座落于北京石景山區的法海寺,始建于明正統四年(1439年),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歷史。大雄寶殿內保存至今的重彩壁畫,設色構圖依然細致可見,在宮廷畫士與民間畫師的合作之下,每一位佛菩薩、每一景致花草,皆蘊藏深刻的信仰意涵與工藝技法,展現莊嚴與美感兼具的佛國境界。
法海寺壁畫與寺院一起經歷各種風雨,第一次透過完整展覽的形式,面對寺院之外的世界。特展從三個角度來展現這幅壁畫的故事:
一是再現:通過考據、繪畫技巧和現代科技,再現壁畫原貌的臨摹珍品,讓觀眾能一睹六百年前壁畫的輝煌瑰麗;
二是走入:利用多媒體效果與視覺性說明技巧,塑造出探訪法海寺觀看壁畫的體驗,讓觀眾能走進大雄寶殿欣賞壁畫;
三是探索:對壁畫內容與工法的說明和分析,聚焦壁畫中值得一看的細節,輔以相關文物的印證,讓觀眾能了解壁畫的更多故事。
本展覽開放時間為:周二至周日10:00-17:00(周一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