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臺近期國學類學術講座展覽(四)
22、【展覽】從甲午戰爭到乙未割臺文學特展
時 間:2014年12月18日至2015年5月31日
地 點:國立臺灣文學館一樓展覽室C(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文學館
聯 絡 人:Tel: (06)221-7201
連結網址:http://www.nmtl.gov.tw/index.php?option=com_events&task=view_detail&agid=524&Itemid=2&catids=2
內容簡介:
本展期系甲午戰爭到乙未割臺120周年,為呈現當時臺灣、清國與日本文人對同一事件的不同書寫角度,以及后代文學家如何續衍這段歷史,擬由文學文本為主,藉由不同文類與畫冊,多方展現文人筆下悲愁苦悶的心路歷程。
23、【展覽】遺民之懷——溥心畬藝術特展
時 間:2014年12月31日至2015年3月22日
地 點:國立歷史博物館201、202、203展廳(臺北市南海路49號)
主辦單位:國立歷史博物館、中華海峽兩岸文化資產交流促進會
聯 絡 人:Tel: (02)2361-0270
連結網址:http://www.nmh.gov.tw/zh-tw/Exhibition/Content.aspx?Para=1|22|764&unkey=21
內容簡介:
溥心畬(1887-1963),愛新覺羅氏,譜序溥,清光緒帝賜名儒,字心畬,出生于北京市。清末熟悉洋務,以開明干練知名的恭親王奕欣為其祖父,可稱出身貴裔。早歲接受嚴格的禮教規范及文化薪傳方面之培育,并遠赴海外問學,詩文書畫俱為可觀。
或因出身皇室的特殊背景,面對時代的更迭,身世家國的飄零沒落之時,嘗以印云「舊王孫」自況。雖然命途多舛,但是天資穎悟,用功又勤,仍有極高的文采與藝術成就展現。生平自許大業為治理經學,讀書由理學入手及至爾雅、說文、訓詁、旁涉諸子百家以至詩文古辭,所下功夫既深且精,有詩集與四書經義集體,毛詩經等十余種學術專著行世,而所做文章詩賦,典雅優美,來臺之后,詩作亦多描寫本地風光,體現藝術家隨景隨境,抒發性靈的天真個性。
溥先生書畫藝術的成就,受世人欽羨。書法自童蒙時期即臨寫古帖,建立深厚基礎;繪畫雖無名家師承,然以家中古畫為師,心追手摹,下筆便能不同時風,更因出身皇室,眼界熏陶遠過常人,又以書香詩文為基礎,自是形成清雅的特殊格調。作品能工能寫,能藉古開今,亦多自出機抒,畫面充滿和諧靜謐,純是獨特氣韻。書畫氤蘊氣質,并非全仗筆墨形式,主要源自于內在深厚的文學修養、對書畫同源的深刻理解,與個人情性的抒發,觀看先生之作,正是詩、書、畫三者的融合,體現個人的文化修養,亦是人品、學問、才情、思想的總成。
溥先生曾當選國大代表,后因時局動亂,經上海轉舟山渡海至臺。來臺后受師大美術系黃君璧先生聘請,講授國畫課程,開始設帳授徒生涯,更以《寒玉堂書畫論》作為一生研究繪畫的體驗總結,獲教育部第一屆美街獎。其書畫藝術在臺期間,備受重視,并陸續于香港、日本及韓國等地舉行大小若干畫展。本館于民國四十八年舉行溥心畬書畫展覽,展出作品三百余件,誠一時之盛。現今本館藏有先生書畫作品二百余件,成為研究溥心畬書畫藝術的重要典藏中心。
溥先生逝世50周年之后,各地陸續展開回顧展覽,及相關專書出版,無非是透過展覽活動及研究,呈現其溥心畬的藝術成就。觀其作品,猶若目睹其人性情和修為,不僅展現其豐采,亦是確立藝術地位。今年正是本館建館六十周年,特別精選本館典藏及征集海內外藏品二百六十件,匯集先生所作詩、文、書、畫作品,以「遺民之懷」為題,辦理溥心畬藝術特展,簡要回顧其藝術成果;并藉由展覽圖錄的印制,提供民眾進一步研究溥心畬的資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