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港臺國學類學術會議信息(四十八)

22、【展覽】從甲午戰爭到乙未割臺文學特展

20150501_008

時  間:2014年12月18日至2015年5月31日
地  點:國立臺灣文學館一樓展覽室C(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文學館
聯 絡 人:Tel: (06)221-7201
連結網址:http://www.nmtl.gov.tw/index.php?option=com_events&task=view_detail&agid=524&Itemid=2&catids=2

內容簡介:

本展期系甲午戰爭到乙未割臺120周年,為呈現當時臺灣、清國與日本文人對同一事件的不同書寫角度,以及后代文學家如何續衍這段歷史,擬由文學文本為主,藉由不同文類與畫冊,多方展現文人筆下悲愁苦悶的心路歷程

23、【展覽】遺民之懷——溥心畬藝術特展

時  間:2014年12月31日至2015年3月22日
地  點:國立歷史博物館201、202、203展廳(臺北市南海路49號)
主辦單位:國立歷史博物館、中華海峽兩岸文化資產交流促進會
聯 絡 人:Tel: (02)2361-0270
連結網址:http://www.nmh.gov.tw/zh-tw/Exhibition/Content.aspx?Para=1|22|764&unkey=21

內容簡介:

溥心畬(1887-1963),愛新覺羅氏,譜序溥,清光緒帝賜名儒,字心畬,出生于北京市。清末熟悉洋務,以開明干練知名的恭親王奕欣為其祖父,可稱出身貴裔。早歲接受嚴格的禮教規范及文化薪傳方面之培育,并遠赴海外問學,詩文書畫俱為可觀。

或因出身皇室的特殊背景,面對時代的更迭,身世家國的飄零沒落之時,嘗以印云「舊王孫」自況。雖然命途多舛,但是天資穎悟,用功又勤,仍有極高的文采與藝術成就展現。生平自許大業為治理經學,讀書由理學入手及至爾雅、說文、訓詁、旁涉諸子百家以至詩文古辭,所下功夫既深且精,有詩集與四書經義集體,毛詩經等十余種學術專著行世,而所做文章詩賦,典雅優美,來臺之后,詩作亦多描寫本地風光,體現藝術家隨景隨境,抒發性靈的天真個性。

溥先生書畫藝術的成就,受世人欽羨。書法自童蒙時期即臨寫古帖,建立深厚基礎;繪畫雖無名家師承,然以家中古畫為師,心追手摹,下筆便能不同時風,更因出身皇室,眼界熏陶遠過常人,又以書香詩文為基礎,自是形成清雅的特殊格調。作品能工能寫,能藉古開今,亦多自出機抒,畫面充滿和諧靜謐,純是獨特氣韻。書畫氤蘊氣質,并非全仗筆墨形式,主要源自于內在深厚的文學修養、對書畫同源的深刻理解,與個人情性的抒發,觀看先生之作,正是詩、書、畫三者的融合,體現個人的文化修養,亦是人品、學問、才情、思想的總成。

溥先生曾當選國大代表,后因時局動亂,經上海轉舟山渡海至臺。來臺后受師大美術系黃君璧先生聘請,講授國畫課程,開始設帳授徒生涯,更以《寒玉堂書畫論》作為一生研究繪畫的體驗總結,獲教育部第一屆美街獎。其書畫藝術在臺期間,備受重視,并陸續于香港、日本及韓國等地舉行大小若干畫展。本館于民國四十八年舉行溥心畬書畫展覽,展出作品三百余件,誠一時之盛。現今本館藏有先生書畫作品二百余件,成為研究溥心畬書畫藝術的重要典藏中心。

溥先生逝世50周年之后,各地陸續展開回顧展覽,及相關專書出版,無非是透過展覽活動及研究,呈現其溥心畬的藝術成就。觀其作品,猶若目睹其人性情和修為,不僅展現其豐采,亦是確立藝術地位。今年正是本館建館六十周年,特別精選本館典藏及征集海內外藏品二百六十件,匯集先生所作詩、文、書、畫作品,以「遺民之懷」為題,辦理溥心畬藝術特展,簡要回顧其藝術成果;并藉由展覽圖錄的印制,提供民眾進一步研究溥心畬的資材。

24、【展覽】甲骨明星展

20150501_009

時  間:2014年12月10日至2015年12月9日
地  點: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文物陳列館一樓甲骨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聯 絡 人:Tel: 02-2652-3180
連結網址:http://www.ihp.sinica.edu.tw/~museum/tw/exhibition.php?class_exhibion=162

內容簡介: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刻或寫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是迄今中國所發現最早有系統且成熟的文字。

自一八九九年甲骨文發現以來,很快引起學者的注意,開始搜集與研究;但大規模的科學發掘工作,則是從民國十七年開始的,由歷史語言研究所(以下簡稱史語所)在商朝晚期都城殷墟(今河南省安陽市小屯村)進行發掘。現藏于史語所的甲骨數量多達二萬五千多片,是世界上藏有殷墟甲骨個別單位中,精品最多者。

史語所甲骨不僅數量多,內容亦十分豐富,為研究中國早期文字與殷商的軍政、宗教、歷史和文化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彌補「文獻不足征」的缺憾,藉由甲骨卜辭,殷商信史的建立就愈有可能。

本次甲骨明星展選出史語所典藏最具代表性的十件甲骨,包含刻有甲骨文的人頭骨、牛距骨、牛肩胛骨;還有世界上僅存的兩件鹿頭骨。曾屢次入選教科書的明星、新選入殷墟郵票行列的新秀,以及罕見龜甲上用筆書寫的甲骨文書跡。

25、【展覽】「暢郵殷墟──郵票中的殷墟文物」特展

20150501_010

時  間:2014年12月10日至2015年7月1日
地  點:中研院史語所文物陳列館1樓殷墟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主辦單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連結網址:http://www.ihp.sinica.edu.tw/~museum/tw/exhibition.php?class_exhibion=161

內容簡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珍藏的殷墟文物,是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七年間,在河南安陽殷墟所進行的考古發掘出土品。內容豐富,包含:甲骨、青銅器、玉器、石器、陶器與骨角牙器等。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從中精選八件文物,于二〇一四年十二月十日發行「中華古代文物郵票──殷墟」,讓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文物以及神乎其技的工藝技術,以郵票的形式再現于世人。本館配合郵票發行,推出「暢郵殷墟」特展,展出郵票上的八件文物,藉由郵票的穿針引線,帶領我們穿越時光隧道,暢游殷墟,見證燦爛輝煌的商代文明。

展期:2014年12月10日至2015年7月1日
每周三、六,9:30-16:30(國定假日及選舉日不開放)

26、【展覽】重彩流金六百年——壁畫·故事·法海寺

20150501_011

時  間:2014年11月9日至2015年3月15日
地  點:世界宗教博物館六樓特展區、和平交流廳(新北市永和區中山路一段236號)
主辦單位:世界宗教博物館、首都博物館、北京市法海寺文物保管所
聯 絡 人:Tel: (02) 82316699
連結網址:http://www.mwr.org.tw/2014fahai/

內容簡介:

座落于北京石景山區的法海寺,始建于明正統四年(1439年),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歷史。大雄寶殿內保存至今的重彩壁畫,設色構圖依然細致可見,在宮廷畫士與民間畫師的合作之下,每一位佛菩薩、每一景致花草,皆蘊藏深刻的信仰意涵與工藝技法,展現莊嚴與美感兼具的佛國境界。

法海寺壁畫與寺院一起經歷各種風雨,第一次透過完整展覽的形式,面對寺院之外的世界。特展從三個角度來展現這幅壁畫的故事:
一是再現:通過考據、繪畫技巧和現代科技,再現壁畫原貌的臨摹珍品,讓觀眾能一睹六百年前壁畫的輝煌瑰麗;

二是走入:利用多媒體效果與視覺性說明技巧,塑造出探訪法海寺觀看壁畫的體驗,讓觀眾能走進大雄寶殿欣賞壁畫;

三是探索:對壁畫內容與工法的說明和分析,聚焦壁畫中值得一看的細節,輔以相關文物的印證,讓觀眾能了解壁畫的更多故事。本展覽開放時間為:周二至周日10:00-17:00(周一休館)

27、【展覽】冷眼熱心,寫盡人間事──臺灣報導文學特展

20150501_012

時  間:2014年6月27日至2015年1月4日
地  點:國立臺灣文學館展覽室B(臺南市中西區中正路1號)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文學館
聯 絡 人:Tel: (06)221-7201
連結網址:http://www.nmtl.gov.tw/index.php?option=com_events&catids=2&Itemid=2

內容簡介:

「臺灣報導文學特展」6月27日起開展,國立臺灣文學館首次以報導文學作為策展主題,呈現自清領時期至21世紀以來臺灣報導文學的發展,看作家們遭遇新聞事件及歷史變化的重要時刻,如何以冷眼熱心寫盡人間事。

融合新聞報導與文學書寫的報導文學,又稱為「報告文學」,基本上是作家透過翻尋歷史、田野蹲點、實際采訪,輔以影像記錄等方式撰寫而成的文學作品,藉由文字傳播映照現實,較諸其它文類具有更強大的反省及批判力道,以凝聚社會共識及與向上力量。

1935年4月21日臺灣中部大地震,作家楊逵前往災區調查后撰寫報導,將驚心動魄的災區場景做了生動的描述,建構了當年臺灣的集體記憶,其后楊逵并在報紙發表〈談「報導文學」〉、〈何謂報導文學〉、〈報導文學問答〉等三篇論述文章,允為臺灣報導文學理論架構的先驅。

特展以1928年至2000年的臺灣報導文學年表發端,郁永河在康煕年間來臺采硫寫下《裨海紀游》一書,記錄沿途見聞、平埔族風俗民情,周步霞于1886年刊登于《臺灣府城教會報》第8期的〈北港媽的新聞〉、林獻堂1928年起連載于報紙的《環球游記》、楊逵于1935年刊登于《社會評論》的〈臺灣震災地慰問踏查記〉,是清末至30年代,報導文學擔任「追求真實」使命的開創期。

1945至1960年代,臺灣結束殖民歷史,卻卷入反共浪潮與威權肅殺的白色恐怖氛圍,此情境不利于報導文學之發展,作家們改以柔性的書寫手法,使得此時期的報導文學成果見證歷史發展之軌跡,有如「冰山下的伏流」。

在1970年代,資深編輯高信疆在《中國時報》副刊開辟「現實的邊緣」專欄,大力提倡鄉土文化,并將報導文學列入「時報文學獎」的獎項之一,對臺灣戰后報導文學的推展發揮了關鍵性的影響力。接著則是陳映真于1980年代創辦《人間》雜志,雖然只發行47期,但其所標舉的人道主義、對邊緣弱勢及底層人民的關注,卻深刻影響臺灣紀實攝影及報導文學的發展。

「冷眼熱心,寫盡人間事──臺灣報導文學特展」,6月27日起至2015年1月14日,在臺文館B展室展出,歡迎踴躍參與。

28、【展覽】瓶盆風華:明清花器特展

20150501_013

時  間:2014年11月12日至2015年9月9日
地  點:國立故宮博物院203陳列室(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國立故宮博物院
聯 絡 人:Tel: 886-(2)-28812021
連結網址:http://www.npm.gov.tw/zh-TW/Article.aspx?sNo=04005846

內容簡介:

花器包含「盆景」與「插花」兩類器皿,中國傳統的花器材質眾多,銅、瓷、玉、石、玻璃、漆、木竹…等,不一而足。形制則有瓶、盆、缸、碗、盤、桶、籃及掛瓶…等,豐富多樣。本展覽以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明清瓷質花器為重點,展覽分「盆景器」及「插花器」兩單元,藉以呈現明清時期花器發展的特色。

「盆景」,將植物連根栽植在花器里,是一種有生命的活藝術;花盆被寓為大地,依觀想來形塑各類植栽,亦可添加湖石、人偶、蟲鳥等配飾,營造具體而微的庭園大地景觀,可觀、可想、可神游,饒富意味。盆景器皿厚而重,多呈現廣口、寬底、方、圓或多角的造形,有盆與托成套者,也有各類動物造形的盆景器皿。

「插花」,將花木剪裁插置在花器里,欣賞花木姿態之美。花材與花器的運用,取決于陳設空間之大小與功能。如陳設于大廳的「堂花」,需大型花器展現富麗花材;擺置書齋的「齋花」,需小而雅致。插花時還需思考固定花枝的方式,所以院藏花器經常搭配多孔的金屬內膽,或制成多管形制。

盆景、插花除可單獨擺設,亦可多件同列,也可結合其它質材的裝飾物,透過花材、花器及裝飾物的諧音轉意,呈現如「玉堂富貴」、「事事如意」之類吉祥祈愿的花藝,感受古人裝置藝術的手法。明清皇室花器中,以當代制造的瓷器或琺瑯器為主,有時也選用銅、玉、陶瓷等古器物,改變其原有功能,化身為花器,呈現出古雅華麗的品味。

本展覽全年開放,8:30-18:30,夜間延長開放時段:每周五、周六18:30-21:00,國人憑身分證件可免費參觀。

29、【展覽】藏鋒──陳澄波特展

20150501_014

時  間:2014年12月5日至2015年3月30日
地  點:國立故宮博物院105、107陳列室(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主辦單位:國立故宮博物院
聯 絡 人:Tel: 886-(2)-28812021
連結網址:http://theme.npm.edu.tw/exh103/ChenChengpo/ch/ch00.html

內容簡介:

2014年是臺灣前輩畫家陳澄波先生120歲的誕辰,大型的紀念展,從臺南、北京、上海、東京一路巡回,以國立故宮博物院作為整個活動的最后總結;取名「藏鋒」,意在凸顯一個深受中國傳統水墨思想影響的杰出藝術家,如何在作品中吸納東方繪畫的特質,在「中西融合」的課題上,作出貢獻。

陳澄波曾在1934年接受訪問時提到: 「我因一直住在上海的關系,對中國畫多少有些研究。其中特別喜歡倪云林與八大山人兩位的作品,倪云林運用線描使整個畫面生動,八大山人則不用線描,而是表現偉大的擦筆技巧。我近年的作品便受這兩人影響而發生大變化。我在畫面所要表現的,便是線條的動態,并且以擦筆使整個畫面活潑起來,或者說是,言語無法傳達的,某種神秘力滲透入畫面吧!這便是我作畫用心處。我們是東洋人不可以生吞活剝地接受西洋人的畫風」。本展正是基于此一精神切入,期待呈現給觀眾一個不一樣的陳澄波。

本展覽全年開放,8:30-18:30,夜間延長開放時段:每周五、周六18:30-21:00,國人憑身分證件可免費參觀。

「藏鋒──陳澄波特展」專題講座

第一場
題目:陳澄波藝術中的摩登迷戀
講者:廖新田教授(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人文學院院長)
時間:2015年2月7日(周六)下午14:00
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正館B1多媒體放映室

第二場
題目:藏鋒──陳澄波作品中的中國元素
講者:蕭瓊瑞教授(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時間:2015年3月14日(周六)下午14:00
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正館B1多媒體放映室

30、【展覽】神游武當——道教千年文物特展

20150501_015

時  間:2014年12月20日至2015年3月29日
地  點:國立歷史博物館(臺北市南海路49號)
主辦單位:國立歷史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聯合報系
聯 絡 人:Tel: 02-8643-3955
連結網址:http://www.nmh.gov.tw/zh-tw/Exhibition/Content.aspx?Para=1|22|766&unkey=21

內容簡介:

道教的源起及文化保存

道教融合了千百年來中國文化及各家諸子學說的精粹,成為中華文化圈中舉足輕重的核心價值。本展將從自然崇拜、靈魂不死、神仙信仰等道教源起切入,與您一同回顧道教起源及演變,重新認識「道」的歷史、文化和生活體現。

武當仙山與道教之淵源

武當山又名太和山,是玄天上帝信仰的祖庭,在兩岸都擁有廣大信眾。相傳道教的真武大帝在此修練成仙,有「非真武不足以當之」的說法,因此后人稱其為武當山。明朝后,歷代皇帝更將真武大帝奉為護國神祗,尤其明成祖朱棣自詡真武大帝的化身,大力支持奉伺真武的張三豐以及武當派、全真道,并以武當山為皇家道場,自此武當山便成為道教圣地,真武崇拜也臻于鼎盛。本次吸睛展品為明永樂皇帝御賜武當山的大尺寸鎏金銅佛像,絕對值得一睹其風采。

深入臺灣民間信仰

耳熟能詳的八仙故事、風水、卜卦、擲筊等,道教文化早已滲透你我的日常生活之中,本展將引領您深入民間的道教信仰,了解俯拾即是的道教習俗和生活智慧。并且展期適逢年節,特別展出招財達人-文武財神、吉祥三星-福祿壽,新年假期相揪來「神游武當-道教千年文物特展」走春,開運祈福過好年。

本展覽開放時間周一至周日09:00~ 18:00,除夕休館。

資料來源:臺北《漢學研究通訊》等 陳友冰輯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涞源县| 兖州市| 荆州市| 平乡县| 松溪县| 大悟县| 盐亭县| 稷山县| 新河县| 荔波县| 马公市| 天峻县| 漠河县| 涞水县| 夏河县| 浏阳市| 温泉县| 西盟| 基隆市| 黔南| 尼玛县| 芦山县| 抚顺县| 扬中市| 湘阴县| 鄯善县| 溧水县| 鄯善县| 大新县| 双流县| 阜南县| 黔西县| 塔城市| 无为县| 高清| 城市| 手机| 墨脱县| 滦南县| 辽阳市| 花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