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亚洲区欧美区,久久成人精品视频,成人免费网站观看

港臺國學類學術會議信息(四十五)

9、第十屆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語言與文字」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  間:2014年10月24至25日(周五至周六)
地  點:中興大學綜合教學大樓十三樓國際會議廰(臺中市國光路250號綜合教學大樓八樓)
主辦單位: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
聯 絡 人:湯碧珠助教,Tel: (04)22857078-801
連結網址:http://chinese.nchu.edu.tw/app/news.php?Sn=1167

內容簡介:

10月24日
9:40-10:40
【專題演講】
主持人:陳淑卿(中興大學文學院院長)
從記音到專義——從新出土識字教材看秦漢時期漢字發展的大趨勢(陳昭容,中央研究院)

10:50-12:10
?1301會議室
主持人:韓碧琴(中興大學)
《清華三.周公之琴舞.成王敬毖》第六篇研究(季旭升,文化大學)
特約討論人:朱歧祥(東海大學)
清華簡《系年》所見戰國時代的「楚」認識(小寺敦,日本東京大學)
特約討論人:蘇建洲(彰化師范大學)
《上博八.蘭賦》釋讀(高榮鴻,勤益科技大學)
特約討論人:高佑仁(中央大學)

?1308會議室
主持人:莊雅州(元智大學)
《毛詩》韻例研究(丘彥遂,中興大學)
特約討論人:張慧美(彰化師范大學)
雅俗文學對平仄的迷思(金周生,輔仁大學)
特約討論人:李建福(中興大學)
北京話的「正音」和「俗音」與漢語標準音的取舍(黃靈燕,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
特約討論人:耿志堅(彰化師范大學)

13:30-15:15
?1301會議室
主持人:朱歧祥
息公子朱銅器的新認識以及相關問題討論(蘇建洲)
特約討論人:何樹環(中山大學)
試論楚簡中「童」字及從「童」之字(羅凡晸,臺灣師范大學)
特約討論人:袁國華(香港恒生學院)
上博八〈李頌〉試釋(趙苑夙,東海大學)
特約討論人:陳美蘭(暨南國際大學)
論《集篆古文韻海》所錄特殊美術字體(林圣峯,中興大學)
特約討論人:李繡玲(逢甲大學)

?1308會議室
主持人:許學仁(東華大學)
訓詁考據之外——《詩》義解釋背后的一些問題(呂珍玉,東海大學)
特約討論人:黃忠慎(彰化師范大學)
從鄉土語言的特質論華文文學的正俗(姚榮松,臺灣師范大學)
特約討論人:廖瑞銘(中山醫學大學)
工作記憶對國際學生華語學習之影響研究(朱我芯,臺灣師范大學)、(陳宗穎,臺灣師范大學)
特約討論人:胡潔芳(臺北市立大學)
華語作為第二語言語音規范與從俗之案例研究
特約討論人:周美慧(臺北教育大學)

15:40-17:00
?1301會議室
主持人:姚榮松(臺灣師范大學)
唐代《九經字樣》正俗字觀探微(袁國華)
特約討論人:許學仁
明刻《紅梅記》俗字研究(巫俊勛,東華大學)
特約討論人:蔡忠霖(臺灣師范大學)
阮元「文筆說」以訓詁考文章之思維及其局限(陳志峰,世新大學)
特約討論人:賴貴三(臺灣師范大學)

10月25日
?本日場地為1301會議室
9:15-10:15
【專題演講】
主持人:林淑貞(中興大學中文系系主任)
域外漢語探索——論長崎唐話的表現特色(林慶勛,日本東京國際大學)

10:25-12:10
主持人:林慶勛
「雅言」獻疑(大西克也,日本東京大學)
特約討論人:林慶勛
論章太炎「史籀整齊文字」說(李詠健,香港理工大學)
特約討論人:宋建華(逢甲大學)
對「常用國字標準字表」的幾點意見(金俊秀,韓國西原大學)
特約討論人:黃靜吟(中正大學)
朝鮮漢字音中的雅俗問題(吳世畯,韓國韓瑞大學)
特約討論人:林英津(中央研究院)

13:30-15:15
主持人:周世箴(東海大學)
白居易〈上陽白發人〉:認知詩學角度的綜合思考(周世箴)、(吳賢妃,東海大學)
特約討論人:待邀請
由身體詞更替現象看南北朝南北兩大通語的通俗與雅正(周玟慧,東海大學)
特約討論人:王錦慧(臺灣師范大學)
知識的建構與典范的轉移:論「幼學雜字」在圖文傳播與語文教育上之意義(周安邦,中臺科技大學)
特約討論人:周碧香(臺中教育大學)
《論衡》批判「俗言」、「俗議」的修辭策略(姚彥淇,臺北護理大學)
特約討論人:周玟慧

15:40-17:00
主持人:謝明勛(中正大學)
當正統中文遇到異言中文:謝冰瑩與鍾梅音的個案(許文榮,馬來西亞拉曼大學)
特約討論人:張錦忠(中山大學)
試論戰后臺灣小說中的「臟話」敘述(徐禎苓,政治大學)
特約討論人:陳正芳(暨南國際大學)
《臺灣民間文學集》的跨語際書寫探析(石美玲,中興大學)
特約討論人:葉連鵬(彰化師范大學)

10、行尞客莊、采采一方——2014中臺灣客家族群與文化學術研討會

時  間:2014年10月25至26日(周六至周日)
地  點:臺中教育大學求真樓演講廳(臺中市西區民生路140號)
主辦單位:臺中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本土語言教學領域學習中心
聯 絡 人:Tel: 04-22183443
連結網址:http://taiwanese.ntcu.edu.tw/news_info.php?sn=284&ordera=3

內容簡介:

10月25日
11:00-12:30
【專題演講】
主持人:林翠鳳(臺中科技大學應用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
論我國客家文化產業政策(沈建中,臺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臺灣客家文學文獻整理芻議——以苗栗客家文學為例(邱湘云,彰化師范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家族譜探索客家族群歷史與發展——以東勢區陳林氏宗譜為例(陳立夫,樹德科大通識學院教授)

13:30-15:00
臺灣客家花布紋飾創作品之內涵及應用研究(張菁婉,臺中教育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生)
從《苗友》到《中原》——試探客家論述之轉變與影響(謝名恒,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碩士生)
【客戲一夏】客家戲曲暑期研習營成效之探討——以苗栗縣頭屋國小為例(王芳敏,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生)

15:20-16:50
六堆客家傳統墓體的空間意涵(林敏如,林漢陰陽學地理擇日館堪輿師)
北山坑客籍移民的開墾與發展——以今南港村徐春鳳家族為例(蕭坤松,彰化縣正德高級中學校長)
客家族群語言使用情形與政策推動成效之研究(王紫婕,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生)

10月26日
9:10-10:40
【專題演講】
從臺灣客家族群的祖籍與方言區之分析來討論臺灣族群史研究上的議題(韋煙灶,臺灣師范大學地理學系教授)

11:00-12:30
中部內山的客家菁英——林逢春父子傳奇(邱正略,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客家文化產業之傳承與創新——以客家美食為例(戴瑋圻,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碩士生)
科技與文創整合于機器人采茶舞之研究(江昱德,苗栗縣立三灣國民中學教師)

13:30-15:00
由對比分析觀點看東勢客家語言的開放性質(吳中杰,高雄師范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教授)
客語與閩南語名量詞之比較(游淑如,臺灣師范大學臺灣語文學系碩士)、(張淑敏,臺中教育大學臺灣語文學系教授兼主任)
一個客家青年于文化認同中的心路歷程生命經驗敘說(鐘菩璇,高雄師范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碩士生)

15:20-16:50
張芳慈客語詩中的客家文化意涵及精神之探討(林婕偷,彰化師范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生)
中臺灣的漳州詔安客——臺中西屯張廖家廟「黑祖厝」「承祜堂」三堂二橫帶圍屋、化胎與神明廳(聞健,新竹縣稅捐處政風室主任退休)
緣溪忽逢桃花源——南投縣水里溪沿岸客家拓墾聚落資源調查與初步規劃(張宏鳴、陳世賢,境界設計工程顧問)

11、第十八屆臺灣文學家牛津獎暨鍾逸人文學學術研討會

20150209_045

時  間:2014年10月25日(周六)
地  點:真理大學臺北校區財經學院5樓演講廳(新北市淡水區真理街32號)
主辦單位:真理大學臺灣文學系
聯 絡 人:李先生,Tel: (02)2621-2121#2501;E-mail: au1731@mail.au.edu.tw
連結網址:http://hl006.epage.au.edu.tw/files/14-1212-48015,r103005-1.php

內容簡介:

9:30-10:30
【專題演講】
主持人:李喬
鍾逸人奇人奇書(彭瑞金)

10:50-12:20
主持人:周婉窈
戰后初期臺灣知識分子的幾種社會實踐路徑——以鍾逸人回憶錄為觀察場域(楊翠)
討論人:魏貽君
部隊長之路——析論鍾逸人《狂風暴雨一小舟》(黃崇軒)
討論人:陳瀅州
戰后初期臺灣時局報導之析探——以二二八事件前后為中心(卓佳賢)
討論人:翁圣峰

13:30-15:30
主持人:陳萬益
現實的太陽英雄——鍾逸人《辛酸六十年》試析(余境熹)
討論人:陳龍廷
抵抗者的擬想——探鍾逸人小說中的戰地知識分子(林佩蓉)
討論人:戴華萱
人格、人權與人性——從臺灣人格主義論鍾逸人《辛酸六十年》(莊永清)
討論人:溫宗翰
論鍾逸人小說的史詩性(丁威仁)
討論人:張靜茹

16:00-17:00
主持人:張良澤
臺語二二八文學里的臺灣人面貌考察(胡長松)
討論人:林央敏
宗教修辭下的二二八敘事——論陳燁《玫瑰船長》與林央敏《菩提相思經》(楊雅儒)
討論人:江寶釵
吳濁流與鍾肇政的二二八書寫——客家集體意識與歷史記憶的變遷(錢鴻鈞)
討論人:徐照華

9:00-17:30
【海報發表】
「二二八事件」前后文學所書寫的政治投機客——以吳濁流小說《菠茨坦科長》與《無花果》為中心的分析

12、「宋明清儒學的類型與流變」學術研討會

20150209_046

時  間:2014年10月30至31日(周四至周五)
地  點:中央大學文學院國際會議廳(桃園縣中壢市中大路300號 )
主辦單位:中央大學中文系及中研院明清研究推動委員會
聯 絡 人:鄭于香,E-mail: yuyuscheng@gmail.com
連結網址:http://ncu33013.blogspot.tw/2014/09/20141030-31.html

內容簡介:

10月30日
9:30-10:30
主持兼評論人:林月惠
論康德「外在自由」的涵義——兼響應戴震「以理殺人的說法(楊祖漢)
論五峰之「心以成性」與蕺山之「以心著性」之義理型態(李瑞全)

10:40-11:40
主持兼評論人:呂妙芬
學術史視域下清代文學轉型一隅——從阮元到俞樾的觀察(邱培超)
伊川言「理」之探析——以《周易程氏傳》作為論述對象(許惠敏)

13:00-14:30
主持兼評論人:蔣秋華
民國肇建前臺南地區詩人詩作引述《詩經》探論(楊晉龍)
論朱熹《詩集傳》中的情境解經——以《王風》〈揚之水〉秋為例(車行健)
季本《春秋私考》研究(劉德明)

14:40-16:10
主持兼評論人:黃忠慎
韓儒金正喜「漢宋兼采」之《易》學析論(賴貴三)
晏斯盛以傳解經的《易》學理念與實踐(楊自平)
興于《詩》——論朱熹讀《詩經》之法(史甄陶)

16:20-17:50
主持兼評論人:蔡振豐
朱子的孟子學詮釋之特色(蔡家和)
王陽明哲學中的「知識」問題(沈享民)
「心理為二」的現代詮釋及朱子的回應:「先天道德之知」是「格致工夫」的起點(暫訂)(賴柯助)

10月31日
9:00-10:30
主持兼評論人:張曉生
阮元的人性論(岑溢成)
高攀龍對王學的修正(許朝陽)
東廓家學——以《鄒氏學脈》為線索的考察(黃繼立)

10:40-11:40
主持兼評論人:劉滄龍
萬廷言易圖原理解構(鄧秀梅)
司馬光在《太玄集注》中對于君子與小人的看法(侯道儒)

13:30-15:00
主持兼評論人:林啟屏
求真求善兩條進路省視宋元明清易學的流變(黃忠天)
朱、陸對「仁」的詮釋(暫訂)(齊婉先)
家庭場域的妻妾權力敘事——以《金瓶梅》和《紅樓夢》為例(康佩)

13、「朝圣的跨宗教探究」學術研討會

時  間:2014年11月8日(周六)
地  點:輔仁大學濟時樓九樓國際會議廳(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510號)
主辦單位:輔仁大學宗教系
聯 絡 人:潘助理,e-mail: panhsinyi@yahoo.com.tw
連結網址:http://www.rsd.fju.edu.tw/news_view.asp?ID=346

內容簡介:

9:00-10:00
【專題演講】
跨界宗教儀式展演與人類學方法實踐(張珣,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10:15-12:15
【朝圣的跨宗教對話座談會】
與談人:林長寬(政治大學阿拉伯語文學系副教授)、李亮(臺灣基督正教會神父)、鄧偉仁(法鼓佛教學院助理教授)

13:10-14:50
能量的邏輯——海邊普化的展演現象探討(王鏡鈴,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副教授)
神圣的追求與復刻——略論外澳接天宮武當朝圣之旅(盛翠穎,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博士候選人)

15:10-16:50
圣地轉化——印度德蘭薩拉的朝圣旅程(鄧湘漪,東華大學族群關系與文化研究所博士)
地球朝圣——Satish Kumar的宗教與生態實踐(蔡怡佳,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副教授

14、「宗教、人文與醫療」研討會

時  間:2014年12月13至14日(周六至周日)
地  點:慈濟大學介仁校區(花蓮縣介仁街67號)
主辦單位: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
聯 絡 人:林建德教授,E-amil: bhadanta@gmail.com
連結網址:http://www.religion.tcu.edu.tw/news.htm

內容簡介:

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將在103年12月13至14日(周六-周日),以「宗教、人文與醫療」為題,于慈濟大學介仁校區舉行學術研討會,藉由實質的研究成果發表和學術研討,展開進一步的對話、交流;在此敬邀各界學者發表論文。

本所多年來關心人文、宗教與療愈的課題,關心宗教信仰的入世關懷與實踐,以及與身心靈轉化的關系。有鑒于此,本所擬征求以下議題相關學術論文,尚祈各位學術先進踴躍投稿:

1.宗教療愈與人文醫學
2.宗教實踐與醫療工作
3.宗教與醫療相關課題

如有意愿共襄盛舉,請于2014年7月30日以前賜覆回條(可至官網下載),并填具論文題目與摘要,本所預計于8月上旬公布入選名單;業經錄取者,交通費、膳宿費皆由本會負擔,并審酌經費多寡給予發表津貼,敬請于11月10日前繳交完稿論文。

15、2015年度「日本學與臺灣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  間:2015年5月30日(周六)
地  點:靜宜大學任垣樓國際會議廳(臺中市沙鹿區臺灣大道七段200號)
主辦單位:靜宜大學日本語文學系
聯 絡 人:連美君助教,Tel: 04-2632-8001#12013
連結網址:http://rd.nttu.edu.tw/files/14-1029-37495,r1010-1.php

內容簡介:

為促進東亞各國之日本研究國際學術交流,提升臺日兩國「日本學與臺灣學」研究水平,深化學術研究成果,特舉辦「日本學與臺灣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征稿主題:舉凡臺、日兩國相關之語學文學、文化現勢、經貿服務等領域之研究論文皆可投稿。

結果通知:投稿者論文摘要審查結果預訂2014年11月底寄出。

截稿日期:發表者須于2015年2月16日(周一)前,將論文全文原稿1份(含電子文件)及發表論文著作權同意書寄至本研討會聯絡處。

聯絡處:靜宜大學日本語文學系2015年度「日本學與臺灣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議籌備委員會
地址:43301臺中市沙鹿區臺灣大道七段200號
電話:(04)2632-8001分機12013
傳真:(04)2652-2847
E-mail:mjlian@pu.edu.tw
聯絡人:連美君助教

※本研討會所需投稿報名表等文件,請至相關網頁下載,后續消息將陸續公布于主辦單位官網。

16、第九屆臺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時  間:2015年9月3至5日(周四至周六)
地  點:臺灣師范大學圖書館B1國際會議廳(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長榮大學
主辦單位:臺灣師范大學臺灣語文學系、長榮大學臺灣研究所
聯 絡 人:E-mail: 2015taiwanconference@gmail.com
連結網址:http://www.tcll.ntnu.edu.tw/news/news.php?Sn=216

內容簡介:

「臺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由國立臺灣師范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及長榮大學臺灣研究所共同主辦。多年來,本研討會皆以發展臺灣的語言、文學、文化的學術研究及交流為宗旨。

「臺灣」作為研究主體進入學術與教育的體制之中,雖然是相對晚近的事情,然其相關的語言、文學與文化研究已吸納了眾多不同學科的理論與方法,也因不同視角與立場的介入而呈顯出多元開放的格局。盡管如此,臺灣研究也不斷面臨著來自多方面的挑戰,沖擊著臺灣語言、文學與文化的研究視野。

有鑒于此,「第九屆臺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以「跨越與創新:新視域下的臺灣語言、文學與文化研究」為主題,歡迎各界學者與研究者踴躍投稿。征稿子題如下:

1.本土語言語料庫相關研究。
2.本土語言檢定。
3.語言與社會互動。
4.文學與社會參與。
5.性別、世代、族群。
6.通俗文學與雅文學的跨越與創新。
7.民俗文化的流行。
8.飲食文化。
9.人文與社會研究方法的創新。
10.其它。

會議日期及地點:
(1) 2015年9月3日至9月4日,臺灣師范大學圖書館B1國際會議廳。
(2) 2015年9月5日,長榮大學。
摘要截稿日期: 2014年10月15日。
摘要字數限制: 500字。
全文截稿日期: 2015年7月15日。

投稿方式: 請填寫投稿者數據表寄至2015taiwanconference@gmail.com

資料來源:臺北《漢學研究通訊》等 陳友冰輯

  

Comments are clos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呼和浩特市| 万荣县| 丰顺县| 滨海县| 从江县| 建昌县| 崇礼县| 堆龙德庆县| 滨海县| 武清区| 星子县| 武乡县| 阿瓦提县| 根河市| 霞浦县| 临清市| 沾化县| 盐亭县| 凌云县| 许昌县| 宁河县| 天峨县| 攀枝花市| 长垣县| 望谟县| 仁寿县| 中江县| 灵山县| 邻水| 孟州市| 彰武县| 开封县| 余江县| 四平市| 特克斯县| 万州区| 新源县| 许昌市| 太湖县| 平利县| 余江县|